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备】小学说课稿集合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说课稿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说课稿 篇1
我的说课题目是《让我们同行》。这是一节初一心理健康活动课。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促进人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助于人们提高活动效率,获得成功。对于中学生而言,增强交往意识,掌握一些交往技巧,消除交往障碍,真诚主动地与他人建立积极、和谐的人际关系,就会为今后良好的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因此在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往往只期待他人的关心,他人的帮助,而很少考虑自己可以为他人做些什么。所以我们就会经常听到“老师,她拿我的东西不给我”“老师,她动我的书包了”“老师,他骂我了”这样的告状声。而让他们小组合作时,他们有时却各做各的,互不理睬,要不就因为意见不一吵成一团。显然,在学生交往中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是很有必要的,而这种合作精神的培养不能靠单纯的说教,需要让学生在没有外界评定的压力下,自由的对客体进行探索、观察和角色参与,从而推动学生合作互助行为的发展。这堂课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互助精神。
我为这节课制定的活动目标是
1、了解互帮互助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下面我把活动过程给大家说一下:
首先我用一个课前的热身活动来导入。活动是这样的,我在大屏幕上连续播放8种动物的形象,学生快速记忆,然后要按照顺序把动物的名称默写在本子上。学生在做的过程中肯定会觉得很难,而且由于时间很短,也会感到不过瘾。我就趁势告诉他们再来一遍。不过这次他们可以变换方式,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至于怎么合作他们商量决定,并告诉他们老师这次将要播放10种动物。虽说这个环节是我导入课堂的一种方式,其实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已经体会到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学生做完后我总结说:“同学们,刚才我们做的热身活动名字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说刚才老师给你们布置的任务如果光凭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但是有了别人的帮助就会容易得多,轻松得多,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个友爱互助的主题——《让我们同行》。”
第一个教育环节是我给他们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发生在山东省楼德一中。故事大意是这所学校初一入学时来了一位同学,由于一次医疗事故,双腿不能走路,班上的一名同学就主动帮助他,背他上下楼,背他到厕所,后来有许多同学加入进来,组成志愿小组,整整帮了三年。
古语说“人之初,性本善”。人的天性本是善良的,我就是用这样一个真实的感人的而且是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故事把学生心中的那份善良挖掘出来,深深地打动他们的心。
接下来让学生起来讲一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可以是别人帮助自己的也可以是自己帮助别人的。这是第二个教育环节。在全班交流之前我给了学生几分钟的思考时间同时放了一首舒缓的轻音乐。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慢慢去找寻一下那些动人的故事,并在回忆的过程中感悟体验。
之后学生的每一次讲述,既深深打动自己,也将会打动其他的学生。当学生明白了互相帮助的重要性后,我又安排了第三个教育环节: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帮助人是需要技巧的。内容是看三个情景剧,准确地说是“听”。这个环节在设计时考虑了两个方案,到底是“看”还是“听”。如果是看,课堂上生动的表演会让学生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表演上,而我的目的只是想让学生判断一下情景剧中他们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接下来是这节课最重要的一个教育环节——小游戏《盲先生过桥》:让每个小组选出两名代表,一名充当盲人,一名充当领路人,盲人由门口先走几步,再由领路人帮助盲人通过小桥回到座位。看哪组合作最好。所有的小组做完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感受,然后在全班交流。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人帮助的幸福。我们的学生平时都生活在别人的关心和爱护中,很少有机会体验到有许多人是需要关爱的。当他们被蒙住眼睛的一瞬间,他的内心就开始了体验,而这份体验是靠我们说所得不到的。在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副醒目的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活动、体验、感悟正是我们当代教育的新理念。
最后学生伴随着《世界需要热心肠》的歌曲结束了这节心理活动课。
本节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设计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基点,以趣味性、活动性为基本特色,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蕴涵其中,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饶有趣味的训练活动,在自我感知及他助、互助的活动中,完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教育。
牐犖乙恢比衔,在教学过程中,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其意义在于:活动结束,但体验将不断延续。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苏牛津版教材5B第九单元BC局部。这两局部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具体介绍了国家、国籍和语言。重点学习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和其答语。在Book 4B第八单元中同学已学过China,Chinese,English.,因此.教师可采用以旧带新的方法拓展相关内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面向全体而又分层教学的方法,介助情境教学,利用各种媒体的辅助,让同学在教师鼓励性评价中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在多说、多做、多练中学会用书面和口头语传送信息,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增进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根据本学段同学心理年龄的特点和同学的实际水平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
(一)语言知识目标:
1)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UK, British, USA, American, Australia, Australian, Japan, Japanese, France, French。
2)学习四会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I’m …
(二)语言技能目标:
1) 能根据情境和图片说出单词和句子
2) 在设计的情景下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
(三)情感态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同学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培养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开口,主动模仿。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文化意识目标:让同学掌握并了解一些国家、国籍和他们的语言,能在学习中体会到世界文化的丰富多彩,感受世界和平的重要,培养同学的爱国情感。
(五)下面说一下本课的重点难点:学习要求四会的语句: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 I’m …/ UK, British, USA, American, Australia, Australian, Japan, Japanese, France, French等。
(六)教学准备:国旗图片、世界地图、世界各国国旗、录音机、挂图和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良好的情境,让教师的语言调节、缩短知能之间的距离,激发同学情感,使同学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通过角色效应,强化主体意识。
(二)小组学习法每4人一组可两两交流也可自由选择,在互动中互相启发发生思维的碰撞。同时注意保证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而培养同学与伙伴合作的意识和战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同学也在独立与合作的交织中调控了自身的学习,变得自信,自强。
(三)练习法把大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同学,使同学在多信息,高密度,快节奏的灵活操练中拓宽了学习考虑方向建造了知能转化的桥梁。
三、说教学程序:在教学中我主根通过情境感知——灵活操练——生活实践,这三个主要环节来突破重点难点。
Step 1:Warm up
1.听读a rhyme:Come here and meet us,please。渲染英语学习的气氛。
2.师生课前自由会话。
Step 2:Revision
1.出示一张中国地图,让同学认读国家名称,并自我介绍。如:I’m from china. I’m chinese. I speak chinese 。
2.师问句型:Where are you from? 教师在一个同学身上粘上国旗,让他进行句型练习。
Step 3resentation
1.上述师生问题的方式运用图片或教学片引出三会和四会单词词组:Where are you from? I’m from China. I’m Chinese.
2. USA, UK, France, French, Japan, Japanese 的引出方法同上。
3.同学同桌操练。
Step 4:Consolidation
1.小组竞赛:出示一幅地图,让同学粘上教师所说的图片,同学再用I’m from… I’m … 句型描述,看哪一组粘得多,说得快。
2.听录音,朗读单词和词组。
3.小组活动,检查朗读单词情况。
4.教师出示图片,同学用所学的单词和词组造句。
5.完成书上C局部的练习:先说后做。
Step 5: Homework
1.听录音朗读单词。
2.誊写四会单词。
小学说课稿 篇3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熊住山洞》。
一、教材分析
《小熊住山洞》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子,可走进森林,他们始终舍不得砍树,多少年过去了,他们仍然住着山洞。森林里的动物们很感激小熊一家,给他们送来一束束美丽的鲜花。这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故事,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语言浅显,符合儿童特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年段特点,本文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年、左、右”3个字,认识“石”字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根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课教学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字、写字。第二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三、说教法、学法:
1、由于本课语言浅显,采用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虽然全文不注音,但可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学习课文。故在设计上应注重教材的整合。主要通过看一看、读一读、演一演、想一想的方法来学习课文。通过读感悟林中环境之美,小熊一家行为之美。从而欣赏美、感悟美、表达美。
2、注重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在3—6自然段的学习中学生喜欢哪个季节的美景就说哪幅图,并把相应的段落读好。不必按部就班的按课文内容进行,给他们自主选择的空间。
3、注重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美。
1、小朋友们,老师带你们去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好不好?(展示森林的美丽画面,激发学生对森林的向往,初步感受林中环境之美。)
2、今天,小熊还邀请小朋友们到他们家做客,小熊家住在哪里呢?(小熊家住在山洞里,接着学生说教师板书课题)让我们一块去他们家看一看吧!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并且把生字圈出来。
②反馈:(认读生字。)
(二)品读课文,感悟美。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①看图:(课件展示插图一)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知道小熊听到熊爸爸说造一间木头房子住,非常高兴。)
②朗读:学生找出与图相对应的第一、二自然段朗读。(采用自读---指名读---学生评价---齐读的方式进行,体会小熊高兴地心情。)
2、学习第七自然段
同学们,小熊家周围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造一间房子太容易了,那小熊一家的愿望实现了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第七自然段)你能读好第七自然段吗?(采用学生练读----小组比赛读的方式进行)紧接着问:小熊一家的愿望为什么没有实现呢?引出3——6自然段。
3、图文对照学习第3—6自然段,感悟美。
(此环节是从看图感受美到通过美读来抒发情感,学生融入其中,把对环境美的感受,对小熊一家行为美的认同、赞扬都包含在其中。)
①看一看,说一说。
课件展示林中一年四季的4幅插图,学生说图意,感受森林景色的美丽,学生喜欢哪一幅就说哪一幅。(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②读一读。
读出与图画相对应的自然段。教师相应点拨指导,读出景色之美。“舍不得”三个字应轻轻地读出爱惜之情。(采用灵活的形式朗读,如指名读,小组读,比赛读,愿意读的站起来读等)
③演一演(表演读)
配乐连续读3—6自然段,边读边加上适当的动作。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表达美。
④想一想:小熊一家不砍树的原因,假如砍了树会有怎样的后果?(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说出自己的想法。)
4、学习第八自然段
①小熊一家宁愿住山洞也不砍树造房子。他们这种做法受到小动物们的赞扬,你瞧,他们在干什么?(展示插图5)学生观察后说图意。②朗读:指名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③练习:在读完“一束束美丽的鲜花后”,练习课后的读读说说。
④思维拓展:小动物在给小熊送鲜花时会说些什么?(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就选哪个说)
(三)联系生活,深化主题。
小熊一家为了保护森林一直住山洞,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熊住山洞》这篇课文,了解到小熊一家那么喜欢住木头房子,他们的周围又有那么多现成的树,造一间木头房子太容易了。可是他们却没有住进木头房子,因为他们爱惜树木,保护环境。我们知道小熊一家做得对,值得敬佩、赞扬。我们也要像小熊那样保护环境,让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本教时的内容是一起点新目标英语第七册的module2 unit2 Amy painted a picture部分,课题为Past Actions(过去的行为)。
·教学目标
在对教材进行了仔细研读后,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设计了本课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识:1、在教材基础上拓展若干与主题有关的单词:cooked, helped, watched, phoned, painted,washed,clearned,finished、
2、 sentence: Mr Smart cooked noodles、
Ms Smart phoned grandma、
Sam watched TV、
Amy painted a picture、
技能:1、能听懂各个人物过去做过的事情的语句描述。
2、能运用媒体的可操作性完成练习,合理组织语言,运用寓言进行交流。
3、能对自己家人昨天或做过的事情进行书面的描写。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的总结和归纳能力,对本模块出现的诸多-ed的发音规律做一个总结,并运用一般过去时进行表达。
2、借助多媒体的可操作性来练习巩固知识点。
3、能根据老师的指示完成从听说到读写的递进过程。
3、情感目标:
了解英国的孩子是如何在家完成作业和家务劳动的,使学生有兴趣在家中帮助家长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描述过去的行为。
2、教学难点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恰当的使用本节课所学的语言知识描述自己过去发生的事情。
二、学生情况
本课授课的对象是四年级学生,本班学生大多数已经接触英语3年了,基础还行,但书写能力还不是很好,学生感知能力处于较直观的水平,因此我选用歌曲、图片等较活泼、直观的资料让学生感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本班有48人,人数较多,所以在课上我多次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说的机会,锻炼每位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前一个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了过去时的句型,对V-ed形式很了解,如:cleaned,helped,finished,washed,watched等,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
三、教学策略
本课时主要知识点是动词过去式的用法,对于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呢?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通过任务型的教学途经达到发展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因此我决定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语言情景,哎还原生活的同时提供尽可能多的相关的语言信息,从而让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感受劳动的乐趣。
教学流程如下:
1、首先通过歌曲律动调动课堂气氛,通过单词卡片充分向学生展示动作情境,将英语的真实语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这能有效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记忆巩固单词。
2、利用媒体的呈现与演绎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学习本课拓展词汇:cleaned、cooked、helped、watched、painted,并能准确地发音,同时运用词汇进行语言的运用达到语量的增加,以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3、利用多媒体设置任务,多次播放CD-ROM,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再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的听力训练;随后展示学生一些相关图片,创设情景,先让学生感知,思考句型,辅以一定的句型呈现,加以操练达成说的目标。
4、最后出示一些练习,让学生进行操练,通过练习完成从口头表达到书面写作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步步递进和最终完成。首先出示完整的句型结构,让学生进行整个句子的操练;然后采用半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的句型的感知理解基础上,进行表达;最后采用无提示方式,让学生巩固已学句型,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5、重点难点突破
过去式的运用是本课的难点,为了有效突破难点,我借助单词卡片,网络资源,课前查找了很多动作的图片,通过幻灯片的形式播放,让学生观看图片,从而留下形象直观的视觉印象,然后出示句子,让学生进行句子操练。在句型的操练过程中,我采用创设情景、层层递进的教学方式,先感知,然后采用半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在已有的句型感知理解基础上,再操练,最后进行表达
小学说课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小学数学六上《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部分讲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是在学生学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内容。它是前面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中心对称的重要的基础知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轴对称定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能力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教学大纲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有关图形的观察和联想,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适当的图形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
(2)通过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等活动,能正确区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会利用所学知识画轴对称图形。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这是因为:
(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理解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了解轴对称的性质,会画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轴对称图形。
(2)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轴对称图形在现实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建筑设计的轴对称,服装设计中的轴对称,民间美术中处处体现着对称的美学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及初二学生模仿能力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运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运用投影仪提高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关于教材处理:
①把课后练习1(课本P 91练习1)安排在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之前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突出显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变化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②对于例4,做了适当的改造:添加了常见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再动笔画一画。
③练习题组的设计以课本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作了适当补充。
④根据学生课堂上的接受情况补充了实践操作、动手设计。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县城外河凉亭的大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设置悬念:它很漂亮、美观吗?你能设计制作出如此漂亮的亭子吗?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进行积极的思维参与。
紧接着展示六幅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它们有何共同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通过设问和学生发现的结果,揭示课题—本节课学习轴对称图形。
2、动手操作
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讲授新知识,运用教具演示,并让每个同学都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对折,任意剪成一个形状,把它打开,观察打开后的图形有何特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定义中的两点:一是它是一个图形能沿某一直线折叠。二是直线两旁的部分互相重合,并把这两个特征作为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标准,有几条直线,就有几条对称轴(投影显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前面已经分析过,正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图形这两种不同的概念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我抓住突破难点的关键。一、加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的理解;二、通过复习轴对称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定义中的不同点;三是利用投影的直观演示,启发学生分析讨论,从而使难点化解,并在化解难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具体做法是:在强化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定义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轴对称定义中的两点:①有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即形状大小都相同:②对重合的方式有限制,也就是它们的位置关系必须满足一个条件:把它们沿某一直线对折后,能够重合。然后引导学生把两种不同概念中的两点加以对比,学生便容易发现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区别:(1)轴对称是说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说一个具有特殊形状的图形。(2)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对于一个图形而言的。
那么如何理解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有何联系呢?这是学生学习的又一个难点。此时,便利用投影演示,画好对称轴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学生们就能很快发现它们的联系:
①都有一条直线,都要沿这条直线折叠重合,这时再对两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把图①中的两个图形移动到对称轴的两边,使其成为一个整体,把图②中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移动到使其成为两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移动后的图形,学生们会发现:图①原本是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移动后成为了一个整体,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图②原本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移动后成为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即轴对称,使学生理解了它们内在联系;
②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就是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反过来,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投影显示区别与联系)。
前面也已经分析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别轴对称图形与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因此,我把课本上的例4做了适当改造:
例4:下面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出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用学具折一折,并完成下面的研究报告,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任意梯形 等腰梯形 圆
研究报告:
略
这样,通过学生先动手折图形,再动笔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从而顺利完全例题,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理解,也使学生知道了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它能沿几条直线对折,就会有几条对称轴。
3、联系实际,加强训练
为了及时巩固,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予以消化吸收,首先联系学生学习实际,让学生辨认26个英文大写正体字母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幻灯展示26个大写正体字母),并让学生书写出是轴对称图形的字母,其次设计了有梯度的训练题,初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
4、发挥想象,创造设计
通过本节课的观察实验,学生们发现了生活中很多轴对称图形非常美丽,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以学过的几何图形为基础,设计出轴对称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共同欣赏(幻灯展示我设计的轴对称图形)。这样,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升华,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其强烈的学习情感。
5、效果评价
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②本节课中你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
通过小结,使知识成为“体系”,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四、三点说明
1、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1)定义;(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与联系;(3)常见的轴对称图形;(4)学生设计出的轴对称图形。
2、时间的大体安排
创设情境,感受轴对称图形大约5分钟,动手操作,理解轴对称图形大约19分钟,联系实际,加强训练约8分钟,发挥想象,创造图形大约10分钟,效果评价及布置作业约3分钟。
3、整个设计要突出体现的特色
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实践验证,让学生自己设计。
小学说课稿 篇6
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 、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创新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四、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动画演示小鸟漫游各地后,让学生练说,抓重点词让学生练说,想象青蛙跳出井口后练说;(3)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12、坐井观天
天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天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小学说课稿 篇7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xxx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
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由于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但“单位1”、和“分数单位”在这里是第一次出现,而它们又在学习分数的知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理解分数的意义上。而教学难点则应放在如何让学生去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我的设想是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本课具体的教学程序如下: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首先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分数的一些知识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教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教师出示课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1)再次操作,让学生用学具表示出不同的分数,在操作中让学生体会到同样是这些学具却表示出了不同的分数,从而得出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分数也就不同,为概括分数的意义作准备。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 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什么?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 ,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我的设想是通过小结,既能对整个课堂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总结,又能让学生产生后续学习和探究的欲望。我是这样小结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教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必备】小学说课稿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必备】说课稿初中模板集锦七篇06-01
【必备】说课稿初中模板集合八篇06-12
小学英语说课稿集合15篇11-03
【必备】说课稿初中范文集合5篇07-09
【必备】说课稿初中范文集合7篇06-23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08-21
实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08-16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七篇08-14
小学语文说课稿(集合15篇)11-05
小学语文《太阳》说课稿集合9篇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