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说课稿

时间:2023-06-11 15:36:41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将相和说课稿

  将相和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将相和》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将相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将相和》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中国古典名著,感受经典的魅力。《将相和》这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而成的一篇历史故事。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三个小故事相对独立且又互相联系。蔺相如在“完璧归赵”中临危受命,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面对秦王,他审时度势,机智勇敢地与秦王周旋,最终不辱使命,赵王封他为上大夫。在“渑池之会”上,秦王令赵王鼓瑟欲辱赵王,被蔺相如识破,不惜以死相拼,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维护了国家尊严。归国后,赵王拜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心里失衡,欲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导致了将相之间的不和。蔺相如无病请假、路遇躲避,他“为了赵国利益”忍辱负重、顾全大局的精神最终感动了廉颇。廉颇“负荆请罪”,将相重归于好。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本单元主体以及本课内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本课重点为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是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抓题眼,带动对整篇课文的阅读,是本课在教法上的一大特色。为了避免将三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教成“绝对孤立”,我将视觉拨向课题中的“和”字,有“和”必有“不和”,让学生找出二人的不和之处,在教学中紧紧扣住蔺相如的言行,采用“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的方法,步步为营,逐层推进。在读中展开对话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力求把蔺相如廉颇人物形象定格在学生眼前。

  学法:以读促思、读悟结合

  五、说教具

  为了更形象的展现教学效果本课我将采用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文本

  六、说课时

  本课教学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

  七、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教学任务,我确定以下教学流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8课《将相和》(板书课题)。通过预习课文,你都知道些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廉颇 蔺相如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等)

  这样导入简单直接,因为这是第二课时,在预习了课文之后,学生能够找出了文章中的关键词

  二、理解课文,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

  首先,从课题入手,问学生“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在第一课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和”是“和好”的意思,就是说廉颇和蔺相如和好了。这就抓住了全文的题眼,为学生把握全文奠定基础。

  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他们俩作为赵国的大臣,在和好之前,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不和呢?让学生打开书,认真读一遍课文,在文中勾画出最能表现他们不和的句子。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提出的问题一针见血,切入到文章关键之处。

  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课件: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接着在追问学生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所以学生一定会这样回答:廉颇很生气;很气愤,不服气等等。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回答:你们读懂了这么多,并相机介绍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大将军。

  出示课件: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于是廉颇以他的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这样一来,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了廉颇大将军这个人,对他的不满也能够理解。然后师要进行朗读指导,把廉颇不满的语气都到位。

  接着我将在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说廉颇整天这样生气,一心想让蔺相如难堪,结果会怎样呢?学生会走进文本,拉进与文本人物的感情。

  我预想学生会这样回答:

  他们可能会产生矛盾;会给赵国带来不稳定,从而削弱赵国的力量;

  秦王就可以乘机攻打他们,一举消灭赵国。……

  我这个时候要交代课文背景,因为(边说边出示课件)

  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秦国最强大,秦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到秦国的侵略。

  了解到当时的背景在问学生本来就弱小的赵国,如果此时两位重臣再闹不和,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啊。现在如果你们是赵国的一员,你能看着不管吗?(学生答:不能);如果你们是廉颇的手下,你们能袖手旁观吗?(学生答:不能),那我们就要想办法来劝劝他。现在老师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出示课件: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课文中哪些地方能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学习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然后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友情提示: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他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布置自学任务任务,小组进行交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文的重点句子感受出蔺相如的品质。学生会这样汇报: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胆识过人、爱国等等品质,师总结,出示课件:蔺相如得到重用不是靠他那张嘴,而是靠他那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宽宏大量、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

  三、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引出负荆请罪的故事,出示画面。

  提出问题,看到这样的画面你的感受是什么,请发挥想象大胆猜测。

  出示课件:

  ⑴如果当时老百姓看到这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

  ⑵如果廉颇的手下看到他负荆请罪,又有什么感想?

  ⑶如果这件事情传到秦王耳朵里,他可能说什么?

  ⑷如果这件事情传到赵王耳朵里,他可能说什么?

  ⑸如果你看到这动人的一幕,回想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有什么想说的吗?请你任选一个角色说一说。将学生带入到文本当中,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

  生思考后回答。

  师及时评价:说的真好,是啊,一位有胆有识,勇敢机智的宰相,在被误解后,能顾全大局,宽宏大量;一位驰骋疆场,战功卓著的大将,在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能脱下战袍,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啊!所以有句俗话说:(边说边出示课件)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课堂小结

  进行到最后的环节,我会问同学们今天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可能会说我们做人要心胸宽阔,不能斤斤计较……

  总结:我们知道,后来,秦国还是灭了六国,赵国当然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是怎么被灭亡的呢?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阅读有关的书籍。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儿,下课!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18 将相和

  上大夫 完璧归赵 将 廉颇: 豪爽直率 知错就改

  上卿 渑池之会 相 蔺相如:足智多谋 机智勇敢

  顾全大局 临危不惧

  负荆请罪 和 爱国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一目了然。

  本次说课到此结束,有不当之处,请评委指正。

【将相和说课稿】相关文章:

《将相和》说课稿范文11-28

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05-27

小学说课稿:将相和12-10

小学语文将相和说课稿集锦(6篇)05-29

《将相和》教学反思07-28

《将相和》教学反思范文08-08

人教版《将相和》教学反思11-28

将相和教学设计(通用10篇)05-21

将相和读后心得感想10-12

语文课文《将相和》教学设计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