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谈中国诗》,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七方面展开。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首先,我将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谈中国诗》选自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第十课,本文作者以其通中外古今、通学理的开阔视野,主要介绍了中外诗歌在形式上的不同点,以及对待中国诗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既批评中国人自信于中国本土文化的心理,又直指了西方人片面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偏见。本文篇幅较长,论述贯通中西,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且评论见解生动奇巧,显示出了作者语言的幽默睿智,学习本文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中外诗歌的态度,激发热爱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高三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阅读能力,但对这类文艺评论性的文章了解不够,尤其是对钱式手法的理解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文艺评论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诗的本质特征,把握中外诗歌在形式上的不同点。
2.把握文章思路,揣摩钱钟书散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法和比较阅读法,提高阅读中外诗歌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阅读和研究中外诗歌的正确态度,激发热爱诗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定如下:
通过揣摩关键语句的方法,体会钱钟书在阐述中国诗特征时所使用的比喻和引用手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重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对比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下面我将介绍本课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及他人情感的影响。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会通过钱钟书先生的作品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围城》的作者,大家猜出是谁了吗?对,就是钱钟书,就是这位学贯中西的鸿儒——钱钟书先生,他的众多著作至今在国内外学术界仍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文艺论文《谈中国诗》。顺势进入本课的学习。(板书标题)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是赏析文章的前提,通过初读,学生能初步了解将要学到的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图,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形成整体感知。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基于此,首先全班学生在认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自主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
1.默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思路;
2.快速浏览课文,概括出中国诗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明确中国诗具有早熟而缺乏变化、篇幅短小、富于暗示和笔力轻淡,词气安和的本质特征。以上教学的设计旨在通过自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把握中国诗的特征。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细节阅读来学习整篇文章,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在理清思路、领悟内容的之后,我会组织学生以四人为小组,探究本文语言在形式上的特色,先自主学习再组内交流,期间教师巡场指导,随后派代表总结发言,其他组可以补充,教师帮助学生明确比喻和引用手法在文中的使用。
关于引用手法,学生可能会从“何处是”和“春去也,人何处;人去也,春何处”等中外诗歌对比中感受到引用手法的丰富特色;从引用陶渊明、李白的诗和歌德、雷格的诗歌中感受到引用的贴切特色。
关于比喻手法,学生可能会从“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轻鸢剪掠”“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类高帽子空头大话”等精彩语句中体悟出作者比喻生动、趣味、深刻的语言特色。(相应板书。)
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能够把握深入文本,在学习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中,体悟钱钟书在阐述中国诗特征时所使用的比喻和引用手法,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本课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拓展延伸
本部分我主要设置了“自述感受”的拓展延伸环节: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对钱钟书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自由发言,并说明理由。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别人对钱钟书评价的文章,引导学生加深对钱钟书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
(五)小结作业
因为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课内学习活动的完结,而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新的起点。因此,在师生共同总结本堂课主要内容之后,为了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我布置如下作业:联系课文,比较阅读中国诗人舒婷《致橡树》和外国诗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评说这两首诗歌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点。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艺创作和文艺鉴赏的认识。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突出重点、难点,使学生一目了然。所以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谈中国诗》说课稿02-12
高中语文说课稿《谈中国诗》03-24
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02-12
高中语文《风景谈》说课稿范文02-11
《木兰诗》说课稿范文07-27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06-26
高中语文说课稿06-25
高中语文《祝福》说课稿11-09
高中语文《雷雨》说课稿11-13
高中语文《劝学》说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