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2-10-19 12:59:27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初中音乐说课稿(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有关初中音乐说课稿(通用15篇)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

  我是来自双流县东升一中的李华。我说课的题目是唱歌课《无锡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今天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江南,风光秀美,人文荟萃,这里富饶美丽。江南的音乐,也如江南的山水般的秀丽柔美。

  《无锡景》是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江南音乐魅力的一首歌曲,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小调的特色。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曲调在我国流传甚广, 表现了江南音乐的独特风格。歌曲为五声调式: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个乐句皆是趋于下行。歌词中常用“呀”“末”等衬词,听起来亲切柔和、优美、耐人寻味。极大的附和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和执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发展,让课堂动起来”的要求通过师生间、生与生间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上江南音乐,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歌唱《无锡景》,唱出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了解江南人文地理与江南音乐的关系。(知识与技能)

  2、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欣赏法、跟唱法、加强体验,以乐动情,引起学生热爱江南音乐(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学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本课中,我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无锡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在本课中可能会出现的教学难点是:

  ①音乐的节奏和装饰音;

  ②准确把握歌住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特征(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难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并且多做有气息支撑的、连贯的、高位置的发声练习)

  四、说教学方法

  综合以上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欣赏法教学

  3、跟唱法教学

  4、讨论教学综合以上教学方法,下面开始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4个步骤来进行我的教学。

  1、导入

  老师完整的演唱一遍《无锡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引起学生想要学唱本首歌曲的激情。

  2、学唱《无锡景》

  在新歌学唱的环节中,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初听:

  以《无锡景》为背景,来播放课件:关于歌曲《无锡景》中所出现的景点的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的情绪,一边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无锡的自然风光,感受人无锡的文地理环境,进一步增加对无锡、对江南的热爱

  2、复听: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并提出问题:

  a 、歌曲的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是婉转抒情的还是热情爽朗的)

  b 、歌曲的拍号是?强弱规律是?它的划拍形式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做简单的音乐分析,得出答案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练声:

  ⑴、用本首歌曲中的55 621‖来作练声曲,引导学生表情放松,我选择这这段旋律来练习的目的是:

  1、难度适中

  2、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本课的教学歌曲。

  在这段练声曲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练声。

  ⑵、看谱,“lu ”来唱整首歌曲。

  在第一次有了高位置的练习下,进一步练习,达到学唱《无锡景》的第一步——在实践中,熟悉旋律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发现难点(节奏和装饰音)、解决难点。

  ⑶、在解决了本课学习难点

  之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lu ”,既保证了学生正确歌唱方法,并且让学生正确的、完整的掌握了《无锡景》的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⑷、朗读歌词

  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之后,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保证学生在歌唱时,能规范的咬字归音。

  ⑸、老师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在旋律中,加入歌词,完整的学唱至唱会《无锡景》,完成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⑹、通过课堂活动“去掉歌曲中的衬词演唱与原来的演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发现衬词在歌曲中的奇妙之处,理解民族音乐中的地方特色的不可忽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了解江南音乐,慢慢的喜欢上江南音乐。

  ⑺、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分析,找出出本首歌曲的调式特点,并引导学生带着最好的情绪、优美柔和的演唱《无锡景》

  3、拓展“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

  在教学的最后,我设置了“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的课堂活动进行教学拓展。

  其中“找民歌、唱民歌”是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基础之上,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江南民歌,并唱两句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江南音乐的学习中去,通过实践来了解并掌握江南音乐 “细腻、委婉、柔和、富有情韵” 的风格特点,从而喜欢江南音乐。再通过“品民歌”来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与江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爱上江南,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4、在歌声《茉莉花》中结束本课

  在本课结束时,我做出评价性总结,组织学生齐唱他们最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最后感受江南音乐的优美如同一幅幅烟雨蒙蒙的国画,被远远传唱。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唱脸谱》。我的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效果、说我个人的作为音乐教师的基本功。

  本节课教材对学生了解和认识国粹京剧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着重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和独特魅力,特别是对京剧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感知。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3、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教法】我运用了讲授、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使之贯彻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的意境。

  【学法】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对于音乐课,我的设计理念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感受。在本节课上我一直以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为主线,唤起每个学生的心灵共鸣,使他们尽情地畅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中。

  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歌曲《粉墨人生》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精彩的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共鸣。

  设计意图: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环节二 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引出京剧的行当。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

  教学意图: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 勇于实践,提升审美】

  1、整体听赏歌曲《唱脸谱》,用学过的知识来感受歌曲。

  2、欣赏美丽的脸谱图案,并引导出脸谱图案的含义。

  3、完整演唱歌曲,难点部分教唱。

  4、“我是小戏迷”环节,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戏歌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

  【环节五:教师寄语——小结】

  京剧让我们音乐更加绚烂;音乐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多姿;音乐为我们插上寻找梦想的翅膀,让我们在音乐的曼妙天空下,自由的翱翔!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喜欢、热爱音乐,用音乐美化我们的人生!这也是我这样设计这节课的目的。

  【板书】我的板书展示出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京剧的相关知识及教学流程。

  【效果】我认为我的这节课能够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及独特魅力,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戏曲的美,是一种享受。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因为我个人的教学和艺术功底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参赛课的内容,是初二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歌曲《新年好》、综合训练(一)(二)(三)。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 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综合训练

  (一)是认识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二)是用铃鼓、碰钟为歌曲伴奏。

  (三)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 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4、教学难点: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要使学生学得主动,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

  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了用学生与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说话,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本歌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及,选择表演形式自编表演动作,对歌词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舞蹈、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这两种方法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理解歌曲内容和对歌词的二度创作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上。

  5、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节奏练习时,通过直观教具小兔子的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歌曲导入时,我充分运用了VCD范唱及图片,使学生既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激发了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牧歌》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长调歌曲,《牧歌》全曲为D大调4/4拍二句类的一段体曲式结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而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二、说学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事这一时期的学生正直变声期,在教授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牧歌》的学习,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以及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过聆听、教唱的方式,提升学生演唱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能够掌握一段体曲式结构,以及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一段体曲式结构,并完整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学会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巩固提高,为歌曲创编节奏——课堂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首先,在导入环节,我会运用情景导入的方法。通过多媒体播放腾格尔的歌曲《天堂》所描绘的蒙古族的自然风光,顺势引入本课,同样描写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音频,请学生初步聆听音乐。边聆听,边思考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仔细聆听,互相讨论后得出歌曲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我会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

  接着,我会简单的介绍一下蒙古族长调,(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我会进行歌曲的范唱。在唱之前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歌曲中所描绘的景象是怎样的?它的节奏带给你怎样的感受?”通过学生的回答可知:歌曲中为我们描绘了蒙古草原的蓝天、白云以及羊群。通过这样的景象带给我们听者愉快的心情。我会加以鼓励性的评价。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接下来,学唱之前,我会先让学生们进行发声练习(1 2 | 3 2 | 1 — ||并练习两组)以此来保护嗓子。而后我会通过先带领学生唱谱后唱词的方式来进行歌曲的教唱。在此我也会进行提问“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分类中的哪一个呢?”学生们对于这个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会说属于以前学过的短调,有的可能会说不知道。借此我会顺势说出这是蒙古族的长调歌曲板书(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并带有独特的装饰音的音乐特点。这里也会简要复习短调的音乐特点,节奏整齐,结构规整,多为叙事性歌曲。并提醒学生长调短调的区分)。至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解决。这样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学生通过本节课,掌握长调的音乐特点,并学会区分蒙古族长调与短调的歌曲。

  最后通过对歌曲的整体感知与学唱学生们已经可以对歌曲进行完整的演唱。那么接下来,我会请学生们完整的演唱歌曲《牧歌》,在唱的时候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歌曲《牧歌》描绘了几个意境或形象呢?”这时学生通过思考会发现只有一个音乐形象。就此我会顺势说出本节课就是二句类的一段体曲式结构。板书(由一个乐段构成,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音乐形象,一种音乐意境)。这时通过刚才的聆听与学唱学生已经了解了歌曲所表达的感情,并已经学会了歌曲。我会请学生带着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并顺势引导学生歌曲的情感是让学生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并产生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这样设计不仅可以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更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根据新课标的标准,以学生为主体,就显露无疑了。

  最后我会让学生有感情的完整的齐唱歌曲,并表达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采用小组合作法,这样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并提高了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我会请学生分小组对节拍进行改编,从而改变歌曲的强弱。(歌曲原是4/4拍,在这里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后我会对学生的改编进行评价。而在评价的时候,我会打破以往教师单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编创的能力,并符合新课标评价的多元化。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增加学生的记忆。并进行情感升华,(请学生在课后自行分组共同为本节所学歌曲《牧歌》编个舞蹈,下节课互相分享)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节所学知识的印象并且使学生之间互相沟通,建立起友谊。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今天这节课,我选的教学内容是《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是人教版小学自然教科书第十册的第16课,与《声音的传播》、《耳朵的科学》组成一个教学单元。本课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的产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属于“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的系列。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声音》一课,并从中认识了声音有高低、强弱,有悦耳与嘈杂等,对声音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本课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以利于进一步学习声音的传播。

  从知识内容上看,本课的知识点相对简单,重点要求学生明确声音的产生过程——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材针对振动发声设计了多个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反复体会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是在为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打下感性基础,帮助学生建立思考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实验能力是指会做物体振动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是指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律。)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我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实验用具,让他们通过自行探究来揭示自然奥秘。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四、教学思路:

  本课我拟订了这样的教学思路:“实验—归纳—假设—验证—应用。”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准备:

  橡皮筋、纸盒、小鼓、槌、豆子、塑料瓶、泡沫小球、细线、音叉、玻璃缸、水、尺、纸屑、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四部分:

  一、看图听音,激趣质疑;

  二、操作实验,讨论猜想;

  三、验证假设,得出规律;

  四、实际运用,巩固认知。

  第一部分:看图听音,激趣质疑

  1、激发兴趣: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看画面,听各种声音:泉水流动、发动机发动、音乐会、昆虫振动翅膀、弹吉他。

  2、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声音的产生。

  (板书课题)

  第一部分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和生动的音响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欲望,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为参与后面的学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操作实验,讨论猜想

  1、指导学生做一些小实验,认识“振动”这个词。

  (1)指导学生用手抖动书页发声;(2)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声;(3)将橡皮筋绷紧,用手拨动皮筋发声;(4)在鼓面放几粒豆子,用鼓槌敲鼓发声。

  小组分工合作,每人任选其中一样进行实验,并观察物体在发出声音时有什么变化。

  (2)学生实验。

  (3)讨论:

  ①在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②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的现象?引导学生用“振动”一词来描述物体发声时的相同现象。

  2、指导学生猜测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猜测,学生自由提出自己的猜想,引导学生运用“求同法”来归纳,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第二部分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在这个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四个实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任选其一进行实验,并在组中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目的在于使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第三部分:验证假设,得出规律

  1、音叉发声时振动的验证实验,教师为学生提供音叉,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验证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

  2、利用身边的一切实验物品和其它物体,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推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实验验证并汇报实验方法和结果。

  3、通过以上的实验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学生填课文中的空。

  6、解决实际问题:怎样使鼓声立即消失?通过实验发现当鼓的振动停止时声音也随即消失。

  说明:物体振动总能产生声音,但不是每一种声音人类都能听到,例如:超声波和低次波就是人类听不到的声音。

  第三部分设计意图:《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现代科学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简单地靠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必须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最终内化而形成。因此,在验证假设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音叉在发声时在振动。教材上是在音叉发声时用它接触水面,观察发生的现象,从而证明音叉发声时也在振动的。这只是一种证明方法,还可以用手摸正在发声的音叉,或用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一些物体,如纸、鼓面、绷紧的皮筋等,也同样可以证明音叉在发声时也在振动。所以我让学生自行设计这个验证过程,这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完全能够胜任的。在这个环节中,我还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验物品,要求用身边的一切实验物品和物体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自然科学的开放性。

  第四部分:实际应用,巩固认知

  1、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振动发声?

  2、解释刚上课时听到的各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唱音阶:“1—3—5—1—,1—5—3—1—”,边唱边摸颈部喉头部分,说说人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怎样让皮筋或尺发出的声音高低不同?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认识到物体振动得越频繁,声音越高,否则声音低。

  5、总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我们是怎样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个规律的?

  第四部分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巩固所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科学的奇妙,体会到各种自然事物都是有规律的。通过最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帮助学生小结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狂欢节。这首歌曲由金波作词,刘庄作曲,很有生气。以小鸟为主题,抒发了青少年热爱大自然,向往与小鸟一样自由、快乐的心情。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选材都与动物有关,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音乐来感受动物的活泼可爱,启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为建立绿色的地球而努力。让学生明白,动物和人类同顶一片蓝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大家一起用生命的色彩,共同装扮这美好的世界。

  3、教学目标: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生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通过学唱《小鸟,小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唱x惯,感受歌曲中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情绪所起的作用。

  技能目标: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演唱好二部合唱,做到声部合协统一,撑握好弱起和六度大跳。

  ③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歌曲中活泼可爱的小鸟形象,启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让学生明白,动物和人类同顶一片蓝天,它们是人类的好朋友。

  4、教学重、难点

  ①重点:感受歌曲中的八分音符,休止符对于表现歌曲情绪所起的作用。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②难点:演唱好二部合唱,做到声部合协统一,撑握好弱起和六度大跳。

  二、说学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x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学生是学x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去学x,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唱、跳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体会愉悦学x带来的快乐。

  三、说教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x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海陆空生进行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①听赏法:教学中播放歌曲《小鸟,小鸟》通过对歌曲的聆听、联想、想象等,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觉愉悦的学x,促使其形成对音乐学x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②讨论法: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中心问题,各抒己见,使每个学生都参加活动,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培养学生钻研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③合作探究法:在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表演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电影《苗苗》片段,问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这部电影,最喜欢什么动物。学生回答,老师接着说:“对,是小鸟,我们今天要学唱的歌就是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小鸟,小鸟》首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遍,并回答老师的一个问题。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2、新课教学:

  ①同学们回管老师提出的问题,然后由老师补充:这首歌曲描写了小鸟在蓝天阳光下自由自在的飞翔,抒发了作者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们渴望自由的心情。

  ②歌曲为F大调,二段体结构

  ③八六拍,表现了欢快活泼的情绪

  ④弱起小节要注意把握

  ⑤带着以上感情复听《小鸟,小鸟》让学生轻声跟唱

  ⑥教师弹奏旋律,学生填词唱

  ⑦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组,合唱部分分开练x,再合唱

  ⑧最后完整地演唱歌曲,要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3、歌曲表演:

  ①分小组研讨分排创编任务角色

  ②教师引导他们进行创编活动,让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

  ③编配伴奏展示

  ④评价(自评、互评、师评)通过评价,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参与程度。积极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表现,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

  ⑤教师小结。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7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

  (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

  (1)引入;

  (2)学唱歌曲;

  (3)感悟;

  (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8

  一、首先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是

  2、教学目标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过程的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

  (3)知识与技能: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3、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4、本课的教学难点是:

  为了讲清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我的想法。

  二、说教法: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主要采取设置情景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为学生创设了一系列优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本课的特点,我还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 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还运用了学科整合的方法,在联系生活和拓展创编这两个环节中,我融入了美术、自然、语文、戏曲等姊妹学科与艺术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促使他们音乐素质和音乐表现力的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四、说板书设计:

  本着简洁、形象、直观、概括的原则,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非洲的灵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是整个学期教学内容的难点部分,它对于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拓宽音乐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非洲民歌《咿育勒啦》体现了黑人歌唱的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呼应歌形式。其旋律比较简单,多重复,节奏极具特色并富于变化,它对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特点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及个性发展,强调课程目标由原来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方法、知识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本课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按三个维度设计为: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2.聆听非洲鼓乐、模仿非洲音乐节奏、学唱非洲民歌、为歌曲创编伴奏伴舞,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知识技能目标)。

  在此设计中,三个纬度目标并非完全孤立,而是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知识技能呈一条暗线分布,强调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因素,以培养学生对陌生音乐文化宽容的态度,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经历,通过表演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学习过程变为融合学生个人感受、见解、体验,自我操作的过程。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把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放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非洲音乐特点 正确演唱非洲歌曲《咿育勒啦》

  四、活动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听一听”、“敲一敲”、“唱一唱”等活动形式。

  五、教具学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备用,自制鼓及其他打击乐器、非洲人面具、旧报纸等。

  说学生:

  初二学生处在发展音乐技巧、掌握音乐知识和树立音乐态度的关键时期,他们拥有从事唱歌和表演所需要的协调性和力量。并对非洲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某些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非洲是当今世界上最少被人了解、遭人误解最深的地区,导致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接触较少,与学生热衷的流行音乐相比不容易接受,因此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对非洲地理文化,传统习俗、乐器等相关知识有了粗略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去理解非洲人表演时所表达出的强劲刚健、充满活力、生命的力量、坚强等。这些都是非洲人生活观的核心价值。然后本课就从聆听非洲音乐、探索非洲音乐文化背景的角度入手,通过学生交流与探讨,了解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非洲黑人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劳动方式,感受非洲大陆所拥有独特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学法:

  用心聆听 在感受、模仿、对比、探索中学习音乐。在演奏演唱合作创编等实践活动中表现音乐。

  教法: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各种要素,对各种表现手段做出整体性反映,并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模仿、交流合作表演等方式,充分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以“感受非洲音乐特点”为重点,遵循听觉艺术感知规律,根据音乐的实践性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由“听一听”“敲一敲”“唱一唱”“合作创编“再现新知”五个主要环节组成。

  首先,课前我用课件展示一组反映非洲自然风景,人文艺术内容的Flash画面,伴随非洲音乐,为营造非洲文化氛围,我选用代表非洲的黑色作为课件的底色,非洲是抽象艺术的发源地,我选用抽象的非洲地图,作为课件的背景,这样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唤醒学生的兴趣,新鲜感和探索欲望为整堂课的教学起一个情感的铺垫作用。

  一、听一听:

  上课铃响,老师通过激情问候,亲切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聆听一段非洲民间音乐片段,老师提示学生“听一听音乐中都有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让我们想象到怎样的情景?”这一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利于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美。

  知识探索:认真的观察第二单元所有插图中反映的内容,并体会你所搜集的资料,从自然环境文化生活、社会风俗等方面交流一下你对非洲的了解。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分析能力。并通过交流共享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非洲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二、敲一敲: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鼓在非洲人民生活的重要地位,并观赏精美绝伦的非洲鼓,聆听加纳鼓乐,感受非洲鼓复杂多变多声部的节奏特点,然后分组合作进行多声部节奏模仿练习。我采用先分组练习,然后各组按老师的指挥逐步加入的方式达到多声部的音响效果。

  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音乐的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演奏活动中体验非洲音乐的多声部特点及丰富多变的节奏。

  三、唱一唱

  1、老师演奏一段歌曲《咿育嘞啦》的主要节奏,让同学所感受并分析其变化特点,然后导入歌曲学唱,使学生对歌曲的节奏产生深刻印象。

  2、通过聆听老师的范唱,作品介绍,感知歌曲的思想内涵,音乐特点,产生强烈的学唱愿望。

  3、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难点部分

  a、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通过有表情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别歌唱与说话时的声音不同,轻松找到歌唱时的声音位置,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歌唱。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的专业性的发声练习,把纯技能性的训练变为审美活动的过程。

  b、教唱齐唱部分:齐唱部分是整个歌曲的难点,我采用聆听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它们旋律的不同之处。再通过唱谱加深印象,然后填词。

  c、完整演唱:在学生熟练掌握齐唱部分后,可通过老师领唱学生齐唱,再学生领唱老师齐唱的方法,完整演唱歌曲。

  d、从歌曲的感情需要引导学生演唱时体现力度的变化层次。整个歌曲的学唱过程以学生的听觉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把识唱歌谱作为学常歌曲的手段,强调歌曲的情感内涵。

  四、合作创编

  1、从表现歌曲的情感出发,引导学生模仿非洲人边歌边舞边敲鼓的形式,用欢快的伴奏奔放的舞蹈动作热情的歌声分组合作设计表演,时间为3-5分钟。

  2、才艺展示:在音乐伴奏下鼓乐队歌舞队按自己的设计形式合作表演,展示自己对非洲音乐的理解和体验。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探究合作综合的方式与过程,及新课程创造性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作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五、再现新知:

  1、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欣赏和演唱活动对非洲音乐特点有哪些认识?

  2、聆听两首音乐,听辨哪一首是非洲音乐。这一环节设计是通过语言表述、对比辨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非洲音乐的了解,使学生体验本课学习的收获。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第一单元以“青春的旋律”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青春”的意义,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而歌曲《青春舞曲》活泼明快、富于民族特色,歌词具有教育意义,教育同学们要珍惜青春,不要虚度年华,同时结合节奏和舞蹈的创编,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又符合青少年活泼、富有朝气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培养了协作精神。所以 ,本节课在本单元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成长起了积极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新疆和西部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能力目标:学会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青春舞曲》。

  能够根据歌曲的风格,结合一些舞蹈来表现,加深对歌曲情绪的感受。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知道珍惜光阴。

  (三)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教法分析

  (一)教法

  1、自然过渡法:我不会为学歌曲而直接打开课本,而是通过引导、欣赏使得学生自然而然的过渡到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2、视听结合法: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启发下体验和感知歌曲的风格特点。

  3、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表现欲望强烈的性格特征,在教学中进行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学法

  1、学生自觉参与歌曲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例如:在学唱《青春舞曲》时,学生随乐自学歌曲并分析歌曲。

  2、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善于合作。例如:本课设计一些节奏练习和舞蹈表演,学生一定很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4分钟)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拥有着各具特色、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段歌舞。【多媒体播放《达坂城的姑娘》】

  向同学们提出:

  1、 刚才播放的是什么歌曲?

  2、 它是哪个民族的?

  (生:《达坂城的姑娘》,新疆)很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到新疆去看一看吧!【课件:欣赏并简介新疆风土人情】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就是另外一首著名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

  【课件《青春舞曲》】

  (二) 随乐学唱歌曲《青春舞曲》(16分钟)

  1、 听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提问:请学生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各有什么特点?它表现了什么样的情绪?(旋律——优美 节奏——明快 情绪——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

  2、再播放三遍歌曲。当听第一遍时,请学生打开课本,边听边跟随音响唱乐谱,并跟着歌曲的拍子拍手,体会节拍感觉;当听第二遍时,请学生找出主要节奏型,边唱边拍出节奏型;(可多叫几位同学表演)【课件:主要节奏型 xxxx xxxx xxx x | xxxx xxxx xxx x |】 当播放第三遍音乐时,学生随乐哼唱。

  3、学生用正确的演唱情绪完整连唱,教师指挥。要求唱出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活力的情绪。(唱完后,教师评点)

  4、学生分组分段演唱,唱后互评,教师总评。

  (三)作者介绍(4分钟)

  王洛宾: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他一生创作歌剧七部,搜集、整理、创作歌曲1 000余首,出版歌曲集六册,他的作品多以情歌为主。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和《半个月亮爬上来》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并且荣获国家颁发的“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达坂城的姑娘》、《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玛依拉》、《青春舞曲》和《在银色的月光下》等西部民歌,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已成为中华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之作。为表彰他为20世纪中华音乐传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4年7月授予他“东西方文化交流特别贡献奖”。然后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

  (四)随乐舞蹈(20分钟)

  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只要你踏上这辽阔的土地,就会被那悠扬的歌声和那翩翩的舞姿所陶醉。那么,你们知道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些基本动作吗?

  1、播放《青春舞曲》伴奏,请几位同学跟教师一起学做基本动作。(带动学生活跃课堂气氛)

  2、请同学们分组准备表演,然后自我评价哪组表现最好。

  3、对学生的表演给予肯定、表扬。然后请学生朗诵歌词,说说给了他们什么样的人生启迪呢?(学生读完后各抒已见)

  4、这首歌的歌词用富于哲理的生活现实告诉大家:有些事物可以去而复返,有些事理却是一去不复返的,而人的青春正像那鸟儿一样,飞去后即不再回来,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

  (五)回味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青春舞曲》这首歌曲,对祖国美丽的新疆和西部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喜爱我们的民歌,只有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时,优美欢快的歌舞让我们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也让我们感悟到:花无再开日,人无再少年。青春的脚步如行云流水,青春的光阴稍纵即逝。让我们把握青春,珍惜时光,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吧!

  四、教学效果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音乐学科特点,从欣赏、唱歌、表演三方面使全体学生得到充分体验,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非洲音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鉴赏教中《亚非音乐神韵》中的内容。本课介绍了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表现形式等。在一课时的时间里,我将内容作以整合,我重点介绍非洲音乐的基本风格与独特的节奏运用。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特制订如下三维目标:

  1、学生通过演唱非洲歌曲,欣赏非洲鼓乐、非洲歌舞等,把握非洲音乐的独特风格。

  2、通过教师演唱、启发、学生节奏练习、探究合作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3、学生通过对非洲音乐的学习了解非洲的人文精神气质,从而激起理解多元文化、探究世界音乐的兴趣。

  根据如上阐述,我制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本课重点是:模仿非洲鼓乐的节奏,进行表演与声部合作,培养音乐实践能力。

  本课难点是:感受非洲音乐的特点,理解非洲音乐中节奏的特点。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学生经过小学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他们正直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鉴赏课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法分析:教师主要采用示范法、情境法等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

  学法分析: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演唱等方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法。出示非洲撒哈拉沙漠落日余晖的幻灯片,播放由歌手朱明瑛演唱的非洲歌曲。同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这首歌是哪个地区的歌曲?歌曲伴奏中都用到了哪些打击乐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引出课题:《非洲音乐》。

  (二)简介非洲的风土人情与音乐文化。学生讨论、分享课前准备的有关非洲文化的资料。教师归纳:非洲的音乐文化特点以及非洲鼓、马林巴等打击乐器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欣赏非洲鼓乐与学生学习节奏表演。首先,我播放非洲鼓乐,学生感受鼓乐节奏灵活与多声部交错的特点。然后我将学生分简单分组,每一组进行一个声部的节奏练习,学生用击掌与跺脚表现节奏,强调不同位置出现的重音。然后我会逐渐引导学生进行多声部的节奏合作,合作整齐正确之后,我会请每个声部几名同学出来围成一个圈,我来掌握总体速度,学生们一边走一边表现节奏,台上与台下的同学一起表现各自声部的节奏,感受非洲人民围绕火堆欢乐舞蹈的情境,体验参与音乐课堂欢乐的气氛。

  (四)学唱《非洲赞歌》。出示歌片,教师范唱,学生模仿,提示学生音高要准确,用声音表现出非洲人民热情与富有动感的演唱风格。接下来每个节奏声部组的同学统一创作一个简单循环,适合为非洲赞歌伴奏的节奏型,利用板凳、铅笔等身边的物体合奏,完整演唱《非洲赞歌》,感受非洲音乐歌唱、伴奏与肢体表现与一体的音乐特色。激发学生继续探究非洲音乐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我将用凝练的语言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关注非洲音乐对世界音乐甚至流行音乐的影响。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课下继续探究非洲音乐,感受非洲音乐带给我们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

  略。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2

  一、说教材

  《阳光路上》是花城出版社义务教育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六课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四三拍子,速度为小快板,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方式与和谐统一,并能够感受歌曲中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提高了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阳光路上》,感受歌曲中表达出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模仿、合作的方式,提升音乐的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并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有感情的完整演唱歌曲;难点是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巧。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新课教授——拓展延伸——教师小结,点题升华。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设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祖国妈妈即将迎来她的生日,大家想送什么样的礼物给我们的祖国妈妈呢?学生自由发言后,我会给予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后顺势导入新课。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阳光路上》,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乐曲的情绪是抒情且激昂的,速度为小快板的。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歌曲创作背景的相关知识,辅助学生从宏观角度来整体的了解歌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等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按照学习“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反复记号以及二声部。其中,反复记号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有所涉猎了,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回顾即可,但二声部演唱的和谐统一对于他们来说把握还不够准确,在这里我会选择讲授法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在拓展提升环节,我会请学生们自由分享关于祖国相关的歌曲,请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为今天所学习的这首歌曲编创打击乐器伴奏,随后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全面;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课堂小结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3

  你们好!我今天的课题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音版初二一单元歌曲,

  2、《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内容:《让世界充满爱》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教学过程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通过运用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等教具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我通过爱心故事导入创设情景向同学们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A非(典事迹B抗洪抢险C美国9.11救灾现场D希望工程,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然后提问同学们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2在我总结学生回答后,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3播放歌曲《让》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向他们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4在学生对《让》的背景有了解的情况下在让学生仔细的欣赏一遍歌曲

  歌曲听完后我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六、拓展感受

  让学生分析讨论:四人一组合作分析表格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我的适当的提醒)学生很快便知道问题的答案

  2、得出答案:曲名速度演唱形式表情风格内容主题《让世界充满爱》慢板领唱、合唱柔和、抒情现代流行

  2、之后我再提问:通过分析你知道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

  3、在出示多媒体和学生对整首歌曲的爱心感悟和我的总结后便得出答案

  A音乐的情感来源于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B音乐形式千姿百态,爱——--人类永恒的主题永不改变。

  七、爱心创作

  1、展示多媒体:爱心小天使的爱心创作任务,画面上有三个爱心宝盒,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任意选择并点击其中一个爱心宝盒,爱心宝盒弹开并显示爱心创作的任务。A请你们小组成员群策群力做一个爱心礼物B请你们小组成员集思广益写一首爱心小诗,努力哦!C请你们小组成员在爱心演出中表演一段歌舞,你们一定很棒!

  2、在音乐声中学生活动

  3、展示各组爱心创作作品,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最后小结,在《让世界充满爱》的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4

  使用教材:《梁祝》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音乐,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阐述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一)本课教学内容

  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学唱爱情主题《化蝶》。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并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三)教材重点、难点

  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学法、教法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学生特点,这节课主要运用以下学法:

  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

  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

  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

  教法与设想:

  运用多媒体、录音机、磁带这些教具欣赏、讲解结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感受作品精神内涵,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本人的教学思路为:组织教学——欣赏音乐——讲解分析——课堂小结——课堂作业

  1、让学生先欣赏感受、聆听《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2、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3、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4、教师讲解、引导、小结。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描述梁、祝二人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深切同情。

  5、课堂作业

  (1)分组讨论,设想音乐结局。

  (2)视唱爱情主题。

  附板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

  (1)曲作者:何占豪陈钢

  (2)创作时间:1959年

  (3)题材:民间传说

  (4)素材:吸取越剧中曲调

  (5)体裁:奏鸣曲

  (6)名词解释

  曲式:是指音乐作品构成统一整体和各部分的结构规律,包括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主题和非主题成分的组合及其调性的布局。

  协奏曲: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调演出的大型乐曲。

  初中音乐说课稿 篇1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菩提树》,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菩提树》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五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为E调,3/4拍,情绪是抒情地,旋律性强,表达流浪者见到菩提树时,对过去甜蜜爱情的回忆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期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三连音,了解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掌握艺术歌曲的特征,感受作品中浓郁的德奥民歌风格,从而获得对艺术歌曲的喜爱,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菩提树》,体会对美好生活的回忆,感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唱、讨论、分析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艺术歌曲基本的创作技巧,提高对艺术歌曲的审美能力。

  知识与技能:掌握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正确掌握三连音。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理解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注意三连音的节奏型;熟悉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难点是掌握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体会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试唱法、小组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探究学习、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谈话法的方式进行导入,运用多媒体播放舒伯特的肖像图,并提问:关于这个人大家了解多少?学生自由回答。我进行总结:这是西方音乐史上非常多产一位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作品,他就是舒伯特。并顺势揭示课题《菩提树》。

  这样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注意力,导入课堂。

  第二环节是整体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完整播放歌曲《菩提树》,并提问听完作品后的感受;其次,我会提问学生简单的问题;然后,我会再次聆听歌曲;最后,我会将知识点进行总结。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对歌曲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细致、精准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教师介绍舒伯特的生平,介绍生活背景和《菩提树》的创作背景;其次,我会播放《菩提树》,并询问作品的旋律特征,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总结:这是一首比较抒情、略带伤感的艺术歌曲,曲调质朴、旋律起伏有序,而且旋律中出现了三连音。然后,我会组织学生跟老师哼唱主题旋律。再次,我会播放钢琴版本的《菩提树》进行欣赏。再接着,我会组织学生讨论艺术歌曲的特征并总结艺术歌曲的旋律优美,充满诗情画意,歌词都是名人诗篇,对演唱者的演唱技巧要求较高,伴奏一般都具有独立意义,地位很高,而且可以作为音乐会曲目单独演奏。最后,带着对作品的理解再次聆听艺术歌曲《菩提树》。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歌曲,是符合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的。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播放舒伯特另外一首艺术歌曲《野玫瑰》,请学生聆听,并谈谈这两首歌曲的异同之处。并进行实践展评。

  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编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播放《菩提树》的音频,并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呼吁学生们一定要珍惜时间,立足当下,去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真善美。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让学生聆听中国作曲家赵元任的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感受其中的意境。能将课堂上的知识点延伸到课堂之外,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音乐说课稿初中模版11-28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11-08

初中音乐说课稿11-24

初中音乐《樱花》说课稿11-07

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11-13

初中音乐樱花的说课稿11-09

初中音乐说课稿模版11-11

初中音乐雨花石说课稿11-13

初中音乐国歌说课稿11-07

初中音乐教材说课稿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