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八礼四仪手抄报的图片及内容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手抄报吧,手抄报能有效帮助我们获得信息,培养综合能力。你知道什么样的手抄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手抄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礼四仪手抄报,欢迎阅读与收藏。
什么是八礼四仪
“八礼四仪”中,“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四仪”指入学仪式(7岁)、成长仪式(10岁)、青春仪式(14岁)、成人仪式(18岁),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
八礼四仪的现实意义
八个方面的礼仪教育中,仪表之礼,包括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餐饮之礼,包括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言谈之礼,包括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待人之礼,包括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行走之礼,包括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观赏之礼,是指在观看文艺表演和体育比赛等场合,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游览之礼,就是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仪式之礼,是指讲究文明礼仪,做到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四仪”主要是以7岁、10岁、14岁、18岁为重要节点,分别组织举行寓意深刻、庄重简朴的入学仪式、成长仪式、青春仪式、成人仪式,以此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杨志纯特别强调说明:“开展未成年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在全国还没有先例,《江苏省未成年人基本文明礼仪规范》尚属试行,需要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
八礼四仪的具体内容
八礼
仪表之礼:面容整洁、衣着得体、发型自然、仪态大方。
仪式之礼:按规行礼、心存敬畏、严肃庄重、尊重礼俗。
言谈之礼:用语文明、心平气和、耐心倾听、诚恳友善。
待人之礼:尊敬师长、友爱伙伴、宽容礼让、诚信待人。
行走之礼:遵守交规、礼让三先、扶老助弱、主动让座。
观赏之礼:遵守秩序、爱护环境、专心欣赏、礼貌喝彩。
游览之礼:善待景观、爱护文物、尊重民俗、恪守公德。
餐饮之礼:讲究卫生、爱惜粮食、节俭用餐、食相文雅。
四仪
7岁:入学仪式,让刚入学的小学生感受学习乐趣、接触校园生活、感知礼仪规范。
10岁:成长仪式,让小学三到四年级的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分享,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14岁:青春仪式,要让中学生学会交往沟通,控制情绪、包容他人,迈好青春第一步。
18岁:成人仪式,让年满18周岁的学生懂得成人之责,做守法公民,担社会责任,不断完善自我,立志成才报国。
八礼四仪相关小故事
孔融让梨: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程门立雪”:相传,有一日,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
这个故事,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礼,是我们的基本素质,让“明礼于心,行礼于人”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八礼四仪手抄报的图片及内容】相关文章:
六礼六仪手抄报图片07-30
2022《八礼四仪》主题班会设计记录内容09-26
“八礼四仪”主题班会04-03
八礼四仪主题班会07-19
八礼四仪主题班会06-17
八礼四仪的征文(精选31篇)01-11
学习八礼四仪倡议书08-19
八礼四仪主题班会14篇02-18
八礼四仪主题班会(14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