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高中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说课稿 篇1
我说课的题目是《祝福》,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讲述:
一、说教材
《祝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小说写的是一个质朴的农村妇女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在高中语文六册书中,中国现当代小说及外国小说共占两个单元,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认识到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困难的地方。
根据以上这些,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分析。教学难点: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说教法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设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二)点拨法——分析引导,拓展思路
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较多的采用了分组讨论,师生对话、探究等方式。
三、说学法
(一)预习:此文长达万余字,要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读全文是不现实的,因此,要强调预习,培养阅读的自觉性。
(二)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拓展思路。
(三)比较阅读:由于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较为陌生,所以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将本篇课文与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小说《孔乙己》进行比较。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文的教学用两课时
(一)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要教学目的是:整体感知,梳理情节。引导学生掌握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1、导入新课上课伊始,我先播放电影《祥林嫂》结局片断,以浓厚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情感,创设氛围,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检查预习挑选几位同学复述祥林嫂的不幸经历。要求:(1)只作纯粹的叙述,不带议论分析。(2)叙述时要突出与悲惨命运有关的细节(3)要有感情地复述,尽可能进入祥林嫂的情感世界,真切地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
3、理清情节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等方式,得出本文的线索提纲:
序幕:鲁镇祝福景象和鲁四老爷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被卖改嫁 高潮:再到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4、分析人物形象(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
(1)引导学生分析肖像描写
教师提问:本文有几处描写到祥林嫂的眼睛?从这些描写中你觉得祥林嫂有哪些性格特点?
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瞪着眼——精神有些麻木
捐门槛:分外有神——又有希望
不让祝福:失神——再受打击
行乞:眼珠间或一轮——麻木
问有无灵魂:忽然发光——一丝希望
(2)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描写
与我对话灵魂有无: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的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3)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行动描写
反对再嫁——逃、撞 怕被分身——捐(门槛)怀疑灵魂——问
5、总结
祥林嫂守寡不成(遭劫被卖)——守家不成(丧夫失子)——守命不成(赎身行乞),是一个不幸的女人。祥林嫂这个善良的劳动妇女被毁灭了,她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
6、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思考,为下一节的课堂讨论作准备:
(1)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多在春天或临近春天,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含义?
(2)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3)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高中说课稿 篇2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它从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入手,形象、生动、系统的讲述了商品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及其职能以及纸币的相关知识,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后面内容的理论基础,也是能否引发学生对经济常识兴趣的重中之重,因而本框题的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本框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他们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授课,让学生自己举例,激活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以及本教材的内容,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商品的概念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货币产生的过程及纸币的发行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现象以及对具体材料的分析,认识到货币的产生有其必然性,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货币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
货币的本质。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谈话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学方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会设疑导入,学生在生活中都有购物的经历,钱在经济生活中叫做货币,询问学生货币为什么能购买东西呢,它的本质是什么呢?从而进入本框的学习。
这样的导入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拉近了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顺利引出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将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出发,着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重点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本框题主要通过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3个方面展开。
1.货币的本质
材料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去农贸市场买粮食、蔬菜、水果,到商店去买,油、盐、醋,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都是商品。
材料二:牛奶老板需要盐,盐老板需要搞头,搞头老板需要咖啡,咖啡老板需要红豆,红豆老板需要牛奶。
首先我会展示两个案例,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交流,最后明确,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之所以这样设计,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寓学于乐。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接下来我会展示资料。
材料一:有一天,大学生小王非常饥饿,去了超市看到超市货架的商品标着醒目的价格,最后拿出现金,用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方式,买了一瓶牛奶。小王想要出国留学,所以,用蚂蚁花呗买了想要出国的物品,在出国之前,把一部分钱存在中国银行,另一部分兑换成美元。
我会请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思考,货币执行了哪些职能?
最后师生明确货币共有五种职能,其基本职能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其他职能有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之所以这样设计是货币在我们生活中被应用,但是学生很少知道其职能,同时小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纸币
我会出示北宋人们用交子购物的视频,然后请学生思考使用纸币与使用金属货币相比,有何好处,纸币是随意发行的吗?
学生交流之后,师生共同总结,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由于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不易磨损,因而被普遍使用。但是有利必有弊,假币也开始在市场上出现,我国依法打击假币行为,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不仅要识别假币,还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之所有这样设计是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要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会展示马克思的经典语录“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巩固提高,使同学们进一步梳理本节课学过的内容。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节课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内容讲授完毕,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一是以“我的金钱观”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二是请同学们到当地的银行去向工作人员了解辨别假币的有关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和家人及其他同学分享,提高大家辨别假币的能力。
通过布置这样的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提高同学们的鉴别假币的能力,增强同学们的分享意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结束语: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说课稿 篇3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平一中的王雕,我说课的题目是《弹力》,下面我将从教学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教学指导思想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精彩的实验设计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而且能让学生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体会科学的物理思想。 由于高一新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向高中物理跨越的阶段,所以本节教材在文字叙述上非常简洁并配有大量的插图,内容直观、感性,较易为学生接受,但若只是照本宣科,教学会很空泛,因此我将这节课设计成了实验探究课,采用“问题→猜想→实验→结论”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弹力》是高中物理新课程(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力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整个高中物理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通过弹力的学习可以为以后正确进行受力分析打下基础。
2. 教材的特点
教材从物体的明显形变引入,继而通过放大的思想演示“微小形变”,用实例引出了形变、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并通过研究形变来探究弹力产生的原因及方向。对于胡克定律的教学,要求学生亲身体验,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层面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弹力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弹力产生的原因和弹力的方向还理解的不透彻,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弹力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2. 能力层面
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出初步分析,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 心理层面
学生们好奇心强,有实验探究的热情,有通过实验认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愿望,但还不能完整体会出知识所体现的内在价值。
四、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理念和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形变的概念以及形变的分类
2. 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弹力的有无及方向
3. 知道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
4. 能够使用表格、图象法进行数据处理得出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微小形变的实验,让学生体会“放大”思想
2.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体会等效思想
3. 通过学生演示实验,让学生逐步体会构建物理模型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展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 感受弹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3. 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 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2. 实验探究弹力产生的过程和弹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
1. 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
2. 弹力产生的条件 方向
3. 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关系的实验设计
六、教学策略
教法
物理教学以实验探究为基础,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创设情景——观察——猜想——实验——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难点之一是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关系的实验设计,为突破这一难点,教师采用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启发,进而学生分组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
七、教学过程
为使本节课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学生体验,导入新课
(课前每小组分发实验器材)
让学生动手体验实验器材,感受形变。
设计意图:学生切身体验各种器材,感受到形变,对本节课的内容充满好奇,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二)师生演示,认识形变
1. 师生演示橡皮筋、揉纸团等实验。
设计意图:师生共同参与实验,亲身体会形变的不同类型,并通过展示图片,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情感教育。
2. 抛出问题:弹簧的形变是否一定是弹性形变。
设计意图: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弹性形变的概念后,设置该问题,通过教师引导,能够加深学生对弹性形变和弹性限度的理解。
3. 学生按压桌面,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到光点的移动。
设计意图:用手按压桌面,手的形变很容易观察到,但桌面是否发生了形变却很难观察,教师采用微小形变演示仪使学生观察到这种形变,从而让学生在感受到微小形变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物理实验中的“放大”思想。
(三)问题导学,初探弹力
1. 弹力的产生
教师抛出问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想做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引入弹力。
教师继续设问:弹力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上台演示橡皮筋实验和学生两人一组演示推手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弹力的产生,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感受弹力的同时注意明确弹力中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从而为弹力定义和方向的学习做好准备。
2. 弹力的定义
学生阅读弹力定义,然后参与演示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逐字阅读弹力的定义,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弹力,但由于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在阅读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将弹力定义中的形变物体具体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从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弹力的定义。
(四)小组合作,再探弹力
1. 问题探究:弹力产生的条件
5名学生演示实验,教师引导,得出弹力产生的条件,之后引入例题,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学生先通过观看实验,清楚地感受到弹力产生所需要的条件,之后,师生共同完成练习,在练习中让学生学会利用”撤物法”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2. 设计实验,探究弹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弹力的方向是本节的难点,为顺利突破,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多个演示实验,通过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归纳总结的探究方法,不但让学生探究出弹力方向,也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培养。
3. 学生展示弹力方向
设计意图:学生虽掌握了弹力的方向,但在具体案例中如何去画弹力的方向仍存在疑虑,通过上台展示,进而组内交流、更正,之后再展示,最终由教师点拨,掌握常见弹力的方向。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五)实验探究,感悟应用
1. 问题探究:弹力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实验,总结出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较难回答,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验中
亲身体会,得出结论。
2. 进一步探究:弹簧的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播放微课,引导学生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引入微课,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感受数据处理在实验探究中的魅力。
3. 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弹力在生产和生活当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学科与生活息息相关。
(六)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让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教师提出问题:弹簧的弹力与弹簧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留给学生进行课后探究。
设计意图:当堂总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通过总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纲要,提高学习的水平,而课后探究实验的设计则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高中说课稿 篇4
教材分析:
途中跑又是中长距离跑全程中距离最长的一段,所以途中跑的技术,将对耐久跑的成绩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正确的途中跑技术,使学生对“跑”这个人类基本能力深入理解。
本节课考虑到教材内容的单一、枯燥,因而在教学安排上,通过辅助游戏把单一、枯燥的内容尽量趣味化,选用趣味性强的组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有很强模仿能力;好奇心强,学习意识较好,对新鲜事物兴趣较高,有强烈的表现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上首要措施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有趣味性组织教法和多种练习手段来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途中跑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练中自己探究、分析、合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教学目标:
通过体验跑和脉搏测试,学生知道测试脉搏的方法和正确的呼吸方法在耐久跑中的作用;通过依次超越领先跑的练习,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有氧能力;培养学生在艰苦条件下,体验成功的快乐。
单元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懂得耐久跑的健身价值,学会基本的耐久跑的方法,并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有氧代谢能力,增进心血管机能;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勇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学会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安排适度的运动负荷。
教学重点:跑的呼吸方法和节奏
教学难点:利用学会的技术进行练习,并且知道如何克服“极点”。简单的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极点”及其出现的原因。在练习的过程中,用语言鼓励、激励学生坚持练习,主动克服。
教法策略:
在准备活动中通过游戏,调动起学生的情绪,为教学创设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情境。改变枯燥、单一的练习形式,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转移注意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练习中去。
学法策略:
本课的重点就是让学生熟悉耐久跑的呼吸方法和节奏。围绕这个中心,通过原地的摆臂呼吸练习,体会呼吸方法和节奏,并尝试在接下来的体验跑中运用,感受正确的方法带来的身体感觉。经过不断的自主练习,来加深和巩固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节奏。
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热身慢跑、徒手操,主要是帮助学生起到热身作用,预防损伤。组织学生进行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
二、基本部分
1、带领学生做各种队形的跑的练习,控制好跑的速度,要求学生仔细体会在跑了一段距离以后身体的感觉;跑完后,教会学生怎样测试脉搏;
2、对学生刚刚跑下来的身体感觉进行提问,并解释原因。导入在耐久跑中呼吸方法和呼吸节奏的重要性,讲解呼吸的方法:一般用鼻子与半张开的嘴同时进行,冬季练长跑或顶风跑时,为了避免冷空气和强气流直接刺激咽喉,需要将舌尖上翘,微微舔住上颚;简单的解释“极点”出现的原因和调整方法,克服对耐久跑的畏难心理。组织学生原地练习呼吸方法,结合摆臂动作,体会呼吸节奏,练习时注意力集中在呼气上;呼吸的节奏一般是2~3步一呼气,再跑2~3步一吸气;
3、将学生按自然组分成四队,每队分配一道跑道,讲清练习的方法和练习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细节
4、集中学生,对刚刚的练习进行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再次组织练习,根据学生的心率,按能力对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
三、结束部分
用音乐配合徒手操进行放松。对课的情况进行小结,通过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对练习积极参与的热情。
教学效果预计:
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参与游戏和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大部分学生都能基本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0%~35%左右,最高心率135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00次/分
高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框题位于《经济生活》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本单元引领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好本框题,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
2.教学要求
基本要求:1.知道资源合理配置的基本手段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2.把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点和作用。
3.理解市场规则对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4.了解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及后果
发展要求:结实实例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
重点: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优点及不足
依据:这是认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学好这个知识点有助于了解市场经济是如何运作的,更好地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难点:如何配置资源、社会信用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依据:如何配置要与以前的知识相联系,关于社会信用制度方面的内容学生接触较少,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二、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本课以小王要买大家电为导入,资金的有限和需求的无限构成矛盾,引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永无止尽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把有限的资源来满足无限的需求,就需要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学生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比较好理解,所以时间不用过多。
2.讲授新课
用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用粮票、肉票买商品为例,说明当时资源有限,用计划的手段来调节资源。而如今我们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得出资源配置的两种最基本手段。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那么怎样进行资源配置呢?用小王要买液晶电视为例,引出材料,进行第一个探究:
(1)根据材料,市场是如何配置资源的?(2)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书本,分析资源是如何配置的。
教师本人在黑板上,通过引导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生产扩大——供不应求——价格下落——生产缩小。在生产扩大时,意味着资源的流入,在生产缩小时,意味着资源的流出,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价格也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本质上体现了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所以得出主要是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的变化由市场来调节。然后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市场调节的优点。根据同学亲身感受到,我们中国在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的20多年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每年的GDP都保持高速增长,生活也越来越富裕,这些都是市场调节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利用小王要买家电,向学生求助通过什么方法能买到更加便宜的同款商品,学生一般都会说网购。的确,教师可以通过网购这个事例又一次印证市场调节优点,因为网络购物也是由市场调节的。
从市场优点中,通过过渡,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市场调节也不完美,得出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这块知识点,我通过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与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主性,也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然后通过几个判断题来检验学生的成果。同时由教师来总结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弊端。最后通过一个思考:有人认为:市场经济就应该让市场调节,政府不应该管!让学生思考,市场调节局限性所带来的后果,深刻认识到,在必要的时候还是需要政府管理。
还是利用小王要买家电,刚才学生给小王提建议去网购,然后用20xx年8月份出现的一个网络事件“京东挑起电商价格大战”来进行第二个探究。让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深刻地认识到,市场秩序非常重要,体现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的配置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和探讨,发挥集体的力量,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最后由教师来进行总计和归纳,得出如何建立良好市场秩序。在总结中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中,市场规则知识点具体分为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在教学指导意见中,市场规则的具体内容不需要掌握,所以不用多说。而对于诚信的重要性和怎么建设社会系用制度建设还是要求理解。总结起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最重要的是四个字,法律和道德。
3.归纳小结
通过上述探究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市场经济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大舞台,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完善和适应这个“大舞台”?在本课中主要靠法律和道德,但是这还不够,要使市场调节这只“无形手”发挥得更好,还要和”有形手”相结合,即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得更好。指出宏观调控下节课再学习,体现课程的连续性。最后再次谈到小王,网购还要看商家的信用如何,相信他能够在网上买到自己中意的液晶电视,使小王这个事例能贯穿本课的始终,体现知识生活化。最后展现知识框架。
4.课堂拓展提升
准备“毒胶囊事件”材料,看情况可用可不用。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一)本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框内容是第二单元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中的第一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与消费”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这一课是继上一单元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问题,通过分析消费与生产的关系问题,巧妙地把消费过渡到生产。因此,本框题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第二框的内容为第七课第二节《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
(二)对本节课教材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本框题的逻辑结构:由上一单元的消费问题引出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指出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由生产的决定性作用引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内容,帮助同学们认识到生产在经济生活的基础地位和核心作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深刻认识到我国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下一课介绍“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辨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准确认识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性作用,从而培养正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以及如何分析和解决我国现阶段的经济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能够拥护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难点: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间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对于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在概念上,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很抽象,于是四个环节间的关系更是难以把握,尤其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因此把这一内容作为本框题的教学难点。
(五)教材的处理
① 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培养阅读的能力。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展示跟内容有关的材料,并坚持一材料多用的原则。这样既直观,又能体现例子的典型性和精练性。
③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几个探究。由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联系已学的知识,提炼观点,这有利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④使用传统教学来分析相关的重难点,这样能够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提高上课的效率。
二、教学方法:
这一课的有关内容,初中的思想政治课本已经有所表述,高一学生对于这一知识其实并不感觉陌生。但是,高一学生对的判断、分析还缺乏必要的经验积累和较为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方法:
1.讨论教学法。
针对教材重点、难点,开展讨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理由: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并且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理由:利用多媒体展现大量图文及视频资料,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学法指导:
1.探究性学习法。 “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自主探究: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愿学、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小组分工合作让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2.案例分析法
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四、教学流程
I. 导入新课(2-3分钟)
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商品和服务的图片让学生分类说明,并引出话题: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从何而来?经学生讨论和教师总结得出结论:商品和服务必须通过生产创造出来。
设计说明:让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消费类型的知识;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做到“温故而知新”。
II. 讲授新课(35分钟)
1.教学任务一——生产决定消费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课本29页漫画“今非昔比”,然后设问,并请同学讨论:
1、坐拥江山和美人的皇帝为何坐不上汽车,打不了电话?(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2、在出行方面,皇帝只能坐马车,现在普通人却能坐上飞机,说明什么问题?(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3、汽车比马车快得多,高档的多,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得意于什么?(为得出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4、假如没有电脑的出现。人们会不会有上网的冲动?这说明了什么?(为得出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教师总结: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设计说明:通过漫画的讨论分析及几组相关问题的解决,进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启发式教学,激活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得正确结论,掌握“生产决定消费”的观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任务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书本29页探究活动2的文字材料,并讨论分析“消费对生产有什么影响”?教师也参与学生的讨论分析,共同得出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举身边的例子来说明这个“为什么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教师对这些例子进行点评,并总结:1、消费是生产的目的。2、消费对生产起着导向的作用。3、消费是生产的动力。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举例本县的一些例子加以说明。
设计说明:通过对文字材料的分析,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归纳总结能力,学会分析案例,通过学生的举例,教师的点评,让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身边的实际出发更加深刻地理解、掌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的观点,也突显出教材的精神,贴近生活,再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任务三——社会再生产
用多媒体展示问题:从整个社会来看是否生产出的产品一次性提供给人们消费,这个过程就简单的地停止呢?让学生进行阅读讨论分析思考,从而引出话题“社会再生产”的概念及其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并对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指出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是决定性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分配和交换是桥梁和纽带,并用多媒体把这四者的关系展示出来。
设计说明:设计这个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图示,可以将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记忆深刻。
4.实施教学任务四——大力发展生产力
正因为生产的决定性作用,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生产力。让学生们阅读思考书本30页的资料,以及多媒体中展示的我国经济与其他国家经济的比较,让几个同学对比谈谈感受和变化,然后引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指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设计说明:通过展示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我们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懂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原因,培养了学生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分析能力。
5、课堂小结(2-3分钟)
【【精华】高中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相关文章:
【精华】高中说课稿范文五篇06-11
【精华】高中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07-05
【精华】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07-20
【精华】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10篇07-18
精选高中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07-05
【精品】高中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07-02
【精华】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10篇07-21
【精华】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07-15
【精华】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5篇06-23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