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美术说课稿四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是平面构成“重复的形”之后的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渐变的形”是构成艺术内容之一,它是“造型表现”学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渐变的形的现象,感受大师作品中的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初步了解平面构成知识,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并学习创造多种方式表现有趣的渐变的形。应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意识,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1.教学目标
(1)了解渐变的基础知识,掌握渐变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第一“形”,发挥想像,来创作表现“渐变”后的第二“形”,提高渐变构成艺术的表现力。
(2)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去表现渐变,并能设计、绘制有趣的渐变画面。
(3)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感受并体验渐变的形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变现美的能力。
2.重难点
重点:了解渐变的形的特征与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渐变的形,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渐变的形,能绘制新颖、有趣的渐变的形的画面,并能进行装饰。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美术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根据我校的实际,因材施教,我将采用引导观察、分析讲解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对渐变这一形的变化的知识进行讲授,即直观又灵活,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更占优势。
2.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周围的现象,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寻找渐变的图形美,从中体会渐变给人带来的美感,并试着动手设计一幅由“形”到另一“形”的渐变的形的图案。
三、说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1-2分钟)
上课前,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进行联想,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鸡的平面图,逐渐演变成一只很动感的美丽的雄鸡。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渐变的形》。以此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0-12分钟)
(1)欣赏范图,让学生初步体会渐变的美。
提问:看了怎么多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再根据出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渐变的形式的美感,然后对这一环节进行小结:渐变是从一种“形”逐渐演变成另一种“形”的变化过程。也可以在同一种“形”里进行变化。
(2)欣赏图片细节,让学生重点感受渐变的变化过程。
提供两幅相邻的渐变演示图,提问:它们的变化大吗?外形相似吗?这个环节是为了学生进一步了解渐变的形的规律。小结:每次变化幅度不能过大,要慢慢地改变。相邻的“形”外形相似。
(3)欣赏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渐变的设计方法。
出示每种方法的图片,快速的讲解设计方法:平面旋转、平面移动、空间渐变、形状渐变、大小渐变等。
3.练习(20-25分钟)
尝试设计一幅“形”1到“形”2的渐变的形的图案。
要求:①有所创新。
②创作要精细工整。
这环节的设计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练习,教师巡回辅导。这个环节重点辅导学生形的演变过程,不要太复杂。
4.展评(5分钟)
学生交流对设计渐变的形的看法,巩固渐变的形的设计方法和简单的技法,让学生在评述中区捕捉新的创造灵感,教师指出存在的问题。
5.拓展(1分钟)
在课后把自己设计的渐变的形的设计过程用日记的形式写下来。让学生通过回忆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知识。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动物明星》一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
·从课标领域来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造型·表现是指运用多种材料和手段,体验造型乐趣,本课将运用绘画、拼贴等各种美术技能创作,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让孩子更加热爱大自然。
·从本课的位置来看:本课是《动物明星》一课的第二课时,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对动物的声音、形状有一定的了解,这就为这节课作了很好的铺垫,这节课将在原来的内容上有一个提升,让学生了解怎样运用夸张、变形等装饰手法,制作各种动物图案。
本课的重点是:把握动物特征,运用自己擅长的美术语言来表现动物,对于各种动物不同造型及身体外貌、神态等特点的把握,则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他们往往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本课主要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对话、讨论、思考、尝试以及表现等活动,体会学习的乐趣,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其设计意识与创新精神。
三:说目标:
·就知识而言:让学生学会运用夸张、变形的装饰手法来制作动物图案,并用自己擅长的绘画技能对动物进行造型与表现。
·就能力而言:在制作动物图案的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就情感而言:在看动物、说动物、画动物的同时,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四:说教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从教的方面来看,本节课主要运用:引导探究法,演示法,观察法。演示法,观察法主要运用分析总结各种不同动物的造型、身体外貌、神态特点用于突破难点。引导探究法运用认识真实动物和动物图案的异同,把握动物的特征,用于突破重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内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老师和学生需要准备这样一些材料:
教师准备:有关的动物资料、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和制作工具(剪刀、卡纸等)
五:说教学设计
1、游戏激趣, 导入课题
我打算用这样的方式导入,先出示动物的图片,然后问学生认识它们吗?要求学生与多媒体中的动物交朋友,并要求学生尝试着问这些虚拟的动物是否愿意,当学生问画面上的动物是否愿意与自己交朋友时,我用鼠标点按一下,动物就会有所反应,叫一下、做一个动作,使学生的兴趣马上提高了。
(设计意图: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我设置了许多生动有趣的动画,并使这些动画具有交互性,当点按时能有声音和动作,在教学中便可以实现学生与画面中的动物交流了。)
2、走进生活,加深体验
我打算先让学生欣赏的动物装饰图案,(点击鼠标,演示课件)边看边问。来猜猜看自己看到了什么动物,从哪看出来的?根据以往的经验,在这个问题上,学生应该能看出是什么动物。看不来的情况下,可以先把动物图案中的动物特征说出来,提示学生这是什么动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总结动物的特征,让学生自己发现动物图案的特征。)
接着展示真实动物图片与同一种动物图案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点击鼠标,演示课件)学生讨论后总结,相同的是都具有这个动物的基本特征,例如真实的大象的基本特征是身体壮,鼻子长,动物图案中的大象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边分析边比较。不同的是在生活物品上的动物形象更活泼,更生动。可以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有没有课件中的那些动物图案,学生会很容易在文具,衣服上找到。总结告诉孩子,为了装饰美化生活,设计师对自然界中的动物进行了夸张、变形,这样的动物形象称为动物图案,揭示主题。然后再引导学生欣赏书上的图片,体验夸张变形所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用生活物品上的动物图案与自然界中的动物作比较,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动物图案的概念,多媒体课件展示更好的体现这一点。)
3、 寻找乐趣,深入探究
用什么方法才能把生活中的动物形象变成动物图案呢?告诉学生夸张动物最明显的特点,简化其他的部位。从形状、花纹、颜色三个方面来说。
例如:①夸张形状的特点,展示小狗的图片(点击鼠标,演示课件),总结:把小狗的头画的最大,缩小其他的部位。画出一个卡通形象的狗。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非常有趣,把动物拟人化了,这样让学生感觉非常的亲切,更贴近生活,更受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喜爱。)(板书:形状)。
②夸张花纹的特点,展示长颈鹿的图片,(点击鼠标,演示课件)长颈鹿图案不仅把它很有特点的脖子画的更长,身上的花纹斑点的颜色也变的丰富多彩。(板书:花纹)
③夸张颜色的特点,展示热带鱼的图片,(点击鼠标,演示课件)把热带鱼的颜色进行了夸张。告诉学生图案中动物的颜色可以和真实动物的不一样。(板书:颜色)。
(设计意图: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很好的把动物夸张、变形部分展示出来,体现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4、主动参与,大胆实践
在学生动手之前,展示各种制作形式及材料,如拼贴画,粉版画等(点击鼠标,出示可参考的资料),也可依据自己的想象,运用一些老师也没想到的材料,比一比,看谁设计的最有创意。在黑板上出示一张森林图片,让学生把制作各种形式的动物图案贴到大森林里来,再让学生来找一找我们的“变身大王”。
板书设计:
本课课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动物明星
夸张 、变形
形状 、花纹 、颜色
之所以这样的板书,都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得来的。在知识层面上要求学生掌握的,通过这样对知识的概括,便于学生掌握动物图案的制作方法。
六:说媒体使用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我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来达到学生与不可能在课堂上见到的动物之间的交流,从而使学生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在讲解真实动物到动物图案的夸张、变形的过程中,运用FLASH动态演示它的变形过程,形象生动表达这个过程。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点问题。
七:说评价与拓展
● 本课在评价方面,立足过程、促进发展,侧重于几个方面:一:能否通过绘画或其他形式大胆、自由变现自己的感受。二:能否动脑筋用可塑性材料制作简单的动物图案。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差异。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体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鉴赏意识。
总结拓展阶段,主要是展示几千年前,祖先用动物图案装饰美化的生活用品及民间剪纸图案。(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器皿上的动物纹样及民间剪纸图案,让学生感受我国五千年的文化,感受古代艺术的魅力. )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期待专家的指正。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
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材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情况的把握,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法分析:
1、观察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
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4、示范制作方法。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呀?是啊,蔚蓝的大海一望无边,当海面上波涛滚滚的时候,海底却是另外一番景致。想不想跟随老师一起去美丽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游一番呢?”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播放
动画片《海底总动员》中的精彩片断。吸引学生的视觉、听觉,使他们进入情境,让学生留恋、向往。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海底世界,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海里的主角,学生争先恐后,将课堂气氛推向第一个高潮。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鱼儿游游》,从动画片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鱼儿形状
用课件展示一张不同形状的海洋鱼组成的画面并问是由哪些形状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当鼠标移动时不同几何形外轮廓都会变色,这样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鱼都是有什么形状组成的,在这里反复强调鱼的不同几何形状,从而让学生直观掌握了绘制鱼的方法。概括成各种简单的几何形进行组合,稍作裁剪或装饰,再给它们穿上美丽的花衣裳就能创造出许多美丽的海洋鱼儿来。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3、演鱼赏鱼,走进鱼儿世界
孩子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让学生戴着鱼的头饰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一下鱼,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将鱼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课件展示让学生在音乐中欣赏大量海洋鱼的美丽图片。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将图片欣赏设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渐变,这样就让学生在无形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激活原有学生对绘画的制作方法,问学生:“你会用什么美术的方法来表现鱼儿呢?” “用彩色笔画;用彩色纸剪贴;还可以用彩泥做。”根据学生回答我归纳出四种方法:涂色绘画、色纸剪贴、彩泥制作、综合材料。针对所总结的方法做演示补充说明,如:还可以用树叶等综合材料来做,让他们进一步对今天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掌握。我们的教学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孩子接受技能的特点而采用上述方法。
4、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让学生看着小狗潜水员和它的“鲨鱼号”潜水艇的卡通画面,提出“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来表现你心中的鱼?你想要表现的鱼是什么形状的?它穿的是什么花纹的衣裳?”这三个要求,创设情境将绘制过程应注意的问题设计成坐上这艘潜水艇的注意事项,至始至终都让学生沉浸在所创设的海底世界这个情境中,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鱼儿贴到黑板上绘有美丽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几个学生直接上去画。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刚大量的海洋鱼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做出和别人不同色彩和形状的鱼儿,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六、课堂评价
1、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美丽海景,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
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心灵对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任何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2、散文欣赏,扩展延伸
教师谈话:小朋友,刚刚我们用眼睛欣赏了海底世界的美,又用双手创造了海底世界的美,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再一次用耳朵来感受海底世界的美,欣赏配乐散文《海底世界》。学生再一次领略到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海底美景,将文学和音乐整合在美术课中,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大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海底世界非常美丽,这是大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瑰宝,我们在感受它美的同时更有责任去保护它,那怎么去保护呢?请小朋友下课后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让学生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乐趣是关键。《跳舞的点和线》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趣味性。
四、教学难点
。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五、教法、学法分析
在本课的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六、教学流程
1、观察发现,激发审美期待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三幅彩墨中国画,直观又生动,欣赏完毕,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2、游戏体验,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水墨的变化规律。
3、自主创新,展开创作过程
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学习,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业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再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表现你心中的点和线?它们会带着怎样的色彩?跳着怎样的舞来和你交朋友"?
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说课稿 跳舞的点和线,标签:美术说课稿,美术说课教案,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循环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评画析画,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5、总结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
跳舞的点和线
用笔:中锋、侧锋等
用墨:干湿浓淡
染色:薄而透
【有关小学美术说课稿四篇】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狮子大王》说课稿10-24
小学美术《亮眼睛》说课稿范文11-19
小学美术《水族馆》说课稿范文10-21
人教版小学美术《小挂饰》说课稿模板11-05
小学美术说课《大鱼和小鱼 》说课稿08-26
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汇总六篇07-10
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汇总9篇06-14
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五篇06-14
有关高中美术说课稿范文9篇06-11
有关初中美术说课稿汇总9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