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资料

时间:2022-10-10 18:51:18 手抄报图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资料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和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资料

  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

  2、情绪良好。

  3、人际和谐。

  4、适应环境。

  5、人格完整。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障碍的比例在20%左右。心理健康是建立在生理健康的基础上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应将心理健康纳入到总体健康的定义中去。心理障碍在我国疾病的发病率第一。

  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1、经验标准;一是个体的主观体验,即自我评价,二是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被观察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处于正常或异常状态的判断。2、统计学标准;统计学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对普通人群的心理特征进行测量的结果常常呈常态分布,位居中间的大多数人属于正常心理范围,而远离中间的两端则被视为异常。3、医学标准;是从医学角度出发,用判断躯体疾病的方法来判断心理是否处于异常状态,具体而言就是依照是否存在症状和病因作为判断心理是否异常的标准。4、社会适应标准;这是以社会常模为标准来衡量。所谓社会常模是指正常人符合社会准则的心理与行为。如果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与社会不相适应,就被认为有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存在。以上每种判断标准,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需要综合分析利用。

  异常心理的后果:影响工作学习生活、冲动伤人或自杀、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引起或加重躯体疾病(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神经性呕吐、偏头痛等)

  全世界每年有100万人自杀死亡,约10~20倍的人自杀未遂,即每40秒有一人自杀死亡,每3秒有一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者超过全球武装冲突或交通事故死亡者。如果计算绝对数字,全世界1/4的自杀发生于印度和中国,中国占20%。抑郁症患者一半以上有自杀的念头,15%-20%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所有自杀者中的60%是抑郁症患者造成的。

  心理健康判断

  1、人际适应问题,包括工作关系、学习关系、家庭关系、友情关系及熟人关系的适应等

  工作关系中,需要适应的包括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和师生关系等,有些人一想到所承担的义务就心情不好,也常常出差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际关系出了问题。

  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手足关系以及各种亲戚关系等,这些关系处理不好,人的生活质量会受到重大影响,心情自然就会受到负面情绪的腐蚀。

  友情的重要性人所共知,友情是人的社会资源之一。友情关系出了问题,人就会感觉苦恼、不安、担心等,时间久了,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问题。

  熟人关系包括同学、同事、同屋以及邻里关系等。熟人关系看起来是一个人际关系中最松散,也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但往往也是最容易困扰人们情绪的一种人际关系。因为这种关系的发生频率最高,而你既不可能像与上级或者与学生一样保持距离,也不可能像与亲友一样亲密无间,因此免不了摩擦,又往往在不经意间就有可能造成误解,,咖之缺乏类似亲友间的沟通渠道和方法,因而常常影响人的心情。

  2、自我适应的问题

  自我适应包括:对自己身心发育的适应,如从小到大再到老:对自己社会角色的适应,如角色从子女到配偶到父母再到祖父母等;还有如在不断的自我发现中的适应,如对自己局限性和优势潜能的新发现;以及对自己不断增长的愿望的适应,等等。

  一个不懂得适应自己的人,是很难与环境和平共处的。每一个重大的人生发展阶段,都是人自我适应的关键期,如青春期和中年期再到老年期。在这些关键的人生发展阶段,很多困扰都是由于人的自我适应没有调节好而引发的,很多问题的产生,其根源都在于此。

  3、环境适应问题,指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适应

  结婚,生子,孩子长大离家,搬迁,亲友适应的人,很快就能在新环境中有新发展;而不善于适应的人,则有可能在新环境中产生大量的负面情绪而无法自拔。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以为搬进大房子、结婚生子等这样的好事不存在适应问题。其实不然,所有环境变迁都存在适应问题。以婚姻为例,通常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因为不仅要适应彼此,更要适应彼此的家庭习俗等。一些新婚夫妇不了解这点,在出现适应问题后就失去耐心,轻易做出彼此不适应的结论;还有些新婚夫妇因为不了解这一些,在彼此关系未调节好时就要孩子,结果为日后的适应埋下隐患。

  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王某同学天资聪明,在其十岁时,父母离异,他由父亲抚养,但其父亲觉得其是拖累,故托给祖母抚养。从此,王某同学认为自己是个亲爸亲妈都不要的孩子,和其他享有幸福家庭温暖的同学不同,自己是只“小小鸟”,不知道栖息在何方,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为掩饰其孤独、无助的心理,在校外与父母“捉迷藏”,绝不与父母见面;在校内,他关注别人胜于关注自己,频频向老师报告某某怎样某某又怎样,同学、老师一批评他,他就像好斗的'公鸡,绝不认错。随着离婚率的上升,像王某这样的同学在每一个年级总有几位。

  (二)性格因素

  陈某同学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一般,小学时在父母的努力下,与同学的差距不是很大。上中学寄宿在学校,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与帮助,他就像迷途的羔羊,茫然失措。他把求助的愿望寄托在同学的身上,做出了一些若人讨厌的动作,久而久之,同学不愿搭理他,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自卑心理也越来越强,觉得同学们都看不起自己。为此,经常在上课是做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来掩饰自己的不足,想获得暂时的心理平衡。本人曾遇到一次他上课时站到讲台边把外裤脱下又穿上的事。

  (三)成绩因素

  在青少年的心理中,学习成绩的好坏似乎是决定其优劣、等第的第一决定因素。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成绩好的同学面前、在老师面前会油然而生一种“我不如人”的心理。张某,刚进初中时还有说有笑,上课有时也能举手回答问题,但随着答题时“牛头不对马嘴”的次数的增多,每次考试的倒数名次。到现在,很难看到他的笑脸,无论课内课外,总是木然的、静静的坐着,看上去傻傻的,又可怜兮兮的。

  (四)生理因素

  从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这个年龄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性意识逐渐觉醒,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同学在发育过程中,身材发育不好,有“豆芽”、“冬瓜”之称。为此,有些同学产生自卑心理。凌某,初二女生,因自己的“冬瓜”体型而深深苦恼,在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中羞于出头,就是在体育课中,也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运动,时时猜测周围的人们是否都在看她或议论她,心情十分苦闷、压抑,形成自卑心理,不想上学。

  (五)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对后进生形成自卑心理的影响有好几种。一种是社会上激烈的竞争机制,使后进生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产生自卑;一种是社会上“有关系”的人,不学照样可以得到一个如愿的工作的现象,使后进生意识到成绩好不如有个“有钱有权有势”的爸爸,而因自己没有就产生自卑心理。这样的学生,在课堂上精神萎靡、神情僵滞;而课后如龙似虎,给老师和同学制造难堪。这样的学生在各年级较多。

  针对以上成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心理矫正:

  根据后进生自卑心理和行为特点,在心理矫正上,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加强教育,才能取得成效。

  (一)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要充当的角色是多方面的,教师既是父母的形象,又是朋友知己。老师既给学生以父母般的温暖、关怀,又给学生以朋友般的真诚、友善,同时又充当严格要求的角色。这样,才能拨动后进生的心弦,敞开心扉,接纳老师的教育。例对王某,老师每次去上课,总要在他旁边逗留一会儿,问一问他生活及学习上的事。对于他的每一次“报告”,总是给以适当的肯定,每遇到其有违纪的事,也给以批评教育。经过近一年的教育,王某的自卑心理逐步得到好转。

  (二)寻找成功点,积极加以鼓励

  美国总统林肯说:“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的赞美”。日本教育界的研究表明:最好不要在作业本上打“×”号。因为“这样会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后进生的成功点,同时要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产生愉悦感,从而克服自卑心理,重新点燃自尊心的火种。例上面提到的陈某,我在上《珍惜友谊发展友谊》前布置学生写“我最要好的朋友”一文,他写得情趣盎然,真切感人。我及时表扬了他,并希望他多写文章。现在连语文老师也惊讶其写作进步之快,人的精神状况也改观不少。

  (三)培养兴趣,注重因人而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如果学生兴趣广泛,那么,他就会心胸开阔,注意力和精神不是在一件事情上打转转,而是对各学科和各项活动都表现出极大兴趣。而且,有了某一方面的才能,他就不会感到自己“不行”,而是期待着“露一手”。本人就对上面提到的凌某和张某有针对性地培养了他们的兴趣。有时为《思想政治》课内容或调节课堂气氛,就让凌某唱一只歌;有时安排张某写大板书。逐渐的,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自信的生活在校园内外。

  (四)拓宽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由于后进生自卑心理的形成是多因素的,因此,对其的转化教育,也要利用各种教育因素,这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决定仅仅*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这就要求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学校与学校之间,要齐抓共管,步调一致。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目前,社会的负面影响还很难消除,但家庭与学校形成共同的教育合力,是做得到的。

  中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性。只要教育工作者予以充分的重视,采用科学的态度,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是能得到矫正的。

  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成因及心理矫正的实践 宁波市镇海龙赛中学 卢萍飞 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班级,都有一部分后进生,后进生的心理障碍有好几种,而其中之一就是自卑心理。本文就后进生的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心理矫正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自卑心理的成因。 造成后进生自卑心 后进生的自卑心理成因及心理矫正的实践

【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资料】相关文章:

525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资料09-25

心理健康手抄报内容资料(通用6篇)01-22

环保手抄报内容资料11-18

数学手抄报内容资料06-28

安全手抄报内容资料07-12

冬至的手抄报内容资料07-04

圣诞手抄报内容资料07-04

元宵手抄报内容资料07-06

元宵手抄报资料内容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