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34一次著名的冲刺》是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杜伦多·派特利在第四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中,几次摔倒,又几次爬起,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完成了奥运史上最顽强的冲刺的故事。派特利的名字虽然没能写进奥运会成绩册,但他身上所表现出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流传至今。那句
“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名言,更是奥运精神的精髓所在。
二、说学情:
学生进入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对课题自己提问,在阅读中自己释问,是完全可行的。对于课文最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大主教说的那句“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名言理解,学生有一定的困难,老师不必强调理解的一步到位。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深层的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对于本课的9个生字的字音的纠正贯穿于整个课堂学习中,其中特别提醒学生“跚、搀”都是翘舌音,“胫”是后鼻音,并通过读进行强化。而对于字形的记忆则重点指点“胫”字,指出“胫”是小腿的意思,小腿是身体的一部分,与身体有关,所以是月字旁,帮助学生归类记忆。对于词语的理解,则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如理解“蹒跚”一词时,有的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有的用动作来演示……这样学生对学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了复习、巩固,而且在比较中也学会了选择最合适的理解方式,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本篇课文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课文,通过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在阅读学习中,自己提问,自己释问的能力。本课的学习是对于这一学习方法的又一次巩固,相信学生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通过在课堂中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对文中感人的片段有所感悟,感受人物不屈不挠的精神,并通过朗读这一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学生围绕着“哪里读得好”的互相评价,更是提升他们的感悟程度,并通过互相学习,不断提高。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抓课题提问,在阅读中释问。
大家都知道“学贵有疑”,鼓励学生去大胆质疑,并能自己在阅读中解决这
些疑问,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
本篇课文是学生自主阅读的课文,在揭示课题时,就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著名”提出问题。如“一次著名的冲刺”指哪一次?它因何而著名?……在阅读中始终紧扣这些学生想解决的问题,通过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找出那些体现杜伦多·派特利不屈不挠精神的相关语句,自己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
2、通过朗读来表现感悟。
整堂课中,通过学生自己练习读,个别学生朗读,学生与学生之间挑战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同时学生围绕着“哪里读得好”的互相评价,使学生一次又一次与文本进行直接对话,感受了体育运动的艰辛,更为杜伦多·派特利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精神所打动。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教学内容说明
《金色的脚印》是人教版第十册第三组的一篇课文。文章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学生很喜爱这类的文章,而且学习过不少类似的课文,在这一点上,课文和学生的生活贴近。但是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道理恰恰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点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特点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倡导自主、自读、自悟的个性化阅读,进行阅读能力训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探究的实践活动。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选择性。教师则是学生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实践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实现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本课有七个教学步骤:
第一:导入新课。
我引用了一句话开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出问题。然后出示狐狸的图片并简介狐狸,引出学生对狐狸故事的回忆。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里我肯定学生的学习能力,以“三自”为主线,实践课标理念,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与落实。
“三自”:即“自主阅读”、“自主测试”和“自主评价”。本环节的学习活动,主要由这三个板块构成。
⑴先说说“自主阅读”。《金色的脚印》篇幅较长,大约有1550字左右。作为自读课文,在以前,我常用的教学方式多是以设计“独立思考题”和“指导学法”为主。但是这次,我在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大胆摒弃,勇于创新,果断地以“自主默读”为主线进行。
默读,是一项不可忽视的语文能力,在信息时代,这项能力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摄取大量的知识。我们平时都对学生进行过不同程度的默读训练,但是,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我们的训练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的 “自主默读”呢?我向学生提出了“四不”默读要求,即“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这些要求是符合课标精神的,熟练地掌握这些要求,学生将终生受用无穷。
⑵“自主测试”包括自主阅读时间测试和默读效果测试。在阅读(默读)中,我设计了一个“自主测试时间”的活动:教师宣布计时开始,学生开始默读,教师观察,在全班第一个学生扣书(表示已经读完)抬头时,教师开始点击课件,课件上连续出现所计时间(每10秒一次)及等级。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读完本文的总体等级,即自己的默读速度,得出自己属于那一个等级。当然,“一目十行”的默读不等于“走马观花”。为了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我还设计了一个“默读效果自主测试”活动。这套测试题共有10道,题目略有坡度。
题目如下:
1.读出下列词语(男佣 仓房 哆嗦 拽住 踱来踱去)
2.课文写了几只狐狸?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你能写出文中那个小男孩的名字吗?
4.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5.老狐狸叼着鸡走向狗,它想干什么?
6.老狐狸为小狐狸做了哪些事?
7.小男孩为什么会掉进悬崖下的雪地里?
8.小南孩失足时,狐狸是怎么做的?
9.最终小男孩是怎么对待狐狸一家的?
10.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
(3)自主评价:
即自主阅读速度评价加自主阅读效果评价等于自己的综合阅读能力。
三、精读体会,深入探究
初读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精读课文。复习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强调“学习方法自由”、“学习内容自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这个环节设计我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沟通。并让他们通过自主的交流、汇报、朗读来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从而体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个环节里我还设计了“难点解析”利用课件展示突破难点。
四、感受
用人类的情感去感受狐狸一家的亲情
这里我设计了一个思考题:(课件展示)
老狐狸为营救小狐狸做了哪些努力?
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学生纷纷找到自己最感动的地方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冒着生命危险给营救小狐狸;为陪伴小狐狸,蜗居在地板下等等,教师再充满激情地提升:这种陪伴,这种照顾难道和我们呢人类不是一样吗?是啊,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也有这样感人至深的亲情,动物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而这份感情更让人感动和珍惜。下面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吧。
五、表达
用人类的语言去表达狐狸一家的心声(课件:伤感音乐)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老师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包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当我们读着课文的时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句子中包含着多少狐狸的心声啊!小狐狸不能言,老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让我们用人类的语言替它们说一说心中的话吧!
此环节的设计,能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总结
(是啊,三只狐狸,一个小男孩,一颗爱心构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充满了爱,只有这样,才能给它们,也给我们自己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生活空间,但愿这颗爱心永驻人间!)
老师的总结引出学生的表达欲望,最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从而将课文和资料进行有机的整合,既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再次引发学生大胆说话的欲望。
(最后,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内心感受。)
学生总结。
七.知识拓展
1.续写故事《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
2.自由汇报
3.收集关于狐狸的成语。
总之我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坚持以“自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在自主中感知,在自主中有所感悟,在自主中培养语感,在自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这篇散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并以“黄河的主人”的美誉来赞美他。
文章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险情重重,为下文描写黄河的主人的品格作铺垫。
汹涌奔流的黄河足以让作者惊叹不已,然而更使作者惊讶的是在湍急的黄河上还有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而且还载着六七个人,文章到此,场面惊心动魄,行文跌宕起伏,处处充满惊奇,扣人心弦,易于引起读者的高度注意。
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羊皮筏子的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因而作者由衷地称艄公为“黄河的主人”。
综观全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根据课程改革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熟读成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观看录象,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情感态度目标: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即“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教学的难点是对黄河的认识,因为黄河离孩子很远很远,要借助媒体来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间的有机联系也是难点。
二、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把她分为五大板块
一、 诗文导入,感受黄河的壮美
教师引导学生背诵有关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讲出黄河在自己心中的印象,教师相机板书(黄河)。接着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观看黄河的视频,一边欣赏,一边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赞美眼前的黄河 。
之后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观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利用学生积累的古诗文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初步感悟黄河惊险壮观的气势,从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
二、紧扣中心句展开学习
(投影出示中心句)
1.上节课同学们找出了全文中心句,并抓住重点词“如履平地”等对该句作了初步理解,还记得吗?
(A.黄河水汹涌澎湃,令人生畏,十分危险。B.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在黄河上如履平地,所以说艄公是黄河的主人。)
2.齐读。
三、交流学习
第2-7节(体会艄公的品质和感受羊皮筏子的险与小
1.体会艄公的品质
(1)建议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2-7节,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艄公勇敢、智慧、镇静、机敏?
2.组织讨论(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句子)
(1.)写羊皮筏子上乘客的神情——谈笑风生、指指点点、从容等,一方面说明乘客勇敢,其实更说明艄公的——,筏子撑得好。(引导联系实际,坐车……)
(2)坐过羊皮筏子人的体会很重要。
(3)文中作者的所见所感。(兴奋、惊异“像突然……”)
(4)羊皮筏子上艄公的神态和动作
(5)描述羊皮筏子特点. 羊皮筏子那么小,那么轻,这就
(2)感受羊皮筏子的险与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1.从第二节中的“小、轻、小小、整个儿吞没”等词来 体会。
2)从第二节中的“鼓浪前进”的场面来 感受
4、从第三节中:作者在刚刚看到羊皮筏子上有人时的惊讶的
四、突出、巩固中心
1。再来读一读中心句加深理解
2。学习第8节,总结全文,升华感情
五,扩展训练
让学生交流手集到的有关黄河的资料,并推荐学生读书《大森林的主人》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匆匆》,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揭示了旧时代的年轻人已有所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文章先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然后通过“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这一系列生活情趣的描写,具体再现日子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以及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最后抓住“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句结尾,照应开头,突出作者关于时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阅读的时候,先要读通、读懂,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还要想开去,想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并把自己想到的与同学、老师广泛交流,借以活跃思想,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教学目标根据小学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同几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标:能按阅读提示抓住课文的内容,学习作品中的表达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感训练,能有感情地朗读或背诵课文,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时光易逝、一去不复返的现实,教育学生不要虚度光阴,从现在起就要珍惜时间。
3.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则是本文的教学重点。而“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5.课前准备 1、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匆匆》课件 3、搜集和时间有关的名言等。
二、说教法
本文文辞优美、情感浓郁,为此,只有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学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领会中心思想,体会语言的美,所以采取情感教学,用感情朗读贯穿全课教学。
三、说学法
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通过朗读课文,观察投影,展开联想,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时间的匆匆,体味作品的语言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在我们课堂里,你们怕不怕?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非常好,大家都是勇敢的好学生,这节课之后老师要好好地奖励你们!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多么的天真!这是我进师范时的照片,灿烂的笑容如花般绽放着。 这是我工作之后的照片,不过此时我已不是那儿时天真的小孩子了,长大了,多了几分成熟。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是啊!皱纹将会爬上我的额头,眼角,时间会无情地在我的脸上刻下沧桑。那时我是多么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青春岁月啊!可这个愿望是永远不会实现的。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匆匆》。” 教师用谈话激情创设情境,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创设良好课堂基调。
(二)、认识作者。 1.通过课前预习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 2.教师简介朱自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学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这篇散文,在作者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教师范读(出示课件)随机教学本课6个生字。 3.这篇文章美吗?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灵写下这篇文章的,那么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是不是啊。老师给同学们放上音乐,同学们自已感受着读读这篇文章。 4.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很好。现在谁能选择一些喜欢的段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四)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来去匆匆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找到有关文字,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2.(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感觉怎样? 4.是啊,朱自清并没有说时间珍贵,我们要好好爱惜,而是通过写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时间无时无刻不从我们身边溜走。将无声无影的时间拟人化了。这种拟人化的写法值得我们去学习。5.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再次品味时间的来去匆匆。 6.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以生命,说一说。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五)再读课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2.说说自己画了哪些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随机介绍社会背景) 3.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同学们你们愿意在这个世界上白白走这一遭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试着问问自己从现在开始能做些什么?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面的文字。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___,我能做_________________,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同学们,时光老人在提示我们短暂的40分钟就要结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时间格言送给身边的人好吗? 2.教师课件出示格言 3.同学们,时间的列车是一去不复返的,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要做得就是要珍惜时间,从现在做起,充实自己,好好地学习。
(七).板书设计
16.匆匆 一去不复返 (珍惜时间)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设计理念
本课1、体现语文学科的性质,即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体是凭借文本的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维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
2、还语文本色——上出浓浓的语文味。凭借简明的教学目标,简约的教学内容,简化的教学环节,简便的教学方法,达到真、纯、实、活的教学境界;努力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
二、教材解读
(一)教材简说
《给予树》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二)教材处理和课时目标
教材处理: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教学我安排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并教学课文1-3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全文,练习朗读,在朗读感悟中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依据以上的理念和教学法,以及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色,特制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理解“如愿以偿、援助、善良、同情、仁爱、体贴、诚挚”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关键词句的理解,一层一层加深对“给予”“给予树”内涵的感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与文本对话、朗读感悟,体会金吉亚善良之心、仁爱之情、体贴之意。4、拓展目标:学生根据对“给予”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仿写一句“给予是……”的句子,然后集体创作一首小诗,更加深对“给予’”的理解,并能运用。
三、教法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教与学要高度统一。结合三年级的已有基础和本文的特色,确定以下教法学法:
①语句的理解: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借助生活体验等方法。如“援助、同情、体贴、诚挚、善良、仁爱、如愿以偿、”等词的理解。(这是课标对中年级的要求)②语文实践——即采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学生也用语文的方式学语文,即在大量的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如朗读感悟,读写结合等。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过程
研究了教材、确定了教法、学法,为了体现我的设计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一、整理感知,把握“给予”; 二、研读文本,感悟“给予” ;三、学习结尾,深化“给予”; 四、拓展延伸,升华“给予” 。下面我就依托这四大环节,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得以落实。
一、整理感知,把握“给予”
(一)上课伊始,我说: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给予树》,谁能告诉我“给予”是什么意思?请你围绕课文的内容用“谁给予谁什么”说一句话。(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给予”导入新课,不仅帮学生整理了课文内容,还为学习金吉亚的给予做了铺垫。)
(二)接着,课件出示一幅绚丽多彩的圣诞树,我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并问:引述:这明明是一棵圣诞树,可书上却给它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叫“ ”。读课题,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走进文本,让问题起到导向作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
二、研读文本,感悟“给予”
1、请学生自由朗读第4、5自然段,找一找课文哪里提到了给予树?学生反馈后,请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哪个词语首先跳到她的眼中?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教师随机抓住“援助”作为重点,进行识字教学,力求音形义并借助字形使学生明白“援助”就是伸出双手去帮助别人,给他温暖。
之后教师进行深情的描述:援助中心就有这么一个小女孩,需要大家的援助。请学生再好好读读第4自然段,说说金吉亚眼中的小女孩是怎么样的?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凭借语言文本,让学生置身于文本的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与文本多次对话,让学生感受到1、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借机我追问:“小女孩什么也没有。你能想象她没有什么?”让学生通过想象交流,体会小女孩什么都没有。然后为了加深体会,教师出示出示穷苦女孩的图片,配上悲伤的背景音乐,教师解说。听完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使学生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体会小女孩悲惨的生活着,她什么都没有。在学生体会深刻的时刻,再次指导朗读。接着教师引述,是啊,小女孩什么都没有,她发出了一个求助之声,她多么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她一直盼望(拥有一个洋娃娃),那她想要洋娃娃干什么呢?她会怎样一直盼望呢?带着这几个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洋娃娃对小女孩来说太重要了,指导学生读出她迫切的心愿,读完后引述:面对这么可怜的小女孩,金吉亚是怎么做的?让学生再次品读课文,找出(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的句子,指名读再齐读,来体会金吉亚的快乐,并结合情景让学生理解 “如愿以偿”板书:如愿以偿。
1.接着教师讲述:以给予是快乐的,可金吉亚在向妈妈讲这件事时,说话的声音却很低,显然还很难过,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快速默读全文。并抓住“沉默不语、声音很低、像样的礼物、到处逛、我的钱……”等词语词句来体会金吉亚难过的心情,之后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语文课要给学生留下什么?首先是语言。如何留下呢?杨再隋先生说的好:要充分的、有效的读书,让学生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神。所以以上环节,我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引导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指导读通、读顺、读懂、读好,读中留下语言,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融为一体。】
三、学习结尾,深化“给予”
师:妈妈了解了整件事情后,看到难过的金吉亚,会怎么安慰她呢?接着教师先让学生同桌交流,个别交流等说话训练,引领学生走进金吉亚的内心世界,使作者、文本、读者三位一体,与人物产生共鸣,然后请学生带着激动的情感读最后一段,明白为什么把援助中心的圣诞树叫做“给予树”。知晓给予树也是 树。(给予爱心、温暖、快乐、帮助、希望、善良、仁爱、同情、体贴;让人心想事成、如愿以偿的树……)板书;善良、仁爱、同情、体贴
四、拓展延伸,升华“给予”
师说:给予树不仅在援助中心,更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给予无处不在,给予是快乐的,有时……
出示小诗:给予是快乐,给予是给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让出座位;给予是给下班的爸爸妈妈送上一杯热茶;给予是向遇到困难的小伙伴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是……是的,给予永远比得到更快乐!
让学生根据学生实际,仿写一句,教师巡回,选择优秀的集体创作一首诗。
【这个环节的设计课堂练笔紧紧围绕文本进行,,围绕“给予”展开,由扶到放,从简到难,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五.说板书设计: 31 给予树
援助
善良 同情
如愿以偿
仁爱 体贴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定
1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26课《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其中“韧”字只识不写),理解生词;
2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
3 情感目标:
a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b 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
3 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4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学法指导”这一核心,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读,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想象,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为此,我打算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
师:小黑板、投影片、录音带《双手和大脑》。
生: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揭题板书后,首先在由弱渐强的《双手和大脑》乐曲声中简介陶行知,可以达到消除情绪性学习障碍的目的。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格式。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以上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 细读悟理
(1)整体理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a 提供自学材料;b 个人尝试练习;c 小组交流反馈。
根据重难点和第一课时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自读“四问”,分组学习,利用列表理清层次后,再抓关键词朗读体会。
问什么为什么问(结合希望)你将怎样做
(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惑悟情。这部分采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分为三个层次:a 导读“问身体”;b 导学“问学问”;c 自学三四问。
A 导读“问身体”:
a 交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b 抓关联词,解决“为什么问”。具体方法:先出示没有关联词的句子,学生填词悟理后,再适当引导:要想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需(怎么办)----------------,否则(会怎样)-----------------。
c 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说说“你将怎样做”,变被动的接受为主观上的积极探索。
d 指导朗读。
e 总结学法:据问题,找句子。
读句子,划词语。
读词句,悟情理。
B 导学“问学问”:
a 尝试自学;
b 交流反馈:1 读好问句;2 找关联词,体会“为什么问”;3 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讨论“你将怎样做”并适当拓展延伸:除了课文上说的,你还有哪些好方法使自己的学问进步?
c 强化迁移:1 读出自己的体会;2 再次强化总结学习方法。
C 自学三四问:
a 按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问,作标记准备提出不懂的问题。
b 组织交流:点播关键词,练习课后练习4,谈谈内容,读读课文。
2 精读悟情
a 任选一问,读出自己的体会。可以说,可以演,可以读,也可以背,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b 组织复述其他“三问”。
以上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节总结“四问”,帮助学生体会“演讲”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讲等方式,指导读出这种亲切、关切、爱护和充满鼓动性感情的语句。接着,帮助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一步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几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继续搜集有关陶行知的资料,准备召开“我眼中的陶行知”知识交流会。
五、板书: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悟,学法让学生去总结,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火车的故事》是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科学知识专题。本文是一篇介绍火车种类的常识性课文,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以及火车提速、修建青藏铁路等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成就,展现了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势,借以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二、说学生
一年级小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问为什么,爱看《少儿十万个为什么》、《儿童千百问》等科普类读物,对一些科学知识很感兴趣。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他们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已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小伙伴之间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更多机会表现自己,帮助他们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学会与人交往。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还是短缺,好动,好玩,老师要及时灵活地调控课堂。
三、说目标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识字、写字是学生的学习重点,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观察、发现、交流。低年级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最好还能读出感情来。老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一年级小朋友对科普知识感兴趣,但由于人生阅历浅缺,生活经验局限,他们在认识火车种类,感受我国铁路建设成就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课教学,我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认识“郊、列”等14个生字。会写“成、晚”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感受我国铁路建设的科技进步
其中,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积极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调动学生的生活认知与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感受科技进步。教学难点是: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从重点入手,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四、说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展示,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小学生最喜欢形象直观的事物。新课开始,老师用课件展示形态各异的四种火车图片,这样一下子就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学生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是本课的学习难点。刚开始,老师就让这四种火车与学生见面,使学生对火车的种类有一个整体感知,这样就能使难点易化,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引导孩子学会有礼貌地和小火车打招呼,说出它们的名字,让品德教育顺其自然地融入语文教学当中。
(二)初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
学生应该充分与文本接触,多读书,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一年级的小学生读书时还需要老师的有效指引。老师应该在每一个读书活动中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读书要求,让学生每次读书都有所得,不断学习、掌握朗读方法、技巧!初读课文部分,我让学生读文两次。第一次要求是: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第二次要求是:朗读时做到“四不”即“不错字,不落字,不添字,不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两次朗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设计,先易后难,要求清晰明了,让学生易于执行,达到训练效果,提升朗读技巧!
(三)自主学习生字
生字以生字宝宝的课件形式出现,让学生愉快地与生字见面,认读生字。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和训练,学生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等。老师创设情景,组织学生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学习积极性。在反馈交流活动中,学生畅所欲言,最后评选出识字小能手,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以后更主动地投入到识字学习里面!
(四)指导书写
老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说说哪个字难写,怎样才能写好!然后全班交流,互相补充提醒,在训练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接着学生试写“成、晚”两个难写好的生字,老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挑选出典型性的作业,然后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集体评价。学生在分析别人作业的同时,对生字的笔画、结构会有更深入的认识,有所感悟,提升书写水平。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课后“我会读”的词语,让学生认读,达到复习巩固生字,防止回生,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精读课文,读中思考,读中感悟
“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感受我国铁路建设的科技进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自主、合作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是本课时教学的设计理念。
课文精读环节以带着问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欣赏课件,说话训练等形式进行,让学生在有效、自主的学习中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目的。
1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四种火车
不动笔墨不读书,一定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读、想和做记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是本课的学习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我的设计如下:我先让学生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介绍的四种火车。接着学生汇报,老师相机按顺序在黑板上贴出四种火车名称。清晰明了的板书能帮助学生又快又好地记住这四种火车。接下来我以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是“绿色环保型”火车为切入点,让学生再读课文,找答案。学生很快就能从书本中找出它们“速度快,污染小”。一些预习充分,课外知识丰富的学生可能还会说出蒸汽机车会冒出浓浓黑烟,内燃机车不会冒出多少烟的特点,所以它们不是“绿色环保型”火车。这时,老师引导: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火车、磁悬浮火车,它们是一个比一个速度快,一个比一个污
染小,这就是“科技进步”的成果。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火车的故事》这篇课文的主线,前半部分介绍世界火车发展的科技进步,后半部分介绍我国铁路建设的科技进步。所以“科技进步”一定要让学生知道。
2感受国家火车事业的科技进步,进行说话训练。
①感悟第4自然段,进行说话训练
尝试让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可能不明白“提速、夕发朝至”的意思,这时老师就可以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说出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一年级小朋友词汇量不太丰富,对“夕发朝至”这个词语的理解可能还是存在困难。老师可以引导他们把四个字拆开理解,如“夕”指晚上,“发”指出发,“朝”指早上,“至”指到了。再将这四个字的意思合起来想一想,就是“晚上出发,早上就可以到达目的地”的意思。这样做不光让学生理解了词语,还让学生学到一种分析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掌握了语文的学习技巧。
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生成,应该融入每一节语文课中,使学生的每一次上课能力都有提升。用“因为……所以……”把课文中的两句话连起来,就成了一句有因果关系的话:“因为我国的火车不断提速,所以现在从北京到上海,可以夕发朝至。”这教学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②感悟第5自然段,进行说话训练
由于地域差异和生活经验的贫乏,青藏高原与青藏铁路远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感受青藏铁路建设的艰难和伟大,使他们明白“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并为自己国家骄傲、自豪!就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我们用课件展示高远广阔的青藏高原,呈现青藏铁路紧张修建的图片,背景音乐是颂扬青藏铁路修建的《天路》。学生看到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的图片,听着高昂、雄壮的音乐,仿佛来到青藏高原,加入热火朝天的青藏铁路建设一般!他们的心一下子就被征服!
当老师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时,回答精彩极了!“青藏铁路两旁的景色真美啊!如果我坐上火车旅游,我一定不会乱丢垃圾!”“那条铁路一会儿下坡,一会儿上坡,工人叔叔修铁路时一定很辛苦了!”“我看到一位老奶奶看着铁路在笑,她一定很喜欢这条铁路。”在畅所欲言当中,学生对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时,老师用课件显示文中一句话:“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能不理解“创举”的意思。老师不急着说出答案,让学生回到课文里,读一读,画一画,找出相关的词语。如“海拔最高、世界屋脊”等。这时,老师出示图片,解释青藏铁路由于修建在海拔最高的地方,路况非常复杂,所以它的修成是史无前例具创造性的事情!帮助学生理解“创举”一词,让他们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接着引导学生用高兴、自豪的心情朗读这一句话,加深学生对课文的领悟!
(三)课外拓展及作业
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是无限的,团结合作的力量更是不可估量!学生在小组里一同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一起出谋划策,合作创新,共同进步!
课堂上学生整理出具体方案,课后用图画的形式把新型火车画出来,第二天拿回班上张贴,与大家分享集体智慧的劳动成果!
(四)板书设计
火车的故事
蒸汽机车
↓
内燃机车
↓
电力火车
磁悬浮火车
老师根据学生反馈贴出四个种类的火车名称,接着从“绿色环保型”火车切入,重点认知它们速度快、污染小的优点,由此推断出火车发展的原因是“科技进步”这一结论。板书设计清晰明了,从重点入手,层层推进,合情合理,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文。
【有关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7篇】相关文章: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锦七篇08-21
小学语文《穷人》优秀说课稿范文11-17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称赞》范文11-17
小学语文《灰雀》说课稿范文11-04
小学语文说课稿(集锦15篇)11-05
有关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集锦五篇07-19
有关语文说课稿初中范文集锦六篇07-16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范文《蜜蜂引路》11-14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蜜蜂引路》11-10
小学语文《窗前的气球》说课稿范文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