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

时间:2022-10-13 16:50:10 高中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模板(通用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模板(通用6篇)

  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边城》,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属于小说阅读与欣赏课。

  一、说大纲

  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在现代文阅读和鉴赏上的要求是“感受文学形象,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二、说教材

  本单元重在让学生开阔视野,体会不同作家风格,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边城》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长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代表作,通过湘西儿女翠翠与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文学作品。本课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情景加以引导,力争拉近距离。

  三、说学生特点

  高一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与鉴赏能力,但对于课文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意义还缺乏进一步的挖掘能力。《边城》这篇文章反映的毕竟是一个成年人,而且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因而比较深沉,这是很难让高一的学生真正的领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这样一些内容进行大胆的舍弃,在课堂上不做过多要求。

  四、说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

  1.了解沈从文及其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2.学习小说细腻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方法。

  3.提高学生对含蓄语言的感悟能力。

  4.通过分析小说的环境、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5.感悟文中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树立学生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

  1.把握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淳朴的人性美。

  2.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

  在本课教学中,从人物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入手,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环环相扣。从而让学生感受沈从文先生的“人性美”与“人情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感受小说中蕴涵的“人性美”。

  五、说教学方法

  对文笔细腻、情感细腻的文学作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做的最重要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挖掘,并且本课是自渎课文,要放手让学生自渎。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教”的职能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与创造性,采用情景创设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同时,为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课堂效率,适当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六、说学法

  对于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显得异常重要,这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因此本课十分注意以下两点:

  1.自主讨论法。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讨论法”,掌握“读”、“想”、“划”、“议”、“结”的学习方法,通过自渎认真思考,划出重点语句,讨论交流,议出问题的关键,总结特点。从而把握重点。

  2.根据间接经验学习感受生活。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拟为一课时。

  课前准备:观看电影《边城》,分发有关作品和作家资料。

  (一)导入

  设计思想是以情景动感情,以情感激情趣,以情趣诱发求知欲。借助多媒体,以丰富的风光图片、生动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古老的湘西地区。

  有人说“《边城》是一首圆润悲婉的乡土抒情诗,是二老唱给翠翠的一支情歌,是一曲灵秀惆怅的田园牧歌。他描绘了一种充满化外之风的天人合一的意境。为被现代文明撕裂灵魂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恍若隔世亦真亦幻的人性理想。是一块行将失落的古朴的生命的绿洲。”

  你读了《边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此处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感悟美、发现美、品味美。)

  (二)设置疑问

  在充分激活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因势提问,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1.小说写了什么?

  2.课文中体现了哪些“爱”,重点突出的是什么?

  通过提问,明确小说以“爱”为中心,围绕一个“爱”字展开一件件故事。课文写了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重点写的是翠翠与天保兄弟的爱情。

  (三)赏析品味,互动探讨

  在学生满怀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时,让他们自学讨论,运用“自读讨论法”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教师多角度层层挖掘,适时点拨,开启心智。

  1.以翠翠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划分情节脉络。

  往事如梦——梦中人——未了情缘

  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下列问题,品读文章。

  a.翠翠为什么看到天上的红云,听着乡生意人的声音,心中有些凄凉?

  b.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到底缺少了什么?

  c.第二自然段中,翠翠为何要“胡思乱想”?

  讨论后明确:翠翠一方面内心寂寞惆怅,一方面又迸发出骚动不安的.爱情火花,心中有了朦胧的爱情,又有因情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的心理。

  3.学生结合课文其他部分,概括翠翠形象。此处设计以下问题:

  a.翠翠的梦,有什么含义?

  b.爷爷问翠翠选择哪一个,翠翠为什么不答?

  讨论后明确:翠翠的梦暗示了翠翠渴望得到

  幸福生活的躁动心理,她心里以前对傩送朦胧的感情,现在明确了起来,又表现出她内心的忐忑不安。翠翠的闪烁其辞又表现了她的腼腆、羞涩。

  翠翠形象:聪明乖巧清纯质朴腼腆多情

  4.让学生找出表现祖孙亲情、天保和傩送手足情的文段,让他们再次感受湘西民间独具的风俗美与风情美。

  5.学生自由发言,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本文主题。

  总结发言。明确:作者描写湘西秀丽风光、纯朴民风,旨在表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恰如其分的说明”。作者痛心于现代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物欲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朽堕落的现实,在作品中极力讴歌传统文化中残留至今的美德。

  (四)总结

  通过边城,通过翠翠,作者用最出神的笔墨淡然写出了一份柔情,对现实进行过滤或裁剪。我们要用最细腻的心灵体味着它,让我们一起去感应,所有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好而温暖。它让浮躁的人心慢慢沉静下来、敞亮开来……让我们把这样一份美好的柔情从古老的湘西,从遥远的边城带过来,储存在每个人的心底。

  (五)布置作业

  课外练笔

  有人说“爱”是一件大衣衫,衣衫是要讲究式样、色彩、衣料,甚至于时尚和流行的程度的。但是,对于穿衣服的人来说,更需要细密而熨帖的针法,才能让这件衣衫变得真正温暖舒适起来。

  请以“爱的针法”为话题,写一篇亲情文章。

  上述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边城》选编在高中语文必修5第一单元第三课文,作者是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的沈从文先生,著名作家汪曾祺对沈从文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在《边城》里,通过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兄弟之亲、睦邻之意生动的表现了他心中的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应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本单元是高中必修课小说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单元目标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所以,本课的鉴赏既要求我们对之前所掌握相关知识与能力进行回顾巩固,也要求学生在把握情节、探究主题的能力上有所突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更要对学生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学生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二、说学情

  在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过《林黛玉进贾府》《老人与海》《祝福》三小说,所以学生对小说常识和小说鉴赏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数学生在阅读小说时把注意力放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上,往往是通过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形象,而忽略了文本中通过语言、动作、深情、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从而挖掘小说主旨。

  此阶段的高中生初步完成从具体思维为主到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但时常需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围绕教学重难点,提高讨论问题的有效性,使学生把握文本,理解主题。

  根据以上对教材内容、课程标准的分析概述,结合着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沈从文及其作品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把握作品中翠翠、爷爷等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人物性格的分析,提高小说阅读技能,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俗美、人情美。

  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把握翠翠形象

  教学难点确定为:理解细腻入微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人性美。

  四、说教法

  1圈点勾画法

  讲解时让学生在预习后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圈点勾画,筛选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并结合作者写作风格和课文背景概括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仔细揣摩这些词语之间的内在关联。 2提问法

  讲解时让学生在预习后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划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并结合作者写作风格和课文背景理解情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此外仔细观察和揣摩这些词语之间的内在关联。

  3、指导颂读法和讨论法

  让学生分角色朗读p21页祖孙两的对话,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段对话是如何展现人物性格的,体现了爷爷对翠翠哪方面的疼爱与呵护,并结合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线让学生总结爷爷对翠翠的爱体现在哪几方面。在留了预习作业的基础上完成的,这样可以避免走形式,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不同观点可以碰撞和交流)

  4、教师点拨(注意发现学生问题并及时解决)

  比如通过批改预习作业我发现学生们对翠翠的`“凄凉”和“哭”的理解不太好,所以我就要着重启发讲解。

  五、说学法

  1反复揣摩,合作研究,感悟提升。

  我们知道,评价、鉴赏能力是语文诸能力层级中的最高层级,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对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在小说的评价、鉴赏中,理解关键词语对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小说中让学生通过美读体会情感,反复揣摩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再加上适当的有效的讨论。不仅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这小说的抒情特色,又能够通过翠翠情感变化所勾勒的故事情节中体现的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来把握小说对人情美人性美的歌颂。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这小说之门的金钥匙。

  2美读课文(包括分角色朗读主要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鲜明地体现着人物的性格特征。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事实,思想的实际表达为语言。”所以抓对话理解对把握人物感情和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头让女生美读,有助于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3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接下来我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生平。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环节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1、配乐《水乡》播放湘西风情的图片2、因为有了沈从文以及他的一系列湘西小说,凤凰古镇也成为了风景名胜之地,凤凰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个小镇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边城?去欣赏那里的山水之秀,去感受那里的民俗、人情之美。设计意图:综合运用多媒体功能,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其迅速进入情境。

  (二)熟悉作者,了解作品

  设计意图本文是小说节选而成,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设计意图因为这小说属于节奏比较缓慢,情节淡化的抒情小说,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是理解其内蕴关键。

  (四)合作探究,研讨分析

  分析人物形象——翠翠形象以翠翠为例,体会文中人性之自然、纯美。

  1.问题导入:人物可爱是沈从文小说的一大特点,翠翠是《边城》之魂,但在节选的文字中我们找不到关于翠翠的外貌描写。假如你是导演,你认为翠翠的扮演者应该表现出什么性格特点?2.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交流,推举代表展示。 3.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语句,反复朗读和揣摩这些语句及其内在的关联,梳理出翠翠感情变化的线索。教师点拨,设问帮助学生揣摩体会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问让学生理清翠翠心理变化的这条线。

  体会湘西之美——人性美、人情美

  请学生试从祖孙情、爱情、睦邻情三个方面来探究《边城》所体现出的人情美、人性美。具体要求:①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些情?找出来并加以适当的评析。②各组选择一种情加以讨论,然后推荐一人发言,其他同学做补充。

  设计意图:在人物形象分析的基础上带出对人性人情的深层次挖掘,使学生在加强对人物形象把握的同时,体会到亲情的伟大与爱情的美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艺术手法鉴赏

  鉴赏作者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艺术手法。重点阅读祖父与翠翠的对话,揣摩二人的内心世界。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强化写作能力。

  主旨解读

  全文通过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来展现了纯真女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到清晰的过程,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红线一头是爷爷对翠翠爱情心灵上的呵护,另一头是线索所关联的情节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经意中,谱写了一曲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诗。这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所追求的吗?这恐怕也正是作者的写作意图之所在。

  设计意图:以主旨解读作为本课的小结,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使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刻的总体把握。

  讨论探究: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却会以悲剧结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课堂感悟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沟通,协作,并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

  (五)交流成果,认识规律,总结经验,形成能力

  每个论题挑两组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补充或质疑。

  (六)课堂小结,拓展迁徙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你心中的小说《边城》。示例:《边城》是一曲中国式的田园牧歌。《边城》是一支真挚热烈的爱情颂歌。《边城》是一首用小说写成的无韵的诗,绘就的无彩的画。让学生课后阅读完整的《边城》小说,在以后的课堂中一起来讨论探究: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却会以悲剧结束?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课堂感悟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学会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沟通,协作,并训练其语言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牢固教学:

  ①阅读《边城》全文

  ②以“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六、板书设计

  血浓于水的亲情真挚热烈的爱情淳朴的邻里之情

  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 篇3

  以下从六个方面把《边城》一课说给大家。(课件展示):

  一、说教材

  说教材要明确本科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课件展示)

  1、教材地位

  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五一单元第三课,选自《边城》。高中语文新大纲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品位,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小说是人生的“百科全书”,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因此散文化的《边城》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并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基于此,确定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注意把握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2、教材作用: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发表于1934年,给读者展示的是湘西世界和谐的生命形态。课文是13至15章。小说是以人物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初中时学生就已初步学会了通过小说三要素来把握分析鉴赏小说了,因此本文将进一步加强对三要素中人物的心理描写和对话描写进行指导、提高,这对学生今后阅读和鉴赏小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课件展示):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培养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

  3.探寻小说所表现的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体会小说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主导,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体会风俗美、人性美、人情美。感悟亲情与爱情,体味真善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课件展示)

  根据目标要求和学生情况,我确立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

  四、说教法(课件展示)

  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我也认为,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因而,我根据情况采用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等方式,贯彻了启发式教学原则,运用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等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最不可忽略的就是读,但本文文章较长,我采取了泛读与精读结合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五、说学法(课件展示)

  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加强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要引导学生在激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所以学法如下:

  1、浏览课文,概括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情节。

  2、圈点勾画,筛选信息。自主鉴赏,品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情感,鉴赏人物形象。

  3、引导学生运用“自主讨论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而且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讨论问题的氛围,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要求。

  六、说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本课教学过程拟为两课时。课前要求学生做好两个准备

  1.组织学生观看电影《边城》,要求学生尽量去读小说全文。

  2.要求学生课前细读课文,通过练习册了解有关作品和作家资料。

  设计目的:因为课文幅较长,这样做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更有助于帮助学生全方位深入地理解课文主题,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经过以上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现在可以进入课堂教学阶段了。这是我的课堂教学流程:共有七个步骤:(课件展示)

  首先进入的环节是情境导入。

  (一)情景导入(课件展示)

  先请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风光图片我的导入语是(课件展示)

  我的设计思路是以景动情,以情激趣,以趣诱发求知欲。借助多媒体,以美丽的风光图片和优美的导入语把学生带入古老的湘西地区。去感悟那动人的故事,顺势就进入了下一环节。

  (二)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课件展示)。

  设计理由:因为有看电影和课前预习的铺垫,可鼓励学生站出来介绍,然后打出多媒体上的介绍文字帮助学生理清情节。有了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学生再看节选部分的内容,就容易理清思路了。

  2、理清节选部分的小说思路::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地理清思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多媒体)

  (1)、圈点勾画能够体现时间顺序的语句

  (2)、涉及到三个端午节的内容,这三个端午节有哪些不同?(多媒体打出总结归纳的内容)

  设计理由:因为这小说属于节奏比较缓慢,情节淡化的抒情小说,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是理解其内蕴关键。

  (三)赏析品味,互动探讨

  有了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就可以轻松的进入赏析品味,互动探讨环节的学习了。从此环节开始就进入了重难点的分析突破阶段。

  首先探讨这文章的风景美和风俗美

  1、风景美: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

  设计理由: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边城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是美的,这些问题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体会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做了很好的.铺垫。

  然后具体研讨人情美,人性美

  3、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设计理由:这个问题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鉴赏人物形象,体会人性美人情美。

  让学生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第一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第二组探究翠翠与爷爷的感情;第三组组探究爷爷与乡邻的感情。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

  指导第一组学生对翠翠和傩送这两个人物形象情感的分析,我的引导过程是这样的:

  A、翠翠与傩送:

  先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翠翠与傩送的对话。

  (1)通过对话体会翠翠的形象。

  设计理由: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通过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为了对翠翠单纯可爱的形象有更深刻的体会,除了让学生在文中寻找体现这一性格特点的内容之外,我又补充了《边城》中其他章对翠翠单纯可爱性格刻画的内容。(课件展示)

  (2)、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

  (3)、傩送有没有生气?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4)、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设计理由:侧重鉴赏心理描写,体会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

  过渡总结: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朦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B.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请第二组同学展示他们的研讨成果:

  引导学生从爷爷对翠翠的感情和翠翠对爷爷的感情两个角度体会亲情。在体会爷爷对翠翠的疼爱时,抓住看赛龙舟时,四次叮嘱翠翠这一细节。在体会翠翠对爷爷的关心和依赖时,抓住等爷爷时惧怕爷爷会死的心理活动以及爷爷来接她时她的语言神态描写具体体会。进一步延伸拓展通过天保傩送两兄弟的情感来更深入体会《边城》里呈现的亲情。

  第三组展示研讨结果

  C、爷爷与乡邻:

  ①爷爷与“老熟人”

  ②爷爷与“过渡人”

  ③爷爷与顺顺

  从这三个角度分析鉴赏友情乡邻情,更深入地体会《边城》中的人情美,人性美。

  4、让学生在鉴赏人物形象,体会人情美的基础上再次明确文章的主旨。因此我又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这是两个定向设问的探究题,目的性很明确,就是为了突破难点,探究文章主旨。(课件展示)

  (1)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

  沈从文在他的一散文中写道:“‘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课件展示)

  (2)他们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什么?

  (3)“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说明了什么?

  (四)本课小结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小结要紧扣主题。先鼓励学生说自己的感想。然后可以提示同学们,这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是否和“和谐社会”的主题相吻合。帮助学生明确:真善美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而边城又正好满足了人们这方面的愿望,所以他的艺术魅力才会像陈年的佳酿,愈久弥香。

  (五)布置作业

  有人说“爱”是一件大衣衫,衣衫是要讲究式样、色彩、衣料,甚至于时尚和流行的程度的。但是,对于穿衣服的人来说,更需要细密而熨帖的针法,才能让这件衣衫变得真正温暖舒适起来。

  请以“爱的针法”为话题,写一亲情文章。

  上述教学环节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探究意识,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学要求

  我说的目是《边城(节选)》,是高二年级的教学内容,编排在必修五第一单元。本单元学习的是小说,三小说题材各异,主题思想丰富多样,风格也不尽相同,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的主题,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2、文章分析

  《边城》完成于1934年4月19日,是作者的代表作,全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风情美和人性美。作者描写湘西秀丽风光、纯朴民风旨在表现“优美、健康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好其分的说明”。本文节选自《边城》第三至六节。第三节叙述了第三个端午节,边城人们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第四节追述了两年前第一个端午节,翠翠在河边看龙舟,巧遇二老傩送时的情形。英俊勇敢又关心体贴人的傩送占据了翠翠的心。她和傩送相识时傩送说的“大鱼咬你”的玩笑话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从此象征着爱情的“鱼”的意象维系着傩送与翠翠的关系。第五节回到现在,补叙上一年端午节翠翠和外祖父看竟渡时巧遇大老天宝的情景。祖父拿天宝试探翠翠,但翠翠心念所系,全在傩送身上,以至魂不守舍。祖父猜到了翠翠的心愿,看到了翠翠对爱情的执著。这种情感上的执著,以及拒绝其他选择和外来诱惑,让爷爷担心会导致不幸。第六节又回到现在,重点写迎婚送亲的花轿来到渡口渡河,撩拨着翠翠内心深处的情思,引发了她对爱情的美好憧憬。这四节小说,时间的回环往复衔接得天衣无缝,情节铺设更是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让学生在熟悉小说情节的基础上认识翠翠、认识爷爷,并通过他们来体会作品中的风俗美与人情美。

  二、教法学法

  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语言。《边城》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爱与美的世界,写了湘西江城的一个恋爱故事,通过这个故事讴歌山村田园生活的质朴、纯真,与庸俗、堕落的社会形成对照。《边城》是一部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但文章较长,所以首先要让学生预习,了解翠翠的心理发展过程;然后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翠翠的形象、小说的主题来体会小说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再美读课文,细细咀嚼品味作品蕴含着的诗一般的意蕴。需要用到预习指导法、问题引领法、合作探究法等教法学法。

  三、三维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三维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小说情节铺设上运用顺叙、补叙的叙述手法,在时间的回环往复中使作品情节衔接得天衣无缝的写作特点。

  2、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3、通过环境对描写的分析了解沈从文笔下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接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古朴、淳厚的民风和风景美、风俗美与人情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翠翠这个人物是“爱”与“美”的化身的含义。

  教学难点

  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四、教学过程

  导入:人类的真爱有什么?(亲情爱情友情、亲情又包括父子母子情祖孙情手足情等)

  一、总体感知

  1、文表现的是什么感情?(爱情和亲情中的祖孙情手足情、)

  2、具体怎样表现的?

  祖孙情:爷爷:疼爱孙女:劝其莫坐热石头,怕她生板疮;

  关心孙女:述说故事,解其孤独

  教育其做人”不许哭,要扎实一点,结实一点”

  关心其婚事,亲到城里去探

  为她唱歌,帮其传情

  翠翠依恋爷爷:“到门外高崖上去喊叫她的祖父要他回家里来”“祖父不理会”她“很觉得悲伤”“我要你”

  爷爷来慢了就哭

  “爷爷,我一定不走”孝敬爷爷:为爷爷“安排晚饭在灯光下跑来跑去”不敢生爷爷的气

  爱情:傩送爱翠翠:拒绝团总女儿的碾坊,站在高崖上为她唱了半夜的歌翠翠爱傩送:在他又软又缠绵的歌声中做有趣的梦,“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独守渡船痴心地等待离去的情人归来

  手足情:大老(兄):喜欢翠翠却离开家乡成全弟弟的爱情

  傩送(弟):为手足情而暂时舍弃爱情

  二、重点研讨

  1、“各人应得的一分哀乐”一语中“哀”作何解,“乐”作何解?

  “乐”在各人都是自觉自愿真心实意地为对方付出

  “哀”在爷爷爱孙却不能陪她到老;

  翠翠爱爷爷却不能长与其厮守;

  大老爱翠翠却只能孤独地离开,闯滩而死;

  傩送爱翠翠却痛失仁兄,爱情与手足情不能两全

  翠翠爱傩送却只能在希望渺茫中孤独地苦等

  2、他们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什么?(人类心灵的明净,人性的纯美)

  3、“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说明了什么?

  ------“爱”是纯洁的无私的,不计得失,不求回报,甘心付出,甘愿牺牲。它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

  4、如此美好的感情,如此纯美的人性发生于什么环境下?

  ---------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湘西。

  5、文中具体是怎样表现的?

  黄昏时:白塔桃花色的薄云杜鹃叫个不停温柔美丽平静

  深夜时:一匹大萤火虫尾上闪着蓝光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

  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又好象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麽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歌声又软又缠绵月光极其柔和,溪面浮着一层薄薄白雾

  三、课文总结

  在这样一美丽的文字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作者推重湘西人的这种人生方式,意在借此重建民族的品德和人格。这对现实社会中自私、虚伪、卑鄙之人生有很深刻的借鉴意义。

  四、布置作业

  ①阅读《边城》全文

  ②以“爱”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 篇5

各位老师:

  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边城》,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与作用

  《边城》选编在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是小说单元,本单元是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小说单元是高中小说学习的起始点,可见本单元在整个高中小说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初中小说学习的焊接点,又是整个高中小说学习知识技能的伸展点。

  2.教材分析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和特色。在《边城》里,通过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醇厚的世俗人情,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兄弟之亲、睦邻之意生动的表现了他心中的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的美,反映了“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于人性的人生形式”。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小说是以人物刻画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叙事作品。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通过《祝福》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学会了通过小说三要素来鉴赏小说,特别是三要素中人物里的肖像描写和对话描写,在这小说的学习中,教师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这对学生今后鉴赏和把握小说起着提纲挈领的重要作用。

  《边城》被人们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绘了边城人们的人情美、品性美、风俗美、风景美。文字清亮明净、潇洒随意,在优美的文字中让人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着对我们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

  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所起的作用”,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3.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自读课文,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制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⑴品读本文诗化的语言,体味小说所表现出的人情美、人性美。

  ⑵较深层次领会作品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对现当代小说的鉴赏能力,

  以上两个目标用一课时完成。

  以翠翠为主线,体味人物情感中所展现的人性美,人情美,这是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理解文中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品味语言之美,这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从现实角度看,目前中学生受影视文化影响较大,感受理解文字的能力日趋退化。因此,语文教学有必要促使学生通过语言把握思想,有必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从学习的心理规律来看,阅读主要是一种内隐的心智活动,内心的激荡与外表的沉静是和谐的。争辩、交流是支脉,沉思、吸收是主流。因此,我主张素面朝天的阅读风格,回到文本,读懂文章。在教学中,还应遵循教育心理学的量力性原则和最近发展区原则,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别教学,考虑差生现有的学习可能性和优秀生的学习潜力,帮助他们各自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我采用自读、探究、审美同步教学法:

  1.“自读”。自读课文,并查找相关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写一读后感,培养“感悟”和“品味”课文的情感基础。

  2.“探究”。围绕学生独特的体验,讨论,交流,使之由感至悟,对作品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同时运用络,扩大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向更深层次探究。老师需注意“巧”点。

  3.“审美”。适当拓展,提高境界,升华情感,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

  三、说学法

  当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互联的普及,使信息的流通更为迅捷,同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可利用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真正实现以学生自学为主体的课堂,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首席”。

  1自主阅读:提前一周预习课文,概括故事情节,在周记中写一以《我眼中的翠翠》为题的读后感。

  2反复揣摩,合作研究,感悟提升。

  我们知道,评价、鉴赏能力是语文诸能力层级中的最高层级,在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对评价、鉴赏能力的考查已经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在小说的评价、鉴赏中,理解关键词语对理解文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小说中让学生通过美读体会情感,反复揣摩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再加上适当的有效的讨论。不仅能有助于学生理解这小说的抒情特色,又能够通过翠翠情感变化所勾勒的故事情节中体现的外公对孙女的爱怜,翠翠对傩送的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兄弟之间诚挚的手足之情,来把握小说对人情美人性美的歌颂。让学生在讨论合作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顺利地拿到打开鉴赏这小说之门的金钥匙。

  3美读课文(包括分角色朗读主要对话,体会人物情感。)

  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往往鲜明地体现着人物的性格特征。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事实,思想的实际表达为语言。”所以抓对话理解对把握人物感情和性格有着重要的作用。开头让女生美读,有助于学生进入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四、说教学程序

  (一)预习安排

  有三项内容,分三次完成。阅读全文提前20天开始,提前一周完成读后感,交给老师批阅;提前2-3天利用早读认真研读课文及课后思考题;提前一天分发预习材料,为上课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的设计是为了督促学生能充分阅读文本,同时对文本有完整的认识。培养“感悟”和“品味”课文的情感基础,可以有效实现“长文短教”。

  (二)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创设意境)

  ①播放一些湘西风情的图片,使学生对小说中刻画的独特而美丽的景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给学生以充分的美感享受。

  ②介绍沈从文及其作品风格,介绍《边城》的写作背景,给出“边城”的解题。从时间、文化上考虑。

  理论依据: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注重导入情境的创设,是激趣的第一个重点,也是创设学习氛围的重要环节。

  (三)介绍整个小说的情节(找一学生复述故事)

  这课文是节选的,知道整个故事情节有助于把握情节之间的联系和理解文意。

  (四)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在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课文,概括各节的具体内容.因为这小说属于节奏比较缓慢的抒情小说,让学生熟悉情节是理解课文内蕴关键。

  设置疑问:(在充分激活学生情感的基础上,因势提问,解决写了什么的问题)

  1、指出小说“写了什么”?

  明确:以“爱”为中心,围绕一个“爱”字展开一件件故事。

  2、提问:课文中体现了哪些“爱”?(附板书)

  明确:祖孙之爱;男女之爱;兄弟之爱。

  (五)美文美读

  此为这堂课的重要环节,大约需要10-15分钟,重难点的突破亦在此。

  新的课程观要求“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故在设计上以学生合作探究、多向交流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诵读有助于我们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有助于我们得到读者与作者角色的愉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品味语言;教师点拨应根究语段的特点有所侧重,但应抓住“景”“情”二字)

  因为翠翠与另外几个主要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讨论以翠翠为主线,通过品析语段,品味语言,进而感悟湘西民间独具的人情美,人性美。

  (六)分析人物形象

  1翠翠形象

  讨论一:你觉得翠翠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在课文中找出描写翠翠情感变化的关键词语,仔细观察和揣摩这些词语及其内在的关联,这种关联其实构成了一条翠翠感情变化的线索,让学生结合作者写作风格和课文背景理解这些情感背后的因素是什么。赏析品味,互动探讨:(在学生满怀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时,让他们自学讨论,运用“自读讨论法”,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教师多角度层层挖掘,适时点拨,开启心智。)

  “凄凉”—“胡思乱想”—“哭起来”—“神往倾心”—

  “顶美顶甜”—“吃了一惊”—“沉默”—“吹不好”—“柔软”

  设问让学生揣摩情感:

  (1)翠翠为什么心中有些“凄凉”?(抓凄凉的含义:寂寞冷落)

  (2)翠翠为什么“胡思乱想”想离开祖父,想让祖父着急呢?

  (3)祖父不理会她真是她“哭起来”的原因吗?

  (4)翠翠为什么会听母亲的爱情故事听的“神往倾心”,会觉得是“顶美顶甜”的梦呢?(“虎耳草”的寓意?)

  (5)翠翠“吃了一惊”,“吹不好”芦管说明了什么?

  通过设问让学生理清了翠翠心理变化的这条线,这其实是纯情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变清晰的过程。

  通观全文总结翠翠的形象:

  天真善良,温柔清纯。和外公相依为命,对其关怀备至。对于爱情羞涩又真挚,后来傩送出走她又矢志不渝的在等心上人回来。是一个理想化、纯美化的形象。

  2爷爷形象

  小说以翠翠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翠翠的情感变化离不开爷爷,表面上看,祖孙两在生活上相依为命,互相照顾,其实更重要的是爷爷在精神上感情上非常理解呵护翠翠。文章中有多处体现,让学生找出来:

  (1)讲翠翠父母的故事——告诉翠翠应该怎样去爱

  (2)去城里打听却不告诉翠翠——给她余地,不影响翠翠的选择

  (3)第三节对话——爷爷十分尊重翠翠的感情,把提亲的事当笑话讲。(这部分找学生分角色读去体会,老师点拨)

  (4)翠翠心乱了,吹不好芦管,爷爷给她吹,吹的她心都软了。——理解翠翠的心

  (5)当傩送出走,翠翠确不知情,翠翠让爷爷唱歌,爷爷唱的是傩送唱的歌翠翠就又摘了一把“虎耳草”。——心疼翠翠,其实是一种复杂的感情。

  我们通过翠翠的这条感情线索,看到了爷爷对翠翠在爱情上那么无微不至的呵护,生怕有一点点对孙女的影响,这种来自心灵的爱护是那么的让人感动。

  爷爷形象总结

  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勤劳,善良,对孙女爱怜备至,特别是为翠翠爱情,默默的操心担忧,对其心灵呵护备至。

  3天保傩送兄弟

  两个人都深爱着翠翠,他们的爱情“决斗”方式确是最淳朴的唱歌,当天保知道自己歌比不过,翠翠喜欢的是傩送时,自己选择了孤独的离开,成全两对有情人,但他最后却死于意外,而傩送因为哥哥的死内疚,也选择了离开。

  讨论后教师作小结,体现教师“导”的作用。

  讨论二: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结合文章题目“边城”及课后思考练习一,探讨主题,此问题依学生的情况而定,教师根据实际把握难易度)

  五、课堂小结

  全文通过细腻入微的逼真传神的心理描写和情感变化来展现了纯真女翠翠的爱情由朦胧到清晰的过程,翠翠的情感变化这条红线一头是爷爷对翠翠爱情心灵上的呵护,另一头是线索所关联的情节勾勒出的湘西人民的敦厚纯朴的品性,作者在貌似不经意中,谱写了一曲充满人性美和人情美的美好诗。这美好的柔情也许只能存在于古老的湘西,那偏远的边地;这美好的柔情深埋在每个人的心底,那心中的一个角落。

  六、布置作业

  发展研究性阅读:请深入阅读,就如何开发湘西特色游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列好提纲,以备交流。鼓励学生拓宽学习视野,实现学生真正意义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实现为终身学习而教的目的。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 篇6

  一、说大纲

  《边城》《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属于现代文阅读单元。这两课都是小说,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这两课文从知识角度说,都着力表现一种人性之美。从思想教育角度来说,有利于让学生返朴归真,由《边城》感受上世纪初湘西少数民族纯朴的风情和善良的心灵。从《荷花淀》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领导下新一代妇女的崇高思想觉悟和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沈从文和孙犁的语言都具有清新秀美自然的'特点。值得让学生反复体会摹仿。

  二、说教材

  这两课文写作年代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一南方一北方,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朴情感,一种是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高尚情操。

  《边城》是一部爱情悲剧,表现湘西苗族人民纯朴的心灵。《荷花淀》的思想境界就不同了,是新型妇女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作品。

  这两课的语文都十分优美,两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有诗情画意。可作诗体小说,值得学生好好品味。

  三、 教法

  这两课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

  《边城》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故事片,可以使用PPT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对作者的介绍,观看凤凰县城的优美景色。

  《荷花淀》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白洋淀的视频资料。

  从课堂活动上考虑,教《边城》可以让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荷花淀》可以让学生编故事提纲。让学生去分析结构。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可以就课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翠翠为什么哭?

  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把水生嫂和翠翠进行比较,或把祥林嫂和水生嫂进行比较。

  教学程序可以有如下考虑:

  1、用视频资料进行铺垫;

  2、作者介绍;

  3、分角色朗读;

  4、概括段意;

  5、讨论语言特色;

  6、讨论主题。

  四、说学法

  鼓励学生查资料,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反复阅读体会语言精妙优美。

  课堂上配合教师概括段意,讨论主旨。

【高中语文《边城》说课稿】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项链》说课稿12-21

高中语文《师说》说课稿12-25

高中语文《登高》说课稿10-08

高中语文优秀说课稿09-13

高中语文《氓》说课稿06-26

高中语文说课稿06-25

高中语文《祝福》说课稿11-09

高中语文《劝学》说课稿11-06

高中语文《师说》说课稿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