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说课稿汇总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说课稿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内容之一,学习本课时内容,不仅让学生学会收集处理信息,还要学会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问题,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综合实践价值,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课时是安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第1-3页内容。本课时是作为一个拓展性的知识点出现的。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情景“找一找身边的白色污染”和“调查自己家里一天大约用几个塑料袋?”引入, “全校学生家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年用掉多少个塑料袋?”继而导出“白色污染”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减少“白色污染”?等问题。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整理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再经过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形成环保意识。
本课时的重点: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收集整理有关“白色污染”的资料信息。
本课时的难点:通过对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给人类造成的危害,体会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本课时关键:通过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
二、说教学目的:
1、经历对“白色污染”有关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
2、通过对“白色污染”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发现“白色污染”对人类及自然社会的危害,培养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3、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身边生活的“白色污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4、组织开展以“白色污染”为题的课外活动,引导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培养积极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课时教材内容安排特点,本课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要运用谈话法和讨论交流法,兼并信息收集,观察思考等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到的资料信息,通过分析、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自主参与,积极探索,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1、信息收集法:通过询问,查找,查阅书刊等方式获得有关“白色污染”资料信息。2、谈话法:教师以交谈的方式参与课堂中,组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建立平等互助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情景。3、观察思考法: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意识。本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环境,发现“白色污染”,分析“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造成的危害,讨论减少“白色污染”的方法?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教师:“白色污染”图片和所收集的资料。学生:分成5个小组,调查计算“平均每一个家庭一天用几个塑料袋?”查找“什么是白色污染?”,并收集相关资料。
(二)教学流程
1、展示图片,激发兴趣。
(1)出示一组“白色污染”图片。(路边树上挂满各种塑料袋,河水被塑料袋垃圾污染,田地里随处乱扔的塑料制品等。
(2) 问:“观察这组图片,你们发现什么?”(指名小组回答,引出“白色污染”一词)
2、汇报成果,展示能力。
(1)反馈:“什么是‘白色污染’”?(指名小组回答)
(2)反馈: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白色污染”的知识?(各小组反馈所收集到“白色污染”资料信息)
(3)教师反馈所收集到有关“白色污染”事例。
3、合作探讨,深刻体验
(1)思考交流a、观察思考: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b、交流:(各小组反馈思考结果)(主要有家庭使用塑料袋,学生在校的零食塑料袋,田地里的农用废弃塑料制品等)
(2)小组合作计算:a、平均每个家庭一天用掉几个塑料袋?b、全校学生家庭每天共用多少个塑料袋?一周呢?一个月呢?一年呢?
(3)分析交流a、思考讨论:根据以上数据和我们所收集到的资料,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发现“白色污染”对自然及人类的危害)b、交流:(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4)师生小结“白色污染”给自然及人类带来的危害。(主要有:一、视觉污染 二、潜在危害)
4、深刻认识,激发行动
(1)讨论交流a、讨论:我们已认识到“白色污染”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做呢?b、交流反馈:(各小组反馈讨论结果) (2)你将怎么做呢?(指名学生回答)
5、课外作业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五、板书设计:
可怕的“白色污染”
1、 什么是“白色污染:?
2、 我们身边存在哪些“白色污染”?
3、据以上数据和收集资料,你发现了什么?
4、我们应该怎么做?
5、请把你的决心写出来,并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果实的形成》这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自然》第十册的第十三课。这部分内容是本册书的重点之一。它以中、低年级学过的有关植物学的知识为基础,通过以桃花为例,使学生全面认识花的内部构造以及果实形成的过程,为后面学习植物繁殖的知识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及重、难点分析
根据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花的内部构造。
2、认识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和信息进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2、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这几个教育教学目标,即体现了老大纲对知识的要求,又能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能力等要求。
其中,“认识花的内部构造、认识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自学、探究的能力”是教学重点,因为新的课程标准淡化了对知识目标的过分要求,提倡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会探究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认识果实是怎样形成的?”是难点,这是由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认识水平决定的。
三、课前准备
1、Authorware5制作的课件《果实的形成》
2、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
四、课时安排
根据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大的特点,本课我安排一课时完成。
五、教法学法
教法:现代教学手段中的电脑多媒体为自然课的观察、实验、演示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在本课教学中,作为一所城市学校让学生人手一朵桃花进行解剖,观察很不现实。因此,本课主要采用CAI教学,充分利用我校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先进设备和自制多媒体课件的交互功能,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结合谈话法、观察法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努力培养他们的自学探究能力。
学法:在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室中,让每个学生通过运行电脑CAI程序亲自参与到学习当中,结合讨论法、人机对话等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完成与教师、同学、电脑之间的信息交流,真正实现在快快乐乐中学习和探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烈的色彩可以极大地刺激人的神经,引起人的注意。所以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切入课题:用课件展示出一幅色彩浓烈各种果实的图片,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问题:图上都有些什么果实呢?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紧接着问:“你能说一说想了解有关果实的哪些知识吗?”让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使学习的气氛顿时浓厚起来。
最后,用一句:“今天,我们就以桃为例来研究一下果实是怎样形成的,好不好?”指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教师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二)学习、探究
1、大胆猜想,提出假设。探究的第一步骤是提出假设,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用提问:“你觉得,果实的形成与植物身体上的哪个部分有关?为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并不立即进行对错的评价,而是提出:“哪一个同学的说法更准确一些呢?请大家运行电脑程序寻找答案。”从而引导学生进入CAI课件中,开始自学探究。
2、自主探究,交互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行程序自行探究,教师则巡视指导。学生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先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人机对话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果实的形成与花有密切的联系。”
接下来探究花的构造,这是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果实形成的基础。在这个主要的教学过程中,最大的特点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利用课件的交互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进度。而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作出相应的解答和帮助,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练习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的手段,也是学生了解自己学习效果,教师了解学生情况,及时调控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步探究完成后,我提出“花的构造,你们记住了吗?”引导学生进入“计算机测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课件中的“交互功能”主动控制是否进入本阶段的测查:若准备好了,就选择进入测查;若还需复习,就选择回到“认识识花的构造”,使课堂呈现出一种良好的自主环境,
测查完成后,计算机给出正确的答案,进行订正和评价。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表扬学习效果好的学生,鼓励有困难的学生。让学生充分享受自主探究活动带来的成功感受,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3、仿真模拟,突破难点。多媒体电脑具有仿真模拟功能,利用编程特性,能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通过动画或VCD影片,显示在屏幕上,展示物体内部结构、事物演变过程等,变不可见为可见,为学生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本课中,果实形成是一个长达几个月的时间过程,在果实内部发生着平时我们无法看见的变化学习。“认识果实的形成过程”就可以充分发挥CAI的以上优势,在课堂上能用有限的时间展示自然界中的这一复杂的变化过程,从而有效突破了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经过电脑的仿真模拟,学生果实的形成过程就会有形象的感知,在教师的引导和同学的讨论中,大家形成最终的结论:果实的形成过程是由“传粉 → 受精 → 结果”三大步骤组成。(同时形成板书)
(三)浏览资源库,拓展视野
最后,将与本课有关的资源库名称或地址出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深入了解的内容。从而升华和拓展了本课的内容,让学生在意犹未尽中结束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
小结:纵观本课,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将人性化的课件与多媒体网络的丰富资料充分融合,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体现了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念,在创造性地教方面作了些探索,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教材简析:《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是一篇科普性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寓农业常识于生动的故事之中。全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杂草对稻秧生长的危害及喷洒除草剂对保护稻秧所起的作用。全文充满童趣将科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中,生动的语言,有个性的对话,有趣的情节都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更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2、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纷纷”、“激烈”造句。
(2)、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
3、教学重点: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内容的表演使学生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知道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
4、教学难点:小稻秧、杂草、喷雾器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及表演。
5、课时分配:本篇课文我用两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教练生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第二课时:抓重点词句读中分析、理解、领悟、表演,完成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
1、情景创设 读演感悟
情景创设,意在中低年级儿童形象直观思维与心理状态,旨在让他们以积极的情感贯穿课堂始终。只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学生爱语文、学语文、学好语文的目的,所以课堂上我创设不同的、最能激起他们兴趣的情景让学生在读读演演中感悟课文语言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
2、小组合作,启迪智慧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必须落实到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各小组合作表演使教师鼓励学生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共同完成表演任务,是各成员间互相接纳、认同、启发和鼓励。
三、说学法
1、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从读中感悟道理,分析、体会感情。
2、边读边写,读写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1、整体感知,复习揭题
教师请学生回忆课文,再次体会小稻秧的境域。接下来, 用几句话来概括课文大意,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上节所学内容。这一环节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课文奠定了基础。
2、读演感悟,品读课文
学习1—2自然段,小稻秧遇险。在这一部分学习时逐步启发学生思考:“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一拥而上”、“不由分说”等关键词语的意思,练习读、指导读使学生能够理解其意并借助表演加深印象,感悟文章。
学习3—4自然段,小稻秧脱险。在这一部分学习时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稻秧如何才能脱险,而后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得出结论,最后读演课文,加深印象。
学生是认知发展的主题,教育的本质是唤起学生主题内在的需要、动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帮助学生不断创新自我。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的体会出杂草的“气势汹汹”、“蛮不讲理”,小稻秧的柔弱无助,喷雾器大夫的正义凛然。
3、升华体验,综合实践
这一环节先总结、回顾全文在给学生留下拓展想象的空间。既能发展学生思维又能在表演交流中使学生情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升华,更有利于学生对课文角色的独特体验。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我深思归纳总结本课板书为:
18、小稻秧脱险记
遇险:杂草:蛮不讲理
小稻秧:纷纷倒下
脱险: 喷雾器:喷洒除草剂
杂草:当场病倒
小稻秧:跳起舞来
小学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非常有幸向各位专家汇报《交通安全每一天》一课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理念和设计思路。
主要内容:了解交通事故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学生情况:对交通安全有较多了解,但存在麻痹心理,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网上浏览、资料搜集交流等方式,感受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引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学习与交通有关的保护方法。
重点:了解感受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及原因
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突破:让学生通过观看录像,网上浏览,在贴吧发表资料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感受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消除麻痹思想,提高意识。
整合点诊断:运用录像、空中课堂、网上资料浏览搜集、帖吧等教育技术手段,整合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注入式”教学那种闭门读书,单一的“听分析”的被动的学习状况,拓展学习空间,让学生真正主动地去交流、探索。
活动一:实话实说(3分钟)
设计依据:这一活动的设计先利用录像资料,以真实的交通事故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我以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采访,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实话实说”。
1、教师点击网页上的实话实说,播放一些实地拍摄的车祸录像,让学生看后谈感受。
2、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悲惨的事故?
这一设计符合信息技术整合教学多感官配合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同时体现了现代教育媒体的延伸功能,突破了传统教学文字叙述的局限性,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当地无法看到的事故现场,加深学生对交通事故的警示心理,更好地为以下环节进行铺垫。
活动二:面对面---空中课堂(5分钟)
利用网页上的面对面——空中课堂实现现场交通知识讲座、与交警交流的目的。老师作为主持人引导交警介绍一些交通安全知识,以下两个问题进行谈话:
1、在日常的上学、放学途中,我们应该怎样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我们应怎样做把伤害降到最低?
设计依据:这一活动是通过点击网页上的空中课堂,实现网络链接,而这正体现着信息技术构建下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最大程度的活跃起来,与常规教学相比,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
活动三:安全365(20分钟)
这一环节重在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因此我设计了两项活动:
1、《交通安全每一天》的贴吧:学生在网络上浏览搜集资料,可以把搜集的资料发到创建的《交通安全每一天》的贴吧中,便于全体学生共享。
帮学生创建贴吧,学生可以在贴吧内发表信息,展开讨论、获取信息。展示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应用信息——拓展信息”自行探究学习的能力。而且本环节也利于课后的延伸,以后再有新的资料包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交通事故,都可以继续发表在贴吧中。
2、重大交通事故网页:链接到重大交通事故网页,让学生浏览之后,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
(板书车祸发生的原因)
设计依据:开发多方学习的资源,解决常规教学条件下资料贫乏,单一教师灌输式学习方式的弊端。学生在利用网络学习时,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获得大量信息,形成自己的认知,让学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乐趣,使得本课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活动四:温馨的话,我对你说(5分钟)
小小电子贺卡——为自己的亲朋好友发去电子贺卡,在电子贺卡上写上关于交通安全的温馨提示。
设计依据:学生写下温馨提示,发出电子贺卡的过程就是享受帮助他人快乐的同时改变自身意识的过程。
活动五: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5分钟)
设计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不但是让学生了解“是什么”,明白“为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懂得“用怎样的观点指导行动”。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1、点击网页上的儿歌,让学生诵读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交通安全是第一, 你拍二,我拍二,红绿黄灯要看清,
你拍三,我拍三,不穿红灯保安全, 你拍四,我拍四,车辆行驶往右开,
你拍五,我拍五,大小拐弯要注意, 你拍六,我拍六,自行车上别载人,
你拍七,我拍七,不要边走边玩耍, 你拍八,我拍八,生命才是第一位,
你拍九,我拍九,遵纪守法最重要, 你拍十,我拍十,做个文明小公民。
2、举行“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
这一环节是对本节课的拓展、延伸。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将儿歌和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发到校园网上,在全校范围内号召开展争当安全小卫士活动,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
活动六:实践超市(2分钟)
为了将课堂中所学的交通安全知识更好的指导学生的行动,把信息技术从课堂之上延伸到课下,故而设计了让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把报告发到校园网的留言板,让导行在无形中完成。
调查报告: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方式查找资料,关注近几年儿童发生交通事故的案例,然后写一个小的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
发生事故的数字
发生事故的原因
事故的分析
设计依据:设计实践超市,既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学习空间,又能锻炼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有道是“得法与课内,得益于课外”,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交通安全与我们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这正体现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
教学反思: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载体作用,为“课堂”拓展学习空间,发挥网络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可掌握选择权和主动权的优势,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更加高效的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感悟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小学说课稿 篇5
各位同行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知了学飞》
【说教材】
《知了学飞》是一则图文并茂而又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它不但有严谨的结构、清晰的脉络,而且语言简洁、描绘生动。全文只寥寥数笔却十分生动传神地刻画了一个极富讽刺意味的反面形象——知了,寓言虽然浅显易懂,却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说学情】
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年级龄尚小,阅历不深,但他们天真、好动、活泼、聪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同时他们也比较善于想象,乐于表现。我相信只要教师能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给每个学生以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会尽展风采,并能在活动中感受“脚踏实地,勤学苦练”的真谛。
【说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及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宗旨,我是这样确定教学目标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3、通过对知了心理变化的探究,理解寓言所表明的寓意。
4、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趣的语文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说重、难点】
基于本文是以知了的心理变化为线索组织成文的,所以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语句的分析,把握知了的心理,从而帮助学生感悟课文的主题。另外,本文语言的刻画能逼真地体现知了不同的内心感受,所以在教学中,还要抓住知了的语言,进行朗读指导,从而加深体验。
【说策略】
本文的教学内容适合“读、说、议、演”等形式的教学,在教学中要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热情参与,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精读、善导、激情、引思”八字教学法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读、说、议、演”等方式进行操作,让学生在读中学,说中练,议中感,演中悟。
【说流程】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应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目的。
为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目标为中心,提问为主线”这一教学原则,以达到培养能力,发散思维的目的,我是这样设计教学流程的。
一、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学过寓言故事,谁能说一说你所学过的或知道的寓言吗?
(在学生踊跃表现之后,趁机引入新课)
大家知道的寓言故事还真不少,这节课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寓言好吗?(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围绕课题,猜题质疑
1、看到文题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以这种特有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求知产生渴望)
2、学生自由表现(他们有可能提出:知了向谁学飞,为什么学飞,怎样学飞,学飞结果怎样……)
3、师:你们的问题提得太棒了!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一起去探究吧!(这样就可以顺其自然地步入下一个环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是所有教学活动之首,是所有教学活动之魂,只有充分读文,才能了解、感悟课文内容,才能更好地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
2、同桌合作读,做到互检、互评、互改。
3、找学生分段朗读,从而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并用“△”号标出好词,用“~~~”标出好句,用“○”圈出生字。
4、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讨论、交流、汇报,让学生感知:这则寓言向我们讲述了知了向大雁学飞,由于不用心学飞,最后失败的事儿)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研读课文,感悟寓言所提示的道理,我主要采用“问题引领法”,用精心设计的问题启发、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探究,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交流,体会知了的心理变化过程。
1、知了为什么要学飞?谁能把体现知了学飞原因的相关段落读一读?
①找一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②组织学生探究知了学飞的原因,引出“羡慕”一词,并结合语境帮助学生理解“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的词意。
③相机鼓励学生用“羡慕”说一句话。
④“高兴”一词表明大雁有什么特点?(善良,乐于助人……)
⑤组织学生讨论:从知了拜师学艺中,我们能看出知了的什么特点?(它有美好的愿望)
2、知了是怎样学飞的?引导学生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①找学生朗读课文。
②谁能说说知了学飞时有什么特点?(不认真)
③谁能把文中表示知了不认真学飞的相关的语句读一读?(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爬来爬去。)请同学们用动作来演示一下好吗?
④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最能表现知了学飞时心理活动的两个词。(不耐烦,自满)
⑤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指导朗读。
如:文中两次提到“知了!知了!” 第一处要读出“不耐烦”的语气,第二处语速稍快,语调要上扬,要读出“骄傲”的语气。(教师示范读,学生练习读,再找学生试读、赛读,在读中加以体会。)
3、找一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讨论:①知了学会飞翔了吗?
②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用书中原句来回答,好吗?(它用力扑腾着翅膀,还是没能飞离树梢)
4、师生齐读最后一段
①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懊悔”词意。
②谁能用“懊悔”造一个句子?
③指导学生朗读“迟了!迟了!”(语速要缓慢,声音要低沉,还要读出伤心难过的语气)
④学生练读,加以感受。
⑤鼓励学生探究本则寓言的寓意。
谁能说说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能会这样回答:做事要认真,不要骄傲,要坚持不懈,要勤学苦练……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就要给予鼓励与肯定)
五、拓展延伸,加以体会
新课程强调,语文教学应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自由的空间,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张扬个性,体现他们的人格魅力,为此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这样安排的。
发挥想象,续写寓言
1、知了望着飞远的大雁,除了懊悔,它还可能想些什么?做些什么?最终的结局怎样?
2、假如知了有幸生存下来了,到了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大雁又从南方飞回来了。想想看,此时的知了若是再遇见那只大雁,它会说些什么?接下来他又会怎么做?最终会如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呼唤: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想象;给学生空间,让学生飞翔;给学生舞台,让学生展现。接下来我是这样做的)
角色表演,体验感受
①、学生分角色表演
(一人读课文叙述,一人扮演大雁,一人扮演知了)
②、组织学生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寻找他人的闪光点)
六、总结深化,畅谈感受
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鼓励学生结合学习谈谈感受。
2、启发、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大家合作探究,共同解难。
3、教师评价并小结。
同学们,你们说得太好了。是啊!知了学飞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知了由于不虚心,不认真,不坚持,因此才导致学飞失败。也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一个人有美好的愿望固然是好的,但要实现愿望并非易事。只有不断地为之拼搏,才能将理想变成现实,所以我们以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希望同学们能以知了为鉴,刻苦不懈地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人。
【说板书】
板书设计力求简洁、明了,既要体现知了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突出本文的线索及脉络,又能极好地体现寓意,这样精心设计的板书,浓缩了课文的精髓,体现了知了学飞的原因、经过及结局,便于理解体会。
12 知 了 学 飞
心理变化: 羡慕——不耐烦——自满——懊悔
寓 意: 要脚踏实地
要勤学苦练
【说预测】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深信学生一定会更加了解和喜爱寓言故事。结合多种形式的阅读,学生的朗读能力也一定能得以提高,借助说、演等方式的训练,学生会对语文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以培养,另外,学生也会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懂得做事的道理。
小学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内容
我采用的教材是王家宏主编的《球类运动——篮球运动》为主的教材,辅助教材为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篮球》本节内容:
篮球是由两队各五人在规定的场地两头各放一个篮筐在有限的时间里展开的立体攻守对抗。以得分多的一队获胜的集体运动,在体育学院,篮球是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其基本技术由移动、传接球、投篮、运球等组成。篮球技术集技巧与体能、智慧与果敢、优雅与勇猛、身体与心理为一体。表现出独特的身体活动能力、强烈的团队意识和视觉震撼力。由于其具有竞争性、共享性、娱乐性等特点伸受广大学生喜爱。经常参加篮球运动能改善和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功能。参加篮球运动的过程是一种实现德育、智育、美育和身体锻炼的教育方式。
本学期的篮球课程为18节课,本次为第8节课;前面学生已经学过移动、传接球、投篮和运球技术;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持球突破技术。持球突破是持球队员运用脚步技术和运球技术等相结合,快速超越对手的一项进攻性很强的技术;突破技术若巧妙地与投篮、传球、假动作等技术动作有机结合起来,将使突破技术更加灵活多变,从而显示出突破技术的进攻性;持球突破是比赛时得分的重要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高度重视学习这一技术,本次课是学习该技术的第一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掌握持球突破技术,掌握持球突破时。
二、教学对象
体育课面对的是大学一年级体育专业学生,学生基本上都具有篮球基本技术。但没有形成正确的技术概念,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之间技术差距可能比较大,但身体素质普遍较好。上课内容过于简单,对于原来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提不起很浓的学习热情。上课内容过于复杂,对于基础差、领悟能力弱的学生来说,又接受不了,学不会。所以教师在教授内容的同时,要难易兼顾,根据全班的整体水平来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持球突破,建立完整动作印象,了解动作技术构成。
2.技能目标:85%左右的学生能够做出持球突破的技术动作,并发展学生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方法
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重视发展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能力。那么,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体现:
1.探究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尝试练习,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更好地完成动作。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同学间的讨论,总结出问题答案,改进,纠正。
3.比赛练习法:通过分组比赛,能得到合作学习,勇往直前不畏困难的精神,从而锻炼了身体,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法
对应学法,本节课采用了相应的四种教学方法:
(1)讲解示范法。学习新内容的动作时,先由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然后带领学生进行模仿练习。正面示范和侧面示范相结合。
(2)分组练习法。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不同情况进行交叉搭配分组。让动作技能掌握得比较好的同学带动动作技能掌握得稍欠缺的同学,共同进步。
(3)个别辅导法。对于班内一小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采用个别辅导法,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对篮球的兴趣。
(4)比赛法。通过分组比赛与评价,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重点
重点是熟练的支配球及对球性的掌握和持球突破的转体探肩、脚步动作;
难点是假动作吸引和推放球加速。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整队清点人数、师生问好。
2、教师宣布本次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3、慢跑两圈,作热身操
4、分组运球赛跑小游戏,先讲解规则,然后进行练习,主要是复习上次课运球的内容,以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讲解并示范持球突破技术动作(交叉步持球突破和同侧步持球突破)
要求:结合上节课内容,练习。交叉步突破假动作要逼真,后蹬有力,起动迅速突然,动作连贯;同侧脚突破,跨步、推放球快速连贯,中枢脚离地面前球要离手。
2、突破步伐练习
要求:每人一球,利用假动作做交叉步、同侧步的脚步动作练习。主要体会假动作、蹬跨、转体探肩、推放球加速几个技术环节的衔接和连贯动作。
3、无防守情况下的突破练习
要求:原地持球突破练习。学生每人一球,位于45度角处成一纵队,练习开始做原地交叉步和同侧步持球突破后运球上篮。投篮后抢篮板运球至队尾。依次练习。
4、有防守情况下持球练习
要求:接球急停突破上篮练习。防守队员位于45度角,持球队员面对防守队员列一纵队,传球给防守队员后,做跑上一步急停接球,根据防守队员的防守位置,用交叉步和同侧步持球突破上篮。防守队员抢到篮板后运球至队尾,刚才突破上篮的转换为防守队员。依次练习。
5、持球突破技术综合练习
要求:半场三对三“斗牛”练习。要求防守采用人盯人防守,不许换人。进攻队员不许掩护,主要利用投篮和突破结合技术来进攻。赢三球者下场休息,换另一组上去防守。
(三)结束部分
1、鸣哨集合整队,在教师带领下,学生进行一对一按摩抖动放松。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次课进行小结,了解学生有什么不明白、难以理解的地方,及时解决。
3、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七、学生身心状态预计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三十五分钟
运动密度约为45%,运动负荷为中等。
八、场地器材
1、场地:篮球场;2、器材:篮球
小学说课稿 篇7
各位评委:
早上好!我叫 ,来自。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我此刻的心情,那就是在不断地期盼中等待着,在不断地参与中感受并收获着。今天同样希望我的表现能得到各位老师的认可。
我说课的内容是《 》的第课时,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评价等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下面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中的第一个环节——说教材
《 》是人教版(浙教版)小学语文第册第组的第篇课文,这篇课文按顺序,围绕,向我们展现了、、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的精神。表达了
的感情。(歌颂了……)。由此看来课文所记叙的事件年代久远,因而我们可用多媒体课件等形象的教学手段,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此篇课文在塑造人物的形象上也很有特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正面描写以及环境的描写来突出,让形象随着学生情感升华而越来越高大。(具体的词"静静"等)同时此篇课文语言真挚感人,适宜进行感情朗读的训练。
第二环节——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小学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教材特点及单元训练要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像,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等词语的意思。
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第、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培养,喜爱。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X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着重体会。
第二个模块---说教学策略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本堂课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边读边想像,生生评读师生评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像",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并将之内化、沉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像的闸,在研读中,通过的换位思考,___的问题,体验人物的内心,使人物的形像更丰满,更高大,真正做到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和思维。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课伊始,我借助歌曲(乐曲)、色彩鲜明的画面、(形象、生动的课件),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扣住学生的心弦,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研读时,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始的阅读思维空间,珍视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让学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悦。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和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第三个模块--说教学程序
1、(引领学生搜索记忆中的印象,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为下文和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内心体验带入阅读过程中,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的情感。
2、这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像,进一步感悟乡下孩子的多彩生活,同时爱语言实践中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节奏美,积累句式,丰富语言,把课文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再现、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3、将语文课程植根于现实生活,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去观察、去发现、去创新,以此来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真正把语文课堂与生活"链接".
4、这一设计以图画的展现,音乐的渲染,将学生带入情境,在有限的课堂里拓展学生的想像,在无限的想像中读出自己的体验,在思绪飞扬中写下自己的篇章。
5、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课文内容,自然而然地体验到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朗读的时候,我作适时合理的评价,促进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6、美妙的音乐配上优美的朗读,使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再次体会到了老师工作的艰辛,进一步激发了尊师爱师的情感。
7、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换位思考,使之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设身处地)
8、学生进课堂时不是一张白纸,他们已有一定的前期生活体验,回忆生活中问路的情景,能较快地使学生入情入境,增强学生说话的自信心,有助于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状态。
9、教师富有激情的表演、声情并茂的描述把学生带入了课文,让学生成为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说角色所说……课堂活了!学生有了最深刻的体验,感悟语言文字不再枯燥,学习成了学生的乐事。
10、学生对语文教材反映往往是多元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努力为他们创设学习的最佳情境,在交流、探究中产生思维火花的碰撞和情感、认识的交流,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把学习引"深"或拓宽。
11、教师以读为本,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课文的语言,感受人物的内心,同时采用或设计,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语言,体会语言的魅力,培养对语言的感受能力,锻炼说写能力,同时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审美的情趣。
12、本环节的教学,以"董存瑞怎样逼近暗堡"为引子,抓住描写董存瑞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董存瑞为了革命英雄气概。以读悟情,读思蛤理,较好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13、学生在入境体验的同时,想像和联想得到了很好的发挥,思维得到了发散,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洪水的凶猛,老百姓处境的危难,学生对"无家可归"这一成语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语言真正得到 了内化。
好的朗读能传达许多语言之外的含义,好的朗读能唤起听者的共鸣,当学生对洪水充满憎恨的时候,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控诉,把握了学生情感流露的大好时机。
14、音乐具有强大的感染里,让学生在歌曲渲染的情境中走进课文,既能激起自读课文的兴趣,又奠定了学生情感的基调,同时通过对__的介绍,接近了学生和主人公之间的距离。(在换位思考中深入)
15、教师引导学生走出书本的局限,走向宽广的语文天地,充分利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架起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调动学生的前期经验)
16、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对"水"十分熟悉。"镜头"闯进了学生的经验世界,自然会唤醒储存在脑海的"水"印象。学生一定会"情动而辞发".这时让学生畅谈所见所感,正是把握"火候",抓住契机,迎合学生的心理奢求,同时也留给学生张扬修改的空间。在学生"词穷"时安排自由读课文。让学生的经验世界与诗文意境的碰撞,与作者进行对话,与文本进行比较,体验情感,感悟语言美。
17、通过配乐图片(录像)的出示,创造了与课文相通的具体可感的生动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属于自己的真实感悟,这样学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赏语言的美丽,领会语言的魅力。(感悟、体验、领略)
(直观的感受--转化为情感的体验--深化为内心的感悟。)
18、通过联系生活谈体验,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的活动中,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了学生情感的闸门。这样对__的词语理解就深刻、鲜活起来了。
19、小组间的交流,使学生之间有机会相互帮助,有机会获得同伴的创新的信息,促进学会多方位互动,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0、情境式表演是儿童思考、再现生活的基本方式,组织学生尝试进行合作表演,能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使学生形成"角色意识",从而突破难点,利于学生能说会写。
21、教师善于从学生的童趣出发,让学生做"小导游"介绍鸟岛,在介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而且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了机会。学生自然而然地将课文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加以运用,背诵全文这个重点也迎刃而解了。
22、课文的情境图清新优美,可谓"画中有诗",为学生提供了初步的视觉意象;大自然夏天的声音更唤起了学生对充满迷幻色彩的夏天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可谓"先声夺人";而教师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又引发了学生把自己融于大自然、和大自然接近的渴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美的语言,让学生一开始就感受到了一种美的情趣,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这首诗对儿童心性的陶冶此时便已如春雨一般悄然无声地渗入了学生的心田。
第四板块: 说教学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文最精华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这个词语式(问题式)的板书,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的印象和有关知识。
第五板块:说教学评价
根据以上的教学说明,我对本课时进行简要评价:本节课,我做到以读为主线,以展想象为散发点,以情这核心,以培养能力为目的,把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在本堂课中达到会读会学会用。
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说课稿 篇8
一. 教材分析:
本次说课我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e Lve Anials。本套教材非常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基础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学会学习,开发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本教材在整体构思、内容安排、活动设计和教学方法都采用了与学生紧密联系的生活实际,真正体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同时,它把知识和技能目标融会在了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从而体现出了英语新课标提出的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的总思路,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1.本课教学内容:
○1. Let’s learn
本部分主要是学习常见动物单词 cat dg ne duc panda rabbit
○2. Let’s tal
学习句型I have a …以及Super! Cl! Ww! Great!等表示赞美的感叹词语。
○3. Let’s d.
本部分要求学生在“Act lie a..”的指令下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2.本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德育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L! I have a … 并能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2能听说,认读一些常见的动物单词。
○3能听懂,会说几个常用的感叹词 Super!Cl!Ww!Great!并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
○4能听懂简单的指示语,并能按照指令模仿动物做出相应的动作。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要爱护和保护小动物。
3. 重 、难点的确定:
重点: 能听说认读常见的动物单词,并能运用句型“L! I have a ..”
难点: 由于学生年纪小,对于一节课要正确运用所学句型和四种表达感叹的词,有一定的难度,而且特别容易混淆。通过本课的学习,运用自然引入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使用重点句型和四个感叹词。
二. 教材处理:
1.以“旧”引“新”
依据知识迁移规律的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已学过的知识引出要学的知识,从课前的日常对话引入单词教学。
2.以“练”促“能"
学生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适度的训练才能消化,本课设计了多种样的游戏活动,学生通过游戏,提高了自己掌握知识的能力。
3.融会话教学于情景表演
让学生在表演中学会运用语言,更能突出语言的实用性和交际性。本课通过教师的示范表演,教会学生在表演中学会本课重点句型。
三.教法分析
通过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反复操练和巩固运用、反馈练习、归纳总结五步教学法,运用学生感兴趣的竞赛和游戏活动,精讲巧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地深化教学内容。展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四.教学手段:
主要以现代化电教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密度,提高了教学效果。
五.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1英文歌曲欣赏 上课之前,让学生欣赏并演唱英文歌曲,通过简单的手势让学生在唱起来的同时动起来,演起来,乐起来,在音乐的衬托下,歌曲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并且呈现了个别动物的词汇,为所学内容做好了铺垫准备。
○2每日对话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注意,拉近师生距离,首先安排了师生间的每日英语对话“D u lie …?es,I d. What’s this? It’s a …”,通过口语练习,完成了对教学新课的铺垫,以"旧"引"新"。
○3单词教学通过色彩鲜艳的演示,告诉学生这节课我将带他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并请他们依据我的提示猜测要去哪里?当学生猜出去大森林时,我们便"上车", 一路欢歌去了森林公园。随着动听的音乐,电脑打出公园全景, 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导入正课。
2、新课的讲解
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了一幅幅色彩逼真、形象生动的画面,配有小动物的说话声和乐器声,栩栩如生。以小动物们介绍自己为主要内容,通过小动物不同的自我介绍和独特的乐器,让学生对于所学的新知识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反复演练,使学生全面掌握。感叹词是让学生突然看到老师变出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自然的发出感叹中学习了四种不同表示感叹的词语,再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和真人的录音,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了教育教学目的,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情感素质和英语语言素质。
3、反复操练和巩固应用
○1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Wr in threes,in pairs,in rw,in grup,及竞赛等多种不同方式操练巩固。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
○2TPR活动。TPR是全身运动反应法的缩写词,TPR听听做做的活动深受儿童喜爱、节奏和动作能刺激大脑皮层,激活记忆。我先要求学生仔细听并且看老师的动作, 猜测其含义,然后跟着录音部分做动作, 从对 “Act lie a ..” 的反映中自然习得语言。
4、反馈练习
○1单词游戏
本课的又一次高潮是将游戏与练习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设计了慢动作游戏,让学生在喜爱的游戏中开展快速说出单词的竞赛活动,将动物的单词卡片放进一个大信封内,并慢慢抽出卡片的一部分,看哪一组同学说的快和准,并进行评比。学生通过游戏,边做边练习,寓教于乐,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
○2情景表演
喜爱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我充分利用这一特性让学生用自己所带的毛绒动物表演对话内容“L! I have a… 并自选感叹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同座练习本课重点句型。学生练习完后,自由组合代表小组进行台前表演,并由教师和部分学生作为评委对参与表演的学生给予评价。让学生通过表演,真正的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5、归纳总结
本课除了板书所呈现的重点内容外,又将事先准备好的“知识袋”通过优美的旋律、音韵动听的节奏传给全神贯注的同学们,音乐声猛然一停,拿到知识袋的同学打开纸条,大声回答纸条中的问题,答对的同学奖励给一个粘纸帖画,这项活动让每一位同学兴趣高昂的再次巩固新知,加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最后,我将大组竞赛的结果公正地告诉全班学生并给予正确的评价和鼓励。
6、展示板书
Unit 4 We lve anials
L! I have a… ne cat dg duc panda rabbit
本课以素质教育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及英语学科特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说等方面使学生得到锻炼,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温故而知新,达到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关于小学说课稿汇总8篇】相关文章:
小学体育说课稿01-01
小学《上下》说课稿08-21
关于高中说课稿范文汇总八篇07-05
关于高中历史说课稿汇总八篇07-02
关于高中音乐说课稿汇总7篇06-19
关于高中音乐说课稿汇总五篇06-13
关于初中历史说课稿汇总6篇07-06
关于初中历史说课稿汇总五篇07-05
关于初中历史说课稿汇总5篇06-14
关于初中音乐说课稿汇总7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