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时间:2024-04-17 17:51:37 晶敏 初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次北固山下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1

  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古典诗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值增大了。古典诗文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着,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可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王湾的一首《次北固山下》。这一部分用一个课时完成。主要教学任务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引导学生学生体会诗歌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与能力: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重难点分析:1、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2、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三、教法积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2诵读法(反复诵读)3、讨论法(交流体验)4、竞赛法(提高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 (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 (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 (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 (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 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的胸襟。

  2、 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 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分析:此联写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齐了,船上之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的恢弘阔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可见这是风顺且和,这样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稳航行,也是因为此地的长江正是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的时候。

  4、 从字面上看,颔联所写之景全是大景致,似乎表现的是宽阔博大的情感,那么怎么理解此联与首联的联系?

  分析: 此联最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构图,我们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来表现这一联诗所写的景致,也许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们将这两句诗所表现的景色看成一幅画,那么这副画的构图如下:因为“潮”水涨满,几乎平了两岸,所以其实可以将“潮”与“岸”看成一条水平面,而这就是这副画中的主体——“面”,它几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而“帆”其实是一叶扁舟,由于风的顺和正,所以帆取直线造型,不过这一条直线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个点。同学们可以尝试想象,诗人正在这艘船上,他倚靠着船栏,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荡荡,茫无际涯,岸在很远的地方,而家乡更是杳无音讯,越发觉得自己在这个世间的渺小了,怎能不产生思家恋乡的漂泊之感呢?

  5、 最耐人寻味的是颈联,这一联诗到底蕴含着怎样的哲理呢?

  分析:此时诗人想起正值岁暮腊残之时,而连夜行舟,天边太阳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无限感慨。明代胡应麟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绝妙千古”:当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这两句还妙在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6、 尾联是否与思乡有关?

  分析:此联既是最后一联,则必须既总结全诗,呼应开头,又必须要留有余地,让人读完后浮想联翩,余味无穷。此联正是如此。这里写的是一群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是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传说,还是托雁儿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的人吧。这两句紧承第三联而来,遥应首联,使全篇都笼罩在一层淡淡的乡思的愁绪中。

  四、总结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诗,在这堂课的最后,让我们在陨的美妙音乐声中,背诵这首诗吧!(该课文封面出现,背景音乐是陨的乐曲)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2

  各位老师:

  您们好!今天我要说的课题为《次北固山下》。

  下面我将分别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这首诗进行讲解。

  一、说教材

  《次北固山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三单元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第二首,该单元以“大自然的景物”为主题展开。这个单元主要写多姿多彩的自然风光,有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等运行规律,也有春风夏雨,秋霜冬雪等自然景象,让人目不暇接。

  《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主要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途经北固山,停在山下,看到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海日江春等景象,又看到了北归的大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是大多数诗歌的特点,同样也是这首诗最大的特点。

  通过了解,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三个维度。

  知识目标:

  1、理解诗中的字、词、句的意义。

  2、掌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并能翻译本诗。

  3、掌握律诗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

  1、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2、感受诗中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中的思乡旋律。

  情感目标:

  1、了解诗歌中的思乡之情,思念父母亲人。

  2、使学生知道父母在家是如何思念你,更加懂得父母的艰辛,学会体贴父母。

  由于本诗情景交融的特点,我将本诗的重难点设定为:

  1、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二、说教法

  教法是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是十分重要的。在这堂课中,我选择的教法教授法、引导法相结合。教授法是老师传授学生基础知识,使学生具有学习的基石。引导法是老师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请学生来思考,在学生回答不出来时,再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是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牢牢地掌握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说学法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学习已在逐渐成为主流,死板的“灌鸭式”教学法已经推出历史舞台。所以,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师生互动,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主动思考,慢慢地得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在这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如在《次北固山下》的学习中,我会让学生知道他们的父母正在家里想着他们,他们应该理解父母,不要在父母打电话来时因嫌父母啰嗦而将电话挂断。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环节 1导入新课

  我设计的导语是(同学们,“思乡”是中国古代最受诗人作家欢迎的话题,即使是在近代,也有不少人运用它,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人是一种感情丰富的动物,在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后,会产生思念情绪,他们想回家看看,但碍于交通工具的不发达,通话工具的落后等种种原因,他们的思念无法直接得到倾诉,只有寄托在诗歌文章中,以缓解思念之情。但是,在今天,交通、通话都如此发达,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听见千里之外父母的声音;只要一张机票或车票,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到父母,所以思乡也就不再那么使人难过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古代思乡诗———王湾《次北固山下》。)此导语以师生对话展开,诱发学生的情感,顺势进入正课,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环节 2作家介绍、解题及基础知识讲解

  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作者的基本情况以及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中的情感。

  其次,我会解题,这个题目该怎么划分节奏?为什么要叫这个题目?

  最后,我会讲讲什么是律诗?律诗有什么原则与要求?

  环节 3规范朗读节奏

  朗读时学习诗歌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读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中,理解诗歌的意义及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正确的阅读节奏尤为重要,正确阅读就会产生正确理解。所以,我准备了音频文件,并且在课件上展示正确的节奏划分方式,让学生一边听,一边看。环节 4诗歌解读

  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分析与综合结合的方法来解读全诗。

  分析:

  a.先分析首联,请学生根据给出的注释回答首联的大意,然后加以点评,并给出标准。

  再请同学们思考“首联是如何体现乡愁的?”请一位同学尝试回答。

  b.分析颔联,理解大意,思考“颔联中的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c.分析颈联,理解大意,思考“颈联是本诗中的名句,它蕴涵了什么样的哲理?”

  d.分析尾联,先讲典故“雁足传书”,再理解大意,思考“诗人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书?”

  综合:

  整体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环节 5小结

  这首诗是诗人王湾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诗中情景交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直接、间接相结合,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情。

  环节 6知识回顾

  a.诗中表明诗人客游他乡的句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诗中描写水波浩荡,风顺帆悬的图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c.诗中体现“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含意思相近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

  入旧年。

  d.诗中作者借“雁足传书”的故事表达思乡的诗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环节 7作业

  a.朗读并背诵这首诗,体会其中的思乡之情。

  b.给父母打个电话,述说相思之意。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也是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我设计的板书如下:

  首联:旅途之景写景

  颔联:江水之景写景

  颈联:江春之景写景

  尾联:思乡之情抒情

  抒发作者的乡愁乡思。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3

  各位老师好,我是俞珂沁,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作者在次北固山下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后发出“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通过海上优美的景色,运用大雁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说学生

  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本诗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的学习,感受诗歌的“三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情感上,对思乡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欣赏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第二,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第二,能解释本诗语言上的特点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理解本诗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第二, 能在体会本诗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第一,能感受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第二,能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是: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

  四、说教学方法

  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激趣导入

  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古代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游走在外的人男的才能回一次家,于是,思乡便成了旅人们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了古代诗歌的一大主题。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次北固山下》,让我们一同去感受王湾的思乡之情吧。

  第二步、一读,体验情感之美

  让学生自由诵读,说说本诗那部分写景,那部分抒情?并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表达的情感。这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诗歌的情感美。

  第三步、二读,体验内容之美

  先让学生自由诵读,利用课文中的注释解释全文。再请2-3位学生说说这首诗到底讲了什么内容。在这只环节中,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画面想象的方法来回答这个问题。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整体的感知力。

  第四步、三读,体验语言之美

  这个环节我将让学生从写景的三句诗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说说感受和理由。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相应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诗歌鉴赏和表达的能力。

  第五步、精读,背诵体悟

  再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先让学生自由背诵,然后小组抽背,再全班齐背。教师进行适当点评。目的是考察学生这节课的情况和对诗歌的掌握度。

  第六步、总结学习拓展延伸

  我将和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由此归纳出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课外推荐学生阅读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和余光中的《乡愁》。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诗的内容。

  2、欣赏诗中的名句。

  3、积累古诗词。

  一、导入新课:

  学生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可以分两组由一人带领比赛。教师评价总结。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了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情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次北固山下》(板书)

  二、介绍诗歌知识:投影

  三、解题、作者:

  1、学生看文中注释,解释题目。

  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2、介绍作者: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唐代诗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三、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

  2、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3、教师总结,指导朗读要求:①节奏停顿②轻重缓急③抑扬顿挫④感情充沛

  诗歌的语言富于节奏,因此,朗读时要注意划分音节,分出轻重缓急,读出来才抑扬顿挫。下边把这首诗的前两节标上符号示例(“/”表示节奏,有“/”线的地方应该适当的停顿或舒缓;“—”表示中重,“·”表示重读),没有符号的地方可以读得轻一些。请按照朗读诗歌的要求,朗读这首诗。

  4、师范读、练习读、分组读、齐读。

  四、细读揣摩:

  1、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教师归纳: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便,一叶白帆好象悬挂在高远江天。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2、整体把握。

  思考讨论:

  (1)作者在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色?请你从诗人的角度,以“我看到了———”描述一下。

  本诗传神的描写了北固山下绮丽的景色,首联点明题目,诗人漫游在外,到北固山下,而要走的`路还很远,颈联、颔联写水涨江阔、日生春暖,本是寻常的江南景色,但诗人以一个北方人的眼光来审视这司空见惯的景象,便观赏出种种奇异的美。

  (2)领会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3)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理由。

  重点引导到“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小结: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五、背诵课文。

  六、拓展阅读:

  师:那些四处漂泊的游子们,有的有家不能归,有的有家不愿归。远离亲人,异乡独居,遥望乡关,悲从中来。那关山万里的阻隔,那思念亲人的感伤,那壮志未酬的失意,那穷愁潦倒的困窘,都化作了游子们的一滴思乡泪。宦游在外的文人,往往是乡愁的主力军。他们有的功业未成,无颜见江东父老。有的虽功成名就,但忠孝不能两全,念家思乡也就在所难免了。

  1、张籍有一首著名的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与《次北固山下》从内容和体裁上比较异同。

  2、同学们,你还能背出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句?

  3、小结:从个人遭际上看,乡愁无疑是令人同情的。而对于中国文学史来说,乡愁曾经焕发出它持久而浓郁的芳香。今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早已消解了人们的乡思,和由此带来的痛苦。千里之遥,往往朝发夕至;相距万里,可以直接对话。这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

  除此古诗词还有写母爱、送别、爱国等题材。同学们,古代诗歌是我国文学艺术的瑰宝,我们要多背诵、多积累,在诗的海洋中畅游,使自己具有丰富的文学积淀,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人。

【次北固山下说课稿】相关文章: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07-27

次北固山下的哲理的句子11-19

小班《下春雨了》说课稿06-01

北固山导游词范文08-10

高中音乐《铁蹄下的歌女》说课稿02-20

镇江北固山导游词范文04-19

介绍江苏北固山的导游词范文03-26

二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精选10篇)07-25

一年级下小学语文说课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