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二历史民族团结说课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二历史民族团结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初二历史民族团结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民族团结”。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一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和作用: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11课,分为两个子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和“各民族共同发展”。前者体现了我国民族的分布格局与新中国成立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后者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单元的主题是“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这节课讲述的内容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学生认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对少数民族实行的民族政策和了解少数民族发展状况的关键一课。因此,本课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本事史实,并学会分析其重要意义。
对于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学生处理和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利用影像资料对教学资源进行补充,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历史发展,形成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承担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了解孔繁森的感人事迹,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为祖国建设作贡献的远大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我将本课重点设置为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意义以及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团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其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八年级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因此,我将这一知识设为难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已初步具备了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认知水平和发展趋势的差异,因而在问题设置上应注意梯度,进行分层教学,尽量照顾到各个层面学生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具体到这一节课,知识点多,相关的'资料也很多,学生大多从影视、网络、现实生活等渠道有所了解,但是对本课中涉及民族政策理解不够深入,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分析不够全面。因此需要从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理论问题具体化理解,全面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和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读书指导法”、“合作探究法”、“兴趣激励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视频观摩、分析归纳等学法,调动学生多重感官,达到“看——思——议”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课我采用问题导入,为了切合本节课的学习特色,对于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设置砸金蛋的活动,利用多媒体出示三个金蛋,里面包含三个问题让学生选择抢答,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1、你知道少数民族哪些有特色的服饰?
2、你知道少数民族有哪些节日或活动?你知道哪几个少数曾经统一中国?设置这几个问题既符合八年级的学生的知识水平,又能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学习。
本课我采用问题导入,为了切合本节课的学习特色,对于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
设计一则新闻报道,由老师担任新闻记者,给大家报道关于民族团结的新闻。
请同学们听一则新闻,7月18日电(记者秦磊)彩袖飞舞,锣鼓喧天。18日,青海省首个县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青海省门源回族自治县的15.8万名各族人民载歌载舞,迎来了建县50周年的喜庆日子;遍地飘香的油菜花,还为他们带来了一个盛载着丰收的欢乐节日:“2003祁连山之夏——油菜花节”。
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祁连山东段的门源回族自治县隶属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全县6902.2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回、汉、藏、蒙古、土等22个民族,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6.72%,其中回族占总人口的41.09%。
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青海省委、省政府、海北州分别派出代表团并致贺电祝贺门源县建县50周年。开幕式结束后,门源县各族人民还举行了盛大的歌舞活动。
那么,民族区域自治是怎么一回事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来了解这一方面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
鉴于这节课内容前者理论性比较强,后半部分比较庞杂。因此,我主要以西藏地区为例讲授本课,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在第一部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中,我先出示“五十六民族分布图”让学生结合课本第一段内容找出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这样既能加强学生的读图能力,又能轻松的掌握基本知识点。
然后进入“西藏历史之旅”
提出问题“西藏地区什么时候开始中原王朝进行密切交往,随后都有哪些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举措?”
【设置依据】这个问题的设置侧重帮助学生回忆中国古代史知识,认识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藏汉两族人民团结互爱,同时也体线历史知识的古今联系。
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来到西解放初期,让学生观看观看“西解放初期”的相关视频。
随后回答问题
1、西藏何时和平解放?1965年西藏全称是什么?
2、这个名称体现了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有何意义?
【设置依据】第二个问题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这两个问题是有梯度的设置,层层深入,让学生具体的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让学生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实行后还在哪些地区实行,结合课本让学生说出五个省级自治区,并进行课外拓展给学生讲解我国自治区的级别划分,在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实施有所了解后,让学生结合课本说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以此上升到理论高度,从形象到抽象,使学生学习层层递进,掌握知识,这正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人民能带来哪些政治权利,播放关于西藏人民代表大会的视频,观看之后,让学生结合课本,分组讨论。这样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达到了生生互动,加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时政紧密联系,让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确认识,我设置了“火眼金睛”环节,出示一段理解关于民族自治制度的一段话或几个事件,让学生找出其中几处描述错误的地方,以此巩固这一子目学习的内容。
接着给学生出示课本57页右上角的黑体字部分,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里面的规定。
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从而突破难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到底有哪些巨大发展变化,由此进入第二个子目各民族共同发展进行学习。
各民族共同发展
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这一子目内容具体体现了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后,少数民族地区在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状态能迅速融入到此部分当中,我会给以图文配合的形式给学生讲述解放以前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落后的生活状态。
为了使学生能够系统的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我会播放有关“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的视频,让学生讨论,从视频和现实生活中我们对西藏地区变化了解多少?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接着,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进行全面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带了了契机,给学生介绍西部大开发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后,少数民族的变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最后由我提示学生,归纳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所实行的措施。
在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了基本认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谁知道有关少数民族的一些品牌商品或旅游名胜”让学生积极抢答。
三)【设置依据】
这个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加真切的感受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培养学生关注少数民族生态环境的意识。
少数民族地区能有今天的发展,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的工作者,引导学生辩证的思考问题。
最后播放藏干部孔繁森的先进事迹,让学生感受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
想一想,假如你是一个支援少数民族的志愿者,你想为这些地区做些什么事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树立帮助他人的高尚情操。
四)【课堂小结】
讲授新课后,我将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梳理本课线索,对本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通过几道选择题进行课堂练习,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
在此基础上,展示西部大开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中体现各族人民万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相关图片,让学生联系建国以来我们在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近年来涌现的感人事迹,领悟新时代所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思考如何传承和发扬民族团结精神,作为一名学生在生活中如何去体现这种精神,由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达到感情的升华。
五)【课外拓展】
我会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结合课本活动与探究并完成相关内容。
①学习少数民族歌曲。
②理解歌词意义。
③在班级组织少数民族歌曲歌咏比赛。
④收集某一少数民族歌曲,并能从歌曲中体会其民风、民俗和特点,找适当机会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给学生进行明确分工,课后搜集、整理材料,课后进行活动。这样既是学生对生活丰富,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能力的空间,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初二历史民族团结说课稿 2
今天我说课的“民族团结”。本课的课程标准是: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方面来说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团结》是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为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及因此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本课涉及的内容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促进国家发展重要前提。因此,本课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基础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等。
(2)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对教学目标的分析,现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3.本课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4.本课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二、说学生
我所讲的这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学习历史事件的基本方法,并能对简单的历史事件作出一定的评价,与现实相联系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本课我所要讲的内容简单,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为此在教学中,我要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思维情境,鼓励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从而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内化”。
三、说教法
谈话法、自学指导法、提问法、小组活动探究法等。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辅助运用多媒体,通过一些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
四、说学法
学生学习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针对本课特点,我认为应当阅读法、材料归纳法等方法。主要是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归纳材料的能力,学会问问题,掌握由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学习规律。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由学生归纳上一单元的内容自然引出本单元的主题。而后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入本课。(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师过渡: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民族团结》一课。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解
本课主要是通过三个大的环节来学习。
1、第一环节——民族知识大比拼
多媒体展示一部分少数民族相关知识:如少数民族的服饰、节日、乐器及建立过的政权等。让学生进行抢答,用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和积极性。
然后教师通过这些民族知识,过渡提问: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第二环节——民族政策我先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应重点讲解它的相关内容及意义。
自主先学:阅读课本62页第一子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我国是由多少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3)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哪三级?
4)我国有哪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通过以上自主先学环节,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他们的能力,且能初步了解到这一制度。
然后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着补充、引导、提示的作用。如对于民族分布的特点,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中国民族分布图》,让学生在地图上直观的感受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特点。在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通过展示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内容对此进行更深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分析以得到答案。
3、第三环节——追寻西藏足迹,看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
首先设计一个“连闯三关”的活动,让学生回忆关于西藏的相关知识,并且在小组间合作完成。
第一关:古代历史上,民族间的友好交往与西藏有关的有哪几件大事?
第二关: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祖国统一,在西藏发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第三关:一五计划期间,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在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什么成就?
然后让学生展示相关答案,教师补充介绍部分图片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巩固知识。
通过以上环节,过渡到20世纪60年代西藏的主要事件——废除农奴制。进而再次过渡到改革开放以后。提出问题: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为了发展西藏等西部少数民族的经济,实行了哪一重大战略决策?由此引发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并接着设计一道题: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先后实施过哪些重大工程?也可举例现在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如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的发展及文化教育事业等)以引导学生对西气东输等西部大开发的措施加强理解。
之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相关措施及工程,从视觉上再一次让学生对此知识进行理解和巩固。
(三)课堂小结
结束语: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相互关心,互相帮助,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在民族节日时,向他们表示祝贺。
宪法规定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国家安定和统一。我们不但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还要敢于同破坏国家统一,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做斗争,争取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说板书
第12课民族团结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西部大开发战略
以上就是我对整节课的理解与设计,谢谢大家!
【初二历史民族团结说课稿】相关文章:
初中的历史说课稿06-24
高中历史说课稿02-03
初中历史说课稿11-02
初二历史期末总结10-01
初二历史优秀随笔10-22
高中历史说课稿优秀01-11
初中历史经典说课稿优秀06-05
初中的历史说课稿11篇12-24
初中历史说课稿优秀10-28
初中的历史说课稿15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