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说课稿集合七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概念;了解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思想;初步引入“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并能运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培养学生的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使学生深刻的理解不完全归纳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等差数列的概念。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①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
②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教法分析:
对于高一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初中时只是简单的接触过等差数列,具体的公式还不会用,因些在公式应用上加强学生的理解
三、学法分析:
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
首先要学生回忆数列的有关概念,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
高中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价格变动的影响》。下面,我将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具体阐述。
一、首先,我们来认识教材、把握教材
1、说本框的地位和作用
《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第2个框题,该框的内容实质上讲的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是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的重点和核心。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的货币的有关知识和价格变动的原因,为本框题的学习作了铺垫,本框题正是承接这两部分(货币的有关知识和价格变动的原因)内容,同时为第3课《多彩的消费》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
关于本课,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价商品和服务的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在认真解读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懂得价格变动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一般规律;面对价格的变动,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以及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2)能力方面:通过本框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分析相关的生活现象及解决实际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关心生活中的小事,认识价格的变动,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自主性,树立竞争意识,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3、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难点:价格变动对替代品与互补品的影响
二、说对学生的分析
高一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内容很感兴趣,对经济生活中的现象有一定程度的关注和了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但我的学生主要来自农村,知识面有待拓展,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我选择与生活有密切关联的、贴近学生实际的事例为主进行分析,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1) 接下来说说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采用情景探究法。第一步,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第二步,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第三步,师生互动,建构知识。
(2) 接下来再说说我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因而我采用了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四、下面我重点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我首先在导入时创设情境:
情景设置一:《美国人梦想的破灭》这个情景讲述的是美国人生来就有这样一个梦想——有房有车。房子要大大的,前有花园,后有游泳池;汽车要豪华加长型,看着气派,跑起来威风,驾驶起来也舒适。然而,美国人的梦想正在破灭。由于次贷危机,即购房贷款不能按时缴纳而面临被银行拍卖,这使前一个梦想破灭;而后一个梦想也濒临灭亡!原因何在?石油价格的上涨(多媒体同时显示:国际油价变动情况简介:20xx年28$/桶 20xx年120$/桶 20xx年82$/桶)。美国人生活区和工作地有时距离上百公里,驱车往返使美国人不堪负重。还有部分美国人不得不辞去在外地的工作转而就近就业,导致部分公司缺少员工,企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为了留住人才,公司增加了外地工人的补贴,使企业的成本增加。由此可见,商品价格的涨跌对人们生活有重大影响,甚至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而影响企业的生产。
设计此例目的有二:一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美国任何风吹草动都感兴趣,特别是不利的事情;二是此例在第3课《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可继续使用,达到一材多用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本框内容:既然价格变动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这么重大的影响,那就让我们共同了解和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在黑板上同时板书)。
2、在推进新课时我创设这样一个情景——《请给老师提点建议》
情景设置二:《请给老师提点建议》:"老师现在需要一个交通工具,可以选择的有小汽车、摩托和电动车。我该怎么选择呢?"
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案例,因为他们会觉得:老师也需要我的帮助?继而会以帮助老师为荣,积极的"献计献策",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此时会迫不及待地帮老师进行选择,大部分学生会鼓动老师选择小汽车,首先调动起学生的参与热情。
我继续介绍相关情况:"家用小汽车售价一般在5到6万元,摩托车售价在5000元上下,电动车大约20xx元。"小汽车老师是买不起的,因为价格太高了。我想其他人也会限于价格而购买者只能是一部分人。这说明了价格影响人们的需求量。价格高,人们减少对它的购买;如果汽车价格降至和摩托车差不多呢?(学生会哄笑"我们都买一辆",有学生会提出异议:不可能,价值决定价格)学生会七嘴八舌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这,正是我要达到的效果。
我会在此基础上反问:"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大米的价格也大幅下降,人们对它的需求会不会骤然增多呢?"学生自然知道不会。如果大米的价格大幅度上涨,会减少对它的需求量吗?同样不会。于是可以得出结论: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不降价我就不买了,那我只能在后两种中选择了".
同时提出两个问题:以多媒体方式显示
◆我能不能两个都买?为什么?
◆我如果不能都去选择,如果从经济实用的角度考虑,我该选哪一个?受什么影响呢?
请你提出中肯的建议,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要求学生用3分钟时间阅读教材P15第3~5自然段。
同时用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摩托车每百公里耗油量一般3升左右,每升约6元,电动车每百公里耗电量约15度,每度0.56元。"
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与回答,结合课本自觉,他们会帮老师做出正确的选择:只能买一个——电动车。而通过理由的阐述,学生明白了摩托车和电动车是互为替代品,而对于两者进行选择时还得考虑相关的商品,就懂得了还受油价和电价的制约,了解了什么是互补商品,较易得出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会减少,会导致它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也减少;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会导致它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这样学生就知道了,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
这就是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对生产经营有什么影响呢?
情景设置三:《大蒜价格的变动》。这是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学生有深切的感受,会说出价格:5、6元一斤!引导学生思考大蒜价格的变化情况,学生说过之后用多媒体出示大蒜价格近四年来的变化。07——09.4月间,价格在0.2元/斤,09年5月份以来至今逐渐涨到了5、6元/斤,最高时达到8.5元/斤。
现在思考:
◆大蒜价格的涨落是怎样影响蒜农生产活动的?
◆如果我们设想,大蒜价格今后会怎样变化,原因是什么?蒜农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让学生前后四人为一组,用3到5分钟边阅读教材P16边进行讨论分析。由于学生主要来自农村,对此比较熟悉,甚至自己家就种植过大蒜或正在种植,有切身感受,不难得出结论:面对商品价格变动,生产者一般会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即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之所以这样设计,因为这部分知识是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所在,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的比较紧密,理论难度又不大,这样由他们自已讨论得出知识,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在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让他们学着如何自主探究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学习,最终使他们真正会学习。
在这里,我对课本上的价格与供求关系图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如果把"价格变动"放在两头,效果会更好,也更直观的表现是由于价格的变动引起生产规模的变化。(同时用多媒体展示这一变化)
3、当堂处理一些练习题,以练习巩固学生刚掌握的知识及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在这一环节中,我会利用学生手中已有的资料,处理随堂训练。大约5——8分钟。
4、最后我预留出5分钟时间给学生自由提问,可以是本节有关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是有关的生活中遇到的不太理解的经济现象,我将力求给学生一个合理的解释,如果我也不明白,将如实告诉学生,我会下去查资料,我也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在下节上课时给予解决。
这所以这样设计,是要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锻炼发言的能力,同时给学生质疑与拓展开放的时空。我相信学生:我给学生一个天地,他们还我一个惊喜!
5、作业布置:做《优化探究》最后一个主观题。
五 板书设计:
各位领导、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老师多提意见,谢谢!
高中说课稿 篇3
【教材分析】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所出版高中信息技术基础修教材“第三章 信息的编程加工和智能化加工”中的第三节内容。信息的智能化加工作为信息加工的一种类型,是本章内容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的智能化主要特点是让计算机更加自主地加工、减少人的参与、进一步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和人性化程度。
【学情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是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热点之一。与一般的信息处理技术相比,人工智能技术在求解策略和处理手段等方面均具有独到之处。在日常生活中,人工智能也越来越贴进人们的生活。但学生们大多数没有接触过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并且对人工智能技术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印象,这就使得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的获取具有强烈的求知*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与基本特点;
2、了解人工智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智能软件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智能化信息加工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和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及其应用价值;
2、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教学重点】
人工智能的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教学策略】
在教学设计上,主要选用实际、典型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概念,通过体验,了解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分析信息的智能化加工特点,呼应前面教学内容。通过典型的事例引导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含义,课堂上开展实验活动,向小i和学生同时提问,进行简单的图灵测试,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人工智能。并通过、计算机博弈、机器翻译、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等体验,感受人工智能的应用价值。然后,就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未来展开讨论,初步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观看一段视频,《机器管家》片段
这个是科幻片,当然,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没有这么有个性的智能机器人。
人工智能似乎离我们很遥远,今天我们就来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二、探索新知
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什么是人工智能?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思考
当计算机出现后,人类开始真正有了一个可以模仿人类思维的工具,经过无数专家的努力,计算机已经可以模仿人的思维和人交流。
我在网上认识一个智能机器人,你们想认识吗?
体验活动一:智能机器人
和机器人小i博学小天才聊天
思考:在对话的时候发现什么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
为什么说小i有人工智能呢?我们来做个实验。----图灵测试
活动:邀请一位同学,同时向同学和小i提问
1.你叫什么名字?
2.你喜欢什么颜色?
3.你今年几岁?
邀请另外一位同学,同时向同学和小i提问
1.你现在有空吗?
2.方便现在和我聊天吗?
3.现在有时间吗?
看似具有智能,揭开“谈话”的本质:原先设定好的,从数据库获取。他能模仿人脑思维,但是这智能是人赋予它的。
计算机不仅可以和你聊天,还能和你对弈下棋。
体验活动二:计算机博弈
思考:1. 计算机为什么能够和你下棋
2. 计算机是怎么知道下一步怎么走
讨论:同学们玩五子棋也有输有赢,如果程序足够完善的话,就能真正产生智能吗?
计算机选择最佳棋局看似具有智能,但这是计算机专家和众多棋坛高手为其设计和编写程序,这种智能依靠的通过程序设计实现的搜索技术和计算机高速计算的优势。
知识总结:
人工智能概念:人工智能主要是对人脑思维机理的模拟,包括听、说、看、思考、动作等思维机理的模拟。
过渡: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我们一起体验利用人工智能加工信息。
三、合作体验、交流分享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
1.模式识别:
就是让机器认识事物,像人一样去听去看
体验活动:扫描课本该章第一段文字(文字内容为机器翻译做铺垫)
总结:这支笔先将课本上的文字扫描成图片,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识别图片中的文字,是它还有局限性,识别后还要人工核对。
解决问题:如何看懂全英文说明书?
2.机器翻译:
利用计算机把一种自然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自然语言的过程。用以完成这一过程的软件叫机器翻译系统。同学知道哪些机器翻译系统?
学生讨论
体验活动:中英文互译
1、把翻译过来的英文再译成中文看看翻译结果与原文有何区别?
2、在机器翻译过程中,译文错误或者不准确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怎样提高翻译质量?
提出问题:机器翻译,为不同的语言的交流学习提供了方便,是不是不再需要人工翻译的编译人员?
学生讨论:机器翻译一句一句处理,上下文缺乏联系,诗人对诗词赋予了感情,而翻译软件只是对字词的直接翻译,缺乏人类的情感。
四、人工智能其他应用
学习资料,
提出问题:你想让人工智能为你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观看视频和一些资料
提出问题:
1.使用专家系统如果出现意外谁承担责任?
学生讨论,总结:人工智能技术带来方便,但是不能完全依赖
2.犯罪份子利用他人指纹或人工合成他人语音进行诈骗。
学生讨论,总结:辩证认识人工智能,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
五、总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体验与学习,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有什么体会和心得?
我们对人工智能有一定了解,目前的人工智能还不完善, 未来发展的空间还很大,这就要看大家的想象力还有能力。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二诗歌单元。陶渊明的诗作内容比较简单,选入中学课本的这几篇都是讲自己向往的田园生活以此来彰显自己的选择。加上初中已经学过《归园田居(其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学生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熟知度。必修二诗歌单元选编这篇《归园田居》,后面必修五还有陶渊明的一篇骈文《归去来兮辞》,我希望高中可以给学生不同的视角,让学生对陶渊明的认识有逐渐深入的了解,而不是拘囿于我们给陶渊明贴的标签。
二、说学情
高一学生还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发散思维和表达能力上还有所欠缺。虽然对陶渊明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高中再读陶渊明希望给他们更深层的认识和引导。同时,高一孩子思维很活跃,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是表达效果可能会不够规范,需要慢慢贯彻。
三、说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针对这些,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探知陶渊明其人其文。
过程与方法:触摸诗人隐藏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体味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诗意的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陶渊明在诗歌语言和意象之后的诗心,学习作者诗意地面对残酷的现实生活,在激流中积极进取坚持自身。
五、说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古典诗歌语言精练,内涵丰富,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来体会其文其人。在讨论时,通过合作探究,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说学法
想象法:“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
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想象力在语文学习中尤其重要。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能力。
七、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作品《我向往的生活》,初步引导:你理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你披荆斩棘历经高考,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样的?每个人的人生规划不同,我们来看看陶渊明的选择。
(二)以文本为基础探究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细品陶渊明其文其人,感受陶渊明的人性光辉。
(三)探究讨论: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是赞成还是反对?
教师再进一步追问:你的人生规划是什么?在现代社会中,社会难免有些许污浊之气和阴暗面,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学习陶渊明并不是学他的归隐田园而是那种纯净的坚守,最后得出结论:积极抗争,固为上策;随波逐流,才是下策;洁身自好,不失良策。
最后展示以积极进取为生活态度的《我向往的生活》,做到首尾照应,进一步渗透。 综合整节课内容,并联系实际,确定本节课的题目是《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八、说作业设计:
写作文片段《我向往的生活》。
九、说板书设计:
十、说课后反思:
优点:
1、教学设计上创新,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入,注重科学态度、人文精神、创新意识的教育渗透;注重学生良好精神面貌、思想情感,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对于处于懵懂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了正确的明确的价值观的引导,这是教育最重要的意义。
2、重难点把握准确适当,教学设计衔接较好,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板书设计规范切合主题,作业设计和目标一脉相承。
不足:
1、诗歌是朗读的艺术,因为课堂容量大,为学生提供的朗读的机会有点少,朗读的形式也比较单一,应该齐读、范读、请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2、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因为是公开课,学生难免紧张,加上高一的学生语文学习的思维方式并未形成,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回答问题不积极,缺少自己的思考,回答问题欠缺自我意识,课堂少了一些灵动和精彩。
3、上课节奏有点快,不能很好的关照到学生,放手教给学生的时间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的表达和参与。
4、教学设计可以再做修改:不再是以“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线索贯穿,而是从探究文章入手,其文—其人—延伸拓展,这样环节脉络更加清晰,也能节省出来时间留给学生展开讨论。
高中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立定跳远》是水平二跳跃动作的重要内容,它是在跳跃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双脚跳的练习,是发展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力量的重要方法,主要使学生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跳起,脚跟着地、落地平稳的动作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跳跃。这部分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各种方式的跳跃,如模仿小兔子、大青蛙、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使学生身体得到全面的锻炼,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促使学生认识与能力的提高。
2、教学目标
我这一堂课所教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学生已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的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结合本课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熟练掌握双脚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
技能目标:
1、通过小青蛙学本领的故事情景教学,使95%左右的学生能够做出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的技术动作。
2、了解立定跳远的健身价值,发展弹跳能力和有氧耐力;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集体活动,使学生体验群体学习的兴趣。培养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2、通过主题式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100%的同学能积极主动投入本课时教学活动。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的重点为:摆臂与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缓冲。
难点是:抬腿收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
二、说教法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我尝试运用自主教学策略,目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享受,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健康成长为了遵循运动技能学掌握的规律性,为了缓解学生长时间用双脚跳的练习,于是在课中我分别安排了模仿人物练习、动物模仿操的练习、小青蛙捉虫子等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为三个环节:一、情境激趣。二、激励参与。三、舒缓身心。其目的是为了给体育课堂营造出一种平等互助,自主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并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三、说学生:
高一学生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已经学习过兔跳,青蛙跳的动作,已经对双跳双落的动作有了初步的概念,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该年级的学生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依赖性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强,但他们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还没有完善,所以难度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学生的健康和练习的积极性。
四、说学法
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中,我从“简明扼要的讲解”、 “标准的示范动作”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自练、讨论的学习过程,弄清跳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学会”和“会学”的双重乐趣,收到鱼渔兼得的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很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我准备分三个阶段去进行教学:
(一)、情境激趣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我安排了热身操和《传递实心球》的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从下课时的兴奋状态转化到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不仅有利于学生进入到上课状态,而且把这个部分放在开头,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二)、激励参与阶段
这个阶段是本课的重点部分,在这个部分中,我安排了动物模仿操、换物赛跑等项目。动物模仿操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复习各种动物的形态到重点模仿小青蛙的跳跃练习,激发了学生上课时的参与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安排了游戏:小青蛙捉虫子的比赛。在比赛场地的设计上,我特地画了不同路径与不同大小的荷叶,不仅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体能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跳跃能力的荷叶,并通过动脑筋,看谁先到达对岸。于是,我组织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语言的提示下进行各种动物的模仿练习,紧接着在复习完小青蛙跳之后,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个小组练习小青蛙捉虫子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注重观察学生的跳跃细节动作,并随时做好学生跳跃动作的指导。这样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共同完成本课的比赛活动。同时使本课的重点得解决,难点得以突破。
(三)、舒缓身心阶段
剧烈活动后,做好放松活动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根据运动生理学的特点,我引导学生慢慢将自己的呼吸调整均匀。在音乐的气氛中使身体由紧张的运动状态逐渐过渡到比较安静的状态,使心跳逐渐缓慢下来,呼吸渐渐恢复正常。结束部分的小结,除教师要对本节课进行讲评外,还要求学生个人参与,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最后教师布置好课外练习作业,学生解散。
总之,这节课的设计我力争使整个教学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得活泼,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学得愉快,身体素质得到了提高,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保护眼睛,预防近视》是《健康教育》四年级内容。本课首先介绍了眼睛结构,眼睛的作用,近视的概念,进而重点介绍近视形成的原因和预防的方法。1、近视形成的原因包括近距离得看物体,不良的读写习惯、环境因素、个体因素等,其中以前三项最为重要,归纳起来,都是增加了眼睛的负担,造成了眼睛调节过度紧张和疲劳。2、针对近视的形成原因,提出预防近视措施,重点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习惯,坚持做到二要二不要,并且坚持做到每天做眼睛保健操,积极锻炼身体,保证足够的睡眠。
二、说学情
针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关键时期,求知欲强,学习紧张,作业负担重,又不注意用眼卫生,长久下去,导致眼球过度疲劳,容易发生近视,青少年近视率每年呈上升趋势。居高不下。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眼睛的结构,掌握近视形成的原因。
2、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做到预防近视的二要二不要,并掌握保护眼睛的其他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预防近视的方法;
难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在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主动地探索、学会团结、协作。快乐的学习,各方面能力都得到提高。
六、教学结构的设计: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程序的设计,目的是通过猜谜语活动来引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一开始上课我就说:“今天老师给同学们猜个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学生回答:眼睛。我接着说:“对了,一个人在形容所珍惜的东西非常宝贵和重要时,总喜欢打这样的比方,像爱护你的眼睛一样去爱护你所珍惜的东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眼睛的宝贵绝不亚于生命。而往往你在拥有珍贵的东西时却不懂得珍惜,就好像眼睛一样。当你的视力不好的时候,后悔就来不及了。今天我们就学习保护眼睛。”出示课题《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2、认识眼睛的结构。
让学生先同桌互看一下黑眼珠,看看有什么发现,在学生发现了中间有个小圆孔的基础上出示眼睛的侧面结构图,指导学生认识眼睛的主要部分结构: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小圆孔就是瞳孔,还有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来自物体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最后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物体了。接着让学生讨论眼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全班做交流,教师总结:眼睛有那么多作用, 大自然的美丽,灿烂的太阳,皎洁的月亮,蓝蓝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无边的海洋,万紫千红的花草树木,各种各样的动物,我们都是用眼睛看到的,你们想想,如果眼睛不好,还能看得清楚吗?
3、引导学生了解近视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借助刚才的悬念,组织学生来做个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想想你懂得了什么?请一位同学到讲台,用事先准备好的红领巾蒙住他的眼睛,然后让他找一位熟悉的同学,看看他用了多长时间。接着,可以将蒙眼睛的红领巾去掉,然后再让其找这个同学,看用多长时间。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两次找人在时间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学生认识到没有眼睛就没有了光明,没有光明就没有了世界。眼睛如此重要,接着请戴眼镜的同学说说为什么戴眼镜?针对近视眼同学的回答引出什么是近视眼?此时出示正常眼与近视眼的成像图。让学生知道远处物体经眼球折光后聚焦于视网膜前,而不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近视是中国儿童最常见的眼疾,(出示我国近视的现状幻灯片)这图告诉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视力不良学生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眼睛的近视呢?这里让学生讨论后交流得出:连续长时间看书、读写姿势不正确、眼睛离本太近、忽视户外运动和休息,等情况后让学生对照这几种情况找找自己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存在。
4、预防近视二要二不要,并掌握保护眼睛的其他方法。
就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危害了我们的眼睛,让学生具体说说都有哪些危害,从而同学们认识到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和保卫祖国都需要有一双好眼睛,
如果眼睛不好,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就会影响学习、影响工作、给生活带来不方便,更不可能担负起保护祖国的任务。所以,学生明白了从小就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那我们又该怎样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呢?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进行二要二不要地总结,二要: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眼睛与书本保持33厘米远的距离:连续看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二不要:不要在光线太暗、太弱或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走路或在晃动的车厢里看书。另外坚持每天做眼睛保健操,积极的锻炼身体,合理的补充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还要注意用眼卫生,不用脏手揉眼睛,毛巾要专人专用,近视是可以预防的。 5、加强意识,明辨是非。
通过朗读三字经及判断图片中同学的是非做法,提高同学们对保护眼睛,预防近视的认识。 6、课堂总结
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请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保护好眼睛。老师衷心祝愿大家,不要因为今天的近视影响明天的远征,愿大家都有一双明亮而健康的眼睛 板书设计:
爱护眼睛 ,预防近视
要:
1、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
2、连续看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
二不要:
1、不要在光线太暗、太弱或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
2、不要躺在床上、走路或在晃动的车厢里看书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高中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本课是<经济生活>内容的第一堂课,讲述货币的相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商品的交换都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只有懂得货币,才能真正懂得商品,懂得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只有了解了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才能为经济常识以后各课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走出拜金主义的误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此外,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2、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出发点,以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落脚点,确定了如下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的知识目标是:识记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运用所学原理分析货币产生的过程。
②根据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不成熟及涉世不深、阅历浅的实际情况,结合思想教育要求,确立的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用联系、全面的观点认识一般等价物、货币和商品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③针对思想政治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途径和某些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确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3、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重点为货币的本质。因为只有懂得了货币的本质,才算真正懂得商品,懂得价值规律;才能使学生对货币有正确认识,抑制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难点是“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因为货币产生前金银只不过是普通的商品,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有很多,但后来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商品都要货币去交换,这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二、说教法
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从学生生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际出发,课堂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现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转变,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自主探究者转变。本堂课我采用了以下教学原则和方法:
1、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即在组织课堂教学,落实教学内容时,能密切结合和联系当前社会热点、社会生活中和学生身边的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方法
①情景教学法:通过课件演示,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②合作探究法:围绕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成长的实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我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同时形成了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③自主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读、议、悟,读思结合,动口动脑结合等多种方法,适应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想方设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凡是学生能读懂、能说得出、能解决的问题一律让学生自己来做。
三、说学法
现代教育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本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方法:
1、“具体——抽象——具体”的认识方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2、读议领悟法,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归纳,理解基本知识和原理,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讨论法,把学生在思想认识中存在的误区同本课内容结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提高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合作探究法
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货币。为什么人们离不开货币?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使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得出,货币是用来购买商品和服务。
【探究一】
(一)商品的含义:
1、从现实生活来看,我们拥有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在众多的商品中,这些商品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探究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并学会判断商品和普通物品、劳动产品的区别。一是劳动产品,其次必须用于交换。
3、分析价值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不同商品之间能够进行交换是因为生产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而这种体力和脑力是没有差别的,是任何商品的生产所共有的。
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探究二】
情景教学法
(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1、利用幻灯片演示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a。如果拥有红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谁能成交?
得出:两人都能成交——偶然的物物交换
b。如果这几个人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得出:双方都互相需要——扩大的物物交换
c。你能设想出让更多的人都成交的办法吗?
得出: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即最好的办法是媒介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让学生谈谈他对这种交换的感受,并概括总结提高交易成功概率的办法。
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即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2、这里须明确一个问题:
一般等价物,首先明确它是物——商品;其次,等价(物)说明该商品可以表现其他商品的价值;最后,一般(等价物)——它可以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
自主学习法
(三)分析比例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揭示货币的本质
1、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
2、展示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3、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货币的产生过程。
得出:货币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4、归纳小结
教师点拔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框知识的重温与梳理工作,然后教师操作课件把货币的产生过程逐步展现出来,其目的是使学生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通过归纳总结,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明确重点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第四个阶段。
5、分析:“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意思是金银天生并不是货币。因为金银最初出现在市场上也只是一般的普遍商品,只是当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当一般等价物都集中到金银上,由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因为金银并不是一来到世界就成为货币的。
(2)“货币天然是金银”:意思是货币天生应该由金银来充当,或者说金银天生就具备了充当货币的优良特点。这是由金银的自然属性决定的,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优点。
6、自我发展、开拓视野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货币发展史,了解货币发展的有关知识。并尝试说明:作为比黄金更贵重的“白金”为什么没有成为货币。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知识。自从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交换就以货币为媒介来进行,由于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同一切商品相交换,所以它是财富的象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把货币称为钱,提起钱大家都知道,它的作用可不少,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请大家预习下一框题:货币的职能。
【【精选】高中说课稿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集合七篇06-18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08-20
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集合七篇07-14
关于高中体育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7-14
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7-30
【推荐】高中说课稿集合八篇07-05
精选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07-28
关于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8-12
高中生物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08-09
有关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