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3-10-11 10:21:18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美术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美术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1

  一、课题:

  《学画山水画》

  二、课型:

  新授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山水画的热爱之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欣赏中国画作品,提高对中国画的认识,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并能表现一定的自然风光。

  2、难点:如何灵活的运用用笔并控制好水和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山水画。

  五、教学准备:

  1、学具?笔、墨、纸、砚等中国画的必需用品以及自己喜欢的风景图片等。

  2、教具?准备中国山水画范作、音像课件、示范用具等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1)课件展示几幅中国山水画图片让学生欣赏。

  (2)播放"一滴墨"的变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让学生在视觉冲击中初步感知山水画的特点。

  (3)用导入语创设情境:提起美丽的大自然,大家都非常的熟悉,相信大家也同老师一样,希望把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山水画就是记录这一美好形象的一种方法,今天就让老师来带大家走进意境优美,犹如人间仙境的山水画世界里。

  2、新授

  (1)欣赏图片,直观感知

  教师用PPT展示中国山水画和西方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提出问题请学生联系实际回答:

  a、中国山水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b、西方山水画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c、你更喜欢哪一种绘画风格?

  (2)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讨论与联想:说出中国山水画和西方山水画给自己的感受,并用语言描绘出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3)教师总结讲解

  a、中国画给人的感受——水墨效果、写意具有韵味,有一种不可描绘的意境美。

  b、西方画给人的感受——色彩丰富、写实。

  多媒体展示:中国山水画家展子虔的《游春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及西方写实山水画家的作品,讲解其中不同,重点体会中国画的韵味。

  (4)示范讲解

  a、出示斧披皴与披麻皴等作品对比并提问: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b、教师示范皴法的技法:笔的方向、染的层次及水墨晕染效果的变化。

  c、出示不同的用皴法完成的的学生作业欣赏。

  3、课堂练习

  以水墨形式完成一幅山水风景画,用笔墨和八开纸作画,画面的内容不限。

  4、展示与讲评

  练习完成后收集全班学生作品,以长龙的形式贴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以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谈自己在作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最后教师根据几幅代表作业对整个学习进行总结评价,并根据学生的情况给予肯定和表扬。

  5、小结

  用拓展思考的范式进行小结:仔细观察自己见过的山山水水、人家、田野等,大胆的运用笔、墨创作出一幅具有水墨意境的画面。

初中美术说课稿2

  主题阐释:

  本课内容为苏少版初中美术第十五册第4课《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习时间为2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展示风格各异、材料丰富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与评述,感悟与体验雕塑艺术的基本语言及独特美感;以学生非常熟悉且能驾驭的泥为媒材进行造型与表现,理解雕塑艺术的本质——以体积和空间的造型方式表达情感。本课为第二课时,通过对身边材料的观察、分析,探究运用新材料表现生命、创造生命的方法。两课时教学内容构成了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具有综合性的完整的单元。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处于渴望探求新知识,喜欢张扬个性的年龄阶段,他们会萌发许多奇思妙想并急于表达出来。雕塑艺术学习内容几乎贯穿义务教育的不同阶段,八年级学生较为熟悉,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雕塑的表现方法及精神内涵了解较少。我校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长们“掠夺性的爱”的包围下,他们缺乏对生活的观察,环保意识也比较淡薄。

  毕加索提出了“拾来的材料”概念,这一创新性的材料开发使雕塑语言更加的丰富和个性化,因此,教学内容定为:创造之旅——“捡拾”来的生命。教学围绕以废旧物为材料的雕塑创作过程展开,设置了感受材料特点,探究制作方法,创新作品主题,进行创作实践,展示评价作品等一系列环节。教学从体验、感悟到创造、实践,由生活到艺术,层层递进。学生在赏析作品、探究材料、立意构思的过程中,在生命的快乐绽放中潜移默化地领悟废废弃物雕塑的创作规律、艺术语言和精神内涵。

  案例评点:

  课前每班准备一只大纸箱,存放、收集班级师生使用过的废弃物品,如吸管、易拉罐、饮料瓶、胶带圈、报纸、杂志、光盘、电池等,课代表安排学生定期收集、清理、分类。

  (一)展示、表演,与材料亲密接触

  1.展示教师“捡拾”收集来的`废旧物品,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其生活来源。

  2.范作展示,学生带着好奇心观望。

  教师总结,导入新课:一把老虎钳、几根电线,或者一只电子镇流器,几根铁钉,经过我们的手就仿佛具有了生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经历创造之旅,给废旧物以生命。

  二、交流、探究,感受材料特点

  1.师生交流:生活中有哪些既容易获得,又具特点的废旧材料?日常生活中人们是怎么处理这些材料的?自己是如何收集到的?

  2.学生分组汇总收集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将搜集到的废旧材料分类。

  3.师生交流:与常见的石、泥、铜等传统雕塑材料相比,废旧物作为雕塑材料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各抒己见。

  材料形态废旧材料种类主要加工方法常用工具

  点状材料稻谷、豆类、电池、贝壳粘贴、串剪刀、美工刀、胶水、切割机、焊接机、铅丝、钳子、线绳、线绳、乳胶等

  线状材料线绳、羽毛、芦苇、草捆扎、粘贴

  面状材料纸张、塑料、布卷、揉、缝制、团、粘贴、累积、弯曲

  块状材料金属、石、木、泥、石膏焊接、切割、堆砌、扎

  师生归纳总结:

  1)废旧材料的种类丰富,生活中常被人们随意丢弃,来源广泛,容易得到;

  2)废旧材料固有的形状、肌理、色彩、质地,呈现不同特点,给人不同感受;

  3)废旧材料形状多样,统括了点、线、面、块等基本造型要素;

  4)废旧材料雕塑方法多样,但容易受材料自身特点限制……

  4.参观了解别组所带材料,根据需要在组间进行适当的调换。

  三、尝试、赏析,探究制作方法

  1.在组内所带的材料中选择较一种材料,思考:可以采用怎样的加工方法使材料呈现体积与空间?学生分组交流。

  2.课件出示表格,总结废旧材料塑造空间体积的一般方法及常用工具。

  3.师生总结:不同的材料应使用与之相适应的制作方法。恰当且巧妙的方法能更好地体现空间与体积。

  四、创意互动,赋予材料生命

  1.我们已经熟悉了材料,也掌握了一定的创作方法,那么,怎么超能赋予材料生命呢?大家来试一试。

  师生商量选取一、二种材料,尝试“头脑风暴”,用不同方式进行空间与体积造型。看谁的创意巧,这么构思的理由是什么。

  一把老虎钳可以是什么?

  头脑风暴第一波:

  螃蟹的钳、动物的脚、站立的人、未来战士、一条鱼、武器、瞭望台……

  头脑风暴第二波:

  焊接上一只废簸箕就是一只“寄居蟹”;

  绕上一圈电线就是“运动员”;

  糊上彩纸就是一条“热带鱼” ……

  2.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让生命绽放的呢?

  1)表现的是什么内容?你看到了怎样的“生命”?

  2)用什么材料来造型的?

  3)采用了怎样的造型方法?学生展开想象谈感受。

  3.大家一起来试试:仔细观察课前所搜集材料,分组讨论可以怎样造型,选派同学在班级交流(一人或者多人均可,可边介绍创意边演示)。

  师生归纳:要做出生动富有生命的作品,就必须抓住对象的特点,结合材料呈现的基本造型元素及其他特征,敢于想象、创造,才能创造出有生命的空间造型。

  五、创作、实践,生命在快乐中绽放

  1.启发学生构思用材料雕塑的形式为身边的生命“塑像”,学生谈创作设想(材料、方法、构思的独特之处)。

  引导学生提出建议和意见,师生共同帮助学生完善构思。教师引导学生不要追求外形的“像”,而要力求通过材料表现生命的本质、神韵。

  2.以“生命”为主题,创作一件或一组雕塑,可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要求:

  1)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色彩、肌理等美感;

  2)作品构思巧妙,富有创意;

  3.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

  4.教师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并给与鼓励。

  六、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

  1.作业过程中,迅速将学生创作过程和他们的作品迅速展示出来。

  2.创作基本完成,学生围绕自己创作生命的过程谈创意,进行自我评价;师生从美术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评价。对学生作品的创新之处、独特之处教师要充分肯定,即使作品不是那么完美。

  3.在师生评价意见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进行二次作业。

  成效分析:

  本课首先采用废旧的物品导入,让学生先了解废旧材料给材料分类,激发学生积极加入活动,教师的提问让学生对废弃的材料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的形象直观的导入,让学生生发现废弃物也可以塑造生命。

  让学生感受材料的特点,它们各自的特性,以及主要的加工方法和所需要的工具。教师用表格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一目了然。

  创意互动学生充分交流、探讨的机会,体会团体合作的乐趣。头脑风波,充分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大胆的思考,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的思维,大胆的设计让学生发展了自己的能力,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学生在评价、收藏,体验成功的快乐中结束本节课,并完成了本节课件的教学目标。

初中美术说课稿3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

  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

  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

  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

  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

  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

  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初中美术说课稿4

  《巧用身边的材料》是浙江人民出版社《美术》八年级第五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所针对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因为是技法课再加上这个年龄段学生自身的一些特点,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跟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感受不同材料的质感,通过发现、巧用身边的材料进行设计实践,掌握设计制作立体装饰物的基本要素和技法,并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2、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力和创造力,在提高审美情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学生感受、发现身边材料不同的质感,并在设计实践中巧妙运用,以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难点是:如何巧妙运用材料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本节课我准备用1个课时来讲解。主要的教学方法有: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和讲解法等。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综合材料造型作品,(学生)画纸、笔等自备的材料。

  主要教学过程是这样的:

  1、以“鱼的造型非常丰富,如果表现时不用笔画,而是用其他材料进行造型,你会用什么材料来做”来突出本课的特点,导入新课。

  2、出示各种材料的“鱼”的图片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表现的都是鱼,艺术家们使用了不同的材料。你能说出这些“鱼 ”有什么不同吗?它们各自有什么巧妙之处?

  学生讨论,抽生个别回答。

  3、师总结:运用的材料不同,所制作出来的形状、质感也有不同,他们产生的美感有不同。如果我们利用身边的一些常见的材料就能做出很好的作品。

  4、师: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还有那些材料呢?

  学生小组讨论,可能出现(塑料、麦杆、纸杯、磁带、牙签等)

  5、师:收集废弃物品进行改造,可以培养我们环境保护的意识。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爱惜环境。还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丰富乐趣。甚至还可以成为一个小小发明家哦!

  6、出示图片,介绍制作方法:

  ①以点为主的制作方法 ②以面为主的材料 ③以线为主的制作方法A、构思 B、制作C、调整)

  7、学生思考与实践,课堂练习:利用纸张的特性,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作品要求:a、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b、作品要体现自己的构想;c、作品要体现个性。

  8、教师及时指导,对学生有创意的设计构思与造型制作可进行讨论并鼓励。

  9、按小组完成作品,特别强调制作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意识。

  10、展示学生作品。比较、评价各小组的创作,引导学生自评并评价他人的作品,交流创作感受。(自评、互评)

  11、教师总结。

初中美术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光影的交响》是选取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6课《光影的交响》的内容。本课是以造型·表现为主,结合作品欣赏的综合课型。首先回顾上节课讲的明暗的,然后通过合作学习的,让学生探讨用不同工具材料用明暗表现正方体的几种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和情感表现能力。采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强调明暗运用与表现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明暗学习的兴趣,加深对明暗审美价值的本质认识、通过借助简化的明暗练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明暗造型及利用明暗进行情感表现的能力。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初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明暗表现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明暗表现的能力。

  B.培养学生明暗表现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B.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观察事物,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初步把握借助明暗处理的,表现影物空间立体与前后虚实关系。攻破这一重点,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大量的风景照片和绘画作品,让学生观察,探究,等方法。

  教学难点:构思立意,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对户外影物或风景照片作明暗简化处理,画一副风景画。攻破这一难点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种方式讲解:一、运用手工绘画表现;二、运用多媒体手段对画面进行彩色,单色的转换。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法和学法:

  二、说教法学法:

  的教育家叶圣淘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中只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我以教室为舞台,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业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出用明暗表现物体形象的方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在练习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三、说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欣赏作品)——乐中体验(画正方体)——讨论探究(自评)——知识扩展(明暗简化练习)——情感升华(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

  互动>师:引导观察——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会自觉地排除外界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悦的享受。当上课铃响时放一些优美的风景图片和音乐,这时学生满腔激情,仔细观察,为学好本课搭好基架。

  2、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绘画作品,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采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方法来塑造形体、表达情感的。然后分组采用不同方法用明暗表现一个石膏正方体。让学生注意画面的光影变化规律及透视现象规律是怎样的,学生认真观察后进行讨论,组内交换意见后分别用不同方法画出石膏正方体。这时教师在教室里巡回指导,发现总是及时解决。最后每组自评后将一张的作品上交,在屏幕上进行展示点评。这种让学生观察、发现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3、构思立意,突破难点

  这一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课件中所播放的图片选择几张有代表性的进行分析讲解,同时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摄影图片,用单色画具进行创作,让学生观察、模仿、探究、创造。

  4、将我所学,为我所用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运用是我们的目的,最后,播放轻音乐,让学生根据风景画图片,尝试运用单色画具,使用恰当的表现手法,进行再创造。

  5、归纳总结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

  6、板书设计:

  美术教案-光影的交响

初中美术说课稿6

  一、谈话导入。

  我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动画片,你们都喜欢什么动画片?为什么?今天我们就走进摄影艺术,更进一步地来了解摄影艺术。

  独立思考问题。

  回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步感受摄影作品、欣赏摄影作品、学习摄影知识。

  合作交流、

  共同提高。

  1、介绍小知识:

  (1)出示世界摄影的第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拍摄于1825年,内容为一幅17世纪的荷兰版画,被认为是世界摄影的第一张照片。

  出示人像摄影:

  教师生活照:你们知道这是谁吗?

  这张照片是一张人像摄影作品。

  (2)摄影艺术按题材划分,有新闻摄影、人像摄影、风景摄影、动物摄影、生活摄影及广告摄影等。

  2、欣赏摄影作品:(课本摄影作品)

  提出要求:认真欣赏插图作品,想一想,课本中的照片属于哪一类摄影题材?

  小游戏:抢答。

  ①开国大典②少女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泣③老照片④中国网通广告。

  欣赏摄影作品,对摄影作品有初步感受,学习摄影作品的分类。

  探究摄影作品的表现方法:对比欣赏法以小组为单位,选你们喜欢的项目进行研究:

  (1)出示《开国大典》候波

  研究1:通过看录像想一想哪幅作品更贴近主题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和拍摄的角度上进行欣赏。

  (2)对比欣赏:

  出示《天鹅之歌》和《新天鹅之歌》

  研究2:想一想,这两幅作品,哪一幅更合理?

  教师从构图上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3)对比欣赏

  《xx火烧山》和《中国网通广告》(电脑合成)

  研究3:

  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你们更喜欢哪幅作品?

  (4)对比欣赏:

  《少女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泣》、《新少女为北京申奥成功而泣》

  3、说一说,哪幅作品更生动?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出摄影的方法:构图、色彩、人物表情、摄影角度。学生欣赏摄影作品。

  学生欣赏。

  学生评述。

  学习观察摄影作品的细节,表达自己的感受。

  1、感受摄影艺术的魅力、表他自己的真实感受。

  2、通过学生对比欣赏、评述,了解摄影艺术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欣赏评述的能力。

  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的'教育。

  三、深入感知摄影作品。

  交流、提高。

  点播欣赏法:欣赏课件中的摄影作品:你想看哪一张摄影作品?认真欣赏摄影作品,请大家欣赏。

  提出要求:边听边想一想这幅作品是用什么摄影方法进行拍摄的?你认为它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巩固学生所学的摄影知识,使学生在欣赏、评价中感悟所学摄影的表现方法和摄影艺术分类。

  让学生展示作品欣赏学生作品:

  (1)组内欣赏:提出要求:小组欣赏:根据我们学习的知识选出小组优秀的作品,并给优秀作品进行命题。

  (2)全班欣赏:

  用你学的知识把作品介绍给大家。

  1、学生欣赏。

  2、学生评述。

  1、学以致用。

  2、巩固所学的摄影知识,培养学生欣赏、评述能力。

  四、课后知识延伸。

  合作训练。

  教师展示莲花山风景区和青云山风景区摄影作品。

  要求学生:希望同学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旅游,并用我们学习的摄影知识拍下我们区美丽的景观。我们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希望同学们积极参与。

  倾听、理解。

  激发学生对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板书设计

  摄影艺术

  题材

  构图角度

  色彩表情

  教学反思

  学生从不同的题材欣赏了摄影作品,从摄影作品中感受了美,了解了一些浅显的摄影知识。能通过照相机进行实践,拍摄作品美观,但需要更进一步的了解运用摄影知识。

初中美术说课稿7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23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用装饰色彩表达》,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课程标准的造型、表现领域。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色彩的对比、同类色等,以及绘画、设计方面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好本节课,为以后学生运用色彩知识及规律、感受生活色彩,表达主题、主观情感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标题包含的一些色彩基本知识及规律,是以后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装饰色彩的了解和学习,学生可以制作一副装饰画。

  1、知识与技能:通过列举大量图片实例,帮助学生认识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了解装饰色彩及其在艺术和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装饰色瓷彩作品实例分析,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特征。通过应用装饰色彩进行简单的色彩设计联系,来把握这些基本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分组合作学习。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现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色彩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学会运用色彩的明度与纯度,表达内心世界。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画在造型方法上的特点,帮助学生学会感知各种色彩现象,并能从中体验不同的美感和色彩内涵,运用装饰色彩进行创作。能有创意地运用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

  教学难点:能大胆有创意的运用色彩表现出装饰色彩的特点及风格,把自己想要表达的用装饰色彩来呈现

  二、说教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一半,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趣味导入法:上课的“导入”好比是文章的开头,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上课内容的喜欢程度。我采用展示实物具有装饰风格的彩塑作为导入,彩塑形象虽然简单,但上面的装饰色彩及可爱的形象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观察法:利用图片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3、欣赏法:欣赏作品时是从自己的世界观出发,对作品进行再创

  造的审美,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积极的独特的反应,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构思,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以及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讲授法:通过有组织性的语言,发挥最大的语言魅力,向学生们传授重要知识。

  三、说学法

  1、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讨论法:针对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3、练习法:练习实践法就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的一种方法。通过练习实践,学生把头脑里新颖有趣的创意表现出来,是感知觉—形象思维—实践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教学过程

  如果说研究教法、学法是教学的前提,那么我认为合理优化地组织教学过程便是成功的关键。本课的教学环节设计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分析讨论—学生练习、作业展示—总结—课后拓展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我将通过展示彩塑并设置问题来引导这节课的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通过精讲展示,直观生动。通过学生的观

  察思考并参与作品的分析,分析作品的特点、采用的对比方式、表现方法、内容以及作品表达的主题。

  第三环节:分析讨论,分析(图)莲花飞天藻井的色彩特点,在色相环上的位置。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环节:学生练习作品展示:学生创作一幅装饰画,教师提出明确要求:至少运用一组对比方式,构图合理,色彩运用和谐,突出装饰色彩特点,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第五环节:总结,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提问方式来完成本课的总结部分,目的是通过学生来回顾本课内容,检验学生学习收获,查漏补缺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让学生知识掌握更加深刻

  第六环节:课后拓展,介绍彩塑制作方式,色彩内涵,启发学生可以尝试在泥胚上进行装饰色彩的运用,使用不同工具材料的绘画设计,进行装饰色彩的表达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在黑板中间偏上的位置是本节课的题目,然后分为两部分,左下方是装饰色彩的特点总结,右下方是运用对比方式类型的总结一个好的板书设计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学习知识重难点,而且可以给他们美得享受。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初中美术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解读:

  《甜蜜的梦》为冀教版低年级美术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而设置的课程。以孩子熟悉的生活中常遇到的“梦”为题材,让孩子回味各种各样的“梦境”,体验“甜蜜”的美好感受,再通过独特的表现技法—蜡纸刮画来表现,让孩子在新奇中体验制作过程的乐趣,从而既培养了孩子想象、动手、创造能力,又在此基础上给他们以“欢乐之旅”,渗透了“构图”、“细节表现”等基本绘画知识,让孩子快乐学习,又得益匪浅。且针对低年级孩子具象思维(形象思维)更突出的年龄特点,本课立足于“梦”的表现,让孩子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来表现。所以说本课非常适用于低年级孩子。

  2、 教学目标(三维):

  “新课标”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美术实践,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创新能力,陶冶其高尚审美情操,我确定: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蜡纸刮画的有关知识、技法,能利用各种笔触表现画面;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甜蜜梦境”的感受及表现,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及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技法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提升对美术学科的兴趣。

  重点:对美好梦境的体验,感受蜡纸刮画的技法、表现;

  难点:运用蜡纸刮画表现梦境。

  3、 课前准备:

  教师:⑴“美好梦境“的录像片段;

  ⑵表现梦境的名家画作;

  ⑶若干蜡纸刮画作品;

  ⑷蜡纸、各种笔头(尖、扁等)、全套泥塑笔、实物投影仪;

  ⑸展板若干放置于教室两旁墙壁;

  ⑹柔美的北京音乐。

  学生:⑴蜡纸;

  ⑵各种形式的刮笔。

  二、说思想:

  针对本课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方法:

  ⑴“情境教学法”:情境对孩子有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用录像等表现美的梦境的直观音像资料,可以让孩子更好地进入状态,对梦境有更直观形象的体验,从而为最后的作业作很好的铺垫;

  ⑵“直观演示法”:在蜡纸刮画表现技法上,让孩子最快最有效地掌握,教师演示(示范)是最有效的。在实物投影下,教师用不同笔触刮擦,表现不同形体,让孩子马上掌握技法;另外,范作的出示也是打开孩子思路和促进其掌握的途径之一;

  ⑶“谈话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三、说程序:

  著名心理学家利泊说:宽松和生动活泼的气氛可以使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因此,如何更好开发孩子的想象思维,活跃他们的思想和语言,奠定预约宽松的课堂气氛是很关键的。因此:

  ㈠引导阶段(激趣):

  ⑴在课还没开始前,教师的屏幕上就开始播放一些非常唯美的画面(真实):A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多采多姿的鱼儿自在遨游;B各国的美丽风景:荷兰的风车;威尼斯的五彩楼房和小艇;欧洲的多样城堡;我国各地各季美景;C宇宙广渺无边的`美丽景色:太阳系;银河系;流星划过的美丽痕迹……再配上优雅舒缓点的背景音乐,我想,未等上课铃响,孩子们就已经陶醉了。(这一步的目的是,开拓孩子的思路,使他们等会的“梦境”有更多的现实中的“美景”来支撑;另外,一些美的画面,也会给最后的作业提供更多的可描绘的素材,为孩子的作业更有“话”可“说”打下伏笔。)

  ⑵铃声响后,我在屏幕上打出著名画家卢梭的《梦》:旖旎的色彩,宁静的场面,郁郁葱葱的森林中(叶子、花卉等形形色色,色彩多变)隐藏着各种小动物和野兽。它们非常和谐地相处在一起。师:在这个美丽的画面上,你能找出哪些动物朋友呢?孩子们肯定跃跃欲试,七嘴八舌找开了。(这里没有直接点出“梦”这个主题,而是现让孩子寻找,目的是激发其好奇心,提升课堂基调,为揭题作准备。)生:有狮子、老虎、长颈鹿、小兔子、狼、大象,还有黑人小朋友……师:好美的画面呀!可是现实生活中,它们有可能这样快乐和睦地相处在一起吗?生:不会!老虎、狮子还有狼会吃其它小动物……师:那为什么画家会画出这样的一张画呢?生:因为他画的是他的梦!师:说得真好!的确是这样的,画家在梦里的故事被他画下来了。你看,多美呀好!这么多动物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他在梦中实现了他的理想。这真是一个甜蜜的梦啊!

  (揭题:板书:甜蜜的梦)

  ㈡发展阶段:⑴屏幕放映:一些动画片的梦境片段:太空城、植物王国、蚂蚁城堡……师:这些片段大家肯定都是很熟悉的,它们来自小朋友们非常喜爱的动画片。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怪不得人们说,梦是甜蜜的。(点题)。你做过哪些甜蜜的梦吗?老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好好回味一下,等一会老师请你来说说你的梦境。(轻音乐)(目的:让刚才激动的孩子能平稳下来,更好进入状态,并更广打开思路。)⑵两分钟后请孩子回答。(这里,孩子们的回答肯定五花八门,有多种可能。有的可能比较现实,如成为光荣的少先队员;上公园玩之类;有的比较天马行空。那么,可针对不同的回答,给于不同的提示、拓展和鼓励。)

  ㈢实践阶段:听了这么多美丽的梦的故事,老师的心都被甜蜜涨得满满的了。小朋友们的梦真美呀!大家等会可以把它画出来。不过呢,大家不要着急画,老师现在也有一个梦和小朋友们分享。大家愿意来和老师一起感受一下我的梦吗?(生:愿意!)

  在实物投影仪下,老师示范:金钥匙形的飞船上,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畅游知识王国的情景(重难点在老师的示范下开始解决):尖头的铁笔描绘人物、飞船等外形和细节的刻画;“■”型竹笔用来划出远景的城堡虚虚的隐在后面的透视关系;“﹋”笔头可以划出银河、流星的感觉(虚线);而棉花棒软软的笔头可以把虚的云层柔和的状态表现出来……孩子们肯定睁大了眼睛看得很认真。当老师画完后,还可因势利导,让学生还带来的范画,巩固技法的掌握。

  师:现在,大家有把握用老师刚才的方法表现自己的甜蜜的梦了吗?(开始作业)

  教师巡回指导。(屏幕上回放课前放过的美景图片,并播放轻音乐。目的:给孩子良好的作业环境和心情的同时,再给他们以实物形态的支持。)

  教师在巡回指导的过程中,有共性问题可统一讲解,并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好的作业及时展示表扬。(目的:渗透绘画的一些基本知识,让学生互相借鉴学习。)

  四、作业展评:

  让孩子把作业贴到教师两旁的展板上,采用自评和互评向结合的方式,评出作业(“梦境”的表现由创意和绘画两方面来看),让学生得益更多。(目的: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后有所收获。)威廉.詹姆士(心理学家)曾指出:“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因此采用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是为了肯定学生。同样,所有的孩子的作业全部展示也是为了这个目的。

  五、课后拓展:

  师: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的画,真的很美!想法也都很独特。课后老师向请小朋友们用“我的甜蜜的梦”为主题,再写一篇小美文,描述一下你的画面上的梦。咱们下节课再来好好交流。(目的:将美术与文字紧密结合起来,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让他们对本科有更深刻的体验。)

  六、本课特点:

  ⑴紧扣生活与艺术:整体以兴趣为前提,以生活为主线,让孩子通过感受生活(梦境)的美,再表现其精彩。从中明白“艺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

  ⑵丰富体验与感受:通过欣赏画作和老师示范,给于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熏陶。同时还获得技法的掌握的收获,让孩子提升对生活的感悟,发展其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最后的评价,促进了孩子的自信心。

  ⑶强化时间与运用:让孩子在一系列感受之后,多多自己动手,给他们敢于尝试敢于探索与实践的决心和勇气,把孩子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生活需要联系起来,将学生创作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敢想敢画“,得到更大收获。

初中美术说课稿9

  一、说教材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时为1课时。“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本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通过不断练习,熟能生巧,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得到提高。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我认为有两个:一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二是进行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二、说目标

  结合单元训练重点,根据学生实际,围绕新课标的精神和修订教材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

  2、快速默读课文,会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重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到文中令你感动的地方,并做上批注(重点)。

  4、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重点)

  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难点)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一是做好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自读课文,为课文标段;借助课文内的拼音为课后的生字注音组词;画出文中的好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标出自己还不理解的词语;搜集红军长征途中的故事。二是本课侧重指导快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结合课文导读,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悟出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说教法

  本节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法上,我采取课前让学生预习字词,课上进行认读和书写;抓入导学问题,以老班长的外貌和课文中感动的地方两条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虽然课前进行了充分备课,但是更要注重课堂上的.生成,在找学生问答问题时,以学生的回答和读贯穿整个课堂,不能牵着学生的思维走。

  五、说教学过程

  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 (课前听《长征》这首歌曲)引到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长征是世界军事历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认读本课的生字并组词,在本上书写“颧”、“鬓”。(对应目标1)

  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认真阅读课文导读后,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对应目标2)

  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对应目标4)

  1、再次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对应目标3)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1、读最后一段,重点是“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对应目标2)

  2、你觉得老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

  (五)拓展延伸

  1、拓展阅读《草地夜行》。(如有时间分享学生们搜集的长征故事)

  2、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如果有一天,你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这只钓鱼钩,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在以后的学习中你要怎么做呢?请写一写。(放歌曲《十送红军》)

  (六)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初中美术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3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

  c)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立完成一张作品。

  d)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割与构成",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分割与构成"练习,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教学难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桌面整理"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花瓶与人头"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的方法,演示"人"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生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桌面"上即整洁、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帛裁成衣(5分钟)

  新课讲解

  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

  板书:

  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等量分割、等比分割等等),再是功能分割(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初中美术说课稿11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岭南版第15册《艺术品博览与拍卖》,我将其改编并重新定名为《鉴宝—艺术品鉴赏》。今天我将分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对教材进行分析,并根据教材的内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说如何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

  三展示教学实践过程的精华,说如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

  最后对整堂课进行客观的教学反思,检验教学策略的有效程度。

  一、首先说教材。

  之所以对本课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因为自己以及众多同事都对本课的教学存在困惑,认为在单纯的美术课堂上很难开展教学。原因是:艺术品鉴赏是一个比较抽象的内容,仅仅使用图片、文字和语言很难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受。我仔细研究了教材,发现本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向学生介绍各种形式和规模的艺术博览会以及艺术品交易市场;

  B、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拍卖会的形式及拍卖程序和要求

  C、让学生了解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培养学生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

  D、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健康的价值取向。

  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很难在一节课中面面具到的展开。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索,我将原有教材进行改编,自创了新的教学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整:

  1、加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鉴赏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而非单纯考虑价格的高低;

  3、突显文化产业在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的支柱作用,使学生具备审查、评价、判断美的能力。

  为了完成好上述内容,我尝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这一教学难题。

  1、课前预习的部分,要求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艺术博览会、艺术品的概念和范畴等知识进行搜索、整理、汇总,使学生对这些陌生而抽象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2、利用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和直观的感受。于是我选择了央视二套的《鉴宝》节目,因为节目中的“宝物展示”、“专家点评”等环节的设置为学生提供了直观、详尽、权威的鉴赏知识,节目中的“鉴宝开价”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鉴赏的平台。

  3、将教学目标精简、压缩,做到一节课只认真解决一个问题。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A、以多媒体视频贯穿全课,通过直观、详尽、权威的鉴赏知识,了解书画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了解书画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价格)高低的取决因素。

  B、由小见大,培养学生对待生活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教会学生鉴赏一件艺术品的主要依据;从过程和方法上培养学生养成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掌握知识的良好方法;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

  在课改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明确了本课的课业类型属于“欣赏评述”的范畴,于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书画艺术品的鉴赏”这一重点展开,明确师生间教与学的关系,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之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模式下畅所欲言。在评价的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整堂课的引导和总结,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和建立自信,帮助学生养成永久学习的良好兴趣。

  二、了解并明确了以上内容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1、课前准备:

  A、学生预习课本、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和归纳所需资料、携带自己或家人、朋友收藏的书画艺术品到课堂。

  B、教师认真分析各班学生的不同状态、录制剪辑视频资料、制作课件,进行教学设计。

  2、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直观的影像资料中充分调动学生发现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思考与探讨的过程。

  3、教学策略:

  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提出设问,进而提炼学生问答带领学生深入探究

  三、下面我将按照课堂教学的进程:导入、新授、课堂作业、展示收藏和课堂小结五个部分来展示我教学实践过程中的精华

  1、导入——是一节课精彩的开始。(观看导入实录“导入”)在本课的导入部分,我利用搜集到的资料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沉积,并落脚于书画艺术品,通过对比《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与摹本,进入本课鉴赏的主题,也为课堂作业部分的中国书画主题鉴赏埋下了伏笔。

  2、新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会学生鉴赏书画艺术品的角度。

  A、(观看实录“新授1、2”)在检查学生的预习、交流资料的环节。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下,展示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整理的有关艺术品概念和范畴的资料。引导学生将思维由艺术品的鉴赏集中到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之中。

  B、(观看实录“新授3”)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依据,我利用《鉴宝》节目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艺术品欣赏的角度。在欣赏之前设置了相关问题,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有所思考。在这段录象中详细的描述了藏品的基本信息、包装形式、作者及其社会地位,为学生进一步的欣赏和鉴定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

  (观看实录“新授4”)正是有了这些直观、详尽的视频资料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从他们对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到这种教学方式相对于图片、文字、语言的优势所在。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聚精会神,并认真的做了记录。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答有所依,自己则完全以引导的角色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提炼和深入的探究。

  C、(观看实录“合作学习1”)课堂上设置合作学习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现场鉴宝开价,给学生设置有关包装、价格和地位的疑惑,尝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件书画艺术品的价值和真伪,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明确的目标,使每位学生都有角色观念、有任务。(观看实录“合作学习2、3”)学生的讨论认真而激烈,每个人都参与到自己的角色之中,并尝试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述,其中吴思慧同学提出了“这是清初还是清末的作品”的问题,说明了学生对问题有所思考,也说明前面所讲述的知识点在她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一般的图片所难以解决的!

  然而学生只将注意力放在了年代和作者的社会地位上而忽略了一件艺术品的鉴赏的主要依据是其绘画风格和艺术风格!(播放实录“价格公布”)所以无论是他们的点评还是开价都与作品本身的价值和价格有着很大的距离,因此当80万元的价格公布时,学生发出了惊讶的叫声。(播放实录“专家点评”)于是接下来的专家点评就显得额外重要,鉴定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特别是对绘画风格和艺术风格做了详尽而权威的分析,如:清宫旧藏、臣字款作品、内容上是乾隆皇帝的诗、绘画风格上学习了王元祁和黄公望的批麻皴、小青绿的设色、馆阁体的书法风格、等都与作者的存世风格一致!再次阐明了艺术风格是决定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

  3、课堂作业——有效的检验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经过了系列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资料经历了由懵懂到逐步清晰的过程,掌握了基本的鉴赏角度,在进行总结概括之后,最重要的是对这些知识进行运用,于是我利用课堂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播放实录“课堂作业1”)我将导入部分埋下的伏笔重新挖掘出来,让我的学生利用鉴赏的知识对《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与摹本相比较。在这个过程中我允许学生根据刚刚学习过的知识对两件作品进行提问,这样我就可以通过他们的提问来检验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

  4、利用展示收藏的环节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播放实录“藏品展示1、2”)在这一环节,我要求学生将课前准备的书画艺术品进行展示,并按照学习过的内容详细描述其外部特征、艺术风格、收藏原因和对自己的重要性。使学生感受鉴与赏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展示了自己家人以及自己亲自绘制的书画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同时这个环节也将艺术品的鉴赏拉回到现实生活之中,在这一环节中我强调了“识货者为宝”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

  5、课堂小结——是对知识的回顾、对感受的总结

  课堂小结是一堂课中不起眼但却非常重要的环节,短短的5分钟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学生是否掌握了艺术品鉴赏的主要依据,是否树立了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呢?张文丽同学的回答从非常全面的角度阐述了艺术品鉴赏的依据,并着重指出了艺术风格的问题,这充分说明这节课所采用的系列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学目标基本达到,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反思:

  一节课结束了。回头想想有收获也有遗憾。在认真思考之后我认为我的这节课有以下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成功的解决了教学困惑。课前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查找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避免出现“一问三不知”的状况;课堂上视频资料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直观、详尽、权威的知识内容。

  2、教学目标明确、精练、不贪大。紧紧围绕书画艺术品的鉴赏依据而开展,砍掉了艺术品博览会及交易市场的内容,将其作为课前预习的部分自主学习,将拍卖会作为课后拓展的内容进行课程的延续。

  3、利用发现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淡化欣赏课的枯燥。在这两种教学模式的设置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本课的学习活动,在掌握艺术品鉴赏依据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尊重别人、表达自己,并为自己的价值取向的确立明确了方向。

  4、合理安排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和位置。由始至终我都站在课堂主导的角度面对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较成功的改变了欣赏课中教师“一言堂”的枯燥和乏味;同时正确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有褒有贬,有效避免了对学生一味的吹捧和盲目的鼓励。

  不足之处:

  本课的教学在实现教学目标的策略运用上,引导和设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而我在问题的设置上还有待改进。如在对《簪花仕女图》的原作图片和摹本进行鉴赏时,我说(录象演示),问完之后我所面对的是学生的一阵沉默,学生好象并不明白我在问什么,其实自己的目的是要学生根据刚才了解的鉴赏依据,对两幅画的相关内容进行提问,但是之后四五个学生的提问中只有吴思慧同学提到了艺术风格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如果在问题的设置上能够再精练、准确、明晰一些,学生的迷茫可能会小一些。

初中美术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教材是课程的基础和依托,正确理解教材有助于课程的顺利展开。我说课的内容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6课,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这节课是前两课创新设计的延续,使学生思维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对现代生活的公益招贴有所了解,能够唤起学生的公益道德。本节课也为后边课程的进行开拓了想象的空间,帮助学生打开了想象之门。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我授课的重要依据。本节课所面对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丰富、活跃。所以,通过对于公益招贴设计的了解与制作,学生可以提高对于美的感受能力与艺术创造能力,以此激发起他们对于美化生活和保护环境的意识与愿望。

  三、说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突出教学内容,我依据教材及学情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标志的特点、类型、用途,能够掌握标志图形设计的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赏析、评述不同风格的公益招贴作品,了解公益招贴的艺术特征、表现类型及设计手法,做到能够独立设计公益招贴,提高其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公益招贴画这种艺术化的宣传形式,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环保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了解招贴的构图形式与艺术特点,能够掌握图形设计的基本方法。

  难点:依据校园绿化标志的特点,设计出表达信息准确、简洁、独特美观的标志。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直观感知法、谈话启发法和示范教学法,从而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同时为了辅助我的课堂教学,我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招贴设计作品等。

  七、说教学过程

  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出发,我将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变静为动,融声、形、色为一体,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具体活动如下:

  活动一:激趣导入

  我将播放音乐MV《tell me why》,组织学生欣赏音乐视频,通过音乐学生能够感受到歌曲中表达的情感,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在触人心弦的歌声中能够对世界公益性问题产生思考,借此机会我会继续追问:除了歌唱的形式,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呼吁人们得到这样的共鸣呢?学生由此思考回答:可以通过张贴海报进行宣传的形式。我顺势引出课题《公益招贴设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快速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且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集中精力,走进课堂。

  活动二:描述分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堂要“关注文化与生活”,因此结合这一特点我会根据课前预习作业与自学情况引导学生们总结公益招贴设计的概念以及它的用途,让同学们能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接着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毕加索的招贴设计作品《和平之人》并提问:作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形式?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主题?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通过同学们对作品的观察以及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他们能够通过作品中的和平鸽、橄榄叶和一张充满期待与祥和的人脸,体会到图形标志设计的形象具有简洁明了,容易识别,主题突出等特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美术创作的方法,为之后的创作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招贴设计作品《和平》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作品当中表现了什么内容?都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的?教师通过学生回答进行总结:招贴是由图形、文字与色彩构成。为了能够让同学们充分的发挥创新意识,我会继续展示油画作品《大自然的优雅》《绿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在图形的创作过程中,联想与想象非常重要。之后便是我本节课的重中之重了,就是图形设计的一些创意手法。我会利用多媒体展示招贴设计作品《和平总是姗姗来迟》和《希望和平》引导同学们观察思考问题:作品当中的`图形有什么样的特点?进而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图形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同构、正负形的创意手法,除此之外通过《和平总是姗姗来迟》《希望和平》和铅笔与斑马设计草图进一步了解渐变等其他创意手法。除了图形设计之外,文字和色彩也是招贴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作品《汇聚我们的爱》和《济》能够很好地帮助同学们了解文字的具体设计思路,而《保护野生动物》便能够很好地引导同学们如何把握色彩的特点。

  活动三:示范讲解

  实践是学生掌握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必要手段。首先,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拓展创作思路,我会组织学生以“校园绿化”为主题的题材与方法进行交流。其次我也会以“校园绿化”为主题进行图形示范与步骤的讲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明白其设计的基本思路:1.选题;2.构思;3.构图;4.定稿;5.着色。

  活动四:实践展评

  接下来便请学生根据交流结果,以小组为单位,以“校园绿化”为主题设计一个图形,以此来呼吁大家都能够投身到绿化维护与建设当中来。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条造型能力。在此期间我会巡视指导,积极发现学生中的优秀作品,对部分学生进行技法指导。

  我会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以“我为绿化做贡献”的活动,引导各小组带着设计作品到台前展示,并解说设计意图。同时请其他学生从设计作品的创意手法、色彩特点等角度欣赏交流,并和学生一起拍照留念。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活动五:小结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并进行情感升华,引导学生通过公益招贴画这种艺术化的宣传形式,宣传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环保意识。作业是请学生课后搜集优秀的招贴设计作品或者以“我为绿化做贡献”写一篇小短文。

  八、说板书设计

  为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

初中美术说课稿13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民间艺术收藏的相关知识,能够正确理解收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正确理解利用博物馆子资源的意义,掌握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进对收藏品市场以及收藏的渠道和价值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收藏的兴趣。

  认识民间艺术收藏的相关知识。

  教法

  学法

  引导、实践、讲解。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者一些录像资料片提问:如果我们想要观看这些作品,可以到什么地方去?

  收藏是一种对于物品的搜集、储存、分类与维护的癖好。收藏家的收集对象通常是有价值的'古董,但也可能是其他的小物件。如书画、集邮、火柴盒贴画与明信片是较为主流的收集项目

  二、博物馆:是保存人类的文化、艺术遗产的地方,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大量有价值的作品,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1、中国国家博物馆

  2、目前我国博物馆的类型可划分四大类。即:社会历史类、自然科学类、文化艺术类和综合类。

  3、作品欣赏:东坡肉形石;《开国大典》(中国画家董希文1953年创作油画)

  4、参观敦煌博物馆参观方案.

  三、关于收藏

  1、怎样选择收藏品:要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要有一定的资金储备;要有坚强的后方支持。

  2、确定收藏方向:了解自己的爱好;了解哪种收藏品适合自己收藏;不与国家政策相违背;了解想要收藏藏品的升值趋向,当然非保值升值收藏品除外。

  3、收藏方法:最常见的是到市场上购买藏品;与藏友交换,所谓“欲与取之,必先予之”;从真、善、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收藏。

  四、文物怎样拍卖

  可委托有文物拍卖资质的拍卖公司拍卖。

  文物拍卖资质分一、二、三类,在文物局官网能查到全国有资质的拍卖公司是哪些,全国不超过一百家有这些资质。中国现在主要的文物拍卖公司:北京嘉德、北京诚轩、北京东方索富比、中国嘉德国际、北京翰海、保利拍卖。

  学生自主回答。

  说说自己收藏的小东西。

  自学书中38-43页的内容,小组讨论

  学生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小组推荐回答。

  学生学习关于收藏的基本知识,展示自己的收藏,并且说说收藏的经历和感受。

  了解文物拍卖的相关知识。

初中美术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我所说课的内容选自岭南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第7课,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摄影知识,掌握摄影技巧,运用光与影的造型语言表现人物的瞬间表情。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说学情

  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八年级的学生的思维方式从直观形象思维向高级形象思维发展,并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的能力。而且初中阶段也是培养审美感知能力、美术鉴赏能力、美术创造能力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念的重要时期。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广泛体验,与美术相关的理解力、设计能力、动作制作能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摄影知识,掌握摄影技巧,运用光与影的造型语言表现人物的瞬间表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欣赏、探究等方法,学习运用不同的光线抓住人物神态,表现人物性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能够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好习惯、提升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本课的现有知识,我的教学重难点确立如下:

  重点:借助摄影手法,运用光与影的'造型语言表现人物的瞬间神态。

  难点:准确运用摄影技巧、捕捉人物瞬间表情,体现人物特征。

  五、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践行新课标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我将采用演示法、小组讨论法和示范教学法。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多媒体课件、相机等。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可以更好的提升授课质量,所以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情景再现,导入新课

  教师在讲台上做出不同的表情,与学生互动并提问:有哪些方式可以记录人物的瞬间效果?学生积极回答方式有绘画、摄影、摄像等,从而导入课题《瞬间的表情》。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结合游戏演示互动提问的导入方式,营造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并引起他们的探索欲望。

  环节二:对比欣赏,总结规律

  这个环节我会展示一组摄影展作品,学生观看的同时思考如下问题:摄影的因素有哪些?相比较其他方式,摄影应用范围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摄影的因素有光与影;摄影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成为记录生活、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有趣的展示环节,激发学生的思考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环节三:观察画作,探究技法

  然后我会播放视频《摄影技巧》,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每一幅作品是如何体现人物性格的?学生经过观察可能会有如下答案:构图的经营、光影的处理、细节的刻画等。

  我将继续展示作品《你是谁》与《心灵的眼睛》,提出问题:摄影家怎样运用光和影来表现人物摄影的主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角度的光影效果、合理的构图更容易突出主题。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规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间发生碰撞,激发更多的探究性思考,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

  环节四:示范拍摄,学生实践

  我将示范摄影的方法及步骤,演示如何用相机拍出最佳效果图片,学生从旁观察、记忆、学习拍摄的方式。

  接下来我会组织主题为“校园精彩一刻”的班级摄影展,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鼓励合作,凝聚集体的力量来构思。与此同时我会巡视辅导,提出要点:光影反映在物体上的节奏变化、拍摄手法的合理运用。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体现了美术课程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认识摄影的拍摄方式以及光影效果的运用。

  环节五:作品展览,交流评议

  我会请学生将作品展示出来,小结评价,并请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同时请其他学生从光线、形象、构图等角度多方面评价作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体现了新课标中教学评价对象和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利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方式能够检验本节课的教学成果;激发学生向更高目标努力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我总结反思,改进教学。

  环节六:课堂总结,开放作业

  课程最后,我会请学生主动汇报本堂课的收获和体会,总结本课知识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

  总结本节课收获我会让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摄影的艺术家并了解艺术风格和特点,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能够很好的践行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可以养成善于观察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八、说板书设计

  为充分体现课程内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清晰、直观、明了,重难点突出:

  瞬间的表情

  因素:构图、光影、细节

  角度:正面光、侧面光、逆光

初中美术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纸的造型(之一)是浙江省义务教学初中美术第四册第二部分手工制作中一个教学内容,在手工制作中纸的造型是培养学生慧眼、巧思、妙手的有效途经。同时也为学习第六册纸的造型(之二)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依据对教材具体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为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落脚点,我确定本节课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纸造型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过程与能力目标

  学习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造型,培养学生的体积和空间意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造型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制作方法。

  难点:在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制作过程中双手的协调配合

  (二)说教法

  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调整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实现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本堂课的课间、课尾,我通过图片、音乐,两次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认知冲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去解决发展的不平衡,启迪学生的思维,

  2.讨论互助法

  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和互助精神。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讨论法

  把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互相讨论促进认识,增进友谊,掌握技能。

  2.学生指导法法

  以学生指导学生,让完成好的学生去帮助其他困难的学生,培养班级同学间的一种团结互助精神。

  (四)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教学过程定位在师生交往、共同探究复习方法,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作了如下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辅助,使本节课的教学更加直观,增加欣赏内容使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更加生动。

  学生:为使课堂教学能顺利进行,学生在课前准备必须的工具和材料(纸,双面胶,剪刀)

  轻松课间

  显示片头(一首歌曲、教学课题)

  让学生的心逐渐平静下来,给学习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

  导入新课

  让学生动手折纸――要求把一张纸折出一个立体的行(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什么叫纸的造型――就是把一张平面的纸塑造成一个立体的行。

  讲授新课

  (一)作品欣赏

  开阔学生视野,了解纸造型的作用和各种形式,揭发求知欲,促进课堂气氛。

  (二)技法讲解

  1、(绘、剪、划刻、切割、折叠、包折、卷曲、组合、粘贴)让学生知道通过这些手法可以创造出更加生动的形象。我主要通过具体的作品使学生来了解这些技法的运用。

  2、通过提问讨论的形式使学生掌握纸的造型制作图示中各种线条的作用(提问讨论加深学生了解)

  (三)练习

  制作书中的'公鸡使刚学的知识得到应用巩固在学生练习过程中以学生辅导学生的方法来完成这次练习,培养了同学间的一种相互协作精神,同时使更多学生能得到辅导上课效率更高。

  纸 的 造 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纸造型的特点与作用,掌握其简单的制作方法。

  2、学习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造型,培养学生的体积和空间意识,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与造型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在平面形态到立体形态制作过程中双手的协调配合

  课前准备

  制作《纸的造型》多媒体辅助,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个折纸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导入

  让学生动手折纸――要求把一张纸折出一个立体的行

  (三)学习新知

  1、用多媒体辅助的形式让学生欣赏一些纸的造型作品使学生明白用一些平面的纸也能做出如此漂亮的造型(揭发学生的兴趣)

  2纸造型的手法

  (绘、剪、划刻、切割、折叠、包折、卷曲、组合、粘贴)让学生知道通过这些手法可以创造出更加生动的形象。

  3线条所表现的意思

  表示向下折

  表示向上折

  表示轮廓线

  表示粘贴部分

  (四)练习

  制作26页公鸡(根据书中的图示制作)

  折 画 剪 刻 折

  (五)辅导

  由完成早并且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辅导(每组一个)

  做得快的同学根据26页的图绘制并折动物一个小结

  主要讲评学生的课堂练习为主

  (七)下课

  评课稿(美术课)

  本节美术课,潘老师在课前作了精心的准备,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辅助,节省了教师的板书和讲解时间,为学生创设了更多地动手时间,更为重要一点是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更加加深了学生对纸造型的直观形象,对完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本次课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步骤安排合理,学生从开始导入到最后完成纸鸡的制作,完成了本次课课前预定的教学目标。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进行制作的热情高涨,动手制作的时间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性地位,特别是课的导入,让学生自己动手折出一种纸的造型,发展了学生个体创造性思维能力,这点很好。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基本解决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如利用媒体工具和学生的示范制作,使学生基本掌握了从平面形态到立体形的制作方法。

  建议:(1)提高评价机制的灵活性。

  (2)出现了鸡重心问题,未能最好的解决办法。

【初中美术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说课稿06-09

初中美术说课稿【推荐】03-03

初中美术说课稿【热】03-24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板03-10

【热】初中美术说课稿03-02

初中美术说课稿范文03-04

人教版初中美术说课稿11-30

初中美术板报设计说课稿06-20

初中美术说课稿 15篇02-16

初中美术说课稿(精选15篇)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