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高中说课稿集合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必修3《8.2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一、教材分析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四单元《发展先进文化》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的第二个框题。
1、第四单元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本单元是必修3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整个文化生活的逻辑终点和最后落脚点,是对当代中国的文化生活进行客观描述,揭示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具体途径。
2、本课在第四单元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八课《走进文化生活》,主要解决为什么要加强先进文化建设。本课共有两框,第一框是《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第二框是《在文化生活中选择》。第一框是描述当前我们所面对的文化生活的现状,知道大众传媒和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双重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生活中采取辩证的态度,正确辨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由此导入第二框,即在文化生活中要学会选择,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努力选择积极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唱响主旋律。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内容打下铺垫,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理论是文化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因此,本框题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内容,结合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1)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含义及其表现、危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理解:(1)当前文化背景的复杂性
(2)在当前背景下存在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的原因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感受体验观察的能力、搜集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学习、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辩证分析能力,分析我国文化市场中存在的落后文化现象
(3) 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使学生对当前靠现代手段传播的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有辨析和批判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全面了解文化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到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危害,并做到自觉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地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难点: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表现及其存在的原因。
由于只有正确的认识这一问题,才能对当前我国文化生活现状作出客观判断,才能知道在文化生活中进行选择的必要性,而正确区分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对于高二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将这一知识点作为重难点处理。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通过本框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分析的能力,学生会更加理性的参与文化生活,从而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 。
另外, 我校高二学生整体上信息技术水平较高,但发展不平衡,在学习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习惯于被动接受,探究精神较差,合作精神不强,注重书本,实践能力较弱。针对这些问题,在教学中,我力求进一步发挥学生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针对“信息技术整体水平较高、乐于实践”,但“合作精神不强、实践能力较弱”等特点,设计了活动式、合作式学习。)
五、教法分析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主要采取活动——发现——发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将课本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主意识;并且产生践行的愿望——将所学到的知识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引导,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
2、 课前活动探究指导法
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并根据自己小组对课文知识的理解收集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文化现象。结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条件和特长,指导学生将收集的材料整理以便课堂上展示,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3、多媒体演示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演示知识内容和相关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分组讨论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四人组成一个讨论小组,要求小组内分工,一人做好讨论记录,一人代表小组发言(分工要求轮流)。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文字记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六、学法分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学习法:由学生自主预习,自主归纳课文的知识结构。
活动探究法:根据课文内容设计活动,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收集资料。
合作学习法:由学生分小组筛选收集到的资料,并通过合作利用信息技术将收集到的材料整理成幻灯片、或自编自演成小品、课本剧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
讨论探究法:对于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关键词记忆法:对于需要识记的内容,指导学生划出关键词,便于理解和记忆。
构建知识网络法:学习完相关内容后,指导学生构建相关的知识网络,不仅要构建出本课的知识网络,还要体现出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七、教学设计分析
课前活动与探究: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组预习本课内容,进行活动与探究:
1、课前预习必修3 P90—94的内容,构建出本课知识结构。
2、分小组搜集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要求:与同学们生活贴近;与本课内容有关;可以是音像、图片资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参加文化活动的相关资料等等。
3、小组内筛选资料,并制作成相关形式(如幻灯片、小品等)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
利用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文化生活中的‘喜’与‘忧’”导入新课。(由于当前我们的文化生活有“喜”也有“忧”,这就需要我们在文化生活中采取辩证的态度,正确辨识各种不同的文化现象。由此导入第二框,即在文化生活中要学会选择,努力选择进步的、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拒绝和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现象,唱响主旋律。)
讲授新课:
课堂探究活动Ⅰ:
由学生分小组展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我们文化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类出我们文化生活中的健康文化现象和不良文化现象,引出第一目:
(一)阳光下的阴影:
1、表现: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2、要求:提高辨别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
(二)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课堂探究活动Ⅱ:
列出表格,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主完成
含义(表现) 危害 措施
落后文化 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 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 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 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存在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冲击。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的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
④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等现象。
黑板上列出表格,抽四个学生上黑板分别从含义、危害、措施、存在原因方面完成黑板上的表格,其余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自主完成,完成后教师引导学生点评黑板上所完成的内容,其余学生由同桌交换互评。
课堂探究活动Ⅲ:
讨论:我们四个小组收集到的不良文化现象中哪些是落后文化,哪些是腐朽文化?
(教师引导学生从含义、表现、危害、措施等方面进行区分。)
(三)奏响主旋律:文化激荡看主导
1、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性 :各种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客观上要求加强社会主义建设。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们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这里主要引导学生分析清楚为什么占据主导地位,采用关键词记忆法。)
(2)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引导学生分析对待不同文化采取不同的态度:发展什么,支持什么,改造什么,抵制什么,抓住关键词记忆。)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另外,根据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力求使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更好地整合。
课堂小结,使知识网络化: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内容,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再与课前预习时所构建的知识结构进行对比,找出自己在预习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练习巩固:(练习针对文科班和理科班的要求分别设置,并在练习中穿插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1、单选题。(文理科通用,历年各地高考题中筛选)
2、非选择题。(文科班适用)
“传统习俗”等于“落后文化”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高考真题的训练,使学生多接触高考题,熟悉高考题的模式,为以后参加高考做准备,针对高二年级学生素质的差异,练习应尽量分层次,既有体现基础知识的题,又有提高的题,既可以使绝大多数学生得到训练,又能满足层次较高的学生的需求。
板书设计:
1、文化市场复杂性
(一)阳光下的阴影
2、要求
1、落后文化 危害、措施
在文化生活 (二)提高眼力, 2、腐朽文化 含义、表现、 (重点、
中选择 拒绝污染 难点)
3、两者存在的原因是什么?
1.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三)奏响主旋律
2.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板书设计要体现课文的主干知识结构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总结:
各位评委,本节课我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并结合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采用“活动——发现——发展”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设计多种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而是延伸至课外。通过课前的小调查,课堂的小组协作,课后的小结反思,构成一条由知识到觉悟的完整学习线索。力求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18课,这一组课文是向学生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从中得到许多乐趣。雷雨前,天气闷热,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雷雨中,风雨交加,雷声轰隆;雷雨后,空气清新,彩虹高挂,蝉和蜘蛛也一起凑热闹。这就是夏天雷雨前后的情景。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二、说目标
我上的是《雷雨》一课第一课时,我拟定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重点:使学生掌握识字方法技巧,能够自主识字。
难点:写字
能力发展:训练学生自主识字能力,达到有效识字。
三 说教法
课件演示法:利用与课文内容相联系的图画来引导学生形象记忆“彩虹” 以及领会“垂”“压”在本课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动作表演法:通过学生直观的动作体验“压”的含义,用联想法表演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
自理识字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了解“虹”为什么有虫子旁。“彩虹”的“彩”的来历。为什么叫“乌云”不叫白云?这些看似很简单的汉字,却可以激发学生探索中国汉字的兴趣。
自主、合作、探究法:
1、在学习字音时,通过小老师教读生字,同桌合作摆卡片自学生字,使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2、在展示我会写的汉字时,学生自己采用别具一格的识记方法,来巧记生字。
四 说教学过程
1、课件出示电闪雷鸣的情景,让学生感受雷雨,从而畅谈感受,导入课题。
2、初读课文,学习我会认的生字。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字离不开语言环境。因此,在学习我会认的生字时,我把字音教给学生自己解决,字形、字义由我来引导学生:采用联系生活经验学习汉字,动作表演法,图片展示法,联想法,自理识字法等来学习本课我会认的四个生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巩固识记
在词语宝宝中,再次呈现本课我会认的汉字和引出我会写的字,学生通过和词语宝宝打招呼,巩固记忆。
在出示我会写的汉字中,有4个生字扩展到12个生字,学生自主识字的范围扩广了,他们用自己的灵活多样的识记方法交流,从而达到了自主识记的目的。
4、指导写字
先交流在写个别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在通过课件演示,以及教师范写指导学生写本课比较难写的字:“逃”“垂”
“彩”,最后,通过展台来展示书写,并纠正错误。
5、小结
高中说课稿 篇3
本节内容系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高一政治第一课第三节第一框的内容。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学习的内容是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商品和货币的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为以后学习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并能初步运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商品价格波动的原因及表现。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以及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能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价格与价值往往不相符这一现象。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强调学生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改革开放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价值规律的含义,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
(2)难点:等价交换的原则。
四、说教法
本课适合采用案例法和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将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与实践性有机结合起来。选用案例某学生采访养猪户的录像片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感受到经济学原理就在我们生活周围,每时每刻都在发挥作用。采用讨论法能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能加深对知识本身的理解,深刻领会知识的内涵,而且在讨论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注重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五、说学法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通过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分析等达到认知和行为上的统一。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按照“了解案例--分析案例---归纳总结--热烈讨论--大胆设想--总结概括”的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深刻领会知识并灵活应用知识。
六、说教学手段:
采用表格、多媒体课件演示的方法。对教材的表格化处理,既直观展现教材内容,又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创造性,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认识,把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深刻认识理论知识。
七、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注重条理,抓重点,突难点,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分成5部分。)
1、创设情境:(约4分钟)设计三个问题1纸币是不是商品?为什么?它具有哪些职能? 2猪肉是不是商品?3猪肉的价值是用什么表示的?组织并引导学生回答,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顺利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约32分钟)
采取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加课堂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作用,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8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环节1从日常生活说起,引出课题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环节2以热点问题“猪肉价格上涨了”来探究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它的表现形式。
环节3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理解价值规律是一切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环节4多媒体展示某同学走访养猪户的调查报道,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得出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环节5以猪肉价格的变化为例,得出供求关系的变化与价格涨落变动的关系,得到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环节6多媒体展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图,利用图表进行解读。环节7通过举例探究价值规律的不变性。
环节8回到现实生活,利用价值规律指导实践,服务社会。
3、课堂小结(约4分钟)
力求简明扼要,梳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从四个方面来总结:A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B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C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D利用价值规律指导实践。
4、阅读教材,结合实际领悟本节知识。(约4分钟)
5、布置作业。(约1分钟)设计两道开放性习题:
A浅淡“夏天购买皮衣冬天卖”的说法。
B怎样做一名有头脑的养猪户。
高中说课稿 篇4
1教学目标
① 知道摩擦力的定义方向
②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 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2重点难点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3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
比赛结果:女生获胜.
[师]知道男同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请大力士自己说说.
[生]钢棒这端特别滑,握也握不住.
[师]表面上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在男同学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实际上是谁帮助了女同学呢?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
[生]手掌与桌面间产生了摩擦.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讨论某一个力的时候,一般讨论力的什么内容呢?
[生]讨论一个力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
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师]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力阻碍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
[师]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结论吗?
[生]同意.
[师]我们把两位同学所讲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义.
[板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on force)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车或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扫地、擦黑板的时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时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东西的时候也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太棒了!现在老师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请同学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
[投影]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
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同学们讨论后交流)
问题1:
[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拧.
[生]用螺丝刀撬一下盖子再拧.
[生]用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
问题2:
[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花纹的鞋.
[生]向上攀的时候用力抓紧绳子.
[生]戴上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绳子上打上一个一个的结.
问题3:
[生]抓泥鳅时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子,然后用力抓.
[生]把泥鳅打死后再抓.
[生]给泥鳅前裹上一层布,再用力抓.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比如垫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一类,可以归纳成几类呢?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认为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气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师]这种力是我们以前了解的哪一种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种力是压力.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呢?
[生]增大摩擦时可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减小摩擦时可以减小压力或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生]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
[生]我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拉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系.
[师]对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大致作出了四种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对不对?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我们把同学们的四种猜想分成四个研究课题,各小组自由选取其中之一,探索之后每个课题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答辩.
[师]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问题.
[投影]
(1)怎样测量摩擦力?
(2)你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自己选择的课题?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出来.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师]哪位同学可以演示操作,并说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并解释)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师]第二个问题,大家讨论.
[生]我们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某一个因素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即用“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课题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首先,在光滑的长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分别将棉布和毛巾铺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填入数据表格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生]问:实验过程中,你们如何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呢?
[生]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使用同一个木块的同一个面作接触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动木块,保证了压力、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变.
课题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当压力是3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0.8 N,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压力是4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1 N.再在木块上加2个砝码,压力是5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4 N.分析这组数据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同学提问题.
[生]问:为什么在木块上加砝码可以改变压力?压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为木块是在水平面上运动的,所以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改变物体的重力就改变了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木块和一个砝码、木块和两个砝码的重力,也就测出了压力.
课题三:研究接触面的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解释:我们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平放、侧放、立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们的结论是:在接触面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是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实际接触部分的面积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它们的表面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相同时,改变物体间表面的接触面积,如将一块砖从竖放改为平放,由于正压力没有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接触面积,故摩擦力保持不变.如一块砖变成了半块砖,则正压力改变了,实际接触面也变了,那么滑动摩擦力也变了.
说明:对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由于要求物体匀速运动.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实验难度大.实验效果很难观察,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学中可模糊化处理或放在课外探究.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归纳得很好,同学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师]“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哪位同学能进一步说明哪些地方用了“转换法”?
[生]实验中有两个地方用到了“转换法”.通过测拉力来测摩擦力,还有通过测物体的重力来测压力.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师]还是老师的这块海绵,想要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在桌面上铺上一块玻璃板,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绵和桌面间放几枝圆铅笔,让海绵在铅笔上滚动.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让滚动来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吗?同学们试试.
[生]同一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是1.2N,滚动时的摩擦力是0.3N,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可以减小摩擦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比如磁悬浮列车.
[生]还有气垫船,也可以加润滑油.
[师]同学们列举出了这么多减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办法.现在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高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及教学目标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绘画里的第一课《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作为绘画分册开篇之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情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画特有的绘画工具“文房四宝”以及专门的中国画颜料有一初浅认识。通过课文中范画赏析探寻中国画丰富的表现手法。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千百年来,我国画家在实践中形成的审美理念。以及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中国画形成正确的概念,并通过这种理解和认识提高对祖国优秀传统绘画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安排本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为。承上:继续提高鉴赏能力;启下:为第2课和第3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内容可分做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段和结尾段概括地论述了中国画艺术特点。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第三部分:阐明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段,深刻的文化内涵以及历代传承,发展至今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应教在对自立于世界画坛的中国画的理解和认识上。学生中间可能会有人了解、了解但不喜欢、很喜欢等多种情况,但是作为炎黄子孙,对自己的民族绘画应该有一个起码的了解和认识。只有基于这样一个正确的认识,才有可能拿出积极的态度去探究其中的真谛。一但走近中国画,就会被那动人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而乐于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和学习。
2、教学难点:中国画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刻,加入点必须找准,起点太高会使学生望而发畏;起点低则与九年义务阶段的国画学习区别不大,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准确把握本课知识难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本课教学为起点,切忌将本课上成单纯的作品分析或技法分析课,失却了从文化历史的高度探究中国画的主旨。
二、说教法
欣赏法、引导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媒体的运用
①欣赏法:在教学过程中,欣赏本课在笔法与墨法的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国画(如: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感受技法效果及提高鉴赏水平等。(说明:鉴赏活动是伴随着整个美术教育系列)
②引导法:教师在课前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课前如何查找相关资料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欣赏国画、认识中国画工具材料和理解画理、画论、画史等相关资料。(说明: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自主学习,但引导正确的方向是很有必要的';如正确查找相关材料)
③讲解法: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给予讲解等。
④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查找相关资料,并分小组讨论,讨论不明白,可课前后与老师讨论,互相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可师生讨论,达到共同学习的效果。
⑤教学媒体的运用:运用幻灯片播放国画工具、作品及相关的资料等。
三、说学法
提前上网查找中国画的有关资料及总结相关资料。
①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前上网查有关中国画的创作与技法的理论及相关资料。并分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讨论如何欣赏学习创作中国画等。
②讲课过程中,小组讨论学习并灵活应用材料表达自己的思想等;多让学生与多种形式大胆地展示和交流,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对自己和他人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
四、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继上个学期的美术鉴赏,同学们已经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这学期,我们将过度到绘画这一模块,但绘画也不是单纯的绘画,因为在我们的艺术学习领域里,培养与提高鉴赏能力是离不开每个模块的。学习各种绘画技法之前,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祖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
(出示几幅优秀国画作品)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绘画大师毕加索会见中国画大师张大千时曾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我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的艺术。当然,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的;第三非洲的黑人有艺术。(说明:在这里我们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
提问:这是为什么呢?
由学生回答:(略)(在这里学生会回答历史悠久与灿烂文化等关键词。)
教师小结: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她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并使其持久地发展着。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炎黄子孙,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探究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
(板书:民族文化 国之瑰宝—— 中国画)
(二)讲授课
解决问题(1)民族文化的瑰宝(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中国画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画在哪些方面具有独特之处呢?(板书)
(同时出示:两张西方油画与两张国画对比)
学生讨论回答:(略)(学生可能会先从色调和画得像与不像等方面回答,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回答,让学生注意国画的诗、书、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是将中国文化中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
解决问题(2)了解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板书)
是用什么工具创造出这些作品的呢?(这时学生可能会回答“文房四宝”或“笔、墨、纸、砚”,如果是直接回答笔、墨、纸砚那就归纳成文房四宝等,灵活提问及回答。
教师提问:文房四宝对我们炎黄子孙来说,就很简单了, 但你们知道那里的是最好的吗?
由学生先回答,学生回答的同时出示相对应的中国画工具材料,最后由学生总结。
教师小结:中国画所用的“文房四宝”原指湖笔、宣纸、徽黑、端砚。湖笔产地浙江湖州;宣纸产地安徽泾县;徽黑产地安徽歙(shè)县;端砚产地广东高要端溪。(板书:湖笔、宣纸、徽黑、端砚)
注前两部分都很简单,采用简讲。接下来这一部分是本重点彩用详讲。
解决问题(3):中国画有哪些独特的表现手段?(板书)
出示宋代梁楷的“泼黑仙图人图”和 张大千的《一水菰蒲绿半天云雨清》)
学生欣赏中提问:从这两幅画中我可以看出笔墨怎样呢?
学生回答:(略)(引导学生从表现形式上理解)
教师小结:丰富多变的笔法和墨法。(板书)这是因为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回答)因调水的多少,可有深浅变化:因笔中含水的多少有干湿变化,由于在笔的不同部位蘸墨蘸水,又可产生一笔下去,自然分出深浅的效果。利用宣纸渗水的性质,可在墨上冲水,水上冲墨或色墨结合,幻化出水墨淋漓,色墨相融。挥挥洒洒、气象万千的奇妙效果,亦即墨法中最负盛名的水破墨、墨破水、色破墨等等。
出示几张西方油画和几张国画:让学生从表现形式上谈谈有什么区别?从中总结出,中国画中的诗、书画印是区别以西方油画的最基本的特点。(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中西结合的画种)
提问:大家谈谈您对国画中的诗、书、画、印的认识?(板书)
教师小结: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以美妙的诗文吟诵生活,历史上许多画家即是书法家又是诗人,往往以诗文隐寓自己的理想、抱负以及人格追求。如(苏轼曾盛赞现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如何理解中国画独特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追求?(板书)
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提问:在观察过程中,注意思考不同时期、不同种类的国画,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先分小组讨论,最后选代表回答,然后老师总结,如:国画创作最初是追求形式,晋人陆机论。“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到了东严明顾恺之提出:“迁想妙得”。到清代,这种看法就更有发展,石涛认为必须“深入物理”,才能“曲尽物态”,以求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到了现在齐白石说绘画“贵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由于不同时期的美学追求不同,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有出出了写实、写意等画法。
(三)作品分析
①富春出居图卷黄公望
寓春山居图卷(局部) 黄公望(元)
黄公望(1269—1354)字子久,平江常熟人。这是一轴纸本水墨长卷画,纵33厘米,横639.9厘米,前半段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后半段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作品描绘富春江一带初秋景色,画风平淡天真,笔墨富于变化。此图发挥了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完全不同于西洋绘画的“定点透视”。长卷可以“景随人迁,人随景移”,作者和观者如在景中游,边走边看。这幅画靠的是艺术修养和笔墨功夫。画家79岁始创作此画,终日对真山真水潜心琢磨,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感受“三四载未得完备”。书中选的是其中一段。
③看泉听风图轴唐寅(明)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子畏,号六如居士等,苏州人。工诗文书画,高远构图。景物占了左边大部,右上角留出较大天空,用诗文书法题款与左下角繁多的景物遥相呼应。
五:板书设计。(略)
5 O
高中说课稿 篇6
教材分析:
途中跑又是中长距离跑全程中距离最长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术,将对耐久跑的成绩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使学生对“跑”这个人类基本能力深入理解。
本节课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单一、枯燥,因而在教学安排上,通过辅助游戏把单一、枯燥的内容尽量趣味化,选用趣味性强的组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有很强模仿能力;好奇心强,学习意识较好,对新鲜事物兴趣较高,有强烈的表现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上首要措施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有趣味性组织教法和多种练习手段来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途中跑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跑和脉搏测试,学生知道测试脉搏的方法和正确的呼吸方法在耐久跑中的作用;通过依次超越领先跑的练习,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有氧能力;培养学生在艰苦条件下,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懂得耐久跑的健身价值,学会基本的耐久跑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增进心血管机能;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学会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适度的运动负荷。
教学重点:跑的呼吸方法和节奏
教学难点:利用学会的技术进行练习,并且知道如何克服“极点”。简单的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极点”及其出现的原因。在练习的过程中,用语言鼓励、激励学生坚持练习,主动克服。
教法策略:
在准备活动中通过游戏,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为教学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情境。改变枯燥、单一的练习形式,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转移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
学法策略: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熟悉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和节奏。围绕这个中心,通过原地的摆臂呼吸练习,体会呼吸方法和节奏,并尝试在接下来的体验跑中运用,感受正确的方法带来的身体感觉。经过不断的自主练习,来加深和巩固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热身慢跑、徒手操,主要是帮助学生起到热身作用,预防损伤。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学生做各种队形的跑的练习,控制好跑的速度,要求学生仔细体会在跑了一段距离以后身体的感觉;跑完后,教会学生怎样测试脉搏;
2、对学生刚刚跑下来的身体感觉进行提问,并解释原因。导入在耐久跑中呼吸方法和呼吸节奏的重要性,讲解呼吸的方法:一般用鼻子与半张开的嘴同时进行,冬季练长跑或顶风跑时,为了避免冷空气和强气流直接刺激咽喉,需要将舌尖上翘,微微舔住上颚;简单的解释“极点”出现的原因和调整方法,克服对耐久跑的畏难心理。组织学生原地练习呼吸方法,结合摆臂动作,体会呼吸节奏,练习时注意力集中在呼气上;呼吸的节奏一般是2~3步一呼气,再跑2~3步一吸气;
3、将学生按自然组分成四队,每队分配一道跑道,讲清练习的方法和练习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4、集中学生,对刚刚的练习进行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次组织练习,根据学生的心率,按能力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
三、结束部分
用音乐配合徒手操进行放松。对课的情况进行小结,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练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教学效果预计:
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游戏和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0%~35%左右,最高心率135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00次/分
高中说课稿 篇7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该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前在中国发展先进的文化,便是设置装备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便是设置装备部署社会主义精力文明。第一框讲了“对峙先辈文化的进步偏向”,答复了今世中国的先辈文化是什么,中国的先辈文化应当对峙什么偏向,紧接着第二框就要答复怎样生长先辈文化,即怎样设置装备部署社会主义精力文明。可见第二框内容是第一框内容的天然延伸、继承扩展和深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②了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明确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近年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2.能力目标
①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升华学生的道
德境界。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自觉成为“四有公民“,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和谐文化建设。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谐文化的重要地位。
2.教学的难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难点确立的依据:传统文化的稳定性、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理论较为抽象,需要结合事例说明。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二部分:说教法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学科。结合我近年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经验,认为好的教法不光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选择适合的教法,我认为应该在挖掘教材的内涵,比较相关知识和能力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硬件配备情况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确定。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活动,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以及重难点情况,我主要采用教与学并重的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思辨能力。
2、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境,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关中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关中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思想、传统文艺的情境感知,进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整体把握。
3.例证法:运用事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教师的个性在如何塑造着学生的个性。”,所以我积极的引导学生从“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来源复杂,总体来说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与市区学校都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导读法:
指导学生学会看书、理书、画书。通过看书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基本了解,使知识思维连贯;通过理书让学生理清内容,理顺结构,理出中心;通过画书让学生对重难点有标注,便于巩固提高。这样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思疑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素材探究中设疑,发掘问题,疑中设难,引导思维,起到抛砖引玉。
3、分析归纳法:
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观点提炼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4、总结反思法:
主要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的认知和体验,同时也能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知识迁移能力。
文化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难理解,加之学生之前对文化内容的学习已多时,因此对文化方面的内容已不再陌生,也具备了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能力铺垫。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可以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总之,教法、学法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接着我具体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在这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要尽量避免出现课堂活动而引出的学生课堂表现随意化的现象。
首先,是让学生观看彭宇案事例和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做点拨,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从而引入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板书)。
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围绕下面一些内容展开: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该怎么做?除此之外,就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些相关内容。
接着,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浏览教材3分钟。三分钟后,老师引导学生开始这节课内容的学习。首先是解决“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其思考,并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思考讨论,一是必要性,二是意义。然后,请学生起来回答,如果必要性方面打不出来,老师可以以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填关键词,关键词填完之后,让学生理解一下必要性,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讲述关键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二是意义,仍然让学生回答(课本书上100页原文)。紧接着,让学生思考回答课本100页第个方框里的问题,教师做一些简要的点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其答案让学生回答,并申明其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并向学生说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但是他们每一项又包含不同层次的内容,并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自己对每一项的理解,3分钟后让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做相应的点评并以幻灯片显示相对标准的答案。为了让学生明白”四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教师做相应的拓展,简要阐述一下“四有”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做相应的了解。
接下来,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措施让学生回答(书本上101页有),学生回答完措施后,教师对其三个措施进行逐一讲解。其基本思路是“运用该措施的原因?”以及“运用该措施的要求?”,至于课本书上相关链接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浏览一下,102页顶上方框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并当场解决。
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即“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首先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该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回答(课本上有);然后是讲到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仍然让学生起来回答(课本上有)。接下来,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本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亿万人民是精神文明活动创建的主体,并让学生例举一些自己参与过的或是知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最后,强调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呼吁学生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书上103页最后一段文字)。
最后,教师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回顾总结,并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新知识。
依据: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关中文化的了解来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计划通过3-5分钟的设问导课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变集中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整体时间安排符合教育学中的最佳时间分配原理和反馈原理。这样做也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把主要时间留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针对高三年级学生的层次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设置,设置有基础题和拔高题。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板书设计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
我们都知道,多媒体不能代替板书。我比较注重严谨美观、系统的提纲式板书设计,因为他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板书设计中,用好副版和正版。重点部分用红色粉笔标注,给学生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通过细节让学生更好的把无意注意转到有意注意。
重视板书的依据: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其中听觉只占11%,而视觉占83%,其它占6%,所以板书在教学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彩色粉笔圈点来增强视觉刺激,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非智力因素,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使学生分清主次,加深印象;严谨美观的板书,使学生便于记忆、整理,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享受。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
在这节课里,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的自评、师生的互评、老师的评价。实时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讲授中的意见,从学生的需求角度举行讲授。动态掌握学生的讲堂需求,注意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底子品德得到教诲。整个讲堂表现出开放性的生存化讲授,在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上举行拓展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全面的思索题目,注意对学生的认知导向,在完成三维目的讲授的上改正学生的已有知识毛病和认知毛病。
【【实用】高中说课稿集合7篇】相关文章:
【推荐】高中说课稿集合八篇07-05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六篇07-24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集合五篇07-22
【实用】高中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06-20
【实用】高中说课稿锦集六篇06-17
【实用】高中历史说课稿三篇06-15
高中音乐说课稿集合五篇06-11
实用的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08-10
实用的高中音乐说课稿3篇07-07
实用的高中地理说课稿3篇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