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高中说课稿锦集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说课稿 篇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意识的作用》。我的说课共分为一下六个部分。
一、 说教材、析学情
说教材:《意识的作用》是政治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
前一框题主要介绍了意识的本质即意识是对客观实在的反映,由物质决定。而本框题主要讲述的是意识的作用,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我们都知道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范畴,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所在。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贡献就是科学地解答了这个问题。所以学好本框题内容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同时,本框题还在明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方法论的要求即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也是整个第五课的落脚点。
课程标准对本框题的要求:2.5 解析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掌握的事例,印证人们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把握客观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讨论: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为题。包括精神状态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神状态与发挥潜能的关系,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客观规律的关系。
析学情:高二学生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应该对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有了良好的适应。这阶段的他们思维比较活跃,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都得到了较好的提高。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也有独立求知的愿望。但是由于哲学是比较抽象、比较深奥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而高二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尚不够成熟,需要必要的引导和帮助。所以在讲授本课知识时会注意将学生的自主探究与教师适当的引导结合起来,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二、重难点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
重难点:通过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课程标准的分析和对学情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内容:①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②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把这些内容设置为重点内容的理由是本框题介绍的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意识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就表现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两个方面。同时这些内容也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课程标准在提示与建议中也着重强调了这些内容。所以我认为这些内容是重点。
难点内容: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把这一内容设置为难点内容是因为这一原理要求正确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而现在学生的辩证思维尚不成熟,理解起来可能出现片面的倾向。而且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会理解并且能够进行运用,对学生要求层次比较高,所以把这部分内容作为难点进行讲授。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三维目标的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意识作用的主要表现。
2.理解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以及意识活动的特点
3.理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4.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及要求。
(二)能力目标
1.树立世界是可知的观念,逐步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2.明确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指导作用,培养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
3.明确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重要性,有计划、有目的、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积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坚强的意志,克服悲观、消极思想和安于现状、因循守旧的思想,不断奋进。
2.在学习和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断发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
三、说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的教授中我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和问题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之所以做这样的选择是因为这种组合既能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由教师组织课堂活动使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这两种主要方法外,我还运用了演播法和情景模拟法来辅助教学。演播法通过展示图片和播放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情境模拟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四、说过程的安排
导入:我会运用两个问题和一组图片进行导入。首先,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意识的本质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决定的?由于这是上节课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就能回答出: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由物质决定。然后我会再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既然意识只是一种人脑中的反映那么它是不是就没有什么用处呢?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有所分歧。在学生回答过后我会展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包括刚刚试飞成功的歼20隐形战斗机、备受追捧的iphone4、以及世界上最高的大楼—迪拜塔。它们都是人们借助智慧创造出来的,体现了意识的巨大作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个问题会从接下来学习的内容中得到解答。
讲授新课:
对重点知识的讲授: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这种能动作用首先体现在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对于这一知识点的讲解,我将运用一幅图片和一则新闻材料进行说明。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则我国将建设载人空间站的新闻材料然后再用一幅图片清晰地展示工程在各阶段的计划。展示过后,我会先针对文字材料向学生提出:我国为什么要建设载人空间站?你能从中看出我们意识活动具有什么特点呢?
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希望学生能够得出答案明确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接着我再针对图片进行提问:分析图片,你是否能发现意识活动还具有什么特点?图片清晰地呈现了各阶段不同的任务,学生能够很容易地发现意识活动还具有计划性。由于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说明了。
材料一:20xx年4月25日上午,记者从中国载人空间站名称征集会上了解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行任务的准备工作,下半年先后发射升空,两者还将进行交会对接。在此基础上,载人空间站于20xx年前后建成。我国载人空间站的建成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空间资源,为进行科学实验提供条件,从而使我们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接下我将继续带领学生发现意识活动的另外特点即意识活动具有能动的选择性和创造性。对于这一点的讲授我将先播放一段刘宝瑞的相声《黄半仙》的片段。相声讲述的是一位算命先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预测一些事情。播放完毕后,我会让学生分析从黄半仙身上能看出意识的什么特点。在学生回答过后,我会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完成这个内容的讲授。
在这部分内容中,“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这个知识点应该着重进行强调。对于它的说明我将会呈现一幅日食的图片。然后给出这种现象的两种解释:一是天狗食日二是地球被月影遮盖。然后让学生判断哪种解释合理,毫无疑问学生会认可第二种解释,接着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第一种解释在古代比较流行呢?学生会得出答案:由于条件的限制古代人没有认识到日食产生的真正原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认识到了真相。从而明白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可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这一原理。在这之后我会请学生再举出说明这个原理的事例从而进行巩固。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在讲授这部分知识时,我会向学生展示两组图片。这些图片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然后提问学生两组图片的区别是什么。学生会得到一组图片景观的产生是大自然自己运动的结果,而另一组则是人们活动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能够改造世界。而这种改造正体现了意识的作用。
这种作用包含了两个方面首先是意识的指导作用。对这个内容的说明我会运用时下比较流行的家居设计的事例来进行说明。首先,我会展示几幅精美的家居图片,然后提问学生这么漂亮的房子如何装出来的?它又体现了意识的什么作用呢?学生能够知道是设计师首先要进行设计绘图然后才能动手装修体现了意识的指导作用。
在学生明确了这一知识后,我会补充一下教材向学生说明意识有正误之分,对事物的指导作用也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在这之后需要学生分组合作,运用集体的智慧列举事例。事例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从而通过形象的事例让学生了解意识的指导作用,并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
在解决了第一方面的内容后,接下来是对第二方面即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的讲授。在这一部分内容的讲授中,我将会播放一段天生没有四肢的残疾人尼克胡哲的一段视频,他虽然严重残疾但是凭着自己乐观积极的心态和永不言败的意志创造了很多别人眼中的奇迹。视频播放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由我做一下总结,引导学生重视精神的力量,培养积极的心态,树立顽强的意志。从而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完成对此内容的讲授。
以上的重点内容属于世界观范畴,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学习对应的方法论知识即本框题的难点内容。
对难点知识的突破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会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一部动画片神笔马良进行说明。首先向学生提问:大家都看过神笔马良这部动画片,动画片中,马良显示了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我们是不是只要充分发挥意识的作用,就能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东西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然后让学生讨论没有神笔的我们要达到自己的目的,该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得出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结论。
在这之后我会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会出示关于大跃进时期的一些口号和图片以及叙述所产生的后果。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回答问题:那个时期人们已经积极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为什么没有达到效果反而造成了巨大破坏呢?通过这个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正确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二者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巩固这一知识我会利用教材40页的活动框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首先让学生分析材料,说明该地区按照什么制定了自己的发展策略。通过讨论,学生会对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这一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在这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模拟,试着以该地区负责人的身份提出发展该地经济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以这样的活动促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以及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小结:至此,本框题的所有内容已经讲授完毕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我会根据板书为学生梳理本框的内容。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各知识点的关系。
板书: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找一则蕴含本课原理的时事材料,并进行加工处理,设置问题,在小组内交换解答。希望通过本次作业,培养学生搜集和筛选资料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说教学特色
我教学的主要特色是用形象具体的事例来阐释抽象复杂的哲学原理。本课中我列举了很多现实生活的中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并挖掘出其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这样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地进行探究学习。我教学的另一特色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学中,我设置了很多探究性问题,这些问题既需要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又需要小组的集体智慧。通过这样的方式,借以调动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逻辑思考能力以及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
六、说教学理念
我的教学理念是成功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师生的双向交流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杜绝一言堂、满堂灌的倾向,而是要注意设置情境,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以此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潜能。同时我认为知识应该立足生活,回归生活。教学的目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让学生记住各个原理以应对考试,而是应该把所学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运用具体事例来说明抽象的原理并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我的说课完毕,不足之处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高中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参加这次说课大赛,借此机会与老师们共同交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计算机硬件系统》。下面我就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法与学法、教学程序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进行简单地阐述。
一、 说教材
教材内容及对象分析
《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七课的内容。本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概况、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以前的上机操作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行硬件设备,还学习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但是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及计算机的硬件认识还不是很清晰。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与存储设备及输入、输出设备。
初中生对电脑的好奇心很强,并且对电脑这门课有很大的兴趣。但由于以往只注重软件的应用,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却不十分了解。因此认识计算机的系统组成及如何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就成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发现问题,多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设置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与学生特点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2、过程与方法目标3、情感与价值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 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2)、通过观看光碟,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分组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竞赛分组答题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协作和竞赛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我校多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了解不多,所以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置为: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与实物的对应;难点设置为:主机中各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二、说教法
为了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资源学习法、创设直观的实物情境法、带着问题学习的任务驱动法和自由讨论学习的分层教学法及最后评分所采用的竞争激励法。
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协作学习”。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
媒体手段
1、多媒体课件教学
2、教材光碟
3、教学演示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课题。 (5分钟)
(二)出示教学目标,引导探究新知。(10分钟)
(三)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结果,分组评分。(20分钟)
(四)分组讨论 ,做课后自我检测题。 ( 5 分钟 )
(五)总结归纳(5分钟 )
(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课题。
计算机的硬件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没有了大脑,人就没有了思维。所以说硬件提供了软件运行的环境,没有了硬件软件程序将无法运行。从媒体学的角度讲,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它具备人脑的功能,在某方面比人脑在功能更强大。在计算机已经应用到各个领域的今天,计算机的强大功能是靠什么硬件支持的呢?引导学生联想与思考。
(二)出示教学目标,引导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学习目的,并给学生展示教学目标。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本课的学习兴趣,我这节课安排在电脑室里,让学生们直观感受计算机的组成。学生了电脑的组成与名称后,再主要了解主机的构成。让学生分组拆机,说出所认识的机箱里部件名称。
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硬件。这样,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的接受任务,从而乐学,然后让学生按照教学目标结合教材自主地学习。
(三) 学生自主学习,展示学习结果,分组评分
让学生自学教材,了解书中的理论知识,然后分组展示自学的结果。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检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完成的效果,在这一环节我采用了分组竞赛的方式,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并且给各小组计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们在竞争与合作中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四)分组讨论 ,做课后自我检测题。
为了充分实现分层次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5分钟左右的时间做课后的自我检测题。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知识的回顾、体验、收获,自主参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到了一个新层次。
(五)、总结归纳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让学生找出本节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然后请同学们说出自已在本节课的收获。最后我对本节课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做以简单的总结,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学习信息技术课。
第六部分、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有3个特点。
第一、教学流程设计上符合认知规律。
我采用先介绍主机然后引出外设这一顺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
通过参与,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特别是主机部分的设备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第三、分组竞赛答题,体现分层次教学。
通过提问解决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在竞争中合作意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分析
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
(二)教学目标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⑵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⑷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经历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
⑴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
⑵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因此我采取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用具
⑴演示用具:弹簧、钢丝、激光笔、细竹竿、微小形变放大器一套、已拉坏了的弹簧、钢尺。
⑵学生探究实验用具:铁架台(带支架),两个原长一样但劲度系数不一样的弹簧、刻度尺、钩码10个、长20cm的细铁丝。
五、教学设计流程
六、说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为使本堂课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形变
由同学们已有的形变知识入手,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①弹簧的压缩形变;②弹簧的拉伸形变③视频播放:竹竿形变、钢丝的扭转形变。
得出形变的概念及各类形变。
[设计意图:我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作铺垫。]
设问:摩天大楼在风的吹拂下会不会摆动,发生形变吗?
演示微小形变放大实验:
由于这种形变不容易观察,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有没有发生形变?解决的办法是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为什么光点会往下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后得出结论: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但是形变不明显。为后面解决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放大”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探索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创设物理情景:学生演示弹簧拉伸,压缩都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被压缩后不能恢复原状。
学生概括: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
用较大的力拉弹簧和橡皮筋,结果被拉坏了。
学生概括:得出弹性限度的概念。
教师总结规范概念。
[设计意图:演示生活例子,多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知识,自主概括概念,最后老师总结;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三)探索弹力
演示实验:(播放视频)
1.弹力的概念。
2.常见弹力及其方向的确定。
⑴压力;⑵支持力;⑶绳子的弹力
让学生知道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拳头形变产生的,拳头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
接着引导学生探索绳子弹力的产生及其方向的确定。
●判断如图所示,相互接触的A、B两小球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采用“假设法”分析,让学生知道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弹力。
3.总结产生弹力的条件
[设计意图:利用放大法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的产生原因,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让学生学会方法的迁移,同时感受到探索物理问题的成就,从而顺利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探究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
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
引出问题: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根据你们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体验,对上述关系进行猜想?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探究:(由于猜想不一定正确)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探究。
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有些组使用的弹簧是不一样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
实验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弹簧的长度L/cm
弹簧的伸长量x/cm
弹力的大小F/N
利用Excel软件绘出F—X图象。
在同一个直角坐标,做出两个不同弹簧的F—X图象,然后进行比较。
图象法处理数据更为直观,更容易得出物理变化规律,且该种方法处理数据能更好地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
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得出胡克定律:F=KX(K为弹簧的颈度系数)
[设计意图:在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定量关系时,由学生进行猜想、实验和得出规律,并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绘制F—X图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和物理学科的整合。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新的教学理念。对探究实验过程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会探究物理规律;再加上熟练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弹力的应用(图片,视频播放:射箭)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产品设计离不开物理理论,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
(六)开放式问题(视频播放:撑杆跳高、跳水);
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
①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
课外布置:自制弹簧秤,并组织评比。
[设计意图:开设开放式问题,布置课外自制弹簧秤,并组织评比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形变与弹力
(一)形变
高中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圆是学生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了圆的知识及前面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圆的标准方程》,它既是前面圆的知识的复习延伸,又是后继学习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本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能根据方程写出圆的坐标和圆的半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学习,掌握求曲线方程的方法,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及运用
教学难点:根据不同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求圆的标准方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高一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学法上注重让学生参与方程的推导过程,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促其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层面上已经掌握了圆的相关性质;从能力层面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对数学问题有自己个人的看法;从情感层面上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但他们数学应用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教法设计
问题情境引入法 启发式教学法 讲授法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法 讨论交流法 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导学案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引入
回顾复习
(2分钟)
1.观赏生活中有关圆的图片
2.回顾复习圆的定义,并观看圆的生成flash动画。
提问:直线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那么圆可以用一个方程表示吗?
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感受圆。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主旨。
学生观赏圆的图片和动画,思考如何表示圆的方程。
生活中的图片展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园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自主学习
(5分钟)
1.介绍动点轨迹方程的求解步骤:
(1)建系:在图形中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设点:用有序实数对(x,y)表示曲 线上任意一点M的坐标;
(3)列式:用坐标表示条件P(M)的方程 ;
(4)化简:对P(M)方程化简到最简形式;
2.学生自主学习圆的方程推导,并完成相应学案内容,
教师介绍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后,引导学生自学圆的标准方程
自主学习课本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并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并当堂展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合作探究(10分钟)
1.根据圆的标准方程说明确定圆的方程的条件有哪些?
2.点M(x0,y0)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点在圆上
(2)点在圆外
(3)点在圆内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探讨,从旁巡视指导学生在自学和探讨中遇到的问题,并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展开合作性的探讨,并陈述自己的研究成果。
通过合作探究和自我的展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
当堂训练(18分钟)
1.求下列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
C1: x2+y2=5
C2: (x-3)2+y2=4
C3: x2+(y+1)2=a2(a≠0)
2. 以C(4,-6)为圆心,半径等于3的圆的标准方程
3. 设圆(x-a)2+(y-b)2=r2
则坐标原点的位置是( )
A.在圆外 B.在圆上
C.在圆内 D.与a的取值有关
4.写出下列各圆的标准方程(1)圆心在原点,半径等于5
(2)经过点P(5,1),圆心在点C(6,-2);
(3)以A(2,5),B(0,-1)为直径的圆.
5.下列方程分别表示什么图形
(1) x2+y2=0
(2) (x-1)2 =8-(y+2)2
(3) 《圆的标准方程》教学设计-贾伟
6.巩固提升:已知圆心为C的圆经过点A(1,1)和B(2,-2),且圆心在直线l:x-y+1=0上,求圆C的标准方程并作图
指导学生就不同条件下给出的圆心和半径关系,求解圆的标准方程这两个要素展开训练。
学生自主开展训练,并纠正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并查缺补漏。
回顾小结
(1分钟)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掌握了哪些技能?
3.你体会到了哪些数学思想?
采用提问的形式帮助学生回顾和分析本节所学。
学生思考并从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上回顾总结。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作业布置
(1分钟)
课本87页习题2-2
A组的第1道题
布置训练任务
标记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检测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主要遵循“回-导-学-展-讲-练-结”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遵循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讨。
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多思考总结,在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中,要遵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思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高中说课稿 篇5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该部分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主要讲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前在中国发展先进的文化,便是设置装备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便是设置装备部署社会主义精力文明。第一框讲了“对峙先辈文化的进步偏向”,答复了今世中国的先辈文化是什么,中国的先辈文化应当对峙什么偏向,紧接着第二框就要答复怎样生长先辈文化,即怎样设置装备部署社会主义精力文明。可见第二框内容是第一框内容的天然延伸、继承扩展和深化。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②了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明确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近年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所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2.能力目标
①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升华学生的道
德境界。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自觉成为“四有公民“,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和谐文化建设。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的重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和谐文化的重要地位。
2.教学的难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难点确立的依据:传统文化的稳定性、继承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理论较为抽象,需要结合事例说明。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二部分:说教法
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学科。结合我近年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经验,认为好的教法不光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如何选择适合的教法,我认为应该在挖掘教材的内涵,比较相关知识和能力价值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学硬件配备情况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进行确定。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参与课堂活动,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以及重难点情况,我主要采用教与学并重的的教学方法和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启发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科学的分析思辨能力。
2、情景教学法
创设情境,通过老师引导,让学生体会和感悟关中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关中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思想、传统文艺的情境感知,进而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进行整体把握。
3.例证法:运用事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教师的个性在如何塑造着学生的个性。”,所以我积极的引导学生从“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也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学生来源复杂,总体来说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与市区学校都有一定差距,所以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指导学生学习:
1、导读法:
指导学生学会看书、理书、画书。通过看书是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有基本了解,使知识思维连贯;通过理书让学生理清内容,理顺结构,理出中心;通过画书让学生对重难点有标注,便于巩固提高。这样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思疑法: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素材探究中设疑,发掘问题,疑中设难,引导思维,起到抛砖引玉。
3、分析归纳法:
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观点提炼能力、综合运用能力。
4、总结反思法:
主要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反思,理论联系实际,让知识内化为学生的的认知和体验,同时也能培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知识迁移能力。
文化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难理解,加之学生之前对文化内容的学习已多时,因此对文化方面的内容已不再陌生,也具备了一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做好了能力铺垫。
高中学生思维活跃,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可以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总之,教法、学法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有机融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发展能力,提高素质。
接着我具体来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四部分:说教学过程
在这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要尽量避免出现课堂活动而引出的学生课堂表现随意化的现象。
首先,是让学生观看彭宇案事例和最美妈妈吴菊萍的故事,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做点拨,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从而引入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板书)。
首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围绕下面一些内容展开:1.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什么?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该怎么做?除此之外,就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些相关内容。
接着,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浏览教材3分钟。三分钟后,老师引导学生开始这节课内容的学习。首先是解决“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学生提出问题,并让其思考,并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思考讨论,一是必要性,二是意义。然后,请学生起来回答,如果必要性方面打不出来,老师可以以填空题的方式,让学生填关键词,关键词填完之后,让学生理解一下必要性,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讲述关键词“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二是意义,仍然让学生回答(课本书上100页原文)。紧接着,让学生思考回答课本100页第个方框里的问题,教师做一些简要的点评。
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其答案让学生回答,并申明其根本任务也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并向学生说明|“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但是他们每一项又包含不同层次的内容,并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自己对每一项的理解,3分钟后让学生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做相应的点评并以幻灯片显示相对标准的答案。为了让学生明白”四有“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教师做相应的拓展,简要阐述一下“四有”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做相应的了解。
接下来,解决本节课的难点,即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措施让学生回答(书本上101页有),学生回答完措施后,教师对其三个措施进行逐一讲解。其基本思路是“运用该措施的原因?”以及“运用该措施的要求?”,至于课本书上相关链接的材料,可以让学生浏览一下,102页顶上方框的思考题,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思考并当场解决。
接下来,进入第二部分内容的学习,即“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首先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该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回答(课本上有);然后是讲到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仍然让学生起来回答(课本上有)。接下来,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本质,是亿万人民参加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亿万人民是精神文明活动创建的主体,并让学生例举一些自己参与过的或是知道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最后,强调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呼吁学生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书上103页最后一段文字)。
最后,教师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做回顾总结,并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巩固一下新知识。
依据: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对关中文化的了解来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我计划通过3-5分钟的设问导课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变集中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关注课堂。整体时间安排符合教育学中的最佳时间分配原理和反馈原理。这样做也有利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把主要时间留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
针对高三年级学生的层次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设置,设置有基础题和拔高题。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板书设计
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的三维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
我们都知道,多媒体不能代替板书。我比较注重严谨美观、系统的提纲式板书设计,因为他能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络,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在板书设计中,用好副版和正版。重点部分用红色粉笔标注,给学生形成强有力的视觉冲击,通过细节让学生更好的把无意注意转到有意注意。
重视板书的依据: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所获得的全部信息中,其中听觉只占11%,而视觉占83%,其它占6%,所以板书在教学实践中是必不可少的;彩色粉笔圈点来增强视觉刺激,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非智力因素,起到画龙点睛、突出重点,使学生分清主次,加深印象;严谨美观的板书,使学生便于记忆、整理,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艺术美和科学美的享受。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
在这节课里,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学生的自评、师生的互评、老师的评价。实时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讲授中的意见,从学生的需求角度举行讲授。动态掌握学生的讲堂需求,注意对学生的情绪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底子品德得到教诲。整个讲堂表现出开放性的生存化讲授,在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上举行拓展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全面的思索题目,注意对学生的认知导向,在完成三维目的讲授的上改正学生的已有知识毛病和认知毛病。
【【热门】高中说课稿锦集5篇】相关文章:
【精选】高中说课稿锦集六篇07-05
关于高中说课稿锦集三篇06-22
【实用】高中说课稿锦集六篇06-17
高中说课稿模板锦集5篇06-11
高中地理说课稿锦集五篇07-06
高中历史说课稿锦集10篇07-06
高中地理说课稿锦集九篇06-22
有关高中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06-17
高中地理说课稿锦集六篇06-15
高中地理说课稿锦集八篇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