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说课稿

时间:2021-08-20 20:17:38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生物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1

  1、本节内容的地位

  神经调节是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中第四章"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一大重要内容,它与动物的激素调节相辅相成,共同协调的完成着生活的使命,同时它也是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神经调节有着密切的联系。神经调节,尤其是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几乎是每年高考必考。本节知识还可与多个有关的知识如"细胞膜、细胞器、动物的新陈代谢、内环境的稳态"等联系紧密。学好本节知识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其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有部分内容如反射、反射弧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学习过,学生应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也是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兴奋的传导不仅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3、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内容的重、难点较多,且大多数知识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本节知识将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兴奋的传导,第二课时为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语言和内脏活动的调节。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①结合初中的知识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

  ②经过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b、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c、情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如何达到)

  1.利用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的人体的神经调节为基础,再借助于媒体的展示,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结构基础。

  2.在掌握神经元的结构基础上,利用媒体的动画功能,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究等多种形式的学习,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3.在教学中,通过多设疑、多提问、多讨论、多分析、多探究,培养学生以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体意识及探究的精神。

  4.通过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利用研究性的课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兴奋的传导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它不仅知识比较抽象,而且在理解的过程中还要用到物理学的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层层设疑,步步追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学、思考、分析、讨论,然后找出正确答案。并在此充分运用多媒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借助于它们的直观、形象、动态等多种功能来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使整个知识结构一目了然

  (四)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课程为本、追求实效、实践创新"的思想,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指导下,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演示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

  "授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点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探究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主体活动,根据自身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六)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引出"神经调节"一节

  2、新课教学:本节课我准备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学①复习反射和反射弧有关知识;②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③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

  (1)第一层次:反射、反射弧

  在新课开始时首先设疑,接连抛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什么?""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它由几部分组成?"(组织学生回忆、思考,并展开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优点:在本层次中,通过开篇设疑,唤醒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同时,去领会新知识的意义,达到温故而知新的作用。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与老师的问题形影相随,为教学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础。在本层次最后再辅以相应练习,起到及时巩固,加深理解的作用。

  (2)第二层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在此基础上,提出"1、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2、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是如何形成的?""3、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因为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比较陌生。在此,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接着再组织学生对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辅以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加以说明,加深理解。

  优点:这样,通过老师的精心设疑,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问题情景和条件。经过点拨和追问,层层质疑,化解难点,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CAI课件的动画功能,将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知识具有更强的可接受性,增强了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

  为了帮助学生能正确理解刚才所学的知识,在此及时安排一个思考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和检测,并突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双向进行。

  (3)第三层次: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在这一层次开始前,首先利用多媒体精心设置一个疑问"当兴奋传导到神经纤维的末梢时,是怎样到达下一个神经元的呢?"从而使"兴奋在实际功能纤维上的传导"自然、流畅的过渡到"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同时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探究下一个问题的欲望。在学生充满疑惑的情况下,将知识转换成问题抛出:"1、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什么来传递的?它由哪三个部分构成的?""2、兴奋是如何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使学生感受到知识海洋的浩瀚和自身世界的渺茫,增强学生的求知欲。然后,在问题的引导下,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形。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讨论后得出结论。

  b.原因:为了形象的展现出突触的结构,在此利用多媒体的放大功能,突现出突触,了解其结构。同时为了克服兴奋在此传递过程中的抽象性,再利用CAI课件展示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并紧随着安排一个思考题使学生在再一次思考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过程。进而突出兴奋传导的单方向性。

  在这一层次中,通过教师条理清晰的提问,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吸纳、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形象、生动的课件,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动态的演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使突触部分的兴奋的传导过程一目了然,突破了难点。最后,再通过小练习,起到及时巩固的作用。

  3、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问题的引导下,完成对本节课的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利用简炼、清晰的语言,再一次的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4、巩固练习<略>

  (七)板书设计<略>

  (八)布置作业随堂练习(24)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课题

  新陈代谢与酶

  (二)课型

  探索性实验课

  (三)教材内容及位置

  现行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第一节45~48页

  (四)课时安排

  本节重点是理解酶的概念和酶的特性。酶的概念是与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的,可采用讲述法。酶的特性是通过探索性实验实验四、实验五,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得出。

  根据教参,讲述和实验约2课时。如果将两节课分开,不利于整体教学,因此,我计划用两节连堂课在实验室内完成该节全部教学目标。

  (五)编排意图

  教材绪论说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反应的总称。既然是化学反应,就有催化剂。教材根据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也是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生物学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不可缺少的。

  (六)前后联系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的作用且做了“观察唾液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本节从酶的发现史入手,简单介绍过程,总结得出酶的概念,再通过实验得出酶的特性,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其它生命现象奠定基础。

  (七)教学目标

  1、酶的发现(A:知道)2、酶的概念(C:理解)

  3、酶的特性(C:理解)

  ①实验五:

  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b、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②实验四:

  a、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

  b、探索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以上目标是按《大纲》要求确定的。

   (八)教学重点

  1、酶的概念

  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

  实验教学是训练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故本节的能力培养与知识教学同等重要,同为重点。

  (九)教学难点

  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实验。

  (十)教学关键

  正确的认识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方法和过程,对本节内容,学生知识的获取来源于正确的实验操作而总结的结论,故应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程序,引导学生总结出正确的结论是本节关键所在。

  二、学情分析

   (一)现有基础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生物》时,本应有多个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由于我市具体条件限制,许多学生在中学阶段尤其是生物学科基础差,前后联系不强,加之高中教材前面才安排了“三个实验”,给本实验操作有一定难度。

  (二)学习动力

  高中学生正处青春期,好奇心强,加之才开始接触生物实验不久,所以学生对实验教学喜而不厌,兴趣是动力的源泉,又可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

  (三)学习能力习惯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和其它条件限制,学生习惯于偏重书本知识的理解记忆和习题解答,而不注重实际操作的训练。这种状况短时间内还无法纠正,学生往往抽象思维能力强,实验技能差,实验时习惯于得出“先入为主”的结论,达不到探索性实验的目标。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须在实际课教法上采取相应措施。

  三、课前准备

  (一)实验分组

  宜将操作能力强与书本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合理搭配;选择实验能力较强、组织纪律性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以带动各组实验取得好的效果。

  (二)器材准备

  1、实验器材:

  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过氧化氢2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实验现配),热水。

  2、其它器材:

  试管、量筒、烧杯、试管架、温度计、石棉网、三角架、酒精灯、火柴、卫生香等。

  以上均可由实验员准备。

  (三)预试实验

  教师必须先做预试实验,可验证或修正实验步骤等,使实验的关键和难点能心中有数,以便调控实际教学程序。

  四、教法分析

  (一)讲述法

  通过教师的语言阐述,让学生知道一些有关本节内容无法验证的知识,也便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验探究中集中注意力,得出正确结论。

  (二)实验法与演示法

  实验法与演示法是生物直观教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使学生手脑并用,从感性材料获得感性认识,从现象中总结出结论,同时培养基本操作技能。在实验中,老师演示方法步骤的关键和难点是必不可少的。故两种方法是本节课联系的主要教学方法。

  (三)发现法与对比法

  探索性实验要求课前不必预习,以避免“先入为主”,通过教师指导、设问;学生自己操作、探究,在实验中发现现象。同时,对实验前后的认识和现象进行对比,再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得出酶的高效性、专一性等,从而培养基础技能和训练思维能力,以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学法指导

  (一)强调规范操作

  规范的实验操作具有科学性强、效率高、目标一致,节省材料等特点,故应提倡并强化操作程序,纠正错误的操作习惯,提高实验效果,以达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二)指导观察

  观察是学生获取实验现象的重要环节,指导学生观察要具体、细致,且忌目无重点。

  (三)引导讨论、归纳

  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适当地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六、教学程序

  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先用讲述法学习酶的定义,再用实验法探究得出酶的特性。对酶特性部分,教师讲解宜少而精,大量时间应由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实验四与实验五同时进行,所以,进行实验时宜采用分段式,即讲解一段,学生独立操作一段,学生总结出结论后再进行下一个实验。具体如下:

  强调几点:教学与实验一并进行,要遵守组织纪律,一切听从指挥。

   (一)组织讲解酶的发现

  1、酶的发现史

  2、酶的概念

  (二)组织教学酶的特性

  1、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1)统一讲解和演示

  ①简析“实验原理”:过氧化氢酶、Fe3+均可催化H2O2分解为H2O和O2

  ②简析目的要求:学会探究酶催化效率方法,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高低。

  ③演示规范操作:按预先标明的步骤规范演示,注意只演示步骤,不说明结果。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指导要点及设问

  ①加入过氧化氢酶液和FeCl3液后,应立即用手指堵住管口,并立即观察实验现象。

  ②向试管内液面上方放入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时,动作要快,但不要插入到气泡中,以免使卫生香潮湿而熄灭。

  ③过氧化氢溶液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应提醒学生注意,加药品时切勿溅到皮肤上。如果溅到上面,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掉。

  ④当分别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已知数量的Fe3+和过氧化氢酶分子后,哪个试管产生的气泡快、多?(加过氧化氢酶的试管)

  ⑤哪个试管内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熄灭的卫生香猛烈地复燃?(加过氧化氢酶的试管)

  ⑥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各是什么?(均为氧气)

  (3)引导总结得出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酶的特性之——高效性

  2、实验五:

  (1)统一讲解和演示

  ①简析实验原理: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性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均能生成还原性糖。还原性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有无还原性糖。

  ②浅析目的要求: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作用特定的化学反应,探索淀粉酶是否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③演示实验操作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及设问

  ①制备的可溶性淀粉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如果温度过高,会破坏淀粉酶的活性。

  ②注意两支试管应放在水温为60℃左右,低于50℃或高于75℃,会降低化学反应速度。

  ③如果加蔗糖的试管也出现砖红色沉淀,要指导分析原因:

  a、蔗糖液放置时间过长,蔗糖被微生物分解成还原性糖,影响实验结果

  b、试管未洗干净也会影响

  c、蔗糖本身不纯净

  ④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杜绝随意用火。

  ⑤在实验过程中,两支试管的颜色发生怎样的变化?

  加入淀粉的试管: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加入蔗糖的试管:浅蓝色不发生变化

  ⑥保温5分钟的目的是什么?(保证有足够条件供酶分解)

  (3)讨论总结

  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确:淀粉酶只催化淀粉水解,对蔗糖不起催化作用,从而得出酶只有专一性,也推导出酶的多样性特征。

  (三)课堂小结

  1、通过讲述法和实验法探索,得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特征,酶的催化效率需适宜的外界条件。

  2、纠正实验课中学生的不正确操作。

  (四)练习设计

  1、本节练习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回答在教学程序中的设问,让学生边观察边回答。

  2、各小节实验的总结提问。

  3、课后练习

  ①完成实验报告册上的练习,落实基础。

  ②完成一个探索性实验: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

  七、板书设计

  正板书(大黑板)

  新陈代谢与酶

  1、酶的发现史:1773年斯帕兰札尼实→1836年施旺→1926年萨姆纳→1980年切赫

  2、酶的意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3、酶的特性:

  (1)高效性: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合物的反应

  注:由于酶的专一性,反应也如此复杂,酶具有多样性

  (3)酶需要适宜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38℃左右催化率最高

  适宜的PH:绝大多数酶在PH=7的环境催化效率最高

  小黑板板书

  实验四: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3

  内容如下:

  课程介绍: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上午好。我叫赵艳,来自于镇江市第四中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特别是对形态学知识要求很高,历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新课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对该部分要求“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意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方法,而不是对生物进行属或种水平上的鉴定。如何让教学重点从掌握生物分类的具体知识和技能,改变为让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所以,我选择了它作为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希望能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

  对于生物的分类,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程序、综述”这样7个方面进行剖析。

  ㈠教材分析

  1、 本节内容的地位

  生物的分类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中第13章“生物大家庭的分类”的第2节,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对各类生物特征的复习,也是对生物类群的整理和归纳。学好本节内容,可以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概括性的了解,并学习到科学的分类方法。

  2、 重点、难点的确定

  在本节课中,各类生物的特征在前面都已经学习过,学生应能很(比较)好的理解和应用。而且新课标将具体内容标准定为“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

  3、 课时的安排

  由于本节课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学生又是初次尝试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节内容将分成3课时进行。第1课时为尝试分类和科学的分类,第2课时为给动物分类,第3课时为给植物分类。本节课我主要讲的是第2课时。

  ㈡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 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② 知道脊椎动物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

  2、 能力目标:

  ① 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

  4、如何达到:

  a、利用学生前面学过的动物知识为基础,以及书87页的表格练习,让学生知道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又分成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以及各类的主要特征。再通过拖动动物图片,强化学生的认识。

  b、通过有无脊柱这个简单的特征,使学生初步尝试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填写表格和拖动图片,并且讲出脊椎动物的分类依据,使学生进一步学会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通过为生物标本室的脊椎动物归类,使学生亲身体验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c、通过分组对脊椎动物标本分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d、通过对生物标本室里各种动物标本的观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与b点结合介绍:同时~~;并~~)

  ㈢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本节课中,使学生自主的掌握分类的思想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从而真正学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呢?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2个活动,第一个是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功能,让学生拖动动物图片,为动物进行分类,活动很有趣,但是要求学生讲出拖动的理由(也就是主要特征);第二个是走出课堂,让学生参观标本室,参观很精彩,但是要将脊椎动物归类(同样是根据主要特征)。这样的'2个活动,学生很乐于参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主动的学会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㈣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我大胆的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采用了“课堂——标本室——课堂”的新型模式。我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标本资源,采用了观察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求知识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式教学理念。

  ㈤学习方法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和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的学习,培养学生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

  情感目标:通过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养成良好的生物素养。

  学习光合作用过程中,渗透物质与能量,光反应与暗反应之间辩证关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

  点。

  【教学重点】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光合作用的过程中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光反应与暗反应比较表。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比较法、分析法、讲授法等相结合。

  【教学策略】

  首先,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研究历史,沿科学家的发现思路作一次思想的探究,通过讨论、归纳、总结得出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接着,在学习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时用图解方法逐步讲解各反应过程。注重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联系与区别,特别是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过程、发生的部位和条件。让学生明确在这两个过程中每一个物质变化的来龙去脉和相应的能量转化过程。以便从整体认识、理解和掌握光合作用整体过程。最后,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整体过程探讨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从影响因素中得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使知识得到迁移和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效果评价】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这一部分,让学生分组分配好任务,每一组负责一个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及分析,先自学并查找有关资料,再小组讨论归纳,课堂用来展示归纳并解答疑难问题。学生模拟了当时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兴趣浓厚,把自己置身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中,体会了科学家探索科学的方法,其他同学通过提问方式加深了对实验的理解和分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

  光合作用的过程这部分相对比较难懂,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先让学生自学,对这一部分有个大概的了解,再通过完成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更进一步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再通过疑难解答掌握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最后通过视频再现光合作用的整个过程,让微观的生命过程直观化,有得于学生对光反应和暗反应的理解,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主体,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起到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乐趣。

  最后由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由光合作用过程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发挥联想、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的动态观,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激起,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以探究性学习为主体来获取知识,强调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通过分组学习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改变了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这是本节的显著特色。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5

  教学理念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贯彻落实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学中,让学生亲历从观察现象上升到理论水平的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感悟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是关于对遗传和变异的现象进行比较,要认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和规律,就要从生物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开始学习。教材在利用活动掌握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基础上,从欣赏和分析两幅漫画开始,来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并应用俗语和生活实例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而使学生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表述和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能力目标:

  ⑴ 通过对书本上有关性状遗传的漫画,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⑵ 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其相对性状;描述相关的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

  (1)通过对遗传和变异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奥秘现象,只要深入研究,任何事物都能有所认识。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怀有感恩的心。

  (3)并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 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学生分析

  初二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对遗传和变异现象可以辨认,但却没有理论作基础,因此不能对有关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针对大多数学生喜欢分组实验,喜欢亲自动手操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实物并进行总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学生的总结水平有限,所以教师要适当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补充。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6

  一、专题说明

  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尤其是以某一知识为中心的专题知识,基于这点考虑,本人认为“细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概念,以此为中心,构建知识体系;广泛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的内容,也是历年高考的重点,今年的考试说明中也体现它的重要性,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结构基础15%。所以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主线,紧紧围绕细胞这个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将是本专题最重要的任务。

  二、学情分析

  维果斯基说过:“良好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已经初步了解,对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各种细胞器能初步识别,掌握了细胞膜、液泡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平时学习生活中也积累一定的有关细胞的知识。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不能将已有的知识很好进行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个专题进行整理,学生就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理顺知识点间的关系,找出它们的联系,编织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做,学生就能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就能对知识的记忆和检索,就能在高考解题中确定解题思路,寻找解题突破口,确定解题的知识范围和答案。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点,理解物质通过细胞膜的各种方式,

  (2)知道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能对细胞亚显微结构图识别和运用,理解各细胞器生理功能

  (3)学生能列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具体例子

  2、、过程与方法:

  (1)描述细胞膜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以及磷脂分子与蛋白质分子的关系

  (2)用类比、归纳的方法,列表描述细胞核、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3)结合例题分析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学会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建立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部分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1)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各种细胞器的主要功能

  (2)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的识别和运用,各种细胞器的生理功能

  2、难点:

  (1)细胞各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2)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四、教法和学法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选择良好的教法关键在于找到教法与学法的结合点,实现教、学的统一。

  主要教法:

  1、问题情境教学法

  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如细胞进化趋势越来越小吗?为什么?给你磷脂分子,你将如何做出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温度对膜厚度有何影响?为什么无细胞质的核很快死亡,而无细胞核的细胞生活一段时间后才死亡?等等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解决情境问题。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回顾知识,形成技能。同时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建构知识,应用知识,从而达到知识的同化,能力的训练。

  2、直观教学法:

  通过视频等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本节课利用视频是人和老鼠细胞融合过程,从直观上对细胞膜的流动性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对该过程的细胞融合方法有哪些?影响流动速度的因素

  有?做一归纳,还通过fLAsH动画,例如: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的动画模拟,让学生很快的回忆其他们之间的区别点,然后再通过三个曲线图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物质跨膜运输的理解和思考。提高课堂教学思维强度。

  主要的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搜集有效信息,使用这些信息来同化新知识,并将新知识放置在自己的知识体系的适当位置,形成学习生物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方法。本节课主要对以下学法进行指导:

  (1).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细胞膜的结构这一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来推演结论,另外我增加了一个有学生独立完成探究的实验设计,课堂练习例1,通过呈现水通道的素材,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该水通道就是膜蛋白。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获取一定的知识的同时也得到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相应的学习要求,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分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内容时,通过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

  总之,具体做法如下:

  ①、教学生读图:通过指导识别细胞亚显微结构图,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②、让学生讲: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对那些容易比较繁琐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去归纳,对于难于掌握的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敢于讲出自己的见解。例如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这一问题,让学生举例说明,在讲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出现的差错、漏洞,帮助学生归纳。

  ③、引学生想: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渠道去思考;运用对比、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法去讨论,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来分析。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想细胞器在功能上的联系,细胞器与物质代谢的关系,细胞器与生殖发育关系,细胞器与遗传变异及进化联系,去总结:细胞中的三个子系统:膜系统,遗传系统,细胞骨架系统,元和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④、带学生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题,在每个难点的和重点的内容中都穿插了典型的例题,来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突破口,确定解题思路,这样学生就能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

  掌握例如:课堂练习1、2、3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整体把握,明确专题思想

  首先对整个专题作个简要介绍,牢牢抓住结构和功能相适应这一重要思想,所以第一环节先让学生走近细胞,宏观认识细胞。再让学生走进细胞,由外至内逐一回忆和总结细胞的各种结构,同时还是抓住学生思维的薄弱点,就是结构如何决定功能,结构和哪些功能相适应,教师可以通过例举具体例子说明,例如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是它完成各项功能结构基础,如变形虫的运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等等。第二点就是细胞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但细胞功能的完成必须由细胞各结构的配合才能进行,必须强调细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如核质关系,各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等。分析清楚专题思想之后,通过设计几道典型的习题,比如:通过课堂练习2,反馈学生对这一思想的认识。

  (二)、搭桥牵线,细化专题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分知识点与其他内容之间的联系,

  第一:介绍细胞膜有关知识之后,要让学生发散思维,写出与之有联系的内容,燃后教师总结,例如: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联系,与细胞融合的联系

  第二:从细胞器上看:细胞器在功能上的联系,细胞器与物质代谢的关系,细胞器与生殖发育联系,细胞器与遗传变异及进化的关系,让学生从纵向上进行练习思考,还可以,通过设计表格比较各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在横向上的比较,建构立体概念。让学生知道知识点可以这样归纳和总结,从而达到发散思维的目的。

  第三:有关细胞核可以引导学生想到:核移植,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最后通过课堂练习的例3来巩固。

  (三)、总结归纳,建构知识网络

  用概念图可以有效地组织课程内容,激发学生自主构建生物学知识体系,使知识概括化、网络化,并能灵活地迁移,以概念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专题的概念及重点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走出细胞来看细胞之间的联系,概念图的好处是可以让从总体上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对于这部分的处理主要让学生自己来归纳,我仅仅是查漏补缺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来自生物必修模块三,第5章第1节。教材第五章是以生态系为框架,主要讲述了的生态系统类型、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稳定性等知识,主要体现宏观的生态学的内容。本节课内容是第五章的一个重点,是衔接生态系统类型与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并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物质基础提供了一个平台,埋下了一个伏笔。

  二、说教学目标

  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新课标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要求及本课 特点,我在知识、情感和技能三方面都确立了具体的目标,同时突出重点。

  1知识目标:

  (1)能够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2).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环环相扣、链链相交”的复杂网络体系。

  2能力目标:

  (1)概括生态系统成分,讲解各成分之间的联系与制约关系,发展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

  (2)学会分析一些生物的食物关系,从而建立食物链、营养级和食物网的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3)研究生态系统的规律,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当系统运行发生 障碍时,找出问题可能发生在哪一环节,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识图 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带领学生做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模拟游戏,培养学生遵循生态学原理去对待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同时培养一定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生态系统的成分。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2)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的概念。 (3)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等概念。

  四、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的落实方案: 1、利用身边的场景导入法。 2、课件展示的直观教学法。 3、联系实际的谈话法。

  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1、学生模拟实验法。2、讨论教学法。3、图形直观 教学难点的突破策略 教学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

  1、构建发现式学习方法。 2、指导学生思维迁移。 3、联系实际法。

  六、教学过程

  (一)场景导入

  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的与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大家身边最熟悉的环境和生物, 我们有着联系,本着注重与现实生活中的联系的指导思想,所以我在这里用学 生熟悉的场景引入,提高学生的兴趣。

  (投影打出一幅美丽的池塘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块池塘漂亮吗?参天的大树,枝叶间透过的阳光,平坦的草坪, 池塘中鱼儿在欢快地游泳,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虫鸣鸟唱,此起彼伏。

  (二)讲授新课

  学习生态结构的首要问题要知道生态系统的成分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所以, 有关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如何分析某个生态系统中的个生物的成分就是学生在本节课首先要掌握的知识点。针对以上知识点,我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让学生来讨论,并得出答案。

  观察生态系统成分。(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其积极 性。)

  教师:这应该可以算是一个小型的池塘生态系统了,1.在这个生态系统有哪 些成分?具有哪些生物? 2.能否说出这些生物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 色?3.各生物之间有无联系?有怎样的联系?

  由于这是学生常见的景观,所以学生只要认真去思考都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有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很多非生物的成分在其中。

  学生通过讨论,生态系统的成分分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 指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和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 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正是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才为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存提供了物质和能量,才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奠定了基础,所以把绿色植物称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动物也不能制造有机物,它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所以, 我们称这些动物为消费者。分解者是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它们将有机物 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尤其是对于消费者的等级问题如何区分,一直以来都有学生分不清,因此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以进一步对重难点进行突破:

  教师:(问题思考与讨论)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中提到的“物质”除了包括水分、空气、无 机盐等无机物以外,是否还包括有机物呢?

  2、 请说明一下作为消费者的生物有多少种,它们的等级是否相同?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属于那种类型?

  3、分解者主要指哪些生物?其同化作用的方式属于那种类型?

  4、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吗?

  学生思考并讨论得出结论:生产者是能以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还有硫细菌、铁细菌、硝化细菌等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占主导地位。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对植物的传粉受精、种子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消费者不同,它们的等级也不同。依据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制造的 有机物的次序,将其分为:

  A、初级消费者: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植食性动物。如:浮游动物,蝗虫 等。

  B、次级消费者: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小型肉食性动物称。如:蛙、食虫鸟 等。

  C、三级消费者: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如:食肉鱼类,蛇、 鹰等。此外,一些植物如菟丝子、猪笼草也是消费者。老师总结概括,学生应 用解释实际问题: 经过以上的教学过程,我已经解决了什么是生态系统的问题,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难题没有解决,就是学生在分析生态系统的时候,总是把生产者,消费者, 分解者三者分开来考虑,但是在考察的时候,但是在考察的时候,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应用三者之间的关系,去解决实际问题。我选用了两张照片的对比让学生讨论。

  一张是公园的鱼池,还有一张是农田的鱼池,比较一下有何不同?这两个都是同样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大的差异呢?你是否可以解释其中的原因?

  (通过学生讨论,从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来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无论哪种生物都不是孤立于生态系统中,它需要其它生物的帮助,同时它们也需要自己的帮助。一个生态系统要稳定平衡的发展,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必须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老师:既然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何联系。(学习食物链和 食物网) 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

  在讲诉此处知识点时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图视讲解法,打出一张生物之间的关系图,然后讲解。但这种讲法平铺直叙,没有给学生多少的思考空间, 此处有几个知识点都是本节课的重点与难 课的重点与难:食物网与食物链是下一节学习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的基础,后面的很多内容都是由此贯穿的;同时研究生态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的基础,后面的很多内容都是由此贯穿的;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当系统运行发生障碍时, 系统的规律,明确每一环节由哪些生物占据。学会分析 这种联系是本节课的最大难点。因此如何使学生领悟生物的相互关系, 我在这个地方设计了一个模拟游戏:

  选 8 位同学上来扮演图中的 8 种生物。

  1.扮演的成分是什么?

  2.所处的营养级是几级?

  3.如果把游戏中的鸟拿出来,台上的同学是否还可以都在上面么?

  如果是把虫拿掉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4.这个模拟场景中一共有几条食物链?最长的和最短的分别是哪条?有何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在某种生态系统中,分析与判断因某种生物减少或增多时其他生物的变动情况,主要依据该生物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具体位置关系 来分析判断。

  (1)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它生物都将减少;

  (2) 天敌一方减少, 则被捕食者数量因此会先迅速增加后减少, 最后趋于稳定;

  (3) 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 另一种生物的变化情况视具体的食物链确定。 经实验讨论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

  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各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此外,为下节课铺垫,在这里埋下伏笔: 此外,为下节课铺垫,在这里埋下伏笔:

  4.一条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五个。

  5.分解者不属于任何一个营养级。

  ( 三)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 消费者、分解者,以及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以营养为纽带,把生物和非生物紧密地结合起来,自然界中的能量(光能)和矿物质从绿色植物到草食动物,然后到肉食动物,都是通 过食物链进行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各不相同的,但生态系统的物质总是处于经常不断的循环之中,而能量也是在各营养级之间进 行流通。因此,食物链和食物网即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结 构特征。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8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例如: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生物现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9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第一课时精子形成过程。〈〈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细胞的成熟〉〉在高中教材第三章第一节第二小结,在初中有关生殖知识的基础上,简明提出生殖的概念,介绍生殖的种类。从有性生殖概念和种类引出了重点讲授的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重要环节,减数分裂的知识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它以第一章细胞分裂为基础,又与第五章遗传变异的知识有着密切关系,掌握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减数分裂过程较为复杂。先通过概念的叙述,使学生有一个印象,然后详细讲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这样,既能使学生抓住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重点,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减数分裂的概念,做到真正理解。最后减数分裂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经受精作用,形成合子,从而保持了亲代和子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纲(知识点)要求,根据教学层次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心理特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一 、知识目标:

  1、使学生识记并理解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减数分裂概念、过程、 特点。

  2、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

  3、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为后面学习遗传变异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及对知识综合运用 能力。

  三 、德育目标:使学生确立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以精子形成过程阐述减数分裂的过程,这部分知识不仅是有性生殖的关键内容,而且前面涉及有丝分裂,后面是遗传变异的细胞学基础,要十分重视这一内容学习。因此确立本节重点是减数分裂概念、过程。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复杂、抽象,学生在学习时,形象思维模糊,思维方向容易偏离,学生感到枯味,难以理解,因此确立本节教学难点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规律及染色体动态。

高中生物说课稿 篇10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细胞增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分子与细胞》这一模块的第六章第一节内容。这一节分两个课时,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细胞周期的概念和有丝分裂的过程及意义。本章的学习,是学生从前面几章了解了细胞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和功能之后,来认识细胞这个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因此,本章的学习需要以前几章的内容作基础。另外,细胞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有丝分裂等概念与必修2中有关减数分裂的内容联系很密切,同时,有丝分裂作为细胞分裂的一种基本方式,是学生以后学习减数分裂和遗传定律的基础,也是学习DNA复制及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2)、简述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概述有丝分裂的过程和各阶段的重要特征,尤其是DNA和染色体规律的变化。

  2 能力目标:

  1)尝试用模拟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凭借有丝分裂过程图,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及形象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构建染色体模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合作能力。

  4)通过用曲线图描述DNA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1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2)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使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通过细胞增殖过程的学习,树立科学的生物进化观点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2.教学难点

  (1)细胞表面积和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的关系。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 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3、重难点的突破策略:

  1 通过染色体模型观察与制作,设计模拟实验和制作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2 编顺口溜(例如:膜仁消失显两体)帮助学生记忆有丝分裂各阶段染色体的行为。

  3 利用曲线图形象化的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攻克重难点。

  二、说教法

  1、学情分析

  1高中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思维能力较初中已有了较大发展但还不成熟,已形成了较好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

  2 学生初中时已学过“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对细胞分裂的了解还非常浅显,总体来说高一学生生物基础知识少,所以要充分利用前五章学生对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为基础,从培养兴趣方面展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法设计

  1)、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我会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2)、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模拟实验探究,指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及对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实验数据,并引导学生用联想的方法把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实细胞上。 -------采用“探究—发现”

  3)、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4)、模型教学法:利用自制的染色体等物理模型以及数学模型,以曲线描述数量变化规律,以图解突出重点。

  三、说学法

  课堂上采用自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模型构建法等,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对重难点知识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实好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

  设疑导入:通过图片与日常生活现象引出生物学问题,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创设问题情景,讨论“与鼠相比,大象的个体很大,是不是组成大象的细胞体积特别大?生物体为什么能由小长大?”等产生原因。

  1 归纳:生物体的生长包括:细胞生长---增大细胞的体积 和 细胞增殖---增加细胞的数量

  2 质疑:为什么生物体大多数是由很多体积小的细胞组成的 ,不是由少数体积大的细胞组成?为什么细胞不能一直生长形成大型单细胞生物?

  3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质疑求实的态度,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起他们的探究兴趣。

  新课讲授

  1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探究实验(预习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规范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琼脂块表面积和体积之比,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并注意要学生把模拟实验结果迁移到真正的细胞上。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分析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结论: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对面积也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结论迁移: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思考与讨论:既然细胞越小,细胞相对表面积就大,细胞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细胞体积是不是越小越好?

  (细胞体积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结构(如核糖体)和物质(如酶)所需要的空间决定)。

  2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引导学生回答一下问题:

  (1)细胞增殖的意义是什么?细胞以什么方式增殖?

  (2)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有哪些?主要方式是什么?

  (3)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分为那几个阶段?时间分配如何?

  -----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细胞周期概念的理解,抓住关键词“连续分裂的细胞”,理解哪些细胞具有细胞周期哪些细胞没有。并结合模拟动画,使学生充分认识细胞周期的起止点及各个时期的特征。” ------突破重点难点

  请学生回答下列图示中那些可以代表一个细胞周期?

  2)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理解各个阶段染色体的行为是关键。

  (1)通过模拟动画,展示高等植物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动态图,让学生对有丝分裂形成一个整体连续的印象。

  (2)分组让学生在课桌上也可以用橡皮泥、纸片等材料简单制作染色体模型来表示各个时期的变化,选取制作较好的进行展示。

  然后老师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绘图,逐步的示范讲解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变化,尤其要注意染色体行为的变化。同时配合使用染色体模型来表示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如:间期时染色质呈细长的丝状。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上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各个时期的特点和各个时期DNA和染色体变化并用函数图象表示出。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各时期特点,可以借鉴一些顺口溜。

  间期:DNA复制,蛋白质合成。 分裂期: 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归纳总结 细胞增殖(板书设计)

  一、细胞不能够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的核质比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

  三、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的概念

  2、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主要特点

  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显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

  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

  反馈运用 习题1、2、3、

  五.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我认为上这堂课时,通过联系生活举例,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将模拟实验引入课堂,通过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发挥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尝试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模拟实验法。这种探究学习、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使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探索知识。

  (3) 本节内容抽象,难懂,我对课程资源进行了整合优化,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细胞分裂的连续性。黑板绘图和染色体模型的应用又克服了多媒体转瞬即逝的缺点,让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

  改进不足之处

  (1)这节内容较多,教师要做好时间上安排,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对模拟实验方案的讨论可适当安排在课前预习阶段。

  (2)教学过程中有太多的学生探究、观察、思考归纳等活动内容,时间较难把握。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范文集锦十篇】相关文章: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08-19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08-15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08-12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范文集锦六篇08-07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集锦7篇07-16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集锦5篇07-16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合集十篇08-09

关于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锦集十篇08-15

高中生物说课稿合集十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