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4-19 19:22:02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高中说课稿模板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品】高中说课稿模板四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认识运动,把握规律》是在第一框题的基础上,对“如何看待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这个问题的进一步解答; 在强调尊重规律客观性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为第五课的教学设下伏笔,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另外,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有着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这些都使得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2、教学目标(知识、能力和觉悟相统一)

  (1)知识目标: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用:列举实际事例,说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能力目标:

  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与综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善于联系、联想的思考能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以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勇气和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1)重点及其确立依据: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有规律的。

  确立依据:唯物辨证的运动观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的教学奠定理论基础。

  (2)难点及其确立依据: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确立依据:由于生活中的感性体验,学生容易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割离,不能看到它们的辩证关系。

  二、学法教法

  1、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多停留在感性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因而我们要注意从现象入手,逐步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教学方法

  新课程理念坚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决定了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导。为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采用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2)启发式教学法:循循引导,启发思维。

  (3)师生合作教学法:师生合作,探究知识。

  3、学法指导

  (1)感悟学习法:引导学生欣赏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真理。

  (2)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合作学习法: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质疑和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教学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步骤一:

  导入新课

  1、情境教学法

  2、启发式教学法

  1、(1)多媒体导入图片:“自然界的运动”、“人类社会的运动”、“思维运动”;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周围的世界究竟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在观看

  中感觉、

  思考、

  后讨论、

  释疑

  1、从现象到本质,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导入新课题:物质是运动的;

  4、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运动的含义;物质和运动关系的第一方面。

  步骤二:

  突破重点一: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1、情境教学法

  2、自主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1)展示动画“刻舟求剑、惠能的仁者心动”;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刻舟求剑者和惠能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分别犯了什么错误?

  欣赏动画

  思考、

  讨论、

  释疑

  1、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2、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只承认物质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只承认运动否认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步骤三:

  化解难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1、情境教学法

  2、合作教学法

  3、自主探究学习法、

  1、(1)展示图片“姑嫂塔、老君岩”;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那些看起来屹立不动的建筑物,它们真的是不运动的吗?

  2、(1)展示图片“刘德华”;

  (2)设疑并引导学生讨论:人的一生从幼年到老年,是怎么体现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3、请学生阅读书本“欧布里德”情景,然后思考其中的问题?并快速阅读相关链接

  辨认

  图片、

  阅读、

  思考、

  讨论、

  释疑

  1、让学生在本地文化中探究哲理,丰富其文化知识和文化修养,形成关注实际的习惯;

  2、锻炼学生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掌握相对静止的两层含义。

  (2)帮助学生掌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3)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①只承认运动否认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②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

  步骤四:

  突破重点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情景教学法、

  2、合作探究学习法

  3、感悟学习法

  1、(1)回到刚开始展示的“人类社会的运动、自然界的运动、人的认识运动”图片;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植物的生长规律、人认识运动的规律。

  (3)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规律的普遍性

  情感体验、

  思考、

  讨论、

  释疑

  1、前后呼应,让学生明确知识的联系性;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系统理解的能力、综合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规律的含义和特点。理解规律的普遍性

  2、(1)展示图片:今非昔比的青海湖;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青海湖今非昔比的原因。

  1、感染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必须遵循客观规律。

  3、(1)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来的人们人们认识和利用规律的事例如:三峡大坝的建成、胰岛素合成、卫星上天等。让学生举例分析我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现,如:沙尘暴、洪水泛滥等。

  (2)设疑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这些事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1、用学生自己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树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信心和勇气;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和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1)帮助学生明确在规律的客观性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2)反对两种错误倾向:①规律是不可认识的不可知论;②人在规律的客观性面前无能为力的悲观主义。

  步骤五:

  课堂小结:

  知识小结、

  练习巩固

  1、合作教学法,引导阅读和使用现有资料

  2、感悟学习法,试题精讲

  知识小结:内容见《新学案》

  引导学生小结本框题知识

  概括、

  总结、

  思考

  分析、

  释疑

  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能力;

  3、知识目标:帮助学生对本框题内容有个系统化认识。

  练习巩固:

  展示高考题(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并引导学生分析、解答练习题

  1、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2、锻炼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

  四、板书设计

  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3.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3.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五、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教学把深奥的哲学道理具体化和形象化,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课堂把握上有难度,时间分配应紧凑,并给与学生充分思考空间,这样才能达到较好效果。

高中说课稿 篇2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三部分《舞剧的灵魂》中的《那根藤缠树》的赏析教学过程设计。

  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增进对音乐的热爱……”。因此,引导学生鉴赏舞剧音乐、了解舞剧知识、感受多元文化,是高中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情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将舞剧和舞剧音乐定义在了高雅艺术的范畴,舞剧艺术对热衷于流行音乐的中学生而言,相对生疏。因此,如何吸引学生关注并喜爱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展视野入手,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并补充了一些经典的舞剧作品片段,从而增进学生对舞剧的热爱。这课教材上共安排了五个舞剧片段,我选择了其中的《鱼美人》中的“珊瑚舞”、《篱笆墙的影子》中的“那根藤缠树”、《敦煌梦》中的“伎乐天”,将《春之祭》中的“春之轮舞”移到了《音乐——从印象走向现代》一课中赏析,删去了《牧场竞技》中的“牛仔舞”;补充了《天鹅湖》中的“天鹅主题”和“四小天鹅舞曲”;《睡美人》中的“三人舞”、“双人舞”片段;《大梦敦煌》中的群舞片段及《丝路花雨》中的“反弹琵琶”片段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我始终围绕“舞剧的灵魂”而展开,采取了聆听、欣赏、感受、比较、演唱、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欣赏、感受中外舞剧片段,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感受舞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建立对舞剧艺术的兴趣。

  2、了解并掌握浅显的与舞剧相关的知识,感受并探讨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能够听辨一些著名中外舞剧音乐的片段(如《天鹅湖》、《鱼美人》等)。

  3、在音乐实践过程中能积极思考,善于表现自己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了解并掌握浅显的舞剧知识,感受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探讨和分析音乐在舞剧中的重要作用,理解音乐是舞剧的灵魂。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著名的舞剧音乐《花的圆舞曲》

  一、导入 ①播放剪辑舞剧视频片段,引入对舞剧的初步认识。

  ②播放无声舞剧视频,体会无音乐的舞剧表现力的缺憾,引出课题。

  二、舞剧知识抢答(学习相关的舞剧知识)

  三、简介舞剧音乐的发展历程

  四、赏析经典的舞剧片段,探讨舞剧音乐的作用

  (《天鹅湖》、 《鱼美人》、《篱笆墙的影子》选曲)

  五、活动与创造 ①为教师所表演的舞蹈动作选配音乐(也可为无声的舞蹈画面选配音乐);

  ②根据《四小天鹅舞曲》片段设计舞蹈动作并表演。

  六、总结

  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那根藤缠树》赏析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流程:

  导入该环节——剧情及相关背景介绍——初听歌曲、初步体验——分析探讨歌曲表现手法——演唱歌曲旋律——进一步分析歌曲,探讨歌曲在舞剧中的作用——视听结合完整欣赏

  1、导入该环节及剧情及相关背景介绍

  这一环节是在赏析《鱼美人》中的“珊瑚舞”之后进行的。首先,教师用语言过渡:中国舞剧虽然起步比较晚,但在我国艺术家们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舞剧在创作题材、舞蹈语汇及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了很多突破和创新。

  教师先播放电视连续剧《篱笆、xx和狗》主题歌《篱笆墙的影子》,并配以电视连续剧剧照的播放,提出问题:有谁知道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曲作者是谁?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请学生回答,如果学生不知道,则由教师讲解。由此过渡到舞剧《篱笆墙的影子》相关创作背景及剧情的学习。

  大型民族舞剧《篱笆墙的影子》取材于电视连续剧《篱笆、女x和狗》三部曲的故事。舞剧演绎了枣花通过两次不同的婚变和改革大潮的冲击,从一个普通的乡村姑娘成长为一个具有独立人生价值观的现代女性的历程。这部舞剧最大的亮点是音乐,曲作者徐沛东继续沿用了连续剧中的音乐素材,如《篱笆墙的影子》、《那根藤缠树》等都巧妙地运用在舞剧中。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从一部曾经脍炙人口的连续剧主题歌入手,拉近学生与舞剧音乐的距离,通过连续剧和舞剧的联系自然地引入舞剧相关创作背景的学习。

  2、初听歌曲《那根藤缠树》,初步体验了解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上册第四课第二节第二框题。本课既是对第二课发展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状态,回答事物怎样变化、发展。因此,与第二、三课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由于本课内容从青年学生的实际出发,内容丰富,对于青年学生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直接、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因而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历来受到格外的重视和欢迎。加之,本框是在前一框题量变与质变原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分析事物的发展,对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属于哲学方法论的内容。所有这些都使得本框题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教学目标

  基于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特别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本框的哲学观点,并以实例对其加以分析说明;并能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等名言进行解释。

  能力目标:通过本框教学,结合方法论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联系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进行观察、分析、判断和指导自己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通过本框教学,引导学生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学会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以下内容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内容。

  教学重点: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奋斗精神结合起来,即青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要从小事做起是本框教学的重点。因为这是全课的重要教学、教育目标之一,也是我们进行世界观,方法论教育的落脚点和归宿,其中也渗透了政治课德育教育的目标。

  教学难点:要坚持适度原则。因为这一原则对青年学生特别具有现实的启发、教育意义,但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比较难把握的,正所谓"知易行难",所以需要加以特别的分析引导。

  4。对教材的整合及处理

  前一框题在讲解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时说到既有数量的增减,还包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因此,为了便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巩固和掌握,体现知识前后间的对应统一,我把本框教材最后部分的内容重视"优化结构"调整到前面重视量的积累这里进行讲述。

  二、说教学构思

  本框知识的逻辑思路是:怎样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即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知识容量不算多,要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时间较为充裕,但也必须作到重点突出,详略适当。所以,对于本框的难点,同时也是方法论意义的第一点"坚持适度原则"主要由教师讲解分析实例完成。对于后面的内容,为了体现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来总结方法论意义,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这就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学是艺术,是科学,它的本质在与创造。教育家孔子说过:"法无常法,贵在得法",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会有事半功倍之效。针对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几种教法:

  三、说教法

  1。事例教学法。为了贯彻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把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既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问题教学法、归纳分析法。通过对比、讨论等多种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启发式教育这一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素质教育新理论。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四、说学法

  1。创造条件,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师生互动教学,把教师的教转化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防止教师进行单向信息的传递。

  2。让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转变被动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并能创新知识,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设计

  课堂导入的好坏,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和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导入时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我在一开始便向学生展示我国三位航天英雄(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的图片,学生兴趣大增,然后请学生讲述我国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并加以适当的补充说明。此时,让学生从哲学上来思考,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因此我们要学会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2。新课讲授

  (1)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

  ①对教学难点"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教学,具体说明如下:

  请学生回忆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思考飞船升空的过程中速度是否越快越好?然后通过对飞船速度快慢对飞船影响的分析,说明要保持事物稳定的`性质和状态就必须把事物的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所以"要坚持适度原则",并着重分析了什么是"适度"。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学生联系实际讨论,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说明坚持适度原则的重要性,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

  ②关于不失时机的促成飞跃的教学

  首先提问学生思考事物为什么要从量变到质变?如果事物的变化永远维持在一定量的范围内会有什么结果?不会有发展,不会前进,所以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为了实现事物的发展我们必须使事物发生质变,发生飞跃,并且要把握时机。请学生根据神舟飞船发展历程说明抓住时机实现事物飞跃、发展的重要性。同时,请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不失时机促成飞跃的事例。

  事物要发展,发生质变必须先有量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③关于"重视量的积累"的教学,有一点要特别注意:

  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积累到一定程度从而发生质变,因此为了实现事物的发展我们必须重视量的积累。请学生运用知识联系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说明这点,并对学生现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与以后自身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联系课本知识特别加以分析,以深化学生对现在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学生回忆前一框题量变引起质变的形式,除了有数量的积累之外还有对结构的优化组合,所以在这里特别提请学生注意重视量的积累既有数量的积累变化,还有对结构的优化。并联系我国现在发展过程中的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的政策对优化结构的重要加以说明分析。然后请学生联系学习的实际情况说明优化结构对学习效率的重要影响。

  (2)关于教学重点"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的教学

  请学生回忆神舟飞船的发展历程思考神舟飞船从一号到六号,实现从无人到载人的发展,其中无数次的对飞船的修改、设计,这些都与我国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密不可分,才有了中国人千年飞天梦想的实现。所以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还告诉我们青年学生要学会把远大理想、崇高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

  ①要学会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现在的学习

  ②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因为量的积累包括两个方面:好习惯、好思想、好作风的积累有助于提高个人的修养和行为,而坏习惯、坏思想、坏作风的积累则会使我们往坏的方向变化,甚至使我们走入歧途。

  (3)关于本框小结

  为了使学生对本框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本框小结即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的方法论意义和对我们个人的现实指导意义,请学生归纳总结。

  3。课堂巩固练习

  巩固新知识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过程,练习应以提高学生技能、发展能力为目标。高中哲学常识的教学更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对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把握前后知识间的联系能力。据此,设计以下练习:请学生运用哲学道理全面分析"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典故。

  4。布置作业

  请学生运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分析我国21世纪"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六、说媒体

  虽然目前的教学装备已有很大改善,多媒体教学已经普及。但这节课我仍然选择的是传统教学手段,因为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而不会把注意力放在多媒体上面,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课的内容:

  高中二年级篮球中的反弹传接球、跑中的耐久跑。本课确定,反弹传接球为主教材,耐久跑为辅教材。

  二、教材分析:

  篮球反弹传接球技术是篮球运动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传接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传、接球时影响个体间联系的整体配合的重要纽带,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选择运球、传接球的能力及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重点是手控制球的能力,时间、空间的判断能力。难点是传接球的准确性、成功率。

  耐久跑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3课次,重点是耐久跑的呼吸,通过不同形式的跑,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为第4课次的起草野跑作好准备。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40名男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篮球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有一定基础,但对单个技术的学习并不满足,而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通过多年的学习,学生已认识到耐久跑为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对枯燥乏味、周期性强的耐久跑却存在畏惧,在跑过程中极易出现呼吸与跑的节奏不相一致的状态,从而影响耐久跑的成绩。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篮球反弹传接球的技术原理及其在篮球运动中的作用、

  耐久跑中的一些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反弹传接球中反弹点的位置;70%以上学生能结合运球、移动、跑动和反弹传接球等各种技术进行综合练习;90%以上的学生掌握正确的耐久跑呼吸方法。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团结协作和安全保健的意识,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品质。

  五、教法设想:

  1、反弹传接球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双手胸前传接球比较的过程中得出反弹传接球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耐久跑采用图形跑的方法,使内容丰富,增加趣味性。

  3、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

  4、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六、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和保健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和保健能力。

  七、教学流程:

  热身→运球进场、球操(音乐伴奏)

  ∣

  ↓ →教:提问、要求、巡视

  主教材 ∣

  (反弹传接球)→

  ∣ ∣

  ∣ →学:听、练、论、创、演。

  ↓

  辅教材 →教:传授知识、线路指令、讲评练习。

  (耐久跑) → ∣

  ∣

  ∣ →学:图形跑练、定时跑练、反馈评价。

  ↓

  整理 ———→ 放松(音乐)、小结、作业。

  ↓

  下课 ———→ 回收器材。

  八、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整堂课练习密度约为:28--31%,练习强度中等偏上,耐久跑时强度达最高峰。

  九、课堂情感氛围:

  1、激发兴趣;2、积极思维;3、协作互助;4、守纪、紧张、奋进、活泼。

【【精品】高中说课稿模板四篇】相关文章:

【精品】高中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06-18

【精品】高中化学说课稿三篇06-25

【精品】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06-21

【精品】高中说课稿范文集锦6篇07-02

【精品】高中语文说课稿三篇06-12

【精品】高中语文说课稿4篇06-10

【精品】说课稿初中模板五篇06-22

苏教版高中语文《登高》说课稿模板12-02

【推荐】高中说课稿模板汇编四篇06-18

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模板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