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小学说课稿集锦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对所学歌曲及相关电影《音乐之声》产生兴趣,扩大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前半拍休止、后半拍起唱"节奏的掌握。
教材分析:好莱坞的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拍成电影后,其中的著名唱段传遍了全球。《雪绒花》是一首抒情的男声吉他弹唱。这首歌的蓝本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歌,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象征着人民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这首歌在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男主人公借此曲表达对女家庭教师的接纳,第二次则是他们全家在家庭沙龙演唱会上,以此曲抒发对祖国的热爱。每次唱起,都有不同寓意。
教学准备:VCD光盘、歌曲挂谱、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唱《多来米》(从B段的第二段开始放VCD)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进教室时同学们唱的是什么歌?你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全体起立边唱边做动作。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里还有一首比《多来米》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出示歌单)。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
讲故事:《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一座古老的修道院中,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漂亮,会弹吉他,喜欢唱歌。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个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玛丽亚教上校家几个没有了妈妈的孩子学会了很多歌曲。《多来米》便是其中的一首。她还给孩子们排练了合唱。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他。上校很高兴,他也边弹吉他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是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这是一首古老的奥地利民间歌曲,上校借这首赞美雪花的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后来,玛丽亚成了那几个孩子的妈妈。在他们全家外出旅游回家时,不幸的事发生了,德国法西斯侵占了上校的祖国和家乡,并要上校去当海军。上校是个热爱祖国的军人,他不肯为敌人工作。他和玛丽亚决定带着孩子们逃往国外。就在他们准备逃跑时却被敌人发现了。上校便假称是去参加音乐节的演出。敌人不大相信,便派人跟踪了他们。上校的家庭合唱团在音乐节上表演的第一个节目便是《雪绒花》。当《雪绒花》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安宁生活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观看的听众非常激动,因为他们现在的祖国已经失去了往日幸福、安宁的生活。听众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雪绒花》在影片中完整地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比第一次更激动人心。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后学生谈对歌曲的感受:听了这个故事,想不想听老师唱唱这首歌?(师边弹边唱)你知道"雪绒花"代表什么吗?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什么?(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
2、听琴默唱,找出歌曲的特点和难点。(分析特点,练习难点,并正音。)
3、划拍跟琴轻声唱词。唱不好的地方重点练练。
4、完整地将歌词唱一遍,师边弹边唱。
5、歌曲分析,艺术处理。慢速三拍子节奏的运用对歌曲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
先学生自己说,然后教师小结:让我们好像看到了晶莹的雪花在天空中飞舞。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人们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抒发了演唱者对自己祖国的热爱。前两句用轻声唱,从第三句开始力度应加强一些。
6、把自己当成影片中的上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这首来自美国电影《音乐之声》的插曲《雪绒花》已经成了我们班每一个同学的好朋友,老师有件很遗憾的事:我至今没有看过《音乐之声》这部电影,不知同学们是否愿意利用网上资源帮老师查找有关《音乐之声》的更多资料,让我对这部电影有更多的了解。
五、下课:在《雪绒花》歌声中(师放VCD)离开教室。
随笔:学会演唱本歌曲,体会歌曲表达的对祖国深切的眷恋与热爱。
小学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标准英语》教材一年级起点第一册第一模块的第一单元.第一模块共有两个单元.而第一单元是语言呈现单元.主要谈论打招呼,告别,介绍自己,这些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学生容易掌握,是学生口语交际入门的第一课.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一级目标要求学生能交流简单的个人信息,表达简单的情感和感觉.二级目标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信息.培养学生从初学英语开始就能学着用英语去做事情的能力.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语言知识目标
学习朋友,师生间互打招呼,问候,简单的自我
介绍,并做到语言准确,语调自然,说话有感情.
2,语言技能目标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学语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孩子乐于与人合作的意识,通过交流,加深对同学的了解.
4,学习策略目标
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任务中,积极运用所学英语进行表达与交流.
教学重点:1,学习用英语打招呼,告别,简单的自我介绍,做到语音准确,语调自然.
2,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与别人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具,学具准备
Lingling, Sam, Amy的'头饰.
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形象思维为主.由于刚接触英语,几乎每个人对英语都有着深厚的兴趣.而课标中指出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因此我在教学中力争至始至终关注学生情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任务型"教学法
3,smile教学法 4,TPR教学法.
学习方式
通过小组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来主动学习和使用语言,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说明:
《泊船瓜洲》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浓浓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通篇立意含蓄悠远。
2、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多首古诗,他们大部分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具有一些学习古诗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大体理解诗意;背诵并默写古诗。
(2)、领悟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3)、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二、设计理念
围绕“读中求解,读中求悟”这一主题,,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反复品味,反复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对古诗的感悟与理解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学情,下面我谈谈本课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导语创设情境,简笔画图片再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感悟、诵读、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必须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理解,在读中陶冶情操。所以我着重指导学生读文、能有感情地背诵。
3、想象法:在教师的启发鼓励,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抒发学生内心的情怀并发表独到的见解,与诗人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说学习方法;
1、学生自己或者合作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2、通过有感情朗读、背诵、讨论交流体会等活动,能够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提高学生情商素质修养。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依据“读——理解——感悟—巩固延伸”这样的格局设计了以下四大教学板块:
(一)、展示搜集的资料,导入新课揭题、解题,简介时代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定格古诗教学的情感基调。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读得字正腔圆,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zhong;第二步通过指点学生掌握读诗规律,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初步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第三步指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诗意。
具体操作如下: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和同位交流自己对句诗的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针对五年级孩子对诗中出现的三个地名比较模糊,我准备在黑板上展台现长江简图,让学生来看看三个地名,同时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看来,诗人离家近还是远?学生也许有两种答案,即觉得诗人离家很远,或是诗人离家很近,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组织教学,让学生分别说出近和远的原因,趁机引导学生抓住“一水”、“只隔”来领悟诗人实际离家的距离和他心中离家的距离,初步感悟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朗读古诗的前两行,从而理解了诗句的意思。
(四)、走进诗境,体悟诗意
这一部分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准备采用想象、感悟、读诗等手段引领学生感悟古诗韵味及诗人对家乡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具体操作如下:
1、抓文眼“又”和“绿” 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出示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绿”的含义,并让学生依据诗句想象江南的春天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接着突出“又”字蕴涵的深意:作者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呢?引读:此时此刻,诗人他怎能不想——明月何时照我还。远望着美丽的故乡,遥想着难舍的亲友,诗人怎能不问——明月何时照我还。此时,学生通过诵读最后一行诗,对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有了进一步的感悟。
……
经过这样反复的吟诵,使学生深刻体悟作者的思乡之情。
2、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在以上分步品读古诗的基础上,再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这不但是回归到古诗的本体上来,更是学生情感的再次回归和升华。
3、背诵古诗。
(四)、拓展延伸:
1、展示有关表达思乡的诗句让学生诵读。
2、思念家乡、亲人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同学们可以通过写信、打电话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通过上述四个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设置语言感悟、品读的实践点,引领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古诗辐射到其余相关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感空间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读,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这也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数十字,学生在不解的情况下如何读?这样的读又如何促解促悟?
从授课过程来看,反映出对新课标理解的不透彻,从而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缺憾。
小学五年级泊船瓜洲说课稿2
一、说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王安石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2、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很多古诗,他们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抱有一定的热情。
3、教学目标
a、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b、结合画面、音乐、想象江南春的美景,揣摩作者用“绿”的精妙,反衬作者的思乡之情。
c、通过意境的创设、书写作者的心声、拓展资料的展示,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顺势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4、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想象江南春美景、书写作者的心声、背景的资料拓展来体会作者深深地思乡情怀;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用意是本课的难点。
5、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好课件;反复朗读并背诵诗词,深层次地体会情感,透彻地理解诗意。
学生:字典;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明月的诗句;搜集王安石的诗句;搜集作者的资料等等。
二、说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
苏藿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首诗,我准备通过板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
2、读悟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
3、想象法
挖掘教材的空白处,让学生开启想象的闸门,抒发内心的情怀,发表独立的见解,揣摩人物的内心,产生情感的共鸣。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因为学生已积累了很多古诗,所以我准备用以“愁”为主题的诗句进行师生对诗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快速地进土诗的课堂。之后就导入课题,再读题、解题:重点是指导读准“泊”,理解“泊”。
(二)、初读诗文,感知诗意。
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重点指导读准“间”读jiàn(因为是“间隔”的意思);“万重山”的“重”读 сhóng;“还”读huán;第二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指导学生读懂诗意。第四步先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再交流自己分别读懂了哪个字或哪句诗的意思。我准备让学生上黑板板画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的概念,同时也借助板画指导学生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从而解决初读理解上的难点。再借助板画了解诗人此时人在何处(瓜洲)。
我觉得这一板块的教学能达成目标一。
(三)、品读诗文,想象江南美景(绿)
第三板块教学为了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读诗、换词、想象、音乐画面等手段释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的精妙,具体操作如下:
1、读“绿”
我先通过引读法,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调动学生读诗的兴趣,反复吟诵“春风又绿江南岸”。
2、悟“绿”
第一环节先让学生理解“绿”的原意,再理解它在诗中的意思,接着通过换词,再引用王安石的典故,体会“绿”的精妙。第二环节主要是读和想象。先让学生自由练读,浮现画面,再把脑海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接着点击春天“鸟语花香”的音乐,追问学生: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能不能用我们积累的诗句来说一说,从而整合了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句。有利于创设诗韵的课堂,还激起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
这一板块的设计,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四)、回忆往事,感悟乡愁。
1、学生写话、交流
这一环节中,我结合上面的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写话,回忆家乡的美好时光,为漂泊他乡而思念故乡之情做好铺垫。
2、紧扣“还”字,反复诵读
这一环节准备借助音乐、引读、诗人的北京资料,一步步敲击诗人想还却不能还的无奈的心情。这一板块的设计是为了达成目标三,突出教学重点。
(五)背诵全诗
(六)拓展延伸
1、拓展其余有关乡愁的诗句。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乡愁的诗句
通过上述六把板块的设计,紧扣目标,层层推进,不断设置语言实践点,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并将本课诗句辐射到其余诗句,升华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不仅积累和运用了诗句,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释放和表达情感的空间。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说理念:
《灯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略读课文的教学不同于精读课文,要上出“略读的味道”!所以在设计灯光这一课时我丢弃了华而不实,形似神异,依葫芦画瓢的肤浅做法。努力做到“略”而不“略”,‘教’略而‘学’不略,既学习略读方法,更培养略读能力,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二、说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三、说教法
1、给足空间、让学生自得其乐。
略读课文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学生的自读和交流。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强调学生自读自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把读书时间还给学生。采用“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方法。
2、注重学法的梳理传授。
在教学和课件设计中梳理本单元、本课中的学习方法。帮助孩子们整理好那些零碎的、片面所用的、曾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能真正实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语文学习效果。
四、说教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五、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灯光吗?从课题切入让学生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灯光。课件展示华灯流彩学生会不由的赞叹多美呀,教师这时候再适时导出是呀多美呀,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这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
1、自读课文:提出梯度要求,读通读畅读出味在这个过程中解决字词障碍初步感知课文
2、指名读: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分节请学生来读,对于读的学生是对第一环节的检查,其他的学生来评价老师可以简单指导评价方法,复述课文也是对第一个环节学习成果的检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第三点则是从文章结构着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3、交流汇报
4、小结:现实-回忆-现实
(三)、精读课文深入感悟文本
1、导读在这个环节上,我的教案和课件都反映的比较简单应该分两步走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在此基础上品读第一、二节,引导孩子们抓住光明、温暖、清明节、震等关键字词来思考感悟。
2、学法指导
在这个环节中梳理本单元、本课第一、二节中的学习方法:1、丰富的联想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来理解感悟课文;2、从重点字词的斟酌理解去感悟课文。。
3、自学其它部分
在这个环节中给学生以充分的空间,结合上个环节所归纳梳理的学习方法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自学课文其它部分。
4、汇报交流
5、小结依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灵活调整
(四)、畅所欲言升华内化文本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都是开放型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升华文本、内化文本!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内容: 散打:左右冲拳
一、说教材、教学理念与目标: 教材:
本课教学内容是散打运动中的左右冲拳技术。冲拳是散打技法中重要拳法之一,属于直线型进攻拳法,动作特点为:直打直收,快打快收。它预兆小、动作突然、力量大,是运动员在实战当中常用的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拳法,特别是后手冲拳更是许多优秀运动员的杀手锏。冲拳技术是散打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习和掌握这一技术。冲拳技术从表面上看,动作并不复杂,但实际上是由很多技术环节协调配合来完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复杂的教学内容在正确的基础上形象化、简单化、通俗易懂、言简意赅。 教学理念:
1、 在散打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开放式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努力营造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氛围。
2、努力做到三结合:健身性和娱乐性相结合;选择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3、重视教书育人:要求教师讲道德、树正气、多鼓励、交朋友;在教学方法上要讲究个性化、多样化、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强调耐心、细致、因人制宜。提高学
生的自身能力和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增强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散打冲拳技术原理及其在散打运动中的作用,认识散打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专业水平,增进健康。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能正确掌握散打冲拳技术;80%以上学生能结合步法正确运用冲拳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提高动作配合、技术应用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和自我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体育教育专业散打选修班学生,共18人。学生的的运动水平基本达到国家三级运动员水平以上,对运动知识的接受能力很强,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们都非常喜欢散打运动并且强烈希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学习动作前,教师做出了准确的动作示范并且对左右冲拳的重要性进行了的讲解,同时告诉学生,如果冲拳动作做的准确会使学生冲拳的击打力提升一倍,学生自主的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讨论、游戏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灵活多变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为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
三、教学过程:
(一)引起注意阶段;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二)激发兴趣阶段;
1、慢跑及游戏:
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同时达到初步热身效果。
2、散手热身操
设计意图:教师领做并口令指挥,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二列横队,体操队形。 学生通过散手热身操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散打运动的兴趣,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柔韧性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3、柔韧性练习:
1)压跨栏腿(腰部、腿部可以得到练习)2)纵叉3)压肩4)踢腿
设计意图:学习散打技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很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热身时重点做好腿、腰、肩的活动,防止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为学习冲拳技术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接受新知识阶段;
1、教师示范:左右冲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的示范应使学生为之一振,激发起习武的兴趣和欲望。以教师自身刚劲有力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我很想学”这些散打动作的欲望,使学生的求学兴趣到达最高点。
2、学生尝试:教师分解示范并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跟老师练习,背诵动作口令→按照口令集体徒手练习→解决本次课重点、难点→集体徒手练习→找出有代表性错误动作的学生示范,并纠错→全体徒手练习→集体纠错→学生两人一组探讨练习→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1)教师做右冲拳动作示范,同时讲解动作要领。把较为复杂的右冲拳技术准确的精炼出简单的动作口令 :蹬地—转髋—催肩—送肘—旋臂—压腕—握拳力达拳面,左拳贴于下颌,恢复到实战式。 设计意图:由于是新授课,学生对技术感到新颖、生疏。通过老师的示范、讲解,在感性上有了初步认识,教师充分的利用直观教学形式,使学生尽快了解技术的结构、规格、要领和完成方法,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和完整概念。通过对后手冲拳技术重点难点的解决,和重复训
练使学生初略的掌握动作,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个别纠错,集体纠错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散打后手冲拳技术有了正确的技术概念,排除了多余动作和错误动作。
(2)学习前手冲拳技术→结合步法练习前后冲拳技术(奇偶口令) 设计意图:由于前手冲拳技术与后手冲拳技术动作要领基本相同,学会了右冲拳,就很容易学会左冲拳。
(四)恢复整理阶段:
1、放松操
设计意图: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
同学们在本次课学习比较认真刻苦,大部分同学基本达到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个别同学在冲拳技术上还需改进和提高,课后同学们可以采用对镜练习或几人一组的互相纠错练习,进一步规范冲拳技术。下节课,我们讲学习冲拳防守技术。
设计意图:教师用概括性的语言总结本课,巧妙的给学生留了作业,强化所学的知识,同时采用展开法,介绍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散打技术的热情
3、师生“抱拳礼”道别:使学生真正做到“以礼始,以礼终”。
4、布置收放器材
(五)预计教学效果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运动负荷为中等。
【精选小学说课稿集锦5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11-05
小学《跳绳》说课稿(精选5篇)10-08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九篇08-22
小学科学说课稿(集锦15篇)11-24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集锦5篇09-25
小学语文说课稿精选15篇11-05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精选9篇)11-04
小学语文《观潮》说课稿(精选5篇)10-30
小学体育说课稿01-01
小学《上下》说课稿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