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时间:2024-10-25 22:31:15 炜玲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度的测量》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能力目标

  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 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 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 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 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 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 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材的特点

  教材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贯穿教学。“测量活动”的选择可以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参考。本节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测量活动,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鉴于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测量活动”为核心展开。使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通过教师指导、阅读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

  (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知道测量有误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

  突出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问题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教师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如直尺、卷尺、三角尺

  问题二:请学生回顾小学所学到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教师补充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长度和时间的侧量

  3、长度的单位

  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问题三:请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教师总结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看: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读:读出准确值,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

  问题四:让学生回答裁判是怎么判断出长跑运动中的冠亚军的,教师总结

  5、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

  问题五:让学生回答我们测量所得的值就一定和真实值完全一样吗?

  教师总结并引入误差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巩固练习

  (五)学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尺

  2单位国际单位米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二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

  三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消除。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实验测量的基础。尽管物理测量会涉及各种不同的量和测量工具,但在技能和方法上有很多共同之处。例如,需知道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观察示数的方法相似,需同时记录数值和单位等,通过测量活动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通过本节课,应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基本技能,了解实验误差的初步知识。另外,本节内容体现了物理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体现物理学的时代性,要求学生用生活中的“尺”和“钟”估测距离和时间,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历程,也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能使用秒表、手表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

  2、过程与方法

  (1)体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

  (2)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2)了解物理、生活紧密联系,感受生活中的物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

  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根据日常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问题引导、激发兴趣、实验演示、指导归纳、积极评价

  学法:从生活出发,受兴趣激发,在老师引导下思考、回答问题、做探究实验、交流讨论,并进行自我评价。

  五、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没有接触过测量知识,要让学生先了解测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另外,学生也没有经历过科学的测量,所以必须让学生充分活动,充分体验测量的过程。间接长度和估测时间,对学生在知识运用和联系生活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点困难,应多举例和引导探究。

  六、教学环境

  物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学

  七、课前准备

  两根木棒、演示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秒表

  八、教学过程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都在随时间而变化。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我们必须首先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

  2、观看图片,列举学生自己脑海中的运动情景。通过举例学生自己脑海中的运动情景,感受运动的精彩和测量的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1、提问:不用尺,怎么比较两根木棍的长短?

  2、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量就称为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4、单位转换。

  5、展示一些物体的长度。

  1、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并实际演示。

  2、了解测量。

  3、了解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

  4、了解单位换算。

  5、感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活动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也可以亲身体会什么是测量;通过长度标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物体的长度,感受物体的微小与庞大,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长度的测量

  1、提问:我们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2、介绍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使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放正尺的位置。

  ②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③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4、读数时估读值有时候偏大,有时候偏小,这样就会产生误差。

  5、介绍长度的其它测量工具: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6、生活中的刻度尺选择。

  7、长度的间接测量提问:如何测出一张纸的厚度?指导学生活动,并要求学生完成表格设计,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8、提问:每次测量结果一样吗?讲解:读数时产生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这种误差。

  9、展示有趣的人体尺度。

  1、回答:刻度尺。

  2、了解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了解使用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随堂做测量练习。

  4、了解误差。

  5、了解长度的其它测量工具。

  6、思考并做练习,选择合适的测量长度工具。

  7、回答:测出很多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纸的张数。学生活动:完成表格设计,进行实验,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8、回答:不一样。

  9、了解有趣人体尺度。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介绍刻度尺,直观、简洁。每一步讲解完后立刻巩固、检验,使学生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充分交流。与生活紧密相联系,了解实际生活中的测量和测量工具,培养对生活和物理学的热爱。通过间接测量,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会更多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学会处理和分析数据。通过了解有趣的人体尺度,激发学生探究精神,激励学生探索人类自己的奥秘。时间的单位研究物体的运动除了要学会长度的测量外还要学会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国际单位:秒(s)常用单位:分(min)、小时(h)。

  2、单位换算。

  1、了解时间的单位。

  2、进行单位换算。从长度的测量过渡到时间的测量。时间也是与生活密切相关,需要了解时间的单位和换算。时间的测量

  1、介绍计时工具的历史。

  2、展示实验室常用测量时间的工具:秒表。

  3、提问:

  ①大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②小表盘一周量度的时间是多少?分度值是多少?

  4、介绍秒表上按钮功能。

  5、展示秒表上的指针位置,提问:秒表上记录的时间是多少?

  1、了解计时工具的历史。

  2、观察秒表。

  3、回答问题。

  4、了解在秒表上的按钮的功能。

  5、观察后回答问题。学生对于有些计时工具是非常感兴趣的,通过介绍计时工具的历史,使学生产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物展示,直观、简洁。小结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谈收获,谈体会。通过及时总结、评价,巩固本堂课的学习成果。布置作业

  1、测量一下你正常步行时一步走过的距离,并估测从校门到教室的距离。

  2、利用你的“生物钟”估测从校门步行到教室所用的时间。(课后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完成作业。)充分利用空余时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 4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沪科版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全节内容需要两课时,《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第二课时。教学对象:刚学习物理的初二学生。

  一、教材分析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观察和测量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科学测量。刻度尺是重要的测量工具,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刻度尺的读数方法十分重要,它是学生真正步入科学殿堂的第一步。同时长度测量时需要的认真、细致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按实际测量进行事实记录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也是以后从事任何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科学素养。教材中还渗透了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让人豁然开朗,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本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本章的中心节,长度的测量作为其他测量的基础,又起领后面测量工具的使用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弄清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已具备的知识、技能基础,具有的心理、思维特点和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便于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活动,“对症下药”地展开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的长度测量,实际生活中也可能尝试过对一些物体长度的测量。但细致和严密的长度测量可能不会有很多人经历过。在此以前学生的观察也基本都是定性观察。

  2、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好奇性强,但急进冒动,遇事常丢三拉四,但喜欢表现自己。

  3、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简单的抽象思维也往往需要具体事例的支撑且容易产生片面性。

  4、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及易犯错误:学生先认识刻度尺,反过来去认识测量的实质有一定难度;由于日常生活的粗略性和简略性,使学生虽有一定的使用刻度尺经验,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觉察不到的自己测量错误,漏写单位和丢失估读数值也是学生初学测量常犯的错误。

  三、学生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及换算关系;

  (2)熟悉刻度尺的刻度和测量范围,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结果;

  (3)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4)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5)会停表的读数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初步了解探究的过程;

  (2)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和交流、收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通过测量实践激发学习科学的热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确定:

  1、重点: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能正确使用长度单位并进行换算。

  2、难点:测量实质的理解,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五、教学设计思路

  突出科学课程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本节的重点,教学中力图将单调的实验基本操作,更富启发性探究性和人文精神,体现其实际的应用价值,达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映生辉的效果。

  注重科学发展观的教学,科学发展历程“问题→解决→发展→问题→解决→发展→……”

  的暗线索隐含其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学强调中人的尺度中心,体现科学以人为本的宗旨。

  六、教学流程

  正确使用刻度尺,在做中体会,体会中感悟

  (1)认识刻度尺

  观察:请学生观察自带的不同类型刻度尺,找出它们与测量长度有关的相同点。

  合作讨论、总结归纳:零刻度线、一次能够测量最大范围(量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并由此推出最小刻度值等概念,并让学生读出最小的刻度值(分度值)。

  方法渗透:从不同之处,寻找共同点,是科学思维中的常用方法。

  (2)使用刻度尺

  学生分组实验,共同讨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步骤:全班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同桌为一合作组,总结,交流。

  漏写单位是学生初学测量时常犯的错误。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有意识地让学生把这一问题暴露出来,然后再加以矫正,效果奇佳。

  具体做法:叫两位没有记单位的学生,分别把结果写在黑板上,提问:哪一个长?

  对估读的处理:提问,请大家再十分仔细地读一读,xx长度的确是xx值吗?从而点出精确的测量中需要估读的问题,为不增加难度,点到即止,只要学生有所体会即可。

  对误差的处理:提问,对于课本的宽度和课桌的长度,你和你同桌的读数相同吗?点出由于测量的人不同或使用工具的不同,对同一研究对象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差距不会很大,也点到即止。

  然后,趁热打铁,学以致用,组织学生随堂测量练习,要求学生用自带的刻度尺测量有关自己身体的一些长度(如:指距、身高、跨步距离……)或身边的物体的长度(如:铅笔、铅笔盒……)。

  长度测量是其它测量的基础,而且学生虽然接触过有关长度的测量,但技能还很不稳定,更是不规范。所以本内容强调教师指导作用,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并组织讨论错误测量引起的测量值偏差,测量结果的正误。教学定位应力求实验操作规范,观察认真细致,给学生以示范作用。

【《长度的测量》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说课稿:《长度的测量》12-10

小学科学《测量摆的快慢》说课稿05-25

长度组工作总结11-11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02-22

长度计量技术发展研究03-28

幼儿园数学说课稿《有趣的测量》(通用11篇)11-23

jQuery(js)如何获取文字宽度(显示长度)03-29

小学数学《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精选14篇)09-17

优化程序长度的一种方法03-18

施工现场安全通道长度要求标准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