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3-01 08:54:29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高中说课稿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高中说课稿合集6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单元教学理念:

  本单元是散文单元,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借鉴吸收,同时进行适当的分析评价。因此,要从文章的内容着手体会作者创作意图和情感。不但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启示。

  二、单元教学思路:

  阅读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写法和语言进行分析,这样可以全面涉及它的内容和形式;也可以着重就某一方面作出恰当的评价,并从课文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地位与作用:

  《我与地坛》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七课,也就是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而老版本教材却将此课安排在第二册。从教材体例的系统上来说,第一册重在“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第二册将“筛选信息”、“研究探讨”、“分析评价”作为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要点;从这个角度上看,教材对散文的鉴赏要求有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世纪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这个方面上来说,《我与地坛》正处在这个训练体系的较高层级上。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有了两篇文章对“整体感知”这一训练点进行了铺垫,那么在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上就更需要体现出较强的目标训练意识——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到了更高的能力层级,它所要求的综合语文能力更加突出,而不仅仅是一个训练点这么简单。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独到的人生感情及作者对生命的认识。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揣摩语言。

  (设计依据: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不但要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要让学生在情感心智上得到启示。)

  三、教学重点:

  理解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作者)、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作为残疾人对生命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思考。

  (设计依据:课文的第一部分更注重“生命”的意义,而第二部分更注重“情感”的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情感”的理解和思考又回答了对“生命”的疑惑而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这是文章的精髓,也是课文理解上的难点。)

  五、文章特点与关键:

  《我与地坛》是本学年度最长的一篇课文之一,教材同时将其确定为“自读”课文,在课时的安排上和文章的长度构成了一对矛盾。它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作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心理疲劳周期较短的现象;而课文说的是一个相对“沉重”甚至“沉闷”的话题。怎样在45分钟里将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吸引到课文本身上来,完成对7000字的文章的比较深刻的解读,选择一个有特点,有吸引力的教学切入点是确保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六、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启发—讨论—评价”的步骤学习课文。

  (设计依据:作为自读课文,大部分的课堂活动还是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鉴于本篇课文所涉及的特殊的“情感”意义,如果能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体会到,完成感情的自我升华,很显然比教师直接将所谓的“经验”“教训”告诉给他们要来得深刻得多。教师如何才能完成这样的“引路人”的角色。——那就是问题,一环扣一环的问题,是将学生领到新境界的最佳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主要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法,然后通过讨论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七、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课

  (使用依据:本文是通过学生默读、诵读去理解课文,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通过讨论加深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此在本节课中利用多媒体将几个需要讨论的问题显示出来,并要求学生紧紧围绕它去思考。)

  八、课时安排:一课时

  九、指导学习:课前自学与课堂讨论相结合。

  (设计依据:根据本文篇幅较长的特点,课前预习,自学是必须的。自学指导的要求是通过作者直接的语言去理解文章。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去推动学生思考,感受文章的内容,发挥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十、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

  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几乎是必将经历的。有些人面对命运中的挫折望而却步,使成功从手中流逝;有些人却能够勇敢面对,昂首前行。这些人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为人们所尊敬,例如:司马迁、张海迪、贝多芬等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在其“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失去了双腿。他历经磨难,经过一番苦苦的挣扎最终成为了一个著名的作家。

  史铁生有这样一句话用来解释他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大向。”

  到底他的这些文字是怎样体现出他的灵魂,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进入作者的内心,去获得我们自己的体会。

  (设计依据:通过作者自己对名字的解释,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在特殊经历下的特殊情感,使学生感受更为真切。)

  2、读准下列字词:

  宿命 坍圮 玉砌雕栏 亘古不变 撅捋 蝉蜕 窸窸窣窣

  嘈杂 熨帖 猝然 倔强 隽永 恪守 焦灼

  (设计依据: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

  3、思考问题:

  第一部分:

  ①文中哪几小节是对地坛景物的描写?

  ②作者是怎样理解地坛的意图?(用文中的话)

  ③比较3、5两段的景物描写,有无发生什么变化?如果有,这种变化意味着什么?(请位同学朗读课文第5节,其他同学思考)

  ④在地坛,作者思考了哪些问题?地坛又为作者解决了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①如果说地坛是作者精神的家园,那么母亲则是作者生命的航标,是母亲的爱和理解帮他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但这也使得母亲成为“活得最苦的母亲”请你谈谈如何理解这一点。

  ②第二部分哪几小节是对母亲的描写?

  ③作者通过哪些场景去描写自己的母亲?反映了母亲怎样的心境?

  ④通过作者对母亲的描写,我们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讨论)

  4、重点研讨,总结评价

  ①提问:作者逐渐领悟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领悟到创作也“并不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你认为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②课文最后写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从全文看,此处的“车辙”“脚印”是可以有象征意义的。那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它到底象征了什么?

  5、课外拓展:如何面对苦难。(举例?探讨)

  6、作业:有人说写作是“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堂课的作业就是以《地坛给我的启示》或者《父亲》为题写一篇文章,不计长短,关键要发自于你们的内心。

  板书设计:

  附一:

  我与地坛:绝望——思考——希望(怎样活)

  我、地坛、母亲

  我与母亲:颓废——理解——坚强

  附二:

  送“我”——理解——(行为描写)

  忧“我”——坚忍——(心理描写)

  找“我”——焦急(关爱)——(侧面描写)

高中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圆是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了圆的知识及前面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圆的标准方程》,它既是前面圆的知识的复习延伸,又是后继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方程写出圆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学习,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及运用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求圆的标准方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高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学法上注重让学生参与方程的推导过程,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促其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已经掌握了圆的相关性质;从能力层面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数学问题有自己个人的看法;从情感层面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设计

  问题情境引入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 讨论交流法 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导学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回顾复习

  (2分钟)

  1.观赏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

  2.回顾复习圆的定义,并观看圆的生成flash动画。

  提问: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

  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感受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主旨。

  学生观赏圆的图片和动画,思考如何表示圆的方程。

  生活中的图片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园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自主学习

  (5分钟)

  1.介绍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步骤:

  (1)建系:在图形中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 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3)列式:用坐标表示条件P(M)的方程 ;

  (4)化简:对P(M)方程化简到最简形式;

  2.学生自主学习圆的方程推导,并完成相应学案内容,

  教师介绍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后,引导学生自学圆的标准方程

  自主学习课本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并当堂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合作探究(10分钟)

  1.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确定圆的方程的条件有哪些?

  2.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点在圆上

  (2)点在圆外

  (3)点在圆内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从旁巡视指导学生在自学和探讨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展开合作性的探讨,并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合作探究和自我的展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当堂训练(18分钟)

  1.求下列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C1: x2+y2=5

  C2: (x-3)2+y2=4

  C3: x2+(y+1)2=a2(a≠0)

  2. 以C(4,-6)为圆心,半径等于3的圆的标准方程

  3. 设圆(x-a)2+(y-b)2=r2

  则坐标原点的位置是( )

  A.在圆外 B.在圆上

  C.在圆内 D.与a的取值有关

  4.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1)圆心在原点,半径等于5

  (2)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6,-2);

  (3)以A(2,5),B(0,-1)为直径的圆.

  5.下列方程分别表示什么图形

  (1) x2+y2=0

  (2) (x-1)2 =8-(y+2)2

  (3)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贾伟

  6.巩固提升: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1,1)和B(2,-2),且圆心在直线l:x-y+1=0上,求圆C的标准方程并作图

  指导学生就不同条件下给出的圆心和半径关系,求解圆的标准方程这两个要素展开训练。

  学生自主开展训练,并纠正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并查缺补漏。

  回顾小结

  (1分钟)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3.你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采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分析本节所学。

  学生思考并从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上回顾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布置

  (1分钟)

  课本87页习题2-2

  A组的第1道题

  布置训练任务

  标记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主要遵循“回-导-学-展-讲-练-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讨。

  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在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要遵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思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本质,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货币产生前金银只不过是普通的商品,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商品都要货币去交换,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通过课件演示,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合作探究法: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③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读、议、悟,读思结合,动口动脑结合等多种方法,适应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凡是学生能读懂、能说得出、能解决的问题一律让学生自己来做。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方法:

  1、“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为什么人们离不开货币?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使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得出,货币是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探究一】

  (一)商品的含义:

  1、从现实生活来看,我们拥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众多的商品中,这些商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并学会判断商品和普通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一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于交换。

  3、分析价值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不同商品之间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生产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而这种体力和脑力是没有差别的,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探究二】

  情景教学法

  (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1、利用幻灯片演示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a。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得出:两人都能成交——偶然的物物交换

  b。如果这几个人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得出:双方都互相需要——扩大的物物交换

  c。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办法吗?

  得出: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即最好的办法是媒介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让学生谈谈他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概括总结提高交易成功概率的办法。

  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2、这里须明确一个问题:

  一般等价物,首先明确它是物——商品;其次,等价(物)说明该商品可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最后,一般(等价物)——它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法

  (三)分析比例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示货币的本质

  1、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

  2、展示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的产生过程。

  得出: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归纳小结

  教师点拔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框知识的重温与梳理工作,然后教师操作课件把货币的产生过程逐步展现出来,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5、分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是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因为金银最初出现在市场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因为金银并不是一来到世界就成为货币的。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

  6、自我发展、开拓视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货币发展史,了解货币发展的有关知识。并尝试说明:作为比黄金更贵重的“白金”为什么没有成为货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自从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换,所以它是财富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货币称为钱,提起钱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可不少,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预习下一框题:货币的职能。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课题阐述;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音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沂蒙山小调》。

  二、教材分析;《沂蒙山小调》为一段体,3/4与3/4的变换拍子,含变宫的六声徵调式,具有严谨的旋律进行逻辑和方正性的区体结构形态:四个乐句,每句两小节。歌曲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承、转、合”四句体的结构,各句基本上是前半句明显是跳进、后半句曲折级进,旋律既有开朗、挺拔的性格,又有细致委婉的抒情咏叹。每句都已结束音为中心做回返的拖腔,各拖腔分别结束于“2 1 6 5”四个音,增强了音乐的延伸流动。其中,前三乐句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所特有的“鱼咬尾”创作手法,即前乐句的落音与后乐句的起音相同的旋律进行方式,在音高上有衔接递进的关系,给人一种连续不断的感觉。

  另外,它虽然标为“小调”,结构也确实是较典型的小调体,但由于其旋律舒展、感情奔放,颇有一点山歌风格,这样,它的体裁属性也有了两重性,人们也因此将它视为山东民歌风格的代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认真欣赏音乐,感受歌曲的风格特征,体会歌曲的特点,了解歌曲中的表现手法,有感情地、自然、舒展地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学唱、表演唱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体验音乐情绪,参与歌曲演唱和歌词、旋律创编活动,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结合演唱《沂蒙山小调》,体会陕西汉族、青藏高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山东汉族的不同音乐风格、感情。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歌曲风格,培养学生热爱民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了解歌曲中那些表现手法和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歌词、旋律创编活动

  教学方法:示范法、体验法、练习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心理特征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我校学生在入校之前在声乐方面是零基础,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视觉图像法、聆听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另外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尤其注意合理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五、说学法

  在我校大部分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欲望与能力并不是太强,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团队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我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1、学生通过听唱感知,对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2、在歌唱实践中去接受知识。3、通过课堂活动及团队相互竞争消化知识并提升自身歌唱能力及审美能力。

  不管是教学分析、教法、学法等都是为教学过程服务的。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说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我们做个词语接龙游戏怎么样?

  山外有山—山内有山—川流不息—息息相关。

  万家灯火—火光烛天—天壤悬隔—隔年黄历—历历在目……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为后面衬词的演唱及“鱼咬尾”创作特点讲解做铺垫)。

  师:我们刚才做接龙游戏有什么特点呀?

  生:后面的成语第一个字和前面的成语最后一个字相同。

  师:那老师给同学们演唱一段旋律,听听这段音乐和刚才做过的游戏有什么联系?

  生: 后面的乐句第一个开始音和前面的乐句最后一个音相同。

  师:这种创作手法体现了中国音乐所特有的叫做(鱼咬尾)创作手法。

  师: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段音乐是出自哪首歌曲的呢?

  生:想

  师:《沂蒙山小调》,介绍沂蒙山以及《沂蒙山小调》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歌曲诞生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抗大一分校文工团

  为配合八路军打击反动地方武装“黄沙会”而创作,后经改编成了今天传唱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歌颂

  师:你们有谁知道沂蒙山在我国的哪个省?我找一位同学来回答。

  给几个选项:A.四川 B.山西 C.山东D.河北

  生:C山东

  师:非常好。有没有同学去过沂蒙山?给我们介绍一下沂蒙山。

  生:没有

  师:既然大家都没有去过,那么听老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沂蒙山吧(老师可以大致介绍一下)。

  沂蒙山是著名的革命胜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沂蒙山上自然风光秀丽,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有层层的梯田,一间间石头垒成的小屋子,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风情。

  二、欣赏、学唱《沂蒙山小调》

  1、欣赏ppt(沂蒙山风景配上此曲)

  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随着《沂蒙山小调》的歌声,走进沂蒙山,看一看那里的好风光,听一听这首优美的歌曲,同学们并思考几个问题?

  (1)、这首歌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呢?

  山东沂蒙山的景色。

  (2)、这首歌的音乐特点是什么?

  优美、抒情

  (3)、请大家看着谱子再次聆听本首曲目。

  师:音乐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生:亲切优美

  师:这首曲子是几拍?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生:3/4 4/4,齐唱(板书)

  师:这首歌曲是几段体,速度怎样?

  生: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中速(板书)

  补充:歌曲采用了汉族小调民歌中常见的起 承 转 合四句体的结构,每句都以结束音为中心做回返的拖腔。

  (4)、先跟老师学唱谱好吗?

  教师跟伴奏范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跟音乐演唱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跟伴奏演唱

  学生跟伴奏演唱

  师:“沂蒙山好”的好字唱了几拍?

  生:六拍,

  师:一字多音的拖腔和衬词是民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优美婉转的拖腔使歌曲更具抒情性。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什么手法,

  生:这首歌曲的旋律采用了“鱼咬尾”的手法,它是我国民间音乐中一种常见的旋律发展手法。(板书)

  (5)、分组跟唱(钢琴伴奏)做一下接龙练习。

  一组唱第一乐句(起)

  二组唱第二乐句(承)

  三组唱第三乐句(转)

  四组唱第四乐句(合)

  (6)、演唱的提升

  A学生自主演唱歌曲,教师给与评价,提示学生有感情演唱,

  B老师范唱曲子,学生最后齐唱。

  三、拓展延伸

  师:请同学们改编第三段歌词

  学生作品:红枣那个红来哎,桃花香,万担那个棉籽哎堆成山。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创作一段旋律。

  1 3 2 5|5 - |5 1 2 1 |1 - |1 1 5 5 |5 - |5 3 2 1 |1 - |

  师:欣赏下面几首歌曲,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沂蒙山小调》有什么不同?

  欣赏《黄土高坡》回答问题

  师: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生:这首歌曲在音调上继承了陕北民歌高亢、粗犷的音乐特点,节奏上突出现代生活气息,歌颂了中华民族发源地的黄河文明,流露出对故土的深深爱怜。

  师:欣赏《青藏高原》回答问题

  这首歌曲是什么地方的,歌颂了什么?

  生:是青藏高原,藏族的。热情歌颂了美丽庄严的青藏高原,表达了对祖国锦绣山川的眷恋、热爱之情。

  师:欣赏《美丽草原我的家》回答问题。

  这是一首赞美什么地方、什么民族的歌曲?

  生:这是一首赞美草原,蒙古族的歌曲。

  四、对比填空

  师: 请将下面有关地方风格与民族特色(青藏高原藏族、内蒙古蒙古族、陕西汉族、山东汉族)、感情气质(热情朴实、宽广嘹亮、高亢粗犷、亲切优美)的词语填入下表。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沂蒙山小调》的演唱,并结合对歌曲《黄土高坡》《青藏高原》《美丽草原我的家》的欣赏,体会了山东汉族、陕西汉族、青藏高原、内蒙古蒙古族的音乐风格、感情气质的区别。

  希望同学们能够记住: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老百姓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当今艺术家进行创作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它,了解它,使之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下去。

  反思:

  《沂蒙山小调》是一首经典的小调体裁的民歌,也是一首具有山东风格的民歌,深受大家的喜爱,但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所指的“大家”是指老一辈听众。如何能把“我”对这首歌曲的喜爱变成学生的喜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这首歌曲的美。因此,在教学中我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在本单元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小调体裁民歌风格的认识和体验;二是通过不断的咏唱和分析比较,让学生感受所具有的独特的山东民歌风格特征,这部分内容是本科学习重点。再则,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体验,学生自己的发现,会给他们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收获,这是我在多次教学中的体会。最后,还要留给学会表现和反馈的机会,以加深他们对歌曲的认识和体验,同时,教师也能从中不断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使之能有效地进步和成长。

高中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跳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运动形式,蹲踞式跳远是跳远中最基础的技术方式。它的技术要求不高,简便易学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是颇受学生喜爱的田径项目。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助跑和起跳良好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技术,进而提高跳远的远度。

  二、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及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普遍较差;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好表现,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强的教学兴趣并不高;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体育项目比较喜欢,兴趣也较高。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蹲踞式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并知道其各部分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增强下肢力量及跳跃能力,发展身体协调性、灵敏性。6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35%以上的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进行练习,并有一定的远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苦,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建立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

  难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五、教法

  (一)、游戏法:通过"老鹰捉小鸡"和"我是一只小青蛙"的游戏,进一步活动学生身体,锻炼学生的灵敏和跳跃能力,提高练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

  (二)、示范法:利用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好表现自己的特点,应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以吸引及激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本课着重采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及讲解相结合,力求让学生多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培养学生动脑和自觉练习的习惯。

  (三)对比练习法:练习中相互观察,提高对技术的认识。

  (四)、指导、纠正错误法: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个别指导与集体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和规范自身动作。

  六、学法指导

  分层练习法: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与接授能力可做完整动作练习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目的: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教育学生敢于面对挑战,积极对待每一次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报告出席人数,师生相互问候。

  2、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

  3、提出课堂要求:

  (1)纪律方面。

  (2)练法—主动练习,学法—动脑练习。

  4、见习生安排: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及工作。

  (二)准备部分

  1、绕操场慢跑步3圈600米

  2、徒手操:充分活动开各关节、肌肉,通过原地纵跳、高抬腿、加速跑练习进一步热身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学生:认真对待热身活动,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基本部分:

  1、课堂游戏:"老鹰捉小鸡"、"我是一只小青蛙".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达到锻炼和增强身体素质、培养优秀品质的目的。

  2、主内容: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教学。

  (1)、完整示范并讲解要领。使学生对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建立一个技术概念,以及了解蹲踞是跳远的技术结构。

  (2)、分解教学

  ①、原地腾空落地练习。

  ②、上1步助跑起跳示范教学:(动作要领)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稍屈在前。动作开始时,重心前移,起跳脚积极向前落地,脚后跟先落地,并迅速滚动至前脚掌进入起跳,摆动腿与两臂配合。

  ③、上3、5、7步助跑起跳示范教学:在以上①②练习的基础上提高助跑距离,进而体会助跑与踏跳的接合技术。

  (3)、完整技术动作示范教学:(动作要领)助跑快速,节奏稳定,踏跳前达到最佳速度;起跳脚上板快,摆动腿及两臂协调配合摆动快,起跳脚蹬伸快;腾空后,起跳腿前提与摆动腿屈膝并拢,尽量靠拢胸部,在空中完成蹲踞式姿势;即将落地时小腿积极前伸,同时两臂由身后向前摆动。落地时身体前倾,屈膝缓冲落地。

  (4)、分组练习。(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助跑距离的练习方式)

  ①上助跳板3—5步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②5—7步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③全程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5)、请优秀学生做完整动作展示:通过对展示学生动作的观摩和教师的及时点评,使学生对跳远技术的了解更清楚,对比自身练习情况,改进动作技术,进一步激发练习热情,努力练习。

  (四)结束部分:

  1、通过肢体抖动及拍打肌肉,达到放松的目的。

  2、总结本课的情况:

  (1)提问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构成。

  (2)本节课学生练习情况与目标达成情况。

  3、组织学生整理收还器材。

  4、师生再见。

  八、课堂效果预测:

  1、掌握知识:85%以上的学生能知道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的构成;6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

  2、运动量密度:全课练习密度40—50%

  平均心率125次/分

  3、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培养情况: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九、场地器材:

  田径场、沙坑、2块海绵包、1块助跳板、1把铁锹。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传授目标:正确理解和掌握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2、能力培养目标:能准确地应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思想教育目标: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材分析

  1.重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解决方法:利用简单的举例得到一般的结论.

  2.难点: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区分。解决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异同.

  三、说活动设计

  1.活动:思考,讨论,对比,练习.

  2.教具: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正

  1.新课导入

  随着社会发展,先进技术,使得各种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商品生产工序复杂化,解决一件事常常有多种方法完成,或几个过程才能完成。排列组合这一章都是讨论简单的计数问题,而排列、组合的基础就是基本原理,用好基本原理是排列组合的关键.

  2.新课

  我们先看下面两个问题.

  (l)从甲地到乙地,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汽车,还可以乘轮船.一天中,火车有4班,汽车有2班,轮船有3班,问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因为一天中乘火车有4种走法,乘汽车有2种走法,乘轮船有3种走法,每一种走法都可以从甲地到达乙地,因此,一天中乘坐这些交通工具从甲地到乙地共有4十2十3=9种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加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可以有n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m1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m2种不同的方法,??,

  在第n类办法中有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十m2十?十mn种不同的方法.

  (2)我们再看下面的问题:

  由A村去B村的道路有3条,由B村去C村的道路有2条.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板书:图

  这里,从A村到B村有3种不同的走法,按这3种走法中的每一

  种走法到达B村后,再从B村到C村又有2种不同的走法.因此,从A村经B村去C村共有3X2=6种不同的走法.

  一般地,有如下原理:

  乘法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n个步骤,做第一步有m1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二步有m2种不同的方法,??,做第n步有

  mn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m1m2?mn种不同的方法.

  例1书架上层放有6本不同的数学书,下层放有5本不同的语文书.

  1)从中任取一本,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中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多少的取法?

  解:(1)从书架上任取一本书,有两类办法:第一类办法是从上层取数学书,可以从6本书中任取一本,有6种方法;第二类办法是从下层取语文书,可以从5本书中任取一本,有5种方法.根据加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6十5=11.

  答:从书架L任取一本书,有11种不同的取法.

  (2)从书架上任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可以分成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取一本数学书,有6种方法;第二步取一本语文书,有5种方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不同的取法的种数是N=6X5=30.

  答:从书架上取数学书与语文书各一本,有30种不同的方法.练习:一同学有4枚明朝不同古币和6枚清朝不同古币

  1)从中任取一枚,有多少种不同取法?2)从中任取明清古币各一枚,有多少种不同取法?

  例2:(1)由数字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允许重复三位数?

  (2)由数字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三位数?

  (3)由数字0,l,2,3,4,5可以组成多少个数字不允许重复三位数?

  解:要组成一个三位数可以分成三个步骤完成:第一步确定百位上的数字,从5个数字中任选一个数字,共有5种选法;第二步确定十位上的数字,由于数字允许重复,

  这仍有5种选法,第三步确定个位上的数字,同理,它也有5种选法.根据乘法原理,得到可以组成的三位数的个数是N=5X5X5=125.

  答:可以组成125个三位数.

  练习:

  1、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陆路可走,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陆路可走,又从甲地不经过乙地到丙地有2条水路可走.

  (1)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2.一名儿童做加法游戏.在一个红口袋中装着2O张分别标有数1、2、?、19、20的红卡片,从中任抽一张,把上面的数作为被加数;在另一个黄口袋中装着10张分别标有数1、2、?、9、1O的黄卡片,从中任抽一张,把上面的数作为加数.这名儿童一共可以列出

  多少个加法式子?

  3.题2的变形

  4.由0-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小结:要解决某个此类问题,首先要判断是分类,还是分步?分类时用加法,分步时用乘法

  其次要注意怎样分类和分步,以后会进一步学习

  练习

  1.(口答)一件工作可以用两种方法完成.有5人会用第一种方法完成,另有4人会用第二种方法完成.选出一个人来完成这件工作,共有多少种选法?

  2.在读书活动中,一个学生要从2本科技书、2本政治书、3本文艺书里任选一本,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3.乘积(a1+a2+a3)(b1+b2+b3+b4)(c1+c2+c3+c4+c5)展开后共有多少项?

  4.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路可通,从乙地到丙地有3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丁地有4条路可通,从丁地到丙地有2条路可通.从甲地到丙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走法?

  5.一个口袋内装有5个小球,另一个口袋内装有4个小球,所有这些小球的颜色互不相同.

  (1)从两个口袋内任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2)从两个口袋内各取一个小球,有多少种不同的取法?

【精选高中说课稿合集6篇】相关文章:

精选高中说课稿模板合集4篇06-24

精选高中化学说课稿合集5篇06-12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合集7篇06-21

有关高中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07-06

【精华】高中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07-05

【实用】高中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06-20

高中地理说课稿合集八篇06-11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08-02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08-02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合集八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