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说课稿

时间:2021-04-30 10:23:55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有关小学说课稿合集八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说课稿9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小学说课稿合集八篇

小学说课稿 篇1

  分数的认识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在数学基础理论中,分数的形式定义相当抽象,现有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对分数的理解仅突出它在现实生活中测量与均分的含义。以下是小学认识分数说课稿,欢迎阅读。

  一、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2)、认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说学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四、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 :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分苹果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生1:

  2、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减少,让学生自主探究)

  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

  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 (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3、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 (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 )平均分成( )

  4、(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5、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自己说)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教读法

  6、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8、练习:(判断题)

  三、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把学生作品用1/2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品,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数1/2表示呢?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 )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2、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拿出1/2和1/32的两个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用1/2表示,那个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剪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五、生活中的分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

  B、拓展练习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分析教材与学情

  《早餐与健康》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教材中的内容。编排这一内容是让学生明白吃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试图通过这堂课对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有所了解,并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学会初步的早餐搭配,树立吃放心早餐,营养早餐的意识,从而使明白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意义,形成科学用好早餐的习惯。

  学情分析

  早餐对人一天的工作学习都很重要。我通过了解我班学生吃早餐的情况,发现学生对吃早餐有一定的认识,但因为种种原因,有不能坚持吃早餐的,更有早餐吃的不合理的。所以,提出研究早餐的学问,来探讨早餐营养的搭配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二、说活动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我把这堂课的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技能目标:

  1. 认识各种各样的早餐食物,知道它的营养成分与作用。

  2. 了解早餐与健康相关知识。

  3.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调查中所获材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比较、实践,使学生在探讨早餐的营养搭配问题过程中,明白早餐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设计、合作的快乐,培养学生吃早餐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与其他课程,如果学生不对本课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的话,就没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有针对性的教学准备会使你的课堂事半功倍。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

  1、带来自己喜欢的各种早餐食品。

  2、调查早餐中常吃的食物的营养成分。

  3、填写教材中的调查表

  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早餐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合理的早餐搭配。

  四.说教法学法

  (一)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学习本课时,学生“结合自己的早餐、当营养师亲自搭配早餐、设计一周的早餐食谱”等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合理搭配早餐。在这些实践的活动中使发现并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放在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创设情境,亲自搭配早餐,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合作性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出合理搭配早餐的方法。在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与学习伙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悦,又激发思维活动,培养了探索精神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早餐吃了什么?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更容易点燃他们的研究热情。)

  (二)了解学生早餐现状

  请小组同学交流调查到的同学们吃早餐的情况:通过调查表中的三个内容,

  早餐的地点

  每天经常吃的食物

  不吃早餐的原因

  总结出:

  1)有些同学就餐的环境不卫生,虽然食品种类很多但是营养不均衡。

  2)通过调查了解到吃早餐的意识不够,由于各种原因不吃早餐

  (三)探究危害

  1、根据学生存在的早餐营养不均衡、不吃早餐的现状,学生汇报危害。

  2、请不吃早餐的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生共同总结:

  不吃早餐、或者营养不均衡的早餐的危害分为:短期危害长期危害

  这个环节,主要引导学生从资料和同学们的现身说法中,把不吃早餐所带来的危害进行梳理,让同学们在头脑中比较深刻的认识到不吃早餐的危害多,激发学生合理搭配早餐的欲望。

  (四)合理搭配早餐

  这是教学中的重点环节,分两个步骤来完成:

  1、了解早餐常吃食品的营养价值

  (1)请大家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讨论食品的营养价值。

  (2)例如:豆类、肉类、水果、奶制品、蛋类等食物的营养价值

  2、课件出示五谷类图片:蔬菜、水果类鱼、肉、蛋类脂肪

  老师做简单介绍营养价值,让学生明白早餐占全天营养摄入量的三分之一。每天的早餐应该把这些食品合理搭配,营养均衡,才能保证身体正常的发育,保证身体健康。

  此环节,学生交流各自学习收获,在交流中,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碰撞,不断产生出创新的火花。

  (五)实践运用,争当小小营养师。

  (1)利用桌上大家带来的早餐,四人小组合作把早餐进行重新搭配,看哪些小组的早餐搭配的最营养?

  (2)请小组代表介绍个小组搭配的早餐,说出这样搭配的原因。

  其他小组的同学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指导科学饮食、合理用餐的方法

  早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是要真正食物的营养成分,科学合理地用好早餐还是有一点难度,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管是经历成功还是失败,都将进一步激发起他们更深入研究早餐和健康的热情。

  (3)练习运用,巩固所学:请你开一周早餐菜单

  利用掌握的关于营养方面的知识。建议爸爸妈妈怎么安排你的早餐,填写表格。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汇报之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早餐以自我为中心,愿意吃什么,家长买什么,所以安排一个开放度比较大的练习,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梳理。养成良好的吃早餐的习惯。

  四.说板书

  板书讲究简洁、明了,同时起到强化重点的作用,本节课我只板书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八个字,告诉学生早餐与健康的重要性。

  早餐与健康

  合理膳食 均衡营养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 说教材

  1、 教材内容

  《游子吟》是六年级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导读课文。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母亲对游子的爱。

  2、 本节课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体会母亲对游子的爱和母亲的无私的爱。由于学生对母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理解、体会母亲的爱应为本文的重点。

  3、 本节课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重点掌握理解诗意及诗的写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让学生清楚如何报答母爱,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写现代诗。

  〈3〉 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培养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

  二、说程序

  1)导入

  同学们都体会过母爱。也许听过这样一句话:一提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有所感悟。

  2)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以“苦吟”著称。

  3)诗的分析:

  首先贯串诗意,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诗意。

  问题设计:

  (1)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4)小结,布置作业

  三、说教法

  古语云:教学相长。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

  (1)提问法:由于本诗是导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问题设计:作者是如何写母爱的?

  (2)母亲是如何爱子女的?

  (3)你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朗读法:读书百遍其意自现。本文是诗读课文,读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所以用此法。问题设计:

  四、 说学法

  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一堂课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师的教,重点看学生如何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重视课前预习,通过布置预习,设置预习题进行预习。(提前收集材料)

  2、 课堂指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对个别句子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思考能力。

  3、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总之,本课通过巧妙设疑,多种教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想象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五、板书设计

小学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组课文的专题是“大自然的启示”,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说教学目标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于科普文的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作为第二课时,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年段特点、教材特点及本课的写作特点,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

  2、培养学生乐于读书,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是:

  1、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2、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三、说教法和学法

  简单概括为三句话:1、反复诵读,静心默读,在体悟感受中把握科普文语言的逻辑性; 2、边读边画,删减对比,画示意图,在学法探究中把握科普文的科学性;3、课外扩展,迁移写作,在仿写课文中把握语文味。

  四、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在漆黑的夜空,飞机怎么能安全的飞行呢?它不怕出危险吗?继续学习本课,通过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期待的心情去学习课文,十分自然的进入新课教学。

  (二)深入分析,找出原因。

  为了弄清楚飞机到底是靠什么安全飞行的,科学家们发现蝙蝠在夜里飞行,无论情况多么复杂,它都不会和任何东西相撞,它靠的是什么?

  寻找该问题的答案,有如下几个环节:

  1.先让同学们读几遍课文,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按照试验顺序、方式、结果、证明的问题四步填写PPT上的表格。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

  蝙蝠飞行不靠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飞行要靠耳朵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飞行要靠嘴巴

  通过这个表格,学生们马上就明白了 蝙蝠在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巴和耳朵。

  2、比较这两个句子,学习第六自然段,同时让学生自然地过渡到:蝙蝠的嘴和耳机是怎样配合起来探路的?这个问题,引出第七自然段。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3、学习第七自然段

  A、边默读边思考,边画出重点语句。

  B、让学生上黑板画出蝙蝠探路的示意图。并结合示意图说说蝙蝠飞行过程。

  C、引导同桌看着示意图互相讲述蝙蝠的探路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书本上蝙蝠是如何将嘴和耳朵结合起来探路的,更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D、通过提问科学家们又是怎样揭开这个秘密的?引出“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个句子,反复阅读后发现关键词“反复——终于——”

  用造句的训练方法体会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才解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

  (三)明白原由,启发创造

  A、弄清楚蝙蝠是运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原理,让学生浏览课文第八自然段,然后仿造蝙蝠探路示意图,画出雷达的工作原理图。

  B、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完成书后填空练习。

  比较蝙蝠和雷达的工作原理,学生们能得出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巴发出的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此环节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教学效果较好。

  (四)拓展训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语文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丰富学生学习,拓展学习,开辟资源空间。大自然是人类的好老师,人类的许多发明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让同学们通过自己阅读查找,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得到其他的发明创造呢?(这个环节不仅拓展学生知识面,而且也提高了学生们的模仿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课标要求“要注意课内和课外的联系”,这堂课布置学生看有关仿生学书籍,观察身边的动物、植物,想一想能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想发明什么,然后动笔写一写。

  2、积累本课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

  五、说板书设计

  嘴

  障碍物

  波

  耳朵

  板书设计直观地体现了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弄清楚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学生上黑板板书的同时也达到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让内容和形式相得益彰。

小学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同行:

  大家好!我来自开县汉丰五校。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具体程序如下: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网页,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再推荐相关网站让他们上网查阅,然后引导下载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说课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用心读过《父亲和鸟》一文先,我就深深地感受到用“真挚感人”这个词来形容这篇课文是最开适不过的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还有爱唱歌的鸟。”这第一句,是本文的开篇句,真切地通知我们,父亲和鸟的闭系不同寻常。读着课文,你会打心眼里感受到“知鸟者父亲也,爱鸟者亦父亲也。”他的话和鸟的活动配开得那么默契,他和鸟是那么亲密无间,好似一家人。可贱的是作者并没有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的或为鸟的生活环境提求什么方便,而是通过叙述“父亲”对鸟的深层了解来表现“父亲”的爱鸟。课文通篇是“我”和“父亲”闭于鸟的对话,从“父亲”的话语中我们发现,他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受到伤利。而“知鸟”,不正是对鸟深深的爱吗?课文最先说,“我真下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谁说“我”不会像“父亲”那样知鸟爱鸟呢?课文从头到尾没有一点说教的踪迹,反单阅读,用心体味,却会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让你领略到人与自然本应是十分调和、十分融洽的。

  二、 教学目标(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

  3.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4.能够选择或创造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护鸟的实践活动。

  三、 课时安排

  2课时(整篇课文我打算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进行识字教学,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第二课时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开适的护鸟实践活动。)

  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心愿,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五、 学情分析、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读思议结开法、情境导入法、媒体辅助法等方法教学。学生是在轻松调和的课堂氛围中进行自主开作,朗读感悟,开作探究、拓展实践等学习活动。

  六、教学流程

  (下面我就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向各位老师谈谈自己的拙见)整篇课文我抓住一条探究“父亲、鸟和我”之间的情感的主线展开

  1、自读课文,感悟体验自由朗读课文先,我让孩子们依据自己的体会来改写课题,把《父亲和鸟》中间这个“和”字改掉,这形似改课题其实是让孩子们说出自己读先对父亲的感受,初步了解父亲和鸟之间的闭系——知鸟爱鸟。紧接着顺水推舟地给孩子们一个研究的问题:“聪明的小读者是从哪些地方读出父亲是那么地知鸟爱鸟?”

  2、自主开作,深入探究。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开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探究的进程中,创造一个真诚倾诉和启迪思想碰撞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过的机会,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在与人开作交流的进程中分享彼此的探究成果。所以对于这个研究主题我采用开作探究的方式,请孩子们四人小组尽情地讨论,说说自己是从哪些句子词语中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多给孩子们一些时间,能体会到多少就说多少,哪怕只是一点也是好的。在对这个问题进行集体汇报交流的进程中,我着重引导孩子们细细品味父亲和我的对话,父亲的语气以及父亲的动作神态。我想语文教学要想让孩子们真情流淌,就必须牢牢抓住文中的重点句、闭键词,读读、品品、议议,让孩子们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与作者产生同鸣。本课中我引导孩子们自主地体会站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喃喃、话音很轻、生怕等词语的涵义,体会父亲和我说的话,相信孩子们会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触摸到父亲内心深处的东西。既而,让孩子们体会课文中的“我”看到自己的父亲那么知鸟爱鸟又会对父亲产生怎样的感情?在这番体会之先,我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感悟再读课文,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分角色朗读,指导学生读好父亲说话喃喃的,亲切自然的'语气,读好“我”天真快乐,敬佩父亲的语气。孩子们有了前面的深入体会,自然能读好了。至于我和鸟的闭系,有了前面的探究也就显而易见了,引导孩子们品读课文的最先一句“我真下兴,父亲不是猎人。”不难体会到受到父亲的感染我也爱鸟,想要护鸟。自此,孩子们在自主的朗读中感悟,在相互的交流、沟通、影响中探究,再在深入的体会先再朗读,定能对课文产生较为深刻又极穷特性的独特的感悟。

  3、积累运用,拓展延伸自从我和孩子们的情感投入到课文中去以先,我们也就是课文中的一部分,我们也一定会深深地被父亲打动着,所以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一种方式来爱护小鸟,例如,收集有闭鸟类的知识和大家交流;写一写护鸟的口号;画一画护鸟的宣传画等等,孩子们可以展开各自的语文实践活动。

  七、板书

  知、爱 父亲 鸟 敬 佩 爱 鸟 护 我 鸟

小学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叫巴瑞,来自淮河东路小学,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产生和意义》。首先我说说本课的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三年级已学过的“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的学习既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也是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二、说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本节课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第一课时。

  三、说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的分析,按照新课程标准中4-6学段数与代数中的要求:进一步认识小数,我设计了如下学习目标:

  1、通过课件演示和联系实际,探索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2、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生理解并准确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根据以上学习目标我预设: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他们之间的进率将成为本节课的学习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本节课我将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五:说评价设计

  根据学生的叙述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课本做一做和基础练习题,对目标1进行评价。通过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与探索过程中表现状况和提升练习对目标2进行评价。

  六、说学习流程

  为了能更好地凸显“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高效完成学习目标,并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设计如下学习环节:

  1、结合生活设疑 激发情趣导入

  为了跳出陈旧的数学课单纯讲知传道的框架,学生体会到数学生活的快乐,在新课开始通过“估一估、测一测”的游戏导入,让学生通过在估测再测量90厘米长的红彩带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我让学生用米作单位说出它的长度时,学生心理产生了矛盾,因为测量结果不够1米,无法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引出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这时人们便用分数和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同时板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自然引出本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并使学生不知不觉走入对新课的思考。

  2、探究小数的意义。

  在教学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测量、观察等操作的基础上,从直观的1米平均分成10份,让学生用分别用整数、分数、小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三份,七份,通过观察分数的相同点及小数间的相同点,总结出分母是十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接着在认识一位小数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测量彩带及数学课本的长度并按要求完成表格,从而得出结论:分母是一百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0.001米、0.051米,这些小数是几位小数?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由此得知:分母是一千 的分数可以写成三位小数。最后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出结果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学生的认知是由浅入深的,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实践,他们已经理解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的意义,同时完成学习目标一:通过教具演示和联系实际,探索并理解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3、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当学生成功解决一个问题后我会趁热打铁,组织学生探究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我是这样做的:课件出示:0.8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6里面有()个十分之一;0.07里有()个百分之一;0.09里有()个百分之一。通过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孩子,像0.8,0.6这样的小数,我们可以看成有多少个十分之一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位小数的技术单位是十分之一,记作0.1。像0.07,0.09这样的小数,我们可以看成有多少个百分之一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记作0.01;同学们想一想: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多少?四位小数呢?通过课件演示:1/10米里面有()个1/100米,1/100米里面有()个1/1000米,从而认识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请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计数单位是什么;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而是通过闯智慧关的游戏方式让学生从解决问题中发现、归纳出来。我认为这样能促使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探索,以练习的形式探索出小数的计数单位、以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完成学习目标二:2、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学生理解并准确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4、分层运用新知,逐步理解内化。

  对于新知,需要及时组织学生巩固运用,才能得到理解内化的效果。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如下几道练习题:

  (1)基础练习 (通过这个练习,巩固新知。)

  (2)提升练习 (连线题体现学习知识的灵活性。)

  (3)发散练习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整个习题设计部分,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题目呈现方式的多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面对挑战充满信心,激发了学生兴趣、引发了思考、发展了思维。同时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也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来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梳理总结。

  七、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既突出了本节课的重心,又凸显了清晰的课堂结构。

  八 、教学效果预测

  本节课利用游戏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一定会十分活跃。而重点部分的教学采取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可以使学生互相督促,全员参与,保证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充满激励的语言,将会给学生不断探究的动力和热情;而层次分明难易适度的练习题,也使新知得到巩固和应用。可以说本课的教学环环相扣,清晰有序,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以上是我对《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一课的说课,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跳绳是一项学生所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增强学生体质,发展下肢力量,结合上肢协调配合,同时,对提高弹跳力,灵敏性、协调性和空间判断等身体素质有很好的作用。本课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不服输的天性来制定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体肌肉、关节和内脏器官机能的发展,在教学中采用有趣的游戏、比赛等方法,使教材内容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从而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时期,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肌肉弹性较差,他们的骨路肌肉以及内脏器官发育不完善,因此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个体差异,灵活安排,多表扬,有效的激发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学生信心,正确引导,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他们对体育活动有着广泛兴趣,自信心强,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倾向,所以,以“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合作探究创新学习,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另外,通过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我运动参与和创新中,体验运动和创造的乐趣。

  三、说目标:

  1、运动参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运动,善于运动,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运动技能:85%以上的使学生能掌握5种以上跳绳的方法,并能够一物多用,利用跳绳创造出更多的新玩法。

  3、身体健康:发展学生的协调性,上下肢肌肉力量,提高跳跃能力。

  4、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精神。

  5、社会适应: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意识,使他们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合作,增强集体凝聚力。

  四、教学重点:摇跳结合,选好跳的时机。

  教学难点:身体的协调配合,合作创新意识的培养。

  五、说教法

  1、教法

  以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学习法为主,采用讲解示范法、情绪激励法和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探讨。

  2、学法

  学生主要采用:尝试学习法、自主学习法、观察模仿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勇于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教师宣布本课内容(花式跳绳),首先进行辅助动作练习、活动各关节,教师引导一分钟跳绳技术的检测,引出单双跳教学,教师再进行讲解示范动作,学生观察模仿亲身体验动作,教师巡回指导纠错,帮助动作不协调的学生掌握动作要领,体验成功乐趣。此环节中,教师还将做得好的学生晋级并展示,激励其他学生(不太协调)的求知欲,让学生指出好在哪里;没能晋级的学生也展示,好的学生帮助问题出在哪里,究其问题的原因。教师再加以表扬激励,都有进步,只不过是进步的幅度不一样。

  2、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高要求,双人合作学习跳绳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出双人跳绳教学,教师示范动作,讲解动作要领,摇绳节奏、上绳时机的把握等关键地方。学生练习,教师深入学生中指导,发现和观察做得好的学生,展示和说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来激励其他学生的好胜心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及时的加以表扬和肯定。

  3、教师对于学生学习情况总结,运用鼓励的语言激励,能否在原有跳绳技术的基础上,再创编一些其它的跳绳动作,教师提示学生能否将辅助练习的动跟跳绳结合在一起,学生会豁然开朗,创编的热情会高涨很多,教师观察反馈,让好的学生展示,对其他学生是个引导,共同完成跳绳教学技术动作,教师还可趁热打铁,给学生留有课后或是家庭作业,看还有其他的跳绳技术吗?

  4、放松活动

  教师组织学生静止的反方向转体、闭目养神的高矮人变化。

【有关小学说课稿合集八篇】相关文章:

小学英语说课稿合集15篇11-03

小学语文说课稿(合集15篇)11-05

有关高中说课稿范文合集四篇07-06

小学体育说课稿01-01

小学《上下》说课稿08-21

《我们的民族小学》说课稿合集7篇11-13

小学科学说课稿合集15篇11-02

有关大班语言说课稿合集9篇06-13

有关初中音乐说课稿合集四篇07-06

有关说课稿初中模板合集6篇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