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说课稿

时间:2024-05-16 14:11:00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高中音乐说课稿【常用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音乐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常用15篇】

高中音乐说课稿1

  一、我说课的第一个内容: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主要分为两点:

  1授课对象:欣赏本首乐曲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知识面比较宽广,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丰富,接触的新事物较多。根据他们这一特征我会制作相应的多媒体课件。用优美的音乐来打动他们的听觉,从而体现音乐的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并了解该曲的知识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选择教具:因为考虑到不同的学校有各自的`实际情况,于是我作了以下两手准备:

  第一手准备:对于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我只需要录音机和磁带,用自己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手准备:对于教学条件较优越的学校,已拥有了多媒体教学设施,那我只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一张即可达到我的教学目标。

  二、我说课的第二个内容:教学目标设计

  1、通过对古琴曲《梅花三弄》的欣赏,感受音乐中的情感,理解该曲的艺术创作特征和精神实质。

  2、了解梅花,并通过欣赏不同艺术形式表现的梅花,培养学生在困难面前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我说课的第三个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第一种方法,提问法:主要用于该课堂开始的时候,以提问的方式将同学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因为刚上课,难免会有一些同学注意力是涣散的,用提问的方法可以起到预示的效果,让同学们尽快进入角色。

  第二种方法,讲解法:主要争对该曲所有的知识进行讲解,分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和欣赏。

  教学重点:1.想象力和音乐审美的培养。

  2.在欣赏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

  教学难点:1.主题音乐的变化比较。

  2.掌握该曲的寓意、意境及结构。

  第三种方法:视听结合启发法:主要通过音乐美、画面美,去激发同学们的听觉和视觉,从而达到启发同学们的作用,使他们对该曲加深认识。

  四、我说课的第四个内容:教材分析

  《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相传为1500多年前晋国(265—420),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后被琴人改为琴曲。乐曲以梅花抗严寒、傲霜雪的性格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纯洁和坚贞不渝。根据历史记载,古代笛曲亦有“三弄”,即高声弄、下声弄、游弄。“三弄”表示主题出现三次,所以把全曲划分为三个部分。

  五、我说课的第五个内容:教学过程

  主要分为5个部分,

  1、导入部分:这个环节我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比兴手法,通过《梅花引》这首歌和一幅梅花图引出这节课的主题。介绍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贵品质来表达该曲,从而体现了梅花坚强不屈的精神和该曲的意义,同时播放多媒体,以此让同学们走进想象的意境,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

  2、展开深入部分:先让同学们欣赏乐曲并提问:该乐曲主要表现的内容。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所知想象梅花图。老师分段欣赏。需要重点注意的是:《梅花三弄》是怎样在乐曲中体现梅花品质以及一弄与二弄之间的情感联系。

  3、拓展创新部分:让同学思考在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艺术家们是怎样赞美、表现梅花的精神品质的。在表现梅花的书画、舞蹈、音乐、诗歌中体会她们的共同之处,更进一层的了解梅花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4、结束部分:总结本堂课所学知识点,认识梅花的精神和高贵。布置课后作业。

  5、板书设计:《梅花三弄》

  一弄:舒畅、清幽

  二弄:急促、抗争诗歌书画舞蹈音乐剧

高中音乐说课稿2

  一、 说目标

  歌唱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高中阶段要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与爱好,增强演唱的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潜能,使他们能够运用歌唱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引导学生用健康的审美意识规范自己的歌唱实践,并在其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得到情感的陶冶与升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对学生现状和教材的分析我设立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感受体验不同国家合唱作品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合唱的类型和编制。

  能力目标:在学习合唱知识的同时,继续学习和巩固歌唱的基本要素,能尽量达到用正确的歌唱方法演唱重唱或二声部音乐作品的一个声部,并与其他声部融合。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和演唱合唱作品,培养学生感受人声的丰富表现力与美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二、 说教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歌唱模块中的第四单元世界之光中的一节,本单元在整册书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在巩固和学习其他单元的时候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是:(1)本单元要选择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各自不同的风格;(2)对比欣赏混声合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童声合唱的不同,归纳总结各自的合唱编制;(3)“实践”一直是整个歌唱模块的重心,本单元要实践的是歌唱艺术中的“重唱”,也可采用二声部合唱训练;(4)本单元还涉及到了歌唱的基本要素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这一知识专业性很强,我们只作常识介绍,同时继续深化前三单元的歌唱基本要素。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要点,我将本单元分三课时完成,第一课完成前三个内容要点,第二课完成第四个内容要点,第三课排练一首歌曲《含苞欲放的花》,今天我要上的是第一课世界之光——合唱艺术,根据我设立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设立如下:

  重点:合唱的种类和编制

  难点:独立完成重唱或二声部合唱的一个声部

  关键:熟练掌握歌唱的基本要素

  三、 说教法与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尽可能的突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

  1、比较法:在导入环节里,让学生通过听辩比较四首来自不同国家的合唱歌曲,完成一道连线题,并感受体验各自的风格。

  2、探究法:在合唱的种类和编制这一教学环节中主要让学生通过看书和资料引导学生进行合唱知识的探究,并结合比较法,归纳总结合唱的种类和编制,并亲身参与混声合唱的编制。

  3、讲授法:讲授法虽然是比较传统的授课方法,但是对于歌唱的要素和歌曲的排练过程中有很多专业知识,这些必须通过讲授传达正确的教育信息,让学生作出相应的反应,并结合音乐学习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学法模仿来完成歌曲学唱这一环节。

  理论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的要求:

  1、体验。音乐教学过程应是完整而充分地体验音乐作品的过程。要启发学生在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体验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爱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2、比较。通过比较音乐的不同体裁、形势、风格、表现手法和人文背景,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音乐的初步能力。

  3、探究。学生进行音乐探究与创造活动,倡导开放式和研究性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4、合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四、 说过程

  为了充分体现新课程、新课堂、新学法,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1、听辨导入2、欣赏与探讨3音乐实践4、才艺展示

  高中音乐世界之光——合唱艺术说课稿,标签: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

  教学

  播放音乐学生步入课堂

  师生问候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营造音乐学习氛围

  二、导入

  播放四首合唱作品的录音或视频片断完成连线题

  请同学们用审美的耳朵仔细聆听,思考四首合唱作品都来自哪些国家?(连线)

  学生讨论后回答:美国、法国等

  吸引学生注意并产生兴趣。

  展示标题:“世界之光”——合唱艺术。

  在感受体验来自不同国家合唱作品的同时,走进我们今天的课题第四单元“世界之光”继续我们合唱艺术的学习。

  观看幻灯展示的课题“世界之光”——合唱艺术

  三、新授

  (一)

  合唱的种

  类和编制

  探究

  合唱的种类

  混声合唱

  同声合唱: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

  男声合唱

  请同学们继续讨论刚才的四首合唱作品的不同之处?

  归纳总结讨论的结果:童声合唱

  女声合唱

  男声合唱

  混声合唱

  通过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合唱的编制:声部是合唱中的基本组织单位;

  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

  第一女低音、第二女低音

  第一男高音、第二男高音

  第一男低音、第二男低音

  又可分为一声部、二声部;或者一声部、二声部、三声部(同声合唱多用)。

  ①同学们想想看,在合唱的种类里,我们这个班级组成的合唱团应当是什么类型?

  ②下面我们以混声合唱为例参照书上42页一起了解一下合唱的编制。

  ③我们通过幻灯片了解一下各种合唱类型的队列,同时我想请四位同学用肢体语言面向我(指挥)按相应的位置站好。

  学生回答:混声合唱

  高中音乐世界之光——合唱艺术说课稿,标签: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说课稿,

  同学们打开书的42页

  在了解队列的同时,掌握混声合唱的英文缩写S女高音、A女低音、T男高音、B男低音

  (二)

  练习

  音乐实践

  ①歌唱前的基础练习

  两次呼吸练习(慢吸和急吸)。

  发声练习。

  ②二声部作品《深深的海洋》

  今天我们就用混声合唱演唱一首二声部作品《深深的海洋》,在演唱之前我们做基础的发声练习。

  学唱歌曲《深深的海洋》。

  根据老师的提示和要求,做好学习过的歌唱的基本要素来指导发声和歌曲的演唱。

  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由浅入深,在学会两声部歌曲的同时能与他人配合完成重唱。

  (三)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展示学习后的成果。

  我们分声部分别找八名同学来演唱这首歌曲。

  上升高度,我们找两名女同学为我们演绎女声二重唱。

  根据老师的要求,选出代表参加表演。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合唱的类型和编制,并学习了二声部歌曲《深深的海洋》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歌唱,不仅能独唱,还要会与他人合作进行重唱和合唱,我想你们一定会从中找到乐趣,用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学习和生活,下课。

  五、作业

  回去学唱歌曲《含苞欲放的花》。

  课后拓展。

高中音乐说课稿3

尊敬的考官们:

  大家好!我是xxx号考生

  现在开始我的说课,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聂耳》,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对于上好一节音乐课是至关重要的,准确的教材分析不但可以让学生迅速的掌握授课知识,同时还可以辅助老师更好的进行教学设置,调节授课节奏,应此接下来我要对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聂耳》是教材第十六单元第二十八节,其重点是鉴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和进行曲《毕业歌》,感受其音乐情绪。其中《金蛇狂舞》是聂耳在1934年根据广东音乐《倒八板》整理改编的民乐合奏曲,乐曲以活泼跳跃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表现出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毕业歌》是影片《桃李劫》中的主题曲,这首歌曲在影片结束时响起,号召青年们走上救亡战场,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我国民乐合奏曲的了解,激发爱国主义情怀,保持积极向上的信念。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较强。音乐感知能力以及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基础,逐渐形成音乐审美态度,但是对于音乐的人文性知识(音乐史)掌握还不够,因此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来进一步的学习音乐理论知识。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部分,以上教学目标应当以知识技能为主线,逐步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且将以上两点落实到过程与方法当中。应此我将三维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第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欣赏选曲,感受20世纪30年代的音乐特征,学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聆听视唱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学生能够掌握聂耳的音乐风格。

  第三,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人文知识,理解其作品在时代中的推动性作用。

  四、说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赏析两部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20世纪30年代音乐作品,培养爱国主义情怀,难点为理解“螺丝结顶”这种传统音乐创作手法,了解聂耳相关音乐史实。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互动式教法与讲授法相结合,之所以这样选择,一方面互动式教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来,另一方面讲授法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辅助学生理解音乐人文性史实。

  2学法:采取视唱法与小组合作探究法相结合,视唱法有助于辅助学生理解音乐形态,小组合作探究法有助于提升学生间的协作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具

  随后,我选择用多媒体为主要的教学用具来展开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下一节课能否真正流畅地实施下来、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能否得以实现,这些都会逐步落实在教学环节里,我要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共分为课程导入、新课讲授、拓展延伸和小结作业四个部分。下面,我就来详尽的谈谈我的教学过程。

  良好的导入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形成聆听期待,产生探究的欲望,在导入环节,我用多媒体播放纪念建国60周年阅兵视频。并且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你们内心有怎样的感受?(试讲)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能够得到情绪是激动的,自豪的。紧接着我会再问同学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能够从视频中听到背景音乐是《义》,由此我会引导出“人民音乐家”聂耳,顺势导入本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通过大家耳熟能详的国歌,用视听结合的方式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冲击力,以作曲家为桥梁自然流畅的进入课程内容。

  在新课教学的环节,我会让同学们采取分别聆听两首歌曲的形式,让同学们感受不同音乐形式——民乐合奏和群众歌曲,来展现同一主题的革命情怀,体会时代特征。

  首先我会为同学们完整的播放《金蛇狂舞》,并询问学生:“同学们,这首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又如何呢?”这里我预设学生的答案可能是情绪是热烈欢腾的,速度是快板。(板书:《金蛇狂舞》热烈欢腾的快板)接下来我会追问学生:“乐曲一共分为几个部分呢?”学生会通过听辨旋律主题的方式得出乐曲分为三个部分。由此我会引导同学们分主题再次聆听作品,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乐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了良好的铺垫。

  在第二次聆听时,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第一主题,并请同学们轻声哼唱,感受音乐的旋律走向和明快的节奏,引导同学们理解交替节奏(2/4 + 1/4)。(板书:第一主题交替节奏)然后播放第二主题,并且提问同学们:“第二主题与第一主题有哪些不同点呢?“通过反复聆听学生可以迅速感受到第二主题的情绪更加热烈,我会追问同学们: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情绪变化的呢?通过读谱学生可以总结出节奏更加的紧密,通过重复音的频繁使用表现情感更加紧促。(板书:第二主题节奏紧密重复音)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通过谱例与音频的结合,使同学们更加立体的感受民乐合奏的艺术魅力,感受聂耳音乐的丰富变化。

  最后我会为同学们播放《金蛇狂舞》第三主题,引导同学们理解这是一段问答式的上下句结构,通过逐渐紧缩的方式进行旋律创作,但骨干音(1和5)并没有发生变化,最终以主音1收束全曲。最终向同学们介绍这种手法是我国传统音乐中经常使用的创作方法——螺蛳结顶。(板书:第三主题螺蛳结顶)之所以选择这样循循善诱的讲授式教学是因为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复杂多变,用引导示范的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螺蛳结顶这种创作技巧。

  在理解了《金蛇狂舞》这部作品以后,我会问同学们,对于聂耳还有哪些了解呢?学生可能会说聂耳创作了《卖报歌》、国歌等大家熟识的音乐作品,在肯定学生音乐涉猎的同时我还会用讲授法向同学们介绍:聂耳是中国仅有的三位“人民音乐家”之一,另外两位是冼星海和施光南,这样学生可以准确地了解作曲家的历史地位。随后我会向同学们介绍聂耳从小随母亲在云南长大,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深远,因此他创作的乐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最后引导同学们理解“人民音乐家“的深刻内涵——也就是”音乐创作是为人民群众而服务的“,他的创作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鲜明的政治作用,由此引出下一首革命歌曲《毕业歌》。(板书:《毕业歌》)

  在鉴赏《毕业歌》的过程中,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歌曲,提问同学们歌曲的情绪和体裁,学生可以说出歌曲的情绪是激昂的、铿锵有力的,(板书:激昂的、铿锵有力的)通过阅读歌谱,学生可以发现歌曲的体裁是进行曲(板书:进行曲)(情绪激昂)内容是号召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在感受了歌曲的主题以后,我会向同学们提问“聂耳的革命歌曲为什么会充满号召力?为什么要号召无产阶级革命”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同学们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的历史背景,结合历史更好的理解聂耳音乐的人文意义。

  以上是新课讲授环节,在这里我充分融合了互动式教法和讲授法,使学生对聂耳的创作以及人文背景有了整体的认识,对两部作品也有了一定的理解。接下来是拓展延伸环节。

高中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1、教材分析

  今天我所选用的教材是高中一年级音乐鉴赏课本第二十八节。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⑴知识与技能:搜集、阅读相关知识,认识国歌作者聂耳并知道这位革命音乐家的伟大贡献及高尚品格;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⑵自主欣赏、主动探究、合作创造等方法:在愉悦中感受与体念音乐,能主动地投入到本课的各项音乐活动中,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欣赏和积极创造,来提高音乐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充分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

  ⑶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所创设的情景及运用举例分析、感受、体验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到作品情感内涵,体验到乐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⑷情感目标:通过聆听《金蛇狂舞》和《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积极乐观向上的信念。

  基于音乐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欣赏、分析聂耳的两部音乐作品《金蛇狂舞》和《毕业歌》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内涵,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第二方面说教法和第三方面说学法上面谈谈。

  二、说教法

  选用举例、聆听、比较、自行分析、小组讨论、交流看法、情感共鸣等分析作品的方法达到教学目的。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知识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方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同时我还让学生多听多练,自省自悟,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最后我具体阐述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为四个环节:

  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情景导入——聂耳生平及代表作——作品欣赏——总结讨论

  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四个环节:

  ㈠情景导入(5-8分钟)

  ⒈放映20xx年国庆节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视频片段,起立唱国歌。

  ①国歌每个学生都要会唱。大、中、小学的重要集会要唱国歌,引导学生思考唱国歌时要注意什么?

  ②情感教育人们唱起国歌,就会居安思危,想起祖国过去受侵略受压迫的苦难,想起拋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斗争,就会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我校每周一早上都要升国旗,在这庄严、神圣的时刻却会看见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在升旗过程中有些人就是跟着国歌伴奏曲“哼哼”而已,有些同学甚至还手插在口袋里,不行注目礼,东张西望或交头接耳。唱国歌是师生表达爱国感情的一种神圣行为,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我们不仅要学会唱国歌,而且应该唱的准确,唱的有情感。

  ㈡聂耳生平及代表作(5-10分钟)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聂耳的资料,教师进行补充总结。

  ㈢作品欣赏(25-30分钟)

  ⒈赏析《金蛇狂舞》

  ①听由民乐演奏的《金蛇狂舞》,先不介绍作品。思考:谈谈你想到了什么场面?心里激起了什么情绪?

  ②学生回答思考题

  ③教师补充:乐曲是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变创作的民乐合奏曲,表现了欢庆的节日场面,描绘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在欢庆端午节赛龙舟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聂耳于1934年亲自指挥并灌成唱片。聂耳将乐曲定名为《金蛇狂舞》反映了他对新中国的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金蛇和狂舞个指什么?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④介绍“螺丝结顶”概念:“螺丝结顶”是一种旋律写作手法,他将歌(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师:大家看,这种句子越说越短,最后只剩下一个音在音乐中就叫“螺丝结顶”;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⒉欣赏《毕业歌》

  ①《毕业歌》创作背景;这首歌是电影《桃李劫》的插曲,此歌作于1934年。该片讲述的是“9.18”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在毕业前他们欢聚一堂时唱了《毕业歌》。影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起到了提示主题、号召有为青年走上救亡战场的作用。由于歌曲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因此深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学生所热爱,在我国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学唱《毕业歌》。请学生当指挥,全班齐唱。

  ㈣总结讨论(3-5分钟)

  ⒈《金蛇狂舞》是作曲家聂耳根据传统乐曲《倒八板》改编创作的一首民族器乐合奏曲。

  乐曲表现了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船的热烈场景和欢腾的情绪。

  ⒉《金蛇狂舞》运用了螺丝结顶的发展手法来发展音乐。

  ⒊《毕业歌》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激情。我们不仅欣赏聂耳的优美作品更应欣赏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代代传唱!

  我衷心的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让“音乐”这魅力无穷而令人神往的艺术,成为孩子们心中花朵,让他铺满孩子们的人生道路,散发出不绝的芬芳!

  我的说课到处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5

  说教材

  1、《春江花月夜》选自高中音乐欣赏教材中的第二章的第二节,这是一首民族管乐曲。

  2、它原是一首琵琶古曲,原名为《夕阳箫鼓》、《夕阳箫歌》等,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郑觐文、柳尧章首次将其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并改名为《春江花月夜》。

  3、经过许多艺术家的精雕细刻,这首乐曲已成为我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4、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月亮在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摇曳的江南美景。主要的乐器是琵琶、筝、箫等。

  说学情

  我们高中的学生以前没有开设音乐欣赏课,所以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比较差,但对民族音乐欣赏的比较少,兴趣不浓。

  说教法

  根据学生和音乐的特点,我能采用的教学方法的主要是: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开发创新思维。(音乐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只有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有个性的联想,才能进一步对音乐的理解,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文化修养不同,往往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是不同的。所以鼓励他们展开有个性的想象,只要确实是根据音乐想象的都 是正确的。这样不但能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还能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

  2、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分析音乐,处进对音乐的理解。

  3、音画式教学法:根据音乐,我在电脑里画了几幅画,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具象的画面,让学生结合画面来理解音乐。(我们的学生欣赏水平比较低,很难指把音乐和它所表现的意景联系起来,甚至有的学生还错误的认为只要是欣赏音乐就是听歌曲,有一次我给学生欣赏《梁祝》时,竟然有个学生问:“老师,怎么光有音乐没有人唱呢?”结合画面来欣赏音乐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让他们知道音乐还有这么丰富的表现力。)

  说学法

  根据老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可用讨论法、分析法、想象法。

  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情况我确立了三个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他们民族自豪感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以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3、能力目标: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重点:了解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重点欣赏其中的“渔歌唱晚”,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琵琶、箫、筝是这首乐曲的主要乐器,也是我们民族管乐队中的重要乐器。掌握和了解它们的音色和表现力,对今后的民族音乐欣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学生对乐曲的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采取了结合画面欣赏音乐的方法促进对乐曲的理解。)

  说教学程序

  一、 开始让学生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带着问题去欣赏

  提出问题:①这首乐曲主要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②这首乐曲用主要乐器是什么?

  (带着问题欣赏,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欣赏质量,还能提高他们想象能力和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发。要求学生有个性的联想可以与众不同,只要你确定是根据音乐想象的,就是正确的。往往音乐是中性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不同,再说,本来《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古曲,是后人给他取的名。)

  二、由学生回答引出讲解主要乐器,结合图片和音响资料认识和了解它们的音色以及表现力

  认识乐器并了解它们的.音色。

  ①琵琶:是民乐中的弹拔乐器,有丰富的表现力,往往表现一些气势磅礴的场面。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接着放有关琵琶音色方面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琵琶的音色,加深印象。)

  ②箫:音色悠扬动听,往往表现柔和的月光。(放有关箫音色的音响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箫的音色,加深记忆。)

  ③筝:音色明快,往往表现流水,有著名的独曲《高山流水》。(放有关筝的音响资料,加深印象。)

  三、展示教师对这首乐曲的感受。(是我根据音乐画的一幅画,并朗诵诗句,促进学生的理解。)

  四、讲解结构

  1、展示乐曲的题目《春江花月夜》。

  2、介绍《春江花月夜》

  3、结构

  引子

  主题:江楼钟鼓

  月上东山

  风回曲水

  花影层叠

  变奏 水云深际

  渔歌唱晚

  洄澜拍岸

  桡鸣远濑

  欸乃归舟

  尾声

  五、理性欣赏

  (因为刚才一开始就进行了没有任何提示下的欣赏,让学生有了初步的印象,现在必须系统的、理性的欣赏。让学生结合画面和老师的讲解来理解音乐。)

  引子部分:琵琶使用弹挑、轮指、模拟江楼上阵阵低沉的鼓声。使人联想到一夕阳西下,夜幕将临。箫和筝奏出的声音,似春风在江面上吹起的层涟漪。江面显得那么的静。

  主题:江楼钟鼓:让学生看谱子听音乐。(主题是全曲的基础,一切音乐都是由主题变奏而来,因此要熟悉主题旋律。)

  月上东山 箫的演奏表现月亮在东山升起。

  风回曲水 利用琵琶的滚奏、轮指来演奏,表现了岸边的花草、垂柳在晚风的花影层叠 吹指下,婆沙起舞,频频点头的情景。

  水云深际 表现了江面上、空旷朦胧,水天相接,连锦不断的远山在皎洁的月光下隐约可见。

  渔歌唱晚 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作为重点欣赏,它表现了船越来越多,由远而近,江面上顿时热闹起来,江水拍打着江岸,人们在玩耍打闹,欢歌笑语,洄澜拍岸 尽情享受,这美丽的江南之夜。人们玩到了深夜,该回家,他们渐渐的远去,江面上恢复了平静。

  让学生讨论:

  船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江面上由静到动,又由动到静,江水拍打着江岸。

  1、这段音乐主要是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个场面的?

  2、是怎样表现的?(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琵琶、箫、筝的音色以及表现力的了解。最后老师总结。①琵琶在力度上由弱到强,在节奏上由缓慢到激烈,表现了船由远而近,越来越多,最后整个乐队加入,表现了江面上人们玩耍打闹的情景。②筝有力的划奏与乐队时强时弱的音响,形成江水拍岸,浪花飞溅的景象。)

  桡鸣远濑

  省略

  欸乃归舟

  尾声:琵琶和筝奏出悠扬、徐缓的、抒情的旋律,前呼后应,结束全曲,它使人联想到:船渐渐远去,江面上风清月白,万籁无声,只有那一轮明月映照着春江流水,江面上泛起粼粼的波光,体现了“静”。

  六、手法

  静→动→静

  远→近→远 这首乐曲有动有静,有远有近,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把江南美丽的夜景→情→景 景表现的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高中音乐说课稿6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百鸟朝凤》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全一册艺术与欣赏第三单元第二十三课,这是一节鉴赏课。通过赏析作品,体味民族音乐的艺术美丽,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的特征和风格,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并从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

  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了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并能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让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百鸟朝凤》,培养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对于鸟类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2.通过聆听、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体会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3.能够分辨出音乐中唢呐模仿的不同种类的鸟的叫声;能够清晰分辨出各乐段的主题旋律。了解唢呐这门民族乐器的风格和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赏析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听辩和区分各乐段的主题旋律。难点是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感知乐曲——探究乐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采用播放音频和师生提问的方式,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想像鸟类的形象,并提出,音乐中不同的乐器也是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艺术创作的,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知乐曲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播放一遍乐曲《百鸟朝凤》,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跳跃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随后我会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熟悉乐曲。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强调音乐实践,这在我们的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着重体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整体感受—分段赏析—完整体验”的步骤学习,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段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唢呐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识要点。其中,对于各乐段的主题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聆听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总结出,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概括即可。但对于第二乐段中唢呐的炫技演奏技法,是这节课的分析要点,在这里我会选择启发问答、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的方法来进行引导。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模仿第二乐段中不同鸟类的.叫声,来感受唢呐的乐器声音特点和风格。最后再完整聆听,带领同学们对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并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首作品所传达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发现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并从所感所悟中培养学生们对于民族音乐、民族器乐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聆听钢琴版本的《百鸟朝凤》,并自由讨论一下,两种演奏风格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不同版本作品的聆听和对比,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入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同时,将自己对于《百鸟朝凤》的所思所想总结成小短文,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请同学们在欢乐的乐曲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这就是我今天的板书设计,包括了作品的各段主要内容,通过这个板书学生可以直观的捕捉到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主旨,知识点呈现较为清晰明了。

  以上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百年沧桑》,此次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我简单说一说我对于教材的理解,朱践耳的《百年沧桑》是人教版高中音乐第四单元的一节欣赏课,是一首交响诗,它完成于1996年,同年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等单位主办的“迎接97香港回归音乐作品征集活动”的金奖。

  根据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的转换,可以分为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段落。整部作品,用交响音乐的艺术形式,高度地概括了中国近一百多年近现代历史的基本脉络。表达了不要忘记过去屈辱的历史,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永存。

  二、说学情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高中学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已基本完成。各种认知能力不断完善,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发展。能通过作曲家、演奏(演唱)家、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去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这一阶段学生比较喜欢流行歌曲,可以适度的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流行音乐进行组织授课,让学生能够乐于学习并忠于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主题和情绪转换,体会作品交响诗的体裁,建立不怕困难、热爱祖国的情感。(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2、在分段聆听中,感受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主题和情绪转换;从乐器、动机、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品,提升音乐分析能力。(审核感知、文化理解)

  3、了解交响诗体裁,掌握《百年沧桑》的创作背景;从乐器、情绪、动机、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结构和情绪转换,并能哼唱主题旋律。(审核感知、文化理解、艺术表现)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从乐器、情绪、动机、主题等方面分析作品,感受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结构和情绪转换。

  难点是感受作品的“入侵—苦难—觉醒—抗争—胜利、欢庆”五个音乐结构和情绪转换。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教法:听赏法、讲授法。

  学法: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分段欣赏——拓展延伸——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我会播放1997年香港回归的视频片段,并提问视频中呈现的是哪段历史?由此引出课题《百年沧桑》。

  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初步感知环节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观察谱例。并提问作品的体裁是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我来总结交响诗体裁同学们介绍交响诗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单乐章交响曲,最早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创立,交响诗的音乐结构形式并不固定,基本以奏鸣曲式结构为主,并在此基础上自由发展。内容往往根据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为主。交响诗强调音乐的矛盾冲突,戏剧性与抒情性是其主要的表现内涵。

高中音乐说课稿8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姓名

  2、了解学生音乐基础情况

  3教育学生应该多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二、导入: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

  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1、2、5题和第3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第一节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音乐与人生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B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

  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3)复听歌曲

  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

  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1,3,5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1,3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高中音乐说课稿9

  一、说教材

  首先我想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百鸟朝凤》是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音乐全一册艺术与欣赏第三单元第二十三课,这是一节欣赏课,通过赏析作品,体味民族音乐的艺术美丽,了解唢呐这一民族乐器的特征和风格,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并培养音乐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等。

  学生在学唱音乐作品的同时扩充了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继续了解与探究音乐。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音乐知识,感受音乐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并能够自由表达所思所想。

  二、说学情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要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反复聆听、直观演示以及音乐实践,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开阔音乐视野,并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同时,这时期的学生正值变声期,教师要讲通过授歌唱知识,提醒学生注意嗓音的保护。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因此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1、通过学习《百鸟朝凤》,培养保护自然、喜爱自然的感情,以及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和喜爱。

  2、通过聆听、讨论、小组合作探究、模仿表演等形式,体会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意境。

  3、能够清晰分辨出音乐中唢呐模仿的不同种类的鸟的叫声;能够清晰分辨出各乐段的主题旋律。了解唢呐的乐器风格和特点。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多种形式赏析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听辩和区分各乐段的主题旋律。难点是了解民族乐器唢呐,体会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分以下两点。

  1、教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创设情境法。

  2、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视听结合法。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总的设计思路分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感知乐曲——探究乐曲——巩固提升——小结作业。下面,我将分别来介绍这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了培养学习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音频导入和师生提问的方式,播放各种鸟类叫声的音频并引导学生想像鸟类的形象,并讨论音乐中通过模仿动物的叫声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乐器,顺势引入今天的课题。这样设计,既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将课堂思路引领到了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中,从课下到课上形成了一个自然地、生动的过渡。

  第二环节是感知乐曲环节

  初步感知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在这一环节,我会为同学们完整播放一遍乐曲《百鸟朝凤》,并提问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分别是怎样的,通过初听学生能够分析出歌曲的情绪是欢快跳跃的,速度是散板、自由的。随后我会为学生们简介作品《百鸟朝凤》的'相关知识和唢呐的乐器背景知识,辅助学生熟悉乐曲。通过这样直观感知的方式,请同学们捕捉到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探究学习做好准备。

  第三环节是探究学习环节

  探究学习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新课标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强调音乐实践,这在我们的探究学习中也需要有着重体现。

  这一环节,我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精心诱导,变枯燥为生动,学生通过“整体感受—分段赏析—完整体验”的步骤学习,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各段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和唢呐的炫技型演奏技法等知识要点。其中,对于各乐段的主题风格和表现形式,通过聆听学生就比较容易能够总结出,因此只需要带领同学们进行简单的讨论和概括即可。但对于第二乐段中唢呐的炫技演奏技法,是这节课的分析要点,在这里我会选择启发问答、讲授法、互动讨论法的方法来进行引导。随后我还会请同学们模仿第二乐段中不同鸟类的叫声,来感受唢呐的声音特点和风格。最后再通过完整聆听,带领同学们对作品形成一个完整的感知过程,并请同学们来谈一谈这首歌曲所传达的精神主旨是什么?通过一步一步的教学推进,学生能够发现这首歌曲表达了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并从所感所悟中培养对于民族音乐、民族器乐的热爱。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地掌握新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第四环节是巩固提升环节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对音乐作品有更的把握和体会,我会请同学们聆听钢琴版本的《百鸟朝凤》,并自由讨论一下,两种演奏风格有什么样的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

  这样做既能够对新学习的音乐作品进行巩固,同学们又能充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通过不同版本作品的聆听和对比,巩固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表现以及艺术审美的能力。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好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课堂小结时我会和同学们一同探讨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总结音乐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引入对于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关注。同时,将自己对于《百鸟朝凤》的所思所想总结成小短文,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在课程的最后,我会请同学们在欢乐的乐曲中结束本节课的课程。

  七、说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说课稿10

  一、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一)教材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课共欣赏三首描写天鹅的乐曲。第一首选自二十六课,由法国作曲家圣——桑斯作曲的大提琴独奏《天鹅》;第二首是学生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场景音乐《天鹅》。重点欣赏第一首。这是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然嬉戏的优美形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熟悉乐曲及主题思想,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与演唱,加深对同一主题却具有不同性格、形象、意境的三首乐曲的理解。

  2、能力发展目标:让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在欣赏中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启发学生通过音乐欣赏进行文学艺术创作,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对天鹅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达到艺术熏陶与塑造良好品格的目的。

  3、情感培养目标:通过对三首“天鹅”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热爱优秀音乐文化的感情,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懂得继承并弘扬优秀音乐文化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感受、理解大提琴独奏曲《天鹅》的情绪和意境。在优美的旋律中提高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简单协作能力与群体意识。

  (四)教学难点:

  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天鹅》音乐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二、精选教法,让学生想学

  1、以声像呈示作为辅助,采用启发诱导式和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以加强视觉享受,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使学生能更高效地学习、掌握音乐知识,并将学生由感性认识逐步引导到理性的分析,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发挥学生创造能力,体现现代教育的效能观。

  创设意境、展开联想,引导学生以主题因素的发展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乐曲的分析与描述,层层深入音乐的意境,整体把握作品的脉络。

  教学中,师生双方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教师与学生都处于一种平等、民主、和谐、自主、自觉的角色环境中,通过一系程序,教师与学生在一种自由空间里相互发展,相互创造,相互提高。

  2、激励创新教学方法

  整堂课由“情境导入——熟悉乐曲——‘画面’联想——合作演绎——创作升华”五部分构成,在教学中采用艺术融合为主要形式,将音乐、美术、舞蹈等直接诉诸于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尝试将欣赏和创作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引导他们在欣赏中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通过课件的展示、教师言语的引导和激发,诱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和创造灵感,促进学生的多向思维,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对学生富有创意的创作过程和作品,予以肯定和褒扬,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这也是本堂课的亮点。

  三、暗授学法,让学生会学

  高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音乐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经过训练能够做到自己识谱视唱。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一)直观教育方法,通过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为更好地发挥其想象力作铺垫,进而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的尝试。

  (二)在动中学,乐中学,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中愉快的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更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发挥创造精神。

  这些方法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各显其能:能画的画一幅《天鹅》画,能舞的跳一段《天鹅》舞,能写的写一首《天鹅》颂,并能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巧设教学程序,让学生乐于学

  课前首先展示课件封面,播放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

  (一)情境导入

  1、向学生展示配有背景音乐具有高雅气质并写有《天鹅》标题的页面

  2、简单介绍乐曲《天鹅》。展示写有乐曲简单并附有与乐曲情境相关图片的多媒体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熟悉乐曲

  音频演绎,学生思考问题,教师在乐曲播放过程中适时地启发诱导并演唱,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欣赏。

  1、展示写有思考题的页面,播放音乐及与乐曲意境相关的动画视频。

  2、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师生共同得出乐曲特点,教师介绍乐曲作者与创作背景,以及大提琴的音色和它在管弦乐队中的作用,并出示大提琴试奏。让学生现场感受大提琴音色的魅力。

  (三)画面联想

  欣赏乐曲,展示丰富的天鹅图片的多媒体页面,教师在此过程中绘声绘色的进行讲解。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图景和旋律中。之后检测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分组讨论,要求学生能情绪、意境、节奏、速度、力度五方面来突破这个重点。

  放课件观赏诗歌音乐《天鹅》,欣赏完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

  (四)合作演绎

  鼓励学生自我听赏音乐《四小天鹅舞曲》进一步感受“天鹅”的音乐美,要求学生听赏完后将乐曲的性格、天鹅的形象、乐曲的意境与前一首《天鹅》对比,用最简洁、用最恰当的词语概括它们的典型特点,然后再欣赏芭蕾舞《四小天鹅舞曲》,并请同学上台模仿或自编动作随音乐表演《四小天鹅舞曲》,教师点评。

  欣赏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放课件观赏芭蕾舞剧中的剧情。由学生概括这首乐曲的性格、形象和意境,之后师生视唱乐曲,并用电子琴和其它乐器尝试演奏。

  (五)创作升华

  1、大提琴独奏的《天鹅》乐曲做背景。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达到的情景和神韵,并据音乐意境在电脑上选择适合的图画。展示有大提琴独奏《天鹅》背景音乐的页面(课件中出现提示文字:“欢迎来到寻宝屋。请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并根据音乐的意境,寻找认为合适的图画,放到‘学生文件夹’中,希望这里的‘宝贝’能够满足您。请同学们试试看!”),之后在电脑上展示学生选择的图片。

  2、放课件,欣赏芭蕾舞《天鹅之死》。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意境画天鹅,颂天鹅。

  在此过程中,我将巡视课堂,参与到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启发和指导学生的创作。学生自主创作结束后,挑选学生富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示,请学生阐述创作思路,之后进行评价。这样让学生的音乐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是本堂课的亮点。

  课堂小结:如诗如画的45分钟就要结束了,这节课我们通过欣赏、视唱和创作等环节,了解三首描绘“天鹅”的乐曲 ,展示课件(板书),有高雅动人的天鹅、有欢快活泼的天鹅、还有优雅哀伤的天鹅,它使我们领略了音乐的神韵和魅力,但愿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听赏习惯,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随后,学生在激昂的场景音乐声中随音乐出教室。

  五、感悟与反思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评价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作为一名专职音乐教师,我将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今天的说课便是一种尝试,不当之处,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行的指导、帮助。谢谢!

高中音乐说课稿11

  教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历史背景及艺术价值,提高学生对中国音乐文化精品的审美,评价能力。

  2.通过古曲、古诗《春江花月夜》的对比欣赏,研究诗乐《春江花月夜》在艺术表现上的异同之处。

  3.通过《春江花月夜》诗乐欣赏,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重点难点:诗乐《春江花月夜》艺术性比较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教师:

  今天我们继续中国音乐文化欣赏之旅,利用网络欣赏中国音乐文化精品——著名的诗、乐作品《春江花月夜》,课前我看到许多同学按要求积极的进行了初步欣赏实践,非常好!现在能不能请同学说说古往今来人们对这两部作品有哪些较高的评价之词?(闻一多先生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横绝竟为大家”,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下面老师为同学们演奏这首乐曲其中的旋律,请问我演奏的是曲中的是那一段?(江楼钟鼓、主题)(教师演奏《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江、花、月、夜这五个字代表着人生历程中的五个重要良辰美景,可以想象诗乐作品取名春江花月夜是多么富有诗意。这两部作品之所以流传百世,就在于作品表现出的意境是那么的幽美深邃,那么这两部作品之间有没有联系?他们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异同之处?对他们做一个比较如何?

  二、授新课

  1、*初步欣赏《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相关音响作品(全曲欣赏、片断欣赏),找出《春江花月夜》主题旋律。初步了解十个片断。

  *《春江花月夜》唐诗参考资料预读,解决生字难字。

  *《春江花月夜》乐谱对照音乐初步欣赏。

  *中国民族音乐“鱼咬尾”、“换头合尾”的含义?

  艺术实践任务:

  全班同学分成5个小组,建议以不同角色角度完成《春江花月夜》艺术实践,也可另定艺术形式。上课时由课代表主持,进行15分钟的交流(其中部分小组表演时可合在一起)。

  文学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唐诗朗诵或吟唱(3分钟以内)。

  音乐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歌词配《春江花月夜》主旋律演唱或演奏(3分钟以内)。

  书画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春江花月夜》或《夕阳箫鼓》书画作品3副(上课时带来)以上,上课时请一位同学即时书写“春江花月夜”五个大字(3分钟以内)。

  舞蹈家小组:

  完成创编一段《春江花月夜》舞蹈(3分钟以内)。

  历史学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创作静态造型“春、江、花、月、夜”五组造型,可用道具(3分钟以内)。活动策划家小组:

  小组形式完成《春江花月夜》其他创意(3分钟以内)。

  教师:(音乐起)同学们,对于诗乐作品《春江花月夜》的欣赏比较到此暂告一段落,从大家展开的热烈探讨中,可见同学们对作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欣赏和研究,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作品创意、艺术实践交流板块,请各组同学做好准备。欢迎**同学上台主持。

  *各组同学交流《春江花月夜》相关艺术实践、创作交流。

  *老师也自己所作的的《春江花月夜》音乐图画与同学交流。

  *最后师生全体在《春江花月夜》音乐声中

  齐声朗诵唐张若虚诗《春江花月夜》前十六句或齐唱主旋律。

  学习小结:课堂师生学习小结,课余音乐学习安排。

  教师:

  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祝贺同学们艺术实践表演的成功。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在积极主动、互相协作、实践创新、交流的'氛围中进行的,大家从两部《春江花月夜》作品中感受到诗含乐韵,乐融诗情的音乐文化特点。也更加认识到中国音乐特有的韵律美,浓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及中国音乐的博大精深,老师今天也受益匪浅。对于《春江花月夜》,对于中国音乐,值得欣赏学习研究的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余的音乐学习总结能够更加成功。

高中音乐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音乐与民族),它是以中国少数民族的民歌和民乐为切入点,在音乐鉴赏和探究活动中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和韵味,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能对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树立平等,多元的文化价值观。

  本课将主要鉴赏学习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藏族民歌《酒歌》。

  2、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本课的音乐作品,能辨别本课不同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如何通过旋律、节奏、调式等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

  (3)通过鉴赏不同风格、不同体裁民歌,从而加深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鉴赏音乐的能力。

  3、教学重难点

  在鉴赏“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民族文化特征,认识理解音乐与人民生活、劳动习俗的关系。

  4、教学准备: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课件。

  二、说学法

  我觉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法和学法是相统一的,有什么样的教法就有什么样的学法,应该说“教学思想”决定了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决定了教法与学法,但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存在,以学生的“主动式”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听”“唱”“演”等要素,让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演唱方式。通过列出表格,直观地对比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完成能力目标,验证结论。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高中生已经具备的音乐审美经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采用比较鉴赏法、亲身体验法等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民族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民族风格是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如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表现出来。

  四、说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是鉴赏少数民族歌曲,了解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过程策略中,我将采用“主动式”学习教学模式,达到教学目标。

  1、创造情景,兴趣导入

  同学们课前已经多多少少地搜集了一些有关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材料,有没有谁能说出各个领域的民歌风格?或能演唱熟悉的少数民族歌曲?

  待学生有所交流后,我接着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超级女生演唱民歌的视频,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及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明确学习目标,并引出课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鉴赏”。

  2、整体感知,体验风格

  初听:

  通过多媒体播放《辽阔的草原》和《酒歌》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趴在桌上,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

  初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复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并提示学生注意听它们的节奏、节拍、曲调以及情绪,并比较它们不同的风格特点。

  复听鉴赏后请同学们将答案写在纸上,以小组互动交流,再请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交流,培养学生认真聆听音乐的习惯,并根据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风格特点。

  再听:简介音乐的民族风格(课件展示)

  同学们先看一看鉴赏提示1、2,再看看屏幕展示提示,回过头来,再一边听,一边想音乐的民族风格特点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小组为单位填写(音乐风格与民族关系的初探)学习卡片,再投放在展示平台上,互动交流,行吗?

  “音乐风格与民族的关系”初探

  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与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与民族性格

  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式”学习的能动性。

  3、探究分析,感性上升到理性

  先由课件展示《辽阔的草原》简介

  这是一首呼伦贝尔盟的长调歌曲,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蒙古族年轻的女歌手宝音德力格尔带着这首歌参加了世界青年联欢节,并为草原人民赢得了金奖。从此,主这首歌便成了蒙古族的象征之一。

  再赏析金曲

  在赏析金曲过程中,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画图谱,感受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并让学生谈谈音乐在具体表现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速度、节拍等音乐表现要素对音乐风格的表现作用,从而总结出歌曲的音乐特点是:全歌为对比呼应的上下句一段体结构、羽调式。节奏

  自由宽广,旋律悠扬舒展,具有浓厚的草原气息。接着介绍蒙古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娱乐活动等)揭示出蒙古族的性格特征(勇敢、强悍、粗犷、豪爽)。并出示讨论与交流的问题:蒙古族音乐的风格特点与蒙古人的性格特征之间存在什么样的联系?

  这样设计旨在通过鉴赏音乐,了解民族文化,反过来又通过了解当地文化进一步理解音乐,当学生由了解提升到了理解的程度时,再组织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韵味,请会跳蒙古舞蹈的同学上台为大家伴舞(或老师伴舞,学生轻唱旋律)加深学生音乐风格的理解。

  然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提出问题:通过本堂课的音乐体验,你认为音乐作品的民族风格主要是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来的?并举例分析。

  这样设计旨在学生对音乐的欣赏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4、拓展延伸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更多的少数民族人文、地理、风俗等方面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在班上交流介绍或演唱、演奏,因为一节课的容量毕竟有限,老师所能做的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才是学习的最大课堂。

  5、结束语

  如诗如画的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欣赏了部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音乐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的.民族的音乐作品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它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语言特点、思想感情、历史文化影响等。但愿今天的课能给同学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鉴赏习惯,善于发现美,感知美,创造出更多更美的艺术形象,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五、感悟与反思

  这是一节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音乐鉴赏课,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老师开启了一片教育的新天地。我认为一堂好的音乐鉴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生活化”学生学习“主动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学生在有兴趣和充满情感的情境中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作、评价等方面的艺术能力,完成审美教育。当然,这种赏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今后我将努力改进,取得更好的效果。

高中音乐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欣赏第二单元《音乐的美》中的第二节《悲剧美》,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的作用和意义

  人类在创造历史,开辟未来的的斗争中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与奋斗牺牲,先进人物为探索真理而经受磨难,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献身捐躯,人民大众饱受压迫和痛苦,这一切都是悲剧美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悲剧美是在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它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的震撼,以其特殊的艺术感召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

  音乐不同于文学和戏剧,它在表现悲剧性冲突的具体情节方面受到很大局限,然而它却能以特别强大的力量表现悲剧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再现最深沉、最激越、最动人的悲剧性情感。

  通过对《悲剧美》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悲剧美是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和悲剧性的艺术表现中对美的肯定,而且往往与崇高和壮美相联系,使人产生深沉而巨大的同情共感和心灵震撼,并以独特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激励和启示,引发学生深层次的审美感受。

  2、教材分析

  《松花江上》

  作于1936年,“西安事变”前,词曲作者张寒晖正在西安二中教书。当时呈现在西安街头的东北军官兵和大批东北逃亡者的惨痛的景象,深深触动着他的心弦,于是便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他们饱含热泪的如泣如诉的音调,愤恨哀伤的情绪,提示出当时因遭受日本侵略而背井离乡的东北同胞的`悲惨生活,倾诉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由于它唱出了全国人民的抗日心声,所以迅速传遍全国各地。

  3、教学目的

  ①在音乐欣赏中,能够随老师琴声哼唱有关悲剧美的音乐片断。

  ②能独立或与同学一起探讨悲剧美的基本概念。

  4、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在倾听悲剧美的音乐时获得深层次悲剧美的情感体验。

  ②理解悲剧美的基本含义。

  二、说教法

  1、导入新课:让学生谈谈对悲剧美作品的认识和看法,并举例说出几部了解的悲剧美的作品(如歌剧、戏曲、舞剧、歌曲等体裁的作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讨论完后:教师播放课外补充作品《等爱的人》,在欣赏的同时,让学生们注意,旋律和音色在悲剧美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近年来小煤矿安全事故屡屡发生和层出不穷,在资源开采暴利的贪欲驱使之下,忽视矿工生命安全。这部作品旋律如泣如诉、婉转低回、或暗淡深沉,或警号长鸣,这些都对于渲染悲剧美的氛围,增强悲剧美感人的力量发挥着突出的作用。

  2、欣赏《松花江上》

  在整个20世纪,人类社会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侵略者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无尽的痛苦,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我国东北,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序幕,1936年,当时身为中学教员的张寒晖先生,目睹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大地犯下种种的滔天罪行和当地百姓四处逃亡的悲惨景象,他含泪写下具有浓郁悲剧美风格的《松花江上》。此曲一经传唱,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共鸣。产生了重要影响,下面先让我们将这首歌完整欣赏一遍。并思考:在欣赏过程中,通过联想,你头脑中浮现出什么样的画面或场景:引发了你什么样的情绪?

  (学生思考发言)

  3、分段欣赏

  这首歌采用bE大调,3/4拍,是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结构。

  ①歌曲第一部分有两个长乐句,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旋律以反复咏唱的方式引伸展开,描述了东北家乡的富饶美丽。第二乐句的结尾;旋律以“ ”下行级进到“ ”,加强了歌曲悲痛的情绪,表现出流亡者被迫与亲人离散的惨痛心情。

  ②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旋律在小调上展开。前两个乐句基本相同,只在绪尾的三个高降低八度。旋律带有呼号,哀伤的感情色彩。

  ③当尾声“爹娘啊……”的呼于抢地似的旋律出现时,歌曲的情绪达到最高潮。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它激励人们起来战斗,抗日救国,收复可爱的家乡。

  4、浏览性的聆听欣赏《光荣牺牲》、《英勇就义》、《一个华沙幸存者》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高中音乐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高中音乐的1号考生。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它抚慰心灵、启迪智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题目是《鳟鱼》,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鳟鱼》是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第十四单元第二十六节的一节欣赏课。这是舒伯特1817 年夏天写成的一首艺术歌曲,歌曲形象鲜明生动,整体气氛轻松活泼。这一节课的学习为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乃至整个浪漫主义音乐风格打下基础。

  基于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聆听歌曲,从速度、情绪、节奏型等不同角度分析音乐。

  ②学唱《鳟鱼》旋律片段并了解艺术歌曲的特点,根据歌曲的特征设计音乐剧,加强对歌曲的整体把握。

  ③了解与作品相关的背景知识,学生从歌词、旋律中感悟人世间的单纯、善良与欺诈、邪恶并存的事实,感受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陶冶情操、发展能力和传授知识紧密结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鉴赏《鳟鱼》并学唱旋律片段。难点则是了解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的特点。

  二、说学情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西洋浪漫主义音乐并不陌生,甚至一些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声乐基础,对舒伯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作品中旋律、伴奏、歌词等音乐要素的分析还不够,对艺术歌曲的了解也并不多,很多学生对于作品与时代背景的联系了解也不够深入,无法从整体的、宏观的角度看待作品。在教学中,我会在注重聆听体验的基础上,适当渗透更加深入的鉴赏分析,培养学生音乐鉴赏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主要围绕“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基本理念,先采用观看图片的方式进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然后利用问题引导、听赏体验、自主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来赏析艺术歌曲,尽可能多的给学生表现和探究的机会,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深入挖掘音乐中的奥妙。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具体阐述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知及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为了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实践体验,本节课包含了聆听、演唱和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具体可分为图片导入、学习歌曲、巩固练习、音乐创编、课堂小结四个环节。

  (一)新课导入

  课堂之初,我将利用鳟鱼图片进行导入,并提问学生: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鳟鱼呢?你对它有怎样的了解?然后我会介绍:鳟鱼原产于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于1874年开始移殖驯化。分布在我国除西北、西南外的南北各江河湖泊中。鳟鱼终年生活在低温流水中,是底层冷水性鱼类。它们喜逆流、喜氧、喜集群,游泳速度较快,摄食凶猛,常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以鳟鱼图片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展开具体教学环节,进入到第二个环节,欣赏音乐。(板书)

  (二)新课讲授

  为了让同学们尽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我会先介绍《鳟鱼》的相关背景知识并对简单的知识进行提问,巩固同学们的预习成果,为课程的展开打下基础。《课标》指出:“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应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的教学原则,倡导学生对音乐作品整体性的审美感知和亲身体验。本着这一要求,我在本节课安排了三次聆听。

  第一次初听乐曲,完整播放音频,让学生思考:这首歌曲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哪一节奏型给你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聆听完毕后,回答问题的答案。根据歌曲速度、情绪的变化,引出曲式结构的知识教学。

高中音乐说课稿15

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萧友梅与黄自》。下面我按照以下七个部分进行说课。

  1、说内容: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新音乐歌声初放》之《萧友梅与黄自》,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歌曲《问》及《鱼阳鼙鼓动起来》的音乐情绪。理解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内容。

  本节课教学重点是:《问》及《渔阳鼙鼓动地来》的艺术表现力的发掘,音乐旋律、情绪、声部层次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指导读谱,聆听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及黄自在中国音乐史的地位及影响。

  2、说教学对象:

  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和生理日渐成熟,求知欲望很强,所以课堂上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认识、了解萧友梅与黄自的作品生平及主要贡献,初步掌握有关清唱剧的基础知识。并初步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过专业音乐事业兴起的情况。

  4、说教学方法:

  通过多媒体视频聆听感受法、探索讨论法。

  5、说学法指导: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利用流行元素的导入本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讨论,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6、说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PPT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像、视频、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声像合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记忆。

  7、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影响下,专业音乐活动开始兴起,一些音乐社团,音乐教育机构纷纷建立,出现了一批著名的音乐家,萧友梅.黄自等人。

  二、新课

  (一)音乐作品《问》

  1、作者简介: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人。1927年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萧友梅代表作品:艺术歌曲:《问》、《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爱国歌曲:《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

  2、作品赏析:艺术歌曲《问》易韦斋词萧友梅曲

  (1)思考:歌词有什么特点?从速度情绪上可以把音乐分成几部分?

  作者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耐人寻味。

  (2)曲式结构:两段体(单二部曲式)

  副歌部分,点明了问的主题,表现出对于当时军阀混战,山河残破,国家沉沦的.忧虑与感慨,这也是作者爱国主义情怀的抒发。

  (3)学唱《问》并集体演唱。

  (二)音乐作品《渔阳鼙鼓动地来》

  1、作者简介: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代表作品:清唱剧《长恨歌》;抗战歌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等。

  2、作品赏析《渔阳鼙鼓动地来》清唱剧《长恨歌》选曲

  (1)作品简介:《长恨歌》原为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诗,1932年词曲作者根据此诗及元曲《长生殿》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共十个乐章。

  (2)创作背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又向华北地区进犯,而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因而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不满。1932年,作者创作了清唱剧《长恨歌》,以讽刺时政。

  (3)音乐体裁形式——清唱剧:是一种介于歌剧、康塔塔之间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它包括了独唱、重唱及合唱,用管弦乐队作伴奏,各乐章间的歌词有较强的连贯性。清唱剧与歌剧相比,它没有布景,不需要歌剧演出时的服装、道具,也不需要戏剧式的表演,清唱剧多在音乐会上演出。清唱剧与康塔塔相比,它的篇幅较大,人物众多;而康塔塔则篇幅较小故事内容较简单。

  (4)聆听对比:第三乐章《渔阳鼙鼓动地来》与第八乐章《山在虚无缥缈间》,比较它们从速度、力度、音色、情绪和风格等方面有什么异同?

  (三)拓展与探究

  在了解沈心工、李叔同、萧友梅、黄自四位音乐家生平简介的基础上,结合他们各自的代表作品,探究他们各自的作品风格及对社会的主要贡献。

  主要代表作品音乐风格对社会主要贡献

  沈心工:

  李叔同:

  萧友梅:

  黄自文:

【高中音乐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音乐说课稿11-05

高中音乐说课稿05-15

高中音乐《音乐与生活》说课稿04-06

高中音乐说课稿:《音乐与生活》12-08

《音乐与人生》高中音乐说课稿11-11

高中音乐《音乐与生活》说课稿模板04-06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11-08

高中下册音乐说课稿03-10

高中音乐鉴赏说课稿03-19

高中音乐说课稿范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