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初中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岭南版第15册《艺术品博览与拍卖》,我将其改编并重新定名为《鉴宝—艺术品鉴赏》。今天我将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展示教学实践过程的精华,说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
最后对整堂课进行客观的教学反思,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程度。
一、首先说教材。
之所以对本课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因为自己以及众多同事都对本课的教学存在困惑,认为在单纯的美术课堂上很难开展教学。原因是:艺术品鉴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仅仅使用图片、文字和语言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发现本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向学生介绍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艺术博览会以及艺术品交易市场;
B、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拍卖会的形式及拍卖程序和要求
C、让学生了解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
D、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健康的价值取向。
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很难在一节课中面面具到的展开。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我将原有教材进行改编,自创了新的教学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1、加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鉴赏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而非单纯考虑价格的高低;
3、突显文化产业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的支柱作用,使学生具备审查、评价、判断美的能力。
为了完成好上述内容,我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这一教学难题。
1、课前预习的部分,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艺术博览会、艺术品的概念和范畴等知识进行搜索、整理、汇总,使学生对这些陌生而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利用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和直观的感受。于是我选择了央视二套的《鉴宝》节目,因为节目中的“宝物展示”、“专家点评”等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直观、详尽、权威的鉴赏知识,节目中的“鉴宝开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鉴赏的平台。
3、将教学目标精简、压缩,做到一节课只认真解决一个问题。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A、以多媒体视频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权威的鉴赏知识,了解书画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了解书画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价格)高低的取决因素。
B、由小见大,培养学生对待生活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教会学生鉴赏一件艺术品的主要依据;从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知识的良好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
在课改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明确了本课的课业类型属于“欣赏评述”的范畴,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书画艺术品的鉴赏”这一重点展开,明确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之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下畅所欲言。在评价的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整堂课的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养成永久学习的良好兴趣。
二、了解并明确了以上内容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
A、学生预习课本、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和归纳所需资料、携带自己或家人、朋友收藏的书画艺术品到课堂。
B、教师认真分析各班学生的不同状态、录制剪辑视频资料、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直观的影像资料中充分调动学生发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考与探讨的过程。
3、教学策略:
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提出设问,进而提炼学生问答带领学生深入探究
三、下面我将按照课堂教学的进程:导入、新授、课堂作业、展示收藏和课堂小结五个部分来展示我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精华
1、导入——是一节课精彩的开始。(观看导入实录“导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利用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沉积,并落脚于书画艺术品,通过对比《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与摹本,进入本课鉴赏的主题,也为课堂作业部分的中国书画主题鉴赏埋下了伏笔。
2、新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会学生鉴赏书画艺术品的角度。
A、(观看实录“新授1、2”)在检查学生的预习、交流资料的环节。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展示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的有关艺术品概念和范畴的资料。引导学生将思维由艺术品的鉴赏集中到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之中。
B、(观看实录“新授3”)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依据,我利用《鉴宝》节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品欣赏的角度。在欣赏之前设置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在这段录象中详细的描述了藏品的基本信息、包装形式、作者及其社会地位,为学生进一步的欣赏和鉴定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
(观看实录“新授4”)正是有了这些直观、详尽的视频资料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从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图片、文字、语言的优势所在。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聚精会神,并认真的做了记录。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答有所依,自己则完全以引导的角色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和深入的探究。
C、(观看实录“合作学习1”)课堂上设置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现场鉴宝开价,给学生设置有关包装、价格和地位的疑惑,尝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件书画艺术品的价值和真伪,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使每位学生都有角色观念、有任务。(观看实录“合作学习2、3”)学生的讨论认真而激烈,每个人都参与到自己的角色之中,并尝试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述,其中吴思慧同学提出了“这是清初还是清末的作品”的问题,说明了学生对问题有所思考,也说明前面所讲述的知识点在她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般的图片所难以解决的!
然而学生只将注意力放在了年代和作者的社会地位上而忽略了一件艺术品的鉴赏的主要依据是其绘画风格和艺术风格!(播放实录“价格公布”)所以无论是他们的点评还是开价都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价格有着很大的距离,因此当80万元的价格公布时,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叫声。(播放实录“专家点评”)于是接下来的专家点评就显得额外重要,鉴定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特别是对绘画风格和艺术风格做了详尽而权威的分析,如:清宫旧藏、臣字款作品、内容上是乾隆皇帝的诗、绘画风格上学习了王元祁和黄公望的批麻皴、小青绿的设色、馆阁体的书法风格、等都与作者的存世风格一致!再次阐明了艺术风格是决定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
3、课堂作业——有效的检验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经过了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经历了由懵懂到逐步清晰的过程,掌握了基本的鉴赏角度,在进行总结概括之后,最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于是我利用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播放实录“课堂作业1”)我将导入部分埋下的伏笔重新挖掘出来,让我的学生利用鉴赏的知识对《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与摹本相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我允许学生根据刚刚学习过的知识对两件作品进行提问,这样我就可以通过他们的提问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4、利用展示收藏的环节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播放实录“藏品展示1、2”)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将课前准备的书画艺术品进行展示,并按照学习过的内容详细描述其外部特征、艺术风格、收藏原因和对自己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鉴与赏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展示了自己家人以及自己亲自绘制的书画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这个环节也将艺术品的鉴赏拉回到现实生活之中,在这一环节中我强调了“识货者为宝”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5、课堂小结——是对知识的回顾、对感受的总结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中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短短的5分钟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学生是否掌握了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是否树立了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呢?张文丽同学的回答从非常全面的角度阐述了艺术品鉴赏的依据,并着重指出了艺术风格的问题,这充分说明这节课所采用的系列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一节课结束了。回头想想有收获也有遗憾。在认真思考之后我认为我的这节课有以下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成功的解决了教学困惑。课前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查找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状况;课堂上视频资料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详尽、权威的知识内容。
2、教学目标明确、精练、不贪大。紧紧围绕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依据而开展,砍掉了艺术品博览会及交易市场的内容,将其作为课前预习的部分自主学习,将拍卖会作为课后拓展的内容进行课程的延续。
3、利用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淡化欣赏课的枯燥。在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设置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本课的学习活动,在掌握艺术品鉴赏依据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尊重别人、表达自己,并为自己的价值取向的确立明确了方向。
4、合理安排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和位置。由始至终我都站在课堂主导的角度面对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成功的改变了欣赏课中教师“一言堂”的枯燥和乏味;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有褒有贬,有效避免了对学生一味的吹捧和盲目的鼓励。
不足之处:
本课的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运用上,引导和设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我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有待改进。如在对《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和摹本进行鉴赏时,我说(录象演示),问完之后我所面对的是学生的一阵沉默,学生好象并不明白我在问什么,其实自己的目的是要学生根据刚才了解的鉴赏依据,对两幅画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但是之后四五个学生的提问中只有吴思慧同学提到了艺术风格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如果在问题的设置上能够再精练、准确、明晰一些,学生的迷茫可能会小一些。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美术教材第15册第3课《墨与彩的韵味》,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说明。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墨与彩的韵味》属于造型与表现领域的课程,它属于中国画中的水墨画。水墨画无论是它的表现方法还是独特的画面效果,都体现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情怀,可以说是中国千年文化传统的.浓缩。本课将带领学生逐步体验水墨特殊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和历史继承性。因此,本课在继承人类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优秀艺术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为下一课《笔墨的情趣》打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式、过程,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感想,鼓励学生讨论交流,提倡对问题质疑、探究与思考,激励学生发展个性。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大胆地运用作画工具和方法表达墨与彩的变化效果,尝试创作形象生动的花卉作品。
②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突出趣味性与实践性让学生在玩中学,逐步地体验水墨画的意韵美,逐步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知一草一木都有情,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
3、重点与难点:
①、重点:通过作品分析、教师演示、师生互动实验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握破墨、破色、墨色的浓淡关系,特别是水份的干湿对彩与墨融合的作用。
②、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韵味”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并在实践练习的基础上展开创作。
二、教法运用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要体现主体性的功能。本节课我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互助互学,勇于探究。我采用游戏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用实验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水墨交融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用演示法示范水墨画的表现技法,明确学习目的。用欣赏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水墨画独特的韵味
三、学法指导
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小学时也没有接触过国画,经济条件都不好。因此,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共用一套学习用具,合作学习、共同进步。虽然我校学生美术基础差,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别人肯定自己、欣赏自己。在学法上主要运用练习法、评述法和讨论法等。
四、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激活基础
游戏:让学生在众多绘画用具中挑出中国画的用具。强调中国画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2、学生体验,揭示目标
让学生用水墨在纸上自己随意涂抹,感受为先。其次提出问题:①纸张与以往有何不同?②水在其中起着什么作用?③墨色先后涂抹的效果有何不同?
3、老师作简要示范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4、欣赏水墨经典作品
欣赏名家名作,感受墨与色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分析讨论其使用了哪些表现方法。
5、学生实践
学生分组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6、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份的把握要恰当好处。评价方式为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3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 )册第()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 设计.应用领域。(地位与作用)。
二、 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
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 教学目标
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 。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 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展示活动10分钟。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 (精讲演示,直观生动) 。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
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板书设计: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课本的“本”是根本的“本”,是教学灵魂的体现。本课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大自然中光与色的关系,掌握色调的概念,学会运用色彩归纳的方法,记录大自然的色彩现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学情是尤为重要的。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原色、间色的概念,并且积累了一定的对比、调和等色彩运用的方法。但是,对于色彩感知和归纳能力不足,很难绘制出一幅色调和谐统一的作品,根据这一情况,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感知色彩在自然中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色彩表现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师生交流的工具,为课程的成功提供标准,还可以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工具。因此,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自然中光与色的关系和色调的概念,体会不同的色调带给我们的感受,学会运用色彩归纳的方法,记录大自然的色彩现象。
过程与方法:观察光与色的实验,探究光的波长和反射,欣赏风景作品《喜鹊》《八月的阿玛拉玛草原》《姐妹们的池塘》和《高原的歌》,掌握色调的概念,感受红、黄、蓝等色调带给我们的感受,分析风景作品中色彩归纳的方法,描绘美丽的大自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大自然色彩的魅力,加深热爱生活、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是教学的重心所在,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重点:色调的感受和色彩归纳的方法。
难点:创作出一幅色调优美和谐的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
考虑到初中学生的现状,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将采用提问法、讨论法、欣赏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展开我的教学。
六、说教学准备
确定了教学方法,接下来就需要进行充足的教学准备使教学方法能够落到实处,为此我准备了相关PPT课件、三棱镜、白纸、绘画工具等来辅助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此期间我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美术体验。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趣味性尤为重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将在导入时,出示谜语“来到屋里,赶也赶不走,时间一到,不赶就会走”。让学生猜一猜是哪种自然现象,学生能够快速的猜出是光。随后我会做出总结:光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世界,让我们能畅游在色彩丰富的大自然中,从而引出课题《大自然的色彩》。
活动二:作品图像识读
接下来是教学环节。首先,我将做一个小实验,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三棱镜,将三棱镜置于阳光射入的窗口,并在旁边放一张白纸,然后提出问题:当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到白纸上,出现了什么现象?学生能够很直观的观察出彩虹条纹。我将继续追问:彩虹的排列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光是由不同波长的七种色光组成的,由于各种物体吸收和反射不同波长的色光,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缤纷多彩的世界。
接下来我会用多媒体出示《喜鹊》《八月的阿玛拉玛草原》等作品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作品中的内容后,提出问题:从整体上看色彩有什么特点?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得出结论:画面中颜色丰富,但是整体和谐,富有美感。一幅作品或一个环境中往往存在多种色彩,这些色彩构成的整体调子,被称为色调,不同的色调给我们不同的视觉感受。
紧接着,我将展示《荷花》《夕阳》等摄影作品和对应的色卡图,首先让学生结合作品和色卡确定主色调分别为绿色调、红色调等。随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作品的主色调有什么特点?其他颜色和主色调有什么关系?学生激烈讨论后,我会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而总结出色彩归纳的方法:作品中的主色调面积大并且有明度变化,是依据现实中风景的色调来确定的`。除了主色调以外还可以运用它的对比色和邻近色点缀画面,使画面既丰富又和谐。
通过循序渐进的问答,以及合作探究的方法,既让学生对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团队协作的能力。
活动三:技法表现探究
由于将色彩归纳运用到实际的创作中,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以“傍晚”为例,示范色彩归纳的方法:
1.确定色调,根据“傍晚”确定出作品的色调;
2.线描勾画,用画笔勾勒出天空中的晚霞、海面和渔船;
3.填补色彩,大面积的天空海面用红色、黄色、橙色,渔船的倒影点缀成黑色;
4.调整画面,统一色调。
通过这样直观的方式,可以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技法上的难点。
活动四:美术创意实践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尝试运用不同的色调去表现大自然。并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从主色调的确定、色调和谐等方面进行有侧重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活动五:多元展示评价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将设置以“大自然的魅力”为主题的展览会,引导学生自愿分享作品,并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和对于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活动六:小结升华作业
开头和结尾同样重要,因此在小结的部分,我会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课重要知识点,并且从关注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等方面进行情感升华,并布置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课后选择大自然中喜欢的颜色制作成一个色卡本。以此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八、说板书设计
优秀的板书,可以更加直观、更有层次性地便于学生理解本课重点知识。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我是XXX号参赛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首先)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人美版初中教材第十八册第四课《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出示板书)本课是“造型61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确定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可以了解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所表现出的对形体的概括与表现力,学习它以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语言所表现出作者的构思,感受黑白装饰画艺术的魅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感知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三个纬度和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要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知黑白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和多种表现效果,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创作过程。使学生掌握对黑白装饰画分析、理解、评价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的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比较,共同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图片中的形象,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方法,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各种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并掌握正确的评价方式。发展潜在的艺术个性,大胆传递主观思想和感情。提高对黑白装饰画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根据我对教材分析的理解,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欣赏图片,让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表现特征、艺术效果和思想内容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进行对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分析比较。
难点:
具体分析、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够独立、正确地理解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完成有创意的黑白装饰画设计。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运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合作教学法、鼓励教学法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和初中学生心理特点,我先采用引导教学,用幻灯片放映一些不同特征的黑白装饰画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然后提出问题,进入课文。接着放映不同艺术特色的装饰画并作出比较,让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感性认识;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
学情分析:
让学生学会看作品,在看的过程学会思考,形成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感悟出黑白装饰画的美感,并运用到生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并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将从课前准备—激趣导课—欣赏讨论—实践操作—教师总结几个方面进行我的教学。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黑白装饰画图片,带进课堂让学生欣赏。
2、激趣导课
首先,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个黑白效果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在神秘中接触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感受黑白美感。接着我会出示熊猫图片,提问:“熊猫一生当中的两大愿望是什么?”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总结出答案:第一是熊猫想照一张彩色照片;第二个是想去掉黑眼圈。这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黑白画的独特魅力。
接着,我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今天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教室的墙上贴满了不同风格的黑白装饰画,并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这样创设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更好地体会黑白装饰画的美感。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黑白装饰画的色彩要素是有黑白灰三种要素构成的。
最后,回到课本上的图片,具体地分析每幅作品由于表现形式的不同,使得效果截然不同,以学生的自行探讨为主,教师适当地加以补充。提出问题:同样是表现人物的黑白装饰画,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分析这几幅图片,会发现有的比较厚重,有的比较简练,让学生在思考中对本节课产生好奇,在欣赏的过程中了解由于点线面的构成不同,以及黑白灰所占的面积不同所以效果也不同。这样我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
在这个环节主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3、欣赏讨论
我们看到的水墨画它体现出了黑白灰的层次美;那么在平淡的年代里人们追求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多彩的年代人们又返朴归真想回归自然,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追求的是一种心态美。例如怀旧照片和黑白的摄影等对于情感的表达是色彩很难达到的。而黑白装饰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用黑白来纪实,而是用一种颜色与纸的对比关系,对客观物象进行重新塑造,进行主观归纳,画面是由基本元素点、线、面基本要素组成的层次,形成一种单纯的美。
首先,我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多种风格、多种材料的黑白装饰画作品。并提出问题:你对教材中“黑白装饰是一种颜色通过与纸形成的对比关系创造的富有装饰性的绘画”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观看作品,并分组讨论。分析黑白装饰画的内容与风格、交流对黑白装饰画的个人看法,挑选自己喜爱的作品。通过大量的欣赏,引起学生对黑白装饰画的兴趣。展示学生的个性风格。
接着,我继续拿出几组黑白画和彩色画进行对比。寻找黑白画中存在的吸引力。同样的画面(房子、鞋、餐具、风景、人物),但彩色的照片和黑白装饰画却给人不同的感受。
我找学生用幻灯片演示从色彩照片到黑白装饰画的过程,让学生从中感受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的美感。并总结:彩色照片给人视觉上有很大的冲击力,表达出作者丰富的情感;而黑白装饰画就会给人一种概况,想像的空间,人为创作的东西也会越多,表现出的就是另外一种感受;从黑白装饰画到彩色照片转变的过程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它们各有各的美,各得其美,各美其美。
接着我用一年四季做比喻,秋天给人带来繁荣、丰富的感觉;而我却喜欢冬天,它把丰富、繁荣变得简约、概括,给人一种纯洁,平静的感觉。这样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交换观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学习态度。
最后,请同学说说作品的独特之处。归纳总结:
黑白画装饰画的表现形式除了点、线、面以外,(出示板书)还有:明度、线条、错觉、转换、仿影、对比、象征和变形等给我们一种单纯的美、简洁的美、淡雅的美。
在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大量欣赏比较,自己体验黑白装饰画给人带来美感的同时,感受彩色照片和黑白装饰画的不同感受,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从而把整个教学过程推向高潮。
4、实践操作
帮助学生确定自己喜爱的一种风格。尝试根据生活中的形象或照片,创作一幅黑白装饰画。安排好画面的整体黑白关系,使黑与白互相交替、互相穿插,富有节奏,是构成一幅好的黑白装饰画作品的先决因素。
首先我以花卉的照片为例,介绍黑白装饰画的三种处理方法:
第1种,用记号笔勾轮廓。可以在背景上用点点烘托花朵。
第2种,背景涂黑。可以把背景沿轮廓涂满黑色。
第3种,把花瓣涂黑,背景处理成灰色。
鼓励创新意识,学生自由组合,按小组创作。培养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感受的能力,提倡分组交流的方式。
教师巡回指导。练习中,根据学生需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些设计上和技术上的困难,及时展示一些创意好的草图。有共性问题统一讲解,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品及时展示表扬。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这样给学生技术上的支持,帮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能在练习过程中体会到创作乐趣,提高创作能力。
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请同学互相谈对作品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实践操作的过程让学生对本节课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提高。
5、教师总结
本节课通过欣赏作品、对作品的分析、讨论,了解黑白装饰画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感知黑白灰以及他们的关系,引导学生欣赏、认知黑白灰给人带来的美感,尝试用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如何对物体进行概括,如何运用黑与白表现出绘画的装饰效果,如何用语言交流自己对黑白装饰画的感受和认识。
让我们认识到黑白装饰画的独特魅力,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选择不同风格不断地创新,就能够设计出很好的画面来表达我们的美好生活。
四、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遵循 “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归纳、总结几个方面深入学习。让大部分学生达到能够自主、正确的掌握黑白装饰画的基本要素,了解黑白装饰画和彩色照片给人的不同感受;让个别领悟性较好的学生达到除了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教学内容以外,还能够独立、创新、发挥自己的个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师生共同讨论,达到一个更高的认知水平。
最后,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美有一个更深的认识和追求。
五、板书设计
下面请大家看我的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我以大纲契领的板书达到条理清晰,一目了然。体现了整个教学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和难点,这样看起来简单明了,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的追求。
板书设计: 黑白装饰画的美感
一、基本要素:点线面
二、基本方法:节奏韵律 对比调和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时为1课时。“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默读课文,会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做上批注(重点)。
4、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重点)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难点)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一是做好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自读课文,为课文标段;借助课文内的拼音为课后的生字注音组词;画出文中的好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标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搜集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二是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课文导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悟出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说教法
本节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课前让学生预习字词,课上进行认读和书写;抓入导学问题,以老班长的外貌和课文中感动的地方两条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备课,但是更要注重课堂上的生成,在找学生问答问题时,以学生的回答和读贯穿整个课堂,不能牵着学生的思维走。
五、说教学过程
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 (课前听《长征》这首歌曲)引到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长征是世界军事历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认读本课的生字并组词,在本上书写“颧”、“鬓”。(对应目标1)
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认真阅读课文导读后,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对应目标2)
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对应目标4)
1、再次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对应目标3)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1、读最后一段,重点是“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对应目标2)
2、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
(五)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草地夜行》。(如有时间分享学生们搜集的长征故事)
2、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如果有一天,你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这只钓鱼钩,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要怎么做呢?请写一写。(放歌曲《十送红军》)
(六)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美术14册第十课《活泼有趣的帽子和文化衫》。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 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由于学生的日常衣着大多数是学校的校服,或是家长帮他们选购的服装、帽子,所以,学生们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从他们的穿着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个性品位。其实学生对于衣衫的设计都有自己的想法,本课的设置就是让学生们亲自设计绘制文化衫,这一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情趣、体会服装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力,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目标:
(1) 恰当的图形、文字或符号在文化衫上的运用。
(2) 用自己喜欢的适合主题的色彩去搭配自己的文化衫。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现美、创造美是每位学生都应具备的素质,通过文化衫的设计,让学生更加认识自我,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1. 教学重点:色彩搭配、手工制作和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2.教学难点:怎样找到适合主体的元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3.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采取“引导—-自主探究”的方法,以文化衫为线索,充分运用教具,采用展示,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运用投影、音乐等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学生分组活动,互评互比,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集体合作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思维。
二.教学程序:
本节教学由秀、学、谈、做、展、评六个部分组成。
1.秀:学生穿上自己准备的文化衫进行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揭示本课主题。
2.学:通过文化衫秀的欣赏,让学生了解文化衫的含义、起源、蕴含的意义使学生对文化衫产生不同的情感审美习惯。
3.谈: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图案的文化衫,丰富学生视觉,让学生分析制作文化衫适合主体的元素有哪些,教师给予总的归纳,引出下一环节。
4.做:以小组的形式先思考后制作,同学间互相帮助体现合作精神。
5.展: 让学生穿上自已做好文化衫进行展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展现能力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色彩与生活》是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第7课的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本课引导学生从了解生活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入手,认识学习色彩搭配知识对于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性,并通过分析生活中的色彩,使学生对色彩现象及色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说学情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维方式也已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的学生对色彩知识具有初步的了解,但对色彩搭配的认识有限,缺少运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本节课的`教材分析以及学情的理解,我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生活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色彩现象中体现的各种色彩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练习色彩搭配,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明白恰当的色彩搭配体现着人们对色彩规律的认识与对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主要手段。
四、说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到处存在着色彩现象,它的形成受色彩规律制约;好的色彩搭配是我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满足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的重要手段。
难点则是:使学生学会用色彩基本知识和规律去感知色彩现象。学生能运用色彩知识去进行色彩搭配的练习并进一步应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不同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多种文化艺术内涵。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设计中我以色彩为主线贯穿,依托视觉形象引导,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探究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绘画工具如图画纸、水彩笔、油画棒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环节如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是科学,更是艺术,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所以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出示图片并提问:请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引起学生兴趣。接下来我会对图片进行去色处理,继续追问:假如让你选择,你想生活在哪个环境中,黑白的还是彩色的?为什么?揭示课题《色彩与生活》。
环节二:探究色彩,新课讲授
(一)色彩三要素
《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需要凸显视觉性,所以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各种蔬菜、天空及衣柜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色彩三要素,教师讲解色彩三要素的概念。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当学生对色彩的基本知识与规律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出示两组家居装饰图,鼓励学生观察分析:两组在色彩搭配上有什么不同?你比较喜欢哪一组的色彩?为什么?色彩的搭配方法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
环节三:实践练习,展示评价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运用本课学习色彩知识及色彩搭配方法,为校服进行色彩搭配。学生创作完成后自主展示并描述作品,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教师做最后总结。学生在展示成果时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积极参与评价。
环节四:小结作业,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课堂总结——拓展延伸”环节,在课程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色彩三要素及色彩搭配方法的相关知识。
为了使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举例说说色彩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八、板书设计
让色彩动起来
一、色彩三要素:
色相、明度、纯度
二、色彩的搭配方法:
色相对比、冷色调搭配、暖色调搭配、对比色搭配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民间美术剪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和教学过程七个方
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湘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五单元《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活动一的内容,是第四学段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基础部分。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历来被广大劳动群众所喜爱,学生对剪纸技法、运用也比较熟悉,所以本节内容要突出”喜庆吉祥“的内涵。以学生理解传统剪纸艺术的图形寓意为主,在巩固小学阶段的剪纸技法的同时,能通过借鉴传统图案进行一定的图案创新设计。
重点:传统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及剪纸中的常见装饰符号。
难点:剪纸图形及装饰纹样的组合变化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为: 学习传统民间剪纸图案的象征含义,初步了解剪纸图形创造手
法,进一步掌握剪纸技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为: 通过欣赏民间剪纸作品、讨论传统剪纸图案寓意、分析南北剪
纸作品风格、制作剪纸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特点和魅力,学会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使学生 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三、说学情
学生对剪纸这个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但他们仅停留在小学比较简单的几何形
图案制作上,在认识上也不全面。因此较精美的剪纸作品展示对他们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且剪纸的学习材料易得,对学生的绘画基础要求不高容易出成果,采用直观性教学就能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法
通过欣赏认识—分析讨论—提高认识—创新设计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使学生自主分析材料、创新思维,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方式转变为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师生交流、生
生交流、生生合作的互动过程,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仅仅点拔学生的思维,实现创造。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工具材料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剪纸作品、图形剪影、工具材料等
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材料等
六、说教学过程:
课前: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学前准备情况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3分钟)
课前开始播放民乐《金蛇狂舞》营造喜庆氛围,课件展示精美的剪纸作品,引导学生回忆嫁娶喜事时在彩礼上、门窗上都要贴上象征吉祥美满的剪纸窗花。同时分组发放实物作品让学生看、摸,通过真实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营造吉祥喜庆的氛围激发学生对民间剪纸的兴趣。
(二)教师引导、学生探究(10分钟)
利用营造的剪纸氛围,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学生的自主分析,解决教学重点问题。
1、播放一段民间艺人制作剪纸的视频,同时教师给学生讲解剪纸的历史、阳刻阴刻的剪法分类、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用用表格列出南北剪纸的风格特点。请学生观察老师提供的剪纸作品风格,把相应风格的作品贴在对应表格一栏。
2、学生观察剪纸作品《三多图》,辨认其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哪三多?包含怎样的祝福?
3、分组说说本组拿到的的剪纸作品中包含哪些植物,象征着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剪纸图案中常用的移花接木组合手法。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8分钟)
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实践探究,解决教学难点。
1、老师举例:民间剪纸中常用的装饰纹样:月牙纹、锯齿纹。
2、请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结合自己小组拿到的剪纸作品,提取出其中较常用的剪纸装饰纹样、并尝试组合装饰纹样。学生在组内交流,教师查看每组活动情况。
(四)创作实践活动。(16分钟)
教师提出要求:尝试用所学的剪纸知识,为自己朋友或长辈剪刻一件蕴含吉祥喜庆意义的窗花。动植物纹样均可,注意搭配适当装饰纹样。
学生体验创作快乐,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喜庆的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氛围中获得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展示评比,加深理解。(5分钟)
每组选出优秀作品展示,培养学生欣赏评价美术作品的能力。并请作者说明这幅剪纸的包含哪些动植物图形?用他们表达怎样的祝愿?
通过展示评比强化剪纸图形寓意这一知识的掌握,突出教学重点难点。
(六)教师总结,课后拓展。(3分钟)
我总结以问题形式出现,设计三个问题:
1、你学会了什么?2、剪纸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3、剪纸艺术就在我们身边,从中我们发现美存在于哪里?
目的是通过学生回顾内容,课堂体验,感受美来自于生活、生活创造美。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快乐。
2、课后拓展:请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那些民间美术形式。
其中导入3分钟,引导探究10分钟,尝试体验,创作练习24分钟,评比展示5分钟,总结拓展3分钟。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0
说教材
东皋印派在中国篆刻流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她是从雪渔派、徽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区域性流派。东皋印派的印人留传下来的艺术遗产十分丰富,是中国文人篆刻的宝贵财富。东皋印艺讲求构思精致、刀法细腻、章法平稳、匀称调和。印作把书法、章法、刀法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充分展示出书法的笔意美、布局的结构美、用刀的镌刻美,体现出“方寸之地,气象万千”的意境。
本课教材是本人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实践后编写的,编写时我关注了初中学生的认知。找到了由他们来继承东皋印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就是通过欣赏来走进东皋印派、通过设计来了解东皋印艺、通过制作来深入东皋印艺、通过研究来传承东皋印艺。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东皋印艺的艺术特色与传承。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东皋印作印文设计与制作。
说学情
初中学生经过多年的美术及其他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无论是在学习方法上,还是知识的容量上,已经具备了解决部分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来至本土的地方民间美术——南通东皋印艺,则更接近于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
说目标
就本课教学内容而言,主要是通过欣赏、设计、制作来体验、探讨、研究东皋印艺,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地方民间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让学生在乡土美术学习中打开创造之门,培养综合创新能力。由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界定成三块:
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关注南通篆刻艺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在探寻东皋印派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魅力并尝试设计或制作。
三、情感与价值观。了解东皋印派作为区域性流派的辉煌历史。引导学生传承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为家乡而自豪的思想情感。
说教法、学法
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我主要采取了四种教学方法:
一、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与本课符合的情境,会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因此本课在导入部分通过播放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使学生从宣传片中了解中国传统艺术——印章的历史和在生活中具体的实用价值,并由此导入研究的主题——东皋印艺。
二、合作学习法:通过“确定主题”和“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拟定的相关东皋印派的课题来研究或自己确定的其他东皋印派的研究课题组成自主合作研究小组,完成研究任务。
三、自主探索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要渠道,对于地方民间美术资源的研究更是如此。本课通过“合作探究”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感受不同东皋印作的艺术特色与艺术魅力。
四、拓展延伸法:学校美术本身就是生活美术和乡土美术的归纳与提升,东皋印派作为南通地方美术中的一朵奇花,我们仅在课堂上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将她们运用到生活中去。本课要求学生运用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尝试进行自己姓名章的设计、制作并尝试运用,不仅促进了这一文化的传承,也将该艺术进行了拓展。
说教学设计
按照前面的分析,我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进入课前准备阶段,这时教师不仅需要准备相关的东皋印派的资料和图片,多媒体演示设备和美术课笺等常规物品,还需要准备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视频及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另外篆刻工具和篆文字典的准备也是必须的。对学生准备,我要求学生,在预习教材的同时还要收集相关东皋印派的其他资料及篆刻时需要的相关工具和材料。
关于课堂教学,首先导入非常重要,因为她能创设情境,让学生迅速融入课堂,所以我准备了张艺谋导演的《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宣传片,让学生在中国印的介绍中了解篆刻、进而了解东皋印艺,进入课题。
我们知道,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知识的积累具有较强的作用,而自主探寻则是学生发展的动力,因此在“探究”环节,我要求学生自由组合,确定各组研究东皋印派的主题,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小组。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总结、归纳东皋印派的艺术特色。本环节先由教师初步确定课题研究方向并提供主要资料,不仅促进了学生完成研究的速度,也保证了研究方向的准确性,降低了研究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从而使课堂朝着有效的方向发展。
第四个环节是“欣赏分析”,这个环节教师的主导非常重要,虽然前面我们进行了“探究”,学生已经领略到了一些东皋印派的艺术特点,但他们往往不容易形成合理的分析与系统的归纳。因此我重点通过欣赏与分析东皋印作,和学生来研究东皋印艺的设计与制作特点,以便于他们了解东皋印派的设计风格,掌握设计技巧。
作业是知识积累,技能锻炼的巩固过程。由于课堂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本环节我只要求学生能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自己姓名的设计即可。而对条件成熟的学生则可在我的指导下用蔬果块茎或肥皂、橡皮等易于操作的材料进行刻制尝试。
最后,作业的展示也是对学生美术学习的一次检阅与交流,在这个环节我要求学生将完成的作品在全班交流,并进行立体的评价。
说评价与拓展
而对学生的评价我注重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这时教师作为评价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注意因人、因时、因地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活动,充分体现多元评价的内涵。本人在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法。如美术课笺中“教学反馈条”就是一个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评价方式。而作品展示时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则是课堂评价的主要体现。结合本课特点,本课我还增加了最佳设计(创意)奖与最佳制作奖的设置,形成了积极向上学习氛围。
总之,科学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教学的拓展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合适的评价方法必然会刺激学生去关心、去探寻其相关的课题。这对课堂的延伸、学生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本人根据教学实际和本课的特点,认为可以抓住学生在初步掌握东皋印派设计特点的基础上尝试技法的创新,以让东皋印艺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以校园风景画写生为主题,让学生运用掌握的铅笔淡彩画的技法,系身体会、接触大自然,展开想象和观察能力用心描绘给我们还不熟悉的美丽校园。在绘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我校的发展史,写生完后能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和成功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中热爱生活的道德美育。
2.教学目标:
A.让学生学会风景画的选景构图方法。
B.定稿后铺一层素描大体明暗
C.熟练的把握好水分上好淡彩
3.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好淡彩的水 ,以及色彩的感觉度,要求学生在给画过程中,上色彩要大胆自然、明块,体现出水彩特有的透明感,选景上要求发自内心的。技法表现要求学生有朝气蓬勃年轻一代的精神面貌,教学难点是怎样结合素描关系上好淡彩。
二。说学法
美术课的教学和其他课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动心,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感悟,结合技法描绘写生。
三。说教法
新课改理念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合作,教与学是互相联系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搜集材料作品的示范形式来进行教学,以学校的'发展历史介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心里倾向,从而热情的参与学习。
四。说教学过程
在我们身边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的东西,我们生活在其中也没有完全感觉得到。那是我们缺少了一双善于观察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开始接触新鲜的事物都十分感兴趣,只要我们善诱的引导和启发他们接受是很快的。因而我对本节课进行以下设计。
A.谈话法引入
先介绍学校的发展史,以学校的景象质度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B.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兴趣、信心
从选景、构图、定稿、上明暗、详细分解介绍技法。
C.学生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D.总结
师生互评。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2
《巧用身边的材料》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美术》八年级第五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因为是技法课再加上这个年龄段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跟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通过发现、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制作立体装饰物的基本要素和技法,并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2、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学生感受、发现身边材料不同的质感,并在设计实践中巧妙运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难点是: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本节课我准备用1个课时来讲解。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和讲解法等。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综合材料造型作品,(学生)画纸、笔等自备的材料。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1、以“鱼的造型非常丰富,如果表现时不用笔画,而是用其他材料进行造型,你会用什么材料来做”来突出本课的特点,导入新课。
2、出示各种材料的“鱼”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表现的都是鱼,艺术家们使用了不同的材料。你能说出这些“鱼 ”有什么不同吗?它们各自有什么巧妙之处?
学生讨论,抽生个别回答。
3、师总结:运用的材料不同,所制作出来的形状、质感也有不同,他们产生的美感有不同。如果我们利用身边的一些常见的材料就能做出很好的作品。
4、师: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还有那些材料呢?
学生小组讨论,可能出现(塑料、麦杆、纸杯、磁带、牙签等)
5、师:收集废弃物品进行改造,可以培养我们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爱惜环境。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乐趣。甚至还可以成为一个小小发明家哦!
6、出示图片,介绍制作方法:
①以点为主的制作方法 ②以面为主的材料 ③以线为主的制作方法A、构思 B、制作C、调整)
7、学生思考与实践,课堂练习:利用纸张的特性,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作品要求:a、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b、作品要体现自己的构想;c、作品要体现个性。
8、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制作可进行讨论并鼓励。
9、按小组完成作品,特别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
10、展示学生作品。比较、评价各小组的创作,引导学生自评并评价他人的作品,交流创作感受。(自评、互评)
11、教师总结。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3
一、说教材
教材是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下面我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分析。本节课选自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色彩调和的种类,力求通过对作品进行色彩分析等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调和的知识,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色彩调和的艺术特点和效果,学会用色彩调和的方法进行表现,感受色彩调和特有的和谐美感。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色彩表现能力,思维的发散性较高,而且对色彩的相关知识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将所想到的转化为所表达的,对于他们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辨识出其中的色彩调和关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具体引导,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有了一定的把握,因此我确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分类和表现方法,能对不同的美术作品和色彩现象进行色彩分析。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析和对于色彩调和的体验,色彩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对色彩的兴趣,充分感受色彩调和含蓄的美,关注色彩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说教学重难点
确立了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是了解色彩调和的概念,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
难点是对美术作品进行色彩分析,辨识出其中的色彩调和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难点。我将采用谈话法、图片展示法和实践指导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颜料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下面到了我说课最重要的环节,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图片展示,激趣导入
课堂伊始,我将出示课件,展示四幅图案分别代表春、夏、秋、冬,请学生将图案与其代表的季节一一对应。提示大家感受四季风景的色彩和谐关系,顺势引出课题《色彩的调和》。
通过这种图片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感知作品,提出问题
我将引导学生观察莫奈的作品《池塘》,并思考画面中的色彩在色相环中的'关系,以及画面内容和感受,通过学生回答,顺势总结得出色彩和谐的概念: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的效果,使人感受到的是一种统一协调的色彩现象。通过图片观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的观察力。
(一)了解同色相调和的方法
接下来我将展示蓝色调、绿色调和紫色调三个画面,设置练一练的活动:分析色调调和的色彩关系。学生思考并回答,我将进行总结:以蓝色色调作品为例,底色偏湖蓝、稍亮,书桌和电脑偏钴蓝,稍暗,形成明度变化。明度不同、冷暖不同打破了容易产生的单调问题,从而使画面在统一中达到活泼、对比的效果。我会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同色相调和的方法,可采用明度变化、纯度和冷暖关系。
(二)了解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
我将继续展示现代摄影作品《秋林》并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树林中都包含了什么颜色的树叶?它们在一起为什么显得那么和谐?学生回答后,我会进行总结:秋天的树林呈现一派绚烂的橘红色,大红、中黄、赭石、土黄等交替出现,零星的分布和较暗的色调也不足以和大面积的红黄色调抗衡,画面达到了和谐统一的效果。进而与学生一起总结出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可采用带有某些明确色彩倾向的色调,弱化各色相的个性或直接采用灰色调进行统一。
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了解同色和不同色相调和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三:分析辨认,掌握方法
为了让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掌握不同色调调和的方法,我将展示教材中的四个花瓶,请学生辨认同色相调和与不同色相调和。结合刚才所学的两种色彩调和规律进行分析,进一步掌握色彩调和的方法后,教师进行同色相调色的示范,学生观察学习。在此环节能够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四:作品展览,交流评议
怀特曾说:教育不是为了青年人谋生,而是教会他们创造生活,美术课程更是如此。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课堂练习时间和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以教材中的花瓶图案为参考,为妈妈设计一块色彩调和的围巾。根据时间提示创作。教师巡视辅导,辅导要点:注意运用本课所学的色彩调和知识设计围巾的色彩搭配。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形象、想象力等多方面评价作业。
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环节五: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总结重点知识,并升华情感,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关于色彩的美术现象。
总结本节课收获我会趁热打铁请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搜集色相调和在生活中其他领域的运用,下节课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这一环节请学生主动分享收获,真正践行“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最后的开放的作业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美术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艺术色彩的乐趣。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4
一、说教材
只有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才能从整体上安排教学。
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1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了解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观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并创作出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装饰生活。
二、说学情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了解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合理把握好学情是设计一堂课的基础。七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在此之前已经学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但是对于三原色以及色彩的搭配方法的了解还有所欠缺。因此我将着重带领学生系统的学习色彩知识,表达主观情感,培养审美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支配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在规定性,起着支配和指导教学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了解三原色、对比色以及色彩的三要素等知识,观察色彩在作品中的.效果,感受艺术家利用色彩传递出的自然之美和主观情感,并运用色彩搭配的方法创作出一幅表达情感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观察色彩的三要素变化实验和色彩图片,了解色彩基础知识,学会搭配方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体会不同色彩搭配产生的心理感受,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组合,创作出一幅表达主观情感的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色彩搭配的魅力,用色彩美化和装饰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课程有的放矢,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色彩知识和搭配的方法。
难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表达主观感受。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教学活动中的高度融合和有效统一。本次授课,我将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自主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展开我的教学,使本堂课的教学活动更加的丰富多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六、说教学准备
朱用纯在《朱子家训》中说到“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因此,课前做好教学准备尤为重要。我准备了多媒体、水彩颜料、画笔等教学用具来辅助我的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至此,课程教学前的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接下来我将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展开具体阐述。
(一)趣味情境导入
好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导入的环节,我会分别播放音乐《蓝色多瑙河》《西班牙斗牛曲》,并提出问题:这两首音乐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什么样的颜色能表达这种感受?学生可能会回答:蓝色能够表达舒缓、平静;红色能够表达激昂、兴奋。进而我会总结出:音乐可以触动我们的心灵,同理,色彩也可以表达我们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此来引出课题《色彩的魅力》。
(二)作品图像识读
教学过程就是不断的提出疑问,进行思考,解除疑问的过程,所以我将展示色相环,并提问学生:哪些是三原色?为什么称之为原色?引导学生理解红、黄、蓝作为三原色,不可被其他色彩混合得出,但可混合得出其他色彩。接着我会演示三原色颜料调和的实验,提出问题:三原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可以观察到混合出了深浅不同、颜色不同、饱和度不同的色彩。进而我总结出:色彩三要素包括色相、纯度和明度。色相是每一种色彩的“相貌”,明度是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而纯度则是色彩的饱和度。
此时,学生对于色彩搭配方法还有所欠缺。因此我会展示图片《树枝上的樱桃》《蓝天下的麦苗》,提问:图片中都有什么颜色?它们在色相环的什么位置?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感受?鼓励学生主动回答得出:红色和绿色,在色相环对应180°的位置;蓝色和绿色,色相环相邻90°以内;红色给人温暖的感觉,蓝色让人感觉寒冷。
为了使学生对色彩有更深刻的体验和认识,紧接着我会采用“对号入座”的小游戏,出示三组色彩搭配图和词语卡片,请学生将图与词进行对应,并提出两个启发性的问题:三幅作品中面积最大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用什么词语形容?学生积极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色彩除了以上感受,还能给人前进、后退等诸多感受。色彩之间通过互相搭配,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变幻出无穷的魅力。
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而且可以激发主动学习思考的潜能。
(三)技法表现探究
教师的示范赋予课堂于“形”,学生的创作赋予课堂于“神”,神形兼备,方为上品。我会以“四季”为主题,分析色彩,为学生演示搭配方法:1.选取相同的造型和构图,形成一个系列;2.根据季节选取合适的主色调,进行色彩搭配。为学生触类旁通,并为学生的创意实践做指引。
(四)美术创意实践
此时是学生扩散思维的实践环节,因此,在课堂上我会给学生20分钟的时间进行艺术体验:自拟主题,绘制能表达主观感受的色彩画面。学生在构思和实践创作过程中我会从色彩搭配方法、三要素的变化、调节色调等方面给予指导,为学生独立创作提供拓展的思路。
(五)多元展示评价
“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我会创设“魔幻色彩碰撞大赛”的趣味情境,请学生自愿展示作品并从色相对比、冷暖对比等多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师评。主体多元化,角度多维化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摆脱盲目被动而走向自觉主动,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改进了教师教学。
(六)小结升华作业
正所谓:“编箩编筐,重在收口;描龙绘凤,重在点睛。”在课程最后我将采用问答方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同时升华情感:合理利用色彩,可以装点、美化生活。最后,我会布置作业:课后尝试运用色彩记录自己每一天的心情。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知识学生才愿意去学,因此做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八、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以下是我的板书。
初中美术说课稿 篇1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黑白世界》,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讲述。
一、 说教材
1、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本课是湘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的第二单元第1课,是继《五角星》一课的拓展学习课程,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并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主要学习黑白木刻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及表现技巧,并试图结合木刻形式的文学作品插图来深化教学活动,将木刻技巧与情感主题的艺术表现有机结合,为下一课《方寸之间》篆刻艺术学习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 :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黑白的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木刻版画学习的兴趣,加深对黑白版画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版画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黑白关系造型及利用黑白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点与刀法运用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能够从临摹中初步学会木刻的一种刀法,进行基本的黑白木刻艺术实践。
B、能够运用木刻版画的黑白表现形式,有意识地进行画面不同的黑白处理
(3)发展目标:
A. 尝试运用黑白木刻的表现技巧尝试绘制文学作品的简单插图。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把握不同刀法组织的韵律与节奏
借助黑白处理的技巧,表现影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黑白木刻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总结等方法。
教学难点 :木刻刀法及画面黑白关系的处理转化技巧。攻破这一难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一、运用手工绘画表现;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画面进行彩色,单色的转换。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教师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三、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用黑白表现物体形象的方法,在学生对刀法尝试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点与艺术魅力。通过“活动一”刀法实践活动的学习,学生体验木刻黑白关系的转化,在“活动二”中,主要是启发学生对黑白木刻形式技巧的认识与学习的过程。可以不再依托木刻工具、材料,直 接用毛笔、黑色记号笔甚至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实践。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体验对同一图形或者画面进行不同黑白处理的技巧,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刀法尝试)——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运用黑白木刻版画表现技巧进行插图创作)
互动>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当上课铃响时放一些优秀的黑白木刻版画作品和音乐,这时学生满腔激情,仔细观察,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刀法效果的黑白木刻作品,让学生初步认识黑白木刻作品的形式特点与艺术魅力;结合作品展示对应的刀法效果,引发学生对木刻不同刀法的更多关注。
在学生对刀法尝试的基础上,利用配合体验刀法的学习活动一。从提倡临摹优秀作品,到允许选择作品局部,尽量降低学生体验刀法时遇到的难度,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来塑造形体、表达情感的。借木刻版画的艺术表现形式让学生初步尝试文学插图的创作,丰富插图艺术的表现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然后分组采用不同方法用明暗表现一个石膏正方体。让学生注意画面的光影变化规律及透视现象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认真观察后进行讨论,组内交换意见后分别用不同方法画出石膏正方体。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总是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最好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黑白图片, 直接用毛笔创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将我所学,为我所用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范画图片,尝试运用刀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造。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五、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作画过程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初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的美术说课稿10-24
初中美术说课稿06-09
初中美术经典说课稿10-25
初中美术说课稿10-25
初中美术剪纸说课稿03-06
初中美术说课稿推荐01-02
初中美术说课稿课件10-24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10-25
初中美术说课稿人教版10-25
初中生美术说课稿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