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3-25 19:04:43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四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识字5》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2册第五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采用"词串"和图画来形成识字,图和词并茂,学生看到图想到词,读到词想到图,是一篇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培养观察、想象、口头表达能力的好课例。我们第1组学过的《识字1》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而《识字5》描绘的是夏天的景色,课文围绕"夏天",将12个词语按一定的联系排成4行,隔行押韵,分别介绍了夏天特有的气象、瓜果、昆虫和小动物、花卉,易于诵读。 为学生了解夏天的特点和识字识词创设了情境,使识字识词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极富生活气息和童趣。

  (2)、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掌握"了"这个多音字的两种读音。

  2、观察图画,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借助图画上描绘的事物去理解字词。

  3、了解夏季的特点,积累词语。

  4、熟读课文。

  (3)、教学重、难点:

  识字教学始终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况且本课为识字课,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识字。鉴于大多数学生对文中提到的夏天景物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再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一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了解夏季的特点;认识事物和学习词语联系起来。"

  二、说教法、学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我确立了以学定教的思想,借助多媒体教学,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同时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

  通过观察、谈话,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这样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本课看图识字的教材特点,()教学中突出在玩中学乐中学,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同时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三、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先出示:《识字1》的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春天来了我们的大地有什么变化?

  再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什么?

  二、 学习课文

  根据课文插图学习韵文

  (1)学习"桃子 梅子 西瓜".

  a、(出示图画、词语)你看到了什么呢?回答后出示词语、认读。

  b、你最喜欢吃什么?她的味道是怎样的?

  拓展填空:夏姐姐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水果?

  夏天的水果真多啊!有——,有——,还有——?

  小结:这份礼物是----水果

  2、学习"蝈蝈 青蛙 知了".

  出示图画、文字。

  青蛙:你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知道的青蛙吗?谁来夸夸青蛙?指名读。

  青蛙还有另外两个好朋友,蝈蝈和知了,你认识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开火车读。齐读一行词。

  小结:这份礼物是----动物。

  3、学习"葵花 茉莉 荷花".

  出示图:在这个美丽的大花园中,你认识谁呀?

  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花。

  指导美美的读,齐读一行词。谁发现这行词有一个相同点呢?都是草字头

  小结:这份礼物是-----花

  4、学习"夏天 台风 雷雨"

  看课件,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台风、雷雨"这就是夏天的特点,谁来读一读?齐读。

  5、出示全文,总结全文。

  夏姐姐可真好,给我们小朋友送来这么多礼物。谁已经和夏姐姐交上了朋友呢?能美美的读读这些词语吗?指名读,齐读。

  三、巩固练习

  1、夏天到了,有时会刮____,有时会下_____.

  2、夏天到了,池塘里开满了______, ___ 在池塘边跳。

  四、教学写字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夏姐姐的礼物,我们得好好谢谢她。我们得到了这么多的礼物,可我们还不会写她的名字呢,要是真心感谢她,就来学学"夏"这个字。

  1.(1)出示"夏"

  (2)领读:xià写夏要注意什么?指名说:"—"要长,中间是自,下边是折文。

  (3)范写:小手伸出来,一起写"夏".

  (4)齐说笔顺,描红。

  (5)会组词吗?谁会用"夏天"说一句话。

  2.过渡:认识了"夏",我们就去看看夏天最具特色的雷雨吧!

  (1)出示:雷,认读。

  (2)请注意,要变了,出示雨头,"雨"变成什么样了?这叫"雨字头".

  (3)在田字格中范写"雷".

  (4)说一说笔顺,描红"雷"组词。

  3.练习:完成《习字册》中夏、雷。注意习惯。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夏姐姐带给我们的礼物,有台风,有雷雨……,课后,请自己找一找或问问爸爸妈妈,夏姐姐还会带给我们什么礼物?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 把握《课标》,说教材

  《蓝色的树叶》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还配有两幅插图,第一幅图照应第二段的内容,第二幅图照应第五段的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习以学生为本,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心去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去着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还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学习,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思维广度,同时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课时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识字写字是低年级学习语文的重点,识字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工具。在学习本课时,要求会认“铅”、“盒”、“皱”等9个生字,会写“注”、“课”、“铅”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教师的指导下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的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注意课文中描写人物表情和动作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教师用问题导入新课,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两个小女孩的心态;让学生思考“我想对林园园说……”的部分,替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本课采用合作式学习为主,实践学习为辅的教学方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能够体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心态,感悟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

  2、 培养学生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的品质。

  3、 能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

  重点和难点

  紧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重点,突破课文难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突破

  对本课的拓展式学习,不必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批评和说教上,而要结合具体实例,如现实生活中一些助人为乐的英雄事迹或雷锋叔叔助人为乐的故事,用实际的生活作为教学材料,使学生学得更有趣,也更深刻。

  二、 训练思维,说程序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当板书课题后,启发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让学生质疑,如:“树叶为什么是蓝的呀”变教师提问为学生质疑,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体现课堂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促进主体的发展。

  (二)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 圈记生字,自学生字。

  2、 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三)教师范读,进入情境

  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把学生带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之中,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他们的感情与文中主人公的情感同频共振。

  (四)学生自读,读通课文

  1、 学生逐段读课文。

  2、 教师指导朗读,如长句要注意停顿、断句。

  (五)紧扣问题,自主学文

  抓住一个“借”字,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学习第二段时,还可与观察文中插图结合起来。

  讲读最后一段

  思考: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神情联想她在想什么,答案让学生自悟自得,教师只作相机诱导,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六)质疑启思,合作学习

  学生可能会问:“林园园不肯将铅笔借给同学,是不是一个坏孩子”或从李丽的角度提问:“李丽不接笔,很有自尊”可引导学生发表意见,深入讨论,不必强求一致。为学生构建互动的模式,营造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氛围。

  (七)适时运用,实现迁移

  《语文课程标准》上指出口语交际的关键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法的兴趣和欲望。口语交际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表一点新思想,谈一点新见解,说一点不一样的话,不能人云亦云,鹦鹉学舌。在课后的学习伙伴提示“我想对林园园说……”就是对课文内容的扩展。这一扩展性活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这件事情进行说理和评论,也可引导学生结合一些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八)呼应拓展,开放学习

  趁学生在拓展学习中,兴致高昂,要学生给课文补充一个不同的结局,真正做到“兴趣写话”。这个写话练习,凭借“脸红”去揣度人物心理,用延续情节引导想象事情的必然发展。整个教学片段融听、读、说、思、写于一体,又渗透思想教育,没有多余的讲解,训练扎实而有效,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三、 促进发展,说教法

  1.引读法

  李丽四次借绿铅笔的'经过采用教师引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突破朗读的难点,培养学生语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文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悟出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妙处。

  2.图文结合法

  这篇课文虽不是看图学文,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无疑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帮助。尤其是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的学习,结合文中的两幅插图就更理解内容,学生也更能容易地融入文中的情景中去。

  3. 迁移法

  (1)学习第二至四段,围绕“借”与“不愿借”的四次对话,着重讲读第一次对话,通过圈、点、划、读、议领悟出学习方法,再让学生按此方法去读第二至四次对话,使学生在读中领悟其中的规律。

  (2)通过学习最后一段,结合课后学习伙伴的话题,实现由读话到说话写话的迁移。这种练习的设计有利于发掘学生创新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四、 培养能力,说学法

  1.课题入手法

  题目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开始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这一课,我试图让学生通过“你们见过的树叶都是些什么颜色的”释题入文。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会逐步养成一见课题便会产生一系列疑问、联想,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极有益处。

  2.圈点勾划法

  从学生学习品质来考虑,让学生在课文中动笔划记号,如给重点词句圈圈、点点、勾勾、划划、将长句子用符号标上停顿、语气重音等。训练重点不脱离课文语境,在听读过程中,动静合理交替,让学生学习时思维“聚焦”,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达到由“学会”向“会学”过渡。

  3.课后交流入门法

  每篇课文后的问题往往给学生以重要的提示。这一课我以课文最后一段“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突破重点和难点后,根据学习小伙伴提出的问题,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思维的火花得以绽放。倘若长此以往,学生都能得到这样的训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即带着强烈的目的去读书,边读边思考,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说课稿 篇3

 说课内容:

  1。跨越式跳高,2。游戏“打鸭脚”自选。

  设计思想:

  在“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依据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结合教学器材、设施来设计,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学习“跨越式跳高”来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运动能力和健身能力。做到以强身育人为宗旨,始终贯彻“授之以渔”的教育理念,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跨越式跳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人教版)第二册跳跃单元内容之一。“跨越式”在生活中常被运用跨越跳过一定高度物的自然动作,更是许多孩子用来展示自己跳跃能力的方法。跨越式跳高因简单易行,并具有发展弹跳力,提高身体灵敏性和协调性,锻炼身体的作用而深受师生喜爱。“跨越式”跳高的学习不仅是深入学习“俯卧式”、“背越式”跳高的奠基石,也是其它跳跃运动项目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重点难点:跨越式跳高技术并不复杂,学生基本有了些跳高技术,但都比较自然随意。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这节课我确定重点与难点为:

  1。重点 起跳技术,过杆与落地技术。

  理论依据:跳高过程是人体运动由动能(冲力)快速转化成势能(高度)连续过程,主要通过起跳来转化;而过杆姿势方法决定跳高的水平。

  2。难点 助跑、起跳、过杆及落地用力协调性、连贯性。

  理论依据:因跳高技术是一个需要完整动作过程,如果跑、起跳、过杆、落地不连贯,不能协调完成,那么整个跳高技术就不能掌握,就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定它为难点。

  二、说学情

  学情分析:学生的身体骨骼、肌肉、韧带、关节处在快速增长时期,这阶段学生思维敏捷,模仿能力强,体能恢复快特点,加之争强好胜,好奇心强,求知欲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犊不怕虎的性格,正是开展体育锻炼黄金阶段。但由于个体差异大,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相对偏弱些,自我抑制能力差,练习时间无法长时间集中弱点,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中既要鼓励素质好的大胆创新学习,又要考虑弱势群体的帮助,引导他们掌握技术的同时树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碍。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学生的跳跃基础,结合教材的作用,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按水平四《标准》来确定学习目标的。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运动技能、技巧,运用所学跳跃各种障碍。

  2。技能目标:通过练习,熟练运用所学的跳跃技术安全的进行体育锻炼活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与学法是教学过程中一对不可分割的整体。以教学目标为准绳,依据学龄特点,结合学生原有基础,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法优势基础上。主要运用:

  教法:

  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创新火花。

  2。 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提高学习的信心。

  3。游戏法,用游戏活动的方法开展教学。 学法:自主尝试法,合作探究学习法。让学生采用“听、看、想、练、问、比”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主去尝试,互相对比,讨论,观察、练习等方式获得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即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的过程,结合学生的运动基础,本课教学流程为:准备部分、游戏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分,约2分钟

  常规工作后把准备好的挂图,分解动作图解,完整动作图片,跳高各技术组成部分要领及一些跳高运动员比赛图片发放、挂起让全班同学观摩学习。

  意图:让学生认识所学内容,明确任务、目标、方向。

  (二)游戏“打鸭脚” (约7分钟)

  玩法1、将全班分成若干组,用单脚支撑,在指定的圆池内跳动(直径5米),一人蒙眼在圈中间,用胶皮杆在地面划圈平扫,由慢到快,灵活扫动,扫到哪里,学生必须采用单脚跳躲的方法躲闪。

  玩法2、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每组选四人先在圈外用小沙包打池内鸭子的脚,。其它同学在圈子内跑动,被打到的换打的。

  作用:这个游戏通过躲、跳、跨、跑活动,发展学生弹跳及灵活性素质,激发学习兴趣,克服了心理的紧张气氛。

  意图:一是热身,放松肌肉、关节、神经为更强练习做好准备。二是激活课堂气氛,减轻心理压力。同时为学习跳远打下基础。

  (三)基本部分 约27分钟

  1。游戏“猴子摘桃” 3分钟

  ①你能找出让自己摘到更高的桃子的办法吗?把桃(球)挂在不同高度,让猴子(学生)跳起摸球。

  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单或双脚起跳摸吊着的不同高度的球。 ②你的脚能踢到多少个桃子(球)?练习方法:通过原地、短距离助跑,用脚尖踢不同高度吊着的球。

  目的:用游戏活动发展弹跳力,提高练习兴趣,练习不同起跳、摆腿技术。 意图:让学生通过要摘桃就得跳起来,要踢高就得把腿摆起来,将本能的跳跃能力发挥出来。达到起跳、腾空、落地、身体平衡素质练习。

  2。讨论:2分钟,出示讨论提纲(1)跳高由那几部分组成?(2)跑得快就跳得高吗?让同学之间讨论学习内容、通过对图片、概念、动作要领学习从理论认识跳高是什么。

  意图:利用恢复些体力时间设问激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下一阶段学习。

  3。尝试“鲤鱼跃龙门” 约4分钟

  用“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发起尝试跳高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基础,选择小组,尝试着跨越横杆,起跳高度自定,完成练习3到4次。部分弱势可用橡皮筋代替杆或过斜杆来完成任务。

  老师巡回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注意观察别人练习情况。

  目的:了解学生基础,发现问题,①助跑与起跳不能连贯;②起跳方法不合理;③腾空不过杆;④心理紧张;⑤女生中出现双脚起跳等问题。

  收获:初步认识跳高完整技术包括助跑、起跳、腾空过杆、落地四环节组成,体会到并非跑得快就跳得高。

  意图:用游戏方法复习跨越式跳高技术,用“成功”激发热情,用鼓励增强信心,变被动为主动。为下一步教学准备。

  4。讲解、示范,针对主要问题,交流改进方法:约5分钟

  ①请两到三位跳高“高手”给同学们表演示范。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分析动作,分析大的问题。

  ②老师做分步动作与完整动作示范,并与学生交流、解答问题。

  目的:使学生在大脑里快速形成正确动作表象,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能针对性的练习与改进。

  ③技术引导:(口诀)助跑自然轻松要快,后步小;起跳先脚跟后前掌,迅蹬伸;身过杆,落摆腿,屈缓冲。

  5。 分组学习 约9分钟

  根据学生的水平基础重新分组,充分发挥体育骨干作用。

  ① 学困生练习

  这部分学生多为女生和独生子,身体素质差些,运动能力低。

  从自己弱势出发,分步掌握到整体配合至基本掌握跳高技术,同时还要注意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减轻心理紧张状况。

  方法:进行分解强化训练为主,降低技术要求,用助跳器帮助起跳,从过斜杆起步,用橡皮筋做杆,用海棉垫保护,减轻心理压力。反复练习,逐渐掌握各环节技术,达到可以完成助跑起跳过杆完成跳高动作。

  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

  ②一般生练习

  这类学生有一定基础,自己通过认真观察和图片资料自学,在经过同学帮助和教师的点拨,很快掌握新知识。

  通过多次反复完整动作练习,熟练掌握跨越式跳高技术。

  方法:根据自己存在“问题”通过不断次练习与改进;观摩其他同学跳高动作;与他人讨论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技术,纠正错误、多余动作,寻找确定最适合自己的跳高方法。

  目的:熟练中巩固提高自己的跳高技术。

  ③优秀生练习

  发挥骨干作用,帮助弱生,并向更高难度发起挑战,强调安全问题。

  对部分身体素质好,运动水平高,掌握动作快,大胆鼓励他们自己根据获得信息,自己确定高度目标,并进一步探索其它跳高方法,如剪式、卧式、背式跳高,鼓励大胆创新,向更高的高度发起挑战。

  目的:以点带面,共同发展。

  老师巡回参与小组练习,全面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重点放在学困生和一般群体上。 意图:根据学生能力的强弱,动作水平的高低,按其不同级别,要求不同,练习方法不同,满足其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各取所需,自得其乐。

  6。创造记录 约4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发起挑战,不断提高跳越高度,并找到自己最好和跳高成绩。 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展示,对自己与他人点评、互评,用掌声鼓励同学。小组长记录情况。

  老师参与技术薄弱组的活动,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目的:让学生将所学展现出来,用实力证明自己,我能行。

  意图:对学生学习情况全面检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7。放松练习 2分钟

  在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荡漾着美丽的白塔……。”《让我们荡起双浆》歌曲音乐伴奏下,让同学们根着老师用些节奏轻快,难度小的动作放松机体,缓和情绪,恢复体力。

  (四)学习总结 2分钟

  把同学集中起来,认真听取每个小组长的简单汇报,用提问方法帮助同学复习所学知识内容,明确“要想跳得高,必须弹跳好和必须要的助跑速度与起跳的合理结合,此外不同的跳高姿势,在腾空中身体重心高度与横杆间有着不同的距离,因此,选择过杆技术是跳高的又一个条件。”大家知道今后努力方向。回收器材,下课

  六、预计课的效果: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参与各个练习,课堂气氛活跃,师生感情融洽。全班同学能基本掌握正确动作要领,完成率在85%左右。预计课的练习密度为35%左右,最高心率为150——160次/分,平均心率达到120——130次/分。让学生既出汗又脸带微笑,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七、场地器材:

  跳高架8付、橡皮筋4条、录音机1台、海绵垫12张、小黑板2块、跨越式跳高挂图一套、各阶段动作练习图片、动作分解图片(多张)录音机一台,录音带二盒。

小学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献给老师的花束》是鄂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首表达师生情谊的诗歌。整首诗围绕“爱”,既写出了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又写出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爱,赞扬了人间至真至纯的师生情谊。课文共有4个小节,每个小节用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师生情。

  这首诗的第1小节概括地赞颂了老师献身教育而无怨无悔的崇高品质;第2小节用具体的事例再现了教师关爱、教育学生的情景;第3小节写学生向老师献“勿忘我”表达对老师的祝福和敬爱之情;第4小节写老师高尚的品质给学生的人生带来的启迪。

  说学生:

  我是今年9月2日才调入学校的,而且一来就接手六(1)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在此之前我一直从事了五年的数学教学工作,因此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材,我都感到很陌生,同时也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为了能更快适应教学工作,我尽量争取与学生多接触,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我认识了班上的33名学生,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我初步了解到学生们普遍喜欢上数学课,语文方面书写不够工整,对于学好语文信心不足。

  为了上好这篇课文,我提前布置学生对课文进行了背诵,学生比较感兴趣,毕竟教师节刚过,而且在9月10日那天,学生们在班上搞了一个隆重的庆祝活动,不仅给班主任老师送上了许多礼物,而且我这个刚来才几天的新老师也收到了不少礼物。由此可见学生们对老师还是有一定的感情基础的,这也是我选择这篇课文的原因之一。

  说教法:

  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诗歌情感炽烈,意境深邃,加之语言凝练,节奏鲜明,韵脚突出,很适合朗读,因此我打算用读的方式来教这篇课文。一共分2课时来上这篇课文,第一课时初读感知,整体把握,扫清文字障碍,找准情感主线。第二课时精读品味,感受师生情深,课内我将安排多种形式的读,例如大声读、分组读、男女生轮流读,表演读等。在读中品味师生之爱,在读中感受师生之情,在读中体会诗歌的写作特点。我将要上的就是第2课时内容。

  其次是采用读说结合,读写结合的方式,加强语言训练,突出语文教学的特点。本诗意境优美,表达有特点,值得学生学习借鉴。例如在教学第2小节时,三个“记得”可让学生用自已的话描述诗中的情境,然后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法,用“记得”开头写话。

  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确定的:

  知识与技能: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中蕴涵的浓浓师生情。

  3. 领悟诗歌的表达方法,试着用“记得”开头写几句话。

  过程与方法:

  1. 整体把握,抓住情感主线。

  2. 以读为主,结合讲、思、想、议一起理解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师生情谊,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语句读思议想,体会文中蕴涵的感情。

  教学难点:

  练习用“记得”开头说话写话。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顾上课时内容:

  这节课我们一起品味一下诗中那浓浓的师生情谊。(师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有关老师与学生的图片,给学生一些感性认识)

  二、品读第1节:

  让学生自由读第1节,你从哪些句子、词语中能读出老师对工作的热爱。

  抓住文中的几对反义词休会思想感情:

  欢聚——离别 忧愁——喜悦 青丝——白发

  接下问学生:老师希望什么?对什么“痴情”?从而理解“无怨”一词的深刻含义。

  最后让学生带着崇敬之情读这一节。

  三、教学第2节:

  1. 默读这一节,看看作者回忆了老师关爱学生的哪几件事?

  2. 交流,概括出三件事

  3. 指名读第一件事,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4. 指名说一说

  师引导:在几年的小学生活中老师关爱学生的事情难道只有这三件吗?作者为什么只选这三件呢?

  然后从文本回到现实,在你的小学生活中有哪些老师关心爱护你的事呢?请你回忆一下,用“记得”开头说一说。

  四、学习第3节:

  师启发:作为学生遇到了那么好的老师,我们会怎样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呢?

  引导学生思考:“勿忘我”是一种什么样的花?学生为什么要送“勿忘我”?让学生联系课文第一节思考讨论。

  再问:学生给老师送花为什么要“轻轻地放”“默默地放”呢?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呢?

  最后让学生带着感激之情齐读本节。

  五、品读第4节:

  男女生轮流读本节,让学生找一找当学生长大成人之后回想起老师的什么?

  品读“仿佛仍然站在我们的背后”一句。

  问:这是不是一个比喻句?那作者为什么说老师站在背后注视着我们,鼓励着我们呢?

  作者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作者省略了什么呢?结合前3节想一想?

  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第4节。

  六、总结全文

  作者写这首诗献给老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配乐齐诵全诗。

  七、板书设计:

  7 献给老师的花束

  工作

  (无怨、痴情)

【小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四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模板12-17

小学体育《跳绳》说课稿模板12-27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荷花》11-19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匆匆》11-18

小学英语说课稿模板《How many》11-14

小学英语《How many》说课稿模板11-03

小学英语说课稿集合15篇11-03

说课稿初中模板集合五篇06-05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天火之谜》12-05

小学语文《“红领巾”真好》说课稿模板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