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说课稿

时间:2021-05-08 11:03:38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高中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说课稿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有关高中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

高中说课稿 篇1

  说教材

  《雷雨》是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须修4)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是高中唯一的戏剧单元,构成本单元的4部剧作兼及古今中外。学习重点是戏剧冲突、戏剧人物和戏剧语言。通过学习,将使学生了解戏剧常识,培养戏剧意识,解读名家名剧,同时,可以借此机会体会、比较、鉴别不同风格、不同时期剧作的特色,步入戏剧殿堂的瑰丽之门。

  (一)对教材的理解

  四幕话剧《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成名作,更是中国现当代戏剧扛鼎之作。1932年它一经问世,就轰动了整个文坛,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文本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共有两场戏: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再次相见,主要写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第二场,周朴园与鲁大海、侍萍与周萍相见,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文本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周、鲁两家之间复杂的伦理关系和尖锐的阶级矛盾,深刻地揭露了上层社会腐朽罪恶的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各类文学作品中,戏剧的矛盾冲突最为集中。因为戏剧表现的时间和空间有限,只有把生活中的矛盾集中起来,才能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戏剧塑造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活灵活现的,具有鲜明个性。戏剧冲突、戏剧人物都是通过一定的戏剧语言表现的,其中戏剧人物的语言(台词)对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

  基于此,在教学教程中拟重点考虑这样一些方面的问题:

  1.初学戏剧,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 (四幕) 、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4.戏剧中人物语言常常有潜台词,要认真分析矛盾冲突过程中人物语言的潜台词,便于把握人物个性。

  5.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多局,即把大的背景材料(比如社会背景、本文前后的情节背景)向学生作须要的交代后,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逐层分析人物性格和矛盾冲突。特别是对典型化的细节描写进行深入挖掘,这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过程。

  (二)教学目标

  《雷雨》是最能体现作者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的一部作品,因此,学习本课应紧扣故事发生的背景,仔细体味作者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从而真正把握剧本人物性格冲突及表现技巧。本着“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多面发展,着眼于语文素质的提高,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戏剧常识、作者及作品梗概,走进作品,走进大师。

  2. 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冲突的发展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

  2. 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旧家庭的悲剧和罪恶、旧伦理的窒息人性的特征以及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人伦亲情。

  (三)重难点确立及解决办法

  《雷雨》一经问世,就以其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精彩纷呈的戏剧语言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饮誉文坛。《雷雨》的人物形象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被推至读者面前的。因此,我将“体会戏剧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特点,初步培养戏剧意识和鉴赏戏剧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剧情的发展,把握矛盾冲突,了解剧本中有哪些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冲突的实质是什么,为分析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思想做准备。

  文学作品的魅力来自语言,品读语言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雷雨》中每个人物的语言都各有特色,周朴园的盛气凌人、鲁侍萍的抑郁平缓,鲁大海的直截了当,都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人物的出身、经历、地位和个性。而且,《雷雨》中看起来直白明了的人物对话,其实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世界。所以,本课的教学难点拟定为“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及其丰富的潜台词”。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人物语言的深层内涵,挖掘其中的隐性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时安排

  本课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1、走近作者: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高中说课稿 篇2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弹力》,对本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用具的设计我有一些新的理解,在说课中我会重点分析。

  一、说教材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弹力》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内容和重要知识,也是高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会重点学习到弹力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弹力的方向判定及弹力大小与形变的关系等知识。这些内容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学习本节知识有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

  知识的传授最终将落实到学生身上,所以我们要对学生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高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形变和弹力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够深入。因此本节课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学生个人感受性实验、师生合作演示性实验等,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探究形变和弹力的关系,进而让学生对弹力的定义、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的认识更进一步。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画出它们的方向。

  3.理解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形变量的关系,理解胡克定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体会物理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建立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综合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的认识,我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

  【难点】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五、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非常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学习,结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我采用了教师启发引导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并辅以问答法、多媒体教学法、讲练结合法、归纳法多种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至此,课程教学前的所有准备就已经就绪了,接下来就是进行整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过程具体如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我的导入会用活动作为开端,具体会给每个学生小组分发尺子和一些弹簧,让学生试着把玩这些物件。在操作过程中思考被拉或压的弹簧,弯动的尺子的有什么共同点?以此引入形变并过度到课题《弹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根据导入环节打下的基础,我会归纳出形变的概念。并提问: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吗?

  学生此时因为一些生活实际现象会产生疑惑,我不会直接用理论解释而是以现场演示用手挤压烧瓶时玻璃细管液面显出来的形变与播放桌面微小形变的激光演示实验视频双管齐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由感性认识会上升到理性认识,感知物体形变的普遍性,顺势提出弹性形变的概念。

  接下来在学生已活跃的思维的基础上乘机提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原状呢?请举例说明?以此层层递进归纳出弹力的概念,强调产生条件:(1)两物体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之所以这样设计,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同时由学生思考、总结,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二)几种弹力的方向

  了解弹力的概念之后,就会举出实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有几种弹力,如压力、支持力与拉力,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几种弹力的方向,重点分析绳的拉力总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为了使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教学中我会将探究胡克定律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安排为学生探究实验。具体我会先引导得出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的结论。然后说明弹力和形变的定量关系一般来讲很复杂,这节课研究最简单的情况——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之间的关系。提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何测量弹簧的形变量x和弹簧弹力F的大小?

  2.如何简洁直观地描绘F-x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得到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强调实验中弹簧不可超过限度。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范围的特点。

  采用这种探究实验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问题的结论,同时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在巩固提高的环节我计划顺势而下,向学生出示几组图片,要求画出图中弹力的示意图。

  之后进行总结,面面接触,点面接触和点点接触三种接触情况下弹力的方向特点。以此来拓展知识面,并强化学生对弹力特点的认知。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最后,我通过采用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

  并请学生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课后开放式地讨论:从形变与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动员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用生活实际的场景的.现象分析能打破常规的习题作业,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此将课堂延续到课后。

高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从教材上说,《江南的冬景》属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模块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本专题分为“谛听山籁”“感悟自然”“湖山沉思”三个板块并分别侧重了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三部分。

  本课是第一板块第一篇,大纲对本板块的要求是感受鉴赏,把握文章本身的审美韵味,培养学生的审美探究能力。

  《江南的冬景》一文明显地体现了郁达夫散文的美学特点即“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本课用美丽的江南冬景激发学生在亲近自然中陶冶性情,培养学生感受和欣赏自然之美的能力,并为后面两个板块打下基础。

  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思考,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分为:

  从知识与能力上说,引导学生掌握本文引用诗句、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从过程与方法上说,让学生通过品味散文语言,感受和欣赏散文意境之美。

  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说,使学生学会感受和表达自然之美,提高对自然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境三方面赏析散文。

  教学难点:

  学会虚实结合、引用诗句、营造意境这些艺术技巧。

  二.说学情

  从学生方面看,我们北方人没见过江南冬景,但此陌生感带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经过上个专题“月是故乡明”的学习,学生已具备欣赏品味散文的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

  从教法上说,本课将采用新课程提倡的教学模式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用问题引领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完成教学目标。

  从学法上说,本课将创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采用分小组合作探讨的学习模式,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

  综合以上所有分析,我把教学过程分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品味鉴赏、写作探究、拓展延伸五个过程。

  (1)情境导入: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方冬景图,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冬景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近郁达夫的写景散文《江南的冬景》,去发现和感受江南冬天的美景。(板书课题和作者)

  这样导入本课,并快速介绍作者,处理预习字词。

  (2)整体感知: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作者描写了江南哪些冬景,并给每幅画加个标题”,要求学生先读5分钟课文,之后展开小组讨论。此处要注意分组方法:一要明确分组人数;二要选个组长,让他负责组织讨论、组织展示讨论结果。

  等小组讨论之后,老师示意各小组积极主动展示本组讨论成果。若在一小组展示成果时,其它小组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让学生讨论。老师注意引导点拨,多表扬学生。

  经过讨论会形成以下内容:

  曝背谈天图、冬郊植物图、寒村微雨图、江南雪景图、冬日闲步图五幅画面。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从整体上感知文章,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下一步品味鉴赏作好铺垫。

  (3)品味赏析: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你们组最喜欢哪幅画,为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继续品读课文。之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

  此时在屏幕上展示欣赏提示:从品味语言、写作技巧、感受意境三个角度欣赏段落。这样就给学生鉴赏本文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

  这样形成小组讨论成果之后,各组选一人把他们的赏析分享给全班同学。当这一组的成果不全面时,请另外一组补充,当其它小组有疑问时就让全体小组讨论研究。当学生不会时,老师适当引导点拨,注意调动积极性。

  这样就可以完成本文教学重点,提高了鉴赏散文能力。

  (4)写作探究:

  用课件在屏幕上展示“作者所写之景哪些是实景,哪些是虚景,为什么引用诗句”问题,让组内同学展开讨论,稍后展示讨论成果。

  本设计意图在于引导学生掌握引用诗句、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5)拓展延伸:

  用本文所学写作手法,描写自己家乡之景。写完之后读给全体同学。

  此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完成教学难点。

  王立新,梁秀英,教师,现居山东滕州。

高中说课稿 篇4

  一、学生分析

  1、 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思维分析

  本人任教的是普通中学学生,本节内容是高一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处于此时期的学生,有意记忆逐渐占重要地位但无意记忆还比较明显,但还远未达到习惯注意的境界;思维上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学习兴趣上大多数学生处于操作兴趣与因果认识兴趣之间,兴趣的稳定性较差。

  2、 学生学习本节的基础知识分析

  (1)牛顿第一定律在初中的学习中已作了介绍,但所任教学生中考成绩分布对于全体学生来说处于中档水平,这部分学生对于原有知识大多停留在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如果你提问学生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吗?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正确答案。但如果拿具体的过程提问,如我们推桌子,桌子就运动起来了,但我们停止推,桌子马上也就停下了。提问学生解释一下这一现象,大都数学生都会回答,推力使物体运动。

  (2)初中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学习只处于定性理解的层次,惯性由质量决定这一概念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3、 学习本节的思维障碍分析

  学习本节的思维障碍主要是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错误的生活观念对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规律的正确理解起一定的消极用用。许多学生在学习运动与力之前都有这样的看法,认为静止的物体,用力推动它,它才会动动,力停止作用时,它就会立即停下来,推动物体的力越大,物体运动的就越快,速度就越大。但由于原有的生活观念和经验,往往比较顽固,学生往往不能马上改正,所以学了之后仍有一部分学生受原有错误的生活观记和经验的干扰和影响,不能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其次概念不清也是本节学习的一个思维障碍,很多同学对于惯性的概念理解不清,认为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也大。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实验教科书物理第四章第一节内容。

  1、 本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中的客观物体及其运动规律。关于运动与力的研究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开始,而近代物理也是以伽利略研究力与运动关系为起点的,所以运动与力在人类的物理发展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运动与力也是一条主线,有人说学好了运动与力就学好了高中物理,可见运动与力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本节牛顿第一定律属初高中知识的结合部。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我们应该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重点放在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

  (2) 质量是惯性的唯一决定因素。

  (3) 能运用惯性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及现象。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2)教给学生研究物理学的正确方法和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态度情感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以实验为检验科学理论唯一标准的意识。

  3、 重点与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及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重点,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和理解质量是描述惯性的物理量是难点。

  4、 教材处理

  就三维目标来说本教材相比于旧教材更加重视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这二个维度目标。如关于"运动状态"这一纯知识点内容,用了简化处理。从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到牛顿定律的建立,应注重分析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方法的变化过程,要让学生了解为常观经验出错主要是科学研究方法的问题,本节课的除了知识主线,还以以科学方法的发展,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初步接触,了解,进一步认识等落实为另一主线。对于理解质量是惯性的决定因数,没有采用课本所用的观察实例的方法。而是采用了师生共同完成的设计性实验。其原因:1、如果学生以常观的生活经验,因为刹车货车比小车停下慢,所以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那么学生就容易得出,质量为m的本块以V初速度在地面上运动的时间应小于质量这2m的木块以同样的初速度在地面上运动的时间。再则在方法上范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察现象-----忽略其他的可能因素(如刹车的力是不是一样,他们的初速是不是一样等)----直接得陈述性结论,没有用实验加以证明。2、由于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基础的原因,让学生独自设计是不太现实的,在师生共同设计此实验的过程,学生又进一步理解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谈话法(让学生解释演示实验,老师提问)使学生原有的错误知识体系出现矛盾,引起头脑风暴。运用讲授法对牛顿定律的建立过程作介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作模拟,使学生理解理想实验的重要性。对于学习惯性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这一内容 上实行学生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明白质量是惯性的唯一决定量。在各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注意启发性。

  学法:重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特别是运用讲授法教学时,不时地提问引起学生思考避免学生进入被动学习状态。小组讨论、小组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乐于探究。

  四、教学程序

  1、引入

  演示实验(1):推桌子,桌子运动;不推,桌子马上停下来。

  学生动手:推桌上的一本书,橡皮等。

  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从现象得出结论。

  结论:没有力的作用,物体都将停在某一位置。

  原有初中所学知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把学生原来的知识打乱,给学生制造头脑风暴。再运用一句话把学生的思维带到研究物理研究史。其实这个问题几千年来,一直是物理学在研究的问题

  2、介绍关于运动与力关系的物理研究史。

  (1)介绍亚里士多德的研究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

  介绍亚里士多德注意二点:1、介绍一下亚利士多德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不要让高中学生觉得他是个老范错的笨蛋,其实亚里士多德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2、介绍一下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与研究方法,并让学生明白其实刚才使用的方法与亚里士多德其实是一样的。并且由于这个解释符生活经验,以致他的结论存在了二千年。

  (2)介绍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及成果,以及对物理学的贡献,讨论伽利略研究方法对人们的意义。介绍理想实验。

  介绍伽利略里要注意以下以点:1、突出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精神,引起大家的精神上的共鸣。达到提高学生道德情操的目的。2、重点讲解伽利略的分析过程,以及研究方法,让学生领会这种思维方式,并初步了解他的研究方法。3、介绍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让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中理想化实验的重要性。4、伽利略的贡献,他用实验的方法代替思辩、演绎的方法是科学研究吏上的一次大的飞跃。这使他成为了现代物理之父。5、强调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对于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3)比较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分析亚里士多德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

  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错误之处,让学生认识到原来出来的由现象得出的结论与理论产生矛盾的原因。进一步理解到原来的思辩方法对于研究社会科学有一局限性。并初步形成伽利略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介绍姆潘巴现象介绍,让学生分析姆潘巴现象这一谬论形成的原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正确科学方法观形成。

  (4)介绍牛顿的研究方法以及对物理史的具大影响。重点分析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对开普勒、伽利略、迪卡儿等一批前人理论进行分析,吸收了他们的思想,运用数学方法,使物理学成为一个能表述因果关系的完整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他是力学领域的一个集大成者,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理论一度被人们认为是物理学的终结理论。牛顿这种分析综合加实验验证的科学方法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让人们认识到可虽然我不是很聪有,但我如果站在先人的肩膀上,哪么一定比他们看得更远,激厉着人们不断前进。

  (5)介绍一下当前关于运动与力研究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能面向未来,并初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并对激发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运用牛顿定律解释前面的演示实验,运用牛顿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1)、牛顿第一定律是本节的知识重点,理解和运用牛顿第一定律需要不断的练习加以强化。(2)、所学的知识要联系实际,这样才能使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

  4、对于惯性的理解

  对于惯性的理解分二个部分,一个是对惯性概念的理解,使用方法是先解释生活中的惯性实例(这些实验包括有益惯性和有害惯性),让学生举例,加深学生的认识。二是对惯性大小的理解,这部分内容的认识,为下面的师生设计性实验,作铺垫。(如在F相同的情况下,使物体停下来所用时间多的物体惯性大,而在时间相同时,改变相同的运动状态用力大的物体惯性大,最后得出。F与T乘积大的物体惯性大,有利于下面,设计性实验的开展。

  5、 学生讨论设置实验,探索惯性与质量以及速度的关系。

  在做这个设计性实验时,应充分体现出老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指导思想。

  教师先强调下科学研究方法。观察提问---合理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带领学生观看多媒体。再让提问学生,惯性可能与哪些物理量有关。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可能与质量与速度有关。提问:惯性与质量与速度有关吗,是什么样的关系?

  (1)假设惯性由与质量有关

  质量不同的物体以相同初速,用外力使他停下,用实验验证他们的惯性大小。当然我们用相同的力作用,测使其停下的所用时间来比较惯性大小与用相同的时间下,测使其停下来所用力的大小来判断。也可以直接测F与T,用他们的积来判定惯性大小。

  质量与惯性的研究思路,通过老师不断的启发,学生的思考来完成。

  (2)假设与速度有关

  我们使用同的质量的物体,不同速度下改变运动状态。如2V----V与V----0来比较,测量他们的惯性情况。由于速度2V---V不好控制,所以我们可以用2V----0与V----0进行比较,如果前面所测的F、T积是后面二倍的话,哪么他们的惯性就一样。

  同样分析这个实验设计思路时,应注意方法的落实,与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慢慢形成这种思维方式。而不是简单地由教师讲让学生去理解。重在方法

  5作业设置。

  (1) 一个同学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空中向上运动时,肯定受到了向上的作用力,否则它不可能向上运动。试分析这位同学的说法。

  (2) 飞机投弹时,如果发现目标在飞机的正下方才投炸弹,能击中目标吗?为什么?

  (3) 地球在从西向东自转,你向上跳起来后,为什么还落到原地,而不落到原地的西方?

  (4) 课后分小组实验惯性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高中说课稿 篇5

  1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1.1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出现在高中立几第一章最后一节,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和平面位置关系,特别是已学习了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二面角的平面角,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而本节内容是第二章多面体、旋转体的学习基础,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2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

  1.2.1 从定理的证明过程,面面垂直可转化为线面垂直,就可以看到数学的化归,"降维"思想。

  1.2.2 在教材所提供的材料中,从建构手段角度分析,可以看到归纳思想,而这一思想中包含着重组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1 基础知识目标: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变

  式,能利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

  2.2 能力训练目标: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类比能力,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路和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2.3 创新素质目标: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发现意识和能力;判定定理及变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重组意识和能力;判定定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2.4 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独立的意识,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品质。

  3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变式探索

  难点:判定定理的变式。

  关键:本节课通过判定定理的证明及变式探索,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认知和元认知能力。

  4 教材处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建构即认知结构的组建,其过程一般是先把知识点按照逻辑线索和内在联系,串成知识线,再由若干条知识线联构成知识面,最后由知识面按照其内容、性质、作用、因果等关系组成综合的知识体。本课时为何提出变式呢,应该说,这一处理方法正是基于此理论的体现。其次,本节课处理过程力求达到解决如下问题: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发展?又如何从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并赋予抽象的数学符号和表达式,如何反映生活中客观事物之间简单的和谐关系。

  5 教学模式

  遵循教学过程是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十分复杂的动态性总体,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集体认识的过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又互为客体,启动学生主动学习,启发引导学生实践思维过程,自得知识,自觅规律,自悟原理,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

  6 学法

  6.1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着重掌握元认知过程:

  6.2 使学生把独立思考与多向交流相结合。

高中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风格走势为话题时尚,面对未来,求异思维和人文色彩浓重,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具有较强的时代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而本单元也是如此,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幽默,具体涉及“什么是幽默”、“笑话”、“喜剧”、“喜剧职业”等,它采用了学生十分感兴趣的话题,能够充分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单元内容高度生活化,富有活力,体现了本套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紧扣时代脉博,富有时代气息,学生在学过Healthy eating、Festivals Mordern agriculture 等单元,对中外饮食习惯,节日,以及农业差异有所了解之后,又对文化方面有所掌握,并为下一单元body Lang uagt(身体语言)打下了幽默的基础,本单元结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理解外国的文化,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与能力。

  1、教学目标

  根据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分级总体目标的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

  (一)语言技能目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技能,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中一些类似的问题,并能结合所给任务,综合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地根据各自的语言基础与能力,有个性地解决问题。

  (二)语言知识目标

  本单元要求学生除掌握必要的单词、词组和句型以外,同时要求学生关于描述工作性质的语言,包括词组和句型。

  (三)情感目标

  1、激发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尝试;体现课堂教学主体者的身份,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各环节,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具有个性培养其创造能力。

  2、培养同学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的精神,善与人分享喜好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为此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训练学生通过听觉获取材料细节的能力,难点为对所给话题进行开放性的讨论。

  二、教材处理

  1、学生状况分析及对策

  高一学生经过一学期的正规训练,对于新教材已有所熟悉,听力、口语都有很大提高,已经初步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内容和教学活动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因此,本单元鲜活的事例必定会对他们有较强的感染力,但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想法和行为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我在涉及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活动中,加强学生对某种职业的情感了解,从语言和情感两方面着手,创设机会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

  2、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warming up listening和speaking 三项内容,时间较为紧张,为此我将warming up的时间缩短,使其起到引入新课的作用,speaking中教材要求采访丑角,我将其改动为采访三位著名的不同喜剧类型,不同国家的职业笑星,使学生充分了解到不同幽默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了他们的采访兴趣。

  三、教学方法

  在教法上追求自然轻松,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艺术性,具体采用教学方法有情景教话,直观图片,激情联想等多样形式,营造人与语言,人与文化合谐自然;人景相趣的语言环境。

  四、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和任务设计中不经意却是有意识地将多媒体电脑等揉在其中,并特别注意这些东西在课堂上的有效使用,体现其辅助作用。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本节课导入采用事先让学生准备一个幽默小笑话,做为morning report ,并询问:why did you laugh? Do you think it’s funny?用大屏幕展现几幅各种幽默形式的图片,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Humor。

  (本节课导入先播放赵本山的几组图片,让三名同学表演其英语版的小品《卖拐》,并询问:who is he? Why did you laugh? Do you think it’s funny?)用大屏幕展现几幅各种幽默形式的图片,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题Humor。

  2、Warming up

  观看大屏幕上图片,总结一些幽默类型,并询问学生“In what other performances do you enjoy humor?” (你还在其它哪种幽默演出中欣赏到幽默从而让学生在心中构建一个Lexical chunk,使学生了解幽默的各种形式,引出其中的一种形式—绕口令,设计让学生以竞赛形式快速朗诵,这部分目的有两个,一是呈现本单元的中心话题幽默,二是培养学生的语感。

  3、Listening阶段

  在听力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图片,组织学生看图说话,想像一个有趣的故事,在听完材料后,完成教材上的练习,这样形成前后呼应,即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在他们心目中产生一个悬念,又能让他们带着任务去听,提高听的效果,及时提供反馈,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这阶段主要采取三种活动形式。

  (1)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经过组内协商确定图片的排序,由组长开头,每人根本前面所说的话和图片上反映的内容接说一句话,发展故事,并记录在纸上,整理和修改故事。

  (2)个人活动,通过听录音,将听力细节材料记录下来,并做教材上的练习。

  (3)班级活动,各级朗读自己的故事,师生共同评价,评出最有趣故事和与原文最接近故事。

  4、Speaking 口语阶段

  这部分要求学生在学习对喜剧演员采访的对话基础上,完成对职业丑角的采访。我设计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创设机会让学生表达他们的感受。

  (1)师生互动:交流对娱乐节目,喜剧小品和相声及其演员的看法,提高他们对幽默的认识。

  (2)班级讨论:针对学生提到的某一个演员或喜剧小品进行分析,引入课文对话的一些语言和观点。

  (3)小组讨论,接着前面的讨论,各小组详细讨论,总结讨论观点,形成对三位幽默大师的采访对话。

  (4)各小组派人到前面表演对话。

  5、总结。

  由几名同学总结讨论喜剧演员以及他们的表演得出的结论,这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喜剧表演的认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社会关注媒体的洞察力,而且引导学生为下一步阅读作好思想准备。

  6、Home work 在网上查询有关幽默大师的资料。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各位。

【有关高中说课稿模板汇总六篇】相关文章:

有关高中化学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07-17

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汇总六篇07-10

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汇总9篇06-14

有关高中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06-13

有关高中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七篇08-12

高中地理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06-23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6篇06-20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汇总五篇06-12

有关高中说课稿模板锦集五篇06-17

有关小班说课稿模板汇总九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