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中秋手抄报展览

时间:2022-06-27 18:12:14 中秋手抄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喜迎中秋手抄报展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喜迎中秋手抄报展览,欢迎来参考!

喜迎中秋手抄报展览

  喜迎中秋手抄报资料一

  诗人们擅长遐想的天性,赋予了月亮一层又一层神秘光环,他们灵感每每来自月亮又显得那么地轻而易举,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毫无疑问,中秋的月儿在诗人笔下浪漫无尽,然而,这浪漫的背后也演绎了诸多的凡间俗事。

  首先说说某种传说:相传泰山奶奶是老天爷的闺女,玉皇大帝的妹妹,她眉清目秀,心地慈善,她不爱天宫爱尘世,自从来到泰山后,她苦心照管着山下的百姓,使这里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泰安神州,十年九收”,人们编了歌谣歌颂她的功德,这件事传到老天爷那里,他老人家很高兴,决定在秋收时节——八月十五下凡来看闺女。

  我们这里每逢端午和仲秋,都有去看出嫁的闺女的习俗。其中一种说法,是说闺女出嫁后娘家人怕闺女在婆家受委屈,以示娘家人的力量,具体带点什么并不重要,看了,就够了

  再就是缘于这美丽的传说,前些年婆婆身体好的时候,每到秋收时节的中秋,去看闺女可谓风雨无阻,不过看就看吧,我们和两个妹妹都住在一个城市,也顺便来城里住几天,倒也一举两得。但在婆婆病倒后“看闺女”一说也就暂时中断了,我们和妹妹也都觉得没必要,但婆婆知道后却觉得我们不可理喻,呵呵。那年邻近中秋,婆婆突然对我们说:一些风俗你们一定要到哪里随哪里啊。

  啊!我豁然开朗,自此我们才开始重视起来,我们虽近在咫尺,但平日里能在一起聚聚的时间也不多。开始的两年我们也无法免俗的提上月饼等去问候,后来我和爱人商量,不如约上她们两家去外面吃顿饭,一起说说话的同时也完成任务了,如此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话又说回来,重视归重视,但无论什么节日都应该去看望父母才是硬道理啊,我们在外地工作多年,我和爱人对看闺女一说颇不以为然,但一是婆婆叮嘱了,再说到哪里随哪里的`风俗,这的确也是应该的。

  我老家中秋节是一定要看父母的,于节日之前带上礼品去娘家看看这实在是必不可少的礼节,但后来到了婆婆这里工作,又多了一份看闺女的职责。有时我就在想,这中秋节到底应该谁看谁?我无从考证。但想过、迷惑过、该看的也都看了,呵呵。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但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美好向往,这倒是恒久不变的愿望。

  喜迎中秋手抄报资料二

  中秋是在不知不觉中走近我们的。忽然发现已经临近中秋,不是因了骤然凉起来的风,也不是缘于逐渐圆起来的月。你在某一个早晨或某一天傍晚从心中轻轻发出的那一声“今又中秋”的慨叹,十有八九是由于和超市中、商店里满坑满谷的月饼不期而遇。

  在传统的中国民俗文化中,中秋的要义是团圆。苏东坡的中秋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所以能成为千古绝唱,就是因为他通过对和弟弟子由离别之苦的描写所抒发的对和亲人团圆的渴盼,最能打动所有中国人的心。也因此,有着象征意义的圆圆的月饼,作为一种道具,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人团圆之夜餐桌上的显赫存在。

  金风送爽,月光如水。在圆圆的月亮映照之下,和家人一起分食圆圆的月饼,不敢妄议如今年轻人的感受,但敢说的是在如我一般年龄的中国人心里,以上场景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团圆的日子、甜蜜的生活,是历朝历代中国老百姓心中的渴盼(尽管他们常常无法达到此种境界),中秋之夜的咀嚼月饼其实是在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此时的月饼也绝非仅仅只是一种吃品,它同时更是一种打着深深中国印记的文化符号。

  时光荏苒,随着岁月的更迭,中国人的生活形态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月饼的与时俱进——并且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似乎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先来说物质层面的变化。我小时候,怕是连想都没想过诸如鲍鱼、鱼翅、燕窝、人参这么一些过去王侯之家才能享用的美食,竟然能成为寻常月饼的.馅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看来这不是坏事。但需要强调的是,称以鲍鱼、鱼翅、燕窝、人参为馅料的月饼为寻常,只是指它在许多商店里都能买到;至于这一类月饼的价格,却是绝不寻常的,也因此,它和真正的“寻常百姓家”,就还有着不远不近的一段距离。

  月饼在精神层面的变化,就更是让人禁不住地要感慨、要叹息。说起来是几年前的旧事了,偶尔和一位认识的小老板相遇,顺口而出的一句“最近忙什么”的格式化寒暄,却引出他多少有几分无奈的回答:“忙什么?忙着送月饼呗,还得送价钱高的!”也是,一个买卖人,管着你的工商税务,有来往的生意客户,像中秋这么重要的节令,你敢忘了人家吗?一年又一年,月饼的质量可能是在不断提高,可价格也在飞速看涨,甚至连不能吃、只能看,当然也可以收藏的银月饼、金月饼也曾经堂而皇之地闪亮登场,看来月饼远离吃品、远离过去的文化内涵而异化为一种时令礼品,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所幸的是,此种中秋怪象近几年已经消失了不少,但愿它不要卷土重来!

  四川诗人流沙河先生有联曰:“更新你饮拉罐水;守旧我喝盖碗茶。”对月饼,在下亦如此,即更看重旧时月饼传统的文化内涵。又到中秋,该去买月饼了,要买那种油小、糖少、制作认真、价钱便宜的,好在中秋之夜与家人团圆时共享;我想,对月饼持这种态度的中国老百姓,怕是会数以亿计吧!

  喜迎中秋手抄报资料三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喜迎中秋手抄报展览】相关文章:

喜迎中秋的手抄报06-23

喜迎中秋手抄报05-17

中秋节展览的手抄报06-23

小学喜迎中秋手抄报06-23

喜迎中秋手抄报资料06-21

大班喜迎中秋手抄报06-28

关于喜迎中秋的手抄报06-30

喜迎国庆话中秋手抄报05-17

喜迎中秋节手抄报设计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