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风筝》

时间:2022-12-12 04:39:00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风筝》

  一、说教材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风筝》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风筝》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鲁迅,体裁为散文诗。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是继“人生”“自然”“科学”主题之后为培育有血有肉有感情之人而设的单元。在本单元所选的五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能力的好教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注重从课文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简化教学头绪,强调内容综合”,“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要突出词句理解、文意把握、内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学”。

  课文特点:

  《风筝》一文富有真情实感,很切合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通过对风筝事件的叙述,似乎于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展现浓浓的亲情,表达主题。细读作品,作者的立意远不止于此。从作者事隔多年后仍悔恨交加,悲忧交集看,作品还揭示了封建陈腐思想对儿童自由、活泼天性的扼杀,深刻地阐述了“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这一科学道理。全文情词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严肃的自我解剖,批判了那些受封建教育思想影响、无端压制子弟的父兄,表达了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和对春日温和的热烈憧憬。全文情词真切,思想深刻,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说学生

  七年级学生具有初步的整体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但是,对于本文这样意蕴深厚的文章,则容易出现:抓表层易,知本质难;知思路易,明思想难的现象。所以要考虑让学生多读,要保证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多让学生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要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引导帮助学生认真品味文中思想、情感,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唤起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和感受,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引导他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从而领悟到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三、说目标

  从“知识和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确定本文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和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描写“误解和冲突”的语句,进行语言积累,积累文学常识。

  (2)圈划文中表示“误解和冲突”的内容,体会赏析散文的基本方法; 提出疑问,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主动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

  (3)梳理文章层次,继续巩固记叙文的有关知识,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误解和冲突”中的情感,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2)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3、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

  4、写作指导:学习本文在叙述中饱含深情的写法。

  四、重难点

  根据七年级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及叙事散文阅读的基础,结合本文的特点,预设本文的教学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阅读整体感知全文,感受兄弟手足之情,梳理文章层次,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法

  本文的教学以一个中心问题导引梳理文章内容层次,感知主旨。

  1、采用情景法激发学习兴趣;速读了解文章内容;

  2、以问引读,合作探究,重点理解我对小兄弟的虐杀和悔意,及得不到原谅的悲哀根源;

  3、以圈画重要词句并赏析品读来落实重点,理解主题;

  4、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来启迪思考。

  力求在教学中体现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和发挥双方主动性与创造性的教学理念。

  六、教具:小孩嬉戏图片、小兄弟痴迷图、游戏音乐及视频、多媒体展示

  七、说学法

  要求学生按照明确的目标进行课前预习,自学生字词,查阅资料,梳理文学常识,初读了解文章大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启发、讨论、探究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梳理层次;在阅读思考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写作技巧,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八、说流程

  1、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形象直观的创设情景,导入文本研读。

  (1)配儿歌展示儿童嬉戏图片或视频,感受幸福童年。

  (2)导入新课:我们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风筝》,了解在旧中国,封建教育观和家长制下的儿童生活吧。

  (3)我们欣赏欣赏优秀的文学作品,就是在和文学大师进行意味深长的对话。欣赏的过程,应该成为对话的过程。如何开展阅读对话呢?我们可以尝试从这几条途径入手: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生活对话;拓展实践。

  2、对话文本,落实重难点

  轻松的心情利于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而朗读全文,既积累了词语,又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我让四名学生来读课文,利用古筝曲《高山流水》做背景音乐、渲染气氛,让学生边听边思考:

  (1)我们了解了本文是一篇回忆体、记叙性散文。文章1、2自然段写眼前北京的冬季放风筝情景。这令作者想起了对一件往事,那是一件什么事?哪些段讲述了这件事?

  (2)这件事过去了二十多年后,作者心里不能释怀,他有什么愿望?是什么使他有了这样的想法?作者得到弟弟的原谅了吗,为什么?哪些段写了他思想转变,想补过却不能,内心很沉重?

  (3)文章就这样分成了哪几部分?

  (4)过渡:同学们,理清层次之后,你有什么疑惑吗?老师心里有一个疑惑:一件过去了二十多年的往事,为什么还如此耿耿于怀?(虐杀残酷,十分后悔,补过不得。)

  (5)品味“虐杀残酷”:

  ①弟弟对风筝的痴迷体现在那些词句中,找到相关内容,勾画重点词加以体会,说明。

  ②我怎样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找出相关句子加以说明。

  ③文章中的小弟是如此可怜,“我”是多么冷酷狠心的毁掉了他的风筝。是什么使作者对弟弟采取这样的行动?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④我们来朗读第3、4两段,把小兄弟的可怜,“我”的残忍读出来。

  这一段“精神的虐杀”的文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两个呼之欲出的人物。“我”的盛怒和蛮横。小兄弟的惊惶与瑟缩,两种心境的描写,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力,因而抓住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强的特点,让他们在课堂上即兴表演这一情节,把自主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一个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解放其思想和个性,改变以接受为主的单一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同时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到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希望小兄弟有出息,是恨铁不成钢的手足亲情.从而突破文章的教学重点。

  (6)理解“补过不得”:

  ①“我”想补过的心意诚吗,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弟弟竟然“完全的忘却”说明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至此仍旧不能释怀,心只得沉重着,甚至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③请朗读课文第10——12段,感受坐着内心的无尽的、难以言说的悲哀

  3、对话作者,感悟主旨

  (1)小结:读完此文,我们发现了什么?

  ①作者心中那份深深的遗憾和愧疚。

  ②“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③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的伦理道德对儿童精神的束缚和虐杀很严重,这个“风筝事件”是那个时代和封建家长制与封建伦理道德的罪恶。

  (2)请用一、两句话安慰作者。

  4、对话生活,提高情感

  (1)人们常常自以为是,总喜欢对人指手画脚,往往还认为是好心。于是,我们家长、老师等手里有权的人还会采用强制的,甚至是粗暴的手段干涉我们,你有这样的经历吗?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

  (2)我们的同学中也有做哥哥、姐姐的吧?我们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的游戏童年呢?

  5、拓展实践,品读赏析

  展示古诗《村居》,进一步体会放风筝的乐趣。播放学生放风筝录像,写一段放风筝的感受。

  6、欣赏小结,提升认识

  对于教育,这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我们时刻注意,时刻反思。鲁迅的《风筝》一文,让我们掩卷沉思,心潮难平啊!

  请拿起笔,给我们的老师、家长写一封信,和他们来一次诚意的恳谈吧。

  九、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之功效。我的板书是一只展翅飞翔状的风筝,上面印着大大的精神虐杀,一方面是我不许小弟放风筝,一方面是小兄弟对风筝的痴迷,而这其中又承载着浓浓的手足亲情。板书简洁明了,形象地体现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

  十、教学反思

  在上课时,我把语文从单一枯燥的文字解说种释放出来,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愿意主动去阅读文本,动笔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因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文段有很多写得非常优美。

【七年级语文说课稿《风筝》】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风筝》说课稿12-15

小学语文《风筝》说课稿 8篇12-15

小学语文《风筝》说课稿 (8篇)12-15

初中语文:《风筝》说课稿范文08-04

小学语文《风筝》说课稿 (通用8篇)12-15

《风筝》初中语文说课稿范文07-20

小学课件《理想的风筝》说课稿07-24

《风筝》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08-04

小学语文经典说课稿11-06

语文高中说课稿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