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电阻的测量》。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电阻的测量》是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七章第三节内容。从编者的编写意图来看,《电阻的测量》安排在欧姆定律之后,是欧姆定律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正确、安全的使用电路元件,是对前面学习使用电路元件方法的巩固,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从整个初中电学体系看,本节内容是继规律型实验,如: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的第一个测量型实验,是后续学习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高中学习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电学的重点,是高中物理知识下移的良好载体,处于电学实验的核心位置,是中考热点。
2、学情分析及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实验表格等,并要求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学生已经有了探究的经历,有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机会少,学生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可能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1)不能很好的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表格
(2)实验操作中,出现一些电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
(3)通过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存在一定的困难。
基于存在的困难,我将整个教学分为三个板块,一是探究前的准备,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步骤。二学生自主探究。三是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三个环节是层层递进的。
实验探究,一般可以分为七个环节,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为突出重点,将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三个环节作为重中之重。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道测电阻的原理,会同时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2)理解定值电阻和小灯泡的电阻有不同的特性。
(3)在测量过程中,体验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重要性,让学生逐步养成安全操作的习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目标的确定依据:(1)按照物理课程标准。
(2)本节的中心任务是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教材中并未对是否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提出要求。由于物质种类不同,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明显,学生对此难以理解。为降低难度,让学生知道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我利用测出实验数据让学生类比思考的方法将测量灯泡电阻融入到本节课中。
教学重点:自行设计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测电阻。
重点设置依据:经历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过程,为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发现规律,正确理解影响小灯泡电阻的因素。
三、说教法
说教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谈话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探究前的准备,要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仪器选择、电路图、表格、注意问题等,采用启发引导、谈话讨论、师生互动的教法。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当然根据学生的探究情况可以适当的指导。第三个环节是数据处理。
四、教学流程
1、探究前的准备
实验原理的确定:让学生回忆欧姆定律,由导出公式联系实验的原理。
实验仪器的选择:教师提问:(1)测量电压和电流需要什么仪器?(2)为确保电路元件不被烧坏,应选择什么仪器?(引出变阻器限流式作用)只测量一组数据可以吗?进而让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引出变阻器分压式作用)。
电路图的确定:通过所选仪器的作用,引导学生设计出本实验的电路图。
实验步骤的确定: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提问学生,然后让其他组的学生补充,最后教师总结。
实验表格的确定:表格设计的要领是:明确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计算的物理量有哪些?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还应该注意什么?在学生展示了自己设计的表格后,
在这个环节中,要让学生明确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在使用中应注意什么?连接电路应注意什么?
提示电压应该拉开距离,第一次取1V,第二次取1.6V,第三次取2V。虽然在实验前做了准备,但考虑到学生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这一环节我计划用15分钟。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中出现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学生回答,先让学生自己思考。
3、实验数据的处理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不易突破。我计划用10分钟时间。我设计了以下一组问题:
(1)让学生先算出自己电阻的电阻值,并且上去展示。
(2)三次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变化大吗?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让学生对电阻的理解达到一个全面的认识。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小灯泡与定值电阻受温度影响阻值变化不同呢?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5、板书设计
实验原理:R=U/I
实验电路图:
实验表格设计:
次数
电压/V
电流/A
电阻/Ω
电阻RX平均值/Ω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要点: 第一,电功率
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第二,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电功率计算;
第三,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对电功率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学习了电功之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电学知识的进一步学习掌握。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电功率的研究为了解用电器的性能和安全用电、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等知识奠定了基础。电功率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
用电器上的铭牌让学生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的紧密联系。
2、通过实验探究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所以正确建立电功率概念,并会用电功率公式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正确理解“额定功率”,会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因此这两个知识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同时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这是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学生分析 任教班级多数学生上进心强,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电功率知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
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初中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动手实验,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可综合应用目标导学、分组实验、直观视频、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边讲边练及时巩固。通过动手
实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教室电能表的转盘,有时慢悠悠,有时急匆匆,这是为什么呢?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在只开三盏电棒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和教室所有电棒都开时电能表指示灯1分钟闪动的次数。
教师提出问题:两次的“次数 ”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回答出:不同,这说明电流做功快慢不同。依次引入新课。这里渗透了比较的科学方法并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目标导学:
一、出示目标,学生阅读:
1.知道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单位.。
2.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能理解和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4.通过实验体会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学生阅读“目标”后,不仅明白了本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时对本节课的重难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二、出示提纲,学生结合提纲独立自学课本72---73页内容。
(一)、电功率基础知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理意义:电功率是表示电流做功_____________ 的物理量。
3、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换算:1kW = ________W ; 1w = _______= _________。
(二)、电功率计算:
家用普通手电筒的电压是3V,电流是50mA,它的电功率是多少?
(三)、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
额定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额定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电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灯泡上标有“PZ220----60”字样,其中220表示_____;60表示_______。
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1、学生在黑板上展示;
2、学生用红色粉笔圈出展示的错误并改正;
3、教师点评。
在这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展示空间”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归纳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能力,看似平淡,实则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质疑释难:
1、教师提出问题:灯泡在不同电压下发光的亮度是一样的吗?其电功率是不变的吗?
2、学生观看视频材料。
3、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桌上的实验器材做实验,体会小灯泡发光亮度与功率的关系。
4、用电器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关系(在学生观看视频材料和进行实验的基础上,自己完成):
U实= U额 P额___P实 灯泡发光_____
U实> U额 P额___P实 灯泡发光_____
U实
这是本节课的高潮所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先让同学们观看一段灯泡亮度与灯泡电功率关系的“视频”,初步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然后再让同学们动手“分组实验”再次感性体会灯泡亮度与功率的关系,既激发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又培养了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四)拓展延伸: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组实验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用电器正常工作的条件应是什么?.用电器的工作情况是什么决定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解决,对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能正确使用用电
器做出了科学指导。
电功率知识的综合性强,根据用电器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电阻、在给出实际电压(或实际电流)的基础上求实际功率、在已知电功和电功率基础上求通电时间等都是在考查同学们在解决物理实际问题时能否“依靠公式”展开思维。所以,我以课本例题为依托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明用一个标有“PZ220---1100”字样的电炉烧水。若此时家中的实际电压为200V。这个电炉的电阻是多少?此时该电炉的电功率是多少?
1.8KWh电能可以供它正常工作多长时间?
(五)反馈检测:
1、电流在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功率,它是反映电流做功_________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_________。
2、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 B、电流做同样多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电流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D、在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通过学生对这两道题的训练,可以看出学生对电功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使教师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
3、小明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某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15min内消耗的电能为0.3kWh,则这个由电器可能是( )
A、电视机 B、白炽灯
C、电冰箱 D、空调器
这道题的设计既考查了同学们对电功率公式的掌握情况同时也体现了“物理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新课程理念。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知道电功率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电功率计算,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用电器工作情况与其电功率的关系。本节课我是按我校“五步导学”的模式设计的。这节课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以及物理课堂应以着力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为目的”的新课程理念。从教学流程看,本节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的积极性始终被充分调动。尤其是在体会用电器工作情况与电功率关系时,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课堂出现了一个高潮。但是,由于本节课容量大,教师留给学生的时间略显得不足。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到物理,从自然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验和活动,从被动到主动,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了解科技发展,从而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所以本课
( )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注重全员 参与、让学生主动探究等方面作了一些努力。
2.教学难点重点
①难点: ②重点:
3.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直观:
4.教具与学具
电教器材:教师演示用: 学生每组器材:
二.说学情
八年级上册
初三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时期。但是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八年级下册
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三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所以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注意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再通过猜、想、分析、实验、推理等手段来处理问题,层层深入,最后通过学生动脑分析、动手操作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启迪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还会大大加强学生学习物理、运用物理的自信心。
九年级上册
初四学生是初中的毕业年级,心智较为成熟,通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更加进步。
但是初四的学生往往是不爱发言,不主动表现自我,课堂气氛比起初三的学生沉闷。需要教师的积极、灵活的调动。初四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要求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激情。他们不喜欢枯燥的理论分析和教条式的计算,但乐于参与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了解与物理规律有关的图片。在玩中学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他们喜欢探索自己熟悉的或与所学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科学事件。这样才更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
九年级下册
经过之前三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四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定学习物理的方法。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归纳、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大多数学生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所以在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之后,学生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但我面对的是农村初中生,相对来说知识面窄,知识信息不丰富,要多给他们提供一些高科技、较前沿的东西,激发其求知欲。
三.说学法
1.设计理念: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其中的物理规律。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相互合作交流得出沸腾现象及规律”。通过媒体展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效果。
2.学法指导
以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分析事例发现问题——动手实验——分析归纳——巩固练习。运用了讨论法、自主合作交流探讨法。在课堂上着力开发学生的三个空间
1.学生的活动空间。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分组试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探究过程,得到发展。
2.学生的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体验、感知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思维碰撞,培养思维能力。
3.学生的表现空间。通过把自己的想法、结果展示给大家,学习交流与合作,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说教法
教法突出以学为本,因学论教。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引导启发,评价方案,分析讨论,指导实验,归纳结论。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运用提问法、谈话法、讨论法、直观法、探究法等。
五.说教学过程(程序)
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合作学习,探究新知------内化提高,实际应用------感悟收获,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第三环节:内化提高,实际应用。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说一下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使学生对 的知识有个系统全面的掌握,板书如下: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 ”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功》,《功》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和体会: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的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量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功的原理、机械效率、能量等知识奠定基础。另外,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这节课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⑵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应用W=FS做简单计算题。
2、过程与与方法
⑴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⑵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⑵通过合作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其中,“力学中的功”通过研究工作是否有成效使学生认识到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为功的计算打好基础。“功的计算”明确了功的计算方法,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功。因此,我设立了两个教学重点: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2.能利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在尚未讲到能的转化概念之前功的定义是不容易清楚给出的,所以教材中
没有对物理学名词“功”下定义,而是从汉字“功”的含义中“成效”的意思出发,说明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这样从“成效”出发引出力学里的“做功”,对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有好处。学生常常把生活中的“做工”与物理学中的“做功”相混淆,分不清有没有做功,是哪个力在做功,因此,我把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从而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功的概念比较复杂、抽象,教学中应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原则。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仍需一些直观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教法、学法分析
(一)、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引导启发: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所起的作用不再是一味“传授”,而是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予适当引导。
2、激趣教学:学习本应是件快乐的事,为了让学生“乐”学,教师通过图片欣赏、现场游戏等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距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以下两种学法:
1、自主探究:“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节课功的定义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都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观察、猜想、分析、概括等活动得出的,使学生亲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全过程,从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2、合作学习:教学中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充分交流,帮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四、教学评价分析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
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情感的变化与发展。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课堂中采用回答、课堂观察、实验、书面作业等评价方式,多层面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及时调控教学进程。真正做到“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学生学习评价。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关于新课的引入:
我是从功的字面含义入手引入新课,功是个多义词,有“贡献”的意思,如功劳,还具有“成效”的意思如成功,同学们还可以列出别的含义。那么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成效”的意思,但是它还有更确切的含义,让我们去探索力学中的功吧。
2、关于功的概念的建立:
多媒体中给出了两个同学推同一重物的例子,为了能让学生亲身体验,符合实际情况,在课堂中改换成两位同学推五张桌子,观察现象。根据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位同学用力的成效是否一样?
这样把功这个抽象的概念以生活中的直观认识为依托引入,帮助学生建立功的概念。
3、关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的教学
在引入功的概念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功的概念分析怎样才算做了功,学生根据已有的力学知识能够得出:物体受了力,并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那就表示力做了功。我利用了两个实例: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一致,分别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让学生从实例中感受这些力是否有成效,是否对物体做了功,从而加深对功概念的了解。同时,我又利用了三个实例:有力但在这个力的方向没有移动距离的;力的方向和物体移动方向垂直的;有移动了距离但是没有受到力的。让学生在逐渐认识功的同时明白:不是物体受到力并且移动距离就可以说这个力做了功。通过学生对五个实例的思考,观察进而总结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趁热打铁,利用身边的物体,让每个学生亲身经历,感受做功的过程,正确的认识到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之后,通过多媒体出示五个实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分析这些实例中哪些力做功,哪些力不做工,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每组选一个代表展示交流结果。最后我用多媒体作图分析演示,确定学生得出的结论,加深学生印象。
4、关于功的计算公式与单位的教学: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在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在引导学生理解W=Fs各符号代表的物理意义后,充分利用学生已构建的物理公式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得出变形公式F=W/S和S=W/F,认识功的单位的规定:1J=1N.m。在介绍功的单位时,教师通过对焦耳的生平简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并体验1J的功有多大。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实例,学生亲身体验,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用多媒体展示课本例题,带领学生针对例题所给条件进行分析:
1、明确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哪个力做了功?
3、做功的力是对什么物体做了功?
4、重力是否做了功?为什么?
例题教学分析旨在为学生养成良好的理性思维习惯创设条件。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又到直观,真正的让物理走向社会。
我安排了两道计算题让学生交流探讨:第一个题是对功的定义的了解,引导学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关键的词。第二个题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从而判断是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这样既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通过练习着重训练学生对公式及变形公式的运用(突破难点),巩固学生对功的概念的了解。
5、各小组学生畅谈收获
让学生小结反思这课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我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困惑?与其他同学说说。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紧扣重点,难点,分层次的设计了几个题目,全面的涉及到本节的知识点,突出重难点。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一节《认识浮力》,下面我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实验与实例的作用,借助他们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对浮力的认识结合了前面所学的液体压强、压力,为后面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测量方法---称重法;使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认识现象,发现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及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难点: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设疑,引导
学法:观察、小组讨论、实验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列举实例,引入课题
课件投影:水里游泳情景、海上轮船、热气球等图片
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进行
1、浮力概念的建立
(1)让学生充分感受浮力的存在
在盛水的水桶中放一个球,找一名学生按球,谈感受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列举生活中、身边的实例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思想。
(2)称重法测浮力
?(教师设疑)同学们知道那么多关于浮力的例子,那么像铝块石块这样的物体在水中受不受浮力呢,如何来验证?
?学生小组讨论并说说自己的验证方案
?根据学生说出的方案,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为学生准备的实验仪器有弹簧测力计、石块、杯子、水)
在学生说和做的过程中,他们会发现弹簧测力计挂着石块放入水中时示数比在空气中是减小的,那减小的那部分就是浮力,指出这种方法即称重法测浮力,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在液体中受浮力,且浮力的大小为F浮=G-F′
④对于浮力的方向,可让学生回答。一般学生会说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这时可采用用手托一托和出示图片让学生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3)关于气体对物体有浮力的验证,我是这样设计的:
学生小组讨论:杠杆不平衡的原因
教师讲解课本中物体在气体中受到浮力的实验。
通过以上的实验,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出浮力的概念,并指出施力物和受力物,强调浮力的方向和称重法测浮力。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浮力及称重法测浮力,并培养了学生的设计实验、动手探究及团结合作的能力。
2、浮力产生的原因:
(1)(演示实验)把乒乓球放在一个去掉底的、不盖盖子的瓶子中,向瓶中倒水,球会受到浮力而浮起来吗?将瓶子盖上盖子,球会怎么样?为什么?
(2) 在进行实验时引导学生猜想,仔细观察,对比两次实验操作的不同之处。
(3)对于该实验不需要学生做出准确的解释,只要意识到不盖盖子时球的下表面没有液体即可。
这一步的设计目的在于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注意观察,积极动脑思考又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为讲解浮力的产生原因打下基础。
(4)教师从理论上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并用桥墩的例子加强学生对浮力产生原因的了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四)反馈和巩固:课堂检测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一二题
(2)拓展延伸:由本节课我们 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上-F下,你能从中发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吗?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惯性现象》是初中物理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六节《惯性 惯性定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本节的学习为后面学习惯性定律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虽然内容相对简单,但对于惯性定律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中,通过有趣的惯性现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并培养学生有重点地观察实验现象,和准确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的能力。在对惯性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讨论和解释时,纠正学生对惯性概念可能存在的一些错误认识,加强学生使用物理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从而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和运用,难点在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教法
物理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实验与讨论的教学方法。即: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会用惯性概念解释现象的目的。
五、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为上这节课作铺垫,我提前一周让学生以惯性为题出了一期黑板报,使学生对惯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起到预习的效果,在接受这节课的知识时不会感觉太过生硬。在惯性概念和对惯性现象的解释方法的得出中,采用了学生自主分析、讨论、归纳的方法,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7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弹力》,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过渡句:首先来说一说我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2节,本节主要从弹力的产生,及其大小、方向、作用点等几点详细剖析了弹力的相关知识,其实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弹力,所以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较好的知识基础,但高中阶段的弹力,重点是弹力的产生、几种弹力的方向以及弹力的大小,比初中阶段的知识更复杂,更深入,学生学习本节课之后,能够对弹力有更深层的认识,本节中对弹簧弹力大小的探究,也为学生今后分析更复杂的物体受力情况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说学情
(过渡句:合理的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在初中阶段接触过几种基本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所以此时的他们已经能够较为科学地分析物体的受力,对于弹力的产生、方向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弹力方向,如轻杆、轻绳等,学生还需要系统地进行学习。这个时期的学生有足够的能力分析设计简单的实验,并且他们也乐于在课堂上亲自操作,动手实验,所以本节中我将胡克定律作为探究实验来进行,更好地让学生们融入课堂,主动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过渡句: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学会、会学和乐学三个维度,所以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弹性形变与弹力;知道弹力的产生条件;能够判断常见几种弹力的方向;掌握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
在实验探究胡克定律的过程中,学会客观、科学地分析问题,加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弹力的认识,领略自然的奥秘,懂得物理与生活生产密切的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过渡句:基于对教材的这些认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及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弹力的产生条件,常见弹力的方向以及胡克定律。
难点
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
五、说教法学法
(过渡句: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和学生思维特点)
本节课我采用了演示实验法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现象,体会微观放大法的巧妙之处,利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
六、说教学过程
(过渡句:厚积而薄发,在做了一系列的准备活动之后,我的教学过程将如下呈现,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环节一:导入环节
(过渡句:首先是导入环节)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观看蹦极视频,并谈谈对这项运动的的了解,提问学生:在绳子绷直的时候,人受到绳子的力是什么样的力?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弹力?引入本节新课——《弹力》。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集中起来,极限运动会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在惊心动魄的视频之后,让学生思考其中包含的物理学知识,养成学生以物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现象的习惯,学生学习过弹力,可以很轻易地回答出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而对于第二个问题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疑问进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句:接下来的新课讲授环节,这也是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
本节课的内容包含四个重要知识点:首先是弹性形变和弹力。
学生在初中对于弹力的学习,距离本节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些知识点他们可能已经遗忘,所以在进入本节较难知识点之前,我还是会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感受弹力,回忆起之前学习过的知识。我会让学生们亲自拉动橡皮条,捏橡皮泥,观察松手之后二者是否恢复原状,并让学生回答二者分别是什么形变。紧接着,我会让学生根据刚才所做的实验和之前对于弹力的学习,尝试归纳弹力的定义,我补充并强调弹力产生的条件。接着继续提出问题:如果施加在弹簧、橡皮条这样物体上的力越来越大,会出现什么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介绍弹性形变的概念,并让学生意识到初中阶段学到的弹簧测力计使用时不能超过量程,其实就是不能超过弹簧的弹性限度,这样可以将初高中的知识联系起来,解答学生在低年级时产生的疑惑,让学生体会到物理课程螺旋式学习,层层递进的学科特点。
接着是第二个知识点:研究几种常见弹力。
我会提问常见的弹力都有哪些?此时根据学生以前的知识基础,可能会回答压力,支持力等,接着我会让学生们注意到研究的关键点,向他们提出问题:刚才说到的的这些弹力,他们真的发生了弹性形变吗?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理论推导不如眼见为实,所以接下来我会演示实验,用手压桌子,以平面镜放大微小形变,让学生们观察墙上光斑的移动情况,演示结束后,询问同学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让学生意识到,虽然手压桌子的力产生时产生的弹力形变非常微小,但是确实存在,让学生们体会微观放大法对物理研究的精妙之处,接着,为了让这个实验充分发挥作用,我会让学生继续思考,手压桌子时,压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是什么样的,并让学生练习画出弹力的示意图,我会在此时强调,弹力的作用点是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上,为了方便研究,要画在受力物体的重心上。这样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弹力的方向有清楚的初步认识,为接下来复杂的受力分析做好铺垫。
为了让学生对于常见弹力的方向有较为全面的的了解,我会在多媒体上展示多种典型情境,我选择的案例如下:匀速运动小车内靠在车内壁的球,物体之间点与点,点与面,面与面接触,轻杆、轻绳、轻弹簧上挂物体等,让学生尝试到黑板上画出弹力的示意图,此时学生可能会不断地出错,我会带领学生详细分析案例中弹力的方向,让学生这种知错,改错当中,对于弹力方向的判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后我根据典型案例,总结正确画出弹力的方向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自主思考,我再进行纠错,最后将分散的知识点系统地进行总结,让学生更轻松地掌握知识点。
然后是第三个个知识点:探究胡克定律。
学习力时通常从三要素进行研究,到这里学生已经知道了弹力的作用点、方向,所以此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弹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进行猜想后利用实验进行探究,安排让每个小组利用不同规格的弹簧进行实验,我会提醒同学们实验中注意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画出 F----x 图象,分析弹力与弹性形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胡克定律内容。
环节三:巩固提高
(过渡句:新课讲授之后就进入到了巩固提高环节)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果胡克定律利用F---kx来表示,它又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胡克定律,可能只知道表达式,没有对其物理意义进行深入思考,此时让他们思考这样的问题,能够更好地把握胡克定律表达出的意义。
环节四:小结作业
(过渡句: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了)
小结时,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作业则是画出课后习题中弹力的示意图。
设计意图: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继续在课下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今后分析更复杂的受力打下良好基础
七、说板书设计
初中物理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电阻”是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学习的一节电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物理量。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理解电阻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变阻器、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等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重视探究方法培养,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4、重点、难点分析
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三、说学情
现在,学生已基本知道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时,还是有困难的。结合实际对本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从而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演示一,个小实验: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1)、小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说明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它们的电流一样吗?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2)、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用电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
(通过创设情景,自然引出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2、设疑分析,突破难点
看来导体之间是有着某种区别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看看区别到底在哪里?
实验前提示学生观察:两次实验电路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后,教师及时点拨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灯的亮度不同?灯的亮度不同说明什么?那么造成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纷纷讨论,但所提猜想缺乏针对性,于是教师设置情景,进行诱导。
通过学生,分析、比较和讨论,最终达成共识:灯泡亮度,不同是由于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而造成电流大小不同的原因是组成电路的导,体不同,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从而总结出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用“电阻”这一物理量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教师及时在黑板上板书,同时介绍电阻的符号、单位、单位的符号及换算,水到渠成,轻易化解难点。
另外,投影出示欧姆简介和电子产品中各种各样的电阻器,目的是进行物理学史教育,人文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投身科学研究的热情。
3、科学探究 、 突出重点
在了解电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是什么因素影响导体电阻的大小不同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首先要提出猜想:学生进行讨论,回答: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体积、颜色等,要让学生懂得控制变量的意识。各小组根据要求,设计实验,然后选代表讲解。在获得同学肯定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将所需导线与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中,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实验报告,通过比较得出探究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性质有关。并定性地指出有什么关,系。
最后补充:导体的电阻除了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外,还与一个因素有关。
演示:将电源、开关、电流表、废灯管灯丝串联起来,用酒精灯给灯丝加热,观察现象。
问:从这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引导学生得出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课堂练习,深化知识
教师讲述: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前面提到的生活中的几个问题。
(1)家用电源线通常用铜丝制成,为什么不用铁丝或银丝?
(2)一根电阻丝的阻值是10Ω,当它两端电压增大时,通过它的电流怎么变?电阻怎么变?要想改变电阻,有什么办法?
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在课堂上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也为后续学习作了铺垫。
【关于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相关文章:
初中物理《重力》说课稿模板07-28
关于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八篇06-13
关于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五篇06-13
精选初中物理说课稿锦集十篇05-24
关于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06-07
关于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06-20
关于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七篇06-07
实用的初中物理说课稿锦集十篇06-05
关于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集锦七篇06-09
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5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