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4-23 10:30:55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小学说课稿模板汇总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说课稿模板汇总4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美化家园》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这一单元设立了“我们的大地妈妈,花草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美化家园”四个主题,旨在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生态意识,重视自己生活的环境。而《美化家园》这一课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懂得合理妥善地处理垃圾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开展变废为宝的环保活动,为美化家园,保护环境尽自己的一份力。本课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主要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妥善处理垃圾,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创造,变废为宝,美化家园,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说设计理念

  我们生活的环境日趋恶劣,资源开发贫乏,环保已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环保意识已成为衡量一个民旅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如果学生从小就能培养起牢固的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习惯,则有利于提高我们全民族的素质,有利于环境的治理和资源的保护,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意识的培养和道德水平的提高。心理学家罗杰斯坚决反对硬性灌输和机械训练的做法,主张建立一个从儿童实际出发,重视儿童参与、体验,激发儿童内在情感的道德教育氛围。因此,在《美化家园》的教学设计中,我通过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实践、收集资料、动手操作”等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现探究和创新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题作用,有效地使外部学习活动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认识,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驱力。

  三、说设计思路

  (一)、引情激趣,启发参与

  正确的道德认识要以情感为基础,良好的道德动机要用情感去激发,自觉的道德行为要用情感去催化。因此在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是十分重要的。上课伊始,我让学生欣赏秀丽的焦作风光,让他们体验到大自然的美,随即又插播“布满垃圾,令人发呕的小河;遍地果皮纸屑的街道”的录像。这样,通过直观形象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在对比鲜明

  的视觉效果影响下,自然而然地生发出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探究、调查垃圾来源的兴趣,奠定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这一道德行为。

  (二)、重视实践,增强体验

  儿童道德素养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他们生活的教育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所以,课前,我组织学生围绕“垃圾从哪儿来,对我们生活育哪些影响?”这一问题,让学生走进社区、工厂、街头巷尾等地分组进行调查访问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记录。如:拍照、观察访问、统计数据等。在调查访问中,学生们

  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对他们所关注的环保这一问题就会有更直观的印象和更深入地了解。课堂上,各小组汇报各自的调查情况,如:机动车尾气排放调查组,城区垃圾站调查组,街头巷尾调查组的代表出示各种照片、数据资料、文字记录等方式汇报调查结果。我也适时出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进行点拨、引导,通过课堂上的交流讨论,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中大量的垃圾是由我们这些生活在社会中的一个个具体的人制造的,当然也包括自己。而垃圾的产生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污染,而且影响环境卫生,造成水污染、大气污染,间接地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三)、图文并茂,游戏内化

  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并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形成一定的环保意识,突破重、难点,该环节我分三步进行教学。

  l、联系自我,反省自身

  当学生对垃圾来源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趁此提出:人类每天都在制造垃圾,我们该如何处理垃圾呢?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无所顾忌地说出自己在环保方面的得与失,将品生课程与儿童自身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不乱扔,不乱倒垃圾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2、形象讲解,增长知识

  学生在反省自身时,会提出这样的困惑: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出示了形象直观的垃圾分类及其处理办法的图文资料,并结合资料为学生介绍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的垃圾三大类。可回收垃圾指纸类、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等,能被人们再生利用的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指果皮、饭菜余渣等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它们可填埋、堆肥。而有毒有害垃圾指电池、水银温度计、油漆桶、药品等含有化学成份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物品,要进行综合处理,但由于我国处理垃圾能力低下,垃圾处理的方式一般都是填埋、堆放或倾入江河湖泊,据统计,每年全国固体废弃物堆产量达60亿吨,占地2万多公顷,更有甚者一节小小的五号电池能污染2平方米的±壤,虽然我图地大物博,但垃圾却在和人类争土地。这样通过直观、形象的图文资料及数据展示,不仅把知识化难为易,而且震撼了学生的身心,促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初步懂得如何对垃圾进行分类,建立环保意识。

  3、游戏体验,品质内化

  游戏是低年级教学的重要活动,它不仅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气氛起作用,更是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重要作用。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把垃圾送回家”的游戏,首先我出示用纸箱做成的分类垃圾箱模型,摆放在讲台前,再发给学生一些卡片,上面写着生活中常见垃圾的名称,如废纸、饮料瓶、果皮等,让学生有次序地把自己手中的“垃圾”送回“家”。最后让其他学生检查垃圾是否真正地回到了自己的“家”。此游戏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对垃圾进行分类,并且有效地指导了学生的道德行为,使保护环境这一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内化。

  (四)、想像创造,升华情感

  想像是创新的孪生兄弟,没有想像,就没有创新,原来丢弃无用的垃圾,如果人们能发挥想像,把它们打扮一下,处理一下,它们不仅会变成我们生活中有用的物品,而且还美化了环境,减少了资源浪费。因此,我以诱导启发的方式,分三个环节来激发学生进行想像创造,开展变废为宝的实践活动。

  l、作品展示,启发想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的动力。对于天真、好奇的孩子来说,直接让学生想像创造,学生会觉得麻烦,难适应,往往容易挫伤孩子创造的欲望。因此,我先展示一些利用废品所做的小摆设,如饮料瓶做的花篮,用树叶或碎布做的贴画等,通过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插上想像的翅膀废物也能变成宝,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创造欲望。

  2、合作创造,变废为宝

  “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多计谋广”,我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利用教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废旧材料进行再创造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学生们先自由结合成小组,确立组长,定下创造主题,然后组长根据组员的不同兴趣和爱好分配任务。这时教师要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小组适时点拨、指导,真正起到“扶”的作用。在学生自由创造的同时,我播放一段轻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开拓思维的想像力;同时也给学生带来创作的灵感。

  3、交流展示,升华情感

  孩子的思维是独特的,他们所想的,所做的,有时候连我们大人都感到惊奇。原本丢弃的垃圾在孩子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充满童趣、稚嫩的作品,也许有些作品还很粗糙,但各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参与活动的信心。课堂上,我争取让每组代表都来介绍本组作品的设计意图,在交流展示中,学生不仅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

  而且深化了自己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五、说总结语

  当学生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我在悠扬的乐曲中娓娓道出本节课的总结语:“同学们,要让大地绿起来,要让天空蓝起来,要让鸟儿唱起来,要让环境好起来,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老师相信,只要每人献出一点爱,我们的家园将会变得更加美丽”。这一段结束语用美好的语言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环境的向往,对于深化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六、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分散,根据这一特点和本课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美化家园

  从我做起

  这样的板书不仅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而且能给学生以强烈的警示:美化家园,人人有责,促使学生把课内所学拓。

小学说课稿 篇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书写2个生字。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鱼面对强大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小鱼面对强大北风时毫不畏惧的精神。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则寓言童话,讲的是北风吹来,青草枯黄,梧桐落叶,鸟儿躲藏,小鱼却不害怕。让我们看到了北风缺乏自知之明、狂妄自大以及小鱼面对强者毫不畏惧。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北风、青草、梧桐、小鸟和小鱼的样子,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内容分析:

  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三个维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给生字找朋友的游戏,既能巩固汉语拼音,又能复习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力求在玩中学,玩中巩固,寓教于乐。

  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首先,我注重了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

  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与吸收不单靠理性的分析来解决问题,特别是抽象思维能力还处于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儿童更是如此。可以利用汉字的形、声、义配合的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十分便捷的了解课文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

  读有层次。初读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在小组讨论中读一读,讲一讲自己最想读的句子。然后,通过学生看图,逐段反复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读有目标。在每一次朗读的过程中,我都以对话形式给学生提出明确的目标,让学生读有所依。如:我在初读时,向学生提出了:把你们最想读的句子读一读,并向小组的同学讲一讲。让学生在读中有一个情感体验过程,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读的方法,形式多。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较多读的方式。比如,小组互相交流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的轻松,读得有趣。

  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

  其次,我注重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融合。

  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是统一的,因此,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读、演、看、说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以达到实现情感目标并与认知目标相结合。

  我注重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

  教学设计中,注重提供学生宽泛的学习空间,给他们绝对的自由,和教师朋友般的相处。如:在教学过程中,我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以对话的形式或商量的语气表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乐于思考。

  多种激励手段的运用,教师赞扬,肯定的话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将自己的身份定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同由未知走向已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共同探讨小河与青草生活在一起为什么会这么幸福快乐,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的。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第一节《数一数(一)》P19-20页教学内容,在我校三年级使用。

  2、教材分析、整合,及其地位作用

  本课教材内容《数一数(一)》,实际上就是对“千“的认识和感受,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基础来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进一步感受位值的概念、数位间的十进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这是进一步学习 “万”及以上数的认识和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知识,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掌握。

  本课内容是普通学校教材,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学校学生,主要包括了四个知识点,第一个问题由拨计数器的情境出发,从序数的角度,由千以内的数和一千之间的关系引出对“千”的认识。第二个问题结合拼摆小方块的活动,体会“个”、“十”、“百”、“千”之间的十进关系,直观感受“千”的大小。第三个问题就是结合数数活动进一步感受“千”的意义,掌握三位数的数数方法。第四就是安排的“试一试”,集合估计和对比想象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针对普通学生这是2课时的内容,第一课时安排解决前三个问题,这对于我们听障学生来说课时容量太大,另外今天是微课只有30分钟,尤其是第三个问题数数更是难点,遇到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时的转化更是难点,所以本节课我只安排了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并且在教学第一个问题“千”的引入中加入“9加1变十、99加1变百、999加1变千”的内容,为学生下节课学习数数分散了难点,提前做好了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千”的由来,体会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即“满十进一”的`道理,初步发展位值概念和数感;掌握千以内三位数的组成;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借助计数器的操作与的直观演示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拨一拨、说一说、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涂一涂等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三个目标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目标的确定适中,符合本班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

  4、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初步感受“千”的大小及意义;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本课紧紧围绕着重点,通过诱导准备、新知探究、迁移运用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重点知识。

  5、教学难点:

  计数单位“千”概念的建立与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

  因为“千”是新的计数单位,又比较大,尤其听障学生在生活中对千以内的数接触较少,缺乏感性认识,比较抽象,所以“千”概念的建立是本课的难点。另外学生对几个几的理解不够清楚,表达能力也较差,所以对四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的理解也是本课的难点,不给定义,只需理解就可。

  二、说学生:

  本班共7名学生,年龄在9——15岁之间。整体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能力都较差,需要在老师的引导启发下才能进行。其中A类生4名,有较强的学习意识,B类生3名,需要老师的不断关注, 1名学生听力特别好,语言清晰能正常的沟通交流。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本课教法主要是创设情境法、直观演示法、诱导启发法、讲解法。

  本课创设了生活图画情境与问题情境,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千”概念的建立比较抽象,利用计数器与中方块动画的直观演示,既直观又生动,便于学生理解建立概念,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三年级听障学生理解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都很差,课堂上必须通过老师不停的诱导、启发才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二)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体验乐趣,发展创造性。本课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受,让学生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兴趣盎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为此我准备的教具、学具有:多媒体、计数器、方格图等

  四、说教学设计:

  本节课安排了五个环节。1、诱导准备;2、探究新知;3、迁移运用;4、回顾总结;5、拓展延伸。

  (一)、诱导准备:

  首先让学生看图读话,感受生活中的大数,体会数学于生活,以及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其次顺其自然的揭示出本课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一: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就是9——10, 99——100, 999——1000的变化过程

  本环节借助计数器上的拨珠活动,帮助学生从序数角度体会到“千”的由来,同时也强化了“满十进一”的道理,这一环节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位值概念的体会。同时这也是下一步学生具体数三位数时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穿插了其他的几十九加1、几百几十九加1的训练,为下一步数数分散难点提前做好铺垫。

  2、探究二:里面有多少个?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猜想,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样想的,然后进行汇报,最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集体观察演示活动,依次得出结论。

  然后让学生观察并感受一千个笑脸图、一千元人民币、一千米的长度(学生亲身跑过)来进一步体会一千的大小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本环节主要借助展示的数方块活动让学生认识“千”,建立“千”的概念,初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今后学习三位数加减运算的计算方法做好铺垫。

  (三)、迁移运用:

  主要安排了三道题:看图说数、用图摆数和填空题。

  这一环节紧紧围绕本课重点,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位数的组成、理解数位间的关系及变化,观察性、操作性较强,学生比较有兴趣,达到了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回顾总结: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本课学到了什么,这既是对本课知识的一个回顾总结,也是发展学生语言表达的极好方式。

  (五)、拓展延伸:

  1、布置拓展延伸题: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这是把下节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尝试,为下节课学习做好铺垫,也是考察学生能否用今天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2、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P16——18页习题。

  五、说板书设计:

  数一数(一)

  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一十

  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的数,10个一百是一千

  一、十、百、千都是计数单位。

  主要展示三种数数方法,体现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体现了“千”概念建立的过程。板书内容色彩分明,重点突出,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符合聋哑儿童以目代耳的认知特点。

小学说课稿 篇4

  教学目标:

  1。知道学前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时安排:

  2教学过程:

  一、心理学—一门既年轻又古老的科学

  最初,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被认为是社会学科。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被认为是心理学的第一本著作。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心理学的概念

  1、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以及人的心理现象的规律的学科。

  2。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包括:

  (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情感过程:喜悦、愤怒、哀伤、恐惧等(3)意志过程:确定目的、制定计划、采取行动个性心理包括:

  (1)个性倾向性:能力、气质、性格

  (2)个性心理特征:需要、兴趣、动机、信念、价值观、世界观

  (3)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三、什么是学前心理学

  学前心理学:是学前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在讲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等这些章节时都会提到它们是何时产生的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在每章会提到什么心理现象的发生或一般趋势。

  四、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一)理论价值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未来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作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

  学前儿童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反思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受到了严峻挑战。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技能的人才就成为从事学前教育教师教学的根本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关键是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为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改革也应跟上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推动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科技的进步与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科技的进步为教学提供了现代化,信息化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运用,但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学的一大问题。同时,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学生对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知识爆炸的现实,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一只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一张嘴已显得力不从心,很难将现在丰富先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及实践应用展现给学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招生规模扩大,班级规模增加。随着目前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招的学生人数增加,班级规模扩大,使原先一些不愿学习,不会学习的学生随大流进入。班级规模的扩大导致教师不认识学生,极大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难,教师很难了解每一个学生,难以达到“因材施教”。这种形势给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

  3。主体性教育和有效教学思想的应用。主体性教育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重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较高,已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因此教学中更应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级参与,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师生双边互动。有效教学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要达到有效教学,就应保证学生有学习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主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关注要“如何教”,而且要关注“如何学”,发展学生的主动性,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关注学生需求,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改革原有教学模式,站在专业发展的角度去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部分陈旧、繁杂。目前所选用的学前儿童心理学教材体系陈旧,内容僵化,并且理论性太强,教材中的内容是从抽象理论到抽象理论,讲授时难以选择有效教学方法,只是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虽然经过几轮的教学对教学内容已做了相应的调整,但仍有一部分内容稍显陈旧,新的研究成果吸纳的少,内容编排得不好,有些庞杂,应用性知识相对较少,缺少体系。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应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建设,体现系统性,整体性和应用性。

  2。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互动少。教学方法非常多,但目前主要采用的是讲授法。虽有课内见习活动,但次数较少。虽有多媒体的使用,但多是文字搬家,未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单一的讲授法往往导致教学信息传递单向化,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师的职责主要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一学期讲完一本书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只是按时听课,或是记录重点,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缺乏与老师和同学的交流互动。这种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参与较少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缺少表达自己的机会,沟通和交流少,教师对学生的接受情况不了解,学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求知欲不强。

  3。教学中理论讲授多,实践少。大部分教学内容仍是围绕教材,以课堂为中心进行,实践活动较少。学生虽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但对实际理论缺乏应用,对实践活动缺乏理解和分析。理论讲授中也存在不足,对概念理论的解释抽象的阐述多,操作性阐述少;对心理现象描述的多,分析、解释的少;要求学生概念原理掌握多,实际运用能力训练少。学生在学习中只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缺少在现实中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加强教学改革的措施1。合理增减教学内容,构建有效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一部分相对较陈旧、繁杂,应用性知识较少。为使教学内容适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为就业做准备,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进新的研究成果。

  三、加强教学改革的措施

  1。合理增减教学内容,构建有效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一部分相对较陈旧、繁杂,应用性知识较少。为使教学内容适合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为就业做准备,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首先,注意剔除旧的教学内容,引进新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教学中,对于已经过时的知识应进行适当删减,尽量把新的科学研究成果纳入教学,使学生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新发展,体现教学内容的现代化。其次,构建新的教学内容体系。在对以往教学内容梳理和反思的基础上,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重新构建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可以采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横向,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心理发展各过程的总特点;纵向,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和实践中的应用。采用横向与纵向交错的教学内容体系不仅能较好反映该学科内容,而且也便于学生系统全面的学习和掌握。

  2。建立融洽互动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衡量教师和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以学生为主体,必须改变原来“一言堂”、“满堂灌”的现象。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建立双向互动的良好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让学生共同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乐学、好学。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宽松、融洽的气氛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和大胆表现,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学生面前不摆权威,而要以友善的指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出现,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和观点,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形成学生主动发言,共同讨论的气氛,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有法,但无完法,贵在得法”。教师教学中可根据内容不同采取“讲授+讨论”、“讲授+案例”、“讲授+演示”、“讲授+见习”四种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中概念、原理等理论性较强和一些有争议的看法,可采用“讲授+讨论”,提出一定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规律可采用“讲授+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案例来阐明理论或分析教育实际中如何利用一些心理发展规律。教学中涉及到的实验和发展模式可采用“讲授+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实验的操作流程以及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小学说课稿模板汇总4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匆匆》说课稿模板12-17

小学体育《跳绳》说课稿模板12-27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荷花》11-19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匆匆》11-18

小学英语说课稿模板《How many》11-14

小学英语《How many》说课稿模板11-03

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天火之谜》12-05

小学语文《“红领巾”真好》说课稿模板11-05

小学语文《鸟的天堂》说课稿模板10-24

小学语文《巨人的花园》说课稿模板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