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内容

时间:2022-09-25 07:34:19 手抄报 我要投稿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内容

  广西三月三到了,那么手抄报怎么做呢?三月三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内容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内容 篇1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

  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tuán]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不少专家倡议将轩辕黄帝诞辰三月三日、上巳节设立“中华圣诞节”,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三月三是中国多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其中以壮族为典型,一提到三月三,人民就会联想到“中国广西”,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三月三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三月三广西全区人民享有两天假期。

  三月三古称上巳(sì)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神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农历三月三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壮族最古老的情人节,古代壮乡(包括收壮文化影响的壮区各族)少年少女赶歌坡,抛绣球,“山歌传情,绣球传爱”。壮族人也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壮族:壮族能歌善歌之俗,宋代《太平寰宇记》等即有记载。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对歌时男女分别三五成群结队,双方选定后即开始对歌,歌词多为情歌,但由浅入深,所涉极其广泛,在“谈情说爱”的一问一答中歌唱现实生活、历史传说等等。其歌词旧时多为即兴编唱的。现在也有利用传承歌词的。曲调单一重复,但婉啭悠扬。这种对歌往往从傍晚开始,直到天亮,也有昼夜连续歌唱的。在歌圩上,青年男女还有碰彩鸡蛋、抛绣球等习俗。现在,壮族三月三的活动仍然十分盛行,届时有政府组织的,更多则是民众自发的。现在的规模较旧时尤大,人如海,歌如潮,蔚为壮观。

  “三月三”是壮族的重大节日之一,是传统骆越文化的主要表现,统称为“三月三”歌圩。目前在广西壮乡南宁市武鸣县举办了六届“三月三”歌圩暨武鸣骆越文化旅游节。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侗族: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苗族:三月三是苗族的'情人节,这一天苗族姑娘穿着盛装,来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展示她们的美丽。小伙子们也等着这一天,他们有机会认识很多姑娘,和她们对歌,如果相互喜欢的话,马上就可以拉回家去。所以歌会散了之后就可以看到很多男男女女拉拉扯扯的。这一天,苗族人民家家杀鸡抓鱼、蒸三色饭,祭祀先祖。

  瑶族:也称“干巴节”,干巴节是瑶族集体渔猎的节日,这天天刚亮,瑶族成年男子手持弓弩、火枪,带上粑粑于破晓时踏上捕鱼打猎征途,留下的妇女便在家杀鸡、宰鸭,做糯米饭,备办丰盛的节日食物;渔猎归来男人们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晚上大家聚于广场,男的敲铜鼓,女的舞蹁跹。人们尽情享受劳动之余的欢乐,预祝丰收,欢度佳节。

  布依族:布依族于节日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

  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正当山花烂漫、红棉争艳、槟榔飘香的时候,黎族男女便会穿上盛装,带着山兰米酒、竹筒饭和粽子,从四面八方来到集会点祭祀始祖。当夜幕降临,山风送爽时,上年纪者聚饮叙旧,而青年男女们就成群结队相会对歌,表达爱情。天将破晓时,才依依惜别,相约明年“三月三”再相会。

  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许多人家往往选择这一天举办婚礼。夜幕降临时,则举行篝火会,竞相对歌。畲民善对歌,此日往往要邀请省内外各地的畲族歌手登台献艺,场面十分热烈。节日里还要赶舞场,跳起火把舞、木拍灵刀舞、竹竿舞、龙灯舞、狮子舞、鱼灯舞。同时还有问凳、操石磉、腹顶棍、操杠、赶野猪等畲族民间竞技。

  土家族:土家族的三月三,则是土家族的情人节了。三月三的那天,土家族的阿哥阿妹聚在一起,以山歌为媒,以踩脚定亲。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内容 篇2

  农历三月初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老妪,没有子嗣,后来救了一条受伤的小蛇。小蛇伤好后不肯离去,老妪便对小蛇说:人畜有别,我们人是没有尾巴的,你若想跟我在一起,就要舍弃你的尾巴。后来老妪就把小蛇的尾巴斩掉一小截,小蛇的尾巴变短了,于是人们就把小蛇叫做“特掘”,“特”在壮语里是男的意思,“掘”在壮语里是短尾巴的意思,人们就把老妪叫做“乜掘”,“乜”是壮语母亲的意思。从此,乜掘就把特掘当成儿子一样养着。现在壮族还遗留有相关的风俗,就是把新买小鸡小鸭仔尾巴上的毛拔掉几根,意思就是像这位老妪一样去掉动物的野性,成为人类家里的一员。其实这一风俗和传说反映的是远古人类驯养动物,从野生到家化的远古记忆。没有尾巴也反映人类从原始人进化成文明人的历程。

  后来,老妪年老去世了,邻居们把老妪入殓后,便对小蛇说:特掘呀,特掘!她平日里视你如己出,她走了,看你怎么给她尽孝。小蛇仿佛听懂了人话,眨了眨眼睛,忽然风雨大作,一阵狂风就把老妪的灵柩和小蛇一起卷到了大明山的最高峰上面去了。那时正值三月三前后,后来每逢三月三前后,大明山地区出现极端天气,暴风雨或者下冰雹,当地的`人就认为是特掘回来扫墓祭拜他的妈妈了。

  人们为了歌颂乜掘的伟大品质和传颂孝道,便给这位老妪乜掘立庙,人们为了表达尊敬,在壮语里将之称为“妲婆庙”、或者是“姥婆庙”(罗波庙),汉文里统称为“龙母庙”。当地的壮族人也开始崇拜蛇,对蛇也是敬而远之,忌讳杀蛇和吃蛇。伴随着随着壮族的祖先骆越民族的文化传播和影响,蛇的形态后来就融入中华图腾龙的形态里,所以后来特掘就成了龙的化身,也就升格成了最初的龙,因此特掘又称为掘尾龙。大明山便成了天然的巨型圣坟,成为了古时候壮族人心灵的信仰,认为人死了,灵魂也会飞回大明山。所以,大明山又被认为是祖宗的墓,变成了壮侗语民族神话信仰传说里的圣山。所以说大明山地区的壮族人才是真正的“龙的传人”。乜掘于是就被尊称为龙母,各地祭拜的神庙都朝向大明山。

  之后便有了壮族人传统上扫墓的时间定在三月三。人们会在三月初一的时候,采枫树枝插在门缝和窗缝上,三月三的时候还会做五色糯米饭祭拜自己的祖先和龙母庙。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内容 篇3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壮族歌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是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以“赛歌择婿”的故事流传最广。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位壮族歌师的女儿,品貌端序、美丽,歌声婉转清脆。歌师一心想为女儿选一个歌才、人品都出众的青年做女婿。消息传开,男青年一批接一批前来赛歌,负者自然离去,歌才最好的一个小伙子留下来与歌师的女儿成了亲,他们的结合被传为佳话。从此,男女青年借歌传情择偶。就形成了歌墟。

  壮族三月三习俗

  1、包五色糯米板

  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吃了这种饭,人丁兴旺,身体健壮。彩蛋则是歌圩中男女青年用以交际传达情感的物品。

  壮家人喜爱五色饭,把它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除了农历三月初三外,社日、中元节,甚至过年等,也有人做五色糯米饭吃。在孩子满月、新居落成等喜庆日子里,也要蒸煮五色饭分送左邻右舍。壮人也爱枫叶,认为枫叶能“除邪驱鬼”,给人带来吉利和平安。所以,农历三月三做五色饭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口都插上一枝精心挑选的枫叶。甚至做五色饭的染料渣,也要撒在房屋外围的墙脚下,以求驱邪保平安。

  2、抢花炮

  在农历三月三以及秋收之后,广西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民间会自发组织抢花炮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天刚亮就争先恐后地奔向活动场所,抢得花炮的人被认为来年最有福气,也最受姑娘青睐。

  参与抢花炮的每支队有8人,队员通过突破、挡人、变向、快冲等方式冲进对方炮台,将花炮放入算得分。规则类似于西方的橄榄球运动,故被称为“东方橄榄球”。传统的“花炮”是一个铁制圆环,直径约5厘米,外用红布或红绸缠绕。比赛场地通常设在河岸或山坡上,不限人数,也不分队数,每炮必抢,三炮结束。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内容】相关文章: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内容03-28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内容资料04-17

广西壮族三月三手抄报资料内容10-04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资料09-25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图片07-15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怎么画07-15

壮族三月三手抄报高清图片10-12

关于三月三的手抄报的内容10-08

关于三月三的手抄报内容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