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1-05-08 12:23:12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新伙伴》是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本课是学习人物画的基础课,主要通过观察新伙伴的形态特征、习惯姿势和各种动作、初步了解人体比例、结构和运动规律、重心变化的表现方法等,并进行人物动态速写练习。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课是学生初中三年美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师生间的情感,学习用速写的方法来记录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动手绘画能力。

  3、教学目标:

  ①、知识能力目标:掌握表现人物速写的基本技法。

  ②、过程方法目标:能大胆表现,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感受。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关心,关爱互助。

  4、教材的重点、难点:

  教材的重点:人物动态速写的表现手法。

  教材的难点:以线条表现人物动态结构,比例准确,线条流畅。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绘画的“转型期”,对所描绘的对象追求“像”为最高标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像”与艺术的“像”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三、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上课前,教师出示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照片,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问题探秘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3、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各种人物动态进行描绘动态线和找重心的练习。

  4、比较欣赏法:老师拿出一些速写作品,让学生结合课本上名家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提出了“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团队精神与策划意识的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情感,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分析

  1、情景导入

  教师把课前搜集好的学生生活相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全班学生分为六组,共同观察相片上同学的各种姿态和表情特征。

  教师拓展引导:同学们再观察一下我们班中的学习伙伴,他们的动作和表情是不是很有趣呢?你又想不想把它用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探究一下如何描画人物对象。

  2、问题探秘

  教师再每组发给一个人体模型,让学生共同探讨以下两个问题,填写好下面两个表格:

  ①、以下人体各部份的长度,相当于多少个该人体人头的长度呢?

  部位

  状态

  手臂

  大腿

  上半身

  全身

  直立

  坐

  盘地

  ②你能说说人体各部位像一个什么形状吗?

  部位

  名称

  头

  上身

  臀

  手臂

  手掌

  脚掌

  各组同学自主探究,填写好表格后,教师再找个别代表到班上发言,讲述本组的研究成果,教师再加以点拔。

  (这两个问题充分发扬了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亲自参加到学习探究中来”的要求精神,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领悟人体的比例和结构规律。)

  3、尝试练习

  ①教师点拔谈话:不同姿态的人物,都有他们不同的重心和动态线,画速写画要善于抓住人物的动态线,抓准重心。

  ②教师用人体模型摆出一两个人物姿态,演示绘画动态线和重心。

  ③你们能用人体模型摆或用自己身体摆出下面动态,并尝试描画它的动态线吗?

  姿态

  蹲在起跑线

  跑步

  坐着

  盘地

  踢球

  动态线和重心

  4、比较欣赏

  教师将收集到的优秀人物速写作品展示给学生看,并结合课本上的名家速写作品,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少儿版七年级《美术》第14册“设计.应用”单元中的一课。“线”是最具表现力的造型要素之一,而本节课提到的“立线”则是有影子的线,它把生活中的各种线形的材料通过一定的方法“立”了起来,使其有了一个动手设计制作的过程,也令作品具有了很强的装饰性,体现了设计应用课美化生活和环境的作用。因此,本课内容的设置较有新意,动手又动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材料的选择较贴近生活,便于学生搜集和寻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在作品的赏析中感受艺术之美;在作品的设计中培养创新意识;在作品的合作中体验创作的乐趣;在制作过程中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总之,它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学情分析:

  1、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已具备初步的线造型能力,且普遍对动手制作兴趣较浓,而“立线装饰”正符合了这个年龄段的特征,动手动脑相结合。但是,他们对线造型设计的手段和方法知之不多,特别是正确合理地运用生活中各种线形的材料进行创作,使其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不甚了解,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大量的范画作品,通过作品的赏析,师生的互动,教师的启发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之美的同时,逐步了解和掌握立线装饰作品造型设计的要点和难点,使其创作更具美感。

  2、作为设计应用领域的“立线装饰”,其主要的设计目的和用途就是美化装饰生活和环境,而课本所提供展示的范画形式单一,很容易捆住学生的思维,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几乎在每一个知识点的传授中都有意识地增加了一个或一点拓展的知识,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打开思维,使立线装饰的设计不断由单一到多样,由平面到立体,进而向全立体拓展,培养学生改善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设计意识。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立线装饰的特点,掌握立线装饰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2、感受各种立线装饰作品的艺术美,提高审美素质。

  3、体验合作与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点:

  了解立线装饰的特点,感受各种立线装饰作品的艺术美,利用各种线状材料进行立线装饰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五、教学难点:

  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质感和色彩,合理运用各种造型要素和造型方法,使立线装饰作品真正具有“装饰”之美。

  六、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沥粉制作材料,KT板,紫沙泥,粗细不一的跳绳,相关范画和工具材料。

  学生准备:各种卡纸,生活中各种线状的材料,相关制作工具。

  七、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导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爬墙虎的藤条并和一个表现爬墙虎的藤条的平面装饰画作品对比。提问:两者有不同点?

  学生观察比较这两幅作品,经过讨论说出它们的不同点:一个是用黑水笔直接描绘而成的平面的线,另一个则是立体的线。

  [设计意图]:通过两幅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和分析,让学生对立线有一个初步的直观认识,并自然引出课题——立线装饰。

  (二)活动参与,深入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幅有大象造型的纸立线装饰作品,并设问:立线装饰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用手去触摸作品——感受到纸的硬度和画面的凹凸;用灯光从不同的角度照射作品——看到画面上有“大象”的影子落下;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作品——发现“大象”的轮廓线有粗细不等的变化。进而得出立线装饰的主要特点是:有影子、有质感的变化。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得出问题的结论,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性,又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三)作品赏析,感受设计要点

  1、师生共同赏析纸立线装饰作品

  此赏析过程共展示了六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主要采用由教师设疑,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解答问题的教学思路共同感受立线装饰作品中造型设计的要点。

  (1)整体欣赏六幅作品——得出造型设计需夸张,要富有装饰美感。

  (2)欣赏作品1和作品2——得出造型设计可以是具象的,也可是抽象的。

  (3)欣赏作品3和作品4——得出造型设计有对称和均衡之别。

  (4)欣赏作品5和作品6——得出“立线”的不同形态和有秩序的排列给

  造型设计带来很强的装饰性和形式美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纸立线装饰作品的艺术美,充分体会纸立线的基本造型方法在具体作品中的灵活运用给人带来的装饰美感,掌握基本的造型要素和基本方法。

  2、游戏:纸立线变变变。

  此环节是在前一个环节基础上的一次拓展,即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纸通过拧、编、缠的方法,使纸变化出多种不同“立线”的形态,以改变单一的把卡纸裁成条状立起“作画”的方法。

  [设计意图]:以纸为媒介,拓展学生的思维,丰富纸立线装饰作品的表现形式。

  (四)作品评述,掌握设计难点

  1、教师设问:立线装饰除了纸材,还可以用哪些材料?并用课件展示用其他线形材料创作的立线装饰作品。

  学生边欣赏边归纳老师的提问,即除了纸材,还有电线、各种绳子、毛线、火柴、泥条、吸管、铅丝甚至树枝等。

  2教师再提问:这些不同材质创作的立线装饰作品的有何特点?

  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启发之下,边欣赏作品边回答老师的问题。即:由于材质的不用,作品给人的感觉不同,如毛线给人轻柔之感,而铅丝则给人刚直之感。并进一步讨论分析出在作品的创作中,应把造型和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即以型选材或以材设型。

  [设计意图]:感受各种立线装饰作品的艺术美,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创造美,学会把材料的质感作为丰富造型设计的重要元素,以增加作品的表现力和装饰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

  (五)演示讨论,归纳设计步骤

  教师展示沥粉立线装饰作品,简单介绍沥粉立线装饰的原理和特点,并在实物投影仪上进行演示,进而由学生归纳总结出立线装饰的设计步骤。

  [设计意图]:此环节既让学生了解、感受了沥粉立线装饰作品的艺术美,同时又直观地展示了作品的设计制作步骤。

  (六)拓展知识,丰富设计方法

  教师提问:立线装饰的底版除了各种平面的纸材和板材外,还能有其他形式的底版吗?接着,结合实物和图片启发诱导学生

  (1)先出示把脸作为底版的猫头鹰立线装饰作品。

  (2)再用课件显示底版为盘子的泥条立线装饰作品。

  (3)最后展示用立线装饰的塑料杯子。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逐步归纳出底版除了纸材和板材外,还可以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底版可以作为造型设计的一部分并与之相融合成一个整体。

  (2)底版可以是生活用品。

  (3)底版除了是平面的,还可以是立体的。

  [设计意图]:拓展底版的表现形式,既丰富了立线装饰作品的设计方法,又能进一步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使作品与生活的联系更密切。

  (七)合作设计,动手动脑

  1、分组合作,快乐体验

  (1)在桌子上设计制作立线装饰作品。

  (2)在地上直接用各种跳绳创作立线装饰作品。

  (3)用泥条在白色KT板上创作立线装饰作品。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选用不同的创作方式,既拓展了创作空间,又增大了作品尺寸,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了立线装饰作品创作的乐趣。

  2、作品展示,评议交流

  学生先分组展示作品,派代表上台进行交流,而后学生互评,最后教师点评总结。

  [设计意图]: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并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八)开阔眼界,激发思维

  1、教师结合图片,简介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奇特的建筑结构。它的设计独树一帜,整个建筑是由钢管和玻璃管构成,并把钢管故意裸露在外面,象一个工厂车间。启发学生用“立线装饰”的视角去整体欣赏它,会发现它的建筑结构实为一个全立体的立线装饰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独特建筑结构的赏析,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思维,使立线装饰由平面向全立体拓展。

  2、提出课后思考题:现代家庭装潢为了美观,通常把电线和水管埋在墙里, 这样做会给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时带来很大的麻烦,若把它们直接裸露在墙外,你将如何对它们进行科学而巧妙的设计,使其既实用又美观呢?

  [设计意图]:拓展课堂知识,把立线装饰的设计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增强学生学会运用知识改变生活、美化生活、创造生活的意识,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九)寄语学生,升华情感

  同学们:在创意无限的设计海洋中,愿你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开动脑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好!

  八、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立线装饰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方法。

  2、在作品的欣赏评价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如何。

  3、学生的作品设计是否具有一定创意的装饰美感,且能积极投入到合作创作中。

  九、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给我最大的切身感受是,在新课程的改革实施中,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教材实施者,他也应该是一个积极的教材参与者。

  本节课所呈现的教学内容很简单,就是利用生活中各种线形的材料通过一些基本的设计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使其成为一件具有装饰性的立线装饰作品以美化生活和环境。如果只是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去传授,那么,学生的思维势必受到约束,反馈出的作业情况也会受到课本范画的影响,虽有创意,但不会有太大的突破和创新,学生的积极性也不能被最大程度的调动起来,因此,我在认真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知识和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并巧妙地渗透在教学的设计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了立线装饰作品的表现形式,又调动了学生创作的热情,使得作品的呈现样式更加多样化、立体化,生活化。

  点评:本课是设计应用领域中独具魅力的一课。“立线装饰”也是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一种方法,然而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它的美感,创作出别巨匠心,富有个性的作品来却不容易。为此,教师把着力点放在了打开学生思维上,学生的思维放出的奇光异彩使这节课特别精彩。

  教师从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的爬墙虎藤条入手,一下子使学生的思维跳出了局限的底版上的立线装饰,并由此找到了生活中的不同材质的立线,既感受了不同材质的美又由不同的材质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符合新课程中以多种媒材进行创作的理念。游戏“纸立线变、变、变”既给了学生方法又使学生的思维丰富了、活跃了。此外,最后的拓展,通过播放裸露在楼道里的电线和水管的录像,引导学生对这些不美的立线进行加工设计,使之既美观又实用,至此,学生的思维逐步走向生活,走向深刻,具有价值。而介绍全立体的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的奇特建筑结构,又使得学生的思维从平面走向了立体。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美术14册第十课《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 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由于学生的日常衣着大多数是学校的校服,或是家长帮他们选购的服装、帽子,所以,学生们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从他们的穿着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个性品位。其实学生对于衣衫的设计都有自己的想法,本课的设置就是让学生们亲自设计绘制文化衫,这一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体会服装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目标:

  (1) 恰当的图形、文字或符号在文化衫上的运用。

  (2) 用自己喜欢的适合主题的色彩去搭配自己的文化衫。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现美、创造美是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素质,通过文化衫的设计,让学生更加认识自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 教学重点:色彩搭配、手工制作和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2.教学难点:怎样找到适合主体的元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3.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取“引导—-自主探究”的方法,以文化衫为线索,充分运用教具,采用展示,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运用投影、音乐等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分组活动,互评互比,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集体合作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思维。

  二.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由秀、学、谈、做、展、评六个部分组成。

  1.秀:学生穿上自己准备的文化衫进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揭示本课主题。

  2.学:通过文化衫秀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文化衫的含义、起源、蕴含的意义使学生对文化衫产生不同的情感审美习惯。

  3.谈: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图案的文化衫,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分析制作文化衫适合主体的元素有哪些,教师给予总的归纳,引出下一环节。

  4.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体现合作精神。

  5.展: 让学生穿上自已做好文化衫进行展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4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美术剪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七个方

  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活动一的内容,是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部分。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历来被广大劳动群众所喜爱,学生对剪纸技法、运用也比较熟悉,所以本节内容要突出”喜庆吉祥“的内涵。以学生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图形寓意为主,在巩固小学阶段的剪纸技法的同时,能通过借鉴传统图案进行一定的图案创新设计。

  重点:传统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及剪纸中的常见装饰符号。

  难点:剪纸图形及装饰纹样的组合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传统民间剪纸图案的象征含义,初步了解剪纸图形创造手

  法,进一步掌握剪纸技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欣赏民间剪纸作品、讨论传统剪纸图案寓意、分析南北剪

  纸作品风格、制作剪纸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特点和魅力,学会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使学生 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情

  学生对剪纸这个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但他们仅停留在小学比较简单的几何形

  图案制作上,在认识上也不全面。因此较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且剪纸的学习材料易得,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要求不高容易出成果,采用直观性教学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法

  通过欣赏认识—分析讨论—提高认识—创新设计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学生自主分析材料、创新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交流、生

  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仅仅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工具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剪纸作品、图形剪影、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材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学前准备情况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课前开始播放民乐《金蛇狂舞》营造喜庆氛围,课件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嫁娶喜事时在彩礼上、门窗上都要贴上象征吉祥美满的剪纸窗花。同时分组发放实物作品让学生看、摸,通过真实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营造吉祥喜庆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0分钟)

  利用营造的剪纸氛围,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学生的自主分析,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1、播放一段民间艺人制作剪纸的视频,同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剪纸的历史、阳刻阴刻的剪法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用用表格列出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请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剪纸作品风格,把相应风格的作品贴在对应表格一栏。

  2、学生观察剪纸作品《三多图》,辨认其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哪三多?包含怎样的祝福?

  3、分组说说本组拿到的的剪纸作品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剪纸图案中常用的移花接木组合手法。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8分钟)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实践探究,解决教学难点。

  1、老师举例:民间剪纸中常用的装饰纹样:月牙纹、锯齿纹。

  2、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小组拿到的剪纸作品,提取出其中较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并尝试组合装饰纹样。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查看每组活动情况。

  (四)创作实践活动。(16分钟)

  教师提出要求:尝试用所学的剪纸知识,为自己朋友或长辈剪刻一件蕴含吉祥喜庆意义的窗花。动植物纹样均可,注意搭配适当装饰纹样。

  学生体验创作快乐,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喜庆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获得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展示评比,加深理解。(5分钟)

  每组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培养学生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并请作者说明这幅剪纸的包含哪些动植物图形?用他们表达怎样的祝愿?

  通过展示评比强化剪纸图形寓意这一知识的掌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2、剪纸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3、剪纸艺术就在我们身边,从中我们发现美存在于哪里?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课堂体验,感受美来自于生活、生活创造美。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快乐。

  2、课后拓展:请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民间美术形式。

  其中导入3分钟,引导探究10分钟,尝试体验,创作练习24分钟,评比展示5分钟,总结拓展3分钟。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上册"造型 表现"单元的第一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人物肖像速写,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以线造型,抓住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形象而生动的表现人物的特征。本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能在写生练习注入一定的理性思维,提高造型表现能力,为下一课全身动态速写作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人物肖像画只有感性的思维,缺乏理性的观察力及表现力。新课标要求美术课中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所以,在人物结构比例关系的讲解的环节中,我删除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选取最重要的部分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培养学生理性的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人物五官的基本特征。

  ②让学生了解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及绘画步骤。

  2、情感目标

  通过徒手肖像画的练习,培养学生理性的观察力及造型表现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五官的特征,掌握人物头部的比例结构关系。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能对人物肖像进行写生。

  五、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学校旁边新开了家超市(欧尚),开业那天你去了吗?人多吗?

  (学生)去了,人特别的多。

  (教师)开业那天很多人都去了,有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女儿也去了,由于人特别的多,就出现了一点意外?这时,该怎么办?

  (学生)她们走丢了。到服务台广播女儿的长相以寻求大家帮助。

  (教师)由于这位母亲当时很着急,表达的不是很清楚。于是,工作人员出示了几张画像:

  你能帮这位母亲认出她的女儿吗?

  (学生)不能,我们不知道女儿的长相。

  (教师总结)我们要从人群中找到一个人,首先要知道她的长相,也就是她的特征(特征:人与人之间的区别)。

  (说明:以身边熟悉的超市开业,让学生处理常见的突发事件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新授

  1、理论新授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这个女儿的特征:椭圆型的脸,大眼睛,双眼皮,塌鼻子,小嘴巴,有刘海,扎了两个马尾辫。找一找,这几张画像中有没有走失的孩子:(具体分析画像,教学生认识人脸部的几种特征)

  (说明:紧紧围绕"寻找走失的孩子"这条线索,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掌握脸部五官的几种特征。)

  2、技法分解

  这几张画像与这个走失的孩子不符合,那怎么办呢?我们现场画一张,请同学们仔细观看,然后回答几个问题:

  1)绘画的顺序是什么?

  脸型轮廓、鼻子、眼睛、嘴巴、耳朵,头发

  2)其中辅助线的作用?

  " "是中轴线,把脸平分为左右两边。

  " "比例线。眼珠把人的脸平分上下两半,鼻子在下半边的一半偏上一点的位置,嘴巴在剩下一半偏上一点的位置。

  注:这是一般人正常的比例结构,()当然也有些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说明: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学生难掌握的地方,在这个环节的讲解中,我选取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使之简单化并结合演示的手段,引导学生认识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

  3、回顾熟悉的人的特征

  1)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大家都熟悉的明星的特征。如:刘德华 周杰伦 … … (可以展示一些大家熟悉明星的图片)

  2)说一说你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特征… …

  (能说出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的特征的同学很少,几乎没有。)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明星观察的很仔细,而忽略了身边的、最亲近的人。

  4、作业布置

  写生你的同桌

  要求:仔细观察你的同桌,抓住他(她)的特征,用线造型。注意人物头像的比例结构。

  反思:这在没有任何现代教学设备的前提下上的一节公开课,刚拿到课题的时候,我真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一般的"造型 表现"单元的课上起来就比较困难,更何况还没有多媒体和实物投影仪。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我思考的重点,我将本课新课的内容贯穿在一个故事中,以学校旁边的超市开业,帮助寻找走失的小女孩并为她画像为线索,在如何画像的环节中,教师遵循美术课上"淡化技能,但并不是不要技能"要求,减轻技法的难度,结合启发、演示等手段,引导学生对人物头部的结构比例关系有了理性的分析能力。本课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增强学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造型 表现"中的乐趣。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6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八单元课程,属于“造型表现”类型课。编写意图主要是借助自然风景及表现自然风景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并直接为第8课《绚丽的阳光》中印象派风景画作品的欣赏做技术准备。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自然色彩现象中,分析自然界丰富的色彩变化,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他们感受、体会和解释自然色彩造成的视觉印象,领悟艺术表现与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感受大自然丰富的色彩之美,初步了解自然色彩形成的原因和规律。

  (2)能力目标:

  *学习写实绘画中色彩运用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色彩工具性能与调和技巧。

  (3)发展目标:

  *在临摹或写生色彩练习中体现出一定的色彩空间关系。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观察自然色彩变化的方法,获得表现自然色彩关系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明确并建立色彩空间的秩序感,即分析同一色彩在不同的空间前后产生的色彩差异,分析不同色彩在不同空间前后产生色相、纯度、明度的对比强度。]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和展示大量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优秀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从而获得理性的认识。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 说教法

  这一课的首要任务是观察自然色彩,了解写实绘画中色彩表现的问题。在第一课时中,首先把重点放在感受、分析自然色彩上,为理解绘画色彩作铺垫。通过图片观察自然色彩,有感情地描述色彩景物,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随着分析的深入,教师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 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然界色彩变化与关系的审美感受与认识,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理解写实绘画作品中色彩表现的方法,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然后,尝试利用参考图片或外出写生,画一幅写实性的色彩风景画。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享受。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1、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借助自然风景与摄影、绘画作品,分析不同光源下的色彩关系。并思考它们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进行色彩感受并运用语 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在描述过程中,启发学生讨论诸如光源、物体和环境之间的色彩关系,结合物理学的一般知识,分析光、大气层和照射角度,不同季节植物的色彩特点以及环境的反射光等问题。如:早晨和傍晚的色彩呈现暖色;阳光下景物,受光面与背光面形成冷暖色对比;雪地上的背光面呈现天空的颜色;叶子上的高光 受到天空色彩的影响等等。对不同季节、时间的风景图片进行较细致的色彩比较研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景物色彩产生的原因。

  2、讨论绘画作品或摄影作品为什么总是倾向某种颜色?

  对这个问题,通过活动来回答:

  学生尝试用各种方式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①. 教师用光源色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②. 教师用环境色彩来改变白纸盒的颜色。

  ③. 师生共同总结:白色物体的受光面受光源色的影响,背光面受环境色的影响。

  3、切入正题

  ①. 欣赏风景图片(播放音乐)。

  ②. 请学生分析风景画中白色物体的色彩倾向。

  ⑴. 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景物中物体的色彩往往多种多样,如果景物的固有色不是白色,而是其他的颜色,它的色彩会发生变化吗?

  ⑵. 教师从风景画中同一景物的受光面、背光面、中间面中拖出色块,请学生来判断、分析,教师及时肯定学生并总结规律。

  ①受光面:固有色+光源色。

  ②中间面:固有色为主。

  ③背光面:固有色+环境色的反光。

  3、教师提供风景图片,并标出同一景物的受光面、中间面、背光面。

  4、深入分析

  引导学生逐步转向对写实绘画作品的欣赏。同样,从对画面整体的感受入手,描述对作品表现出的情绪、色彩和画面效果的理解。然后选取局 部色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色相、明暗和纯度的变化和笔触的运用,讲解自己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5. 欣赏不同意境的画面。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如《迷人的夏日》和《三朵 云》两幅作品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了不同的情绪。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作品:

  1、说出画面的色彩倾向;(色调)

  2、 归纳两个不同色相,比较面积的大小;(整体的对比关系)

  3、分析色彩对比所产生的感觉,如强烈、柔和、平静、明快、沉闷等;(明暗关系、冷暖关系)

  6、绘画步骤:

  (教师演示,多媒体播放)

  1. 安排构图(展示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

  2. 画出主要色块。

  3. 适当补充和调整细节。

  7、尝试表现

  参考图片或写生,选择适合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要求注意轻重、干湿、运笔的变化,)

  8、展示与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作品,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信评价与交流。探讨各自作品的特点与不足所在。

  五、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欣赏范画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7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

  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

  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

  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8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_____。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节选自,属于______________课型。(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现代学生处于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眼界较为开阔,思维较为活跃。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但是由于对。经过正确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探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采用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远离误区。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学习,初步了解并掌握。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通过(如欣赏作品、师生对话、同学讨论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使学生形成,培养学生思想情感(或审美或创新创造等)。

  四、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通过初次设计—比较分析—提高认识—再次设计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知识的“发现者”。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情中成长”,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七、根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1、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目的一,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是检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所掌握的知识情况摸底。)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的。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1、2、3、,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的体会是什么?

  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其中导入2分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10分钟,实践创意,展示点评25分钟,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八、本课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

  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节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属于_造型表现_领域。(地位与作用) 构图作为造型艺术的组织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形式美,发挥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我设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如何构图 ,初步了解并掌握 插花的基本方法 。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 欣赏插花作品,丰富学生审美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形成美化居室的意识。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学会插花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过程。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会用基本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画具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准备是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为了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参与学习: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较难突破,因此我精心设置多种教法:

  1、 欣赏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装饰画,让学生了解装饰画对居室环境的美化效果。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因材施艺制作装饰画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用讲解法、分析法、图表等等。

  引导学生模仿、观察、分析、创作。学生先模仿书本中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观察体会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搭配特点,分析积累经验,为下次创作装饰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教师的插花作品,,,,,花是美的使者它把羙带到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尝试做一件插花作品吧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通过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的。让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 2、

  3、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2、你的体会是什么?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0

  我认为教师上课其实就是一门表演艺术,关键是要让学生能来听你的课,看你表演。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然后才会喜欢你上的课,这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而且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师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一进教室不应该立刻侃侃而谈,不知学生在不在听,只管自己讲,也不注意学生有什么反应,所以要让学生来听你的课,一进教室在讲台上立定,目光循视全体学生一遍,确定学生都进入角色了才可以开始讲。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桌面整理"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花瓶与人头"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人"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桌面"上即整洁、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汇总10篇】相关文章:

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7篇05-27

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05-23

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锦集六篇05-22

有关初中美术说课稿汇总9篇06-22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八篇05-27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合集5篇05-23

关于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07-24

关于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06-07

关于语文说课稿初中模板汇总五篇07-14

关于初中体育说课稿模板汇总7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