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9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看似简单的作品,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从宋朝的《瑞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小学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六面怪脸是通过实际操作完成“六边形三角锥体”的造型,然后,发挥大胆想像进行描绘造型,创造出一种奇形怪状的脸谱形象。六面怪脸这种外沿为六边形、内接三角锥体的造型,本身就具有一种形式美感。用其作为脸谱造型的基础,用具象观念看似乎离奇,从抽象观点着眼就不尽然了。
二、学情分析
《六面怪脸》是三年级教材,三年级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制作平面的面具,基本掌握了一些平面面具制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但也只是对面具的初步认识,知道面具是一种玩具。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由平面变成半立体,由具体的形状向比较夸张、甚至有些抽象的形状变化,与高年级立体抽象知识相接轨。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教师采用了观察演示的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
三、说教法
1、实物观察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分享材料特点,激发学生动手的欲望,帮助学生最直观、最准确地了解六面怪脸的主要特点。
2、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教材中制作步骤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演示法:
本节的演示法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演示适当的指导性演示。它是辅助的教学方法,经常与讲授、谈话、讨论等方法配合一起使用。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巩固知识和培养各种学习技能基本方法,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
四、说学法:
主要采用观察想象和自主探究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五、教学目标
1、能掌握“六面怪脸”的制作步骤、方法。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
3、在做做玩玩中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
六、教学重点:是立体造型的六面怪脸制作方法
七、教学难点:把六面怪脸既描绘得怪又不失其的可爱。
八、说教学过程
我们教研的这节课,主要从美的探索——美的指导——美的创造——美的拓展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一、美的探索
在美的探索和指导环节中,教师先出示六面怪脸的精美范品,让学生通过尝试拆开后拼合和分析书中的制作步骤图,尝试自己做。教师在积极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由学生演示制作方法,如遇到困难,教师提供进行相应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折剪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识图能力。同时也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
二、美的想象
本环节抓住六面怪脸的“怪”字启发学生进行想象。指导学生从色彩、五官形状方面思考问题。将动物、机器人、动画人物等形象都可以作为六面怪脸的表现内容。把六面怪脸既描绘得怪又不失其的可爱。教师配以适当的演示使学生更好的抓住“怪”这一特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三、美的创造
好的范品能给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更多的启迪。通过六面怪脸范品欣赏,鼓励学生利用绘画的方法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六面怪脸。伴随着音乐声进入师生共同创作阶段。
四、美的赏评
让学生将六面怪脸面具戴在脸上,直观感受面具的美感。指导学生从“怪”的角度去评议,教师适当点评。
五、美的拓展
出示多种材料、不同方法设计的六面怪脸,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创作六面怪脸。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力和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深蓝色的海水中生长着花纹漂亮、形状多样的鱼类,它是儿童最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本课就设计了“对称剪刻、游戏活动、绘画表现”三个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感受、表现鱼和海洋生物的形状特征和海底世界的各种色彩变化,从而了解对称和不对称之间的区别,并在创作表现中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象。
2、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海底世界》是一节集欣赏设计、造型表现、合作探索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剪刀等工具进行作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的知识,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折纸、剪纸方法。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折、画、剪、粘等方法来进行创作,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课时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本课的知识容量,我把前两个活动“用对称剪法剪纸鱼、剪手摆鱼”作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活动三“用绘画的形式展示海底世界”为第二课时的内容。我现在做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的两个活动。
4、本课的教学目标:
我根据美术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了解鱼的基本特征和形状,并能画、剪各式各样的鱼。
(2)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绘制方法。
过程与方法:新课标强调,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探究过程,选择的过程,制造的过程,是学生形成基本美术素养、创新精神以及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的过程。这节课就是让学生亲历观察,尝试自己探究,动手制作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鱼,经历亲自动手的过程,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感受创作表现的成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的良好品质,提高观察、想象、探究、联想的能力,培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用对称法剪刻各式各样的鱼。
教学难点:绘制鱼的不同形状以及使用剪刀、刻刀剪出鱼形和花纹。
二、教 法:在教学本课时,我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
1、情境体验教学法 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与发现,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充分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努力营造一种民主、自由与和谐的教学氛围。
2、激励评价法 评价时遵循“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教学理念,采用多维和多级的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和差异,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帮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学 法:
1、自主探究法 这是提高学生内驱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欣赏、感受、观察、体验、发现、对话、思考、讨论、尝试以及表现等活动,体会到了美术学习的乐趣,发展了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了设计意识与创新精神,陶冶了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2、互助学习法 让同伴之间典型带动,互助合作,促进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具、学具:,我根据学生以形象为主的思维特点,准备了几种海洋鱼成品以及半成品,绘制了《海底世界》挂图;为让学生自主探究,还给每组准备了2份鱼的模型,装进信封中。同时准备视频仪、剪刀、刻刀、胶水等工具,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视觉效果,为扎实掌握技能提供条件。 学生自备彩纸和旧挂历纸数张以及剪刀、刻刀、胶水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经验形成的过程,它指向经验的产生,又是经验得以生成的情境。因此,教学过程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反思,推动学生发展的过程。教学实施中,我本着“以学定教”的课程教学过程观,运用“作品引入感知美-----剪刻创作表现美——课堂延伸创造美”的教学流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成为合作、探究、表现的主体,成为美的创造者。
(一)作品引入 感知美
1播放课件,展示海底鱼类让学生欣赏。提问:看到这各种各样的鱼儿你想向大家说些什么?
2.谈话交流
(1)谈收获。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后小结:大海真是一个色彩斑斓,充满生命活力和神秘色彩的世界,当你看到这么美的世界时,你不想把它描绘出来吗? 现在老师就把这海底世界请到咱们教室,(出示海底世界图,激发审美期待)你发现这海底还缺点什么?今天,咱们就用自己的双手,来装扮这海底世界。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美的事物总是给人以向往与憧憬。当看到千姿百态的小精灵鱼儿以及色彩斑斓的植物时,无不被鲜活的生灵所感染,所震撼,无不渴望进入那神奇的海底,触摸海的脉搏。激发起探究的兴趣和动手制作的冲动,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剪刻创作 表现美
1、学习剪纸鱼
谈话:海底世界这么丰富多彩,我们先做什么呢?
板书:剪鱼
⑴ 检查材料及工具准备情况
谈话:要想剪一条漂亮的鱼该用到哪些工具和材料?你准备好了吗?
根据学生的准备情况,教师把自己多准备的补充给学生。
⑵ 观察模型,分析鱼形及制作步骤和方法
谈话:“小鱼儿想和大家交朋友呢,它早就跑到大家的课桌上的信封里了!打开看看。我们要剪出鱼的哪几部分呢? 要想顺利剪出漂亮的鱼儿需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然后让学生合作观察探讨,教师提示学生为了观察得更仔细可以把作品拆开、合并反复研究。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利用课件帮学生梳理鱼形特点,总结制作过程并板书:
对折-----画------剪
⑶教师重点引导点拨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对折?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做小结:“看,(出示剪好的形状对称的小鱼)象这样两边大小,形状一样的物体属于对称形,剪时,先对折是个好办法,这样省时省力,剪出的鱼儿才美丽大方。观察一下,图上这几条鱼哪些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②在哪边画,画什么?了解鱼的多样性,避免错剪。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我因势利导:“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鱼的形状,你可知道,全世界有2万多种鱼儿呢,画图案时,你大胆想象一下,心目中最美的鱼儿长的什么样,把它画下来,这一步可决定你剪的鱼儿是否漂亮。在哪边起笔鱼儿才不会被剪碎?”边说边演示绘制时要在不开口的一边起笔,这样才能保证把小鱼剪成功。
③剪刻时你能提醒大家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教师提醒:小鱼儿的衣服可以用剪刀剪,也可以用刻刀刻;用刻刀时应该垫上垫板,以防损伤课桌;剪刻时要均匀用力,不要伤到手。
(设计意图:形象的作品最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冲击学生的视觉效果,因此,学生欣赏模型鱼时也会兴趣盎然,产生动手制作的欲望。制作的过程及方法都是让学生去发现,去总结。在探究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我的发现得到大家的认可,我的存在很重要。再加上教师的及时性评价,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乐趣。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拿做来教方为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为实学.)
⑷学生剪刻 教师指导
尽管通过观察和点拨理清了剪刻的步骤及方法,但鉴于目前学生动手操作少的特点,剪刻的过程仍是教学的难点。在剪刻过程中我采用典型带动、互助合作的方法让学生实践,即教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随时找出操作熟练的学生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的绘制及剪刻进行帮扶。
⑸评鱼赏鱼 分享快乐
展示成果是学生获得最大满足的过程。为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我采用三个步骤:展鱼-----摆鱼-----评鱼。
展鱼 是每位同学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进行展示,并尽可能的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
摆鱼 是每个小组选择有特点的作品摆在老师绘制好的海底世界图上,剩余的作品各小组可在课桌上摆出一幅海底世界鱼儿嬉戏的场景。让孩子们给亲手剪刻的鱼儿选择一个舒适的家。
评鱼 是让学生对黑板上的作品和各小组的作品进行互评、自评、师生评。剪的那条鱼最漂亮,色彩选择是否合适,形状姿态是否生动,剪刻的是否精致,你认为怎样改进可能更好一些等方面进行品评。在品评的过程中一方面创造美,感受美,另一方面让学生展现自我,分享快乐。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作品的展示、品评,既提高了审美能力,又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和表现欲。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力求使孩子在自己的劳动中体验到感受到自己的荣誉、自尊,能为自己的成果而自豪。)
2、制作手摆鱼,体验动态美
这一环节既是制作的继续,又是课堂的高潮。为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我设计了这样的过渡:“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亲自剪出那么美的鱼儿,看,真正成了鱼的海洋,成了充满生命力的世界,还真感谢你们这些小巧手,创造了这么令人心动的作品。你能想出什么办法让鱼儿游动起来?”以下四个环节层层深入,将活动推向高潮。
(1)演示 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出示事先备好的手摆鱼让学生演示。
(2)制作 观察成品,放手让学生制作,教师讲解注意事项,重点是三个方面:A对折后要画整条鱼的形状;B剪出的鱼形比手要大;C粘和时鱼尾不要粘在一起。
(3)表演 用手中的鱼编演海底世界的趣味故事。
当学生还沉浸在自己创作的成果中,我因势利导:看,一条条活泼可爱的小鱼游得可真快乐,有的像在寻找妈妈,有的像在游玩,有的像在捉迷藏,大家何不编演一个小故事,让你的鱼儿玩得更有趣?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演得生动形象?谁欢迎老师加入你们的行列。赶快行动吧!
(4)评价 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谈话:“哪个小组最先展示自己的成果呢?其他同学当好小观众、小评委,我们还要选出今天的‘表演奖’‘口才奖’‘创新奖’‘小巧手’呢!”然后师生共同在海底世界这个大背景下表演节目。评价时学生先对自己今天的表现进行自评,并说出该获得的奖项,也可自己命名;然后再评价他人的表现。教师综合各组成员的表现进行点评激励,延续他们的创造热情。
(设计意图: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这一环节,师生共创浓郁的文化情境,创设有声有色的美术课堂,用画面,用语言,用音乐,激起学生创造的火花,推起学生爱护美、呵护美的波澜。)
(三)课堂延伸 创造美
1、谈话:“今天的课咱们把海底世界搬到了课堂上,下课以后就得把它搬走。你想搬到哪里去呢?”
教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基础上提议:
大家可以把海底世界搬到走廊的墙壁上,让其他同学也能欣赏到海底世界的美丽景色;
大家可以把海底世界搬到你的卧室里,让海底的鱼儿与你一同入梦。
2、“除了用剪刻的方法外你还能想出哪些方法来表现海底世界?”
那就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来创造海底世界的美丽吧!
3、课堂寄语:
同学们:你的智慧就在你的手指尖上。让我们充分利用美术课堂给我们这双小手赋予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记住:一点点时间+一点点创意=无穷无尽的快乐、美丽、温馨,并让我们珍惜呵护这美丽的家园,热爱神奇的大自然。
4、温馨提示:课下请同学们小心收拾好工具,把制作材料装进方便袋,增强学生爱护教室环境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此环节的设计,就为学生的自由呼吸和翱翔创设了一片碧草蓝天。)
六、板书:
本节课把《海底世界》图张贴在黑板的正中作为板书的主体,增强学生的视觉效果,让他们在丰富图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海底世界的多姿多彩。制作鱼的步骤在一侧板书,便于学生掌握制作的过程。整个版面既简洁明快,又突出主题,既加深学生的记忆,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以上几个环节只是活动开始前的周密设计,但师生互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目标将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将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我会用十二分的耐心和爱心,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充满乐趣的课堂!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内容:小候头像
二、教材分析:
1、本教材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八册第12课,是剪纸系列课中的第7课,属于运用和设计类课。
2、本教材系94年定稿的教材,教学内容落后于时代特点。
3、按新课标要求对照,本教材仅注重学习和拓展了少量猴子知识,不尽不祥,人文性未得到拓展。
三、教学目标:
1、利用网络欣赏各种猴子的形态,了解猴子的各种知识。
2、能描绘出猴脸的“心”型特征,并用剪纸特有的绘画方式绘制成稿,再剪制成作品。
3、通过对美猴王孙悟空形象的欣赏、模仿,了解中国的猴文化。
四、教学重点:
1、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欣赏猴子图片及知识。
2、描绘并剪纸出小猴头像作品。
五、教学难点:
1、了解中国的猴文化。
2、从具像图片概括成剪绘作品。
六、教师准备:
涵盖各种猴图片、知识、剪纸作品的虚拟网站、小问卷。
七、学生准备:
剪纸工具、猴子知识。
八、教学过程:
1、导入:上虚拟网欣赏猴(预先发给小问卷:你了解猴子的什么知识?猴子的脸形特征是什么?)
理念:让美术课和信息技术整合,合理利用了信息技术找寻自己所需的资料,同时用问卷的方式避免“有放难收”的现象。
2、描绘:先让学生自由描述猴子的知识,再请学生边描述猴脸的特征边绘制出正面和侧面的猴脸特征。
理念:
(1)请同学描述了解的猴子知识可以提高课的兴奋度,让学生增加对本课的兴趣。
(2)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从具像的图片上概括出剪纸所需的稿图,先请学生总结、描绘、示范,可以为等会儿集体创作降解难度。
3、制稿:在了解如何以照片绘制出剪纸所需的猴脸草稿后,请学生自由选择电脑上猴子的图片绘制成猴脸草稿,绘制之前先请学生欣赏猴脸剪纸作品。
理念: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选择喜好的猴子照片描绘成剪纸所需稿图。先欣赏部分优秀猴脸剪纸作品也可以降解创作难度。
4、剪制:利用已学的剪纸技巧剪制出猴脸作品,同时构思好作品的描述。(教师穿插用数码照相机拍摄作品)
理念:剪制不难,只需用上对称剪和勾线剪即可,教师也只需扮演采访者的角色即时拍摄完成作品即可。
5、欣赏:即时在虚拟网中导入猴脸剪纸作品,让作者描述自己的作品。
理念:再次利用信息技术即时再现学生完成的作品,重点是让学生描述自己的创意和情思,让学生建立和自己作品的感情。
6、拓展:欣赏《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告诉学生猴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为在下一节课中用剪纸表现孙悟空形象作铺垫。
理念:这是老教材新上法的关键所在,为了使猴剪纸得到进一步的人文提升,讲述一些中国的猴文化以及介绍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可以为下一节课的提升打下铺垫。
7、整理:清理教室,布置作业,要求将猴脸作业装饰成品。
理念:美术课后清理教室的习惯必须时时提醒,同时课上完成的作品只是毛坯,必须衬上底纸精心装裱,这些作为课后作业可以让“作品必须完整”的概念也成为习惯。
九、板书:
虚拟网—— 导入 ——欣赏
说—— 描绘 ——“心”型脸
制稿 ——正面、侧面
欣赏作品—— 剪制 ——拍摄
欣赏 ——描述
拓展 ——孙悟空
清理—— 整理 ——成品
十、后思:
教师如商贾,说课如推销,理念如商标,构思如包装,方法如货物,效果如收益。若要说课得心应手,不妨学学市井商贩,想想他们的生存之道,就会感受颇多!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题目是《谁画的鱼最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九课。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为欣赏内容,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通过欣赏农民画让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一条大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观察鱼的外形、色彩、花纹,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能大胆的作画,画出一条大鱼及鱼身上美丽的花纹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设计和装饰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同时激发起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运用所学的知识,画一条漂亮的充满画面的大鱼。
难点:如何运用对比的方法把鱼画大。
四、教学方法
本着“高效课堂,快乐教学”的理念针对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注意力分散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课特点,课中注重教法的趣味性、多样性。在本课我运用的教法有:情景导入法、直观教学法、指导观察法、启发想像法等;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创造。
五、教学过程
欣赏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学生快速的融入到本课的教学中。(直观了解鱼的形态各异;感受自然的美。)
讲授新课
(一)首先通过图片分析鱼的外形结构
(二)接着出示很多美丽的鱼,分析鱼的外形,花纹,色彩,先让学生说一说喜欢哪条小鱼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小鱼的各种外形,花纹和色彩。
(三)接着让学生思考如何在纸上画一条大鱼,出示两条一大一小的鱼,通过对比发现哪一条更适合,通过图片对比让学生更直观的发现应该怎样画一条大鱼?接着我示范如何画?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作画的步骤。
(四)接着出示一条更大的鱼,再这条大鱼的对比下我的鱼就显得小了,让学生初步的了解对比。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老师画的鱼变大?通过欣赏农民画家的作品让学生明白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添加小鱼和人将大鱼衬托的更大。
(五)出示我事先完成的一幅作品,再出示优秀学生的作品赏析,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以比赛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海底绘画比赛,将评选出最大最美的鱼。
在评讲环节,我让学生做评委并评选出优秀评委,一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让学生在点评的时候学习借鉴其他学生优秀的地方。
最后让学生投票选举出本次比赛最大最美的鱼,并颁发奖品以此作为鼓励。
六、小结
小结的部分我依旧通过欣赏海底世界的录像来结束本科的教学,一是将学生从比赛创作中拉回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好朋友鱼儿。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有趣的鞋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九课教学内容,为了在40分内进行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美术教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艺术成就感。我把这个鞋系列课教学内容,分解为三个专题进行教学。前面已经学习了《漂亮的鞋》、《鞋的联想》,《我设计的鞋》作为这节课的内容来完成。由于学生的日常穿着鞋都是家长帮助他们选购,所以学生们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穿着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个性品位。本课的设置就是让学生亲自设计绘制鞋,这一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鞋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将想象变成现实,是人类创性的最高体验。
2、学情分析与教学思路
现阶段的小学生他们充满活力而富有幻想,对时尚的事物较为敏感,特别是对鞋的穿着与设计更为喜爱与感兴趣,虽然学生前已经学习了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他们也还存在着对鞋文化内涵等设计上的盲点问题。因此,安排这一课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精心设计质疑、释疑,审美体验、作品比较、分析交流、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情感等方面的联系,把美术学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美术的文化学习的层面,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和情感升华。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教材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上情况,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引导学生欣赏设计制作风格独特的鞋;
2、引导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表现出来;
3、通过创作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4、对鞋进行艺术审美评价,在今后的生活中善于发现美、创造美来装扮和美化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点:鞋的设计构思和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教学难点:找到适合的元素,设计出具有个性的鞋。启发学生将自己设计的鞋用不同材料进行表现。
二、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教师在教学中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使本课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审美的效果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感染、暗示、激励等作用,一个好的情景创作可以为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鞋相关资料,师生穿着自己喜爱的鞋来到课堂,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也拉近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很好地创设教学情景,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2、引导式教学法:根据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我认为这种教学方法适合于五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感性认识.因此,我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与本课题相关的图片,以问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不断采用观察、对比、启发、讨论归纳相结合.生动直观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性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参与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
3、演示操作法:演示操作法: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的步骤和方法,提供可借鉴的'范例,在讲解鞋的设计、制作和色彩搭配时,我运用演示操作法组织教学.
三、说学法: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意识与探究学习法
教育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把设疑、发现、探究、体验实践等学生认知能动性凸显出来,在学法上我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意识,苏霍姆林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的知识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对知识兴趣的重要条件。”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自己的作用定位在引领学生用锐利眼睛去发现美、用深刻的头脑去思考、用纯真的心灵去感受美、用一双巧手去创造美。
四、说教学程序
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展示各种鞋
学具:学生准备:彩纸、纸盒、泥、线绳、颜料、剪刀、胶水等。
为了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上课伊前,我让学生穿着自己带来的鞋,到前面来做小模特,学生排着队,学着模特步,随着音乐展现自己的鞋。这一环节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兴趣。随即课件展示让学生欣赏各种风格、主题的鞋图片.教师提问:“这些是什么服装?”、“它有什么作用?”、“如果我们要参加一个特定主题的活动,市面上的鞋能满足我们的需要吗?”从而把鞋带进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其实,鞋就在我们的身边.接着揭示今天学习主题-《我设计的鞋》。
(二)尝试制作
如何才能摆脱千人一面的现象,设计出个性特征的鞋呢?其实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首先,我设定几个题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尝试绘制鞋。这一环节让学生运用自身原有的知识与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接着讨论:哪组绘制的鞋最有特色?你最喜欢哪一件鞋?各小组发表自己的评价,在多元评价中让学生在交流中互动,在互动中感受学习的自主和乐趣.根据学生讨论,教师最后强调鞋的设计方法(板书):运用什么材料、如何进行制作并进行描绘。
(三)、赏析探究:
考虑到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根据学生接受技能的特点,我特地采用课件制作的方法,以问题的形式展现:1、可以用来做工艺品鞋的材料有哪些?2、如何运用自己手中的材料;问题的呈现旨在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为以下场景人物选出最适合的鞋等.通过学生的赏析判断进一步加深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认识和掌握.这个环节的设制为下面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很好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四)、欣赏、体会鞋蕴涵的审美特征
教师课件展示各种风格的鞋图片,教师播放优美的音乐作为背景.这种循环有“备”的欣赏,缩短学生与欣赏内容的距离,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并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融入到美术与音乐的魅力中去。
(五)、自主创作,抒发内心情感
教师出示作业要求、分组:1、设计一双富有个性的鞋。2、要求设计之前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设计构思,然后各小组推荐代表交流自己的构思。3、学生两人为一组合作完成一件富有个性的鞋设计制作,也可独立完成。在指导环节教师一方面要注意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在巡视指导中发现构思新颖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并在全班展示,充分发挥其榜样的作用,在巡视指导中发现作业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指导帮助克服,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使他对美术学习保持持久兴趣.
(六)、交流评价
学生穿上自己绘制的鞋上台展示表演,教师让学生仔细的"品"几分钟,然后再请学生说说对作品的初步感受,用思考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可以从主题构图、色彩给人的情绪上去细致地体味,必要时,对欣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欣赏评议.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经过交流还可以形成一个带有浓厚人文主义色彩的氛围.
五、说板书设计
恰当地运用板书和多媒体信息,板书能增加语言艺术传递信息方法的直观性,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我力求板书简洁、形象,并充分体现课文重点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7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对各种材料的再认识及创造性的组合、利用。
2. 感受利用各种材料,大胆地进行设计制作的乐趣。
3.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认识、运用能力,以及设计制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收集、敢于创造的精神。
教学重点:
认识用各种材料、方法制作的鱼,引导学生探寻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制作、装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废旧材料制作的鱼,各种废旧材料以及制作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体验钓鱼
请学生在用塑料泡沫板摆成的椭圆形“鱼池”里钓鱼。体验着钓鱼带来的乐趣,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二:探索做鱼
1.想做好鱼,必须得探讨用什么材料做鱼,怎样做又快又美。
用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用不同材料做成的鱼。问:“这些鱼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你桌上的什么东西可以做鱼,怎样做?”
2.讨论自己带来的废旧材料可以怎样充分利用做成鱼。
可以合作,也可独立完成。
在个别学生制作遇到困难时,可以同桌帮助解决。
三:鱼杆创新
教师举起自已做的鱼杆对学生说:“老师用筷子做成了钓鱼杆。那么你想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做鱼杆?”
小组讨论可以利用什么材料怎样做鱼竿。
四:钓鱼竞赛:
“钓鱼比赛开始了!”请学生们围着一个个用自己的凳子拼摆成的“鱼池”,分小组进行钓鱼比赛。在竞赛中感受成功带来的喜悦。
札记:
本课我设计了“体验钓鱼——尝试做鱼——鱼竿创新——钓鱼竞赛”教学流程。体验钓鱼是以激发学生学习为目的,这一基本理念使学生在愉快的钓鱼活动中,充分体验钓鱼的乐趣。这样学生们就能主动地投入尝试做鱼过程中,因为他们很想钓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鱼,所以他们在探索做鱼时总想设计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作品,就出现了用包、裹、捆、剪、卷、粘等多种做鱼方法,也就做成了用蜡光纸、报纸、一次性杯子、娃哈哈瓶子等材料制作的鱼。
在鱼竿创新教学时学生们想出纸制鱼竿、铅笔鱼竿、枪形鱼竿……一个个创新设想让人折服,钓鱼竞赛又把课堂推上_,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再次感受成功的喜悦。孩子们在钓鱼时也玩出了新花样。如:用一个鱼钩钓到二条鱼(这是有一定难度的),有的还独出心裁地钓着一个用纸杯做成的乌贼,嘴里还振振有词地叫到:“我这是海钓,一不小心钩到了一个大乌贼了,哈哈哈……”
孩子是天真的,他们是富有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只要我们教师去组织、去引导,精心设计和优化教学过程的呈现形式,组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充满自由、创造的审美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愉快、自由、创造的教学活动之中,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学生们在自由轻松的创作氛围中,大胆创作自己的“新”与“奇”的作品,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让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各种造型,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2、体会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漂亮的彩灯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卡纸、竹篾、胶水、水笔、金色的锡箔纸等。
2、教师准备一些彩灯图片及一些制作彩灯的实物材料。
三、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分小组,并确立组长,统一小组意见。
2、导入:
扎糊是 我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广泛用于彩灯、风筝等工艺品的制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用扎糊的方法制作一个彩灯。板书课题:第8课 扎扎糊糊
3、新授。
(一)欣赏扎糊的彩灯的图片。
小朋友们,你们见到过 扎糊的彩灯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彩灯的世界。
教师逐张出示彩灯的图片,你们可要看清楚了哦:我们每一个都是不一样的,你喜欢哪种呢?
(二)并列放置彩灯的图片,让学生欣赏的同时说说喜欢哪种,并说说理由
(三)扎糊的制作演示
⑴师:下面我先要讲解扎糊的基本步骤
设计样式----扎骨架----裱糊彩纸----剪纸贴花或是绘彩装饰
⑵演示制作鱼灯的步骤
①将一个竹篾弯成圆形,用绳固定住接口处
②在彩纸上画出一条鱼的形状不能小于竹圆的大小
③用胶水将竹圆粘在鱼形彩纸的背面,再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一个同样的鱼形,鱼的表面用金色的锡箔纸进行装饰
④将两条纸鱼的一端粘好,另一端用一张小卡纸连接固定,并留出空间
(四)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制作前先让学生看看以前画过的彩灯图,如小鸡,小兔,桃子等,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大胆想象
四、作品评比。
教师将学生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表扬有创意、有特色的作品,评选出最优秀的作品。
五、课后拓展。
平时多注意观察,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什么民间艺术的存在?(剪纸什么的)
六、课程结束。
教师引导学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制作出最优秀作品的同学,结束本课。
《扎扎糊糊》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认为成功的是:我能够紧紧抓住教学重点,并根据五年级学生特点,选择了难度一般的彩灯来进行制作,亲自示范制作过程,耐心指导学生制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本节课也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堂上示范制作彩灯的过程稍显仔细使课堂时间把握不够准确,有点拖堂。今后,我会努力锻炼自己,改掉不足,积极吸取其他教丰富的课改经验,努力充实自己,争取在以后的课堂上,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美术说课稿 篇9
我今日说课的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五课《趣味文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教材分析。2。说教学目标。3。说教学重难点4。说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趣味文字》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小学美术第九册第5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课与纯美术字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它侧重于表现美术写的趣味性与观赏性,学生经过对趣味文字的欣赏、学习绘制美术字应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作的愿望。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材要求,结合高年级学生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美术字知识和汉字结构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掌握笔画、笔顺与书写方法和美化方法,
3、情感与价值: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从字体、字义及字的结构入手、进行美化加工。创造出更形象,更活泼的新字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本事,想象本事和创造本事。
四、教学过程
针对我对五年级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实际情景,我对学情做如下分析: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已经接近事实生活,学生竞争意识强,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不甘落后,对他们的学习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要多给他们接触社会,增加实践感受。掌握好这个能够让学生对学习本课起到很大的帮忙。根据教学方法的优化原则和本课资料的特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激趣导入法,观察讨论法,发现教学法,演示练习法,经过教师在引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运用创新方法,同时让学生经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仪一仪、画一画的过程中自主学习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核心课程的教学理念,我选择了:观察——思考——认识——表现——评价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变体美术字的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在引导学生进取主动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归纳出美术字的特点,从而构成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表现。在表现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堂课起始的话坏,是整堂课成败的因素之一。在导入阶段,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法。先让学生猜一猜神秘嘉宾是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带入情境的世界中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再引导学生经过欣赏“唐僧师徒四人名字组成的形象图片的变体字”,引出本课课题——趣味文字,让学生对变体美术字有了初步的印象。在探究阶段,我采用了观察法和讨论法。首先创设“文字王国开化装舞会情境”,出示各类变体字美术字,让学生进行观察,经过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引导出学生自我归纳总结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方式。这种教法能够促进学生进取的探究知识,学会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我,有助于学生有效的获取和巩固知识。在探究阶段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变体美术字的基本表现形式,在发展阶段,我分两步完成。第一步用课件出示变体美术字的变化步骤。由于变体美术字与宋体字和黑体美术字相比,没有后者要求有严格的书写规范和固体模式,显得自由洒脱,所以他的书写步骤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懂,就不必要在此处浪费时间。(体现有效课堂),第二步是学生分组完成变体美术字的设计,教师在这一环节重要的任务是启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追求新颖、独特的风格,解放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根据字的资料自由发挥。最终进入创想和表达和相融汇中体现设计的乐趣,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充分展现。在变体设计中,自主探究尝试,在提出的想法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创意,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尝试的自主性,小组二人意见不统一时,可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本事。在自主探究尝试过程中,我能够及时的参与,引导学生对尝试的设计作深入探究,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在学生作业评价阶段,我采用的是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评价方式。由学生表达自我的感受,最终教师给与总结性的点评。这种评价模式能够公正、全面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多角度的看待问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表达本事。
教学反思:经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在细节的处理上有待于提高。趣味文字这节课很趣味,能激起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书写变体美术字并不难,只要掌握书写及美化方法,在文字的笔画上融入一些生活的创意元素,文字就能成为学生笔下精美的艺术品。能完成一幅作品固然很好,但会欣赏美,能用美术知识去美化生活及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介于这个问题我汇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改善。
教学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可是重视让学生在血中收获,作为教师的我更应当思考,所以,我要设计不一样的活动,引领我的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掌握方法,理解没的规律。这才是我心中对活动——探索的理解。
我期望经过今日这节《趣味文字》的授课,能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请领导、同行多多批评指正。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定汇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多谢大家!
【关于小学美术说课稿9篇】相关文章:
小学美术《狮子大王》说课稿10-24
小学美术《亮眼睛》说课稿范文11-19
小学美术《水族馆》说课稿范文10-21
人教版小学美术《小挂饰》说课稿模板11-05
小学美术说课《大鱼和小鱼 》说课稿08-26
小班美术活动说课稿11-03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九篇07-07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集合五篇06-14
关于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10篇06-14
小学美术《五彩的烟花》说课稿范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