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

时间:2021-03-03 10:46:37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初中物理说课稿汇总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初中物理说课稿汇总6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本届讲授的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各自的优点,指出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动滑轮的实质是个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二倍的杠杆,并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了它们的省力情况,把滑轮与杠杆联系在一起。最后讲述了能同时应用定滑轮和动滑轮优点的滑轮组。

  经过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分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课的重点是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关键是抓好学生的随堂实验。 因此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

  ②能区分定滑轮与动滑轮,会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能力目标:

  ①会组装简单的滑轮组。

  ②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正确方法。

  ③培养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归纳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实验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教育。

  ②通过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③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并善于探索的学习品质。

  二、说教法、学法和教学原则

  根据《滑轮》一课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演示、学生实验、放电脑动画、观察、讨论、讲解为主的多边法教学。通过观察、实验和看电脑动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探索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遵循以下原则:

  ①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④巩固与提高相统一的原则。

  ⑤具体和抽象相统一的原则。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分以下几个环节:

  1、新课引入:

  用课件(胖子和瘦子的故事)引出滑轮,激发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兴趣。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2、演示、观察、讨论与讲解相结合:

  演示定滑 轮、动滑轮的用法,学生实验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省力情况。此实验中重物重力要大些,以减小动滑轮重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让学生把实验结果填到设计好的表 格中。各实验小组分析论证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通过观察实验和相应的理论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物理思维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研究滑轮的实质用课件动画说明滑轮是杠杆的变形。这样做可以让这个问题更直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容易接受。

  接着提出 问题:有没有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方法呢?然后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结果,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来。然后用课件提出如何连接滑轮组。

  学生在练本上设计滑轮组,用课件动画给出答案。学生在按照图中的设计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和绳子移动距离和重物上升的高度的关系。这个实验有可能出 现偏差,这时可让学生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巩固强化:

  ①让学生对照本节知识进行小结,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②完成按照本节目标设计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对知识形成持久性记忆,有认识的表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能力,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一、该节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变阻器》是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是上节电阻知识的实际应用,又是后面“欧姆定律”的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在电学实验占重要地位,学好变阻器,即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做电学实验必要的准备。根据三维教学目标及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水平,通过课本的学习来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熟悉常用的滑动变动器的结构,能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②会用滑动变阻器来控制电路中灯泡的亮度。

  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对比、探究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电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由于变阻器的部件比较多,接线柱多,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又是动态变化的,而课本一下子就提到一个叫滑动变阻器的装置,对初二学生来说,在变阻原理的理解上感到起点较高,学生难于接受。根据学生以上特点确定以下重、难点。

  重点、难点: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和原理。

  【教材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提出“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价”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它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对身边物理现象的已有观察、对生产技术的已有感性认识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猜想,进而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交流评价最后归纳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把科学知识的获得与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主动获得对科学的理解,达到获取物理知识、培养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探究性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

  一、新课引入:(约4分钟)

  采用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应用演示实验,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具体做法是:教师出示调光台灯实物,并当堂演示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观察的同时让学生提出问题:(投影)

  ①这种台灯与其它的台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②调节旋钮,台灯的亮度有什么变化?

  ③它能够改变亮度的原理是怎样的.?

  (“导入”中创设了物理情景,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二、变阻器原理的学习:(约16分钟)

  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灯泡亮度的变化是由通过的电流引起的,而电流的变化则是由电阻的变化引起的。启发学生猜想:调光台灯的电阻变化是由改变导体电阻的什么因素引起的?

  实验探究 学生会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三个因素(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和长度)去猜想,其中不排除有其它的想法。教师将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不同的探究实验小组,启发学生设计出以下3种类型的实验方案:

  方案一(改变导体的材料):如图所示,在A、B间分别接入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如铜丝和铅笔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方案二(改变横截面积):如图所示,在A、B间改变导线横截面积(分别接入1根笔芯与2根笔芯),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变化,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方案三(改变长度):如图所示,在A、B间(有鄂鱼夹)夹入一段铅笔芯,使一端在铅笔芯上自由滑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铅笔芯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观察并记录小灯泡的亮度变化,并加以比较。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获得证据或数据的。在观察到现象后及时作出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最基本方法)

  交流评价 让完成以上3种不同类型的小组相互交流,并归纳筛选出这样一个结果:改变导体的长度能较方便地改变小灯泡的亮度。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调光台灯,实质上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台灯的亮度的。要想弄清其原理,我们先来学习一种能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其实,实验室所用的变阻器也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

  6.4 变阻器(板书)

  原理:变阻器就是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器件。(板书)

  三、正确使用变阻器的学习(约20分钟)

  ①变阻器结构的学习(约3分钟)

  教师首先要求学生结合实验桌上滑动变阻器的实物认识变阻器的主要构造,并重点强调观察4个接线柱和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合金线所绕成的线圈,猜想这种结构的设计有什么理由。然后打出投影:

  电阻丝什么位置的绝缘漆被刮去了?为什么要刮去?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是不变的?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很小,几乎是零?

  教师结合投影片介绍其构造,理解铭牌上数据的物理意义;并要求学生学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简图和电路符号。(板书)

  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符号:

  (该部分内容简单,让学生观察,师生共同解决,教学中主要采用问题法和讲授法。)

  ②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该部分是本节的重点与难点,为了化解难点突出重点,我们在此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让学生动手去探究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提出问题 (投影)

  要使灯泡和变阻器中的电流大小相同,变阻器应该与灯泡串联还是并联?

  要能控制电流的大小,应该使用变阻器上的哪两个接线柱?

  要使灯泡由暗变亮,接通电路前应将滑片放到什么位置上?

  移动滑片时,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随着改变?向哪个方向移动时电阻变大?

  滑动变阻器上有4个接线柱,怎样把这些接线柱接入电路?共有几种接法?

  实验探究 学生相互讨论,首先,设计出实验电路如图所示,接着根据各自制定的计划进行操作,尝试控制灯灯泡的亮度。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各实验小组将变阻器的实物连接、电路图连接、及电路符号连接进行对照,研究电阻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交流评价 各小组分别结合各自的实验结果相互讨论,共同归纳出:(并板书)

  使用: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

  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本环节中重组了教材内容,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交流评估”这一个性化的过程,去主动突玻“变阻器”这一教学重难点,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所以然。”)

  【板书

  板书将教学内容系统化、条理化,使学生易于掌握知识的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加深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认识,便于学生笔记和复习,易于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6.3 变阻器

  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

  2.结构: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

  3.符号:

  4.使用: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

  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简单电路在生活中的运用实例。

  2.会根据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简单电路的结构。

  3.通过简单电路的设计和线路连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简单电路设计的思路和具体方法,设计电路是难点,实验中的难点是如何正确地连接电路。

  三、教学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讨论和交流生活中采用简单电路的实例。

  四、教学仪器

  天鹅城堡电路模型 学生实验电路元件(包括两节电池、两个单刀开关、一个灯泡和灯座、一个蜂鸣器、六根导线)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引入

  迪斯尼城堡大家都听说过吧?它的原型取自位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新天鹅城堡,这是新天鹅城堡的模型;这么庞大的建筑,要看管起来相当困难。为此,我们今天就来为新天鹅城堡设计一个报警系统。

  2.主要内容:报警电路设计和学生连接实验电路图

  例题:设计报警电路

  闭合报警系统的开关S时,指示灯亮,报警铃不响。当不速之客进入大门时,报警铃响。

  以天鹅城堡报警电路为例,介绍简单电路设计的步骤分为五步:第一步是分析需要哪些电路元件。第二步是分析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三步是判断开关和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第四步是画出电路图,再连接电路图。第五步是对照检查。

  在学生画出电路图后,对电路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对称性和对应性为原则,对学生电路图进行优选和评价。还应对例题的设计思路重新梳理,弥补学生设计电路时思维和认识上的不足。

  在学生实验前,应先强调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①这是一个蜂鸣器,红色导线这端是正极;②连线的过程中开关要一直处于断开状态;③接线时,先摆位,再顺次连接。若遇到并联时,先连接其中一条支路,要试触。

  在学生实验中应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指导,可以让已完成实验的同学去帮助实验未完成的同学完成实验,使学生课堂上的时间能够充分利用。

  3.课堂练习: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

  45秒的公益广告《Heaven can wait, belt up!》讲述了安全带的重要作用,因此,安全带未系提醒电路具有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员必须使用安全带,安全带未系提醒功能电路的原理是:①司机坐在座位上,相当于闭合开关S; ②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S1; ③当司机坐上座位,若未系好安全带,指示灯亮。若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熄灭。请根据以上要求画出电路图。

  六、小结

  对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小结。

  七、思考题:

  车门未关提醒电路

  汽车仪表盘上都有一指示灯,用它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一个车门没有关好,该指示灯就会发光,请设计电路图。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节课研究磁现象。在同学们认识磁场后,下一步自然应使学生了解磁场的性质及对磁场获得感性认识,而教材在介绍完磁场后接着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磁感应强度,为此将教材第三节的内容提上来先行介绍。通过演示实验、巧设问题、归纳总结,使同学们掌握磁场的图示方法和右手定则。

  因本版教材的设计原因,教学过程中要对概念做出明确的定义。

  根据如上分析,可确定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磁性。

  2、知道磁磁场的来源。

  3、知道磁场是有方向的,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4、知道常见的典型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会用右手定则。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磁铁吸引不同材质的硬币,演示奥斯特实验,回顾指南针,使同学们对磁性有感性认识,进而了解磁场的来源。

  2、介绍奥斯特,使同学们认识到实验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观察小磁针在不同位置时N极指向,展示磁传感器示数的正负使同学们认识到磁场具有方向性。

  4、磁场对电流、电流对电流的作用等演示实验。

  5、观察常见的典型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归纳总结其规律,并且体会引入磁感线这一形象化工具的作用,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磁场来源的了解,使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介绍斯特金的成就及橡树岭国家实验室1.5万吨白银所制电磁铁,使同学们了解人类可以利用所学知识改造自然。

  3、 回顾磁场性质的研究过程,体会科学家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4、 介绍哥伦布比沈括晚400多年发现并利用地球周围的磁场,介绍阿尔法磁谱仪中由中科院制造的永磁体,激发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情况。

  2.难点:安培定则涉及的空间思维是本节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学生的学习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本节课采用演示实验和协作实验,巧设物理情景、适当时机巧妙设问引发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邀请部分学生协助老师做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再通过随堂检测,进行巩固。

  学法:

  这节课采用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动手实验能力、收集数据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说教学程序及设想

  ⑴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3分钟)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1、电荷间的作用力是不是需要相互接触?

  2、电荷间是如何产生作用力的?

  3、电场的基本性质及如何形象地表示电场?

  4、电场线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⑵ 新课教学

  1、什么是磁性:(3分钟)

  演示实验1:磁铁吸引硬币。(展示磁铁不同位置吸引硬币时硬币奔向磁铁的快慢)

  演示实验2:磁铁能使小磁针转动。(展示不同位置处小磁针转动的方向和快慢)

  (针对以下实验现象提问)

  利用PPT文件展示问题。

  【问题】磁铁为什么能吸引五角硬币而不能吸引壹角硬币?

  【学生答】 五角硬币是铁质的壹角硬币不是铁质的。

  【问题】磁铁吸引铁质硬币是不是需要与硬币直接接触?磁铁使小磁针转动时需要不需要与小磁针直接接触?

  【学生答】 不需要直接接触。

  【问题】根据实验现象,不同位置处小磁针(硬币)受力是否相同?什么地方大?

  【学生答】不同,在磁铁一端时大。

  【问题】磁铁与直接接触的硬币(小磁针)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

  【学生答】 磁场。

  【实验现象】

  1、能够吸引铁质的五角硬币而不能吸引铝质的壹角硬币,对铁质硬币,在磁铁的不

  同位置处硬币奔向磁铁的速度不同。

  2、磁铁随小磁针转动,磁铁放置方式不同,小磁针转动方向不同,快慢不同。

  定义: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称为磁性。磁性最强的地方称为磁极。

  2、磁场的定义:(4分钟)

  电荷的周围存在电场,电荷间通过电场产生相互作用,那么,磁体和电流的周围是不是也存在磁场呢?磁体间、电流和磁体间则通过磁场产生相互作用。奥斯特的电流磁效应实验说明电和磁是相互联系的。既然电流的周围存在磁场,对磁体会产生力的作用,那么磁体对电流会产生力的作用吗?电流与电流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3:通电导线与磁体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提醒同学们注意通电导线的放置方式) 演示实验4: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醒同学们注意电流的方向)

  (针对以下实验现象提问)

  利用PPT展示问题

  【问题】通过上述实验表明,除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电流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是不是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向电流之间如何作用?异向电流之间又如何作用?

  【学生答】 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向电流之间相吸引,异向电流之间相排斥。

  【问题】电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不能类比出磁场的基本性质?

  【学生答】电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或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实验现象】

  1、通电导线也能使小磁针转动。

  2、同向电流相吸,异向电流相斥

  结论:磁体与磁体间、电流与磁体间、电流与电流间均有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来传递的,所以电流具有磁效应。

  请同学们类比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得出结论:

  所有的与磁现象有关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定义: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物质,能够传递在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电流之间,电流与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特殊的物质叫磁场。

  磁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极或电流产生力的作用。

  3、磁场的(3分钟)

  通过演示实验1与演示实验3与指南针请同学们总结磁场的

  利用PPT展示问题

  【问题】磁场的来源有哪些?

  磁铁并不是磁场的唯一来源,电流也能产生磁场,地球周围也存在磁场。

  介绍:斯特金、阿尔法磁谱仪、1.5万吨白银磁铁。

  4、磁场的方向(4分钟)

  演示实验5:小磁针在不同位置时小磁针北极的指向(请同学们注意小磁针两极的颜色) 演示实验6:磁传感器在磁场中不同位置的示数(请同学们注意磁传感器示数的正负) (针对以下实验现象提问)

  利用PPT展示问题

  【问题】 小磁针在磁场内不同位置时N极指向是否相同?

  【学生答】不相同

  【问题】磁传感器的示数有正有负,正负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正负表示方向

  【问题】请同学们类比电场方向的规定,试给磁场的方向做出规定。

  【学生答】将小磁针的北极指向定为当前位置处磁场的方向。

  实验现象:

  ①小磁针在磁场中不同位置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的方向不同。

  ②磁传感器在磁场的不同位置示数有正有负。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类比电场方向的确定

  结论:

  1、磁场有方向。

  2、通常将小磁针在磁场中北极(N极)受力的方向作为该点磁场的方向。

  5、图示磁场(20分钟)

  邀请同学们协助完成以下展示实验,并提醒同学们注意空间结构

  演示实验7:条形磁铁周围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演示实验8:U形磁铁周围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下面两个演示实验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电流方向,并注意观察通电螺线管的内部

  演示实验9:通电直导线周围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演示实验10:单匝线圈周围小磁针分布情况

  演示实验11:通电螺线管周围小磁针的分布情况

  演示12:展示地球周围的磁场分布情况(介绍哥伦布比沈括晚400多年利用地磁场) 针对实验现象提问

  通过PPT展示问题:

  【问题】 通过以上几种磁场周围的小磁针分布情况,你认为磁场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还是杂乱无章?

  【问题】小磁针在什么地方分布比较密集?什么地方比较稀疏?

  【问题】我们实际在处理磁场问题时,不能总是靠小磁针来表述磁场,请同学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形象化地表述磁场,该用什么办法呢?

  【问题】既然同学们想到了用磁感线来表示磁场,那么,磁场较强的地方和较弱的地方,磁感线应具备什么特征呢?

  【问题】既然小磁针的N极指向有一定规律,那么同学们所画的磁感线是否也应该表述出来这个规律呢?应如何表述呢?

  【问题】既然同学们提到画有方向的曲线,那方向应该如何表示磁场的方向呢?

  【问题】请同学们观察小磁针形成的曲线是否有相交的地方?是否中断?

  【问题】请同学们观察磁感线在磁铁外部始于何处止于何处,内部呢?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分布规律,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帮助你掌握通电导线周围磁场的分布规律。

  【问题】如何用右手定则判定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呢?

  【问题】请同学们根据通电直导线磁场的判断方法,归纳出一种判断通电螺线管周围磁场的判断方法。

  实验现象:

  小磁针均按一定规律分布呈现线状。

  请同学们回忆电场线的表述,并类比电场线设计如何表述磁场。

  磁感线:磁感线是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

  磁感线的特点:

  磁感线的密疏表示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较密的地方磁场较强,磁感线较疏的地方较弱。 磁感线不能相交,不能相切,也不能中断。

  磁场中的任何一条磁感线都是闭合曲线,在磁体外部由N极到S极,磁体内部由S极到N极。

  磁感线是为了形象地研究磁场而人为假想的曲线,并不是客观存在于磁场中的真实曲线 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右手定则来判定。

  四、课堂小结(3分钟)

  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及同学们的归纳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磁性是指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体的性质。

  2、磁铁和电流均能产生磁场,地球周围也存在磁场。

  3、磁场具有方向性,规定小磁针N极受力方向为该位置处的磁场方向。

  4、可以用磁感线来形象的表示磁场,磁感线是闭合的曲线,在磁铁外部始于N极止于S极,内部始于S极止于N极。

  5、常见磁场的磁感线分布图。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密度这一节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密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在已有知识质量和体积的基础上运用比值定义法建立的概念。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到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木块、铝块、铁块)的质量不等,表明物质在这方面的性质上存在差异。然后,让学生进行“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探究。利用探究结果让学生思考,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不同,这反映了物质的一种性质。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二、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2)学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物体质量跟体积关系的探究过程,从而理解密度概念的建立。

  (2)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边讨论、边实验探究、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学准备:天平和砝码三套、边长为1CM的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从生活经验上对知识有一定的感知,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但对密度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陌生。本节课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法、讲解法等

  学法:合作探究法、归纳法等

  (四)教学过程程设计

  第一环节:引入,提出问题

  问题: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出示天平和正方体木块、铁块、铝块各一个,并告诉学生三种物体的边长分别为2CM。请三个组的学生利用天平称出三种物质的质量。另外三个组的学生根据边长计算出这三个物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分析得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再出示体积为10m3、20m3、30m3的正方体木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体积增大到原来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吗?

  (1)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2)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步骤。

  (3)实验验证:请各个组的学生合作实验进行探究,实验中同学们要认真观察思考,及时提出实验中不足和需要注意事项,并根据实验数据,在教材坐标图上描点。

  (4) 归纳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学生自行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同种物

  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

  第三环节:学习新知

  1、在实验结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不同就是每一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我们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性质。

  2、教师引导学生从运用比值定义法推导出密度的定义。再根据密度的定义引导得出密度公式:=m/v 及引导学生写出变形公式:m=v 和v=m/

  3、引导学生学习符号的意义及单位。单位换算:1g/m3=1×103Kg/m3

  4、让学生自己在密度表中找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比如:冰、蜡、铜、铁、煤油、酒精、水等物质的密度。并根据密度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比如水的密度1.0×103Kg/m3的意义是:1m3的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在说意义时着重强调:“某种物质”和“质量的单位”,学生很容易把后面的质量单位说成密度单位。并要求学生牢记水的密度,在做题时作为已知条件应用。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1、在实验探究时大家应该注意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巩固练习

  1.根据密度公式=m/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跟质量m成正比

  b.密度m跟体积m成反比

  c.密度既跟质量成正比,又跟体积成反比

  d.密度大小只由物质本身决定,跟体积、质量大小无关

  2.表中记录的内容是一位同学学习密度概念时做的实验记录,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铁块1 铁块2 铝块1 铝块2

  m/g 79 158 27 54

  v/cm3 10 20 10 20

  m/v(g/cm3)7.9 7.9 2.7 2.7

  (1)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

  (2)铁的密度________,铝的密度_____________。

  (3)根据这个实验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或属性不同版本的初中物理教材说法不一,这是为什么?人教版教材说是“特性”,而北师大教材说是“属性’,类似情况还有。作为编写物理教材的权威部门,对基本概念、名词、术语等应该统一。以免给物理基础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上带来不便。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

  (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 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难点: ②重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4.教具与学具

  电教器材:教师演示用: 学生每组器材:

  二.说学情

  八年级上册

  初三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八年级下册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九年级上册

  初四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但是初四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三的学生沉闷。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初四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分析和教条式的计算,但乐于参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了解与物理规律有关的图片。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喜欢探索自己熟悉的或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科学事件。这样才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九年级下册

  经过之前三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四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我面对的是农村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三.说学法

  1.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腾现象及规律”。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效果。

  2.学法指导

  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

  五.说教学过程(程序)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 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精选初中物理说课稿汇总6篇】相关文章:

有关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07-06

关于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06-07

有关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05-23

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11-05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模板07-28

精选初中物理说课稿集锦十篇05-24

关于初中物理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06-11

《摩擦力》初中物理说课稿08-18

初中物理面试说课稿优秀范文08-03

最新初中物理《功》说课稿范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