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说课稿

时间:2021-03-26 11:28:20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内容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教学内容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结合古人造园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具体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园林形式颐和园、拙政园、水绘园等,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学生保护园林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

  (2)结合实例了解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思想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四个活动来完成本节课。通过中国园林的概况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赏析活动打基础;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掌握一些赏析的方法;颐和园与凡尔赛宫的对比,突显古代造园精神;如皋水绘园的描绘使学生感情的得到升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保护园林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几个经典性的园林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山水、建筑物及特殊的文人内涵、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园外的景观-------。是如何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爱护园林遗产。

  学情分析:

  前面一段时间鉴赏课的学习,特别是前面一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让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和鉴赏园林艺术作品的能力。但是农村高中的学生由于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少,知识面狭窄,所以学生课前要预习及收集相关古代园林的知识和图片。

  另外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学生带课本以及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阶段(媒体短片欣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前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过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的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天坛-------。今天我们同样学习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加深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初步感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为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

  活动一(了解思考):中国园林的概况(幻灯片放映并讲解)。

  园林的历史: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西周的灵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等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到明清两代成为造园的高峰时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造园的鼎盛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造园艺术的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塑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色。这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庄子曾说:"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而作为儒学始祖的孔子则把这种热爱升华到把山水比作人的品德的境界。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园林的分类:

  提问:上面我们看了相关园林的历史以及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的原则,那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园林主要分几类吗?

  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个园、寄畅园、豫园-------。

  寺观园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的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加深对园林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为接下来具体分析园林艺术做准备。

  活动二(感受体验)欣赏私家园林拙政园。

  问题:拙政园的布局设计中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的造园的理念和精神的?(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非常活泼,模仿自然地"自然式"的布局。该园的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模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天人合一"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把赏析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了解园林艺术设计的理念和精神

  活动三(探索分析):欣赏中国古代皇家园林"颐和园"。

  结合教材及学生收集的资料请一位学生介绍一下颐和园,包括颐和园的历史、景点的布局设计、标志性的建筑、特色景点等。

  带着问题欣赏西方园林"凡尔赛宫":

  讨论:作为古代园林的我国的"颐和园"与西方的"凡尔赛宫"在园林的设计原则及审美方面有何异同点?

  学生: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属于皇家园林,但是风格上不一样。凡尔赛宫的设计上很规则,很有现代感。颐和园给人的感觉很随意,与自然融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教师总结:古代建筑艺术是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统一,颐和园与凡尔赛宫同属于皇家园林,在园林设计上共有的特点是大型建筑物布局严谨,体现了等级制度,具有宫廷气概。但是它们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思想观念。颐和园把建筑通过巧妙地组合与地形和山石树木互相配合,创造一种富丽堂皇而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突显我国古代造园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凡尔赛宫是以中轴线对称、均匀、规整式的园林布局手法。造园风格被称作"勒诺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几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颐和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然后再通过颐和园与凡尔赛宫不同园林的比较,使学生更能清晰地体会中国古代的造园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四(课堂拓展)忆水绘园

  伴随着轻音乐向学生展示如皋水绘园的美景。

  水绘园位于如皋县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水绘园是苏北平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通过幻灯片展示再结合同学们自己对水绘园的记忆描绘出你心中水绘园的景象。

  找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同学们手中表现的水绘园各有特色,都很美。希望同学们能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园林艺术

  【设计意图】作为如皋的名园水绘园,学生基本上都游玩过。通过忆水绘园环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表达能力,增强保护园林的情感。

  三、本课小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园林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它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园林建筑,在世界园林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四、评价方式

  纵向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

  横向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五、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流程的安排是以四个活动(了解思考-感受体验-探索分析-课堂拓展)为主线,思路清晰,节奏紧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控制好知识的深浅度,合理地利用课堂开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学生既有兴趣学习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体会到身边有很多美的东西存在。

  合理利用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放飞思想。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3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

  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

  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步骤四:

  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

  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通过分析作品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突出重点

  (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通过体验与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难点

  (3) 关键: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课前学习探究来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

  5、资源分析

  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组织教学。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资源。

  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二、说教法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乐曲渲染法:利用相关民族乐曲做渲染是使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赏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又能扩充整合学科间的知识。

  2)讲述启发法: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启发同学对作品的分析和鉴别,从而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导学生体验、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活动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1)说学情

  我校高一年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方面是明显的,整体素质较高,思辨能力强,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也存在,由于初中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科特征,所以我就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间的联系进行鉴赏,领会民族文化的性质、特征和美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状况等,来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2)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1、筛选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资料信息的学习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8课(不同的歌声)说课稿,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3、体验学习法: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师对民族形象的表现。体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四、说程序

  (一) 体验与感悟 (二) 畅谈与交流(三) 理解与探究(四) 归纳与总结

  导入: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一) 体验与感悟

  内容:鉴赏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巡回展览画派”

  1.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 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2.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诗人) 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3.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说说你的肢体感受.

  [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

  [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

  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从它的诞生、发展、当时社会环境、艺术品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简要描述.

  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学生活动:静听细观畅吟体验并谈感受;

  教师活动:提示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和描述并要参与体验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并做知识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中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 畅谈与交流

  内容:藏族文化与美术-----建筑与藏族服饰

  学生活动: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小组筛选,归纳后交流

  教师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 鼓动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要参与讨论,进行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现探究归纳后藏族民族文化,即体现学习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学生关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懂得传承与保护的良好意识。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即是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重点之一

  (三) 理解与探究

  内容:探究惠女服饰文化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

  学生活动:对收集图片进行小组筛选, 登台展示并说明其相关特征;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协助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实物展示;教师也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把藏饰与惠女服饰相比较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式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征,也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仍至世界美术发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 归纳与总结: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依据是新课标“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个程序都围绕着学生自主探究来展开, 教学设计中有动有静,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练的空间,有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精神。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2、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 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课件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特点的自画像或肖像画作品供学生参考,领会塑造、表现性格的一些方法。将观察的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肖像刻画(绘画、摄影),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等。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A、图片欣赏导入

  1.图片欣赏: 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出示图片)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B、讲授

  1. 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C、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D、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 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 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相关文章: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07-15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07-20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集锦六篇06-12

高中美术优秀说课稿范文07-01

最新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06-26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汇编7篇07-17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汇总10篇07-16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07-16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合五篇07-16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锦集8篇07-12

在线咨询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第六课内容中国古代园林的欣赏。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成就而独树一帜。教学内容是中国园林的起源、发展;中国古代园林的的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结合古人造园的思想(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具体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几类园林形式颐和园、拙政园、水绘园等,启发学生体会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和优点,激发学生保护园林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作品。

  (2)结合实例了解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思想和原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四个活动来完成本节课。通过中国园林的概况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赏析活动打基础;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掌握一些赏析的方法;颐和园与凡尔赛宫的对比,突显古代造园精神;如皋水绘园的描绘使学生感情的得到升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学习,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以及保护园林遗产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几个经典性的园林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自然环境及人工环境的山水、建筑物及特殊的文人内涵、园林内的树木花卉、园外的景观-------。是如何达到人与自然地和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例启发学生爱护园林遗产。

  学情分析:

  前面一段时间鉴赏课的学习,特别是前面一课《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让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判断的能力和鉴赏园林艺术作品的能力。但是农村高中的学生由于外出旅游观光的机会少,知识面狭窄,所以学生课前要预习及收集相关古代园林的知识和图片。

  另外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主动参与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宛自天开--古代园林艺术》。

  学生带课本以及课前准备的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阶段(媒体短片欣赏)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时它也是一种可供人观赏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前一节课我们共同学习过以木结构为主要特色的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中国古代建筑,故宫,天坛-------。今天我们同样学习我国古代建筑艺术遗产中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加深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初步感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为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

  活动一(了解思考):中国园林的概况(幻灯片放映并讲解)。

  园林的历史: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西周的灵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等追求自然情趣的私家园林,到明清两代成为造园的高峰时期,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造园的鼎盛时期,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

  造园艺术的原则: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塑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所以,园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色。这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一致的。老子提出要道法自然,庄子曾说:"山林欤,皋壤欤,使我欣欣然而乐欤。"而作为儒学始祖的孔子则把这种热爱升华到把山水比作人的品德的境界。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是建筑、山池、园艺、绘画、雕刻以至诗文等多种艺术的综合体。

  园林的分类:

  提问:上面我们看了相关园林的历史以及中国园林的造园艺术的原则,那同学们知道中国古代园林主要分几类吗?

  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个园、寄畅园、豫园-------。

  寺观园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文字的讲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加深对园林的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为接下来具体分析园林艺术做准备。

  活动二(感受体验)欣赏私家园林拙政园。

  问题:拙政园的布局设计中是如何体现中国古代的造园的理念和精神的?(学生讨论分析)

  教师总结: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非常活泼,模仿自然地"自然式"的布局。该园的水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模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天人合一"观念。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园林艺术的兴趣,把赏析活动引向深入。让学生了解园林艺术设计的理念和精神

  活动三(探索分析):欣赏中国古代皇家园林"颐和园"。

  结合教材及学生收集的资料请一位学生介绍一下颐和园,包括颐和园的历史、景点的布局设计、标志性的建筑、特色景点等。

  带着问题欣赏西方园林"凡尔赛宫":

  讨论:作为古代园林的我国的"颐和园"与西方的"凡尔赛宫"在园林的设计原则及审美方面有何异同点?

  学生:它们的共同点是它们都属于皇家园林,但是风格上不一样。凡尔赛宫的设计上很规则,很有现代感。颐和园给人的感觉很随意,与自然融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教师总结:古代建筑艺术是审美价值和伦理价值的统一,颐和园与凡尔赛宫同属于皇家园林,在园林设计上共有的特点是大型建筑物布局严谨,体现了等级制度,具有宫廷气概。但是它们又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观念和思想观念。颐和园把建筑通过巧妙地组合与地形和山石树木互相配合,创造一种富丽堂皇而富于变化的艺术风格。突显我国古代造园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及"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凡尔赛宫是以中轴线对称、均匀、规整式的园林布局手法。造园风格被称作"勒诺特式"或"路易十四式"凡尔赛宫宏伟壮丽的外观和严格规则化的园林设计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鼎盛时期文化上的古典主义思想所产生的结果,几百年来欧洲皇家园林几乎都遵循了它的设计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拙政园的赏析,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分析颐和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然后再通过颐和园与凡尔赛宫不同园林的比较,使学生更能清晰地体会中国古代的造园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四(课堂拓展)忆水绘园

  伴随着轻音乐向学生展示如皋水绘园的美景。

  水绘园位于如皋县城东北隅,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水绘园是苏北平原上一颗璀灿的明珠。水绘园以水为贵、倒影为佳,既秀且雅;而其以园言志,以园为忆、并融诗、文、琴、棋、书、画、博古,曲艺等于一园的特色,又足以说明它原来是一座饶有书卷气的"文人园"。

  通过幻灯片展示再结合同学们自己对水绘园的记忆描绘出你心中水绘园的景象。

  找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教师总结:同学们手中表现的水绘园各有特色,都很美。希望同学们能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园林艺术

  【设计意图】作为如皋的名园水绘园,学生基本上都游玩过。通过忆水绘园环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表达能力,增强保护园林的情感。

  三、本课小结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是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园林艺术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它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园林建筑,在世界园林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象一部部石刻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四、评价方式

  纵向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我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全方位评价。

  横向评价,注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公平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寻找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五、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流程的安排是以四个活动(了解思考-感受体验-探索分析-课堂拓展)为主线,思路清晰,节奏紧凑。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控制好知识的深浅度,合理地利用课堂开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使学生既有兴趣学习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让每个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体会到身边有很多美的东西存在。

  合理利用评价方式,鼓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放飞思想。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主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1》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3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 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

  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失所的生活产生一定的体验。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进行,让学生讨论《流民图》与文人画中的人物画有何不同。教师担任协助、引导的角色,使学生深入地掌握比较式鉴赏,提高美术素养,得出现代中国人物画将传统中国画的材料和技法与西方绘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将以前文人画不加以表现的真实社会生活纳入到绘画中,既保留了民族的艺术形式,又吸引了西方的表现方法,走的是一条中西合璧的道路。

  步骤三:

  在这一步骤主要讲解艺术家们将由国外引进的素描和油画吸收,并将之本土化,用来表现中国的主题。具体以作品《田横五百士》、《血衣》、《父亲》为例赏析,通过讲述田横五百士的故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了解作品所体现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讲述我国的土地革命,以提问教学法加深对《血衣》理解,以观察体验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加深对《父亲》的印象。

  步骤四:

  通过幻灯片展示多幅传统年画与现代年画,比较之间的不同,以提问教学法和观察体验法进行师生交流,得出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之后,一些新的事物纳入了年画的表现范围,表现内容也不再是门神福禄寿,更多的洋溢着生活气息,艺术形式上也有所创新。

  步骤五:

  与学生交谈他们喜爱的漫画作品,集中学生注意力,导出漫画作品《三毛流浪记》和《西游漫记》,由学生发挥想象,讲述作品中描绘的小故事,锻炼其表达能力,总结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第三环节:归纳总结

  新课程理念非常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评价,因此采用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知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的优差点。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直接展出,并采用了文字与图片相配合的方式,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加强了学生对作品的记忆。

  本次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评委老师进行指导,谢谢!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教材选用的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下篇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第8课《不同的歌声》;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认识到不同民族的人民都创造出了优秀的文化与艺术,我们要学会尊重并认识这些文化与艺术。同时结合本地区的文化艺术的探究展示,加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够为本民族的艺术寻求新的发展道路与发展空间。

  2.教材的处理

  我以课标和教材为依据,但不局限于书本教材,对教材做了适当的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和一课时的教学容量从教材中删去墨西哥壁画运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补充进地域文化--惠女文化,使学生更能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所反映的时代形象与民族形象;认识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与艺术的多样性,了解藏族美术惠女文化产生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模仿体验、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对艺术与文化关系的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4、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1)重点:民族文化是如何影响美术创作的? 通过分析作品产生的特定时代背景突出重点

  (2)难点:美术创作是如何反映民族文化的? 通过体验与感悟理解作品中民族形象突破难点

  (3) 关键:民族文化的丰富性.通过课前学习探究来体现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底蕴

  5、资源分析

  学生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亲身体验参与课堂教学。

  课程资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和拓展内容组织教学。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设备、图书馆等资源。

  教师资源:教师通过网上和课外图书收集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扩大教学容量。

  二、说教法

  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地了解我国优秀的地方文化。引导学生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像等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1)乐曲渲染法:利用相关民族乐曲做渲染是使学生的心情得以放松,既能克服欣赏过程中的视觉疲劳,又能扩充整合学科间的知识。

  2)讲述启发法:通过教师对美术作品的介绍启发同学对作品的分析和鉴别,从而达到鉴赏能力的提升。

  3)角色主持法:引导学生体验、描述、感悟作品的形象及展示探究学习成果的活动能力。

  三、说学情学法

  (1)说学情

  我校高一年的学生在学习积极方面是明显的,整体素质较高,思辨能力强,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而且高中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已接近于成熟状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探究,敢于否定;但消极也存在,由于初中学习方法的单一性,忽略了学科特征,所以我就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与美术作品间的联系进行鉴赏,领会民族文化的性质、特征和美术作品艺术表现手法,了解美术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状况等,来促进学生美术作品鉴赏能力的生成与提高。

  (2)说学法

  《新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1、筛选学习法:引导学生学会筛选有用的资料信息的学习方法,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

  2、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彼此的见解,共享彼此的材料,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整体协调能力,既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在团队合作中突显个体创造能力。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第8课(不同的歌声)说课稿,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3、体验学习法:学生在鉴赏作品过程中体验、感悟大师对民族形象的表现。体验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四、说程序

  (一) 体验与感悟 (二) 畅谈与交流(三) 理解与探究(四) 归纳与总结

  导入:聆听乐曲《伏尔加船夫曲》(音乐家)。说说你的听觉感受;

  (一) 体验与感悟

  内容:鉴赏俄罗斯现实主义画家列宾作品《伏尔加纤夫》与“巡回展览画派”

  1.观赏作品《伏尔加纤夫》(画家) 说说你的视觉感受;

  2.吟诵诗句《伏尔加河上》(诗人) 说说你的心灵感想;

  3.模仿作品《伏尔加纤夫》中的人物动作动态,积极体悟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活动。

  说说你的肢体感受.

  [设问一]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艺术家都在表现同一内容的作品呢?

  [设问二]在你们体验后能就当时纤夫们的形象、内心世界所想进行阐述吗?

  [设问三]你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艺术家什么样的情感与作品的艺术特征?

  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从它的诞生、发展、当时社会环境、艺术品风格、代表画家等方面简要描述.

  知识拓展:介绍巡回展览画派代表画家有别洛夫、克拉姆斯科依、萨甫拉索夫、施什金等。

  学生活动:静听细观畅吟体验并谈感受;

  教师活动:提示启发学生大胆表达和描述并要参与体验讨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巡回展览画派”的论述,并做知识延伸。

  设计意图:通过“听、观、吟、验”等形式去调动学生的不同感官,去感悟同一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从中引导学生运用感悟、形式以及社会学鉴赏法,分别从作品的表现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自己对这件作品的感受方面来进行观察分析。并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 畅谈与交流

  内容:藏族文化与美术-----建筑与藏族服饰

  学生活动:对收集到资料进行小组筛选,归纳后交流

  教师活动: 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 鼓动其他小组的同学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也要参与讨论,进行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展现探究归纳后藏族民族文化,即体现学习探究的成果,又有利于学生关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并懂得传承与保护的良好意识。同时也是师生共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即是理解民族文化与美术的重点之一

  (三) 理解与探究

  内容:探究惠女服饰文化从他们的起源、发展、生活习俗、艺术品风格等方面简要描述

  学生活动:对收集图片进行小组筛选, 登台展示并说明其相关特征;

  教师活动: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外,协助学生操作多媒体,进行实物展示;教师也要参与讨论,并引导学生把藏饰与惠女服饰相比较

  设计意图:利用比较式鉴赏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更清晰地理解不同作品的特征,也是要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反映一个民族文化,同时对我国仍至世界美术发展的方向有更深入的思考,以突破本课的难点

  (四) 归纳与总结:

  本课教学主要围绕“民族文化与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通过对这一主题的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等多种形式,体会与理解美术与民族文化之间的重要关系,学会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民族文化艺术,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学会挖掘、利用和保护地方的文化资源,增强对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五、反思教学设计

  本教学设计依据是新课标“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整个程序都围绕着学生自主探究来展开, 教学设计中有动有静,有思考的布白,有演练的空间,有交流互动的平台,能够充分体现高中新课程的理念精神。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2、教学目标:了解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同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的关系;了解创作者的自我意识在作品上的表现方式;学会把特定的视觉图式以及风格特点跟艺 术家的生活、生存环境联系起来,以一种历史的观点来看待美术作品。

  3、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重点:美术家社会地位的历史变化;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本课的难点: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自我和社会的关系。

  4、三维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知识与技能:学生要在学习中了解分析类似的美术现象的方法,学会举一反三。初步掌握基本美术欣赏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形成美术基本素养。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讨论,丰富视觉审美经验,发展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5、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有机整合

  a、教材或课程所需图片的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课件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特点的自画像或肖像画作品供学生参考,领会塑造、表现性格的一些方法。将观察的内容一一地加以列举并比较,引导学生将观察与分析科学化、系统化,并运用教材所介绍的知识对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

  B、在课前,请同学们从网上或者书中查阅一些关于肖像刻画(绘画、摄影),然后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二、学法指导

  学情分析: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但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以及生活经验的局限,可能对本课的主题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手段要尽量多样化,在课前,让学生去查找一些这方面的资料或者故事拿到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

  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从学生对美术家工作和生活的想像入手,结合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的主要思想和内容。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另一方面通过历史背景的讲解来加深学生对美术家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这个问题的认识。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讨论法、观察法等。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思考。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A、图片欣赏导入

  1.图片欣赏: 每个艺术家即使在表现同一个对象时,也会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并且还欣赏过金农的作品《月》。(出示图片)

  2.提问: 请同学们想像一下,画《月》的这位艺术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口头描述对金农的想像。)

  B、讲授

  1. 思考提问: 现在我们来看艺术家本人对自己的描绘。(出示金农的《自画像》)

  看看跟我们想像的有什么不同?艺术家为什么要这样画?(学生讨论)

  小结:美术家对自己的看法可能和我们想像的不一样。

  2.作品欣赏:《拉斯科岩画上的手印》、《埃及工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

  思考:这几件美术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内容?有没有艺术家留下的痕迹?怎样留下来的?

  进一步思考: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留下来的?当时属于什么样的历史时期?艺术家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学生讨论,教师进行适当的讲解。)

  3.作品欣赏:三幅《自画像》(丢勒、普桑、真蒂莱斯基)。

  这是一组自画像。仔细观察画面,回答下列问题:

  a.是正面还是侧面?男画家还是女画家?年轻还是年老?

  b.你是否知道这些艺术家的相关背景?他们分别属于什么时期?

  c.画面是否暗示出创作者本人是一位画家?通过什么方式来暗示的?如果没有这种暗示,那又是为什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解。)

  4.完成第61页的"思考与交流":伦勃朗的三幅自画像。

  这些自画像各自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中年以后的伦勃朗接连遭受不幸,晚年竟然落到靠救济金度日的地步,自画像也表现出一种浓厚的沧桑感。)

  C、集体讨论 :对比分析《宫娥》和《画室》。

  1.画家所在的环境或场所有什么区别?2.画家自己是以什么方式出现在画面上的?

  3.能否看出画家对自己职业的看法?

  D、分组讨论: 1.讨论和分析对象:《听琴图》、《西园雅集图》。

  2.思考: a.画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b.作者是以什么身份在画画?

  (教师讲解:在中国古代,纯粹的画家地位很低,被称为"工匠";而文人兼画家这一身份却具有很高的地位。)

  五、总结

  在各个历史时期,美术家的社会地位不同,他们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尽一致。例如《听琴图》,宋徽宗是一位画家,但又是一位皇帝。这件作品既体现了他对绘画的兴趣,也表明了他至高无上的身份。

  活动交流 :课下完成"活动建议一",教师选出一些作品进行评议、交流。

高中美术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部分内容。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Authorware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

  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

  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

  1、因为课件的导入 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 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