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时间:2024-06-09 02:44:55 海洁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通用11篇)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1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等比数列》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我尝试用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以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力图做到使学生面对问题而不是面对习题,从而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活动”的要求。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六个方面进行一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内容是高中代数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既联系着函数和方程的有关知识,又为解决数列的研究性课题和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打下基础,更是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之一。《等比数列》作为《数列》这一章中两个最重要的数列之一,它的研究和解决集中体现了研究《数列》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用函数的观点和方程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分析、猜想、概括、总结、归纳的综合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大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参与意识,突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

  2、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认识等比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重要的数列模型之一,探索并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教学难点为: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和数列的等比关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3、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数学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层面。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及通项公式,并能运用定义及其通项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从丰富实例中抽象出等比数列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在通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归纳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的相似美及其结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积极动脑,互帮互助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教法分析

  作为新课教学,为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我选用类比教学法与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对等差数列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类比,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问题深化,把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水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学法分析

  本节课采用探究、合作、讨论的方法,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类比、推理进行知识的正迁移,充分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问题1:

  (1)等差数列的定义是什么?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什么?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目的:使学生回忆等差数列的知识,为这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探究:

  问题2:发现探讨课本中四个实例的规律?

  (1)细胞分裂模型

  (2)《庄子》中“一尺之棰”的论述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

  (4)储蓄中复利的计算

  目的:这一问题的提出一方面能够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以及数学建模的思想,另一方面可由此归纳总结出等比数列的定义,使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得到了体现,使学生对等比数列的定义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同时使得本节课的难点得到了解决。

  问题3:判断下列四个数列哪些是等比数列,如果是,求出公比,如果不是,请说明为什么?

  (1)1,-1,1,-1

  (2)0,2,0,2,0

  (3)1,3,5,7,9

  (4)3,3,3,3,3

  目的:让学生学以致用,正确辨析等比数列;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问题4:类比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过程,你能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推导并写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吗?

  目的:引导学生学习类比旧知识的解决途径,从而解决新的问题,体会归纳推理对于发现新的数学结论的作用;完成了本节课另一个重点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旨在揭示科学实验规律,从而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发现的本质,培养学生的合理猜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勇于探索的精神等个性品质。

  问题5:

  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是-5,公比是-2,问-80是这个数列中的项吗?如果是,是第几项?不是,说明理由。

  目的: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通项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所代表的数学含义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解决学生思考问题时容易出现的的定性思维问题。

  问题6: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你能尝试解决下列问题吗?课本53页习题2.4第1题

  目的:总领以上各层次全部知识,并使集体智慧个人化,通项公式灵活化: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课堂小结

  问题7: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试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目的:使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进一步条理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练习后进行再认识的能力。

  4、作业布置

  五、教学评价

  授课完毕后,通过与学生座谈、自己自我总结,感觉整堂课思路清晰,节奏明快,课堂气氛活跃,较好的完成了课前的预期教学目标,特别是课堂上学生能积极地思考提出的问题,并展开讨论,说明课前对学生层面的分析是正确的,确实做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意图;从身边熟悉的实例出发,抽象出数列的模型和等比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了向学生渗透“学有用的数学”的理念。

  六、教学反思

  对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与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1、等比数列是在等差数列之后介绍的,学生对等差数列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类比思想的使用,为学生创造好使用的条件,引导学生自己研究等比数列相关内容如定义、表示方法、通项公式。这样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指着走”(在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下,学生自主展开),而不是“抱着走”。不过,“教师怎样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自己也能成为教学的生长点?”这些问题还需要继续深入思考和探索

  3、在进行教学总结时,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总结,通过“多面互动”,让学生自主构建,在动态中生成,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目的

  以上是我这节课的说课内容,恳请各位专家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等差数列为人教版必修5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数列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与函数思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学习数列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性质与应用等内容做好准备。而等差数列是在学生学习了数列的有关概念和给出数列的两种方法——通项公式和递推公式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进一步深入和拓广。同时等差数列也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提供了学习对比的依据。

  二、说学情

  对于我校的高中学生,知识经验比较贫乏,虽然他们的智力发展已到了形式运演阶段,但并不具备教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所以我在授课时注重引导、启发、研究和探讨以符合这类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的说出等差数列的特点;能够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并可以利用等差数列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领会函数与数列关系的前提下,把研究函数的方法迁移来研究数列,锻炼知识、方法迁移能力;通过阶梯性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等差数列的研究,激发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求知精神;养成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总结的良好思维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难点】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用“数学建模”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活动共同发展的课程,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采取指导自主学习方法,并在引导分析时,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围绕中心各抒己见,把思路方法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弄清。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类比函数,复习提问数列的函数意义,即数列可看作是定义域为正整数对应的一列函数值,从而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就是相应函数的解析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本节课用函数思想研究数列问题作准备,将课堂设置成为阶梯型教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二)新课教学

  教师创设具体情境,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数学概念。

  1.小明目前会100个单词,他打算从今天起不再背单词了,结果不知不觉地每天忘掉2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减为:100,98,96,94,92

  2.小芳只会5个单词,他决定从今天起每天背记10个单词,那么在今后的五天内他的单词量逐日依次递增为5,10,15,20,25

  通过练习1和2引出两个具体的等差数列,初步认识等差数列的特征,为后面的概念学习建立基础,为学习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学生观察两个数列特点,引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对问题的总结又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能力。

  接下来由学生尝试总结归纳等差数列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这个数列就叫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通常用字母d来表示。

  (三)深化概念

  教师请学生深度剖析等差数列的概念,进一步强调

  ①“从第二项起”满足条件;

  ②公差d一定是由后项减前项所得;

  ③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必须是同一个常数(强调“同一个常数”);

  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由学生将等差数列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归纳出数学表达式:an+1-an=d(n≥1)

  同时为配合概念的理解,我找了5组数列,由学生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其中第一个数列公差小于0,第二个数列公差大于0,第三个数列公差等于0。由此强调:公差可以是正数、负数,也可以是0。

  (四)归纳通项公式

  在归纳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我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由学生研究,分组讨论上述四个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总结对比找出共同点猜想一般等差数列的通向公式应为怎样的形式整个过程由学生完成,通过互相讨论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又化解了教学难点。

  猜想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

  此时指出:这种求通项公式的办法叫不完全归纳法,这种导出公式的方法不够严密,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这里向学生介绍另外一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办法---迭加法:

  在迭加法的证明过程中,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利用等差数列概念启发学生写出n-1个等式。

  对照已归纳出的通项公式启发学生想出将n-1个等式相加。证出通项公式。

  在这里通过该知识点引入迭加法这一数学思想,逐步达到“注重方法,凸现思想” 的教学要求

  接着举例说明:若一个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1,公差是2,得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n=1+(n-1)×2,即an=2n-1,以此来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运用。

  同时要求画出该数列图象,由此说明等差数列是关于正整数n一次函数,其图像是均匀排开的无穷多个孤立点。用函数的思想来研究数列,使数列的性质显现得更加清楚。

  (五)应用举例

  这一环节是使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增强对通项公式含义的理解以及对通项公式的运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求等差数列的第20项、30项等。向学生表明:要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中的a1、d、n、an这4个量之间的关系。当其中的部分量已知时,可根据该公式求出另一部分量。

  此外还可以联系实际建模问题,如建造房屋时要设计楼梯,已知某大楼第2层的楼底离地面的高度为3米,第三层离地面5.8米,若楼梯设计为等高的16级台阶,问每级台阶高为多少米?

  这道题我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注意每级台阶“等高”使学生想到每级台阶离地面的高度构成等差数列,引导学生将该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等差数列。

  设置此题的目的:

  1.加强同学们对应用题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数学实际问题引出等差数列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3.再者通过数学实例展示了“从实际问题出发经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最后还原说明实际问题的“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方法。

  (六)小结作业

  小结:(由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1.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强调关键字:从第二项开始它的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会知三求一。

  3.用“数学建模”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等差数列的实际应用呢?根据实际问题自己编写两道等差数列的题目并进行求解。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回顾加深了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思维,还锻炼了学生学以致用、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在板书中突出本节重点,将强调的地方如定义中,“从第二项起”及“同一常数”等几个字用红色粉笔标注,同时给学生留有作题的地方,整个板书充分体现了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3

  首先,我对本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等差数列》是选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5的第一章数列的第2节的课时,本教材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改革创新,对于促进高中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等差数列这一节在数列这一章中起着奠基作用,是高中生学好数列这一部分内容所必不可少的重点所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机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现今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其中:

  认知目标:通过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使学生能够应用定义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并确定等差数列的公差。

  能力目标:

  1.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使学生能够应用其公式解决等差数列的问题;

  2.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使学生能够应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等差数列问题;

  3.掌握等差中项的定义和等差数列项的性质,使学生能够应用等差中项的定义和等差数列项的性质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主要内容及其重点、难点

  1.教学主要内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的函数性质;

  2.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3.教学难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主要内容及其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知识教授为主,多媒体教授为辅,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教学难点问题,主要采取讨论式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为了讲清楚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高中生的现状,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通过师生互动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这也同时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思维以及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思考评价法

  2.分析归纳法

  3.自主探究法

  4.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既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

  2.讲授新课: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选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以及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3.课堂小结,强化知识:简明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5.布置作业。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4

  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本节内容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中职数学第二册第11章第2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下面先说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职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学好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列这一章是中职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函数知识的延伸,而且还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同时数列还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良好题材。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本章的第二节,它为后继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对提高学生分析、猜想、概括、归纳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等差数列》作为《数列》这一章中两个最重要的数列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研究和解决集中体现了研究《数列》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对提高学生分析、猜想、概括、归纳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结构特征,并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掌握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让学生在问题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以及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情况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应用教学难点确定为:应用等差数列解决有关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中职学生的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大部分中职生基础薄弱、理解接受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不爱学习,不会学习。学生认为数学难,枯燥理解不了。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采用了问题、类比、发现、归纳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精讲多练。同时也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为学习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另外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

  ①创设情境—引入问题

  ②分析归纳—解决问题

  ③例题研究—运用新知

  ④分组训练—巩固新知

  ⑤总结归纳—提高认识

  ⑥课后作业-自主探究六个层次的学法,它们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从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教学设想

  我经常在想: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害怕数学,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数学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了。事实上,数学学习应该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探究数学、认识并掌握数学。

  由生活中的实例一招聘信息引入:A公司月薪2000元;B公司第一个月800元,以后逐月递加200元。你愿意到哪家公司上班?为什么?在A、B公司一年各共领多少钱?五年呢?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给学生讲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1+2+3+…+100=

  同学们,如果你是小高斯,你会怎么向老师解释算法呢?

  (二)分析归纳——解决问题教学设想

  由高斯的解题过程:

  S= 1+2+3+…+100

  S= 100+99+98+…+1

  2S=(100+1)×100

  S=(100+1)100/2=5050

  让学生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本课新的知识点。

  1、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

  类似m+n=s+t am+an=as+at m,n,s,t∈N+

  等差求和

  倒排相加

  另有

  即(2)——类似梯形面积公式便于记忆

  进而让学生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

  一年在A公司12×2000

  在B公司

  800+900+1000+…1900

  五年在A公司2000×12×5

  在B公司

  800+900+1000+…+6700

  ——让学生利用刚学的知识解决当前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以致用。

  (三)例题研究——运用新知教学设想

  通过例题,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掌握、运用知识的效果

  例1、(1)求正奇数前100项之和;

  (2)求第101个正奇数到第150个正奇数之和;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100-3n,求其前65项之和;

  (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1=3,求S10

  例2、某长跑运动员7天每天的训练量(单位:m)分别是7500,8000,8500,9000,9500,10000,10500,他在7天内共跑了多少米?

  例3、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d=,前n项之和Sn=。求a1及n

  课堂上让学生用两种公式解题,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通过板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四)分组训练—巩固新知

  教学设想,例题过后,我特地设计了一组检测题

  1、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2、等差数列{an}中,(1)a1=2,d=-1则Sn=

  3、2c+4c+6c+…+2nc=

  4、一堆圆木,每层总比上一层多一根,顶层4根,最底层21根,这堆木料有多少根?

  5、一只挂钟,遇整点就敲响,钟响的`次数是该点的时间数,从1点到12点共响几次?

  通过游戏比赛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巩固新知识。

  (五)总结归纳——提高认识教学设想

  让学生通过所学内容的小结,对知识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清晰的线索,把课堂所学知识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课后作业自主探究

  教学设想

  学生经过以上五个环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的求和,并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知识掌握的情况有针对性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我将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为三列,一列为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一列为例题,一列为讲解。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我认为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也很重要,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向学生展现了所学知识的框架,突出重点难点,清晰直观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五、说教学反思

  根据课堂教学情况,课后及时总结,不断改进,精益求精,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结束: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新课标指出: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且具有多样性与选择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今天我将贯彻这一理念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二章。本节课是等差数列概念和特点等知识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的基础。本节课既加深了对数列相关概念的理解,又蕴含了倒序相加法、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整个高中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接下来谈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留置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此外要注重在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上建构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其推导方法,能用公式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观察、思考、计算等探究过程,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中,教学重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学难点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采用讲授法、练习法、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谈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导入新课

  导入环节我会设置情境。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1+2+3+…+100=?据说,当时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却用非常巧妙的方法迅速得出了答案。

  然后简单分析1+2+3+…+100是求一个等差数列前100项的和。利用这一本质引出本节课学习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将著名数学家融入课堂,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注重了数学课堂的文化的学习和培养。此外利用数学家进行导入,渗透数学的发展史。

  (二)探索新知

  新授环节主要探究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计算公式,是本课的中心环节。

  我会直接提问:你知道高斯是如何计算的吗?相信大多数学生听过这个故事,想到(1+100)+(2+99)+…+(50+51)=101×50=5050。

  有了本道题目的铺垫,我会继续提问:1,2,3,…n,…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如何求呢?在这里组织同桌讨论。并且提示学生思考:如何使得不管有奇数个还是偶数个都能恰好配对不剩余?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内容是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及运用;本课是在学习映射、函数知识基础上研究数列,既对进一步理解数列,又为今后研究等差、等比数列打下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首先,数列,特别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数列在产品尺寸标准化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我国已颁布的供各种生产部门设计产品尺寸用的国家标准,就是按等比数列对产品尺寸进行分级的。

  其次,数列在整个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处于一个知识汇合点的地位,很多知识都与数列有着密切联系,过去学过的数、式、方程、函数、简易逻辑等知识在这一章均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应用,而学习数列又为后面学习数列与函数的极限等内容作了铺垫。应该说:新课本采取将代数、几何打通的混编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强化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而数列正是将各知识勾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由于不少关系恒等变形、解方程(组)以及一些带有综合性的数学问题都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有关,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本节内容起到一个巩固旧知,熟练方法,拓展新知的承接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习障碍:

  本节课是学习数列的起始课,在学习中会遇到下列障碍:

  1.对数列定义中的关键词"按一定次序"的理解有些模糊

  2.对数列与函数的关系认识不清

  3.对数列的表示,特别是通项公式an=f(n)感到困惑。对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不只一个觉得不可思议

  4.由数列的前几项写不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学习策略:

  (1)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列的兴趣,体会数列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可由实际问题引入,从中抽象出数列要研究的问题,使学生对所要研究的内容心中有数,如书中所给的例子等

  (2)数列中蕴含的函数思想是研究数列的指导思想,应及早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与函数的关系。在教学中强调数列的项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次序"便是函数的自变量,相同的数组成的数列,次序不同则就是不同的数列。函数表示法有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类似地,数列就有列举法、图示法、通项公式法。

  (3)由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是简单的代入法,这一例题为写通项公式作一些准备,尤其是对程度差的学生,可多举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归纳通项公式与各项的结构关系,尽量为写通项公式提供帮助

  (4)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要帮助学生分析各项中的结构特征,让学生依据前几项的规律,猜想该数列的下一项或下几项的值,以便寻求项与项数的关系。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归纳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1、并非所有数列都能写出它的通项公式;如④

  2、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形式上不一定是唯一的。如数列1,-1,1,-1,1,-1,...的通项可写成或或等

  3、当一个数列出现""、"-"相间时,应先把符号分离出来,用等来控制;

  4、有些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分段的形式来表示;

  5、熟悉常见数列的通项:三、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分析

  考虑到学生已学过映射、函数的特点,为突破难点,在教学上,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

  (2)归纳通项公式;

  (3)画出数列的图像;

  (4)把数列的通项公式理解为一种特殊函数,采取了讲解、引导、探索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

  (一)启发诱导式:举实例让学生找规律,得到数列的基本知识。

  (二)自主学习式:根据数列的定义和前面所学的函数关系,由学生自己通过联想、类比、对比、归纳的方法迁移到新情境中,将新的知识内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三)问题解决式:设计的每一个探究问题的解答过程。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数学人文色彩,同时也阐述了数列来源于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动感与直观性,同时也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总之

  1、本节课是数列的起始课,设置情景、激发兴趣有利于学生学好本章知识;

  2、把数列与集合、函数对比学习,有利于巩固旧知识,掌握新知识,使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

  3、教法和学法上突出教材重点、力求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较多地采用提问(包括设问);在教学材料呈现上以多媒体形式给出。例题的配备由浅入深、渗透了思维活动组织上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概括的方法。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思想,采取"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八字方针。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7

  一、地位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等比数列是在学习了等差数列后新的一种特殊数列,在生活中如储蓄、分期付款等应用较为广泛,在整个高中数学内容中数列与已学过的函数及后面的数列极限有密切联系,它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及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此,设计本节的数学思路上:

  利用类比的思想,联系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学习方法,采取自学、引导、归纳、猜想、类比总结的教学思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

  2)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并能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发现意识,培养学生运用类比思想、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等比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是让学生理解“等比”的特点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四、教学难点

  “等比”的理解及利用通项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预习自学环节。(8分钟)

  首先让学生重新阅读课本105页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并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课本P122至P123例1上面。

  回答下列问题

  1)课本中前3个实例有什么特点?能否举出其它例子,并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

  2)观察以下几个数列,回答下面问题:

  1, , , ,……

  -1,-2,-4,-8……

  1,2,-4,8……

  -1,-1,-1,-1,……

  1,0,1,0……

  ①有哪几个是等比数列?若是公比是什么?

  ②公比q为什么不能等于零?首项能为零吗?

  ③公比q=1时是什么数列?

  ④q>0时数列递增吗?q<0时递减吗?

  3)怎样推导等比数列通项公式?课本中采取了什么方法?还可以怎样推导?

  4)等比数列通项公式与函数关系怎样?

  (二)归纳主导与总结环节(15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回答为主体,教师引导总结为主线解决本节两个重点内容。

  通过回答问题(1)(2)给出等比数列的定义并强调以下几点:

  ①定义关键字“第二项起”“常数”;

  ②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定义: =q(n≥2);

  ③q=1时为非零常数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引申:若数列公比为字母,分q=1和q≠1两种情况;引入分类讨论的思想。

  ④q>0时等比数列单调性不定,q<0为摆动数列,类比等差数列d>0为递增数列,d<0为递减数列。

  通过回答问题(3)回忆等差数列的推导方法,比较两个数列定义的不同,引导推出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法一:归纳法,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并从次数中发现规律,培养观察力。

  法二:迭乘法,联系等差数列“迭加法”,培养学生类比能力及新旧知识转化能力。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8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高中数学数列部分的基础知识,主要涉及数列的定义、分类以及数列的通项公式。数列是高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它不仅是后续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特殊数列的基础,还广泛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够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其通项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数列的定义、分类和通项公式。

  (2)教学难点:如何从数列的前几项归纳出通项公式。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归纳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讲授法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然后,通过归纳法引导学生从数列的前几项中归纳出通项公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总结能力。最后,通过练习法巩固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学生需要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数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从数列的前几项中归纳出通项公式,并相互交流、讨论。

  归纳总结: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练习巩固: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银行利息、工资增长等)引入数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介绍数列的定义和分类,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

  (2)通过具体例题讲解数列的通项公式,使学生掌握求解通项公式的方法。

  合作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从给定的数列前几项中归纳出通项公式,并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归纳总结

  学生将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掌握准确无误。

  练习巩固

  (1)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五、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授法、归纳法和练习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数列的基本概念和通项公式。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总结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和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归纳通项公式时存在困难,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同时,我也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9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高中数学《数列》章节的第一节内容。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不仅是研究数列通项公式、前n项和等后续内容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重要载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了解数列的定义,掌握数列的分类(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使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感受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数学活动,发现数列的规律和性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意识和数学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列的定义、分类和通项公式。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数列的规律和性质,以及如何应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推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数列的奥秘。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展示实例、图表和动画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同时,结合课堂板书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数列相关的实例(如斐波那契数列、电影票房数据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数列的概念。

  讲授新课:

  介绍数列的定义和分类,让学生明确数列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的规律,发现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讲解数列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列知识。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将数列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通过实例和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数列知识时存在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辅导和训练。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10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概述

  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研究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本次说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以及数列的应用。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掌握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及性质。

  掌握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能够运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难点: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和函数概念,对数列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但是,数列的抽象性和规律性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实例的引入和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探究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利用PPT等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实物模型:通过展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工资增长、存款利息等)引出数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介绍数列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明确数列的'基本特征。

  讲解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公式的应用。

  探究学习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究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推理能力。

  互动提问: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数列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巩固练习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针对易错点和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和练习。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数列的应用价值。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制定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反思

  反思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 1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是高中数学必修五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续学习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知识的基础。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在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通过学习数列,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数列的概念,掌握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能够求解简单的数列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等方法,探索数列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教学难点: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和数列求和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数列这种新的.概念和性质,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类比,逐步理解和掌握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在讲授新知识的同时,穿插适当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数列的图像和性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黑板板书:通过板书的方式,展示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列的求解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列实例(如:电影院座位的排列、银行存款的复利计算等),引导学生思考数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数列的概念:介绍数列的定义和分类(有限数列、无限数列、递增数列、递减数列等),并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列的特点。

  数列的通项公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列的项与序号之间的关系,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并给出几个具体的数列让学生尝试写出它们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介绍数列前n项和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推导,得出一些常见的数列前n项和公式(如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三)练习巩固

  基础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的数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练习:提供一些稍有难度的数列题目,让学生尝试挑战自己,提高解题能力。

  (四)总结归纳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数列概念和性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互动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我也需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题目,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11-20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06-07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01-18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5篇11-20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5篇)11-20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精选5篇11-29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6篇(优秀)06-08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常用[6篇]06-09

高中数学数列说课稿合集5篇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