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初中模板锦集八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初中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初中 篇1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分析
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讲的是我与他人的关系,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本课主要学习以礼待人,礼貌是与人交往的前提,是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而当今社会青少年文明礼貌欠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框对于学生文明礼貌素质的形成很有帮助,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本框是对前面六课的小结,也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所以本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根据课标要求交往与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学会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宗旨及八年级学生的实际,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的作用,礼貌的表现。
[能力目标]:学会以礼待人,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生活中具体问题为依托,层层推进,使学生感受到讲文明、有礼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自我感悟与体验,学会做人与求真。
教学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教学重点:对人有礼貌的表现
确定依据:现在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礼貌,缺乏礼貌,针对学生的.现状及教学的践行性,确定这一重点
教学难点:怎样让学生理解礼貌的重要性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文明礼貌。
确定依据:因为现在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差,通过学习知道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并贯串到生活中去难度却很大。
二、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分析
1、说教法:
针对八年级学生有思想,乐于表现,擅长直观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较弱的特点,我主要采取
讨论法: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去辨析、去归纳。
情景教学法:采用电教平台等手段,扩大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这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和直观性原则。
此外,还采取归纳法、演示分析法等。
2、说学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会学习,因此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日常基本生活问题入手,通过小品表演,礼貌用语擂台,即兴表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参与交流与合作,从而形成一定的体验,分享成功的快乐。学法指导是: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2)指导学生用对比、递进等方法分析问题,培养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学生通过捕捉身边的事例,结合自身体验去认识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理论依据是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别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说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课件。
三、教学程序设计与分析
(一)设计情境,引入新课
充分运用上课开始的起立问好情景,进入新课。
设计意图;熟悉的情景引出礼貌是什么?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同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讨论讲不讲礼貌带来的后果
学生分组讨论,并设身处地体会它对自己及他人产生的心理反应。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分清有无礼貌的区别,体会所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及后果,通过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到学习中来,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
(三)列举身边待人有礼与无礼的事例
以小组为单位,谈身边真实的事例,谈真实感受。看哪个小组举的事例最多。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礼貌问题就在身边,体验受到礼遇或受无礼的心理感受,认识以礼相待的益处;克服自己在礼貌待人上存在的问题。
(四)小品表演:认识礼貌
先表演小品“微笑的魅力”,并请扮演顾客的同学谈感受。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说说受到不礼貌待遇的事及感受,分析它的害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文明礼貌的重要性及对人有礼貌的主要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这几种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礼貌擂台
小组内写出知道的礼貌用语并分类,班内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说得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交流,分享礼貌用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为下面即兴表演打基础。
(六)即兴表演
将下列五种情境制成纸条,请学生表演,感受礼貌的表现: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
说课稿初中 篇2
第一板块:说教材
《古代诗歌五首》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具有长于吟诵、激发想像、娱悦性情的特点。这五首古代诗歌,集美景、美情、美言于一体,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诗人们登山望海,驾舟扬帆,赏花观鸟,咏春悲秋,用凝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图景。本课的教学重点,一是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激发审美想像、培养审美意识。二是析美情、赏美景、聚美言。品味课文精彩生动的优美语言,吟诵涵泳,熏陶感染,积累诗文语句、积存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积贮丰富的阅读体验,积蓄高尚的道德情感,积聚优雅的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课前自学是学生个性化的个人学习阶段,必须保证充分的准备、思考时间,为课堂上建构新知作好材料、背景、经验方面的铺垫。
1、铺垫认知的台阶――疏通文意。上网或查书检索五首诗歌的含义,了解作者的身世、诗歌创作的背景,解决不认识的字词。
2、激发探究的欲望――标出每首诗歌每行的最后一个字的拼音,探究乐府诗、律诗、词、曲在表现形式上的规律。
3、关注以往的经验――回忆、检索自己以前曾经读过的有关乡愁、初春、夏夜的古今诗文,想想是否与本课有什么联系。
4、形成初步的语感――大声朗读诗歌,感觉一下重音和节奏怎样处理更有表现力,作出标记。
第二板块:说教法
(一)说教法
1、方法导学,授人一渔。对五首古诗采用分着教,合着比。通过学习本课的五首诗歌,学会赏析品评古代诗歌的方法。
2、贴近文本,以读贯串。诵读是对课文语言以及课文内容的直接、真切的感知,是进入课文情境、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在本课要教会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怀、美好的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美读”课文:吟读,读出韵味;译读,读出意境;背读,积累语句;品读,品评意趣;说读,拓展诗意。
(1)体会诗情――吟读《观沧海》,体会诗人豪放的情怀,品味诗情美。
[4]
(2)想像画面――译读《次北固山下》,对重点语句展开画面想像,想像画面美。
(3)穿插联想――说读《钱塘湖春行》,插页联系有关描写春天的古今诗文进行比较,赏析诗意美。
(4)品味意趣――评读《西江月》,评说词中物象的意趣之美。
(5)析词补白――品读《天净沙·秋思》,探究小令中修饰词的作用,补白想像空间,体会作者炼词美、语言美。
(6)积累美句――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背诵,激活学生多维的思维空间,快速背诵古诗、感悟古代诗歌的音乐美。
(二)学习形式:在充分的语文活动中,让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展示个性,体验、感悟、参与、创造。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三板块: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授乐府诗《观沧海》和律诗《次北固山下》
一、品味诗情美――吟读《观沧海》,体会作者豪情。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一入课即紧紧抓住作者情感的抒发点上去感悟、把握每首诗歌的基调,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作好铺垫。
设置小组学习活动:五首诗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看出?划出关键句。
《观沧海》--“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次北固山下》――“归雁洛阳边”,思乡。
《钱塘湖春行》――“最爱湖东行不足”,抒发了诗人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的喜悦之情。
《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秋天丰收的喜悦。
《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枯、老、昏等修饰词,表现了萧条寂寞悲凉的情绪。
重点以《观沧海》为例进行示例分析:
1、插页――补充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是作者于建安12年北征乌桓,凯旋归来时所作。当时他经过擒吕布、降张绣,在官渡打败了主要对手袁绍,接着又诛袁谭,平高干,北征乌桓一举获胜,统一了北国,正可以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眼下铠甲未卸,征尘未洗,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2、问题切入:全篇以“观”字统领,说一说作者观到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引导仔细观察、阅读文本,自主学习。
3、背读――强调积累,快速记忆。分两步:
(1)合作探究: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
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
(2)抓住关键词,突出重音,进行快速背诵。
3、译读――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结合背景译一译,并进行画面想像:作者在吟咏这首诗时的情景和情绪。
4、说读――说一说作者笔下的海是怎样的?沧海的寓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
作者以海自比,志在容纳。这首诗看似写景,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学生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状物是为了言志。
5、吟读――体会感情,培养语感
在理解的基础上吟读,体会诗情和语气节奏,读出气势与豪情。
二、想像画面美――重点对《次北固山下》的画面进行想像,兼顾联想其他几首诗歌。
1、说读――拓展诗意,读出画面
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析。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激发想像,学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讨论明确: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2、译读――想像意境,译出韵味
方法引导,铺设台阶,学生读诗,老师翻译首联和颔联,提醒注意押“an”韵,学生试着翻译。写在词语积累本上,颈联和尾联由学生自己试着翻译。
师译:
客居他乡的游子要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乘船向前。
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颈联和尾联的翻译指导:红日从东海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呀,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不求答案的统一,只要译出意境并且有一定的韵味即可。)
品评佳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品味“生”和“入”字的炼字艺术,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该句表现的哲理。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还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这一句已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情呢?两句炼字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和“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强调,并且用“生”和“入”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走黑暗,江春入了旧年将赶走严冬,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被称为千古名句。
第二课时:教授《钱塘湖春行》、《西江月》和《天净沙·秋思》
三、体会诗意美――联读比较赏析《钱塘湖春行》的诗歌内容。
1、调动积累:运用联想将原来学过的诗文来为该诗作注脚,用散文去诠释诗句。本单元中,朱自清的《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跟《钱塘湖春行》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几家新燕着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有异曲同工之妙。启发学生回忆背诵,比较两种表现方式的异同,解读、理解律诗的特点,欣赏律诗的声律和声韵之美,积累诗句。朗读品味对偶句,读出韵味。
2、插页补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池塘生春草,园柳变禽鸣”(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昨夜一霎雨,天意苏群物。何物最先知?虚庭草争出。”(孟郊的《春雨后》);“百草竞春华,丽春应最胜。少须颜色好,多漫枝条剩。”(杜甫《丽春》);“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白朴的《天净沙·春》)以上几首诗中,哪些地方与《钱塘湖春行》有相似意境,进行比较阅读?
3、研读与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讨论明确: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四、品味意趣――重点欣赏辛弃疾的《西江月》的意境美。
插页题解:“西江月”是词牌名,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也称“诗余”、“长短句”等。这首词有个题目“夜行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在江西省上饶县西,辛弃疾退隐上饶带湖期间,经常行经风景优美的黄沙道中。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词人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触觉到的,都是如此令人心旷神怡。物象丰富、意趣盎然。这首词构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4]
1、评读,品评意趣。寻找词中有哪些地方表现出了诗的意趣?探究后明确:
(1)夜行山中忽逢阵雨,恰好“忽见”住过的茅店,想什么就有什么,作者真是喜出望外!
(2)赏明月、拂清风、看惊鹊、闻稻香、听蛙声与蝉鸣,感觉闲适与喜悦。
(3)上片写景色其实是烘托,下片写避雨才是词人的本意所在,也是词的意趣所在。
2、吟读,读出词的韵味,划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五、析词补白――重点欣赏《天净沙·秋思》中炼字美。
1、探究想像:作者一字一景,惜墨如金,曲中出现的景有哪些?给读者的感觉是怎样的?为什么?
讨论明确:小令的前三句,18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顿生色彩,都带上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全篇纯用白描勾勒出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愁苦之情。
2、阅读比较:元代词曲作家白朴的两首《天净沙》小令: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天净沙·秋》)“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天净沙·春》)在情绪上与《天净沙·秋思》有何异同?
3、改写:如果把修饰语和中心词略加改动,让诗的情绪变得清新、喜悦,如何改?
4、析词补白:诗句的简洁,为读者创设了丰富的想像空间,正像绘画和书法中的“飞白”,让人产生无穷的联想。请学生想像语词之间的关系,为这首小令补白,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小令体现的意境表达出来。可以画、可以讲故事、可以配乐朗诵、可以翻写新诗或者散文。
六、让学生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七、作业:
1、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2、课外查找资料,将下列诗词补充完整,说说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什么景物,并背诵下来。
(1)风吹柳花满店香(李白)
(2)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
说课稿初中 篇3
一、说教材
《认识三角形》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上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但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未曾探索,本课将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理解任意二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教材给我们提供2个例子,例题1提供场景图让学生观察,并找出其中的三角形;再联系日常生活说说还在哪里看到三角形。通过找和说唤起学生对三角形初步认识的回忆,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例题2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在此活动基础上我增加了让学生找出第三边的长度范围,这样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更容易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最后教材还安排"想想做做",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规律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知道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三条线段的长度能否组成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1.在学生探索三角形三边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
2.在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后,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探索发现,培养学生小问题大钻研的精神。
2、在数学中很注重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 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采用实验法、以及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形式,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想一想,分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恰当点拨,适时引导,多媒体课件及时验证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在学法指导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借鉴杜威"做中学"的思想,将学生分成5人学习小组,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验证、探究、测量、实践操作、问题解决等过程中,经历想一想,猜一猜,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努力营造协作互动、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将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以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1、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出示情景图,找出图中的三角形。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见到过的三角形,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生活数学化。从整体上初步感知三角形,再抽象出图形让学生认识,教师并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三角形是由三条边组成的,那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搭成三角形呢?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小学生好奇、好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要千方百计为学生提供操作的机会,手脑并用,化抽象为具体,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出创新的潜能,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第一层次是动手操作,发现问题;为每组同学准备好的4根小棒(10厘米、8厘米、5厘米、2厘米),任选其中的3根围一围。并设计"从中你有什么发现?"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在更自由、更广阔的空间中去合作、探索和发现。学生在小组的合作与探究中发现不是任何三根棒都能搭出三角形的。事实推翻了学生头脑中以前的错误认知,激起了思维的矛盾,使学生不得不重新认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这种重新认识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一层次。
第二层次是小组合作,探究规律;我抓住契机巧妙设疑:任意选择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提出活动二的要求:给你两根小棒,一根10厘米,一根8厘米,你还能配多长的小棒和它们组成三角形?两人合作把小棒的长度量出来,比一比谁配的小棒最短?谁配的小棒最长?课堂上,学生小组的合作交流、形成头脑风暴,我有充分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动态生成,多方面的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点拨。接着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时适时运用几何画板演示验证。从而使学生知道第三条边的长度是有一定范围的,这种初步认识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二层次,也是学生思维发展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
第三层次是推广验证,得出结论。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比较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用语言叙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二步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结论写规范。重点帮助学生理解"任意"两字,我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刚才活动一中10厘米、8厘米、2厘米不能围成三角形,那10厘米和8厘米的和也大于2厘米的,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你认为对于三角形三边关系,怎样表达更严密?最后学生终于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任意"二字的理解,使学生对三角形三边之间关系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这种深化的认识和理解是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上的第三层次。
3 深化认知,拓展应用。
基础练习 在线测试,接着实时反馈测试情况。这部分的练习巩固了基本的知识点,强化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对组成三角形的规律的认识,掌握更好的判断方法——较短两条线段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便可构成三角形。
说课稿初中 篇4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的压强》,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电学三个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了解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1.本课时在初中物理课程系统中的地位: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2.本课时的特点:十分重视探究方法教育,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方法、学习方法,了解得出欧姆定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定律以及数学表达式。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行为特点:
(1)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2)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动脑。
2.学生认知情况:
(1)对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概念已了解,但对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仍缺乏理性认识。
(2)学生解答计算题能力有待提高。
课时安排: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学情,把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学习欧姆定律并运用欧姆定律解答计算题。第二课时,用欧姆定律分析电阻串联、并联后总电阻的大小。我所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目标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力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学会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为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应用所归纳简得出的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而难点就是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法、学法
教法:在对教材的深入研究,细致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针对物理的教学特点,本人选了如下教法:(1)、分析法;(2)、讲授法;(3)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在上述教学法的正确实施下,结合本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采用了如下方法:自学法、概括归纳法、分析讨论法、练习法等。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试电笔。
学生:课前查阅欧姆的相关信息,了解欧姆的生平,成就,及对科学的坚持不懈的态度。课前在家长或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并使用试电笔。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复习:
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是什么原因使电荷作定向移动的?
2、导体的电阻对流有什么作用?
猜想:
1、既然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那么导线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压有何关系呢?
2、既然电阻对电流起阻碍作用,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与它本身的电阻有何关系呢?
设疑:
学生对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想,那么这三个量究竟有什样的数量关系呢?点出本节课题“欧姆定律”。
这样通过简单回顾、分析,使学生很快回忆起三个量的有关概念,通过猜想使学生对这三个量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
1. 展开探究活动,深入研究实践 :
1、预备知识:向学生介绍“控制变量法”,即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是通过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看电流与另一个量之间的关系,在研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保持电阻不变,通过改变电压,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在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保持电压不变,通过改变电阻,观察电流是如何变化的。
2、同桌同学讨论:根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利用我们学过的仪器,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实验方法有了进一步理解,而且,使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设计过程:①明确研究目的。②确定研究的方法。③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在对学生讨论作简单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投影实验电路图,介绍有关仪器,特别强调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作用。
3、实验:教材是通过演示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从而得出欧姆定律。虽然,这样安排教师的主导作用能发挥得比较好,但演示实验可见度不大,学生动手参与率不高,学生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发挥。另一方面,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使用,具备做此实验的基本技能。因此,本节课我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实验,对欧姆定律有了感性认识。
4、各小组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具体做法是:
1、各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理解数学上“成正比关系”、“成反比关系”的意思。
2、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得到二个结论:在电阻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3、进一步引导得到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4、说明:在欧姆定律中的两处用到“这段导体”,这两个这段导体却是指同一导体而言,即电流、电压、电阻对应同一导体,而且具有同时性。
这样做能真正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上,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学生实验能力和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巩固和反馈,知识迁移训练
1、例题:一个电灯泡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484Ω,如果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20V,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
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灯灯丝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强调电流、电压、电阻“同一段导体”,“同时性”等。
2、小结:突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强调“同一导体”
(四)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
编制两类练习题目:一类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达到巩固欧姆定律内容和表达式;另一类是了解在研究欧姆定律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作用,进一步体验“控制变量法”。
2、作业
(1)、作业本作业巩固性练习。
(2)、讨论题: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来测定一未知的电阻值,请说出实验方案。
六、板书设计:
一.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应用
说课稿初中 篇5
【说教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内容标准是“知道依法治国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应部分是“青少年法治教育内容”中的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具体对应的内容与要求是“进一步深化宪法教育,理解国家基本制度,强化国家认同”。
从单元结构来看,本单元第一课是为什么要“坚持宪法至上”,而第二课则主要讲述如何“坚持宪法至上”。只有坚持依宪治国,才能将书面的宪法规范转化为现实的宪法秩序,实现人民主权、保障人权的目的。因此,从逻辑顺序上来看,本节课也是对上节课的延伸解释。本课通过对宪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的准则,以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讲解,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法治意识,捍卫宪法尊严。
【说学情】
学生经过第一节课的学习,已经了解宪法规定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且厘定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界限,约束和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本节课则是对于第一课的逻辑延伸,本课安排一课时,在课堂中将基于情境,探究问题,生成观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是如何从行动上坚持宪法至上的。
【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崇尚宪法的思想,树立宪法意识,自觉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深刻认识依宪治国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自觉树立宪法观念,增强守法意识。
2.能力目标:理解宪法作为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坚持依宪治国的必要性,掌握宪法知识,运用宪法知识维权,自觉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3.知识目标:了解现行宪法的构成,理解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的道理。
【说重点难点】
1.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活动准则
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说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法选择:情境体验法、讲授法。
2.学法引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3.课堂组织形式:讲授与活动相结合
4.教具应用: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导入:
一、讲授新课 板块一:根本活动准则活动一:宪法知多少?
1、我国每一年的宪法日?
2、为什么是这一天?
3、我国设立宪法日的目的?(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宪法离我们并不遥远,时刻保障着我们。也引出第四部宪法
活动二:通读宪法
展示内容:四部宪法及“八二宪法”的目录思考:
1、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广泛讨论?
2、观察宪法部分条款,说一说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什么样的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我国宪法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设计意图:聚焦修宪热点,并展示修改后宪法的目录和条款,更加具有真实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三:展示案例:国家机关向宪法宣誓思考:
1、国家机关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
归纳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活动四:观点判断(展示图片)你同意这些人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生答:同意,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无上权威。宪法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法律的权威,法治的权威无法树立,人民权利和自由无法保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教材第20页)
展示相关链接,思考: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否也要遵守宪法呢?生答:
归纳总结: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用事实证明组织和个人需要以宪法作为行动准则,让学生感受到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板块二:最高的'法律效力
活动五:角色扮演,自我介绍(不同的法律规定不同的内容)找6个学生分别扮演宪法、刑法、民法、立法法等法律,进行自我介绍。通过介绍比较一下,这些法律和宪法规定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结论:宪法规定的都是国家生活中的带有全局性、根本问题。其他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问题,某一方面的具体规定,是宪法的具体化。
活动六:根据小明搜集的一些法律条文,思考为什么其他法律的制定都要根据宪法?
结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活动七:根据材料回答:为什么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结论:一方面是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另一方面可保障宪法的长期稳定性,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活动八:展示十九大图片和习语,思考:怎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如何看待宪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
生答:略
结论: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的具体落实。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说板书设计】:
坚持依宪治国
根本的活动准则
最高的法律效力
图文搜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说课稿初中 篇6
1、问好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本场7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创新改变生活》。
2、总结语
我认为上好一堂课需要老师做到对教材的熟悉把握,还有对学生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法学法的灵活应用。基于此,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3、总结语
那么首先呢,我来说一下对教材的看法要想上好一堂课对教材理解尤为重要。《创新改变生活》这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主要通过科技创新的事实向同学们展示出创新的重要性,旨在引导学生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同时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小组讨论和师生合作等方式把握创新思维应体现在生活中每个方面。
3、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
有了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也呼之欲出,本堂课的重点是:了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本堂课的难点是:学生自觉树立热爱科学的精神,努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观念。
5、学情分析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九年级的学生对“创新改变生活”十分认可;具有较强烈的表现欲,通过参与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较有利的条件。但是九年级的学生很难把创新与责任及国家发展相联系,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培养创新精神动力不足。
06、教学教法
那么这就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法。本节课我将针对学生对科技感兴趣的特点选择多媒体展示法,讲授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开展学习。
07、教学过程
以上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更好的呈现出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从导入、新授、小节、作业几个环节阐述这一过程。
导入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导入法,接下来是一个简单示范:上课啦同学们 ,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一天的智能生活》,好,视频看完了。在视频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事情都被智慧生活系统安排好了,非常的方便,对不对。这说明科技创新已经悄然进入到我们每个家庭,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创新让生活更美好。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创新改变生活》这个话题。
新授
整体感知:学生带着“什么是创新,创新重要吗?”等问题进行整体阅读课文。然后提问一到两位同学,在黑板记录回答。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于本课有一个初步认知。
以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学生带着“为什么创新如此重要?”的问题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再进行两到三组提问并在黑板记录。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讨出的结论,由老师进行语言规范或者做总结得出完整正确的答案。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把从课本当中学会的创新思维,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创新。
小结
在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我会以师生合作的方式,一起在黑板右侧总结一下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认识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要培养正确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道理。
作业
最后留给同学们一个去了解第三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贡献这样一个开放式的作业。
8、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就像现在呈现的这样 分为左右两个功能区,清晰明了。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全部说课内容,辛苦各位评委老师。(鞠躬,擦黑板,走人。)
说课稿初中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不同工作的英文表达方式。2、了解同学们父母们的工作。
3、学会简单的介绍自己将来的理想。教学内容:
重点词汇:teacher,nurse,engineer,manager,airhostess,lawyer,doctor,clerk,reporter,police
重点句型:1、Whatdoesyourmotherdo?Sheisateacher、Whatdoesyourfatherdo?Heisanengineer、2、Whatdoyouwanttobe?Iwanttobeateacher、Whatdoesshewanttobe?Shewantstobeasinger、
总体思路:本单元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三个任务活动,首先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工作的描述,来猜测工作的名称;然后由学生自己下座位找与自己父母们工作相同的同学们,练习所学的句型;其后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谈论自己的理想。所有任务的设计,由简到难,每一个任务都为下一个任务的完成奠定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语法知识一般现在时
(1)一般现在时主要由动词原形表示,但第三人称单数后要加-s,另外be有特殊的人格形式,见下表:
一般现在时
(2)一般现在时的否定式见下表
一般现在时的否定式
(3)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式及简略回答,见下表。一般现在时的疑问式
(4)一般现在时的基本用法如下。①经常性或习惯性的Igetupatsixeveryday.
②客观真理,客观存在,科学事实。
Themoonmovesroundtheearth.月亮围着地球转。③表示格言或警句中。
Pridegoesbeforeafall、骄者必败。④现在时刻的状态、能力、性格、个性。Idon'twantsomuch、
教学板块设计:
Task1:Knowthenamesofthedifferentjobs
目的: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完成本单元的新单词的导入,通过提供给学生对于不同工作的具体描述,让学生猜出工作的名称,这样为整节课任务的完成奠定最基本的词汇基础。在做猜谜游戏时学生能够做到精神集中,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关于teacher,nurse,engineer,manager,airhostess,lawyer,doctor,clerk,reporter,police等工作的具体文字描述。
课堂学生活动:
1、教师向每个小组发放一份关于工作的描述,竞赛看那个小组最先猜出答案,并将本组的`谜语提供给全班,让其他组竞猜,这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并对同学们年的谜语加以思考。此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通过谜语来猜测工作的名称,猜对者给小组加分。
Theriddlessuppliedbytheteacher:
1)Iworkinthehospitaleveryday、Myworkisveryhardbutalsoveryimportant、Thedoctorsandpatientsneedmyhelp、Ihelpthedoctorandlookafterthepatients、Ialwayswearwhiteclothes、Peoplecallus“angelsinwhite”、
2)Idriveacareveryday,butthecarisnotmine、Therearemanypeoplesittinginmycareveryday、Aftertheygooutofthecar,theymustpaymemoney、
3)Myjobisverydifficultbutinteresting、Ihelppeopleonthecourt、IfIsucceedIwillgetlotsofmoney,butifIfail,Igetnomoney、
4)Iamveryproudofmyjob、BecauseIamyou’reyourmother、Iwilltellyouwhatisrightandwhatiswrong、SometimesIamverystrict、
5)Iworkoutside;Iamverybusybecausetherearemanylettersinmybag,andImustgivetheletterstodifferentpeople、
6)IworkinarestaurantandIalwayscarrysomefruitsanddishes、Ioftenaskpeople:Whatwouldyoulike?Iamreallyverybusy、
2、在所有单词导入后,以小组为单位,将所有单词按不同的标准分类,如:适合男人的工作,适合女人的工作等,通过这项活动,学生能将所学单词落到笔头上,同时是对所学单词的又一次巩固,而且不同的组有不同的分类原则,开发了同学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Task2:Knowwhatyourgroupmembers’parentsdo、
目的:通过这个任务,学生能应用本单元的主要句型,询问本组成员父母们的工作。
课堂活动:
1、小组活动,在小组内小组成员互相询问父母们的工作。应用句型:Whatdoesyourmotherdo?Sheisa………Whatdoesyourfatherdo2、向全班同学们汇报调查结果
3、同学们下座位,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能找到父母们与自己父母们工作一样的同学们,并且数量最多。
4、向全班同学们作汇报。比赛看那个小组完成的数目最多。Task3Whatdoyouwanttobe?
目的: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句型来介绍自己的理想,通过此活动导入新的句型并进行大量的操练,让学生充分的掌握。
课堂活动:
1、教师通过介绍自己的理想导出句型:Iwanttobeasinger、Whatdoyouwanttobe?
2、小组内组长来统计本组同学们的愿望,比赛看那组同学们的愿望最多,并作小组汇报。
Homework:思考一下自己的理想工作对人都有哪些要求?课后反思:
本单元的基本词汇和基本句型,内容较多,所以针对不同的内容设计了不同的任务活动。通过课堂的试验,证实了这些任务的可行性,并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1、在导入新单词时,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工作的描述,来猜测工作的名称,首先比赛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其次猜谜的这种形势更有利于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大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第二个任务由学生自己下座位找与自己父母们工作相同的同学们,通过这个竞赛形式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学生可以大胆的练习所学的句型。其后让学生用所学句型谈论自己的理想,培养了学生的价值观和理想观。
说课稿初中 篇8
一、教材概述:
耐久跑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教材,是广大青少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行之有效的手段,对培养青少年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与勇往直前、奋发向上的精神有积极的作用。初中各阶段跑的各项教材,应侧重于发展人体有氧耐力。实践证明,耐久跑是各项跑的基础。体育科学研究表明,初中阶段是发展耐力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应加强耐久跑的教学与练习,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快速跑的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快速奔跑的能力。
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知道合理分配体力的方法,70%的学生途中跑时做到轻松自然,节省体力与加深呼吸克服“极点”现象,并使学生从战胜困难中得到乐趣。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如何正确分配体力,教学难点是如何克服“极点”。
希望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正确的跑的姿势,轻松自然的跑完全程。
二、学情分析:
我们都有知道,学生喜爱上体育课是不争的事实,但大多数学生害怕耐久跑也是不争的事实,耐力差,怕苦、怕累、缺乏毅力,再加上我校没有田径场,在进行耐久跑练习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过程:
在本次课的开始部分,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准备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耐久跑之前,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游戏的活动的强度不大,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
基本部分由两个教材组成,一个耐久跑,放在前半部分,另一个是柔韧性练习,前一个教材强度大,后一个强度小,符合合理安排运动量的原则。由于本次课是《耐久跑》的第一次课,为了使学生能克服畏难情绪,减少练习的枯燥感,我采用了越野跑的形式,由于我校的场地较小,但根据学校的地形特点,精心设计的跑的线路。其中有直线跑,有上坡跑,有绕障碍跑,避免单一地绕场跑圈。为了使大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全程跑的任务,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能力较强的同学在一组,能力较差的同学在一组,且两组同学的要求也不一样,对较胖的同学,我采取用一位成绩较好的同学跟跑,进行不断的鼓励,适当的时侯,拉他跑一段,让他体会全程的感觉,符合区别对待的原则。
为了使同学们难知道合理分配体力的方法,我在不同的跑段,设置了不同的标语,如:“匀速跑”、“放慢节奏”、“坚持住”“冲刺”等,每位学生在看见不同的标语时,自觉调控节奏,合理的分配体力。
为了使同学们能克服“极点”现象,在“极点”到来的时候,我先用语言对他们进行鼓励,其次,让他们放慢跑的节奏,加快呼吸,其他未进行练习的同学,在一旁呐喊助威,使他们顺利渡过“极点”难关。
在基本部分的后半部分,采用的是柔韧素质的练习,通过柔韧素质的练习,进行身体各部分肌肉的拉伸,实际上也是对耐久跑后的一种放松性练习,这种教材搭配属于放松性搭配,起到调整运动量的功效。
课的结束部分,主要是调整学生的身心,使心率趋于平缓,采取的游戏形式的教学方法,这个游戏就是“反口令”练习,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身心也得到了调整。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方法:
示范法、完整法、分解法、讲解法、评比 法、榜样法、启发法、预防纠正法、重复法
【说课稿初中】相关文章:
初中说课稿07-26
工业说课稿 初中工业说课稿04-18
初中政治说课稿(推荐)|说课稿09-27
关于说课稿初中范文说课稿模板初中06-20
说课稿初中模板04-15
初中物理说课稿06-26
初中的历史说课稿06-24
初中政治说课稿10-25
初中地理说课稿07-20
初中数学的说课稿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