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初中音乐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音乐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音乐说课稿1
一、课题阐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下面就教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二、 教材分析
《银屏之歌》所在的单元主要是影视音乐,把它纳入初一学生的音乐教材,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视剧,学会分析影视音乐在影视剧中作用,并感受音乐魅力. 表述对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的认识,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由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 学生看过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并对作品中的音乐非常熟悉,但对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对本课中的音乐就乐曲风格、演唱方式等做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音乐的作用。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其中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是我的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对本课中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出影视音乐的作用应该是教学难点。
五、学法
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学习方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 音乐这一艺术类别主要是通过听、唱的手段来感受内涵、体味情感,又加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听唱是学生感知的一种基本手段。
2、对比分析,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探究现象,获得知识。
3、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将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六、说教法
同时,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得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我的教学方法是:
1、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给学生视听结合,这样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影视音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准备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表演的作用。
七、教学环节
在对教材具体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制定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上课后,播放《好汉歌》
歌曲录音,同时播放《红楼梦》中的影视片段,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们窃窃私语,偷笑,说是不是老师放错了,提出画面与音乐的不协调, 为什么不协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去探究:
《好汉歌》 反应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红楼梦 》又应该用什么风格的音乐呢?
这种设制悬念、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亲生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习的理念,也给予学生交流互动平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在影视中,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感受体验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对剧情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选取了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来让学生做对比分析。
教师先教唱电影插曲《雪绒花》,引导学生深情的演唱并用手势引导学生随旋律起伏作渐强减弱变化,使音乐更具感染力。接着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演唱,既能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又以唱歌作切入点让学生感悟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情感作用,更为下一步欣赏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作好铺垫。
下一步欣赏《雪绒花》插曲一
上校和他的孩子们,还有家庭教师自已一场家庭派对上演唱《雪绒花》请大家欣赏并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乐情绪上是怎样的?体现一种怎样的氛围,学生总结:优美。抒情很温馨的家庭氛围
然后欣赏《雪绒花》插曲二
创作环节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我从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创造的原则出发,分两步完成这一环节。
第一步:音乐与画面
听一段“日本鬼子进村”的音乐,请同学们想像场景
生:大战在即,魔兽争霸等等
提问:这段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什么的作用?
学生总结: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音乐在影视剧中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们也来为影视剧配音吧。
第二步:画面与音乐
观看一段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画面片段,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发挥想像,对其进行音乐风格,旋律 速度力度方面的创编。
这段画面开始猫在睡觉,老鼠悄悄地从猫身边走过,却不小心踩到了猫最后猫开始追逐老鼠的场面
教师给出三段音乐进行选择:一原配音乐 二《野蜂飞舞》片段
三《致爱丽丝》哪段更合适,说说为什么?
最后欣赏原作,进一步感受主题影视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本环节活动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影视音乐的第三功能: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四)提升环节
虽然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因年龄关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不够成熟,老师的提升是升华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音乐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总结影视音乐的作用:
1、揭示主题思想,抒发情怀
2、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4、说明影片的时间和环境
5、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去运用。
初中音乐说课稿2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双流县东升一中的李华。我说课的题目是唱歌课《无锡景》,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下册,今天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四个环节进行说课。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江南,风光秀美,人文荟萃,这里富饶美丽。江南的音乐,也如江南的山水般的秀丽柔美。
《无锡景》是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江南音乐魅力的一首歌曲,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小调的特色。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曲调在我国流传甚广, 表现了江南音乐的独特风格。歌曲为五声调式: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个乐句皆是趋于下行。歌词中常用“呀”“末”等衬词,听起来亲切柔和、优美、耐人寻味。极大的附和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和执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发展,让课堂动起来”的要求
通过师生间、生与生间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上江南音乐,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歌唱《无锡景》,唱出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了解江南人文地理与江南音乐的关系。(知识与技能)
2、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欣赏法、跟唱法、加强体验,以乐动情,引起学生热爱江南音乐(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学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本课中,我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无锡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在本课中可能会出现的教学难点是:①音乐的节奏和装饰音;②准确把握歌住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特征(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难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并且多做有气息支撑的、连贯的、高位置的发声练习)
四、说教学方法
综合以上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
2,欣赏法教学
3,跟唱法教学
4,讨论教学综合以上教学方法,下面开始说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采用4个步骤来进行我的教学。
1、导入
老师完整的演唱一遍《无锡景》,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引起学生想要学唱本首歌曲的激情。
2、学唱《无锡景》
在新歌学唱的环节中,我又分了以下几个步骤:
1、初听:
以《无锡景》为背景,来播放课件:关于歌曲《无锡景》中所出现的景点的图片,让学生一边感受音乐的情绪,一边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无锡的自然风光,感受人无锡的'文地理环境,进一步增加对无锡、对江南的热爱
2、复听: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并提出问题:
a 、歌曲的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呢?(是婉转抒情的还是热情爽朗的)
b 、歌曲的拍号是?强弱规律是?它的划拍形式是怎么样的呢?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做简单的音乐分析,得出答案 ,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练声:
⑴、用本首歌曲中的55 621‖来作练声曲,引导学生表情放松,我选择这这段旋律来练习的目的是:1、难度适中2、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了本课的教学歌曲。在这段练声曲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进行第二次练声。
⑵、看谱,“lu ”来唱整首歌曲。
在第一次有了高位置的练习下,进一步练习,达到学唱《无锡景》的第一步——在实践中,熟悉旋律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发现难点(节奏和装饰音)、解决难点。
⑶、在解决了本课学习难点①之后,老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lu ”,既保证了学生正确歌唱方法,并且让学生正确的、完整的掌握了《无锡景》的旋律,为后面的学唱打下了强有力的基础。
⑷、朗读歌词
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歌曲的旋律之后,引导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保证学生在歌唱时,能规范的咬字归音。
⑸、老师用钢琴伴奏,引导学生在旋律中,加入歌词,完整的学唱至唱会《无锡景》,完成本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⑹、通过课堂活动“去掉歌曲中的衬词演唱与原来的演唱”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发现衬词在歌曲中的奇妙之处,理解民族音乐中的地方特色的不可忽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进一步了解江南音乐,慢慢的喜欢上江南音乐。
⑺、与学生一起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分析,找出出本首歌曲的调式特点,并引导学生带着最好的情绪、优美柔和的演唱《无锡景》
3、拓展“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
在教学的最后,我设置了“找民歌、唱民歌、品民歌”的课堂活动进行教学拓展。
其中“找民歌、唱民歌”是让学生在本课的学习基础之上,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江南民歌,并唱两句的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到江南音乐的学习中去,通过实践来了解并掌握江南音乐 “细腻、委婉、柔和、富有情韵” 的风格特点,从而喜欢江南音乐。再通过“品民歌”来让学生了解江南音乐与江南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爱上江南,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4、在歌声《茉莉花》中结束本课
在本课结束时,我做出评价性总结,组织学生齐唱他们最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最后感受江南音乐的优美如同一幅幅烟雨蒙蒙的国画,被远远传唱。
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达到“画龙点睛”的目的。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
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牧歌》,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牧歌》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F宫六升加变宫调式调,2/4拍,情绪抒情宽广,旋律宛转悠扬,描绘了草原放牧的故事与场景,表达了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长调和短调知识,感受作品表达热爱家乡和生活,体会生活的美好,提升演唱技能。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牧歌》,加深对蒙古族音乐文化的理解,感受蒙族人民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增强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演唱,并配以讨论、欣赏、分析探究等活动/方法,学生能够了解长调的音乐特点,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调的音乐特点,掌握其节奏自由、舒缓,旋律悠长的演唱特点。并能够用悠扬抒情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热爱家乡和生活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了解蒙古族民歌风格,掌握《牧歌》演唱特点。
难点:分辨蒙古族民歌长调和短调的风格特点。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请同学们演唱各地区的民歌并提问各地歌曲风格都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因为地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歌曲风格,有的细腻婉转,有的活泼跳跃、有的高亢嘹亮。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牧歌》。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初中音乐说课稿4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龙船调》,此次说课我将根据新课改的理念,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我认为,教材是评判教学的依据,也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所以首先,我先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
《龙船调》是花城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唱歌课。这首歌特色浓郁,意境明丽,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音域宽广,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其中的土家娃娃和艄公两个艺术形象更是栩栩如生,词句质朴通俗,朗朗上口,衬词很多,有着诙谐幽默的特点,曾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40首民歌大连唱》优秀民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拓宽音乐视野、提升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从而增强对民族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一定的掌握,那么,接下来我就来说一说我的学生。
我所面对的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通过介绍歌唱相关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并演唱《龙船调》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体验到湖北民歌歌曲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产生民族自豪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学唱、以及创编歌曲,能够提升音乐审美能力,以及音乐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对唱的概念与形式及衬词的特点,熟练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能够熟练、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是能够体会到歌曲中强烈的湖北土家族民歌的特点,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表演法、示范法、合作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高、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俗话说,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将采用表演导入法,分别为学生演唱《达坂城的姑娘》《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和《沂蒙山小调》,请学生进行聆听,猜测歌曲曲名以及所属地域。在学生的回答中追问湖北有哪些民歌?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歌曲《龙船调》,并请学生感受歌曲是用怎样的速度演唱的?又带来怎样的整体感受?通过初听,学生能够说出歌曲的速度中速,情绪优美抒情。
随后复听歌曲,引导学生着重聆听歌词,并继续提出问题:歌曲描述了怎样的内容?歌词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通过聆听能够判断出歌曲讲述了妹妹去过河,请艄公来推她过河的情景;特点是有很多衬词,生活气息浓厚等。
结合多媒体补充总结歌曲《龙船调》的特点:是一首湖北民歌,一首对唱歌曲,由《种瓜调》为基础,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词义精炼,旋律流畅、优美动人,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和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音乐特色在于其旋律起伏较大,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腔调高亢婉转,有很强的抒情性,感染力强。并在上世纪80年代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40首民歌大连唱》优秀民歌。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音乐歌唱能力及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学习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学唱旋律,我会利用钢琴进行示范弹唱,学生看谱哼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方言发音、衬词情感表达等比较困难的地方,对于这个阶段他们对这些把握的还不够准确。我会在解决遇到的旋律问题的同时为学生播放歌曲表演视频,带领学生以模仿的形式感受歌曲中衬词的特点以及表现方式。
其次,讲解对唱的概念及衬词的相关内容,借用音频引导学习湖北方言在歌曲中的表达。例如:正zeng;是si;雀qiuo;哥guo;河huo;个guo。随后,组织学生对衬词部分分角色加以演练,再以对唱的形式进行男女及分组练习演唱。
最后我会播放音频请学生带着对歌曲的理解完整表演对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实践运用新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高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播放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宋祖英演唱《龙船调》的视频,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并讨论外国人在演唱中国方言歌曲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引导学生分享并给予评价,再播放《新龙船调》,请学生对比分析有什么异同。通过听辩最后总结加入流行元素,不失民族风味。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用带有流行元素的《新龙船调》能够符合这一学段的学情,迎合他们对流行音乐的兴趣,学生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有哪些学习成果,总结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请学生搜集其他地区的民歌并与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对比,课后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既可以重新为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主要罗列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初中音乐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快乐的do re mi》,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快乐的do re mi》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一节唱歌课;作品为G大调,2/4拍,情绪欢快,旋律舒缓,描绘了交朋友的故事与场景,表达了友好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do re mi三个唱名,感受作品表达欢快活泼的情感,从而获得生活交友体验,提升音乐感知和演唱技能。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快乐的do re mi》,感受欢快的音乐氛围,热爱生活的态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聆听、实践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do re mi三个音,提高自身的音乐知识能力。
知识与技能:认识do re mi三个音,并能够用欢快的情绪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完整并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是认识do re mi三个唱名。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示范法、讲授法等。
学法:聆听法、演唱法、合作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谈话方式进行导入,展示我带来的音乐小卡片,并提问同学们认识哪些呢?学生自由回答,我进行总结,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考能力。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播放第一遍音频,提问:歌曲的速度怎么样?学生自由回答,我进行总结是中速稍快的;其次,我会播放第二遍歌曲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我进行总结是欢快活泼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们通过聆听掌握歌曲的'表层信息,为以后的学唱歌曲做了铺垫。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进行发声练习采用歌曲元素并提醒学生要自然的练习,注意嗓音保护;其次,我会播放音频,请学生跟唱并提问: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总结出附点音符并组织学生针对性的练习;然后,我会请学生代表领唱,其余学生演唱谱例,并提问:发现了什么不明白的音乐元素?学生自由回答后,我会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do re mi三个音。接下来,我会请同学们完整的演唱谱例再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表情的朗读歌词并思考:歌词描述的画面是怎样的?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我会总结是在春天的大自然里和do re mi三位交朋友,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带词入曲完整的演唱歌曲,纠正相对应的问题,请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的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我来总结:欢快、活泼、友好。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们可以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掌握歌曲的全面信息。
第四环节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思考: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演唱歌曲?学生自由回答后我来总结是科学、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
这样做可以全面的掌握巩固新知。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师生总结。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布置学生继续学唱歌曲,并认识七个唱名。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巩固本节课的内容,提升音乐储备。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新疆之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音乐欣赏曲目,第三课时。初中音乐第七册属于中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一般音乐能力,着重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而第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春之声》,则重点是了解、感受新疆民族音乐的风格特点。感受春天美好时光。中国民族音乐,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富有民族生活气息,是劳动人民的指挥结晶。学生通过学习,将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了解,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
《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曲作者是马耀先、李中汉。乐曲采用维吾尔族音乐素材,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新疆人民幸福生活、欢欣鼓舞的生活情绪。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乐思奔放流畅,具有鲜明的维吾尔族音乐风格特点。结构为单三部曲式。
二、说学情:
鉴于上述认识,我认为本课音乐欣赏要降低困难系数,利用学生已有的音乐根据教育学和人类智力发展规律表明:初一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阶段,这一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处于形象思维,而音乐欣赏恰恰就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聆听音乐,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①了解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②聆听、感受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风格,并体验小提琴齐奏的艺术特征。
③能演唱、背唱《青春舞曲》
④能创造性地为歌曲、乐曲配伴奏
根据教材编排的目的和教材本身特点以及教学大纲关于初中音乐欣赏课的要求,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定为:重点:感受、体验音乐,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难点:为乐曲编配伴奏。
①感受新疆民族音乐风格,体验小提琴演奏的艺术特征。
②能用身边乐器(手势、自制乐器)为乐曲配伴奏,积极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四、说教法:
根据初中音乐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以及初一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我认为本课音乐基础知识,欣赏不必要精讲细唱。只需从整体上把握,培养学生音乐欣赏感知力,开阔音乐视野,训练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鉴于这点认识,本课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①愉快教学法;②复习引入教学法;③提问教学法;④试唱教学法;⑤点拨教学法。其中以①愉快教学发法;②复习教学法;③试唱教学法;④点拨教学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施教。
说学法:
1、自学法: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懂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本课中,着重培养学生音乐欣赏的习惯,达到自觉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实践活动。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略)。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大屏幕播放歌曲《青春舞曲》,学生伴随音乐走进教室。优美的音乐,动人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歌舞之乡--新疆
2、复习导入:列举常见的新疆民族-复习歌曲《青春舞曲》:起伏流畅的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密集而富有动感的节奏,展现了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特有风采。 师生随着乐曲边唱边做运动,自发表演,充分展示自我。
3、整体感知:1)感性欣赏《新疆之春》:让学生看着画面,聆听音乐,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和音乐风格。
⑵设置疑问:A、乐曲的音乐风格怎么样(音调、节奏) B、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C、是采用哪种演奏形式? 根据设置的.疑问进行讨论,教师整理归纳:这是一首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演奏乐器是小提琴,伴奏乐器是钢琴。
(3)作品简介:教师简介乐曲有关的背景知识:《新疆之春》是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作曲家马耀先、李中汉,采用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素材,1956年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音乐风格的乐曲,乐曲的感情乐观豪爽,曲调优美、流畅、朗朗上口,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4)视唱练习(音乐主题):引导学生击拍、视唱练习。(要求:旋律顺畅、节奏准确)精讲多练,以唱代讲,以唱入境,以唱悟情,最后熟唱乐曲主题。
4、理性欣赏,突出重点:复听音乐,加深对音乐艺术形象和艺术风格的理解,达到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引导、启发:展开想象的翅膀,跟着音乐一起飞翔。
5、艺术创作,突破难点:分组创作: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小乐队,利用身边乐器(身势、唱歌、跳舞)或自制乐器,为乐曲《新疆之春》编配伴奏,教师指导,适时点拨。
7、教师总结:《新疆之春》带领我们领略了天山风光,了解了新疆的民族音乐风格,体验了祖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六、说板书设计:
谱例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容易掌握并准确熟唱乐曲主题。
七、说教学效果:
说好的教学效果,关注到:课堂情绪、兴趣培养、知识掌握、能力提升(创造、合作、表现等)
初中音乐说课稿7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们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象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们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象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们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们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习为主体”,让学生们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们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们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习俗
D、回族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们联想,丰富学生们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们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挤奶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们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们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们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们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近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们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们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习了歌曲,培养了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们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习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们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们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初中音乐说课稿8
【开始语】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大海啊,故乡》是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是一节歌唱课。歌曲《大海啊故乡》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感情真挚,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通过学唱音乐作品,感受三拍子的强弱变化在歌曲中的运用、掌握切分音和十六分音符的正确唱法,学生能够领会并进一步加深对祖国、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八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通过教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大海啊,故乡》,表现对大海、母亲、故乡的真挚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演唱等教学方式,提高音乐表现力。
知识与技能:感受三拍子的起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用能充分运用力度、情绪的变化,深情演绎歌曲。
难点是理解重复使用歌词的作用,能用不同的情绪、唱法表现歌曲,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听唱法、练习法。
六、说教学用具
为了辅助课堂更好的展开,我采用以下的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六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自学——扩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会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提问学生见过得大海是什么样的?学生思考说出自己心中大海的样子,并总结每个人心中大海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接下来是组织教学,根据歌曲3/4拍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发声练习。这样既关注了学生初中阶段生理发展嗓音变化的特点,又丰富了课程的设置。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一遍歌曲《大海啊故乡》,并提问学生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是如何体现出来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深情到激动的,从力度上的由弱到强可以体现出来,这样,辅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歌曲。
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学生们能够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这一环节,我选择用教师弹唱歌曲、学生跟琴哼唱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让学生按照学习“旋律—歌词—加歌词完整演唱”的步骤,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3/4拍的强弱变化、变换拍子、切分音、十六分音符等问题。其中,3/4拍的强弱规律、切分音、十六分音符等知识,这些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一定的积累了,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回顾即可;但如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呈现音乐作品,把握强弱变化和重复乐句,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在这里我会选择视听结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并解决问题。最后我还会在教唱环节以后,请同学们常使用英文演唱歌曲,并且谈一谈故乡对于自己来说是什么?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言。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理解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在完成基本的授课内容以后,适当地拓展课程之外的内容,有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在拓展提升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分享播放歌曲《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引导学生感受离别之情。这样设计,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和;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在作业的设置上,我会请同学们利用网络和书籍的方式收集一些保护大海的环保资料,下节课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八、说板书设计
最后,这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包括了节奏、节拍强弱、重点旋律三部分内容,板书采用了提纲式的形式来设计,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结束语】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9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将军得胜令》,接下来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阐述我的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对于教材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将军得胜令》是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节欣赏课;作品为降B大调,4/4拍,情绪饱满,旋律激昂,描绘了抗倭英雄戚继光胜利凯旋归来的故事与场景,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拥护的情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浙东锣鼓的知识,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升音乐欣赏技能。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作品将军得胜令,体会人民载歌载舞的情景,养成热爱音乐学习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将军得胜令》的欣赏,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了解浙东锣鼓的音乐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乐器的几种打击乐器,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慷慨激昂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感受浙东锣鼓的音乐情绪和风格。
难点是正确把握作品的音乐形象。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讲解法。
学法:聆听法、讨论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部分;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分段欣赏、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教师出示古代战争的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倭寇吗?在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倭寇是古代侵犯我国沿海的海岛,那么打败倭寇是一件怎样的事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在打败倭寇后表现人们心情的歌曲,我们一起去听听是怎样的吧!揭示课题《将军得胜令》。,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
这样设计,通过图片的形式能够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第二环节是新课教学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播放完整的《将军得胜令》音乐;其次,我会提问学生,歌曲给大家的感受是什么;然后,我会再次播放歌曲,再次提问学生,大家体会到的场景如何?最后,我会总结乐曲情绪激昂,气势恢宏。描绘了人们欢迎英雄平定倭寇,胜利凯旋的欢腾情景。
通过这样的方式,循序渐进,从整体上让学生初步了解乐曲。
第三环节是分段欣赏环节
细致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的了解作品,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完整播放乐曲,并让学生跟随哼唱。并提问学生乐曲的速度怎么样;其次,我会让学生思考,乐曲中都听到了什么样的乐器;然后,我会总结学生回答,乐曲速度急速,乐曲中出现了唢呐和渐东锣鼓;最后,我会让学生分段欣赏,体会乐曲情感。
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乐曲的情感。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让学生分享歌曲的创作背景。
这样做能够让学生增加音乐常识,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围绕教学重点进行总结。
为了更好的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会让学生搜集有关抗倭的影视资料,下次课进行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起到加深记忆的作用,同时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发挥音乐的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10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简单阐述我的教学思路。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是人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一节欣赏课,作品属于藏族牧歌,节奏自由、悠长,旋律音调悠扬、舒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真挚感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风格特点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增强对民族多元化的了解、采纳和包容的意识。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初中生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级学生有明显变化。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7~9年级学生正值变声期,应注意嗓音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情的了解,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欣赏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体会作品描绘的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画面,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作品的聆听,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在创编舞蹈的过程中,感受藏族民歌的特点;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提升音乐分析能力。
【知识与技能】
了解藏族民歌;能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
能够从旋律、节奏、情感等方面分析作品。
【难点】
了解藏族民歌。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讨论、分析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主要部分;在这一环节主要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新课导入——初步感知——探究——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上课伊始,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藏族的服饰和美食图片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少数民族,由此顺势引入本课课题《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入到本节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感知音乐是课堂展开的基础,为了帮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在新课的第一环节,我会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并提问作品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作品的速度是自由的,情绪是舒畅的。然后,我会再次使用多媒体播放作品《北方水草茂盛的家乡》音频,并提问作品的旋律线条是怎样的?在学生回答后,我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并总结作品的旋律线条是高低起伏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同学们能够捕捉到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对于作品的分析及学习,是学生了解作品特点的主要途径,为了引导学生了解重点,突破难点,循序渐进地了解作品。
在这一环节,我会先分析旋律部分,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哼唱歌曲,并提问学生歌曲的风格上有什么特点;其次,我会再次带领学生欣赏第一段旋律,并提问学生:旋律上有什么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发现歌曲后三句旋律运用了变化重复;然后,我会请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出问题:第二段音乐节奏有什么特点,在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我会进行总结,歌曲的节奏是自由悠长的
接着介绍藏族民歌,藏族民歌感情充沛,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藏族民歌的特点是音调悠长,音域宽广,节奏自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劳动歌曲,包括山歌、牧歌,内容是赞美山川、河流和歌颂生产劳动的,一种是生活歌曲,主要是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歌唱对人、对事、对生活的爱憎之感。
再接着是分析歌词,引导学生欣赏歌词,从而领略歌曲所表现出的感情。
最后,与学生完整聆听欣赏并哼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欣赏歌曲。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全面地把握和体会,并让音乐变得生动有趣。我会以藏族为主题,请学生用创编舞蹈的方式表现作品。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在小组之间进行自由的展示,选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时又可以让同学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有所加深。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与学生共同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藏族民歌的特点,感受作品自由的速度和舒畅的情绪,体会作品描绘的水草茂盛、牛羊成群的画面,希望同学们能够喜爱少数民族的音乐,对家乡饱含热爱之情。
为了结束课堂,并在课下引发学生的思考,在作业部分我会布置一个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少数民族歌曲,下节课分享。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并且对于藏族民歌有更深刻的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二单元天山之春的演奏内容。这首民歌是由有“西北民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2、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教学重点:歌曲情绪的体验和实践
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电子琴、手鼓、铃鼓、自制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二、说学情
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教师课前播放新疆歌曲《新疆亚克西》。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要求学生视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二)、情景导入,引情激趣
1、多媒体播放新疆的民族风情,通过对食物,服饰,歌舞等方面的介绍。
2、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三)、整体感知,引导掌握
1、欣赏《青春舞曲》
2、教师和几位舞蹈能力较强的学生为歌曲伴舞。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为歌曲伴舞,主要是创设欢乐的情景,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3、突破难点:
(1)、教师用手鼓示范边拍节奏边朗读歌词。
(2)、学生找出歌曲的主要节奏型并拍出来。
(3)、引导学生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
(4)、按节奏朗读歌词。(边拍边读)
4、学唱歌曲
(1)、随电子琴跟唱歌曲旋律。
(2)、学生跟录音学唱歌词。
(3)、教师弹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设计意图:初一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自由为歌曲编配打击乐伴奏,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四)、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1、创编舞蹈动作,为歌曲配打击乐器。
2、全班同学分成演唱组、节奏组和舞蹈组进行唱、跳、奏表演。
3、轮换角色进行表演,并运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通过分角色进行集体表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感受节奏与演唱、舞蹈的结合;用不同的速度、力度来表现歌曲,能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通过对比后,更能确切的的掌握歌曲的欢乐情绪。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五)、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六)、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初中音乐说课稿1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走进京剧大世界》。它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十五册的内容,适用于八年级的学生。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谈谈这堂课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的设计思路和教学意图。
一:说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唱(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京剧艺术是我国的国粹艺术,它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靠老师的语言介绍,或听唱段欣赏,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特征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能拓展学生的认识视野。
2、学生分析:八年级学生对京剧了解不多,他们对拖着长腔的京剧不是很喜欢,但他们具有求知欲望强、表现欲望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的特点。能熟练使用Internet,有较高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教学环境分析: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授课,便于使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手段,这是满足学生情感与认知需求的最有效、最实用的`途径。
二、说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以典型范例欣赏激发学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
2、认知目标: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了解京剧的行当、脸谱、表演特点及京剧的伴奏乐器。
3、能力目标:
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京剧音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三、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京剧艺术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等相关知识,初步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难点: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欣赏、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破课的重点、难点,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法、谈话法、体验教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
为了营造浓郁的京剧气氛,激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课前,多媒体播放京剧《苏三起解》视频片断,学生随京剧音乐进教室,营造课堂浓郁的京剧氛围。
(二)、课中——创设情景,加深感受。
第一环、谈话法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课开始,我问学生“你知道刚才播放的是我国戏曲中的哪个剧种吗?”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走进京剧大世界”。
第二环、自主合作,了解京剧常识。
课前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给他们提供了三个主题学习网站:“中国脸谱网”、“ 走进京剧 ”网 、“ 时代国粹”网,让学生课外在网络上搜寻相关京剧常识,然后整理所查到的资料,分别做成图文并茂的演示文稿发到我的邮箱,我挑选其中几个较好的,由学生在课上给大家展示、分享,这时的学生俨然成了老师,教与学角色的变换,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热烈、高涨的课堂气氛中,通过自主合作,大家了解了京剧的四大行当,四大功夫,脸谱特点,伴奏乐器等京剧基本常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之情也由然而生,初步达成了课的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信息技术网络象本大百科全书,大大拓展了教学内容的信息量,演示文稿展示方便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主动积极。
第三环、创设情景,加深感性体验。
老师使用多媒体出示唱、念、做、打四大功夫的视频片断,为学生创设看得见、摸得着,京剧就在自己身边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跟着媒体示范念一念有音调的京剧韵白、看一看精彩的武打动作、做一做京剧的表演程式,这是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的良好途径与方法,使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多媒体视频的演示解决了一般音乐老师无法达到的京剧表演专业水准的难点,体验教学法能便于调动学生将课堂变成展示自我的舞台,积极参与模仿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更好地感受体验京剧的表演特点。
第四环、综合欣赏,提升能力
在前面各环节的基础上通过视频欣赏京剧《铡美案》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试图利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在直观性、趣味性、富有感染力的情景下,通过观其形,辩其色、听其声、会其意来学习欣赏。信息技术多媒体的使用给学生展现了京剧表演的舞台,让课堂充满戏台的味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提供的外部刺激多样化,能使学生获取更为清晰的音乐形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课后延伸
为了拓展京剧文化视野,提议学生在班里办个京剧艺术墙报。可提示学生在网络上搜寻有关京剧的流派及其代表人物,京剧故事,艺术家的轶闻,可用文字、图片、唱谱等各种形式。
六、说教学反馈
1、教学氛围和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堂上有师生热烈的讨论声,也有学生激情昂扬的发言声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由衷感叹“京剧,你真ok!”。这一切说明,信息技术多媒体手段在这节课上起了桥梁的作用。
2、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实践成效显著。听一听、念一念、看一看、做一做,学生的实践活动串连了本堂课。
3、交流方式多样化,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机交流,生机交流,使课堂生机勃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必将带领学生成为网络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中,信息技术运用的创新点是:凭借信息技术手段,营造京剧气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您的指导。
初中音乐说课稿13
《十送红军》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十送红军》。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本单元主要是学习长江两岸的民歌,这是第一课时唱歌课。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课程标准》从音乐学习的角度入手,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四个领域,即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表现包括演奏和演唱两方面,其中对于演唱的的要求是:能主动地参与各种演唱活动,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并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作出正确的反应。能够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与风格,表现歌曲的音乐情绪和意境。能对自己、他人、集体的演唱作简单评价。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其主要种类、风格也是我们音乐探求的目的。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他们特别喜欢唱歌,愿意合作交流,能够大声的演唱歌曲,对音乐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探索热情。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学生的了解,本人将该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认知、能力目标: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十送红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级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音乐,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歌曲演唱情绪的理解、把握。为了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教法和学法:(一)教法。在一节课中采用的方法很多,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
1、范唱法:范唱,能调动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唱出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在听觉上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对学生的情感投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作为一个音乐教育老师,在唱歌课教学中应力求通过范唱这一鲜明的艺术形象诱发学生兴趣,引起美感,产生共鸣,使学生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在审美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提高素质。因此,在导入环节中,我先范唱歌曲,激发学生兴趣。在学唱歌曲时,再欣赏歌唱家的演唱,使学生置身其中,聆听并感受音乐,并在此基础上学唱歌曲,表现音乐。()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我会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学唱,解决问题;2、启发、讨论法:对本节课的难点--歌曲情感的理解,采取教师启发,师生讨论法,加深学生对于歌曲情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学法指导:体验式音乐学习:是指在从“体验”中实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音乐教学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没有学生主体参与体验,就难有真正的音乐教学。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自己亲身主动地去体验、领悟、探寻,与音乐融为一体,才能对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实行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
最后,我来具体说说教学过程。在这一部分,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三、查找音乐,拓展延伸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导入环节,我将直接演唱歌曲《十送红军》。既给学生直观感受,又能激发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这是那个地区的音乐?你知道歌名吗?随之,结合地理知识,了解长江两岸的省份。 导出课题《长江两岸》。
(二)学唱歌曲,演绎音乐:1、完整欣赏全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
欣赏过程中,要求学生随音乐哼鸣,这样既完成简单的发声练习,又让学生熟悉了旋律。欣赏完后回答问题:这首民歌的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们可能会说出一些比较相符的答案)在此,我给予学生肯定与可观的评价,并激发鼓励学生学会这首歌。
2、学唱歌曲。学生只有在熟唱歌时才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
读歌词,品意味。 歌词教学也是本课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我采取了让学生朗诵歌词--加方言朗诵,增加学生朗诵歌词的趣味性,并体会江西民歌的方言特色。
看歌词,听范唱,学歌词,唱旋律。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采取教师范唱、学生轻声吟唱,全体学生合唱,分组练唱等方式来达到熟唱歌词的目的。这样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歌曲的感受和分辨能力。在学生分组练习过程中,我将在学生中间进行单独指导,适当的提问个别学生,询问他们认为的难点并和学生一起解决。在唱熟练歌词的情况下,我会和学生一起唱旋律,并分析讨论旋律的特点。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演唱评比,提高学生的演唱激情。
3、体会情感,用情歌唱:好的一堂课除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完成教学难点,也为了培养他们表现的意识和能力,我向学生介绍歌曲地创作背景(※),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探讨比较适合的演唱情绪。为了更好的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师生共同赏析宋祖英的演唱,增加感性认识。 最后,我们师生有感情的共同合作演绎《十送红军》。
(三)、搜集音乐,拓展延伸:最后,我将总结全课,推荐湖北、江西的其他民歌让学生欣赏,同时要求学生课下搜集长江两岸其他省份的民歌,下周课上学习交流。通过课后延伸,再次启发和调动学生继续求知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使得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得到了无限的延伸。
《给未来一片绿色》说课稿
“假如我们能在一个孩子身上唤起对音乐的一种强烈的热忱,假如我们能把这种兴趣延长若干年并且稳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话,那么即使他永远成不了一个文艺名家,他也将通过音乐找到他个人的幸福!”这是美国著名教育家穆塞尔和格连在其《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中的一段话。是的,音乐就是这样的一种美的艺术,而我,就愿做这美的传播者,在孩子们的心灵播洒上最美的种子,让他们能找到自己的音乐源泉,成为终身爱好音乐的快乐人。
[说教材] (1)教材内容
《给未来一片绿》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绿色的家园》中的一首歌曲,歌曲主体部分为D大调、4/4拍、中速,由三部分组成,歌曲深刻地表达了人类共同关心的一个主题,即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呼唤人们保护环境,关爱地球,企盼人类永远美好的生活。曲作者运用调性对比的手法将青少年儿童在思考问题、讨论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个意境刻画出来,谱出歌曲。本课教学是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在本单元中作为第二课时设计。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
第一 :歌曲将调性对比融于童声合唱之中,设计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意境,谱出一首绿色和
平的歌。
第二:通过学唱歌曲,抒发出少年儿童热爱地球的感情,表现出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内化理念](说新课标)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重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音乐教学中牢牢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他们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性情。因而,每次上课前,我都要反复聆听音乐,让音乐先感动我自己,然后再感染学生。
“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内化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因而我把具体的教学目标实化为:
[说目标](1)知识目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懂得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才能更好地表达情感。
(2)能力目标:聆听并大胆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观看各种图片、视频、演唱、表演等活动中领悟“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说重难点]:探索学唱新歌的方法,练习自然而有感情地演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表演活动中去体验和感受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说教法]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合作探讨法、启发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在教学中把教法与学法联系起来,(Motivational model yuedu.mipang.com)有意识地进行学法的指导和渗透,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实行“四多”,即多听、多想、多讨论、多创作,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更准确地表现和创造音乐。
[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要素,让学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式,通过感受、展示、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说教学程序] 下面,我针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谈谈具体的教学构想。
我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来完成本课时教学:(1)引入;(2)学唱歌曲;(3)感悟;(4)升华(拓展延伸),其中学唱歌曲是重点教学环节,设计25分钟左右,引入3分钟左右,感悟5分钟左右,升华部分10分钟左右。
首先,第一个环节--引入。多媒体展示被污染的大自然图片,和未被破坏过的美丽大自然风景图片等相关的图片,教师在背景音乐《给未来一片绿》的旋律中动情解说: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土
壤系着森林的命运,海洋系着鱼群的命运;环境系着地球的命运,地球系着人类的命运。地球赋予生命的一切,爱护地球,珍爱生命;保护环境,拥有生命 ,让我们用行为来回报创造和养育我们的自然母亲。【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通过教师诗化的语言激情导入,奠定本课情感性教学的基础,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先介绍歌曲的主体部分为 D 大调、44拍、中速、由3部分组成。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唱,力图通过自己的歌声打动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热情,再用多媒体出示学习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习惯,跟伴奏唱词或跟伴奏哼唱旋律来学唱。在这一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找出学唱歌曲的难点:后半拍起的节奏的把握,大家共同讨论,应该怎样来掌握这一难点,再尝试用领唱、合唱的方法来练唱,要求声音统一,气息通畅,节奏准确,充满感情。这个步骤的设计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第二部分合唱的配合的学习前,先进行合唱的和谐与均衡知识讲解,再采用教唱、听唱、分声部唱、合唱等方法来突破这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充满感情来完整演唱歌曲时,先让学生观看这首歌的MTV,让学生在歌声与画面中自己去体会感情,然后分组讨论用填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说出这首歌的速度、风格、演唱情绪等学唱要素,通过“探究与体验”的过程来完成这一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情感。
第三、四个环节--感悟和升华部分
首先用提问的形式引入第三部分,探讨音乐情感与人的情感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理解和感受,讨论“地球-----母亲”的含义,紧接着导入第四个环节,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表达爱护环境的歌曲、诗歌、警句、图片、文字、VCD、歌曲磁带等通过小组推荐或自由组合演唱等多种方式展示出来。(搜集的任务在第一课时教学时作为课后作业布置)。
这一部分的设计,让学生联系自身感受先体验“保护环境”的感受,然后通过拓展延伸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让学生在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来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到成功的欢愉。
最后,在《给未来一片绿》的音乐声中结束本课: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护环境,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精彩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篇生动的乐章,但愿你我在座的每一位音乐老师都能把生命中的每一篇生动乐章奏响!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音乐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第15册第四单元中的一首京歌——《唱脸谱》。我的说课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说教材分析、说学生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教学效果、说我个人的作为音乐教师的基本功。
本节课教材对学生了解和认识国粹京剧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着重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和独特魅力,特别是对京剧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索与感知。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八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京剧艺术对他们来说很新奇,八年级还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京剧兴趣产生与否,决定了他们对音乐审美的态度。为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感受、体验京剧的行当、脸谱、服饰、唱腔、情绪,能初步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文武场等音乐文化识。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对京剧行当、唱腔、情绪的判断力,增强对京剧艺术的理解能力,感受、体验京剧的美。模仿京剧的韵味,演唱戏歌《唱脸谱》,能够伴随锣鼓经走台步及亮相。
3、情感目标: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并能用一定的京剧韵味来演唱歌曲《唱脸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多种审美实践活动中初步感受京剧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教法】
我运用了讲授、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使之贯彻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音乐的意境。
【学法】
体验、比较、探究、合作的学法
对于音乐课,我的设计理念是: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让他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得新的感受。在本节课上我一直以激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为主线,唤起每个学生的心灵共鸣,使他们尽情地畅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中。
为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我采用了动感时尚的表演京剧节目形式,歌曲《粉墨人生》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对本课充满了好奇。激发了学习热情。精彩的教师示范,引发学生共鸣。
设计意图:创造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感。
【环节二 视听感知,走近京剧】
精彩京剧选段视频欣赏,引出京剧的行当。彻底征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完成对京剧行当及相关知识的认知,在合作体验中引发学生的思考。流畅的完成从兴趣到知识的过渡。
教学意图:学生经过视、听、演加强对京剧艺术知识的`理解。
【环节三 勇于实践,提升审美】
1、整体听赏歌曲《唱脸谱》,用学过的知识来感受歌曲。
2、欣赏美丽的脸谱图案,并引导出脸谱图案的含义。
3、完整演唱歌曲,难点部分教唱。
4、“我是小戏迷”环节,实践中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意图:在实践学习中,进一步体验京剧的乐趣和美妙。
【环节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完美的课堂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投入,通过几个有特点的戏歌实例向学生表明,美妙的京剧离我们并不遥远的,在流行音乐中完美结合,产生精彩的效果。只要大家积极的探索,梦想总会实现。
【环节五:教师寄语——小结】
京剧让我们音乐更加绚烂;音乐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美丽多姿;音乐为我们插上寻找梦想的翅膀,让我们在音乐的曼妙天空下,自由的翱翔!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喜欢、热爱音乐,用音乐美化我们的人生!这也是我这样设计这节课的目的。
【板书】
我的板书展示出了这节课的知识要点——京剧的相关知识及教学流程。
【效果】
我认为我的这节课能够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京剧的特点及独特魅力,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戏曲的美,是一种享受。同时能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使同学们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加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也因为我个人的教学和艺术功底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初中音乐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维吾尔族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新疆维吾尔族乡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三)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 引情激趣
1.教师范唱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维吾尔族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
(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6)分小组和组合进行歌曲的演唱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教师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习《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初中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说课稿11-16
初中《牧歌》音乐说课稿11-11
初中音乐说课稿04-03
初中音乐说课稿(精选)05-16
初中音乐说课稿最新02-16
【热】初中音乐说课稿02-17
初中音乐《牧歌》说课稿11-21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06-06
初中音乐说课稿模板04-21
初中音乐《采花》说课稿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