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说课稿(通用20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美术说课稿 1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5册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墨与彩的韵味》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的课程,它属于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和历史继承性。因此,本课在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课《笔墨的情趣》打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过程,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感想,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倡对问题质疑、探究与思考,激励学生发展个性。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玩中学,逐步地体验水墨画的意韵美,逐步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知一草一木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创造力。
3、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份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
②、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创作。
二、教法运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体现主体性的功能。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互助互学,勇于探究。我采用游戏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实验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水墨交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演示法示范水墨画的表现技法,明确学习目的。用欣赏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墨画独特的韵味
三、学法指导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小学时也没有接触过国画,经济条件都不好。因此,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共用一套学习用具,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虽然我校学生美术基础差,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别人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在学法上主要运用练习法、评述法和讨论法等。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基础
游戏:让学生在众多绘画用具中挑出中国画的用具。强调中国画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2、学生体验,揭示目标
让学生用水墨在纸上自己随意涂抹,感受为先。其次提出问题:①纸张与以往有何不同?②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③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
3、老师作简要示范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4、欣赏水墨经典作品
欣赏名家名作,感受墨与色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分析讨论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5、学生实践
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份的把握要恰当好处。评价方式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初中美术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c)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d)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割与构成",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分割与构成"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桌面整理"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花瓶与人头"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人"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桌面"上即整洁、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帛裁成衣(5分钟)
新课讲解
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
板书:
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初中美术说课稿 3
各位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上周我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一堂八年级美术课《巧做鱼挂饰》。我将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重难点的设置,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及课后反思几个方面说说这堂美术课。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选择: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是一堂自选内容的手工课。 这样的选择出于两个考虑,一是想为各位老师展示一下我在平时手工课上怎么开展教学的状态,和老师们探讨一下更合理的手工课教学模式;二是在官梨坪中学听课两周感觉美术课缺乏一些活力,想通过可以合作的课程营造相对活跃的课堂气氛。尤其在临近元旦的时候指导学生做一些装饰教室的手工作品,能创造更好的实用价值。
2、教学目标 :
现在的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当前的美术教学往往也因为教学工具选择的麻烦而忽略手工课的教学,所以我根据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目标: 掌握用彩色卡纸制作鱼挂饰的基本方法,能运用立体卷纸和点线面装饰挂饰。
(2)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基本绘画能力、手工制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手工操作细致性;通过轻松课堂氛围的营造,尽力让学生获得对手工课的兴趣。
3、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点线面装饰和用卡纸卷、剪、贴、连的基本方法制作鱼挂饰,我主要利用范例作品引导,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观察、探讨、实际操作完成制作。 教学难点 :点线面的合理装饰及如何通过小组协作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提倡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单纯传授者、灌输者,这次培训专家们的讲座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倡导教师营造轻松的,愉悦的美术课堂氛围。所以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教师的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在课堂教学中我尽力通过范例的展示和过程的示范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示范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导入(注重方式)——讲解(注意细节)——示范(提示步骤)——辅导(讲究方法)——展示(讲求全面)——评价(注重亮点) 生:初步感知——交流体验——实践操作——展示评价 师:引导观察——示范过程——分组辅导——评价总结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面对五十几个初次接触的学生,消除陌生感紧张感是首要的,首先我叫出两名学生画出基本的鱼形,然后用神笔马良的神话故事提示,把做好的范例展示出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次手工的制作材料和方式,简单明了的工艺和精美的视觉效果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2、知识点提示
这堂手工课除了鱼外形的绘制,还涉及两个装饰,一是点线面的装饰,二是卷纸条的装饰,一个需要绘,一个需要剪贴。点线面本来是小学已经学过的知识,但是大部分学生估计已经淡忘,所以教师用几分钟时间和两张示范作品提示基本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观察鱼挂饰上如何使用点线面来丰富鱼形。卷纸剪贴的部分教师提示让彩色卡纸打卷的基本技巧,即用铅笔拉卷卡纸,并用卷纸卷成圆筒和纸片的方式装饰大鱼部分。
3、教师示范
手工制作课程教师的示范很重要,教师通过示范可以演示完整的制作过程,让学生更明了制作的步骤和一些制作细节,教师在黑板上张贴文字步骤和制作注意事项,以便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给出提示。
4、学生分组操作
教师提示学生检查课前分发的材料,分组开始制作,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分组巡回指导,尽可能关注指导到每个小组,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或者问题及时鼓励、提出并解决。问题的指出能避免其他小组再次犯错,亮点的鼓励更有利于调动课堂氛围。教师除了使用
轻松幽默的语言关注学生,更需要根据时间提示学生操作进度,以便整体推动完成教学任务。
5、展示评价
尽管大多数八年级学生会害羞扭捏,但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让别人看到,更希望自己组比其他组做的更好,让每个小组都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展示他们的主体地位,所以展示评价的环节不可轻视,教师选择几位在辅导过程中有特点的学生点评作品,然后让学生谈谈本次手工课的体验或收获也能更好的为课程画上句号。
6、总结拓展
鉴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本堂课没有让学生设计鱼形以外的挂饰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制作不同形状的挂饰,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材料。寄语学生用巧手制作精美的手工作品装饰我们的环境。
四、说教学反思:
尽管在官梨坪中学执教的这堂课上得还算完整,但依然留下了很多遗憾,比如在全班示范的时候忽略了一些制作细节的讲解,比如整体的拼合要注意高低大小的搭配。小组的分工合作虽然在小组内做了指导,但全班性的提示可能效果更好。评价的时候还可以多叫几个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课后拓展可以展示几个不同类型的范例作品。教师的辅导面关注面可以更广一些。
其实这是一堂过于简单的手工课,点线面的要素也是在学生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但结果是学生在画的时候连一个基本的鱼形也画得缩手缩脚的,点线面的装饰更是差强人意。还有一些学生更多的在打酱 油,缺乏参与的热情,积极主动寻求老师帮助的并不多,这一方面缘于我们日常美术课的过于沉静,一方面缘于我们的教育过于严肃,老师高高站在讲台的局势仍然没有改变,学生没有想去主动走近你的想法,好在课改在继续,我们在改变。这次的三个月国培学习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美术教学我们会努力做到更好!
初中美术说课稿 4
说教材
东皋印派在中国篆刻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从雪渔派、徽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性流派。东皋印派的印人留传下来的艺术遗产十分丰富,是中国文人篆刻的宝贵财富。东皋印艺讲求构思精致、刀法细腻、章法平稳、匀称调和。印作把书法、章法、刀法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书法的笔意美、布局的结构美、用刀的镌刻美,体现出“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意境。
本课教材是本人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践后编写的,编写时我关注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找到了由他们来继承东皋印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就是通过欣赏来走进东皋印派、通过设计来了解东皋印艺、通过制作来深入东皋印艺、通过研究来传承东皋印艺。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东皋印艺的艺术特色与传承。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东皋印作印文设计与制作。
说学情
初中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来至本土的地方民间美术——南通东皋印艺,则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说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欣赏、设计、制作来体验、探讨、研究东皋印艺,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让学生在乡土美术学习中打开创造之门,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关注南通篆刻艺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探寻东皋印派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魅力并尝试设计或制作。
三、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东皋印派作为区域性流派的辉煌历史。引导学生传承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而自豪的思想情感。
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主要采取了四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使学生从宣传片中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印章的历史和在生活中具体的实用价值,并由此导入研究的主题——东皋印艺。
二、合作学习法:通过“确定主题”和“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拟定的相关东皋印派的课题来研究或自己确定的其他东皋印派的研究课题组成自主合作研究小组,完成研究任务。
三、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对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更是如此。本课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伸法:学校美术本身就是生活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归纳与提升,东皋印派作为南通地方美术中的一朵奇花,我们仅在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将她们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课要求学生运用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尝试进行自己姓名章的设计、制作并尝试运用,不仅促进了这一文化的传承,也将该艺术进行了拓展。
说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东皋印派的资料和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和美术课笺等常规物品,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视频及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另外篆刻工具和篆文字典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对学生准备,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相关东皋印派的其他资料及篆刻时需要的相关工具和材料。
关于课堂教学,首先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让学生在中国印的介绍中了解篆刻、进而了解东皋印艺,进入课题。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探究”环节,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各组研究东皋印派的主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总结、归纳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本环节先由教师初步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并提供主要资料,不仅促进了学生完成研究的速度,也保证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降低了研究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环节是“欣赏分析”,这个环节教师的主导非常重要,虽然前面我们进行了“探究”,学生已经领略到了一些东皋印派的艺术特点,但他们往往不容易形成合理的分析与系统的归纳。因此我重点通过欣赏与分析东皋印作,和学生来研究东皋印艺的设计与制作特点,以便于他们了解东皋印派的.设计风格,掌握设计技巧。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本环节我只要求学生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己姓名的设计即可。而对条件成熟的学生则可在我的指导下用蔬果块茎或肥皂、橡皮等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刻制尝试。
最后,作业的展示也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一次检阅与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说评价与拓展
而对学生的评价我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这时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美术课笺中“教学反馈条”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而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本课我还增加了最佳设计(创意)奖与最佳制作奖的设置,形成了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东皋印派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技法的创新,以让东皋印艺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初中美术说课稿 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响》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6课《光影的交响》的内容。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首先回顾上节课讲的明暗的知识,然后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探讨用不同工具材料用明暗表现正方体的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采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明暗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明暗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明暗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明暗造型及利用明暗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明暗表现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明暗表现的能力。
B.培养学生明暗表现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技巧,表现影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风景照片和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构思立意,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对户外影物或风景照片作明暗简化处理,画一副风景画。攻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一、运用手工绘画表现;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画面进行彩色,单色的转换。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用明暗表现物体形象的方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练习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画正方体)——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明暗简化练习)——情感升华(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
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当上课铃响时放一些优美的风景图片和音乐,这时学生满腔激情,仔细观察,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来塑造形体、表达情感的。然后分组采用不同方法用明暗表现一个石膏正方体。让学生注意画面的光影变化规律及透视现象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认真观察后进行讨论,组内交换意见后分别用不同方法画出石膏正方体。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总是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图片,用单色画具进行创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将我所学,为我所用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风景画图片,尝试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造。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6、板书设计:
美术教案-光影的交响
初中美术说课稿 6
一、说教材
教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展示了黑白装饰画的装饰美感,并引导学生通过点、线、面造型和反白效果来装饰画面。通过这节课的探究学习,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物象的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大胆创造美的能力。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我面对的学生群体特点如下:九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产生了与评价艺术作品的艺术性、感染力、表现力等艺术手段有关的情感体验,审美观念正逐步形成。不过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有装饰画的造型经验和能力,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我将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多观察,掌握用不同表现方法及装饰手法创作一幅有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学情的掌握,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学会黑白装饰画点、线、面的表现方法和夸张变形的装饰手法,创作一幅有创意和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能够创作一幅具有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善于观察,勇于创造的行为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课程有的放矢,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学习黑白装饰画的表现方法及其装饰手法,感受黑白装饰画的独特魅力。
难点:创作有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
五、说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我将采用谈话启发法、趣味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和示范教学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铅笔和素描纸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下面就是本次说课的最重要部分,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导入
我将出示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题目,说一说熊猫一生当中最大的两个愿望是什么?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感受黑与白的朴素纯净之美,从而导入课题《黑白装饰画》。
通过这种脑筋急转弯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发散思维,从而克服学生接受知识的畏难心理并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环节二:描述分析
我将用多媒体展示黑白装饰画《乡村少女》,请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然后向学生提问:这幅作品描绘了什么内容?画面给你什么感受?结合画面内容,学生可以思考得出画面描绘了一个扎辫子的小女孩挎着装鱼的篮子的形象,给人一种简洁与凝练的质朴之美。接着追问:画家如何表达画面效果的?学生思考可以得出画家运用黑白两种朴素、纯净的色彩进行表现。白色的辫子反衬出深色的衣服,同时篮子也是通过篮子里黑白相间的鱼反衬出它们的可爱形象的。教师总结出画面利用黑白两种朴素纯净的色彩,用简洁和凝练传递出“海纳百川”般丰富的审美信息,画面运用黑白互衬的手法表现事物,以少胜多。
然后我会出示带罐子的.静物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内容,说说运用了哪些创作手法?并说说画面物体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画面综合了点、线、面多种造型因素,大胆将室内外景物组合在一起,并进行概括、夸张和变形造成的装饰效果。
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无装饰与有黑白装饰画猫的形象,对比分析它的装饰美。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出装饰过的猫身上布满花朵纹样,这种手法属于添加法,是我国民间美术中常见的装饰手法之一。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层层设问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体会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学习其表现方法和造型手法,从而能自主创作出一幅有装饰美感的黑白装饰画,符合本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规律。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活动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示范讲解
我将根据一组静物照片示范一幅黑白装饰画。让学生了解黑白装饰画创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即创作时要对静物形体进行夸张、变形、排列或简化,抛弃其固有色,采用黑白色进行点线面的重组,表现画面独特的装饰美感。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及时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四:实践展评
接下来便请学生选择喜欢的题材和方法,自主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积极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对部分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创作结束后,我会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组成黑白装饰画展,并请他们介绍自己作品,同时请其他学生从画面内容、表现方式和装饰效果等角度欣赏交流,我会进行鼓励性点评。
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环节五: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来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认识到黑白装饰画我们生活带来的美感。作业是请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方式把它们描绘下来。
这样开放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晰、重难点突出。
初中美术说课稿 7
我是xx考生,很荣幸能够向各位老师,展示我对装饰画的理解和教学设计。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进装饰画》。
板书课题:走进装饰画教室
下面我将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进行设计说明。
一、课时:
为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生活增添情趣主题的单元学习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生活品味的提高,居住环境的改善,我们更多地用绘画来美化生活空间,其主旨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装点居室。突出特点是把装饰画的创作及废旧材料的再利用生活化、实践化,帮助学生学会感受装饰画的魅力。这也是造型与表现领域的基本要求。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这一年级学生已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体验和感受生活环境的能力也比较强。但对形和色的搭配、组合能力却比较有限,更缺乏运用不同材料综合进行个性化创作的能力。 这些恰恰是本节课教学的起点也是开展教学的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装饰画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装饰画的形象和色彩,掌握装饰画的创作步骤,尝试装饰画的创作练习。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审美素养和实践能力,学习用自己的双手创作作品来美化生活,提高环境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探究性地了解装饰画的构图、造型、色彩等基本常识。难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绘画实践,正确理解和把握装饰画的基本特点和有关形式美的表现方式。
六、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提倡探究、实践和体验性,提倡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与探究欲望。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讲授法和实践指导法,去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感受、表达、探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发散性的创新思维,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
课件、教材、油画棒、素描纸、铅笔等
下面重点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说明
(一)导课
情境塑造:首先准备一张缺少装饰画的室内照片投到屏幕上,引导学生寻找画面中缺少什么?接着把一幅黑白素描作品和一幅装饰画作品分别投放到空白的墙面,请学生比较哪幅作品更适合装饰室内?
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兴趣和求知欲,为迅速导入课题打好基础。
(二)新授
1、引导学生认识装饰画
回头板书“一、认识装饰画”
什么是装饰画?
凡是富有装饰性特点或用于装饰用途的绘画,都可以叫装饰画。
带着学生欣赏使用各种材料、肌理、风格、方法而成的装饰作品8幅,着重给学生观察各种材料,尤其是废旧材料在装饰画中合理运用的精彩作品,开拓学生思维,激发情趣,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总结出装饰画的基本特点有:
装饰的目的、鲜明的色彩、造型的夸张、材料的美感、自由多变的构图、手法的多样等。
板书:装饰、色彩、夸张、材料、手法
这样就通过观看图片,思考问题,逐步建构起学生对装饰画的基本认识和理解,从而为下一个环节解决重难点做好铺垫。
2、装饰画的表现形式(板书)
通过选择马蒂斯的剪纸、毕加索的绘画、冷暖倾向明显的装饰画作品,带着学生重点理解装饰画的三种表现形式:
(1)构图:自由
(2)形象:变形
(3)色彩:美感
通过对作品进一步分析,对装饰画的形象有理解性的认识,感知色彩在作品中情感的表达。这一部分是认识装饰画的难点,也是使学生掌握一些动手创作的必要理论指导,事实上这就是如何来构思、创作一幅装饰画的关键点。
(三)技能示范
为了节约时间,我提前录制并剪辑了一幅装饰画创作的微视频。在播放视频之前提醒学生思考:看完后请大家概括装饰画的创作步骤。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提高学习主动性。同时让学生观看、思考、提炼步骤与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在课件中把创作装饰画的基本步骤呈现给学生(也可以板书)
(1)构思起稿(构图、形象、色彩)
(2)上色
(3)调整完成
并布置作业“为我的卧室准备一幅装饰画”(可以板书)
同时给学生提供一幅向日葵的摄影照片,作为创作素材,要求学生从前面学习的装饰画的色彩、形象和构图等几个方面的.特点入手,进行装饰画的创意和创作。这样设计课堂练习的目的是回扣导课环节,有始有终,注意教学设计的逻辑性。让学生通过动手创作练习,切实提高鉴赏与实践能力。
学生依据作业要求进行创作练习,我会在同学们需要我帮助的时候进行指导,发挥师教为要,点拨升华的作用。
(五)作业展示与评价
作业基本完成后,我会让学生自主展示创作的装饰画作品,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表现,能和卧室的环节吻合吗?发挥多元评价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要服务生活需要。请全班同学根据展示的学生的表现,现场投票,选出最具创意和最有表现力的装饰画作品。由教师颁发小小的纪念奖品,以此来激励学生。
(六)课堂小结与提升
用精美的语言概括装饰画的三大特点: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通过分析、提炼和程式化的创意,用诗意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装饰画,更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原则。希望同学们能喜欢上装饰画,并能动手制作,让它扮靓你的心情与生活。这样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对本节课的深层理解,更加明确艺术服务生活的现实意义,从而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八、最后,我在说一下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走进装饰画
一、认识装饰画 装饰、色彩、夸张、材料、手法
二、装饰画的表现形式 构图:自由 形象:变形 色彩:美感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鞠躬)
初中美术说课稿 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美术剪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七个方
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活动一的内容,是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部分。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历来被广大劳动群众所喜爱,学生对剪纸技法、运用也比较熟悉,所以本节内容要突出”喜庆吉祥“的内涵。以学生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图形寓意为主,在巩固小学阶段的剪纸技法的同时,能通过借鉴传统图案进行一定的图案创新设计。
重点:传统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及剪纸中的常见装饰符号。
难点:剪纸图形及装饰纹样的组合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传统民间剪纸图案的象征含义,初步了解剪纸图形创造手法,进一步掌握剪纸技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欣赏民间剪纸作品、讨论传统剪纸图案寓意、分析南北剪纸作品风格、制作剪纸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特点和魅力,学会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使学生 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情
学生对剪纸这个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但他们仅停留在小学比较简单的几何形图案制作上,在认识上也不全面。因此较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且剪纸的学习材料易得,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要求不高容易出成果,采用直观性教学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法
通过欣赏认识—分析讨论—提高认识—创新设计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分析材料、创新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仅仅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工具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剪纸作品、图形剪影、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材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学前准备情况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课前开始播放民乐《金蛇狂舞》营造喜庆氛围,课件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嫁娶喜事时在彩礼上、门窗上都要贴上象征吉祥美满的剪纸窗花。同时分组发放实物作品让学生看、摸,通过真实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营造吉祥喜庆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0分钟)
利用营造的剪纸氛围,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学生的自主分析,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1、播放一段民间艺人制作剪纸的视频,同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剪纸的历史、阳刻阴刻的剪法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用用表格列出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请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剪纸作品风格,把相应风格的作品贴在对应表格一栏。
2、学生观察剪纸作品《三多图》,辨认其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哪三多?包含怎样的祝福?
3、分组说说本组拿到的的剪纸作品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剪纸图案中常用的移花接木组合手法。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8分钟)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实践探究,解决教学难点。
1、老师举例:民间剪纸中常用的装饰纹样:月牙纹、锯齿纹。
2、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小组拿到的剪纸作品,提取出其中较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并尝试组合装饰纹样。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查看每组活动情况。
(四)创作实践活动。(16分钟)
教师提出要求:尝试用所学的剪纸知识,为自己朋友或长辈剪刻一件蕴含吉祥喜庆意义的窗花。动植物纹样均可,注意搭配适当装饰纹样。
学生体验创作快乐,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喜庆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获得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展示评比,加深理解。(5分钟)
每组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培养学生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并请作者说明这幅剪纸的包含哪些动植物图形?用他们表达怎样的祝愿?
通过展示评比强化剪纸图形寓意这一知识的掌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
2、剪纸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3、剪纸艺术就在我们身边,从中我们发现美存在于哪里?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课堂体验,感受美来自于生活、生活创造美。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快乐。
2、课后拓展:请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民间美术形式。
其中导入3分钟,引导探究10分钟,尝试体验,创作练习24分钟,评比展示5分钟,总结拓展3分钟。
初中美术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以校园风景画写生为主题,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铅笔淡彩画的技法,系身体会、接触大自然,展开想象和观察能力用心描绘给我们还不熟悉的美丽校园。在绘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校的发展史,写生完后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和成功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热爱生活的道德美育。
2.教学目标:
A.让学生学会风景画的选景构图方法。
B.定稿后铺一层素描大体明暗
C.熟练的把握好水分上好淡彩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淡彩的水 ,以及色彩的感觉度,要求学生在给画过程中,上色彩要大胆自然、明块,体现出水彩特有的透明感,选景上要求发自内心的。技法表现要求学生有朝气蓬勃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教学难点是怎样结合素描关系上好淡彩。
二、说学法
美术课的教学和其他课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动心,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感悟,结合技法描绘写生。
三、说教法
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合作,教与学是互相联系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搜集材料作品的示范形式来进行教学,以学校的'发展历史介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里倾向,从而热情的参与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的东西,我们生活在其中也没有完全感觉得到。那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开始接触新鲜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只要我们善诱的引导和启发他们接受是很快的。因而我对本节课进行以下设计。
A.谈话法引入
先介绍学校的发展史,以学校的景象质度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B.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兴趣、信心
从选景、构图、定稿、上明暗、详细分解介绍技法。
C.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D.总结
师生互评。
初中美术说课稿 10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第一课《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美术鉴赏课,本课作为初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学习本课知识使学生学习欣赏、评述古代经典艺术品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到艺术与科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两个方面,追求艺术与科技的完美结合来进行发明与创造,是人类从古至今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艺术家、科学家以及民间的能工巧匠,创造了无数审美价值和实用价值相结合的工艺品、科学仪器、建筑等,充分反应出劳动人民创造世界的智慧。为以后学习、欣赏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美术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艺术与科技相结合的特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原理和造型风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我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品,科学观测仪器,桥梁建筑等范例,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方式,使学生了解了古代经典文物的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观察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通过对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范例赏析,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博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特制定如下教学重难点:
1.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特点。
2.理解古代经典的文物既是工艺品,同时也是科技产品,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课本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
根据“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的美术新课程标准理念来 组织课堂教学。
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1.首先课件出示打火机一支向学生提问,现代是用打火机取火,那么古代呢?学生谈古人取火的方式。 (以提问导入课题。)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有谁知道古人最早将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例子吗?(设问形式制造悬念。)
(二)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
1. 教师讲解,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欣赏与探索:从出土的无数珍贵文物中,我们可以发现,古老的文物既是规范性的工艺品,同时也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你们发现了它们的共同特性吗?
2.出示大量的中国古代与科技有关的艺术品的图文资料,由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讨论曾侯乙编钟、四羊方尊、长信宫灯、浑天仪、赵州桥、唐三彩等古代艺术品的艺术结晶与科技的某些联系。
3.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各范例,然后老师逐个讲解分析各范例实用功能、美观特征和科技含量。
长信宫灯
实用功能:灯具,灯盘可以转动,灯罩还可以开合,更能够巧妙的将烟尘收纳到宫灯体内。 美观特征:造型及装饰风格舒展自如、轻巧华丽。
科技含量:高超的冶金铸造技术。
4.在讲解各范例的时候,同时结合这些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对于作品的造型特点、表现手法、艺术风格,更加深入详细给学生讲解。
5.教师讲解完一个范例之后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其他几个范例的艺术性和科技性结合的启示。然后师生再共同讨论。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欣赏可分为:描述其外形与特征、分析其美学价值与科技含量、判断其视觉美感与科技功能。
(三)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1、完成课本上的思考与评价练习,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范例进行填表分析。
2、其后可另加一些课外的图片,尝试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围绕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主题,发表自己的感想。培养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四)总结
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提问方式来完成本课的总结部分,目的是通过学生来回顾本课内容,尊重个人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的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初中美术说课稿 11
我今天讲的是冀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课图形与联想,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图形与联想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以后创新练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演示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
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第6课图形与联想
预授时间12月1——12月4实授时间12月1日
授课人:吕晓珂
教学目标
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在上课之前先让大家看张图片(放幻灯片一张鸟窝),看完后你想到了什么建筑?
生:鸟巢
师:说的很好,那么你从鸟窝想的鸟巢的这个过程叫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出示课题:图形与联想
二、探索求进,讲授新课
1、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刚才我们由鸟窝想到鸟巢的过程叫什么呢?现在知道了吗?)
2、图形联想的常见方法:接近联想(由魔方想到手)类似联想(由圆想到了太阳)因果联想(由云想到了雨)对比联想(由红花想到了绿叶)(幻灯片展示)由学生举例 难点的解决:联想时要找事物之间的联系点,举例说明(幻灯片7)
三、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除了从形状上联想之外,还可以从色彩、味道,声音等方面展开联想,举例(幻灯片8、9、10)
四、热身活动:图形循环联想
由一个图形展开联想,经过几个环节最后还回到原始图形。
五、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1、创新思维培养,幻灯片展示
欣赏利用虚拟物过山崖的动画,分析作者创意
2、看图,画想像画
六、奇思妙想展示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创意联想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学生们的思维很活跃,但是当让学生动手画出自己的想像画时,问题就出现了,很多学生
初中美术说课稿 12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制初中美术课本第七课《敦煌艺术中的彩塑》。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颗将以彩塑图片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敦煌是一个艺术宝库。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①、敦煌的位置:对敦煌艺术作综合的'介绍。
②、敦煌彩塑的地位:表现主体:佛教偶像;表现对象:佛、菩萨、天王、力士等。
③敦煌彩塑的发展史:
早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中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敦煌彩塑的盛衰史与中国佛教艺术的变迁是一脉相承的。
3、敦煌彩塑的功能和特点
①、功能:既是宗教艺术品展示的殿堂,也是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②、特点:塑绘结合市融合多种艺术语汇的造型艺术。
五、思考题
1、敦煌彩塑是怎样以自己的造型特点,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占有重要的地位?
敦煌彩塑虽然都要受到佛教模式的制约,但艺匠们还是发扬了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使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敦煌彩塑艺术经过怎样的发展变迁?
发展初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鼎盛时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衰败时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以上就是我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这篇课文的理解与课堂设计,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 13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造型是表现的基础,通过欣赏名家山水画,激发学生感性认识,了解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说学情分析
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画的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中国画所表达的意境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体验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五、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为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多媒体设备,风景照片、山水画、纸、墨、笔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学具。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播放08年奥运会开幕式片段,引导学生赏析,让同学们说出视频当中展示的是谁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之后我会结合同学的回答做出总结,使学生了解视频中是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他以“咫尺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山河,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中国山水画》。
环节二:作品赏析,直观感知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将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并提出问题,看到这幅作品能够想到哪首诗词?这件作品给我们怎样的感受?传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运用多维视角去思考问题,师生共同探讨出画家运用多变的色彩和笔墨体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创造了一种壮美的意境,恰当的表现出毛泽东“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词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很好的将诗词与画作合二为一,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环节三:比较欣赏,形式分析
而后,我会引导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通过对《富春山居图》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对比分析寻找不同,并且展示《富春山居图》的放大图片,引导学生赏析并思考作品在笔墨上有怎样的特点?画家体现了什么意境?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进而总结山水画通过笔墨来营造空灵隐遁的意境。通过这样的安排,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赏析作品,并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并且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寓知识于趣味之中,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在学生对山水画一定的感知后,我会举行“诗配画”的小活动,展示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引导学生参与游戏,在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画意境的表现还需通过经营位置来呈现。以这样的方式在体现课程标准中追求人文性的同时也很好的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环节四:示范讲解,学生创作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美术活动中提高观察、构思、创意、造型、表现、设计和工艺制作的能力。所以出示出示黄山山石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示范山石、树木的绘画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为学生独立创作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环节五:实践展评,小结作业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尝试联系用中国画工具画一棵树木或一组山石;注意体现体积与质感;而后选择一首古诗,根据诗词描绘一幅中国山水画。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大部分学生作品已完成的情况下,鼓励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构思、笔墨以及意境等几个方面进行自评,生生互评,最后我将给予及时反馈与总结,在展示点评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特点、山石画法、树木画法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最后,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鼓励学生课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山水画作品进行临摹,下节课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欣赏。
八、说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 14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因此我会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河北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绘画表现场景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在以前的教材中也介绍过绘画的特点。而本课教材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形式表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生活,让学生学会通过绘画的形式记录,感受生活。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大胆地、自由地表现他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也能表达一定的场景故事,但是组合能力比较弱,图片和文字相结合表现突出主题能力还是较为缺乏。所以我会将看看、画画、做做、玩玩融为一体,丰富学生的感受。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的分析和新课标的理念,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绘画的特点及其意义,并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点滴生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交流、讨论了解绘画的特点,通过绘画记录生活提高观察力以及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生活的美好,体会绘画的乐趣,热爱生活,体会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绘画的构成及其特点。
难点:画面中要求主次分明、形象生动呈现出的趣味。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画笔、颜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所以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设置游戏,导入新课
课堂伊始,我将出示运动会照片,为大家再现运动会夺冠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回忆起当时的故事的感受。提问:我们除了用写、拍照片来记录生活的故事,还可以通过怎样的形式记录?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得出还可以通过更直观、更形象的形式去记录,引出课题《绘画》。
通过这种结合游戏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观察作品,总结规律
我将展示绘画,观察提问学生:谈谈理解的绘画是什么?大家交流并回答问题:绘画就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每天生活中有意义、有趣味的事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使自己的更加生动直观。
而后我会再次展示多个绘画作品,请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作品都有哪些表现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我总结:绘画可以通过线描、水粉画、儿童画、版画等多种形式表现,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通过这样直观的观察,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环节三:观察画作,探究特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索绘画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四:示范画作,学生观察
我将示范团圆饺子的故事,演示选取故事的典型场景,凸显画面的主次,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添加饺子或福字等代表团圆的物象加强画面氛围。
接下来便请学生大胆创新,引导学生根据画出的基本画面,从各种角度来观察和添画内容,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鼓励合作,凝聚集体的力量来进行创造。
美术课程强调直观性,通过教师示范的环节为学生解决了创作过程中的难点,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
环节五:学生实践,交流评议
接下来便请学生大胆创新,鼓励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激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故事。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注意画面的主次,文字要简练概括,大胆想象;注意保持教室卫生。
学生完成后我会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组成大展览,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请其他学生从画面内容、故事、构图等角度欣赏交流,并和学生一起拍照留念。
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并且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条造型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积极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对部分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在展示作品中也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论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六: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框架并进行情感升华,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充满趣味,运用绘画的形式记录点滴的美好故事。
总结完本节课收获,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将自己的记录整理成手册,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从学生的角度检验本堂课的教学设置和教学效果,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时刻以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反馈为标准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更贴合学生学段的教学方法。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初中美术说课稿 15
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制初中美术课本第七课《敦煌艺术中的彩塑》。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颗将以彩塑图片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的重要地位,并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敦煌是一个艺术宝库,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①敦煌的位置:对敦煌艺术作综合的介绍
②敦煌彩塑的地位:表现主体:佛教偶像
表现对象:佛、菩萨、天王、力士等
③敦煌彩塑的发展史:
早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中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敦煌彩塑的盛衰史与中国佛教艺术的变迁是一脉相承的。
四、敦煌彩塑的功能和特点
1、功能:既是宗教艺术品展示的殿堂,也是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2、特点:塑绘结合市融合多种艺术语汇的造型艺术。
五、思考题
1、敦煌彩塑是怎样以自己的造型特点,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占有重要的地位?
敦煌彩塑虽然都要受到佛教模式的制约,但艺匠们还是发扬了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使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敦煌彩塑艺术经过怎样的发展变迁?
发展初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靡北方;
鼎盛时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衰败时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初中美术说课稿 16
一、说教材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十四册中的第7课。民间艺术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来源于劳动人民之手,以其视觉上的优势,运用最自发、最乡俗的艺术语言,完美地体现了民间意识形态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愿望,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审美心理的积淀。突出特点是把对色彩的教学综合化,在巩固已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重在强调对色彩的搭配练习。
二、说学情
中国民间艺术种类繁多,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要使学生对其认可并喜欢,必须先使学生对其深度有一定了解,基于学生已掌握基本信息手段,因此有必要在美术课中引导他们利用网络等手段查找相关信息主动探究。应从民间美术的内涵入手,加深对民间美术的了解,增强兴趣,进而感受民间美术的形式美感,探讨民间色彩搭配的规律。是否能把学生从肤浅的认识带入到对民间美术理解的氛围中,是本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明确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并学会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创作表现民间艺术;
【过程和方法】
通过利用网络收集和处理信息,提高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增强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四、说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
明确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主要特点及规律;
【教学难点】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是怎样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手法的,分析不同的色彩搭配体现的文化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一)教法分析
在教法中,我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和启发诱导等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等教具,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也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技能。
(二)学法分析
基于本课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因此在本节课当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与合作学习法相结合,如此能够更大程度的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思维,强化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环节
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欣赏东北秧歌,使学生对生动绚烂的民间艺术有个强烈的感知印象,学生针对着衣者的色彩搭配谈感受,引起他们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关注。
事实表明:在学生欣赏视频的时候,色彩能够吸引学生很大的注意力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环节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说一说民间美术的在种类
设疑:根据自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尝试说一说民间美术种类有哪些?
学生翻阅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二)了解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在了解民间艺术的种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分析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并派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目的.:通过设疑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美术学科强调视觉感受,以疑惑带动兴趣的新教学理念,并产生愉悦的学习心理,为深入地探究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形式手法、文化内涵,打下了认知上的基础。
环节三: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相关信息(民间艺术)的调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以及收集和处理资料的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进而解决本课的难点。
目的:利用网络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
(二)教师明确具体步骤
1.学生登陆指定网址收集和处理资料,利用网络教育平台做以汇报。
2.代表性民间艺术作品赏析:组织学生以色彩为导向,分析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特点。
3.总结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特点:纯度较高的颜色、采用强对比的手法、地域性强。
4.回顾色彩知识: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
5.通过再次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艺术作品图片,进一步感受民间艺术的色彩魅力和它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回顾提高的过程。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以合作讨论、小组探究、分析发现等学习方式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且对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做以小结,这样不仅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且通过教师总结,使知识得以正确全面的呈现。从而解决了本课的重点,进而又一次地突破教学难点,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习不再枯燥无味。
环节四:放飞想象,实践创新
根据学生自己对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特点的理解,利用画图软件来完成民间玩具涂色练习,以此来解决学生在绘画方面的不足之处。
通过实践的方式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培养了学生独立意识,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力求做到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激发学生主动尝试应用的乐趣,再一次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并感受到民间艺术来源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特征。
环节五: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作品的方式让学生主动评价作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和教师一起拥有讲台,拥有说话的权利,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体现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的整合。
同时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这为今后的学习作好了充分的心理铺垫。
环节六:总结提高,情感升华
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热爱,加强民族自豪感,并把发扬传播民族文化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课后学生之间可进行彼此间的交流。进行后续的学习。
目的: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主张个性表现,强化民间文化的传承意识,培养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
五、说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的色彩搭配
一、民间美术的种类
二、民间艺术形式及其色彩
三、民间艺术色彩搭配的规律
初中美术说课稿 1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下面,我围绕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
准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本课节选自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 ,属于_造型表现_领域。(地位与作用) 构图作为造型艺术的组织形式以其自身特有的形式美,发挥着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联系生活,我设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如何构图 ,初步了解并掌握 插花的基本方法 。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 欣赏插花作品,丰富学生审美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生态度,形成美化居室的意识。
通过以上分析,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习简单的构图方法,学会插花的基本设计方法和过程。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业表现确立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学会用基本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备好画具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我的教学准备是多媒体课件 画具等
为了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参与学习: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 画具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较难突破,因此我精心设置多种教法:
1、 欣赏法: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制成的装饰画,让学生了解装饰画对居室环境的美化效果。
2、 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因材施艺制作装饰画的过程,激发学生动手兴趣。
另外,在教学中还应用讲解法、分析法、图表等等。
引导学生模仿、观察、分析、创作。学生先模仿书本中自己喜欢的作品,通过观察体会作品的构图特点,色彩搭配特点,分析积累经验,为下次创作装饰画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教师的.插花作品,花是美的使者它把羙带到我们身边,今天就让我们自己来尝试做一件插花作品吧 (通过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通过激趣导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学生进行探究的。让自主学习课本,快速完成初次作业。体现“先学后教”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赏析并结合自己初次作业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并归纳出新知识。通过问题式导学,比较式研讨、教师纠正补充等师生、生生的互动环节,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三)实践创意,展示点评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时间,并结合初次作业,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1、 2、3 ,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展示点评中,我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鼓励为主,自我点评,而评价对方多从建议性出发,让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四)教师总结,课后拓展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
2、你的体会是什么?
3、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尊重其个体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
课后拓展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重点,加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的学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 18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评判依据,是连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本节课选自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掌握立体纸模型的制作方法及注意要点,并运用纸板制作居室模型。通过设计自己的居室,提高审美品味。
二、说学情
课堂教学是师生心灵相会的过程,因此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必不可少的。八年级的学生具有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居室设计和动手制作居室模型还是第一次尝试,所以会有一定困难。因此,在授课中我会运用启发法、实践指导法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设计出新颖有趣的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
正确的目标设立能够帮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所以我设置了本课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了解居室的功能及特点,掌握立体纸模型的制作方法和要点,并运用纸板制作居室模型。
过程与方法:分析居室的功能,了解设计家具需要注意色调、风格、样式等要素,学会立体纸模型的制作方法,运用纸板制作出舒适合理的居室模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设计自己的居室,学会热爱生活,运用设计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审美品味。
四、说教学重难点
办事有轻重缓急,教学也是这个道理,要有主次之分。
因此,我设置本课的重点为:居室的功能及立体纸模型的制作方法。
难点:制作的居室模型布局合理、风格统一。
五、说教学方法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正确的教学应能激起学生求学的欲望,对学习感兴趣并感到愉快”。因此,我将采用提问法、讨论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六、说教学准备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生动有趣的教具如同“金刚钻”一样不可或缺,为此我准备了居室模型、纸板、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我的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一堂好课应该如同攀登一座高塔,要一步步脚踏实地、有条不紊的进行攀登,因此我将我的教学过程设置为环环相扣的6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趣味情景导入
好的导入如同春日的微风,唤醒学生的求知心理。为此,我会播放改造出租屋的视频片段,提出问题:出租屋在改造前与改造后有什么不同?房主是根据什么来进行改造的?学生观察回答后进行总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不管面积大小,都希望它能够在满足生活和学习的基本需求之外,可以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由此引出课题《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学生乐于和适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用眼睛观察,用心灵感悟。所以,首先我会展示居室图片,提出问题:居室内都呈现了哪些陈设?这些陈设都有哪些功能?学生思考过后我会加以总结:对于居室的布局来说,要划分学习区和休息区。学习区有书桌、书架等陈设;休息区有床、沙发等。通过不同家具的摆设,呈现出了居室的功能。
在学生对于室内布置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会展示不同色调学生卧室设计实例图,提出问题:两个卧室呈现的色调给你怎样的感觉?家具物品的颜色选取与室内风格有什么关系?学生可能会回答:蓝色—沉稳冷静,红色—热情温暖;家具颜色可以选取与室内主色调,色相相同、明度不同的颜色,也可用对比色、邻近色加以点缀。
接着我会趁热打铁进行追问:房间中的物品体现了主人怎样的品味?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将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蓝色调—热爱运动及手工,红色调-热爱读书及音乐;营造色调统一的家居环境,添加富有设计的家具及摆件提升居室品味,通过这样的居室设计方法可以反映个人性格、爱好、品味。
美术具有实践性,所以我会展示《平视效果居室模型》作品图片及平面布局图,发放学生作品尝试拆一拆并重新布局摆放,提出问题:家具比例有什么样的特点?重新布局摆放的原则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根据家具实际尺寸比例进行缩小,并按照不同质感选择相应的材料制作模型,在依据家具的功能划分进行摆放时也要注意整体需协调。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当同学们对于理论知识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因此我会示范居室模型的制作方法,同时讲解注意事项:
1.画出居室平面图,按比例安排好家具的位置;
2.用硬纸板做出以地面和两面墙组成的居室空间;
3.先确定主色调,然后根据主色调选择类似色的纸板制作家具和床上用品;
4.制作台灯、画框和摆设等小件物品;
5.最后将它们按使用规律摆放在合适位置并固定。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眼看千遍不如实践一遍,因此我请学生选择合适的纸材,以小组为单位分工设计、合作完成一个立体居室模型。我会在学生构思和实践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对于功能区域划分、家具尺寸比例等方面给出意见,及时进行鼓励与点拨,引导学生顺利完成作品。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学生作品完成后,我会设置“家居设计师大赛”的情境,请学生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并引导学生从整体布局、色调统一、家居尺寸比例等方面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我会进行总评,为学生后期的技法提升明确方向。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带领学生结合板书回顾重难点。并进行情感升华: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温馨又舒适的小天地,通过合理的功能划分和装饰设计,可以使家居环境美观舒适。同时,我将请学生把所制作的模型带给父母观赏,并向他们介绍你内心的小天地。以此建立起学校和家庭的纽带,让教育和爱不仅局限于课堂。
八、说板书设计
醒目直观的板书不仅能辅助教师授课,而且也能帮助学生学习。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 19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23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装饰色彩表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课程标准的造型、表现领域。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色彩的对比、同类色等,以及绘画、设计方面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好本节课,为以后学生运用色彩知识及规律、感受生活色彩,表达主题、主观情感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标题包含的一些色彩基本知识及规律,是以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装饰色彩的了解和学习,学生可以制作一副装饰画。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图片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了解装饰色彩及其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装饰色瓷彩作品实例分析,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特征。通过应用装饰色彩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联系,来把握这些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色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运用色彩的明度与纯度,表达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画在造型方法上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色彩内涵,运用装饰色彩进行创作。能有创意地运用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
教学难点:能大胆有创意的运用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把自己想要表达的用装饰色彩来呈现
二、说教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一半,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趣味导入法:上课的“导入”好比是文章的开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喜欢程度。我采用展示实物具有装饰风格的彩塑作为导入,彩塑形象虽然简单,但上面的装饰色彩及可爱的形象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观察法:利用图片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欣赏法:欣赏作品时是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对作品进行再创
造的审美,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积极的独特的反应,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构思,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讲授法:通过有组织性的语言,发挥最大的语言魅力,向学生们传授重要知识。
三、说学法
1、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讨论法: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练习法:练习实践法就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实践,学生把头脑里新颖有趣的创意表现出来,是感知觉—形象思维—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教学过程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分析讨论—学生练习、作业展示—总结—课后拓展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将通过展示彩塑并设置问题来引导这节课的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通过精讲展示,直观生动。通过学生的观
察思考并参与作品的分析,分析作品的特点、采用的对比方式、表现方法、内容以及作品表达的主题。
第三环节:分析讨论,分析(图)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特点,在色相环上的位置。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学生练习作品展示:学生创作一幅装饰画,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至少运用一组对比方式,构图合理,色彩运用和谐,突出装饰色彩特点,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第五环节:总结,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提问方式来完成本课的总结部分,目的是通过学生来回顾本课内容,检验学生学习收获,查漏补缺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让学生知识掌握更加深刻
第六环节:课后拓展,介绍彩塑制作方式,色彩内涵,启发学生可以尝试在泥胚上进行装饰色彩的运用,使用不同工具材料的绘画设计,进行装饰色彩的表达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在黑板中间偏上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题目,然后分为两部分,左下方是装饰色彩的特点总结,右下方是运用对比方式类型的总结一个好的板书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重难点,而且可以给他们美得享受。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 20
一、说教材
《色彩与生活》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学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色彩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则是: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色彩为主线贯穿,依托视觉形象引导,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绘画工具如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图片并提问: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起学生兴趣。接下来我会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继续追问:假如让你选择,你想生活在哪个环境中,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为什么?揭示课题《色彩与生活》。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色彩三要素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蔬菜、天空及衣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当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出示两组家居装饰图,鼓励学生观察分析:两组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本课学习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方法,为校服进行色彩搭配。学生创作完成后自主展示并描述作品,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总结。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积极参与评价。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色彩三要素及色彩搭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举例说说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让色彩动起来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冷色调搭配、暖色调搭配、对比色搭配
【初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说课稿10-11
【优选】初中美术说课稿05-24
人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11-30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03-10
【热】初中美术说课稿03-02
初中美术说课稿【热】03-24
初中美术说课稿最新11-20
初中美术说课稿范文05-31
初中美术说课稿范文03-04
初中美术说课稿【推荐】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