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说课稿 篇1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
大家好!让学生愉快地、充满自信地走进我的英语课堂,是我最大的愿望,让学生在我的英语课堂上享受快乐和成功是我孜孜以求的。我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着。今天,借电子白板这一平台,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说课,让我们一起探讨,共同成长。我说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课时。
一、说教材。
1、教材体系。
我说的是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3 What can you see?第一课时。牛津小学英语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编写的。这套教材从视听入手,注重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灵活性强。
2、教材内容。
2B第三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你看见了什么交通工具”,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用英语提问问题“What can you see?”同时引出新的4个交通工具“a plane, a jeep, a boat, a train”并结合单词用“I can see a …”回答所提的问题。再次基础上,拓展到学生生活中看到的事物,灵活运用句型进行操练。
3、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特别是二年级这些刚刚学习英语近两年的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英语的态度。使他们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信心;通过单元中的词和基本结构句型的操练,提高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英语,满足主体需要,培养创新意识。
(1)认知目标。
a、能够听、会说、会读单词a plane, a boat, a jeep和a train
b、能够听懂、会说、会读、句型:What can you see?及其回答I can see a…并能在适当的情景中自由运用。
c、能够跟录音朗读对话,并能分角色进行表演。
(2)能力目标。
a、学生能自由替换练习句型,能够在真实语言环境下运用句型。
b、学生能综合所学内容,根据所提供的情境,进行小组活动,组织对话。
(3)情感目标。
心理学认为:成功感是人的深层心理需要。使学生从“要我说”“要我学”变成“我要说”“我想试一试”。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觉得自己能够用英语进行真实的日常生活对话,从而获得英语学习的成功感,自豪感。从根本上培养和保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4)教学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三课时,我今天所说的是第一课时。
(5)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课件,图片。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愉快教学法。
为了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创设良好的英语环境,同时紧扣see这一主题。我通过放大镜看镜下飞机导入课堂,随后设计了聚光灯、拉幕、连线等形式使原本枯燥的单词句型操练变得充满生机。教学中我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眼神、手势、言语与学生进行交流,用恰当的语言激励学生。创设一种亲和的语言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情景教学法。
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思维的门扉。我在教授单词和句型时,运用电子白板给学生提供了与生活中相贴切的情景,让学生进行真实语境下的交际对话,让学生在声、文、图、象的新情境中去学习巩固,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交际法。
整个课堂上的对话要注重语言的交际性,灵活运用语言。通过电子白板所提供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对话,达到真实交际。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呈现、巩固操练、拓展延伸、教学反馈以及课后作业五个步骤进行设计。教育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新课导入的关键。”“Well begun,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复习导入分两块:
① Free talking:先是和学生进行每天都要操练的基本的问候语的问答练习,在此基础上运用What’s this?句型复习第一和第二单元学习的英语单词,同时运用图片复习学过的交通工具bike, bus, car和taxi。
② 听一听,唱一唱本单元C部分的英语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这一首优美的英文歌,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边边唱边表演,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能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新课呈现分两部分:
① 在前面唱歌曲的基础上,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让学生上台看一看,教师顺势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新单词boat,这样,既紧扣了上一环节唱的歌曲,又紧紧围绕“看”这一主题,对于第二个新单词plane,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聚光灯功能,让学生看看,紧紧围绕see这一主题,同时让学生保持新鲜感。为了围绕看这一主题,同时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引出第三个新单词时,我运用了电子白板的拉幕功能,拉出吉普车的尾部,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交通工具。在教室前面三个单词时,教师反复问,同时学生反复听What can you see?句型,为接下来的句型教学打好基础。
② 创设相应的情景。前面涉及的都是单词的教学,句型只是让学生反复听,有最直观的印象。在教第四个新单词时,我为学生创设了相应的情景,警察叔叔问小朋友:“What can you see?”小朋友通过放大镜找一找,回答:“I can see a train。”这样,既引出了新单词train的教学, 又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本节课的句型“What can you see?” 及其回答“I can see a …”
巩固操练分四部分:
① 读一读,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跟着电脑读一读单词,要求学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② 做一做,低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是教师始终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我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设计了让学生上台把单词和图片匹配的练习,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③ 练一练,前面都是针对单词进行的练习,接下就是操练句型。利用电子白板的容器功能,让学生来点一点,练一练。
④ 演一演,让学生同桌之间自主选择想说的一个单词,让上台自己操作电脑,在电子白板上点击自己要说的图片,并把它表演出来。
拓展延伸分两部分:
1、在电子白板上出示铅笔盒的图片,问学生在铅笔盒里看见了什么。然后过渡到在课桌上看见了什么。
2、拓展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问学生在教室里你能看见什么?学生用“I can see …”回答问题。
教学反馈部分:
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做一做听录音,排序号的题目,及时反馈所学内容,让其中一个同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钢笔功能上台做,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做好教师当场批阅,反馈。
布置课后作业部分:
让学生课后与同学把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用所学句型练一练。
四、教学总结。
这节课不论是新知识的呈现,还是单词和句型的操练形式,都能紧紧地抓住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用,提高了课堂实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充分让学生主体参与、情景体验、游戏巩固,是一定能圆满实现课堂教学任务的。
小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材特点及编排意图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略读课文。这个单元围绕国际理解和友谊,侧重从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相处、友好帮助和深情厚谊入手,强调全球如家的意识。前两篇课文《一面五星红旗》、《卖木雕的少年》都是写外国人帮助中国人的故事,《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则从另一个角度诠释“国际理解”的内涵,即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积极地参加国际事务,尽力帮助其他国家。本课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采用的是通讯报道的常用写法,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叙述清楚,并有适当的议论。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感受中国人民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和友谊,体会理解和帮助是相互的;二是继续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了解阿尔及利亚地震受灾情况和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救援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知道各国人民之间要和平相处,友好帮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国际救援队对阿尔及利亚受灾人民的帮助。
教学难点: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四)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中国国际救援队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说教法
1.资料搜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相关材料,既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非常重要。本课,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默读,一边读一边思考,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读,探究热点问题。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逐步让学生学会阅读。
3.多媒体辅助法
利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学法
陶行知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本课中,我主要引导学生凭借阅读提示,自读自悟,再重点探究学生关注的或不理解的问题。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做到自读为主,略而不简,教略而学丰。
四、多元阅读说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去年5月12日中国四川遭受了8级强地震,伤亡很多,损失惨重,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中国派出了大量的人员进行抗震救害。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纷纷前来支援,再现了一幕幕的感人的场面。我国也有一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关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还了解什么,谁来把你了解到的内容向大家介绍介绍?
2.这支救援队也协助过其他国家地震抢险,他们表现出色,受到了联合国官员的赞扬。20xx年5月,中国国际救援队赴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地震灾害抢救任务,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地人民的一片赞誉。
你知道媒体是怎样报道这件事的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让大家明白阅读要求。
2.分小组读课文,相互评价指正,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请用跳读的方法浏览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哪些人、主要写了什么事。
[通过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并引导学生用跳读的方法抓住课文中最主要的信息,潜移默化地学习通讯的阅读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
(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1.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在不理解的地方做符号,尽量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把它弄明白。
2.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需要提出来一起研究的?请写在纸条上交给老师。简单的立即解决,然后归纳出普遍的问题。
3.多媒体出示可能提出的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请四人小组,再读课文,并讨论。
4.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可以从严重的灾情、艰难的救援、高超的救援技术等方面适当点拨。
①谈到严重的灾情时播放课件:地震后,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尸体发臭,在劫难中逃生的人无家可归。通过真实的画面和哀挽的音乐,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地震的无情,现实的残酷。然后课件出现写灾情的句子。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段话?指导用低沉、舒缓的语气朗读:
来到这座城市,展现在救援队员面前的是一片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屋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难。
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队员仍然坚持工作。请找出两个带有关联词“一……就……”的句子: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为了救灾,队员们分秒必争,速度快。)
多媒体出示第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当时气温高达34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你觉得哪些词应重读,请注上重点符号,试着读一读。然后指名读,齐读,让学生从“高达34摄氏度”、“厚厚的”、“浸透了”等词语中领会队员不怕困难,不怕危险,坚持战斗。
③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交口称赞”、“闻名遐尔”的理解。从而了解是高超的救援技术使救援获得成功。
5.学生可能还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要派人援助阿尔及利亚?在以上的学习之后,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看法。师适时板书。
[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只是积极的引导者、组织者,在这个环节中,我努力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提出疑问,并根据问题深读课文,再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理解全文。]
(四)激情朗读积累语言
1.在阿尔及利亚参加国际救援工作的38支队伍中,只有中国和法国救援队各救出一名幸存者,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高度赞扬,请你们也来称赞我们的国际救援队,请大声地说出来。对说得好的,全班跟着诵读。
2.孩子们,请带着对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敬佩、赞美之情齐读课文。
3.自主选择喜欢的词语句段,进行摘抄。
[让学生由衷赞叹,既是思想感情的升华,也是能力的应用和拓展。第二学段目标明确规定,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时时引导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让我们最后再回到现实生活中,在我国四川5.12大地震中,遇难:69229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但是面对灾难,我们不必害怕和恐慌,因为我们有着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因为我们有着这么一支优秀的国际救援队,我们的救援队以他们的顽强的毅力,高超的救援技术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世界人民的爱心是相通的,在汶川地震中,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很多国家都派来了他们国家的救援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出示课件,播放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同学们,世界各地的人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充满爱,让人间充满信任。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每一个感人的画面,我想此刻,同学们肯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就请拿起手中的笔,记下对他们的祝愿,送上你最真诚的祝福吧
六,说板书
本课板书设计力求体现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从中可以发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途径,并能用较为清晰的思路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内容。
附:板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全世界人民是一家
一速度快八
方不怕危险方
有救援技术高超支
难援
阿尔及利亚
小学说课稿 篇3
一、说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本课的内容包括教材第1至第2页。
二、说教材: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既可以使学生拓展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范围,又为以后继续学习除法打下基础。本节课要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余数。为了使学生掌握好有余数除法的,教材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认识到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产生,联系除法的含义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算式,并说明“余数”的含义以及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读法。随后的练习,都是让学生试着用有余数除法的算式来表示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含义的理解。
三、说目标:
介于以上的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实际意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积累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抽象思维。
3、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愉快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难点: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四、说教程(说教法与学法)
本课的教学分这样四大块。
第一块:复习引新。
1.观察:○○ ○○ ○○说说这6个苹果是怎么分的。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说出:6÷2的意义?6÷3呢?。
3.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我想通过这样的复习找到新知的生长点,通过适当的温故,使新知的教学建立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也自然而然的引出新课。
第二块:探究新知。
这一块的学习内容,准备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四个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第一层:分一分。让同学们在小组内把10枝铅笔分别按每人2枝、3枝、4枝、5枝、6枝分给小朋友,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的表格里。先指导操作,后自主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小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得借助于操作活动。通过把10枝铅笔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对“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余数”的概念打下基础。同时,操作活动步骤清楚,面向全体学生。
第二层:说一说。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确认每次分得的结果,并把这些结果按有没有剩余进行分类。通过观察、比较,突出了“剩余”这个概念,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第三层:写一写。引导学生根据其中分得的有剩余的过程和结果写出除法算式,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1)观察表一,说出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观察表二,说出算式并计算, 10÷3=3(人)……1(枝)
(3)认识余数。
(4)观察比较,10÷5=2(枝)10÷3=3(人)……1(枝),引导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分。
写算式是把学生的具体感知进行抽象的过程,是形成“余数”概念的主要环节。教学时,我力求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由没剩余引出有剩余,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并使学生获得了探究新知的活动经验。
第四层:试一试。让学生把其他几种分得有剩余的情况试着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独立在书上填一填,反馈交流后概括提炼:什么情况下平均分得的结果可以用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
在这块的新知探究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真正让学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去交流,注意到由扶到放,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逐步建立余数的概念,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第三块:练习达成。
想想做做1与例题的类型相仿,是模仿性练习。要求学生进行操作后,根据操作结果填写相应算式的商和余数,在完成填写后让学生说说每题中的商和余数分别表示什么,突出算式中单位名称的选择,在表达中进一步明确认识。
想想做做2是形成性练习,学生观察图后,独立完成填空。在交流时提出:比一比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些物体按指定的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或平均分成几份,只要平均分后有剩余,都可以写成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使学生全面认识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从而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
想想做做3,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同座相互说说,再指名说一说。
第四块:总结评价。
1、请学生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整节课,从分铅笔(初步感知),到观察特点分类(感知清晰),再到抽象算式(形成概念),最后应用概念,遵循了学生概念形成的一般规律,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了数学的价值性。
小学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一课时十几减9。
2、教材简析: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非常重要,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作为第一课时尤为重要,通过系统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
【说教学目标】
(1)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构建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2)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
(3)感受20以内退位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说教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算法(单一)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现一幅幅带有活动情节的画面,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说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选择话题,通过节日愉快的情景与数学学科的联系,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解决“卖气球”问题。
2、解决“套圈游戏”问题。
3、解决“卖风车,猜字谜”问题。
4、小结计算方法,选取自己喜欢的比较简便的.方法。
5、阅读课本,质疑问难。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动手实践,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在亲身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退位减法的基本思路。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通过由浅入深,形式各异的练习,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自评、互评,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不断进步。
小学说课稿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现在分四个版块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学生初步接触诗歌,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走进诗的世界,感受诗的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大纲》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易检测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能交流体会,学写诗歌。
教学难点:
学写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组教学中,同学们已经学过《风筝》、《秋天的雨》等文章,逐步感受了秋天的无穷乐趣。上课伊始,老师再次带领学生欣赏了优美乐曲《秋之声》,走入秋天的美好境界。尔后,老师提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大家更是兴趣盎然。
教法:本课的教案设计着力体现“以听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特色,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读懂诗歌的学习方法。通过静听各种声音,调动学生说的欲望。
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幻灯、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教序: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
?(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自编一首诗。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
小学说课稿 篇6
各位尊敬的老师: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三年级习作复习》。下面我从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简析
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是二年级写话训练的自然延伸,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次大作文,共有8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三年级上册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开始练习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本册习作重在培养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作,把事情说清楚。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初学习作,往往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抛开文章的情感不说,写作的无顺序,就使得写出来的文章表达不通顺,缺少条理性。针对这现实情况,在这次习作复习中,我在整合本册习作要求的基础上,从写事和写景两个方面做写作顺序的具体指导,提醒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才能把事情写得有条理。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去写
(2)让学生养成按一定顺序写文章的习惯,把语句说通顺,把事情说清楚。
四、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我将从五个环节展开。环节一,回顾习作内容。意图:以回顾学生的习作为导入,消除学生对习作的陌生感,唤起学生习作的记忆。环节二,范例导航,呈现知识点。意图:通过一段顺序错乱的文段,师生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习作要按一定的顺序写的重要性。环节三,出示范文,归纳写作方法。意图:通过范例,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掌握按顺序写的作文方法。环节四,辨析纠错。意图:学以致用,在训练中强化按一定顺序写的习作要求。环节五,板书总结。巩固习作要点。
这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
小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说课的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五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教时认识分数及93页做一做。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物体和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所熟悉的,所以,本节课主要从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经验出发,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分数来源于生活,而且是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才能产生分数,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能直观地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3)、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4、教学内容的编排特点:
(1)、教材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
(2)、认识几分之一通过两个学生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 。利用迁移推想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学生通过动手折出之分几一、创设学习情境,重视教学知识的操作性,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并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5、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和认识几分之一是教学重点;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是教学难点;教学的关键是提供学生尽可能多的材料,通过学生折、玩、涂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和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说教法
设计这节课主导思想是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让学生在折一折、涂一涂、玩一玩中探索分数的意义,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新课标》中提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三、说学法
1、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实物中认识平均分、进而感知分数的意义。
2、进行比较、动手实践中学习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
四、本节课教学设计主要分四个环节进行:
1、活动引入,体会平均分。
2、主动探索,感悟新知。(从面到点)
(1)认识几分之一:平均分分母的意义几分之一的意义揭示课题。
(2)认识1/2 :不同的图形用相同的分数表示。
3、利用学生资源(动手操作)比较分数的大小。
4、在生活中找分数,让学生体验分数来源与生活。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新课标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所以我在设计本节课时,从学生最熟悉的分苹果出发,让学生感知平均分)
1、创设情境,聪聪和明明分6个苹果,怎么分?
2、老师:这两种分法哪种最特别?为什么?(特出平均分)板书
3、如果两个苹果分给2个人,怎么分?
生:每人一个
4、出示一个苹果,分给俩人,能平均分吗?怎么分?
5、学生以圆为例动手操作,折出一样大,也就是平均分。(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二、教学几分之一(大量感知把一样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的基础上再揭示分数,目的:传授程度减少,让学生自主探究)
1、请选择信封里你喜欢的图形,折一折,分一分,你有哪些不同的分法。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生动手操作,师巡视了解情况)
2、反馈:(把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给它们编号。1/2有3个,1/3、1/4、1/8、1/6、1/16、1/32各一个,不平均分的2个)
老师:这些图形是不是平均分的?为什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能平均分。
老师:为什么认为这些是平均分的? (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3、观察一下这些平均分的分法有什么不一样?
(1)(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2)把( )平均分成( )
4、(根据第3问灵活提问,全部或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图的意思。(如:把正方形平均分成n份,涂出了其中的一份)
5、老师:(拿出一个图形)这个图形整个用1来表示,那么这个图形平均分成了2份,这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如果生说不出师自己说)认识1/2、1/3、1/4(在此插入书写方法)在图形下板书各种几分之一,教读法
6、老师:为什么这一份用1/2,那一分却用1/4呢?
生: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它平均分成2份,它平均分成4份
7、揭题:象这些1/2、1/3、1/8我们都叫它为分数(板书:分数)
8、举例:1/4就表示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的1/4。
空白部分还有几个1/4?
8、练习:(判断题)
三、教学1/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师把学生作品用1/2表示的图往下拉)我们来看这几个作品,都用分数1/2表示,图形不同,为什么都能用相同的分数1/2表示呢?
小结:(能用1/2表示的这些图的共同点)把( )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都是它的1/2
2、老师:空白部分用哪个数来表示呢?为什么?
3、(再次强调意义)1/2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选择一个分数说一说意义
四、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1、(拿出1/2和1/32的两个同样图形)我们来看这两个图形,涂色部分用1/2表示,那个涂色部分用1/32表示的是这一块,(可以剪下比一比)哪个大?为什么呀?
(1/2表示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平均分成32份的一份大)
板书:1/2>1/32
2、猜想:1/2、1/8和1/32的大小
板书:1/2>1/8>1/32
3、自由选择两个分数比一比大小,你发现了什么?(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4、说一个更小的分数。
五、生活中的分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看到这些东西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A、用什么分数表示想到几分之一?
B、拓展练习
【【推荐】小学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相关文章:
【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07-19
【推荐】高中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07-14
【推荐】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范文合集7篇07-22
小学英语说课稿合集15篇11-03
【推荐】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范文合集七篇07-16
【推荐】小班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06-02
小学英语《Pizza and Hombutgers》说课稿范文01-31
《雪孩子》小学说课稿范文12-18
小学美术《亮眼睛》说课稿范文11-19
小学语文《穷人》优秀说课稿范文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