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课说课稿

时间:2022-11-24 18:05:18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合集15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音乐课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合集15篇)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特点和作用

  《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乐器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会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各种手段变得丰富多彩。本课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聆听模仿,寻找生活中的打击乐节奏。并学习了解鼓和钹两种乐器的声音特点及演奏方法;第二部分通过唱奏学习两种乐器的合奏,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感受打击乐对情绪的渲染气氛的烘托起很大的作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第三部分“试验与创造”又分三个方面进行:一是为伴奏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二是为打击乐器设计固定节奏,三是为旋律加花添彩;第四部分“实验设计方案”由各小组展示自主设计的方案,进行评比演示,选出最佳方案,全体演奏,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创作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为他们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听、唱、奏、创等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同学们在自由探索中学习鼓和钹的节奏打法。并根据其音色特点及合奏的规律特点进行创编。

  能力目标:能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思想教育: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敢于表现自我,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往协调。

  二、说学情

  通过七八年级上册的音乐课学习,学生们对竖笛口琴的基本常识和演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已能较自如地演奏一些简单的乐曲,在视奏能力多声部训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乐手的实验》这一单元,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器乐演奏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之学生将一首简单的乐曲,通过乐器的合奏变得丰富多彩。

  三、说重难点

  重点:学习鼓和钹的节奏打法,并通过唱、奏学习两种乐器的合奏,体验乐曲的风格特点。

  难点:与他人合作为乐曲设计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并为旋律加花添彩。

  四、说教法

  1、根据乐曲特点,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相应的打击乐器进行伴奏,如鼓钹三角铁碰铃木鱼等,既要注意全曲统一,又要达到和谐的效果。

  2、在为打击乐设计固定伴奏时,教师可提供较多的节奏型供学生选择,并提示学生注意乐曲的起伏发展和高潮所在,设计的节奏要尽量起到烘托渲染乐曲的作用,以便将乐曲表现的精彩动人。

  3、为旋律加花添彩,教师可采用启示法和对比法来进行,对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巩固提高的内容。

  五、说学法

  1、认真聆听:在听的基础上,感受打击乐器的表现力,体验打击乐器的节奏美。

  2、讨论、交流:在聆听的基础上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理解打击乐器的作用,并激发创作灵感。

  3、创作、表演:让每个同学都能亲自演奏各种打击乐器,通过实际演奏来感受打击乐的特性与风格,掌握基本的节奏型打法。

  六、说教学准备

  教师的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各种打击乐器多媒体设备。

  学生的准备:搜集各种打击乐曲,丰富课堂知识。

  七、说教学设计

  (一)、开始部分

  1、课堂仪式师生问好

  2、检查人数及用具

  (二)、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器乐课,学习民族打击乐中的鼓和钹两件乐器。首先,老师想问问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见过这些乐器的表演呢?

  生:各抒己见。

  师:其实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多锣鼓形式的表演,比如像欢庆节日的文艺演出等等,都是用来表达人们幸福生活的一种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个片段,同事大家思考一下画面中的鼓的声音和演奏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生:思考,回答。

  (三)、新授部分

  1、“鼓”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好!

  鼓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它的种类有很多。比如:大鼓、小鼓、堂鼓、花盆鼓、定音鼓等。那我们今天学习的就是其中之一——堂鼓。

  它的演奏方法有单槌击和双槌击。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色。鼓心的声音低沉,鼓边则很高,常用于民乐合奏、戏曲伴奏中。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听鼓的节奏,同学们把鼓的节奏写下来或者打出来。

  生:尝试写出所听节奏。

  师:展示

  讲解节奏的打法(强拍弱位置及弱拍上的强位置)

  2、“钹”

  师:接着我们听小钹的节奏,同样请大家思考小钹的音色与演奏方法。

  生:听、思考。

  师:小钹的声音清脆明亮。演奏时双手各持一面互击、上下相击,左右相击都是它基本的演奏方法。常用于地方戏曲、民乐合奏中,表现欢快、热闹的场面。

  生:回答2种节奏

  学生思考并积极举手回答。

  学生认真欣赏并思考、回答。

  听、打节奏认真听声音及节奏。

  师:出示

  提问:为什么会有两种节奏?

  生:配合起来好听、音响丰富,能充分表现特闹的场面。

  3、学习合奏

  师:从以上简单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出鼓和钹虽然是打击乐器,没有音高,但它们同样可以烘托气氛。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鼓和拨的合奏,看看它们在音乐中又有怎样丰富的表现力。(出示曲谱)

  ①练唱旋律

  ②找出节奏规律

  ③分别联系鼓、钹的节奏

  ④鼓,讲解附点节奏

  ⑤学生练习时间

  ⑥合奏

  4、创作

  师:同学们合奏的非常好,相信大家已经掌握了它们简单的节奏规律。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对乐曲进行节奏创编。请看《凤阳花鼓》,我们先一同来感受一下它的音乐。

  提问:同学们知道《凤阳花鼓》是哪里的音乐吗?

  生:安徽

  师:凤阳是安徽很著名的一个县,其中《凤阳花鼓》是凤阳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就是人们在喜庆丰收、欢庆节日时所展现的幸福生活的场景。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一单元《学会聆听》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琵琶曲《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以及讲授音乐的基本要素。①《草原放牧》选自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由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作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创作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草原放牧》、《第六悲怆交响曲》思想情绪,感受音乐的形式要素,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②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通过欣赏作品和对音乐的理解,学生能够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艺术作用的。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腾格尔《天堂》的音频,配合草原风光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最后我来总结“腾格

  尔把大草原,他的家乡比喻成天堂,可见他对大草原的热爱,接下来我们再听一个发生在大草原上的故事,这个故事很特别,是用琵琶来讲述的”

  ③完整聆听《草原放牧》之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然后介绍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②乐曲表现的是蒙古族少年龙梅和玉荣——抗严寒、斗风雪、保护集体财产的内容。

  ④接下来我将有请本班学习舞蹈的同学配合《草原放牧》的音乐,展示几个蒙古族舞蹈动作,意图是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⑤然后欣赏《第六悲怆交响曲》,了解作品创作背景与作曲家的性格特征,让学生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维度中感受音乐的旋律特点和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下面有来了介绍柴可夫斯基:(④书上第6页)

  ⑥接下来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和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⑤书上第8页)之后再次聆听 《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向学生提出问题“是哪种音乐形式要素发挥艺术作用的”讨论最后总结

  四、拓展

  ③聆听管弦乐曲《森吉德玛》,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及意境,分析其形式要素上的主要特点及其变化。

  五、总结

  通过欣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3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们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们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们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们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们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们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们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们联想,丰富学生们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们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们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们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们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们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们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们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们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们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们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4

  我今天的课题是《让世界充满爱》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课是人音版初二一单元歌曲,1、《让世界充满爱》是一部献给1986年“国际和平年”的组歌,由四部分组成,教材中选用了第二部分,其音乐为典型的ABA三部曲,A部温馨抒情,B部在调性上与A形成对比,最后四个乐句完全再现。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与心灵的沟通;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根据教材的内容要求,我制定了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在各种爱心故事、演唱、表演等活动中体验、感受:爱——————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

  (2在学习中,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注意保护啜子。

  教学内容:《让世界充满爱》

  三教学重点

  1、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

  2、能全身心投入各种表演活动中体验和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并积极参与活动

  教具: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教学重点。通过运用多媒体、手式卡纸、小品道具、钢琴等教具让学生听,看,等形式来实现我教学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1我通过爱心故事导入创设情景向同学们

  (1展示四幅有关爱心的多媒体画面A非(典事迹B抗洪抢险C美国9。11救灾现场D希望工程,在背景音乐《让世界充满爱》的旋律中动情解说)然后提问同学们这四幅画面共同说明了一个怎样的情感主题?

  (2在我总结学生回答后,展示主题《让世界充满爱》

  (3播放歌曲《让》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向他们展示多媒体画面介绍音乐人————郭峰并简单的介绍《让》作品。

  (4在学生对《让》的背景有了解的情况下在让学生仔细的欣赏一遍歌曲

  歌曲听完后我提供三种学习新歌的方法让学生按自己学习习惯选择学习(A跟钢琴演唱歌词B跟钢琴演唱歌谱C跟钢琴哼唱旋律)

  4、跟钢琴练习,要求找到自己感觉演唱比较困难的地方

  5、请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帮助解决并提出OX节奏与X———在演唱时应如何把握。

  6、再次跟钢琴练习,要求声音柔和、抒情,有感情地演唱

  7、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练唱。

  要求:(1)声音统一气息通畅(2)节奏准确充满感情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唱脸谱》。我的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效果、说我个人的作为音乐教师的基本功。

  本节课教材对学生了解和认识国粹京剧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着重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和独特魅力,特别是对京剧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感知。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3、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教法】我运用了讲授、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使之贯彻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的意境。

  【学法】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对于音乐课,我的设计理念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感受。在本节课上我一直以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为主线,唤起每个学生的心灵共鸣,使他们尽情地畅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中。

  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歌曲《粉墨人生》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精彩的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共鸣。

  设计意图: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环节二 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引出京剧的行当。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

  教学意图: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 勇于实践,提升审美】

  1、整体听赏歌曲《唱脸谱》,用学过的知识来感受歌曲。

  2、欣赏美丽的脸谱图案,并引导出脸谱图案的含义。

  3、完整演唱歌曲,难点部分教唱。

  4、“我是小戏迷”环节,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戏歌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

  【环节五:教师寄语——小结】

  京剧让我们音乐更加绚烂;音乐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多姿;音乐为我们插上寻找梦想的翅膀,让我们在音乐的曼妙天空下,自由的翱翔!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喜欢、热爱音乐,用音乐美化我们的人生!这也是我这样设计这节课的目的。

  【板书】我的板书展示出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京剧的相关知识及教学流程。

  【效果】我认为我的这节课能够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及独特魅力,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戏曲的美,是一种享受。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因为我个人的教学和艺术功底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6

  一、说内容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雪绒花》,主要教学内容是唱《雪绒花》,欣赏《Do—Re—Mi》、《孤独的牧羊人》

  二、说教材

  歌曲介绍:《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首插曲,随着电影的播放而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歌曲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采用四三拍子和中等的速度,就决定了它的格调优雅恬静,情绪没有较大的起伏 ,歌曲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寄托了主人公对亲人、对家乡深深的怀念和祝福。我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指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唱好歌曲,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在本课中,还有两首情绪欢快活泼、演唱形式多样的欣赏歌曲,因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之声》插曲,感受歌曲形象和情绪,扩大音乐视野。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作品的意境、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热情,本课教学环节进行如下设计:介绍电影剧情——听《Do—Re—Mi》——猜谜雪绒花——学唱歌曲——用英语演唱——欣赏片段《孤独的牧羊人》。

  2、本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欣赏电影片断为手段,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重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方面进行对比,拓展学生思维。

  3、在学习歌曲时,以教师语言启发为主,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通过操作、歌唱比较分析歌曲旋律,使学生能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并通过演唱歌曲,再从歌词中感受旋律,以表达歌曲的情绪。

  4、始终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在欣赏电影片断和听老师演唱前,都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和问题,让他们明确欣赏目的,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雪绒花》这首歌曲的旋律许多学生都很熟悉,。七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大了一些,音乐课的气氛已不像小一点的孩子上课好调动,我安排了由教师抑扬顿挫的语气讲故事, 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一天 玛丽亚来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为老师,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孩子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介绍《音乐之声》的剧情入手,讲到这里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影片产生好奇感,自然过渡到听电影中玛丽亚教孩子们的一首歌曲《Do—Re—Mi》。

  2、猜谜导入歌曲

  一说到猜谜,学生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植物,我再介绍雪绒花的得名。《雪绒花》的歌声随着影片的放映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看歌词(多媒体出示歌词)你能试着把歌词中人们对雪绒花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吗?学生带着自己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3、学唱歌曲:

  (1)首先听老师演唱歌曲,再带问题听录音,回答老师的问题看看这首歌的调号和拍号,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通过反复聆听熟悉歌曲旋律,很快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再通过用“lu”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有不太顺的地方,老师拿节奏卡片指导练习八分休止符用“哒”演唱节奏,再让学生唱准相似乐句,解决歌曲难点。

  (2)在进行歌曲处理时,也是从歌曲所表达的主题,歌曲的旋律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启发,以使他们从内心感受到歌曲的魅力,更好地表达歌曲的情绪。学生唱好歌曲后我提问:“我们怎样才能将这首歌唱得更富有感染力呢?歌声很动人!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歌唱的好方法:那就是“要想把歌唱好,情感的表现很重要”。指导学生把三拍子的强弱关系唱得明显一点。

  4、拓展感受:

  学生唱好歌曲后我发给学生英语歌词,我用英语演唱歌曲,让学生欣赏后说说英文发音和中文不同感受,使学生产生也想用英语学唱歌曲的愿望,我给学生介绍汉语、英语发音的不同,英语里有些音要连读。教读Edelweiss,evry,greet,Blossom,bloom,grow,Bless等英文单词后。让我们带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跟着音乐伴奏分别用中文和英语演唱《雪绒花》。

  5、欣赏电影歌曲片段

  学生已经学唱好歌曲后,我继续介绍在一次家庭音乐会上,玛丽亚和孩子们一起表演了一出木偶戏,把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得非常有趣,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电影片断。(播放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歌曲的表现形式、演唱形式以及歌曲风格有一定的了解,正是有了这三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贯穿于整部电影,才使《音乐之声》更加吸引人。音乐课带给我们快乐、欢笑、愿同学们都能唱出歌曲中对祖国的爱。最后回到本课的重点《雪绒花》,学生演唱歌曲走出教室,使他们能够领略到音乐的无穷魅力,同时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京剧大世界》。它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五册的内容,适用于八年级的学生。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

  一:说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以典型范例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

  2、认知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特点及京剧的伴奏乐器。

  3、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等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课的重点、难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谈话法、体验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

  为了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课前,多媒体播放京剧《苏三起解》视频片断,学生随京剧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浓郁的京剧氛围。

  (二)、课中——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环、谈话法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课开始,我问学生“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走进京剧大世界”。

  第二环、自主合作,了解京剧常识。

  课前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了三个主题学习网站:“中国脸谱网”、“ 走进京剧 ”网 、“ 时代国粹”网,让学生课外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京剧常识,然后整理所查到的资料,分别做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发到我的邮箱,我挑选其中几个较好的,由学生在课上给大家展示、分享,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教与学角色的变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热烈、高涨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合作,大家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脸谱特点,伴奏乐器等京剧基本常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也由然而生,初步达成了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信息技术网络象本大百科全书,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演示文稿展示方便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第三环、创设情景,加深感性体验。

  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断,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精彩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能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第四环、综合欣赏,提升能力

  在前面各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试图利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在直观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观其形,辩其色、听其声、会其意来学习欣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展现了京剧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戏台的味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样化,能使学生获取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轶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

  六、说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连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您的指导。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平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平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根据设

  计进行演唱。

  (2)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

  集体主义精神。用过对歌曲的'演唱抒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3)在分析处理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处理。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音乐水平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的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联想歌曲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2、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并为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3、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一) 热身活动

  根据歌曲特点我设计了一条三拍子的发声练习和一条二声部练习,目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演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做铺垫。

  (二)导入环节

  首先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会用大屏幕和音响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有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随后我会让同学们说说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我会顺势总结出: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三)学习歌曲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首先聆听一遍整首歌曲,让他们能够初步感受歌曲的曲调和节奏。然后由我整体钢琴演奏一遍,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我会重点提示学生如果歌曲的结尾的气息不够,可以进行换气演唱。在学成歌曲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本歌曲,同时在歌曲的曲调中再次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意境。

  (四)练习歌曲

  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歌曲的艺术处理:

  1 。欣赏合唱版《大海啊故乡》,并思考:

  (1)歌者是通过什么表达的这种情绪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歌曲,为下一环节的艺术处理做好铺垫。

  2 。小组讨论并展示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为歌曲加二声部等,对歌曲进行处理。这一环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

  (三)、拓展欣赏

  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9

  我是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的音乐教师黄晓乐,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一堂唱歌课综合课《采金秋》。

  说教材:

  本 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学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金色的藤篮》中的第三课时《采金秋》。《采金秋》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 乡村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学生们勾画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秋天景象。本课时就是以学习这首歌曲为主,让学生充分感受秋天的美景。

  说教学目标:

  包括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创编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对歌曲《采金秋》的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丰收的良好情感,从中领略音乐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操。

  说教学重难点:

  歌曲中的节奏练习以及大跳音程的学习。

  说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提问导入法、互动学习法、分组游戏法等等,同时运用现代信息

  音乐课应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所以在学习歌曲后,我让学生用各种打击乐器给歌曲配上自己创编的节奏,同时分组进行表演,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现秋天的美,从而使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过程由节奏训练、歌曲学习、创编表演三个环节组成。

  首 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暑假,同时也度过了一个炎热的夏天,现在我们即将进入什么季节呢?”这个问题和学生的 生活联系很紧密,所以学生肯定会回答“秋季”;而后我接着提问:“那你们喜欢秋天吗?”这时大多数学生应该回答“喜欢”;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说出一系列喜 欢秋天的原因,比如“景色迷人、气候凉爽”等等;与此同时,我借助学生的回答继续引导:“秋天是凉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不光景色美,而且秋天的声音更 美!不信,你们听:淅沥沥沥沥沥淅沥沥沥!”这样,我就顺利引出了这节课的第一条节奏训练,同时大屏幕上也出示了这条节奏,然后我让学生跟我一起模仿秋雨 的声音来朗读节奏。接着,大屏幕上出现歌词,我让学生根据刚才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今年又是大丰收喂!”并且要突出强弱,这样促使学生对歌词的旋律 产生兴趣;随即大屏幕出现旋律,学生随着琴声演唱这一乐句,在演唱中即时纠正学生在音准或节奏方面的错误,从而顺利解决了大跳音程这个难点,也让学生对歌 曲有了初步了解。接下来,我采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第二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了节奏难点,也让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产生了一 定的兴趣。

  节 奏训练结束后,本课进入了第二个环节:歌曲学习。由于前面已经进行了两条节奏训练以及乐句演唱,所以学生对整首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很陌生。大屏幕出现了 《采金秋》的完整歌谱,我首先采用童声的演唱方法给学生范唱了一遍歌曲,同时让学生想象这首歌曲描绘的情景;接着,又让学生听一遍教学磁带中学生演唱的这 首歌曲,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并顺势鼓励学生:“现在我们也来唱一唱这首歌曲,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们会比他们唱得更好!”接着,由我弹伴奏,并带着学生 演唱《采金秋》,在演唱的同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如此反复几遍,学生对这首歌曲逐渐熟悉,最后要求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最 后,进入本课的第三环节:创编节奏。学习完歌曲后,我拿出准备好的三角铁、双响筒、铃鼓等打击乐器,把学生分成五组,每组学生领取一部分打击乐器,要求学 生利用乐器为歌曲创编节奏,同时完整地进行歌唱表演。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由于有了多种打击乐器的加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到提高, 学生在歌唱中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从而更加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

  这就是我的整个课堂设计思路,不足之处敬请指教!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二节《高亢的西北腔》。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②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①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播放阿宝《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音频,配合西北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我将提问学生“《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这首歌曲是我国哪个地方的民歌;哪位同学能够用几个词,形容一下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学生回答,我来总结“之所以西北民歌的旋律高亢、辽阔、悠长,这与西北人民长期在高原山川之上演唱有着很大的关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去感受(上去高山望平川)的感觉”

  ③完整聆听《上去高山望平川》之后,分小组讨论: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你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下面我来介绍“花儿”。①“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

  ④接下来在欣赏《脚夫调》之前,我将有请音乐课代表为大家朗诵《脚夫调》的歌词,

  由我来介绍“脚夫”这一职业。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脚夫调》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去聆听歌曲。之后我来介绍“信天游”。②“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

  ⑤最后再次聆听 《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让同学们分组讨论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我来引导学生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四、拓展

  课后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思考为何这首歌曾红遍海内外,家喻户晓,震撼了一代人的心灵。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脚夫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11

  《十送红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十送红军》。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

  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

  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选用了具有浓郁日本音乐特点的民歌《樱花》,这是学生首次接触日本音乐。在演奏形式上选用了合唱曲和器乐曲,做为以民歌樱花改编的合唱曲和器乐曲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相同音乐采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既扩充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也帮助了学生认识改编乐曲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做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风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间音调的基础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生动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爱樱花,趁三月春光结伴前往观赏樱花的喜悦心情,也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的统一。

  2、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歌曲的独唱、齐唱、合唱、器乐演奏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主题,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辨别器乐改编曲运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尝试改编歌曲的演唱形式。

  3)感受日本民歌的风格特点,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4)针对学生年龄小,对于音乐形象较易理解的歌曲学生较喜欢,对于器乐曲缺少认识,希望通过欣赏与比较,培养学生欣赏器乐曲的能力。

  3、重点、难点: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2)认识改编曲的几种主要方法,并能够加以运用。

  二、说教法

  1)问题聆听法:

  这节课我抓住歌曲的节奏特点,借助日本民间舞蹈动作体验歌曲平稳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通过边聆听歌曲边观看各种有关日本风土人情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说出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并试为歌曲起名字,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学以模唱为主,分乐句聆听歌曲旋律进行歌曲的学习。

  3)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通过各部分音乐的变化配以不同的画面,给学生视听结合,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乐曲的不同变化形式。

  4)对比欣赏法:

  合唱曲与器乐曲之间的对比欣赏,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现方法。并尝试将器乐改编曲的表现方法运用到歌曲的改编中来,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音乐改编的几种方法。认识到音乐的学习不是单纯、唯一的继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有更为丰富的改变,进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主题歌曲与剧情的关联,使学生较直观地理解主题音乐的作用。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验证结论,进一步加深对改编曲的认识。

  1)听、画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聆听乐曲与选择画面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相同音乐的不同变化,并能够借助不同的画面区分各种音乐演奏形式的变化。

  2)实践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在聆听与比较的基础上认识和了解改编曲的几种常用方法,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运用。通过与教师在共同聆听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四、说教学程序

  1、组织教学

  2、导入:

  2.1聆听歌曲

  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过程中,通过教师选用的各种有关日本人文景色的画面,边听音乐边说出这是哪一个国家的歌曲。

  2.2我为歌曲起名字

  以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聆听歌曲,从中了解歌曲的含义。从歌词中理解到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时都会到户外去赏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2.3歌曲模唱

  这个环节教师运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让熟悉歌曲的旋律,为下一步的欣赏打下基础,并在学生演唱的过程中进一步与学生共同推敲歌曲应有怎样的歌名,选取出较有创意的想法,更能表达歌曲的内涵。

  3、欣赏合唱曲《樱花》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过聆听合唱曲,让学生试说出与教师的演唱以及同学的演唱有什么不同,从而复习了独唱、齐唱与合唱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样的变化,能够做简单的模仿。

  4、欣赏器乐曲

  让学生分辩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可以用不同的画面来表示,说出你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区分的。

  运用带问题欣赏音乐的方法,即可培养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好习惯,又可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参与音乐活动。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借助手势或是画图的形式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从而让学生认识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乐,不同的表现形式。这首器乐改编曲通过器乐独奏、不同的器乐独奏、几件乐器的合奏等形式,并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变化。

  5、改编歌曲

  在聆听和了解器乐曲改编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编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乐曲中不同演奏乐器、各种乐器的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引导学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运用这些方法对歌曲进行改编,将掌握到的新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比如可以运用独唱、器乐演奏、齐唱等学生会的音乐表现。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次参赛课的内容,是初二上册第六单元教材。本课共分三个课时,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有:歌曲《新年好》、综合训练(一)(二)(三)。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童歌曲, 拍,F大调,是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到来之际欢乐歌舞,互相祝贺的愉快心情。

  综合训练

  (一)是认识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二)是用铃鼓、碰钟为歌曲伴奏。

  (三)让学生按节拍用踏脚、拍手、等方法为《新年好》伴奏。

  2、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

  (2)、认识铃鼓,掌握其演奏方法,并会使用其为歌曲伴奏;进行创编练 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3、教学重点:

  (1)、学习用轻松愉快的情绪、柔和而具有弹性的声音演唱。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表现歌曲。

  4、教学难点:掌握歌曲节奏,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二、说教法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统一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学习。要使学生学得主动,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遵循音乐学科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自然、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如下教法:

  1、根据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的原理,运用知识形象化、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知识,把枯燥的学习变成了乐学。

  如在教学节奏时,我采用了用学生与小兔子交朋友的方式,让学生按节奏说话,学生便在玩中学会了本歌的节奏。

  2、创设情境法:通过开火车的游戏,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3、根据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我运用了“音乐感知实践教学法”和“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范唱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及,选择表演形式自编表演动作,对歌词二度创作,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舞蹈、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4、运用谈话法、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这两种方法在本课中主要体现在理解歌曲内容和对歌词的二度创作及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上。

  5、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直观教具,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如:在节奏练习时,通过直观教具小兔子的说话,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歌曲导入时,我充分运用了VCD范唱及图片,使学生既理解了歌曲内容又激发了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了新年的情景。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14

  一、说理念

  器乐是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当今普及音乐教育过程中,器乐教学已成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没有器乐教学的音乐教育绝对是不完整的教育。器乐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既是很好的音乐实践,又能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器乐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课旨在通过萨克斯管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二、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根据教学实际,学生能力,我自选教材《萨克斯管演奏教程》,并精选入门小曲《摇篮曲》,作为学生演奏学习的曲目。这是一首具有摇篮曲风格的四三拍子的曲子,一段体结构,旋律优美简单,全曲只有G、A、B三个音符,学生容易掌握。

  2、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萨克斯管及历史。

  (2)、能力目标: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体验演奏的乐趣,树立信心陶冶情操。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并演奏乐曲《摇篮曲》。

  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乐器的控制及能奏出轻松而美的声音。

  三、说教法、学法

  七年级学生是学习管乐较佳时期,身体发育等已经具备学习条件,只是萨克斯管看似复杂,一般学生望而兴叹,认为挺难学,其实越复杂的乐器,越易上手。我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及学生实际设计如下教学方法:

  1、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创造最佳心理状态,树立信心,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用心去演奏、去感受和表现音乐,多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具体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探究发现法,

  (2)器乐讲解示范法,

  (3)实践练习法,

  (4)模仿、接龙,

  (5)欣赏体验等。

  2、学法

  (1)、学生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探究,大胆地去模仿,去演奏,去竞争,充分表现展示自我。

  (2)、注意与他人和教师沟通合作。

  (3)、注意养成良好的器乐学习习惯,慢练是学习最好的方法。慢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去聆听,去体验,去感受正确的演奏。

  四、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首先,我用bβ高音萨克斯管演奏《回家》片段,激发学生对萨克斯管的兴趣及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1. `认识了解萨克斯管(5分钟左右)

  1)、萨克斯管的简介(阿道夫-萨克斯的头像挂图)

  2)、萨克斯管的种类及音域(五种萨克斯管的挂图)

  3)、萨克斯管的构造(bE萨克斯管示范)

  (萨克斯管主要有:上段管体、下段管体、喇叭口、连动杆、弯勃、笛头、挂带。笛头又分为哨片、卡子、笛帽。)

  2. 掌握萨克斯管的基本演奏(12分钟左右)(包括姿势、口型、手型及简单的指法、吐奏与连奏等)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本人规范而科学的示范演奏,()以及自我探究,师生交流、互动,引导解决本堂课的重点,教师在这一环节中既要讲清演奏要领,又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

  3. 学习吹奏《摇篮曲》(15分钟左右)这是一个实践练习的过程,学生兴趣浓厚,可以采取模仿接龙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很快的掌握乐曲的演奏。注意乐曲三拍子的律动,及连奏,尽量启发学生用自己的乐器去"歌唱",尽可能的用美的声音去表现音乐。练习时可以分组合作探究与他人和教师沟通。

  4. 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并进行创造性的表演。这是本节课的高潮部分,课程进行到这里,学生都跃跃欲试,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将得到更好的体现。这时可以进行生生评价、自我评价、教师将给与更多的是肯定和鼓励,表现特突出的,教师将赠与爵士名盘给与奖励。

  (三)拓展延伸

  欣赏爵士萨克斯的演奏片段《母鸡公鸡》,介绍萨克斯管演奏风格(古典与爵士),并介绍我国萨克斯管演奏现状及国际水平,激起学生努力学习并为我国管乐事业做出贡献。

  (四)结课

  同学们在《回家》的乐曲中走出教室。

  五、设计自我评价

  本节课是一堂实实在在的器乐教学课,就从萨克斯管那金灿灿的外型就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满怀探究之情主动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另外,本科设计背景:在我校,学生大多家庭条件较好,一件初学乐器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不存在困难,并且在我校管乐学习氛围很好,学校有一百多人的管乐团,因此完成此节课的教学是可能的。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乡间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三)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说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情激趣

  1、教师范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引导掌握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

  (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6)分小组和组合进行歌曲的演唱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教师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课的说课稿11-10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11-07

初中音乐课件说课稿12-03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11-23

初中音乐课的说课稿范文01-02

初中音乐课的说课稿推荐11-09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范文11-06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范文10-27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范文11-24

初中音乐课说课稿模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