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技术及其性质"中"技术的性质"的学习,力求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根据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技术的价值"的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B、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C、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D、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几申请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对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能对技术对伦理的影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专利的申请方法和流程。
(3)、态度和情感: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技术中的人文问题,培养学生技术责任感。
(4)、重点和难点: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3、教学手段: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主要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导入:
技术的价值体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技术会有这样的价值。这个与技术本身的性质有关!
3、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知识目标:
A、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B、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C、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D、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几申请方法。
4、讲授新课:(讲授、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
新课内容:
一 技术的性质
(1) 技术的目的性
(2) 技术的创新性
(3) 技术的综合性
(4) 技术的两面性
(5) 技术的专利性
讲解要点: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阅读」(学生快速阅读)
"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
「讨论」(师生互动进行,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助听器的发明的目的?解决的问题?满足什么需求?
「再举例」
飞机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电视机的发明?
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中。(让学生举出具体的技术和案例来说明有哪些技术解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和问题)
(2)技术的创新性:
①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②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③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案例分析」:
"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讨论」
没有创新,技术的会有发展吗?技术创新有哪些表现?
(3)技术的综合性:
①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让学生举出具体的案例,比如制作一个普通的凳子,椅子)
②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侧重于利用和改造自然。
(让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③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技术与艺术,技术与工艺,技术与人文
(4)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让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的困扰"
"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
讨论这些技术给人们带来实用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让学生举更多类似的例子)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5)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他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高中说课稿 篇2
(一)、 教材及本课
《蜀相》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中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主旨和写作技巧上,以此来逐步提高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的作品,内容上由写景和评论两部分组成,以写景时的.心里活动(追寻、凭吊)为线索开启出后两联蜀相诸葛亮的精当评论,因此针对这首诗来讲,我本节课将赏析的重点放在了前两句上,尤其是写景的颔联。
《蜀相》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意在通过本课的学习巩固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深入理解杜甫身上那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同时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鉴于本课的教学重点以及高二学生已经在必修教材的学习过程中积淀了一定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和能力:①指导学生掌握诗歌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等表达情感的手法。
②教给学生高考“炼字”题的答题方法。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
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杜甫对“蜀相”的仰慕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寓情于景、乐景衬哀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写作技巧。(这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生成帮助比较大。)
教学难点:突破“炼字”题型。(学生把握考题类型,以及答题思路的形成有针对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
(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情境:
阅读相关文本,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星殒五丈原”的形象,感受诸葛亮这样一位贤相的高尚情操。
二、情景导入:
ppt展示卧龙岗景区对联。导入杜甫的《蜀相》。(吸引学生的兴趣)
三、走进诗歌
(1)、诵读《蜀相》,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多读,要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②可以采取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等方式,让学生都能够开口大声读。
(2)、品味语言,探究问题。
合作探究一:
总体把握诗歌的写作思路。
首联:寻找祠堂
(起)
颔联:祠中之景
(承)
颈联:诸葛功绩
(转)
尾联:壮志未酬
(合)。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多种答案都可以。
寻访祠堂——祠堂春色——丞相功业——壮志未酬
明确:叙事——描写——议论——抒情
合作探究二:品味写景的语言。
1.哪些诗句写的最具美感?
明确:颔联。
2、比较理解: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3.赏析颔联?有什么效果?(补充式,多鼓励!)
明确:“自”和“空”。反衬写法,再美的“碧草春色”,再动听的“黄鹂好音”,只因一个“自”一个“空”,就显得美景虚设,无人问津之感。
碧草春色,黄鹂好音,入一“自”字、“空”字,便凄清之极。
4.用一句话把此句的美景描绘出来?
分析得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
小结: 分析“炼字”题的答法。ppt展示。
四、迁移训练
五、课后作业
1、背诵
2、掌握炼字方法,并将其使用在此类考试题型中。
六、课堂结束语
(三)、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情境教学法:出示关于诸葛亮的对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杜甫所要表达的感情。
3、探究法: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表现手法、思想情感。
4、比较阅读法: 将《蜀相》的第二句变“自”为“尽”,变“空”为“皆”进行比较鉴赏。
(四)、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和写作思路,这样有利于顺利过渡到重难点;课上合作探究分若干个小组,分别探究诗歌语言、思想情感、以及比较鉴赏,这样能提升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
(板书设计)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起) 以乐景衬哀情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承)—寓情于景—寂寞伤感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特点分析
形变与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与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较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与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特点之三是:基础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
(二)教学目标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⑵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
⑷知道形变与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
2.过程与方法
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与已有的经验结合起来;经历探究弹簧形变与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行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
⑴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
⑵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想──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氛围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情分析
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因此我采取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用具
⑴演示用具:弹簧、钢丝、激光笔、细竹竿、微小形变放大器一套、已拉坏了的弹簧、钢尺。
⑵学生探究实验用具:铁架台(带支架),两个原长一样但劲度系数不一样的弹簧、刻度尺、钩码10个、长20cm的细铁丝。
五、教学设计流程
六、说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为使本堂课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形变
由同学们已有的形变知识入手,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①弹簧的压缩形变;②弹簧的拉伸形变③视频播放:竹竿形变、钢丝的扭转形变。
得出形变的概念及各类形变。
[设计意图:我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作铺垫。]
设问:摩天大楼在风的吹拂下会不会摆动,发生形变吗?
演示微小形变放大实验:
由于这种形变不容易观察,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有没有发生形变?解决的办法是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为什么光点会往下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后得出结论: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但是形变不明显。为后面解决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放大”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二)探索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创设物理情景:学生演示弹簧拉伸,压缩都可以恢复原状;橡皮泥被压缩后不能恢复原状。
学生概括:得出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的概念。
用较大的力拉弹簧和橡皮筋,结果被拉坏了。
学生概括:得出弹性限度的概念。
教师总结规范概念。
[设计意图:演示生活例子,多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知识,自主概括概念,最后老师总结;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三)探索弹力
演示实验:(播放视频)
1.弹力的概念。
2.常见弹力及其方向的确定。
⑴压力;⑵支持力;⑶绳子的弹力
让学生知道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于拳头形变产生的,拳头受到的支持力是由于桌面形变产生的。
接着引导学生探索绳子弹力的产生及其方向的确定。
●判断如图所示,相互接触的A、B两小球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弹力。
采用“假设法”分析,让学生知道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弹力。
3.总结产生弹力的条件
[设计意图:利用放大法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的产生原因,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让学生学会方法的迁移,同时感受到探索物理问题的成就,从而顺利突破重点和难点。]
(四)探究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
创设问题情景: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
引出问题: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呢?
猜想:根据你们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体验,对上述关系进行猜想?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实验探究:(由于猜想不一定正确)为了验证你的猜想,请提出你的设计方案,完成实验探究。
老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有些组使用的弹簧是不一样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
实验次数
物体的重力G/N
弹簧的长度L/cm
弹簧的伸长量x/cm
弹力的大小F/N
利用Excel软件绘出F—X图象。
在同一个直角坐标,做出两个不同弹簧的F—X图象,然后进行比较。
图象法处理数据更为直观,更容易得出物理变化规律,且该种方法处理数据能更好地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
最后老师归纳总结:得出胡克定律:F=KX(K为弹簧的颈度系数)
[设计意图:在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的定量关系时,由学生进行猜想、实验和得出规律,并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绘制F—X图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和物理学科的整合。能较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新的教学理念。对探究实验过程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会探究物理规律;再加上熟练信息技术,更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五)弹力的应用(图片,视频播放:射箭)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产品设计离不开物理理论,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
(六)开放式问题(视频播放:撑杆跳高、跳水);
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
①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
课外布置:自制弹簧秤,并组织评比。
[设计意图:开设开放式问题,布置课外自制弹簧秤,并组织评比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板书设计
形变与弹力
(一)形变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教学内容
1.途中跑技术
2.身体素质练习
①男生击掌俯卧撑10×3
女生俯卧撑8×3
②后踢腿
男女生15×3
③高抬腿15×3
二、教材分析
跑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也是人们在生活、运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活动技能。而途中跑又是各种跑的基础,是初中年级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因此,进行途中跑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生理上,学生的身体发育日趋成熟,运动、呼吸、循环系统都有了明显的完善和提高,为途中跑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客观的学习条件。学生通过途中跑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奔跑能力,而且可以培养青少年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于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起着积极作用。本课时是在快速跑技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途中跑技术教学,学生有一定的技术和能力基础。本课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腿部蹬摆协调能力,尝试改进和提高途中跑的技术动作,以“发展途中跑能力,掌握途中跑技术”为学习目的而开展的研究性教学。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全班共有六十个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认识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能够接受难度高一点的体育技能教学。尽管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和模仿能力等指标都不尽相同,但他们的学习意识较强,兴趣较高,有强烈的表现自我需要。因此,在教学上首要措施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采用
不同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乐而不疲,变枯燥为趣味,进而在快乐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途中跑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通过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途中跑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85%的学生能改进途中跑技术,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提高协调、速度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积极参与的态度顽强拼搏的品质,感受合作互助的快乐和集体的荣誉感,并逐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腿部的蹬、摆配合。
教学难点:腿部蹬摆的充分性、协调性。
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
(1)完整法和分解法(2)重复练习法(3)变换练习法(4)合作探究法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练习积极性。
2、抓住主题,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突破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难点就是要解决途中跑的蹬摆技术,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围绕这个中心,从课的准备活动就开始着手,活动中以腿部蹬摆为主要活动内容,使学生在无意中就已经开始接触途中跑的部分技术内容了。基本部分开始后,通过走、跳走、后蹬跑过渡到完整跑等方式,循序渐进,突破重点和难点。再通过新颖的十字跑和游戏练习法去完善、巩固、提高途中跑技术,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实现课的目标。
3、以人为本,教书育人,陶冶情操,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
从课的开始阶段就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并采用多种有趣的练习方法,互相学习、互相指导、互相鼓励,加强了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减轻教学传授压力,使练习变枯燥为有趣,从而达到愉乐身心目的。用竞赛法练习,不仅提高了学生们的斗志,而且加强了学生间的凝聚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观念。用身体练习去磨练学生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七、教学程序
一、准备阶段:
1、心理的准备:通过课堂常规达到收心聚意作用,阐述课的内容、目标使学生从心理上做好学前准备。
2、生理上的准备:通过准备活动,调节学生的生理机能,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兴奋性,为课堂教学做必要的物质条件上的准备。
二、学习阶段
A》循序渐进教学,由走、跳逐渐过渡到跑,由腿部单周期的蹬摆练习发展到连续完整的途中跑蹬摆技术。从单纯的技术教学发展到激烈的比赛教学上。
B》通过反复练习、观摩、对比,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潜力和积极性,达到巩固、完善、提高途中跑技术。
三、结束阶段
1、生理和心理上的放松:通过意念引导、物理性质、娱乐活动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
2、教学评价:通过学习老师评、学生评,对本课技术教学和情感教学做一个总结。
八、教学场地和器材
田径场、录音机
九、教学效果预计:
1、练习密度:45%;
2、平均心率:125-130次/分;
高中说课稿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下)、第十章第二节《排列》第一课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在学习了两个计数原理的(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相对独立,自成体系。与以往所学数学知识有很大区别,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体彩,足彩等抽奖活动)。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地位。它既在推导排列数公式的过程中使分步计数原理获得了重要的应用,又使排列数公式成为推导组合数公式的主要依据。这一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目标》:
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排列的意义,了解排列数的意义,掌握排列数公式及推导方法。
能力训练目标:
(1) 正确理解排列的意义。能利用树形图写出简单问题的所有排列。
(2) 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写出符合
要求的排列。
(3) 会分析与数字有关的排列问题,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认识到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德育目标:
在排列的概念理解上,在排列数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透过现象抓本质,通过对事物、现象本质的进一步分析,得出一般的规律。
第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排列的意义及排列数公式。用分步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同时学生对“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较为陌生,因此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又一难点。
第四.学情分析:
对于高二的学生,知识经验已较为丰富,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针对高中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第五.说教法: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针对高中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六.说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习方式的改变,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各学科课程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基于此,本节课我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辅以多媒体为手段,在课堂结构上,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了五个环节:1。复习回顾;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3。合作探究与指导应用;4。归纳小结;5。布置作业。五个层次的学法,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第七.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这一环节中设置了三个问题:问题一:什么是分类计数原理;问题二:什么是分步计数原理;问题三:分类计数原理和分步计数原理的区别与联系。借助两个计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过渡到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
在这一环节中设置了两个问题,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初
步认识排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排列的特点,引入排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从而过渡到第三个环节——合作探究与指导应用
由引入自然给出排列定义,强调(1)排列的定义中包含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取出元素”;二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一定顺序就是与位置有关,这也是判断一个问题是不是排列问题的重要标志。(2)再根据排列的定义,两个排列相同,当且仅当这两个排列的元素完全相同,而且元素的顺序也完全相同。
为加深学生对排列概念的理解,又设置了一个练习题、一道例题。 第二个重点部分为排列数,结合排列定义,给出排列数定义,为使学生更进一步熟悉排列数,给出两个问题,也为推导排列数公式做铺垫。
结合上面给出的两个问题,层层深入,紧追不舍,利用分步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在排列数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由学生自己总结进而归纳出排列数的公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进而给出全排列定义及全排列数公式。
在这个环节中设置了多个问题、探究及相应的例题、练习题,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发现、合作探究、指导应用的模式,精心设计、
层层铺垫,启发、调整、激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第四个环节,归纳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排列问题,是取出m个元素后,还要按照一定顺序排成一列,取出同样的m个元素,只要排列顺序不同,就视为两个不同的排列。
第五个环节,布置作业。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分两部分来布置作业,一部分是课本的习题,要求学生必做;另一部分是思考题,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情况来完成。 我说课的最后一部分是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能直观生动的反映问题情境,形象的刻画事物的变化过程,但同时也存在弊端,如教学内容相互覆盖,不易持续保留,而板书恰恰可以弥补这些不足。本节课的板书分两部分设计,一部分为重要的概念、法则,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随时提供信息;另一部分为例题的书写,让学生对解题步骤有明确的认识,有利于课后顺利的完成作业。
以上是我如何教和如何学的见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精选】高中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相关文章:
【推荐】高中说课稿模板汇编四篇06-18
【精品】高中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06-18
精选高中说课稿模板合集4篇06-24
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汇编八篇07-08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编六篇07-07
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06-17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汇编七篇08-11
【精选】高中说课稿范文汇编九篇06-12
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07-12
高中语文说课稿模板汇编五篇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