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初中模板集合四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初中5篇,欢迎大家分享。
说课稿初中 篇1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的第六节内容。在本节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平方根、立方根,认识了无理数,了解了无理数是客观存在的,从而将有理数扩充到实数范围,使学生对数认识进一步深入。中学阶段有关数的问题多是在实数范围内进行讨论的,同时实数内容也是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实数的概念和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了解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2.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过程与方法
1.在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在认识“实数”这一新知识时,学生应用已有的“有理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类比解决“实数”的相关概念及运算规律,从而获取解决实数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发现,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教学重点
1.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
2.在实数范围求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明确实数的运算规律;
3.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二、说学生
本人任教班级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学习积极性高,求知欲、表现欲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用的是引导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
(1)引导发现法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通过设置疑问,创设出思维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动脑、动手,使学生在开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增强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符合教学论中的直观性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
(3)教具:三角板、多媒体。
四、说学法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教人以渔,终身受用”,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教给他们好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看、动脑想、多交流、勤练习”的学习,加大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参与意识,让他们体验获取知识的历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他们“会观察”、 “会类比”、“会分析”、“会归纳”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先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有理数的定义及分类,为进一步学习引入无理数后数的范围的扩充作准备。学生通过主动思考并积极回答,相互补充完善了旧知识的复习,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类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通过举例明确了无理数的表现形式,为后续判断或者对实数进行分类提供了认知准备。
通过一个例题学生动手填写对有理数和无理数分类,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对带根号的数是否是无理数有了进一步认识。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表意见,适当地集中学生的观点,并逐步将其归纳。
接下来学生类比有理数中相关概念,体会到了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并进一步掌握了实数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等知识。
学生类比有理数中相关运算,体会到了实数范围内的运算及运算律。并探讨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实数,将数和图形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数轴也可以直观地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然后通过相关练习,检测学生对实数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最后学生交流,互相补充,完成本节知识的梳理。
布置作业:所布置作业都是紧紧围绕着“实数”的概念及运用。设计选作题是为了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
六、教学评价
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实数的分类是本节课的重点,而实数的有关知识对后续的学习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节课中教师的课前准备与课堂组织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积极引导、启发学生探索思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研究。同时,借助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节课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很好地保证。
七、说板书设计
我将板书设计为“提纲式”。这样设计主要是力求重点突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便于记忆。
说课稿初中 篇2
一、课的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课标引领内容,本节课需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近一步的领悟屈腿腾越的动作要领,能够明确屈腿腾越动作的关键。
2、技能目标:90%的学生能够掌握动作要领,能够在保护下完成动作。60%的学生能够通过练习,克服心理障碍,逐渐地独立完成练习,且空中姿态较好。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积极的进行尝试,利用集体的力量,互帮互助。
二、教学内容
为了完成以上学习目标我把这节课的内容设定为支撑跳跃—曲腿腾越。
支撑跳跃分五节课来完成,本节课为第三节(以第三节课为例)。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尝试、探究、交流、互学,体验先跳后撑腾越山羊的动作方法,发展灵敏、协调和力量等体能。同时,创设合作探究的场景,注重所学知识的拓展与迁移,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体验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互助的`能力。
三、课的设计思想
本课的设计以体现新课改思想,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快乐体育为重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培养团结友爱、积极拼搏精神为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材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支撑跳跃是竟技体操的主要项目之一,初中的支撑跳跃比较简单,是体操教材的基本内容,由于支撑跳跃是在短距离助跑的基础上,经过踏跳和借助两臂支撑器械,迅速越过一定高度的器械障碍,所以有利于发展腿部、臂部、肩带的力量和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勇敢、果断、顽强的意志品质。支撑跳跃教材的贯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超越障碍能力的提高,都可以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支撑跳跃的特点是在跳跃过程中,借助两臂的支撑、迅速、安全、省力地腾越过各种器械。它包括助跑、上板、踏跳、第一腾空、推手、第二腾空和落地七个部分。
2.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初二学生,普遍好动,具备支撑跳跃(屈腿腾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同时接受新事物速度快,思维活跃,善于创新,善于思考,体力充沛,并好表现。但是初二学生的腿部力量还不够,助跑和起跳衔接不紧密以及技术动作不熟练等原因,实际上这7个环节很难明显地表现出来,特别是两个腾空的动作,不容易做出来,另外女生相对胆子较小,害羞,身体重心低,自控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耐心细致辅导和多加以鼓励。特别要加强保护与帮助,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以免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本课让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究性学练,以完成屈腿腾越的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自学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五、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助跑有节奏,踏跳时机准确,推手有力。
教学难点:动作协调,踏跳和推手动作快速有力、腾空高、落地稳。
六、教法学法:
教法:为了更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
⑴启发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⑵对比教学法:通过不同学生的展示,其它学生经过评价,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学法:
本课学生主要采用尝试法,展示法,游戏法,评价法等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七、场地器材
田径场,跳箱4个、大体操垫4个、踏跳板4个、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跳绳50根。八、教学流程
(一)导入部分:(10’-12’)
1、课堂常规:课堂常规是教学中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课前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师生问好,交代课的内容、任务、并提出要求。
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游戏:
(1)、跳绳跑进入到“跳房子”(可自己定)
a、教师摆好练习图型,不作任何示范,让学生大胆去尝试,让学生自创练习,允许出现各种错误。
b、通过游戏达到热身的效果,同时引出课题进行讲解示范,把学生引入完整的技术概念。
(2)、散点双人推手练习。
两人一组进行推手练习,快速将对方推开。
(二)探究学习、思考体验(12’-15’)
这一部分是课的主体部分,是解决教学重、难点的关键,是“教”与“学”的重点,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积极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进行创新,本课主要采用以下手段来进行教学。
曲腿腾越跳箱
1、提出问题:
⑴、“曲腿腾越跳箱”在你们的脑海中是什么样的动作呢?(学生回答)
⑵、支撑跳跃动作中,起跳和推手的作用是什么?
2、讲解示范动作
(1)、完整动作要领:是经过有节奏的助跑、上板踏跳时积极蹬伸,同时快速向前上方做第一腾空、双手在跳箱上瞬间有力的推撑、使身体第二腾空腾越过跳箱、然后落地缓冲站稳。
(2)、助跑、起跳、落地:
两臂自然摆动,逐渐加快速度,单起双落、踏跳时积极蹬伸,同时双臂快速用力顶肩推手、制动双腿、提肩、展髋。
3、保护与帮助:
⑴、保护者站在练习者的正前方,双手扶其上臂、顶其肩、并顺势上提,迅速后退一步。
⑵、保护者站在练习者落地点一侧,落地时一手托其腹,另一手扶其背。
4、原地练习顶肩推手过跳箱:
起跳后含胸、紧腰、两臂主动前伸向下撑并立即用力顶肩推手,同时稍提臀、两腿快速向胸部收成团身、有意识下压制动。
5、落地
由前脚掌过渡到全脚掌,经过踝、膝、髋三关节同时弯曲,作弹性缓冲,成半蹲姿势。
(三)自主学练体验并展示(10’-12’)
⑴、学生分成四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⑵、展示对比:由于中学生表现欲强,在尝试练习过后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舞台,看哪一组跳的最精彩、优美。充分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也可以给其它学生提供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激发他的学习欲望。并在竞争中体会成功与协作。
⑶、注意安全,加强保护与帮助。
⑷、支撑跳跃动作中,起跳和推手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快速有力的起跳为第一腾空做好充分的准备。
②、积极有力的推手能使身体重心腾得又高又远,为完成第二腾空动作创造条件。
(四)、结束部分(6’-8’)
1、放松练习《荷塘月色》
采用舞蹈练习来进行放松活动,教师和学生一起跟着轻松优美的乐曲节奏起舞,使学生身心得到调节和放松,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的学习而感到兴趣盎然,余兴未消。
2、小结
⑴、通过学习,学生基本掌握曲腿腾越跳箱的动作,懂得起跳和推手的作用。每个学生都是成功者,只要参与就没有失败。
⑵、通过学生和教师评价,指出优、缺点,并提出对今后的努力要求。
九、效果预测
1、掌握知识
80—85%学生掌握曲腿腾越跳箱的方法
2、运动量密度
练习密度:30%---35%。
平均心率:125—145次/分。
3、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培养情况
能积极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完成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说课稿初中 篇3
一、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突出探究式学习。同时运用赏识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激发其兴趣。
二、课程标准
本节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交往与沟通"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适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根据学生生活世界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的不断生长、延伸的规律,本框题的内容定位在学校人际交往上,前承第一单元"家庭中的人际交往"后继第三单元"不同文化模式中的人际交往".
在男女生交往的问题上,学生正在经历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过程。因此男女生交往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促进学生性别认同。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性别间差异,学习彼此的长处,扩大交往的范围,提高交往的能力。其次,伴随性别意识的发展,初中生对正常的男女生交往过于敏感,这不利于学校人际氛围的和谐发展。因此,倡导积极的男女生交往。再有对男女生交往中可能产生的爱慕之情,需要正面引导学生,使男女生能正常交往。
依据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能力目标: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的与异性同学交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愿意与异性同学交往,尊重异性同学;正确认识并接受青春期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爱慕的情感。愿意反思并正确把握情感问题;选择并初步形成有关友谊的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男女生如何正确交往2.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把握青春,把握情感。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教材内容组织上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先进行相关活动,然后根据活动结果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学生通过活动有所体悟。因此,我在"做中学,学中做"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采用了"活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等方法来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鼓励学生采取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在活动中理解运用知识。
五、说教学环节的设计
本节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如何正确交往。(2)。如何把握情感。(3)。如何保护自己。分三大部分讲述: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着重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探究性学习。"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约2分钟)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上课伊始,我先出示两组照片,让学生比较哪组更容易区分性别?从视觉上吸引学生。我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了由学生自由发言,从而营造良好的乐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究,突破重难点
我准备通过七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播放歌曲《我是女生》,在音乐所创造的轻松氛围的感染下自由发言"我是女(男)生",进一步了解男生女生各自的优势特点和性别差异。这一环节我打算分别找3—4个平时较顽皮和内向的学生回答,对他们的回答给予鼓励性评价,使其具有成就感。
第二步——情境辨析。展示图片: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交往方式,让学生指出画面中交往情境中的恰当和不恰当之处,讨论总结出正确的交往方式。()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如何进行正常、健康的男女生交往,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争论,并抓住问题的关键加以分析,之后多媒体展示一些交往技巧
第三步——出谋划策,解决问题。检验知识运用的灵活性。在此环节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发挥其主动性,充分体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强调:通过以上三步活动,突出了重点——男女生如何正确交往,也可以知道学生对性别差异的了解,以及对正常男女生交往持有的态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准备。
第四步——遇到烦恼,我出招。利用身边的事例让学生学习在类似情境中应思考哪些问题,如何澄清这些问题,达到学以致用。此环节要注意营造自然、信任、坦诚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讨。个别问题一起讨论后,找积极的学生概括总结。这样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会得到锻炼,实现"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第五步——欣赏。利用相关连接内容启示男女生之间的情感,需要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第六步——澄清对男女生"早恋"现象的认识。学生对男女生情感现象原因的探讨,看清自己或他人的真正需要,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把握情感。这一环节学生可以畅所欲言,体现其主体地位,使学生明白如何把握情感,突破难点。
第七步——案例分析: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活动,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此问题主要针对女生,但也需要提醒男生,在交往中也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学生齐读多媒体展示的自我保护方法,学生通过这一环节既学习了自我保护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
(三)、归纳总结,思想升华。
多媒体出示"给全班同学的一封呼吁书"来表达老师的心声,进行小结。
六、预期效果:
通过各种情节的变化,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出现自主学习的场面,情不自禁地溶入到教学中来。如果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提出过多或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灵活变通。
以上我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这节课的初步设想,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说课稿初中 篇4
一、说教材
1、 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85页的《三角形的内角和》。
2、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探索型的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以及角的度量、三角形的特征、分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仔细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它是分成3个部分来呈现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第二部分是通过拼角的实验来探究并归纳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第三部分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这样编排由发现问题,到验证问题,再到运用规律,充分体现了知识结构的有序性和强烈的数学建模思想,既符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突出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3、 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四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将本节课的目标制定为以下几点:
认知技能:学生动手操作,在猜想后通过量、剪、拼、折的方法,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规律。
数学思考:在操作实验中,让学生感受图形的转化过程及数学建模思想,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观念。
解决问题: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各种实验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成功感,并在教学中,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4、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对编者意图的理解。将运用各种实验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过程并掌握规律,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同时学生难以理解不易掌握的探究规律的全过程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5、 教学具准备
每个4人小组准备4个不同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纸片至少各一个,且要求大小不一)、实验报告单一份;
学生每人准备量角器、小剪刀、白纸各一张。
二、说教法学法
我要说的第二块是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我运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学法, 让学生大胆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再通过测量、拼折、验证等方式让学生确定三角形内角的度数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将教学思路拟定为"谈话激趣设疑导入-- 猜想--验证{自主探究}--巩固新知--全面提升",努力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当然,一堂课的效果如何,还要看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我的教学程序设计。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我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情的了解,设计了4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小游戏:猜一猜藏在信封后面的是什么三角形。
师:我们在猜三角形的时候,看到一个直角,就能断定它一定是直角三角形;看到一个钝角,就能断定他一定是钝角三角形;但只看到一个锐角,就判断不出来是哪种三角形。看来在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为什么画不出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的三角形呢?
三角形的这三个角究竟存在什么奥秘呢,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创设的不是生活中的情境,而是数学化的情境。有的孩子认为一个三角形中可能会有两个钝角,还有的提出等边三角形中可能会有直角,这两个问题显现出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学生用已经学的三角形的特征只能解释"不能是这样",而不能解释"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这样引入问题恰好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疑问与猜想中寻找验证的方法。)
教学进入第二环节--引导探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规律
1.介绍内角、内角和,并提出猜想
师:我们现在研究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它的内角。
课件演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
2.确定研究范围
师: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应该包括所有的三角形?只研究黑板上这一个行不行?那就随便画,挨个研究吧。(学生反对)
请你想个办法吧!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哪几类三角形,就能代表所有的三角形"这个问题,来渗透研究问题要全面,也就是完全归纳法的数学思想)
3.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一)测量法:
(1)学生自然想到要量出三角形每个角的度数就能够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从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关系都接近180度。
(2)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人用量角器量出一种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并计算出它们的总和是多少?
(3)记录小组测量结果及讨论结果
实验名称三角形内角和
实验目的探究三角形内角和是多少度。
实验材料尺子剪刀量角器 锐角三角形纸片 直角三角形纸片 钝角三角形纸片
方法一 三角形的形状每个内角的度数 三个内角的 和
方法二
我的发现
(4)学生汇报量的方法,师请同学评价这种方法。
师小结:直接量的方法挺好,虽然测量有误差,不准,但我们能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只能在180°左右,究竟是不是一定就是180度呢,谁还有别的方法?
(二)剪拼法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能想到这个方法不简单,拼成的看起来像平角,到底是不是平角呢,我们一起来试试看。(教师和学生剪一剪、拼一拼)
师: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了一起,拼成了一个大角,角的两条边是不是在一条直线上呢?看起来挺象的,但在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误差,有时会差一点点,谁还有别的方法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
(三)折拼法
学生汇报后师小结:我们要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际上就是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凑到一起,像剪和折的方法,看三个内角拼到一起是不是180度,都是借助我们学过的平角解决的问题。
这三种方法都不错,在操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有误差,不太有说服力。想一想,你还能不能借助我们学过的哪种图形,想办法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四)演绎推理法
(借助学过的长方形,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认为这种方法好不好?我们看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演示课件: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内角和等于360°,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师小结:这种方法避免了在剪拼过程中由于操作出现的误差,非常准确的说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一定是180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到方法,分享经验,更重要的是领悟到科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学生的发展而言,探究的过程比探究获得的结论更有价值。)
学生用的方法会非常多,但它们的思维水平是不平行的。
直接测量法是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测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用加法求和;
拼角求和法,也就是间接剪拼和折拼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拼成一个特殊角,也就是平角来解决问题;
而演绎推理法,即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合二为一,或把长方形一分为二,成为两个三角形,这是更深层次的思考。
前两种方法是不完全归纳法,能使我们确定研究的范围只能是180度左右,而不可能是其他任意猜想的度数。最后一种方法具有演绎推理的色彩,把一个长方形沿对角线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后,因为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原来长方形的四个内角之和360度,所以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360°÷2=180°,这种方法从科学证明的角度阐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它有严密性和精确性。
本节课引导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抽象、思维程度从低到高的过程,感悟数学的严谨性。让学生在经历量和拼之后,逐渐会在思维发散的过程中得到集中,集中为分的方法,最后将四边形一分为二,五边形一分为三,六边形一分为四……,又会发现一些新的规律。】
4.验证猜想"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5.进一步感受
(1)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大小的关系
教师出示一个小三角形,问学生内角和是多少度?再出示一个大的等腰三角形,问学生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把这个大三角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内角和是多少度?你有什么发现吗?
(2)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形状的关系
(演示不断变化的三角形。)仔细观察,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没变化?(三个角的度数都在变化,内角和却总是不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吗?
如果老师把一个角一直往下拽,猜一猜会怎样?
(通过变化的三角形和三个内角的数据显示,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关系;当把三角形的一个角一直向下拽,这个角变成了一个180度的平角,另外两个角变成了0度角,虽然已经不再是三角形,也能从一个侧面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使学生感受到极限的思维方法。)
6.解释课前问题
用内角和的知识解释课前的问题,为什么在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或钝角。
三、拓展应用,深化创新
本节课的练习由易到难,设计成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形成技能 2、变式练习--巩固技能
3、 综合练习--发展提高技能
○1.介绍科学家帕斯卡(出示帕斯卡的资料)
师:帕斯卡为科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们以后学习的知识中,也有很多是帕斯卡发现和验证的,他12岁就发现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我们同学还没到12岁,看你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去探索和发现。
○2.多边形边形内角和
(设计求多边形的内角和,旨在把新问题转化归结为求几个三角形内角和的问题上,渗透化归的数学学习方法。)
四、总结全课,全面提升
我们用三角形内角和的知识知道了六边形内角和,那么五边形、七边形……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你能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去探究问题,相信你还会有一些精彩的发现。
整个教学设计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做到"导入新课--新,引导探究--实,分层训练--活,新课总结--精"。
【关于说课稿初中模板集合四篇】相关文章:
初中电子简历模板08-16
初中老师个人简历模板范文09-08
小学升初中个人简历示例模板10-01
初中语文教师求职简历模板10-03
关于会计简历模板09-03
关于英文老师简历模板09-04
关于美容简历封面模板09-22
关于会计简历封面模板09-23
关于个人简历模板08-30
关于个人的简历模板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