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说课稿

时间:2022-10-21 09:33:30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说课稿范文集锦9篇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教材还设计了“活动”“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信息,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插入本土地理知识,学会从身边地理事物人手学习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河流的演变过程及对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

  2.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特别是高一年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法

  课件辅助教学法(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收集到的材料制作课件,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引导启发教学法(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改善方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情感提升的目的)、板图分析法(利用板图边讲边画,图文并茂,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绘图能力)。

  四、说学法

  1.收集资料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学习过程。

  2.讨论探究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观察对比法: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授课内容。我将按说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教学改革这六个环节去说课。

  一、说课程设置

  1、说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就高中地理整个知识系统而言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学科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其特点之一是:知识间前后联系非常密切;特点之二是:知识原理性极强。

  从教材和资料中可以看出教学内容涵盖的时空跨度非常大,思维的链锁很长很广,许多问题涉及到学科的前沿及人类所关注的热点,而高中学生在前面的学习内容中有涉及到相关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相关的认知,因此,本学期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战性。

  2、 说课程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把这些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最后,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虽然通过几节课的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

  3、 说课时安排:140课时

  二,课程内容

  高中《地理》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教材,分三册,课程开设二学年,计140课时。其中理论课时130课时,实训10课时。

  1, 内容取舍

  本课程按照国家统编教材,依据教学大纲统一执行。

  2,课程内容

  本教材主要讲授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其知识内容以人地关系为线索,阐明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以及城乡聚落、农业和工业生产地域、地域联系、旅游活动、人类与环境、地理区域研究等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难点: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大气受热过程,天气系统的特点等。基本规律包括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洋流的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等。

  三、说课程实施

  1、说课程教法及选择依据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2)、学案导学法:在学案上提出问题让学生采取自学的方式先解决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自己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要学习的知识。

  2、 说课程学法指导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1)、运用图表:培养学生从各种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在地理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一种知识载体,在图表上可以获得很多地理信息。

  (2)、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探究方法。

  总之,通过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三维目标,在活动中归纳知识,在参与中培养能力,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

  所有教师都采用网络和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在单位时间内扩大教学信息量,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形式可将活泼、形象、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展现于学生眼前,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2)考评。

  考评不是目的、而是教学手段。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发言,参与讨论;督促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和期末时认真复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针对本门课程举办的社会调查策划与实践大赛,亲身去体验、践行。

  (3)作业。

  以作业为手段,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中受到教育。

  四,课程评价

  (1)学习效果考核方式。

  我们改变单纯以卷面考试定最终成绩的做法,将学生平时对待本门课程的表现纳入考评范围,重点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综合考核。

  学生期末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20%(主要由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和课程作业三部分构成),实践成绩占20%(针对本门课程举试讲大赛),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60%(既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知识掌握程度,又着重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侧重于对理论应用的考核)。

  (2)、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

  学生网上评价;教师期末考试成绩分析;领导听课评价;督导老师随机听课评价;教研室教师听课评价。

  总体来讲,教学效果值得肯定,因为近八成的学生肯定了开设本课程的价值,只是价值大小的差别。

  五 课程资源

  (1)课程教学团队:本课程主讲教师之间团结协作,精研教学,互勉共进。

  (2)教学资源: 有多媒体教室,可提供网络教学和影音教学,图书馆可提供全面的教学资料及其他教学资源。

  六,教学改革

  1, 相对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教学效果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很大改善。

  2, 教学中有两大不足,学生各方面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基本能力欠缺。二是缺乏实践实习平台,学生体会不到能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锻炼的积极性。

  3, 今后的改革中应加大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主线是。课堂设计符合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程度,利于学生的发展。为避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关系,在课堂活动中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课标要求: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内容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教材以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学生科学地理解概念。进而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晰明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一部分,教师应该给学生进一步讲解这些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知识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使学生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接着通过文字讲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通过案例2让学生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3)、农业地域的概念、类型。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景观图分析区域差异,得出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2)、尝试从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发现问题、分析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难点: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一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二.说教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多媒体电脑

  一课时

  三.说学法

  1.利用图文信息,提出知识性和能力性强的思考问题(新课导入)。

  2.通过师生共同探究,掌握地理知识、原理与规律(导学探索、新课讲授)。

  3.运用综合归纳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反馈)。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视频以及图片展示导入新课, 设计提问,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

  ◆设计意图:直观地引入农业生产的区位差异,提高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

  2.新课讲授

  A.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区位的含义不作为重点内容讲授,只要让学生知道区位的两层含义就可以了。

  ◆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能力。

  B.读图分析,了解并巩固应用农业区位因素

  要求学生分析教材图3.3,从而初步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都有哪些。在学生初步认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之后,展示图片:思考分别是什么因素起了主要作用: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分析各个地区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通过图片分析,帮助学生巩固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C.通过活动,引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并通过读图以及案例《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的变迁》分析巩固

  通过课堂活动:P43活动3题,启示:除了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之外,还有哪些因素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

  并分析图片分别体现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巩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能力。分别说明市场、交通、劳动力、机械和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切实地考虑,拓展学生思路。教师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D.分析教材,识别图片,理解农业地域

  阅读、分析教材,看图识别,研究案例《澳大利亚地混合农业生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图片展示能清楚直观地说明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思路。

  3.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课堂、巩固所学知识。

  4. 反馈练习:

  ◆设计意图:知识与能力强化训练,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本章教材是前一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姊妹篇。教材紧紧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紧扣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一主题,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的重要章节,尤其是本课所研究的以意大利工业小区为代表的发展模式贴近社会实际,对我国(尤其是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的现状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

  2.注重“双基”的三维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上,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工业形成与发展的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工业图表和工业数据的技能。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结合工业区的分布图分析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学生自已收集有关工业区的图文资料分析其形成的条件与发展特点;联系本地工业实际分析工业生产活动的合理选择和布局以及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工业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工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业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运用学习过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关注全球的、我国的、当地的工业和环境现状,增强全球意识、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求变意识;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天文四季划分的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所以这部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学生

  1.知识基础:高一学生经过小学、初中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有一定感性认识,但理性的认识很少。 2.学习能力:教材内容抽象,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图型分析涉及立体几何知识,而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有较大的学习难度。

  3.学习动力:本节知识在生活、生产上具有现实意义,对学生来说具有新鲜感,所以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三、说教法

  1.探究式教学法 学生活动或多媒体辅助分析问题

  师生共同归纳探究结果(主要采用“读图、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地球的公转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过程,如果仅仅记住一些结论,不去研究它的过程,学起来会觉得很困难。因此,形象地演示地球公转过程就成为突破难点的必要手段之一。

  3.对比教学法

  比较法是地理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一种,也是认识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将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使知识内容更加清晰、集中、有序。

  四、说学法

  要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学法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和知识结构的特点,遵循地理教学的基本特点与规律,学法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掌握识图、读图、用图的方法

  识图、读图、用图是学生学习地理要掌握的最主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同时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方法,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图形都内含于地球运动的动画之中,多且复杂。所以应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2.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生活中可以体验到的,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用所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利于理论更好的掌握。

  3.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

  各种地理事物的规律,都是通过观察、比较而得出的,让学生学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地理现象进行归纳总结,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并增强记忆。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形成条件。

  本节课标解读:

  1.说明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2.说出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范围,说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及特点。

  内容地位与作用:

  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体现自然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商品谷物农业则体现了社会环境对农业地域形成的影响。本节内容包括两部分内容,一个是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一个是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备了大量的地图和景观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组织学生查阅地图,挖掘地理信息,培养分析能力。分析农业区位因素时,必须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去分析,找出优势区位因素来。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生产特点和区位优势。

  2.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地区分布、生产特点和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

  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与分布”图,认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地区分布和区位特点;分析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理解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主要特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观念,关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

  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

  难点:

  对比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二.说教法:

  设问教学、案例探究和对比归纳

  多媒体电脑,教学地图

  2课时

  三.说学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进而认识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通过读《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范围、形成的区位因素,学习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和区位因素,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巩固对两种农业类型的认识和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对已学知识的回顾,用已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来引出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分析。

  2.新课讲授:第一课时,首先通过设问,引出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初步认识,然后通过读《亚洲地形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认识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接着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水稻种植业的特点,通过读我国水稻种植景观,认识我国水稻种植存在的.问题;最后,要求学生阅读49页阅读材料: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了解我国的水稻种植业现状。

  第二课时,要求学生自学为主,阅读教材,提出问题,掌握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经营方式、生产特点以及形成的区位因素;然后通过案例教学,指导学生阅读案例“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和“我国南方水稻种植”,比较存在的差异,进一步巩固对商品谷物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认识。

  3.小结本节课内容,布置适当作业,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季风水田农业

  1.分布:亚洲季风区

  2.区位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人口、人均耕地、习惯

  3.特点:

  1. 小农经营;

  2.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3.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低;

  4.水利工程量大

  二、商品谷物农业

  1.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

  2.区位条件:地广人稀、市场、交通、自然条件、机械化水平、农业科学技术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必修二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章中最后一节的问题研究课,前面学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是健康的产品,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前面的知识是本课研究的铺垫。本课的研究内容是对前面知识的拓展和运用。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活动,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是什么,知道怎样鉴别绿色食品。懂得“绿色食品”在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调查研究的过程,学会运用各种调查的方法,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探讨,使学生能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基础知识,懂得“绿色食品”在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方面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研究、探讨。

  三、学习方法

  1、学生课前积极搜集相关资料。

  2、发挥团队精神,小组互助学习,积极探究。

  四、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在环保日益重要的今天,许多食品商家都说自己的产品是绿色环保食品,到底什么样的食品才是绿色食品?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研究、探讨。

  二、活动过程:

  1、认识、了解有关“绿色食品”的知识。

  ⑴搞清绿色食品概念:

  绿色食品概念:

  绿色食品特指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食品生产的基本条件, 由于与生命、资源、环境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 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并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因此将其定名为“绿色食品”。

  思考:

  正是这绿色食品的规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绿色食品是农业科技进步的动力,能提高经济发展,更能提高全人类健康状况。只有严格执行绿色食品的标准,才能使人们吃上放心的食品,从而提高全人类健康状况。

  ⑵识别、辨认食品包装上的`“绿色食品”标志。

  绿色食品标志:

  ⑶说说“绿色食品”标志的含义

  标志由三部分构成,即上方的太阳,下方的叶片和中心的蓓蕾,象征自然生态;颜色为绿色,象征着生命,农业、环保;图形为正圆形,意为保护。

  ⑷“绿色食品”标志的等级

  A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绿色,底色为白色,A级绿色食品标志与字体为白色,底色为绿色。

  A级绿色食品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

  2、检查反馈:了解学生掌握 “绿色食品”知识情况。

  ⑴判断是否是绿色食品

  出示第一组图片:

  ⑵说出绿色食品的等级

  出示第二组图片:

  3、在小组内展示、交流带来的食品,首先观察是否是绿色食品,然后判断是A级绿色食品还是AA级绿色食品。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4、教师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⑴要想了解更多的绿色食品,了解绿色食品的销售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

  ⑵要想了解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态度,食用绿色食品的意义,是否懂得辨认绿色食品,以及什么样的人群对此知识最缺乏等,我们应该怎么做?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5、做个“绿色食品”广告设计师。

  为你喜欢的绿色食品设计广告语,每组推荐一个。

  6、让学生了解绿色食品认证程序。

  7、绿色食品打“假”队员在行动。

  8、向学生介绍生态绿色食品基地。

  三、活动总结:

  通过研究、探讨,了解学生对绿色食品的态度。

  提问:民以食为天,吃,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让你到超市买牛奶、方便面等,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食品?为什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够做到绿色消费,也希望你们向自己的家人、向周围的

  了解学生对“无公害食品”、“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的认识。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四章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主要讲述了工业集聚与工业地域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两部分内容。是工业区位论部分内容的延伸,又是新旧工业区部分内容的基础。本节内容较为简单,没有过于繁琐的理论和记忆性内容,只需学生掌握工业集聚或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即可。在此需要强调的是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没有好坏之分,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效益而采取的经营策略。

  知识目标:掌握工业集聚的原因和两种模式的特点。掌握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

  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释相关产业现象。

  德育目标:看待事物要全面,分析问题要顾及利弊两方面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即知识目标,掌握工业集聚的原因和两种模式的特点,掌握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

  教学难点:即能力目标,能够应用所学内容解释相关产业现象。

  二、说教法

  讲述法

  多媒体电脑

  三、说学法

  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在于对例子的引述和理解,学习难度不是很大,一般掌握工业集聚或工业分散的原因和优势所在即可,并且能够应用相关理论解释一般的工业现象。因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工业地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简单的机械拼凑,无论是在工序上存在工业联系还是仅仅在空间上存在工业联系,它们都一同构成了具有协作关系的工业地域。所有工业集聚的原因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获取更大的效益。与之相对应的是工业分散的现象,它往往发生在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产品生产领域,是现代交通、通信技术发达以后产生的工业现象,目的是为了利用不同区域的优势区位条件,以节约开支。在学习中需要注意,工业集聚不一定就要优于工业分散,而工业分散也不见得就比工业集聚来得高级,它们是没有好坏之分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四、说过程

  课文引入前有必要对上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作为本章基础的工业区位论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在本节中提到,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教学的进程。接着针对本节课所讲述的两个重点内容分别提出现实生活中所对应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此类问题的关注。例如,电子产品的原件标示了许多生产国的名字;工厂总是集聚在工业中心而非平均分配在每个地块上。两个例子分别是对工业分散和工业聚居两种现象提出来的,很具有代表性。我们往往很忌讳在正式的课堂上掺杂有考试的内容,这就如同学习只是为了考试一样,其实不妨把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问题的转述更加契合教材的内容,让常见的考试内容化作案例融汇在课堂中,将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接下来需要讲授的是工业集聚的内容。首先要对工业集聚的两种模式进行讲解。对于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只需一语道破它的关键所在:一家工厂的产品是另一家工厂的生产原料即可。而对于空间上的工业联系,学生在理解方面很容易出现纰漏,将这种联系看作是布袋里的沙子,彼此间并没有什么关联,都是人为撮合在一起的。其实地域上的工业联系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样需要彼此间的合作。而一定的工业区域内也并非任何企业都是可以进驻的,这往往需要政府的政策指导,制定一定的准入制度,所以我们看到的往往都是一些类似的企业集聚在同一工业区内,它们共同打造着一个文化品牌。因此对于本段内容的教学我将尝试着将工业园区的`先进理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本质上去理解这一工业集聚的现象。

  下面要针对工业地域内部的工业联系进行讲解,这里主要涉及到的是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在这段文字的处理上,我会将钢铁、石化、机械加工等工业部门分散成一步一步的工序,便于学生理解这种工业上的联系方式与构造,进而对于工业的发育程度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就相对简单了。

  紧接着需要讲述的是工业分散的内容。工业分散是建立在现代的交通运输方式和通信技术与手段上的。它主要针对的是体积小、重量轻、价格昂贵的电子产品生产领域,目的是根据原件的不同性质选择不同的生产地域,利用其各异的优势条件以节省开支。由于案例都是针对高科技产品的生产而提出的,因此在这段教材的教学中我会注意避免将工业分散这一现象描述得更为高级。要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工业集聚还是工业分散,它们之间是没有好坏之分的。

  最后将进行课堂小结,由于本节内容较少且相对简单,可以在最后适当添加部分练习题,重点考察一二两节的相关知识点。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8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 第__章第__节,题目是________.课型是新授课。

  下面我就教材、教学法设计、教学程序三大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展示一下我的说课设计。

  首先说教材。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三个方面。

  一。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在整个自然(人文)地理知识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且贯穿本节很重要的一条线索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来指导生产生活。

  其次说说教材内容特点。本节课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1、 有部分教学内容抽象难以理解,知识原理性比较强。

  2、教材安排上增加地图,减少文字叙述,主要是问了增强直观性,以减轻难度。这符合"地图是地理的语言""地理就是在地图上说理"的地理学科特色。

  3、 教材内容有较强的比较性且知识前后联系密切,可采用比较法教学。

  4、 学生在以前的知识中有相关知识积累,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关认知。因此,教材内容对学生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5、 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体现教材选材的实用性原则。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高一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制定如下三位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

  分析:

  理解:

  2.过程与方法: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或技能对本节课所学的的地图及文字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然后再把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进行交流或当众表达。培养学生观察、读图析图能力、归纳能力;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竞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地理课需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并逐渐将所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及科研,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另外通过对本课中原理性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观的形成。每节课教师都在这些方面对学生有积极期望,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皮革马利翁"效应,学生会逐渐具备这些能力,并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目标的确定及分析,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内容的重难点。

  重点是:

  确立依据:1.这部分知识有较强的实用性。与现实生活联系特别密切。

  2.涉及到知识较多而且比较难以综合。高一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解决本节课问题时相对较弱。

  难点是:

  依据:1.这个知识点比较抽象,对高一学生来说,空间思维能力较弱,难以理解。

  2.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

  以上我对教材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我再说说教法和学法设计。

  一。教学方法

  "以学定法"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问题导学法:多媒体出示问题,学生按照问题去读图读书,先自己学会一部分知识与能力问题,增强学生独立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且能够面向全体学生。

  3.以地图为载体的情景教学法:对这节教材内容比较抽象,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插图,将其制成富有动感的色彩鲜艳的画面。将繁杂的地理事物变成简单直观的图像,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通过地图设计一些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清新旧知识的线索,有助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二。学法指导

  新课程倡导 "教学生学会终身学习".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有"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学习有用的地理".因此,地理课堂上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地理学习方法,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本节课的学法指导如下:

  1.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地图及图表。培养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逐渐学会知识迁移,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知识去指导生产生活。

  2.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探究。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比较、分析、综合等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手段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包括图表、投影、视频等电化教学。可以拓宽学生学习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以上是我在本节课中所设计的教学法指导及采用的教学手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本节课的教学法呢?接下来我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分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七个环节。

  一。复习提问。"温故知新"及建构主义中提到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他们都或多或少对本节课的新知识有些知识积累或生活认知"的理论,因此,我设计课前复习环节。提问的方法,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助于课堂教学程序的随机调整。

  二。导入新课。展示一组地理图片。创造学习氛围,设置悬念,引入新客。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这样导入,可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讲授新课。

  环节一:1、问题导学。教师出示问题,该问题即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把重点分解为几个小问题。学生先自己完成问题。自己学会一部分知识,对重点有不同程度的掌握。

  这时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逐个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到每一位学生。

  2、教师点拨。教师根据刚才对学生自学情况的了解,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逐渐突破重点。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上认为:学生在每节课上课的前25分钟的时间,注意力最稳定。因此就在这段时间里,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学能力。这个环节的设计,可以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在学生的自学及教师的点拨中,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逐渐到位。

  环节二:1、教师出示问题。该问题既是本节课的难点。

  2、 学生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

  3、教师点拨

  设计意图: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每节课的后20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不稳定。可以设置讨论活动,在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升学习效率。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进行突破,不会的学生逐渐学会,已经学会的学生在向其余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提升了分析归纳、对比综合的能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四。巩固复习

  在对重难点都学习完之后,教师提供两个比较简单的巩固习题,让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主动探索学习,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让学生品尝到学会的滋味。

  五。课堂小结

  学生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然后教师出示本节课知识体系。

  这样设计有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六。作业布置

  有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体现对本节课重难点知识的延伸巩固。选做题选择开放性的题目,有助于培养学生搜集材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并可以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

  最后说说板书设计,基本上我在黑板上的主板书就是现在展示的这些。其余详细知识点在多媒体幻灯片上还有展示。

  各位评委老师,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设计,教学程序三大方面进行了说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问题导学、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原则。以地理图表作为本节课的主线。课程设计符合新课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特点,也适合学生年龄特点,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老师!

高中地理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内容选自人教版地理教材必修2第一章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课文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刻的探究了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问题,本节课作为本章知识的总结与升华,具有概括性、综合性等特点,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的理想材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根据教材资料,看到存在的农民工现象,认识该支队伍对常熟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该现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采取开展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研究问题、汇报总结、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的能力。

  德育目标:增加学生对农民工现象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关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综合分析农民工现象对迁出地以及迁入地经济的影响,提出解决的方案。

  教学难点:运用教材案例,对农民工现象提出合理的建议。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

  【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说学法

  本节课作为问题研究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整章知识之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主要考查其对本章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地理要素的积累程度。首先,学生可以在课前做好适当的调查工作,用实际的案例来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问题;其次,在课上,学生要发扬合作精神,进行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得到真知;最后,在课后,可以在教师的知道下,完成调查学习的报告,以此来巩固自己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1.通过视频:农民工大量涌入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引出对农民工现象的探究。

  2.学习新课:

  a.通过对资料一的分析,来认识农民工这一现象——发现问题。该过程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讨论发炎为主,让学生发现问题。

  b.基于对农民工现象的认识以及资料2 的分析,请同学辨证的分析出这一现象的利弊——分析问题,当然,这一部分内容还是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但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引导。

  c.最后,请同学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应该怎样解决农民工所面临的'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部分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局限于书本,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3.课堂小结:本节课作为问题研究课程,探讨了我国现阶段的农民工现象,了解了农民工生存的环境,以及体会了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通过合作探讨,得出了一些列解决的方案。着重培养大家对于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增加大家对农民工现象的感性认识,希望大家运用所学知识关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学以致用。

  五.说板书设计

  问题探究 如何看待农民工问题

  1.现状

  2.影响

  a.对农村:

  b.对城市建设:

  3.解决措施

【高中地理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说课稿06-25

高中地理说课稿最新02-16

高中地理的必修说课稿范文04-06

高中地理说课稿15篇08-04

高中地理说课稿(15篇)12-27

高中地理说课稿(精选9篇)11-15

高中地理说课稿(精选15篇)02-16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07-27

高中地理说课稿(通用21篇)07-01

高中地理说课稿(合集1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