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1-04-19 09:29:55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集锦8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说课稿集锦8篇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节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属于_造型表现_领域。(地位与作用) 构图作为造型艺术的组织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形式美,发挥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我设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如何构图 ,初步了解并掌握 插花的基本方法 。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 欣赏插花作品,丰富学生审美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形成美化居室的意识。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学会插花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过程。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会用基本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画具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准备是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为了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参与学习: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较难突破,因此我精心设置多种教法:

  1、 欣赏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装饰画,让学生了解装饰画对居室环境的美化效果。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因材施艺制作装饰画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用讲解法、分析法、图表等等。

  引导学生模仿、观察、分析、创作。学生先模仿书本中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观察体会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搭配特点,分析积累经验,为下次创作装饰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教师的插花作品,,,,,花是美的使者它把羙带到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尝试做一件插花作品吧(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通过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的。让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 2、

  3、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2、你的体会是什么?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 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

  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

  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

  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

  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

  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 桌面整理" 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 花瓶与人头" 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 人" 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 桌面" 上即整洁、

  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5分钟)

  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 分割与构成" ,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 分割与构成" 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新伙伴》是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学习人物画的基础课,主要通过观察新伙伴的形态特征、习惯姿势和各种动作、初步了解人体比例、结构和运动规律、重心变化的表现方法等,并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学生初中三年美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动手绘画能力。

  3、教学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掌握表现人物速写的基本技法。

  ②、过程方法目标:能大胆表现,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关心,关爱互助。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人物动态速写的表现手法。

  教材的难点:以线条表现人物动态结构,比例准确,线条流畅。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绘画的“转型期”,对所描绘的对象追求“像”为最高标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像”与艺术的“像”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上课前,教师出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问题探秘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3、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各种人物动态进行描绘动态线和找重心的练习。

  4、比较欣赏法:老师拿出一些速写作品,让学生结合课本上名家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提出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团队精神与策划意识的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情感,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情景导入

  教师把课前搜集好的学生生活相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共同观察相片上同学的各种姿态和表情特征。

  教师拓展引导: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我们班中的学习伙伴,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画人物对象。

  2、问题探秘

  教师再每组发给一个人体模型,让学生共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填写好下面两个表格:

  ①、以下人体各部份的长度,相当于多少个该人体人头的长度呢?

  部位

  状态

  手臂

  大腿

  上半身

  全身

  直立

  坐

  盘地

  ②你能说说人体各部位像一个什么形状吗?

  部位

  名称

  头

  上身

  臀

  手臂

  手掌

  脚掌

  各组同学自主探究,填写好表格后,教师再找个别代表到班上发言,讲述本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再加以点拔。

  (这两个问题充分发扬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探究中来”的要求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领悟人体的比例和结构规律。)

  3、尝试练习

  ①教师点拔谈话:不同姿态的人物,都有他们不同的重心和动态线,画速写画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动态线,抓准重心。

  ②教师用人体模型摆出一两个人物姿态,演示绘画动态线和重心。

  ③你们能用人体模型摆或用自己身体摆出下面动态,并尝试描画它的动态线吗?

  姿态

  蹲在起跑线

  跑步

  坐着

  盘地

  踢球

  动态线和重心

  4、比较欣赏

  教师将收集到的优秀人物速写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并结合课本上的名家速写作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寓意深刻,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之一。而民间剪纸是这个体系中的一朵奇葩。本课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制作方法及艺术特点,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大多数是天津市西青区本地的学生,而西青区的杨柳青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古镇,也是这一地区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源地。因此,对这一教学内容学生都不陌生,甚至可以举出多个实例,并且具备一定的认识能力。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发展史、种类、风格、装饰手法等知识,还要学习民间剪纸的制作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民间剪纸知识及丰富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知道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简史和基础知识了解其艺术特点。

  2、学会运用剪纸的基本技法制作剪纸作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集资料、资料整理、制作课件更好地了解民间剪纸知识,通过实践练习掌握民间剪纸的制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唤起学生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

  感。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

  是创作和正确把握纹样的连接与完整性。

  教具准备:

  剪纸作品若干,各色电光纸,剪刀一把,刻刀一套1开白纸三张。 教学媒体:

  计算机、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

  一、组织导入

  教师展示剪纸作品,并提问:这是一幅什么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回答问题。(民间剪纸作品)教师讲述:这些作品出自农民之手,它不仅表现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也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和剪纸有关的基础知识。(板书课题:民间剪纸)

  二、学习新课

  1、剪纸作品的发展历史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剪纸作品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并制作成课件,课上进行展示和讨论交流,教师进行补充.)

  2.剪纸作品的表现题材

  欣赏由学生搜集和整理的不同题材的剪纸作品,体会中国民间剪纸题材的丰富。

  3.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

  结合剪纸作品欣赏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剪纸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大体上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北方剪纸粗犷朴拙,天真浑厚;江南剪纸精巧秀丽、玲珑剔透。剪纸的样式很多,这是窗花、墙花、门笺。喜花、枕花、礼花等。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教师板书)

  4.剪纸作品的造型特点

  欣赏剪纸作品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归纳这些作品的造型特点?(夸张、变形)

  5、剪纸作品的分类(重点)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重点讲解,利用图片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区分剪纸作品的不同种类。(单色剪纸、彩色剪纸,阴刻法、阳刻法)

  6、剪纸作品的装饰手法(重点)

  结合课件中的图片进行讲解,每一种装饰手法都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小圆孔、月牙形、柳叶形、锯齿形、花瓣形、逗号形、水滴形等)

  三、探索实践(本课难点)

  教师示范剪纸作品的制作方法,示范时配以讲解,注意扩展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然后再动手实践。(要求:能灵活运用各种装饰手法独立设计完成一幅剪纸作品,做到造型简洁、富有剪纸情趣,注重创新。)

  四、成果展示

  分组展示学生作品,请部分学生阐述表现意图,进行作业点评,评出最佳作业。

  五、课堂小结

  师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剪纸来自民间,表现民间,我们要从民间剪纸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作为一种充满

  民族意识和人情味的文化现象,民间剪纸早已走出了农家小院走向了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愿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常新。也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将它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作业设计:

  练习用刻纸的方法创作一幅剪纸作品。

  要求:造型美观、装饰手法丰富,阴阳刻法不限

  板书:

  课后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这就为本课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前学生准备比较充分,制作的课件在课前已经进行了整合,使本课教学更系统更流畅。本课教学的不足之处:学生在进行作品创作时,思路还应该开阔一些,胆子再大一些,要充分体现个人的风格特点。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15册第7课的教学内容,属设计应用类课程。教材尝试改变立体构成教学单调的技法训练模式,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常见的可以产生累积效果的素材,让学生在学习立体构成——累积构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练习中,扩大眼界,培养对立体构成——累积构造的.欣赏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内容设置上注重与生活的联系和审美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对立体构成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意图: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立体构成这部分知识的学习通常是在设计制作类的课程中涉及到,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教学单元内容,因此相对来说学生对立体构成的知识不是十分熟悉的。事实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到建筑设计小到家中物品的摆放,累积构成的实际运用的例子比比皆是,本课教学的设计强调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更自觉的关注生活,热爱艺术。同时,累积构成又是一种很适合学生集体参与创作的作业类型,从累积材料的选择到立体构成的完成过程都让学生合作完成,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累积构造的制作练习,使学生了解累积构造的基本规律

  2、通过对生活中运用实例的欣赏,提高学生对立体构成作品的欣赏能力。初步培养开发学生立体形态的创造潜能,重视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师通过不同形式的累积构成设计的具有形式美感的“墙体”

  教学难点:

  理解累积构造方式的基本规律,并尝试运用实践。

  教具准备:

  教具:各色彩卡纸,双面胶,剪刀,刻刀,部分作品,多媒体课件

  学具:各色彩卡纸,剪刀,美工刀,胶水或双面胶,水彩笔或水分颜料等。

  分组:每组准备相同的材料。(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以学生参观世博会的亲身经历导入本课的主题:有趣的墙。

  教师:前段时间在上海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有没有同学去过世博会呢?

  学生:有

  教师:同学们在世博会的参观的过程之中,对什么印象最深刻?

  学生:…

  教师:老师在假期也去参观了世博会,可惜游客过多,许多展馆都没能参观,但世博会的场馆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场馆的外墙让我非常惊讶,原来墙壁还能如此的有创意!

  二、 以有趣的墙面为案例,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立体构成的美。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几个世博会的场馆。

  西班牙馆:

  又名藤条篮子,藤条的外墙是藤板用钢丝斜向固定,像鱼鳞一样排列,既牢固又美观。这些深浅各异的藤板都是在孔子的故乡山东制作完成的,不经过任何染色,藤条用开水煮5小时可变成棕色,煮9小时接近黑色,这就是这些藤板色彩不一的“秘诀”。

  英国馆:(表现环保理念)

  又名种子圣殿,英国馆的主题是种子,外观像一朵蒲公英,由6万根亚克力管组成,管子的底部放着900种共26万颗种子,全部是濒临灭绝、稀缺品种。

  韩国馆:(表现民族文化)

  韩文被直接体现在展馆的外观设计之中

  匈牙利馆

  匈牙利馆在建筑表现上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无论馆外馆内,参观者都能看见一根根大约直径10厘米的木套筒“从天而降”。

  教师:世博会的墙真是构思巧妙!那让我们同学们也来试一试!

  三、试一试,垒一垒,在实践中学习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用模拟的砖块设计一面墙。

  教师:有没有同学再来试一试?但要求是不能和刚刚一位同学一样

  通过几位学生尝试垒墙

  教师:

  定义:

  以一个基本型为主体在骨式内进行重复排列,我们称这种基本形式为累积构造。

  骨式的变化:

  上下、左右、前后、倾斜…

  基本型的变化:

  累积构造可以是以单个块材为单位,同时也可以将几个块材组合为一个单元后再进行累积。

  总结:

  累积构成能表现一种有秩序的视觉形象,使人感受到秩序美。有秩序的排列表现出的韵律美,表现出协调、和谐的感觉。

  四、制作示范:

  教师制作示范

  1、以步骤性的示范,减缓学生自我实践过程中的盲目性。

  2、以多个类型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避免出现完全照搬的现象。

  五、你也露一手:

  A、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设计制作你心目中的艺术墙

  B、要求:

  (1)每组设计制作的基本形

  (2)发挥想象累积组合

  (3)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刀具的安全

  C、教师巡回辅导,加强技术指导。

  六、互评:

  (1)选一位对本组的作品进行点评,并向同学介绍你的创意、你们的作品产生什么样视觉效果?

  (2)评选你最欣赏的一组作品。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5册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墨与彩的韵味》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的课程,它属于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和历史继承性。因此,本课在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课《笔墨的情趣》打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过程,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感想,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倡对问题质疑、探究与思考,激励学生发展个性。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玩中学,逐步地体验水墨画的意韵美,逐步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知一草一木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

  3、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份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

  ②、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创作。

  二、教法运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体现主体性的功能。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互助互学,勇于探究。我采用游戏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实验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水墨交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演示法示范水墨画的表现技法,明确学习目的。用欣赏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墨画独特的韵味

  三、学法指导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小学时也没有接触过国画,经济条件都不好。因此,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共用一套学习用具,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虽然我校学生美术基础差,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别人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在学法上主要运用练习法、评述法和讨论法等。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基础

  游戏:让学生在众多绘画用具中挑出中国画的用具。强调中国画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2、学生体验,揭示目标

  让学生用水墨在纸上自己随意涂抹,感受为先。其次提出问题:①纸张与以往有何不同?②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③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

  3、老师作简要示范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4、欣赏水墨经典作品

  欣赏名家名作,感受墨与色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分析讨论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5、学生实践

  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份的把握要恰当好处。评价方式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我们每个人天天都在和“线条”打交道,为了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线条的意味和灵活运用线条进行基本的造型活动,我们设计了本课的知识内容,从丰富生动的感受和体验入手,引导学生不要把线条当作被记录形象的手段,而是把它看作极具表现力的艺术语言,主动地、创造性的组织和运用,以表现和塑造充满生命力的鲜活形象。

  二、 结合新教学大纲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体会,线条不同的形态、质感及组合形式,会产生迥然不同的表现效果。

  2、能用语言表述经典艺术作品中画家是如何运用线条来表现事物特征的。

  3、提高对美术基本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⒈欣赏、理解不同形态、不同质感、不同组合规律的线条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视觉效果。

  ⒉初步了解线条和“有感觉”地使用线条。

  四、教学过程(多媒体展示)

  下面我们从以下几点介绍:

  1、图片引入(多媒体展示)通过欣赏这些图片我们知道每个人天天都在和“线条”打交道,引出课题:线条是人类最古老最简洁的造型语言,人的视线会将线条的形式感和事物的性能、性质结合起来,从而产生种种联想。线条起着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再现物象、传达情绪等作用,它很早就被人类用来表现自己眼睛看到的真实物象以及头脑中的种种臆想。

  线是基本的视觉传达和交流的手段之一,在原始美术、儿童美术和民间美术中运用非常广泛。

  2、知识点(课件出示)

  ① 线的主要性质是长度,具有方向感和运动感。

  ② 线有强弱、轻重、柔韧、刚直、平稳、跃动、粗涩、纤秀等特征。

  3、从不同角度看线条

  ①从生活中观察线条

  观赏图片引领学生观察和分析。自然中的物象所具有的线感:盘旋的梯田、舞动的中国龙、坚韧刚强的树枝、鸟巢水立方的建筑之美、夜色的灯光、物体的轮廓等等,都曾给我们启迪。

  ②从古诗词中感受线条

  孟郊的《游子吟》 贺知章的《咏柳》,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李煜的《乌夜啼》 王维的《使至塞上》

  无言独上西楼,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月如钩,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表现亲情的《游子吟》中画者再现了儿子临行前母亲在灯下缝制衣服的景象;表现植物的《咏柳》中依据诗句画出了春天欣欣向荣的祥和景色;表现景色的《使至塞上》诗句中画出了日落月圆的景象;《乌夜啼》中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之感

  ③从音乐中感受线条

  在这首莱茵河的《无垠水平线》中你能否听感受到那淙淙流水的雅致,那竖琴平稳的音阶,有如滑翔在白云之上,追着那道永不消失的天际线。

  如果我们试着将表达不同情感的音乐曲调,用相同的线来加以记录的话,我们会发现随着音乐的节奏、韵律、音色、音量的变化,线的粗细、曲直、强弱及所进行的速度、运笔的力度等均是不相同的。

  4、 艺术家从生活中获得灵感画出了形态各异,丰富多变的线条(课件出示图片)

  5、 中国画描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中国画线描追求自然效果,崇尚线条与物象的自然融合,线条用笔的起乘转合、抑扬顿挫、干湿浓淡等变化,饱含着深厚的中国美术文化底蕴。法国画家马蒂斯曾潜心研究过中国的线描,并用笔仿中国线描技法过不少作品,笔墨间中国绘画特色浓郁。

  6、 线条是抽象思维结合形象视为的产物,对线条必须有所侧重,加工和变形。

  7、 线的形态、色彩、质感以及线的组合形式都直接决定了线的表现效果。分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线条表现手的不同触感(课件出示)

  8、 分小组交流 练习将你对线的感受,把下列词语填在括号中,稳重的、狂躁的、温和的、纤细的、粗犷的、漫无目的的。(课件出示)

  9、 在音乐声中练习绘画

  学习活动:画两组抽象线条,尽量恰当地表现出自己欢乐、愤怒轻松、紧张、的心情。

  学生练习作画过程当中,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所有作品展示,大家给予点评,教师对于好的作品给予表扬,其他作品给予鼓励。

  10、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欣赏以及了解我们知道了绘画中的线条是有思想、有情感、充满表现力。

【初中美术说课稿集锦8篇】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05-27

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05-27

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05-23

初中美术说课稿(15篇)11-02

初中美术说课稿15篇11-02

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05-24

有关初中美术说课稿汇总9篇06-22

有关初中美术说课稿范文8篇05-27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05-23

初中美术说课稿范文七篇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