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花非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音乐花非花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音乐花非花说课稿1
说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花非花》,感受古风新韵的歌曲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
2、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3、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并能用和谐声音演唱二声部,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教学难点:
歌曲结尾部分的减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两声部的和谐统一。
说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一)感受缓吸缓吐
1、闻花香
T:同学们,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今天就让我们放松身体,去感受大自然的气息。
此时,我们来到鸟语花香的地方,清新的空气,淡淡的花香,我们来闻一闻。(学生练习)
请同学们跟我做,两手叉腰,双肩自然下垂、微微向后展开,胸部略微向前挺起,面带笑容,放松身体,吸气,感受气息吸入了小腹,感受肚子就像一个小皮球,将气息慢慢地吸进肚子中。(带领学生练习几次)
2、吐丝练习
T:你们都养过蚕宝宝吧,它的吐丝有什么特点?
S:又细又长
T:现在,让我们学做蚕宝宝,将肚子中的气息轻轻地吐出来,看我是这样做的(教师示范)
让我们也一起试一试。(学生练习,指导学生练习几次)
3、跟着音乐感受缓吸缓呼
师:让我们伴着音乐、闻着花香,一起感受缓吸缓呼,准备,吸气……吐气……
【教学意图:闻花香与吹蚕宝吐丝的练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结合,能很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会正确的呼吸,为下一步演唱歌曲作铺垫】
活动2【导入】(二)发声练习(歌曲低声部预设)
发声练习(同时为歌曲低声部训练作铺垫)
5—3—|i—6—|5—3—|3—5—|2———|3—4—|5———||
1、体会轻吹蒲公英,激发兴趣
师:来到美丽的大自然,瞧,草地上我们看到蒲公英,伴着一阵微风,蒲公英在我们眼前轻轻的飞了起来,我们一起来吹一吹(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教学意图:通过吹蒲公英的情境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轻柔的演唱方式】
2、教师示范唱蒲公英旋律,加入手势
T:这一次请大家跟随老师轻轻地吹起它,感受它的旋律。
3、学生哼唱旋律
T:请同学们跟我一起用WU哼唱,为了让蒲公英轻盈地飞起来,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演唱?
S:轻柔的、温柔的
T:好的,请跟着我的琴声唱一唱
4、画旋律线,进一步体会旋律的起伏
T:请同学们拿出右手,让我们跟随蒲公英的旋律再次哼唱(教师示范)
5、找到高音、低音处
T:蒲公英什么时候飞得最高?(i—)是的
T:为了让蒲公英飞得更加高,我们展开自己的眉毛和眼睛(i—6—)高位置演唱试一次。此时,蒲公英在草地上越飞越高了,让我们唱一唱(2———3—4—5———)
6、加入力度记号P
T:这条旋律我们应该用怎样力度来表现?
P:最后它的力度越来越,S:弱了,我们用两个PP表现
【教学意图:在低声部的学唱中,不仅作为学唱歌曲前的发声练习,结合开始的正确呼吸方法以及力度记号的渗透,为下面的歌曲教学作准备】
7、完整演唱
T:让我们完整来演唱一次。
活动3【活动】二、学唱歌曲《花非花》
1、解决歌曲的难点句(雾非雾、天明去、去似朝云无觅处)
T:蒲公英飞啊飞,你听,它飞过山坡又落到田野上(教师哼唱)
T: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T:此时的蒲公英又飞到了哪里?(教师哼唱)
S:越过树林,落在地上
T:是啊,这是一个顽皮的蒲公英,它穿越树林、落在草地上,然后又随风飞走了。让我们也来唱一唱。
2、讲解减慢、延长音记号
T:蒲公英慢慢地落在地上,飘得越来越远,我们看到这里减慢、还有这像眉毛和眼睛一样是——延长音记号,让我们再一次唱一唱。(加入手势)
【教学意图:在体会蒲公英的飞翔的路线中,潜移默化将歌曲的难点句解决】
2、第一次聆听歌曲《花非花》,感受歌曲的旋律
T:今天蒲公英想送给大家一首歌曲,让我们来聆听歌曲花非花,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S:歌曲非常优美、抒情、温柔
T: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歌曲不仅旋律美,它的词也很有意境,让我们再次体会,感受歌曲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
3、第二次聆听歌曲《花非花》,感受歌曲的意境
T:歌曲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
S:朦胧
T:是的,这首歌曲的场景让我们想到了一次旅行:在辽阔的大草原、蔚蓝的天空,高山上云雾缭绕,鲜花盛开,可是美好的旅行总是那么短暂,令人难忘。正如我们歌词中写道:花不是花、雾不是雾、半夜来、天还没亮就走了,来如春梦一样短暂,去时又像朝云一样抓都抓不住。歌词仿佛表达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那么你们知道,这么美的词是谁写的?
【教学意图:通过教师的旅游经历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意境,学生能更深刻感受词作者的背景特点】
S:白居易
4、讲解歌曲的词作者——白居易
T:是的,其实这首歌歌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诗词《花非花》
5、学生吟诵诗词
T:谁能有感情地吟诵诗词?
S:学生吟诵
6、教师吟诵诗词
T:还错的,我觉得这样吟诵效果会更好(示范)
7、全体学生齐诵
T: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吟诵,表现朦胧的的意境。
8、聆听歌曲、画旋律
T:多么美的诗词,让我们再次轻唱歌曲,画一画歌曲的旋律。
9、感受歌曲旋律的特点
T:你能感受到歌曲中每一个小节的旋律起伏有什么相同的之处?
S:先高后低
T:你的耳朵可真灵,大部分的小节旋律都是上行再下行的方式,这样的旋律行进和我们诗词的吟诵有什么联系吗?
S:感觉上很相似。
T:是的,歌曲的旋律音调与词的声调完全吻合,让歌曲更富意境。
10、哼唱旋律
T:现在,让我们用WU哼唱旋律,让我们用吹蒲公英的感觉来唱一唱(跟琴学唱)
(指导音色)
11、加入歌词
T:现在让我们加入歌词来唱一唱。
(指出字正腔圆、指出力度记号、渐强渐弱、最后一句渐漫)
12、加入二声部
T:这次让我们合作一下,同学们跟着音乐轻唱歌曲,同时聆听我唱的旋律
T:我唱的是什么旋律?你熟悉吗?
S:是我们刚开始唱的蒲公英的音乐
T:让我们也来试一次,我们分成两组一组演唱歌曲、另外一组演唱蒲公英的旋律(分组练习)
13、完整表演歌曲
两声部、一名同学朗诵歌词。
14、介绍黄自
T:这么美的旋律你们知道是谁作曲的吗?
S:黄自
T:PPT展示介绍
活动4【活动】三、拓展
1、介绍古诗新韵
T:我们今天学唱花非花,它将黄自先生平易的曲风和神韵与白居易适于歌咏的诗歌相结合,这样的音乐形式被称为古诗新韵,其实这样的歌曲还有许多。其中,我给大家推荐由谷建芬老师创作的20首学堂乐歌。
2、欣赏视频《相思。
3、小结
T:同学们,文学与音乐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谱成的不朽好歌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希望大家能多听、多唱、尝试着自己谱曲,让诗词也能唱出新韵,下课!
小学音乐花非花说课稿2
说教学内容:
1、发声训练
2、学习歌曲及对作品的处理
教学目的:
1、情感目标:学习并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此歌,加强学生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
3、能力目标: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
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歌曲内涵,恰如其分的表达。
2、歌曲字头的“软”表达。
说教学方法:
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说教具:
钢琴、教材
说教学课时:
1课时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练习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和声音靠前的感觉,使其获得声音的高位置。a、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b、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c、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两眉之间感到明显振动,象擤鼻涕时的感觉。d、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2、U母音及带a母音练习
目的与要求:练习打开头腔共鸣,获得高位置,打开喉咙形成管状,上下一致,声区统一,较好地带动a母音的练习,嘴唇微闭成“撮口”,上唇要拢住,唇尖用力,喉咙打开,上下畅通好似一根管子。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花非花》
1、作品简析:
白居易(772—846),唐代大诗人。字乐元,晚年局香山,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出生于小官僚家庭。少时因避战乱“衣食不充,冻馁并至”直接体验了民间疾苦。公元800年考中进士,以后做过一些小官,但因直言敢谏被贬。后又任杭州,苏州刺史,管至刑部尚书。晚年闭居洛阳,75岁去世。终身主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的诗作《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缚戏人》《忆江南》等因形象鲜明,主题深刻而成为传诵名作。感伤诗中《长恨歌》《琵琶行》更是曲折生动,文彩精致的大作,显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
黄自(1904—1938)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在美国欧柏林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作曲。1929年回国,先后在多所大学任教,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同时,从事音乐创作和著述,写下了各种体裁的音乐作品近百首。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其作品结构严谨,线条分明,层次分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白居易的诗大都以言语浅近,意境显露见长(相传老妪也能听懂)。但这首《花非花》却颇为“朦胧”。第一句“花非花,雾非雾”,就首先给人一种非花似花,非雾似雾的捉摸不定的感觉,可毕竟又似花还是非花,似雾还是非雾。第二句从“夜半来,天明去”的叙写,似在说短暂易逝的梦。但第三四的“来如春梦”“去似朝霞”,即告诉我们“春梦”与“朝霞”也是比喻。这种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的一连串的比喻,只喻体(用作比喻的物体),而不喻本(被喻之物),确实诗的意境蒙上了一层“朦胧”色彩。但这首诗的诗意又不是晦涩到不可捉摸的地步,从他同期的,甚至为同一目的而作的《渐简吟可知,《花非花》可能表现的是对一种生活中存在过的,而又很快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与惋惜。该诗节律规整,奇丽缠绵,为千古传颂之佳作。
2、艺术处理:
歌曲抒发了诗的意境,节奏平稳,旋律委婉、含蓄、带叙述性。结构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第一句的动机,强调“非花”的“非”字,后半句上四度模进,再强调“非雾”的“非”字,一开始就描绘出这覆盖着一层薄纱的意境,第二句结束在属音上,是进一步的叙咏,那逐级下行,后为平叙的音调,具有谜底色彩,也增加了问的`期待。第三句转折,由低向高婉转上扬,好似春梦,并非春梦。第四句由高而低趋于平稳,看似朝云,却非朝云。最后恬淡的结束,其追惜、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3、演唱要求:
要蕴涵原诗的意境,字头可软些,同时“花”“非”“雾”这些字唱起来有些绕口,方言区有f—h不分的情况,还要注意字音的准确、清晰。此外,由于歌曲是舒缓的平稳节奏,要控制好气息运用,切记不要唱“爆”了,唱“火”了或唱“热”了,这都将有悖愿意。
四、总结新课: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五、作业:
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小学音乐花非花说课稿3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花非花》这首歌曲,使学生了解此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与呼吸在歌曲中的运用,为初学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音准、调式及语言的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本诗的作者,感受我国丰富的古诗文化。
说教学重点:
声音统一,气息均匀的控制能力。
说教学难点:
歌曲结尾部分的减慢与延长渐弱要做的恰到好处。
说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做的古诗,黄自先生为其配曲,黄自是我国30年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如作曲家江定山、刘雪、贺绿汀、陈田鹤等人,都是他的弟子,黄自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gui)(今山西渭南北)
说教学方法:
启发式、欣赏感受的教学方法。
说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C至1=G
二、情境导入
1、出示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让学生说说诗的作者是谁?
2、出示视频,介绍白居易。
3、揭题“今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首白居易的诗。不同的是,是用歌声来表现诗句的,我们一起欣赏!”(出示视频“花非花”)
4、介绍歌曲作者黄自。
三、寓教于乐
教唱歌曲
1、先用“lu”模唱。
2、按节奏读歌词。
3、学生轻唱歌词。(注意音准,尤其是高音部分,需要较强的气息控制。延音记号,2处1拍半,结尾1处3拍)
4、完整唱词。(有强弱的演唱,首先要注意弱音开头,不要唱的太重,中间部分的由强到弱,结尾部分的渐弱要控制好,每一句的吐字要掌握好)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在学唱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演唱。每个字的字头可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
四、创造表现
1、请生讨论这首诗的意思,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师总结,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诗中的惆怅柔美,对生活中存在过而又消逝了的美好的人与物的追念、惋惜之情。
3、再唱歌曲,用歌声表达诗中的惆怅柔美。
4、请生说说歌中的P和渐弱起的作用,师总结。
5、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6、分组演唱。
五、拓展延伸
1、请生自己编一首小诗或者用自己编的小诗和自己喜欢的诗句填入歌曲,进行创编。
2、小组间评价反馈。
六、完美结课
请同学们课后用正确的歌唱姿势、准确的呼吸方法,认真体会歌曲的含意,准确诠释表达作品。
【小学音乐花非花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相关文章:
小学音乐课茉莉花教学反思01-20
小学三年级语文《花钟》说课稿范文11-08
小学音乐说课稿《天堂》12-08
优秀小学音乐说课稿11-28
高中语文说课稿:《花未眠》11-28
用音乐的美呵护心灵的花论文09-30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12-27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11-03
小学音乐过新年说课稿11-02
小学音乐课《种玉米》说课稿范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