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通用7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中的内容。本课时是在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基础上学习的。同时又为以后学习约分打下基础。教材中直接呈现了找出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法,分别找12、18的因数,再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材采用的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依照《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编写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经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探索找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实例,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不重复、不遗漏、不重复的思考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中体验到做数学的乐趣。
(三)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为了更好的实现三维目标,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用列举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本节课的难点是:用多种方法正确地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二、说学情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以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新课程标准也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接下来我对学情进行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但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本节课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本节课学生对因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归纳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学生在经历体验、探索中去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学法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半独立的状态下进行自主学习、交流探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能掌握新知,更能锻炼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根据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形成概念
因为学生已经能够很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导入新知。
首先请大家找出12和18的所有因数,这对学生来说应该不难。接下来引导大家观察12和18的因数,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12的、18的、12和18共有的”)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什么是最大公因数?进而引出今天的学习课题“最大公因数”。(板书课题:找最大公约数)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能很快地找出来。同时这也就突破了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利用因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
请大家把书翻到第三45页,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第1小题。
8的因数有:1、2、4、8。
16的因数有: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有: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
引导学生观察: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随着老师的问题提出来就独立的思考观察,然后在小组内自行解决。
(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并在小组内得到发展,对后进生来说也是一个促进。)
讨论结束后,请学生代表回答: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
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小结: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并及时出一些这方面的题练习,如:4和12,28和7,54和8
2、利用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
请大家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第2小题。
生汇报5的因数有:1、5。
7的因数有:1、7
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师同上一样引导学生独立观察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分小组讨论汇报。
生:5和7是质数,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引导生小结: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他们的公因数只有1。
练习:4和5,11和7,8和9
(三)联系实际,应用拓展
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联系实际,对刚刚弄清的知识及时强化。
提出生活问题:面包店的师傅制作了18个巧克力蛋挞,24个草莓蛋挞。面点师傅现在要把这两种糕点分别装到包装盒里摆到柜台上出售,每一盒数目相同,而且没有剩余。你知道都可以几个装一盒吗?哪种最实用呢?你是怎么想的?请学生思考并进行回答,通过本题目,进一步强化新知。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真正体验到理智的愉悦,也进一步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四)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学生自己回忆归纳本节课所学内容。使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知识网络,培养总结概括能力。采用这种小结的方式,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助于老师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布置
独立完成教材中第46页第5题,写出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这样的作业能有效巩固本节课新知,并为后面学习约分的内容作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1,2,3,4,6,12
18的因数有:1,2,3,6,9,18
12和18公有的因数有:1,2,3,6
12和18的最大因数是6
为了帮助学生清晰明了的把握本节课的内容,最后我对板书设计进行简要说明:这是本节课的板书,布局合理,内容洗练,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第45—4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学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的公因数。
3、使学生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填一填。
1、呈现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
(1)让学生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并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2)将这些因数填入两个相交的集合。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哪些因数?
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3)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再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它们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小结: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两个数的因数,再找出公有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引导学生讨论其它的方法。
二、练一练。
1、第1、2题,通过这两题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的数字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2、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4题,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这里第一行的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第二行的两个数具有倍数关系,对于这样有特征的数字,
4、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自己的发现。
5、第5题,写出下列各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现自己写一写,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找公因数的。
三、数学探索。
1、写出1、2、3、4、5、……、20等各数和4的最大公因数。
(1)先让学生填表,找出这些数与4的最大公因数。
(2)再根据表格完成折线统计图。
(3)组织学生观察表格,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找一找1、2、3、4、5、……、20等各数和10的最大公因数,是否也有规律,与同学说一说你的发现。
四、总结:
谁能说一说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
18=()×()=()×()=()×()
12的因数:18的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能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公因数。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灵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如果老师现在给你一个数(12),你能很快找出它的因数吗?(生回答师板书)
师:你们真棒!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很快说出18的全部因数吗?(生回答师板书)
师:哪几个数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
生:1、2、3、6
师:能不能简单的说说它们是12和18的什么数吗?
生:公因数
师: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
生:6最大
师: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师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当裁判,玩游戏:
(1)请学号是12因数的同学到前面来。(左)
(2)请学号是18因数的同学到前面来。(右)
(个别同学站位出现问题,请全体同学做裁判,1、2、3、6号应该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2、学习集合图:
生:让1、2、3、6号站在中间。因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可以用集合圈来表示。(课件出示)
(1)师:两个集合圈交叉重合的部分表示什么?填什么数?(生:填公因数)
(2)师:那圈里的左边、右边填什么数?(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3、得出结论: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在这些公因数里面,哪个数最大?(生:6最大)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4、师:找两个数的公因数,除了上面的方法,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生:我先找出12的全部因数,再在12的因数中圈出和18相同的因数。
5、小结:
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①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②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③确定最大公因数
三、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下面各题:
找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4和86和125和1021和7
观察每组数,我们发现:(上面的每组数都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
(2)、3和52和711和1913和23
观察每组数,我们发现:(上面的每组数都是不相同的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3)、8和911和125和614和15
观察每组数,我们发现:(上面的每组数都是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有:
1、列举法
①先找出各个数的因数
②找出两个数公有的因数
③确定最大公因数
2、画集合图的方法
3、特殊数的方法:
(1)如果两数是倍数关系,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的数。
(2)如果两数是不相同的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3)如果两数是相邻的自然数(0除外),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四、巩固拓展:
1、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
(1)两个数的公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2)两个数的公因数一定小于这两个数。()
(3)最大公因数是1的两个数一定都是质数。()
2、学校组织了男生30人,女生20人的合唱队,男女生分别排队,要使每排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多少人?
3、写出下列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8/12()5/7()9/10()6/18()
五、总结回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找最大公因数
12的因数有:1、2、3、4、6、12
18的因数有:1、2、3、6、9、18
1、2、3、6是12和18的公因数
6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作这两个数的公因数
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作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课本P79~81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师生共同探讨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初步了解算理。
教学难点:
了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计算原理。
教学用具: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导语: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离我们越来越近了。五年级的同学们想用队列表演来展现五年级同学们的风采。可是在训练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两个排的学生人数不一样,一排有16人,二排有12人,如果两排的学生单独列队,各自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列队方法?怎样确定?
2.叙述:同学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还真是很强,知道会用因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就继续来研究有关因数的问题。(板书题目:因数)出示视频4小明家装修客厅铺地砖的视频短片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出示动画8用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动画,请同学们帮帮忙,试着设计一下。
2.探究方法。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的?
(2)为什么找16和12公有的因数就可以?出示动画9、找16和12公因数的动画
4.思考:像1、2、4这样,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这样的数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其中最大的数是谁?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最大公因数。
5.想一想:前一段我们已经学过了因数,今天又认识了公因数,你能谈谈它们两者的区别吗?
6.说一说:最大公因数和公因数有什么关系呢?
7.试一试:你能找到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
8.练习:口答最大公因数。
4和624和85和76和11
问:你是怎样答出的?能说一说过程吗?
9.除了找因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呢?
分解质因数法。
10.练习:求24和36的最大公因数(用喜欢的方法求)。
[在学生经历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三、巩固练习
1.选两个数求最大公因数
12和18
99和132
24和30
39和65
2.找最大公因数。
(1)A=2×2×5×7
B=2×3×7
(A,B)=?
(2)甲数=A×B×C
乙数=D×E×F
(甲数,乙数)=?
3.反馈练习。
(1)直接写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7、9)(17、51)(13、39)((3、8)
(13、11)(15、16)(4、6)(6、8)
(8、24)(15、30)(16、48)(5、11)
(11、12)(13、17)
(2)填空。
小于10的最大偶数与最小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小于10的最大奇数与奇数中最小的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自然数中最小的两个质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小于10的最大两个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甲数在20至30之间,乙数在30至40之间,甲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甲数是(),乙数是()。
四、全课总结
你对今天的课有什么评价?谈谈你的感想好吗?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1,2,4,8,16
12的因数:1,2,3,4,6,12
16=2×2×2×218=2×3×3
12=2×2×324=2×2×2×3
(16,12)=2×2=4(18,24)=2×3=6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
1、用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
2、用集合的方式找出12和18的因数,分别填在各自的圈中。
3、同位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总结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1、交流方法
2、激趣导思
①小组讨论: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那些因数?
②小组汇报:
③师总结:揭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的这些因数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④还有其他方法吗?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⑤总结找两个数公因数的方法
3、拓展引思:
①15和5014和3512和484和7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因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
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③第43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因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④第43页第5题:
⑤数学探索:
三、总结。
教学反思: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内容
最大公因数(二)
教材第82、83页练习十五的第2一9题。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能力,能用不同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找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1.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找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并将这8组数分为三类。
2.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的第3一5题。
学生独立填在课本上,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学生独立填写,集体交流,体会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的几种情况。
4.完成教材第83页练习十五的第7一11题。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然后试着解答,集体交流。
5.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你知道吗”。
请学生试着举例。提问: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吗?你能举出两个合数互质的例子吗?
思维训练
1.某服装厂的甲车间有42人,乙车间有48人。为了开展竞赛,把两个车间的工人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组最多有多少人?
2.有一个长方体,长70厘米,宽50厘米,高45厘米。如果要切成同样大的小正方体,这些小正方体的棱长最大可以是多少厘米?
3.把一块长8分米、宽6分米的铁皮切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铁皮,如果没有剩余,正方形个数又要最少,那么可以切割成多少块?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掌握了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分别写出这两个数的因数,再圈出相同的因数,从中找到最大公因数;也可以先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再从大到小,看看哪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从而找到最大公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2.16的因数有(),24的因数有(),16和24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因数是(),最大公因数是()。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2)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2-19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教学反思10-18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2-08
最大公因数教学反思12-20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10-02
《找春天》教学设计10-01
人教版语文《最大的“书”》教学设计10-02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