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5-03 14:10:00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高中说课稿范文集合四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高中说课稿范文集合四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一、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有关"技术及其性质"中"技术的性质"的学习,力求以通过一个个"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和"讨论"为主线,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参与讨论和分析,去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概念,在完成教与学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概念与思想,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2、教学目标:

  本节课授课类型是新课授课。根据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技术的价值"的内容,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B、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C、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D、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几申请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对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能对技术对伦理的影响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了解专利的申请方法和流程。

  (3)、态度和情感: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技术中的人文问题,培养学生技术责任感。

  (4)、重点和难点:

  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3、教学手段: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师生互动交流为主,如果单纯的口头语言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观图片和教具、详实的技术资料的使用可以辅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知识难度,加快节奏,增大课容量,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4、教学方法:

  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互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

  二、教学过程(主要过程)

  1、组织教学:

  2、复习导入:

  技术的价值体现在那几个方面,为什么技术会有这样的价值。这个与技术本身的性质有关!

  3、出示教学目标: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知识目标:

  A、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和革新;

  B、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C、理解技术对伦理道德的影响;

  D、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几申请方法。

  4、讲授新课:(讲授、阅读案例、提问和讨论相结合)

  新课内容:

  一 技术的性质

  (1) 技术的目的性

  (2) 技术的创新性

  (3) 技术的综合性

  (4) 技术的两面性

  (5) 技术的专利性

  讲解要点:

  (1)、技术的目的性:

  技术总是从一定的具体目的出发,针对具体的问题,形成解决的方法,从而满足人们的某方面的具体需求。

  「阅读」(学生快速阅读)

  "案例分析"-"助听器的发明"

  「讨论」(师生互动进行,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助听器的发明的目的?解决的问题?满足什么需求?

  「再举例」

  飞机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电视机的发明?

  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中。(让学生举出具体的技术和案例来说明有哪些技术解决了人们的哪些需求和问题)

  (2)技术的创新性:

  ①创新是技术发展的核心。

  ②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

  ③技术创新是一个艰难的历程。

  「案例分析」:

  "瓦特蒸汽机与第一次技术革命"

  "显示器的革新与电视机的创新"

  「讨论」

  没有创新,技术的会有发展吗?技术创新有哪些表现?

  (3)技术的综合性:

  ①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让学生举出具体的案例,比如制作一个普通的凳子,椅子)

  ②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侧重认识自然,力求有所发现。技术侧重于利用和改造自然。

  (让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③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技术与艺术,技术与工艺,技术与人文

  (4)技术的两面性

  任何事物客观上都具有两面性,技术也不例外。

  (让学生分别举例说明。)

  「案例分析」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带来的困扰"

  "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

  讨论这些技术给人们带来实用价值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让学生举更多类似的例子)

  现代技术的发展,也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5)技术的专利性

  技术作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是技术发明人的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他包含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高中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导数的概念是高中新教材人教A版选修2-2第一章1.1.2的内容, 是在学生学习了物理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背景下,以及前节课所学的平均变化率基础上,阐述了平均变化率和瞬时变化率的关系,从实例出发得到导数的概念,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导数的应用奠定基础。

  新教材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有很大变化,它与旧教材的区别是从平均变化率入手,用形象直观的“逼近”方法定义导数。

  问题1 气球平均膨胀率--→瞬时膨胀率

  问题2 高台跳水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立足学生的认知水平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大量的实例的分析,经历由平均变化率过渡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了解导数概念的实际背景,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动手计算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②通过问题的探究体会逼近、类比、以已知探求未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运动的观点体会导数的内涵,使学生掌握导数的概念不再困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导数概念的形成,导数内涵的理解

  难点:在平均变化率的基础上去探求瞬时变化率,深刻理解导数的内涵

  通过逼近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来突破难点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跳远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人体运动形式,蹲踞式跳远是跳远中最基础的技术方式。它的技术要求不高,简便易学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是颇受学生喜爱的田径项目。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助跑和起跳相结合是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助跑和起跳良好的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技术,进而提高跳远的远度。

  二、学情分析

  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生理及现在独生子女的特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普遍较差;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好表现,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较强的教学兴趣并不高;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体育项目比较喜欢,兴趣也较高。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蹲踞式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并知道其各部分的动作要领。

  2、技能目标:增强下肢力量及跳跃能力,发展身体协调性、灵敏性。6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35%以上的学生能较好地运用蹲踞式跳远的技术进行练习,并有一定的远度。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怕脏,不怕苦,勇敢果断的优良品质,建立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

  难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

  五、教法

  (一)、游戏法:通过"老鹰捉小鸡"和"我是一只小青蛙"的游戏,进一步活动学生身体,锻炼学生的灵敏和跳跃能力,提高练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

  (二)、示范法:利用青少年学生模仿能力强,好表现自己的特点,应用规范优美的完整动作示范,以吸引及激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本课着重采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及讲解相结合,力求让学生多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培养学生动脑和自觉练习的习惯。

  (三)对比练习法:练习中相互观察,提高对技术的认识。

  (四)、指导、纠正错误法: 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通过个别指导与集体纠正错误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和规范自身动作。

  六、学法指导

  分层练习法:根据个人的身体素质与接授能力可做完整动作练习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目的: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人施教,教育学生敢于面对挑战,积极对待每一次练习。)

  七、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体委整队,报告出席人数,师生相互问候。

  2、师生问好,教师宣布课的内容。

  3、提出课堂要求:

  (1)纪律方面。

  (2)练法—主动练习,学法—动脑练习。

  4、见习生安排: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及工作。

  (二)准备部分

  1、绕操场慢跑步3圈600米

  2、徒手操:充分活动开各关节、肌肉,通过原地纵跳、高抬腿、加速跑练习进一步热身和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学生:认真对待热身活动,认识准备活动的意义,预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基本部分:

  1、课堂游戏:"老鹰捉小鸡"、"我是一只小青蛙".目的是活跃学习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达到锻炼和增强身体素质、培养优秀品质的目的。

  2、主内容: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教学。

  (1)、完整示范并讲解要领。使学生对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建立一个技术概念,以及了解蹲踞是跳远的技术结构。

  (2)、分解教学

  ①、原地腾空落地练习。

  ②、上1步助跑起跳示范教学:(动作要领)两脚前后站立,摆动腿稍屈在前。动作开始时,重心前移,起跳脚积极向前落地,脚后跟先落地,并迅速滚动至前脚掌进入起跳,摆动腿与两臂配合。

  ③、上3、5、7步助跑起跳示范教学:在以上①②练习的基础上提高助跑距离,进而体会助跑与踏跳的接合技术。

  (3)、完整技术动作示范教学:(动作要领)助跑快速,节奏稳定,踏跳前达到最佳速度;起跳脚上板快,摆动腿及两臂协调配合摆动快,起跳脚蹬伸快;腾空后,起跳腿前提与摆动腿屈膝并拢,尽量靠拢胸部,在空中完成蹲踞式姿势;即将落地时小腿积极前伸,同时两臂由身后向前摆动。落地时身体前倾,屈膝缓冲落地。

  (4)、分组练习。(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助跑距离的练习方式)

  ①上助跳板3—5步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②5—7步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③全程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5)、请优秀学生做完整动作展示:通过对展示学生动作的观摩和教师的及时点评,使学生对跳远技术的了解更清楚,对比自身练习情况,改进动作技术,进一步激发练习热情,努力练习。

  (四)结束部分:

  1、通过肢体抖动及拍打肌肉,达到放松的目的。

  2、总结本课的情况:

  (1)提问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构成。

  (2)本节课学生练习情况与目标达成情况。

  3、组织学生整理收还器材。

  4、师生再见。

  八、课堂效果预测:

  1、掌握知识:85%以上的学生能知道蹲踞式跳远完整技术的构成;60%以上的学生能初步掌握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技术。

  2、运动量密度:全课练习密度40—50%

  平均心率125次/分

  3、对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培养情况: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加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

  九、场地器材:

  田径场、沙坑、2块海绵包、1块助跳板、1把铁锹。

高中说课稿 篇4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登上了教育研究的大雅之堂。不论是在教师招聘考试中,还是在以后的教师职业生涯中,大家都要经历说课这个环节。因此,中公教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实践及其特征》这一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实践及其特征》。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7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师执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因此,我首先谈一谈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必修四在整个高中政治学习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第六课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认识论部分,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第一框题《人的认识从何而来》是认识论学习的开篇一课,也是关键一节,是否理解和理解程度如何直接影响本部分内容的掌握与运用。本课分为二个目题,第一目分析了实践的含义、形式、特点;第二目分析了实践为什么是认识的基础。

  二、说学情

  教学之路从认识学生开始,下面我来谈一谈学情。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在心理思维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对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乐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认知结构上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什么是认识,什么是实践,什么是正确认识的`来源与检验标准有了自己生活化、经验化的理解,所以不应该只大量灌输和拓展较多的空洞理论,应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借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来启发学生,让学生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体悟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和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能够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谐的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实践的含义、构成要素;理解实践的特点;联系实际分析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实践和认识关系原理,使学生树立科学实践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运用实践的观点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重点】

  实践的概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难点】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主要采用了活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分析完教材,制定好教学方法,我再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从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个环节展开教学。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环节一:导入新课

  本环节我通过展示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引出本课主题。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这样的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顺利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将从教材的逻辑结构出发,着重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重点阐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等问题。本框题主要通过好朋友推介会、我心目中的朋友、让友谊之树长青、真正的朋友4个方面展开。

  1.实践的含义

  首先,采用问答的形式和同学们一起分解实践的含义,如实践的主体是什么、实践的对象、手段是什么来一步步引出实践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能动性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实践的含义。接着,我会展示几个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属于实践,从而巩固学生对实践含义的掌握。

  讨论: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

  A.蜜蜂筑巢

  B.农民种庄稼

  C.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科学家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

  学生依据对实践的理解,区分一般活动和实践活动,深化对实践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实践的特点

  首先让学生观看中国开展探月活动的视频,多媒体展示问题思考的以下问题:

  A.中国开展探月活动能不能随心所欲?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B.面对月球的低温高寒,我们是不是无能为力呢?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呢?

  C.探月单个人能否完成?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什么特点?古代只能举头望明月,而现代却能登月探测,体现实践的哪一特点?

  让学生结合自身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回答。

  设置的每个问题都对应实践的一个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实践特点的理解与把握。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在讲解本知识点时,通过4个探究活动来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不同表现。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在此我设置了品尝橙子活动,重现了活生生的现实情境,借助品尝橙子的活动,学生体会到想要知道橙子味道,就需要品尝,即实践。实现在讲解中深入浅出、化繁为简的理想目标,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多媒体展示:对经济发展的要求的认识】思考是因为什么变化推动认识的发展?

  【分析】P44页教材的探究活动,恩格斯的名言:是什么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学生可以结合在《经济生活》中的知识积累及现实生活的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3)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本知识点讲解围绕黄金周政策要不要废除,大致形成了两派。【多媒体展示“废除派”、“坚持派”的观点】

  【多媒体展示“畅所欲言”】观点一:黄金周政策应该废除;观点二:黄金周政策应该坚持,对此你认同哪一观点,请说明理由。以四人小组讨论2分钟,然后推选一人代表小组发言。

  面对黄金周政策的争议,如何检验黄金周政策的正确性?

  在通过设置另一活动:“是真的吗?”,即将笔插进一个装满水的塑料袋中,水会不会漏出来?借此讲解为什么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设置生活化的情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围绕黄金周展开辩论性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借助一个小实验,巧妙地实现了对“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难点的突破。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环节,我会出示几句诗句:

  1.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行以求知,学以致用”

  让学生从认识论角度,判断诗句或名言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通过此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表现的理解,突破难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本框的内容特点及学生学习的特点,我会结合板书内容,采用归纳式小结。通过小结环节,使同学们对本节课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内容讲授完毕,我会给学生布置作业:

  练一练

  据医学史料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其他医生纷纷仿效,结果造成了大量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被禁止使用。

  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

  直到1901年维也纳医生莱因茨坦发现了人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个道理的?

  (1)第一次输羊血成功,从而发现输血可以救治病人,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直到终于解决输血问题,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输羊血的成功及大量受血者残废和输人血的再次成功及一次输血医疗热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终因发现血型系统而使输血问题得以成功解决,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为救人而输血失败的原因,直至发现人的确定血型系统,从而最终解决输血问题,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口头讲述的辅助手段,是知识的高度凝集与集中。依据本节课的知识特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结束语: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有关高中说课稿范文集合四篇】相关文章:

有关高中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07-06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7篇07-29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六篇07-28

有关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八篇07-26

有关高中音乐说课稿集合五篇06-19

有关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集合9篇08-15

有关高中说课稿范文锦集四篇07-05

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五篇06-14

有关高中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06-13

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9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