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08 15:36:16 小学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课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足球的形状及产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主要介绍了足球运动起源在中国。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踢足球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运动。

  本文显著特色是采用“自述”形式介绍足球,诸如“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等等叙写,既贴合实际,又是形象生动,带有幽默意味,使人感到亲切,有趣。而“每当我为别人带来欢笑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还让足球充满感情,它要给人们欢笑,自己则乐在其中,多么令人喜爱啊!

  介绍某种事物,采用自述形式,让人读了之后既丰富知识,又愉悦感情,这种形式低年级学生十分喜欢。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部首,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们从小热爱运动。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学会生字,初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指导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第二课时: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他们从小热爱运动。

  3、初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及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本课时教学重点:联系生活,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辅以直观教学法,联系生活等手段组织教学。

  学法:在教学上,放手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拼音知识,指导学生通过“读——思——说——读”的方式来学习课文,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读中讨论,自主交流,贯彻“自读、会读”这一精神。指导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重点段落,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网上搜集有关足球运动方面的知识及相关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利用多种途径(可在家长的帮助指导下)搜集有关足球方面的知识。

  三、说教学程序(第二课时)

  (一)运用游戏,复习生字新词

  1、导语:同学们,你们爱踢足球吗?下面我们就来玩个踢足球的游戏。

  2、出示课件:几个学生在踢足球,足球上写有新词,读对踢入球门,响起掌声。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用这种形式来巩固生字新词,可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二)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导读设疑,引起探究。

  1、课件出示:足球自述,并出示句子。师述:我叫足球,别看我圆圆的身体,个头不大,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一大把”,并指导读好这个词。

  3、指导朗读:是呀!足球爷爷年纪可大了!你来做一回足球爷爷,好吗?

  4、设疑引起对下文的探究:足球的年纪真有那么大吗?你想知道他的故乡在哪里吗?

  指导朗读,注重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可使朗读训练落到实处。教师通过设疑,能激起学生继续读书探究的兴趣。

  (三)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读了这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些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

  这里应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书、思考,为下面的小组交流打好基础。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能照顾到全班所有学生,让他们都获得发言权,特别是一部分胆小、后进的学生,也能在组内得到表现的机会,而不是让课堂成为几个优秀生表演的舞台。同时,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是释放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鉴于本班学生人数较少,教师一向比较重视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与指导,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应该说有一定基础,不会只流于形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句子,进行朗读指导。

  出示: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那个时候只有皇帝过生日才用我来庆祝。

  (1)指导读好长句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呀?让学生找出“很久很久”映证上文“年纪可有一大把喽”。

  教师补充介绍有关足球的历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指导感情朗读:哦,原来足球的故乡是我们中国呀!在很久以前,我们中国人就已经有足球运动了呀!老师真高兴,你们呢?谁来用高兴自豪的语气读一读前半句?可惜那时候只有——,才——(师生合作)并没有很多参与这项运动。指名读后半句。

  朗读指导可适当强调重读“很久很久”、“只有……才”

  出示:他们在皇宫前进行比赛,看谁能把我踢进对方的门洞里。

  (1)从这句话,你又知道了什么?

  (2)指导朗读,注意停顿:他们在皇宫前/进行比赛,看谁/能把我/踢进对方的门洞里。

  在这里,我主要采用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教师的补充介绍,在声情并茂的讲解中渲染气氛,创设丰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此来读好句子。

  (四)第三自然段的学习:联系生活,读说结合

  1多媒体出示:许多年过去了,今天,踢足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运动。每当我为别人带来欢笑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也是快乐的了!

  (1)联系生活理解“最流行”:说说你或身边的人喜爱足球的事。

  (2)出示一组有关人们喜爱踢足球的图片,以丰富学生的体验,为朗读做好铺堑。

  (3)指导朗读前一句:是啊,各国人民都非常喜爱足球运动!所以说——

  联系生活说说足球给我们带来哪些快乐。(学生根据课前的调查与思考,进行交流汇报)

  教师提供几组相关图片:

  月10月7日,我国足球冲出亚洲,昂首走向世界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的情景。

  第二十四届世界杯足球比赛中,我国进入世界三十二强,人们欢呼雀跃的场面。

  球迷们观看比赛的场面……

  2指导朗读后一句:运动员们为了踢好每一场球而刻苦训练,球迷们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兴致勃勃地观看每一场球赛,当球员踢进一个好球时,多少人为之欢呼雀跃!足球给我人带来多少欢笑呀!

  文道结合,渗透思教:能为别人带来快乐,我们就会感到更快乐!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又一崭新理念。根据这一理念,以教材为本,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多方面获取学习语文的材料,扩大学习语文的范围。让他们说说自己或身边的人喜爱足球的事,说说足球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相机组织欣赏网上搜集的相关图片,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丰富了教材的内涵,为下面的朗读作好铺垫。

  (五)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足球方面的知识,用你喜欢的方式在组内给大家做个介绍,推荐代表上台介绍,奖励小小足球贴纸一张。

  2做做说说:课后收集你喜欢的足球比赛或足球明星的图片,在班内搞一个“小小足球窗”展览,大家来做解说员。

  这样的设计,是基于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学习活动还应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结果。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另外还需一提的是,对学生的朗读、说话等学习活动,应采取积极、肯定的评价,要“准备好一百顶高帽给你的学生戴,让他们天天带着荣耀回家。”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教师的赏识,以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信心。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螳螂捕蝉》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却不知被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劝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得身后的隐患是危险的。

  全文分准备攻打楚国→少年巧妙劝说→打消攻打念头三部分,结构紧凑、前后照应、生动有趣、寓意深刻。

  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诗文精粹,要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言文字的训练。

  结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3、理解寓言借助故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式。4、能复述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体会寓言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有感情地读好吴王和少年的对话,能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二、说学情

  由于农村六年级的学生都认识螳螂、蝉、黄雀,也有些甚至玩过它们,对之觉得有趣,只要上课时出示有关图片、课件,他们会有跃跃欲试的心理,就容易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手段和方法:

  1、重组课文,落实重点。

  我打破了文章的序,根据教材本身的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再让学生读故事、讲故事、议故事、演故事。整个课堂教学,以发展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主线,安排了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把朗读、感悟、想象、复述等整合成几个生动活泼的板块,力求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

  2、训练语言,注重创造。

  螳螂捕蝉是一个经典故事,很有文化含量,因此让学生复述、表演这个故事,借此发展学生语言,也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学生的复述准确、流畅,而且有创新,加入了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便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所感悟的表现。在训练中,学生对语言有了感悟、积累和运用,基本技能也得到了训练。

  3、训练思维,凸现主体。

  我在设计时,突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并把探究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读完故事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并讨论关键问题: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要求学生讨论,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表独立见解,主动地获取知识,并相机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点,再次让学生回顾全文、整体把握。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由图及文,导入新课。

  1、分别出示螳螂和蝉的图片。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2、板书并认读生字螳螂蝉

  3、指出他们属于左形右声字,便于识记。

  (这三步设计从具体的图象到抽象的文字,并且点出了螳螂二字的构成特点,从而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在课题中就让学生轻松识记了本课的两个生字。)

  4、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在这里教师设置疑问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边读边想,理解词语意思。

  (3)遇到比较难读的句子,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指名逐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3、交流:你通过读,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

  (这儿,主要通过学生自问自答的形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生词的意思,为感悟课文扫除了障碍。)

  4、指名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再读课文,看看你能否知道各自然段写什么,课文按几部分内容写,各写什么?

  (四)学习第一段(第1自然段)。

  1、齐读。

  2、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为何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勾画有关语句。

  3、对此,你有何看法?

  (五)指导书写。

  螳、螂的结构和笔画笔顺。

  (六)作业。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铺垫。

  1、师生同写课题,齐读课题。

  2、听写五组词语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记,想想每组三个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3、教师依次念五组词:

  (1)蝉 悠闲 自由自在

  (2)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3)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4)侍奉吴王的少年 拿着弹弓 瞄准

  (5)不堪设想 隐伏着祸患 恍然大悟

  (这儿,通过默写五组词语,不仅是检查与巩固生词的掌握情况,更是在暗暗帮助学生记住螳螂捕蝉这个故事的梗概,为后面地复述课文埋下伏笔。)

  4、学生对照屏幕出示的词语,进行自我批改。

  5、齐读五组词语。

  (二)学习第二、三段。

  1、投影出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标)

  2、自由朗读第二段(211节)、第三段(第12节)内容。

  3、从转来转去、毫不介意、一连转了等词句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体会出少年的决心、勇气和智慧。)

  4、指名朗读。(了解学生是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生练讲故事。

  (这个设计面向全体学生,是在上面听写五组词语作为铺垫和根据挂图进行练说,这是一个具有梯度的教学流程。)

  6、指名复述故事,师生边听边评。

  (学生在上面第5点已有练讲的技能,在此便在轻松愉悦之中就完成了本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复述。)

  7、同桌互讲互评。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体,训练学生说、评的能力。)

  教师总结。(略)

  8、同学们说说蝉、螳螂、黄雀、少年之间的关系。

  (出示图片5。让学生演示螳螂等事物的动作,感悟到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9、默读全文,看看你能否发现课文中还有哪些角色之间存在着类似螳螂捕蝉的关系?

  (训练学生发现能力,让学生明白吴国的眼前利益是什么?而隐伏的祸患又是什么?明白故事与现实之前的共同之处。这样,学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主干,训练了评析文章的能力。)

  (三)品析人物。

  1、那个少年为什么不直接劝吴王,而要用讲故事的方式?

  2、小组讨论之后,集中交流。

  3、大臣们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勃然大怒)少年说了螳螂捕蝉故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恍然大悟)从这个对比中,你认为少年是个怎样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在这里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评价人物的机会,学生表达肯定个性鲜明,但这一切都要依赖于学生对文章的正确解读,做到有理有据。)

  4、你认为吴王是个怎样的人呢?

  (这里又给学生搭建了表达的一个平台,让学生再去回归课文认真读书从而对吴王有个准确的评价,学生除了可以感悟到吴王的专制蛮横,当然也可以体会到他的可爱之处。)

  (四)表演深化。

  (表演仅仅是一个形式,关键是在通过表演能让学生在语文层面上能得到发展和提高。在这里,我设计了合作表演的环节,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化体验内化语言,并在此基础上有创造性的表现。)

  1、激趣。

  我可以这样说:一个好主意要想成功,还得选择一个适当的环境、恰当的时机,这就是计谋。我们可以看出这少年有勇有谋,充满智慧。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把这个智慧少年演出来,有兴趣吗?(用上这样的导语学生的表演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2、组织。

  寻找合作对象,练台词。(这儿的台词主要是课文中人物的对话)

  3、设计。

  在练台词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下人物的表情、语言和动作。

  4、演练。

  5、表演。

  在表演过程中请下面的学生做导演进一步帮助他们演好人物的动作、神情、语气等。

  6、评价。

  (五)链接名著。

  1、《伊索寓言》

  2、《中国古代寓言》

  (有人说过:下课是新一轮读书的开始。在这里我借本课的文章特点因势向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寓言的读物,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向课外延伸,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遇见或听说过类似寓言中的故事吗?请举例谈你的看法。

  (七)总结全文。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少年以树上的螳螂欲捕蝉,不知身后的黄雀即将啄食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到眼前的利益,顾不得身后隐患是危险的。吴王听后,明白过来,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八)布置作业。

  回去写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

  五、说板书

  10、螳螂捕蝉

  捕 啄食 打

  蝉 螳螂 黄雀 少年

  攻打 乘虚而入

  楚国 吴国 其他诸侯

  不能只想着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及眼前的祸患。

  好的板书设计,既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又能帮助学生质疑解难,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这一板书设计就吻合了这些方面,并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中的一篇含义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波浪汹涌的黄河及河上羊皮筏子的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扬了艄公凭着勇敢、智慧、镇静、机敏,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

  文章没有直接描写羊皮筏子及艄公,而是浓墨重彩写黄河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险恶气势,极力渲染黄河气势之大,筏子险情重重,乘客从容淡定,为下文描写黄河主人的品格做了铺垫。艄公的沉着稳健,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震撼了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到人类的伟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揭示课文中心的重点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这句话。

  难点:让学生明白只要勇敢、智慧、沉着、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感悟黄河的险恶,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景象,感受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会网上查看资料。

  2、情感和态度目标: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关于黄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图片、文字资料及黄河、艄公驾驶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

  五、设计理念

  1、力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网络阅读教学,计算机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走向了人机对话的形式。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上网查看有关资料,感受黄河,认识筏子,认识艄公,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学生走进了网络,网络与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使得课堂网络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2、力求体现“球形教学特色”。本文的“球心”是体会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六、教学过程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让学生在初学课文的基础上,讲出自己心中黄河的印象。(板书黄河)

  接着引导学生点击黄河的视频,一边欣赏,一边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赞美眼前的黄河。

  紧接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观。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引导学生点击筏子的图片,一边看筏子,一边说筏子,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5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

  3、欣赏筏子。让学生欣赏艄公驾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亲眼目睹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三)自读自悟,内化艄公的形象

  首先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心中艄公的样子,之后出示图片再认识艄公,原来梢公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呀,这样一位普通的艄公又怎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呢?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出并出示文中最为关键的中心句。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

  (四)延伸拓展,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内心定有千言万语,指导学生点击梢公的视频,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让学生尽情吐露自己 的心声,表达出想要对艄公说的话。

  2、 再通过教者的总结加以升华: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无数个像梢公一样的中华儿女,生活在黄河边的儿女们,在黄河母亲的孕育下,变得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3、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的挑战生活的主人,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他们的资料。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由此我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勾践如何卧薪尝胆,转败为胜。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恨。

  二、说教法

  1、充分的朗读。课文是一个历史故事,文字浅显易懂,学生易于理解,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在教学中,我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默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等,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感受越王勾践所受的屈辱以及他时刻不忘报仇雪恨的坚定决心。

  2、合理的想象。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比如想一想吴国的谋臣们会如何向吴王提建议,吴王又是怎么拒绝的?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再现了两千多年前吴国朝廷的君臣对话,更深刻地理解了吴王的骄傲自大,对历史人物加深了了解,也为后来吴国被越国灭掉作了充分的铺垫,同时这种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但遗憾的是准备得不够充分,有些学生无话可说,不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表演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另外,表演的同学太少,应该有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这样就能使表演不仅仅局限于那么几个同学了,也能使表演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表演了。这是我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值得注意的,不要为了表演而表演,而要使表演成为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帮手,而不是表演本身。

  3、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多媒体。我的课件没有花里胡哨的图片,真正体现了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的马车和舂米的石臼等远离学生生活的物品,我选择了在多媒体上用图片展示和说明,在了解这些东西的同时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勾践夫妇在吴国所受的屈辱。

  4、卧薪尝胆这个成语现在用来形容人刻苦自励,为国家报仇雪恨。为了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个成语的确切含义,我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每个字对应的意思,然后再让学生完整地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这样从字到词的理解,符合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另外在找词的过程中,我发现个别学生不能正确地找到 薪这个字的对应解释,我就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的部首,让他们从形声字的特点出发,猜测这个字的意思,进而在课文中轻松地找到薪就是柴草的意思。这样结合着插图和文字,再联想到形声字的特点,学生终于战胜了困难,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5、课外延伸和思考。本刻是一篇寓含深刻哲理的历史故事,离学生比较遥远,怎样把它的现实意义很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对自己有所帮助呢?从而实现语文最本质的作用呢?我让学生拿起笔写一写自己学本课后的感想,并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向勾践学习,怎样吸取吴王的教训。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让语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走进学生的生活,这也许该是语文的最终目的吧。另外,我还让学生换位思考:两千多年前我们都是吴国的老百姓,你愿意越王这么做吗?如果是别的国家的人民呢?进而让学生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和平的宝贵,教育学生珍惜眼前的和平,用自己的力量捍卫和创造和平。虽然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没有来得及请学生回答,但是我相信这个问题一定会留给学生深深的思考。

  三、不足和遗憾

  1、在教学中,由于自身的特点和教材本身属于历史题材,感觉比较沉重,因此在上课过程中总感觉没有激情,不管是学生还是我,都没有能够进入故事情境中,不能和故事中的主人公融为一体,因此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调动得不够。

  2、对教材的研究上,我没有能够事先填补历史故事中的一些空白之处,比如为什么越王勾践万般无奈,为什么说他们在吴国所做的事情是受尽了屈辱,如果这些能在教学时好好让学生体会一下,或许就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也能更真实地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了,朗读也会更加入情入境了。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才刚刚起步。通过这一次公开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觉到现在的自己只是河滩上的一块粗糙的鹅卵石,要经过长期的打磨才能光滑和富有光泽。前面的路还很长,今后我要更加深入研究教材,钻研教材,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对不同题材的课文要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我的课堂上能各有所得。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去年的树》这篇文章选自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童话题材的文章,作者主要讲述了小鸟大树成为好朋友,并约定来年再见,结果大树被砍,送到工厂里做成木材,又被切成木条做成火柴,最终用来点燃了煤油灯,小鸟为了履行约定,便对着灯光唱歌的故事。这是一篇十分感人又很悲伤的故事,极具教育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一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本事】能够熟练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做到会读、会写、会认。

  【过程和方法】经过分主角朗读课文的方式,体会小鸟的内心境感变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经过学习这篇课文,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现实教育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学习并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是我本节课的重点,体会文中小鸟情感的变化以及作者所传达的教育意义为本节课的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将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也不例外。对于三年级的同学,我期望首先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我经过提问的方式来开启这一堂课,我能够问“同学们有没有人种过树”,或者“有没有人养过小鸟”来吸引他们的注意,然后再问问他们“小鸟和大树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基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们能够引出本篇文章的资料,并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于学生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梳理文章大意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会先让学生们自我阅读课文,把文章中出现的不认识的生字词挑出来,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同学之间能够相互解决,然后再由教师自我进行示范诵读,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读完文章后要对学生读错的重点字词进行加强记忆,能够在黑板上加以书写,并带领同学多读几遍,以保证字音字形的正确。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经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资料。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学生在通读完课文之后,我会让同学们来说一说本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最终根据同学们所说的,再进行明确: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鸟和树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给大树听,可是冬天鸟要飞回南方过冬去,鸟答应了大树,等明年回来时还要唱歌给大树听。可是第二年春天,当鸟飞回来找大树的时候,大树却不见了。鸟四处寻访,最终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为了履行约定,应对着由朋友生命点燃的煤油灯,唱起了去年的歌。

  紧之后我就会提问,这个故事里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在什么情景下出现的呢能够依次找同学来回答:这个故事中一共有5个人物,他们分别是小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和小女孩。小鸟和大树是最先出现的,小鸟给树唱歌,并且在临别之际约定来年再唱歌。

  然后是小鸟和树根又出现了,小鸟第二年回来之后只看见了树根,大树却不见了,于是小鸟向树根询问大树的下落。小鸟和门先生也一齐出现了,鸟按照树根的指示找到了山谷的工厂里,在工厂里,它遇见了门先生,门先生又告诉它大树被做成了火柴运到了村子里。最终是小鸟和小姑娘一齐出现了,小姑娘告诉小鸟,大树做成的火柴点亮了煤油灯。以上就是文中人物出现的场景。

  为了能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小鸟内心境感的变化,我会让小组分主角朗读课文,体会小鸟以及其他人物说话时的语气以及小鸟在应对每个人时不一样的心理变化。如小鸟和大树在一齐时是开心欢乐的;在大树被砍,小鸟去找寻大树的踪影过程中,小鸟是焦急,急迫的;在最终得知大树变成了火柴点燃煤油灯之后,小鸟是悲痛难过的。

  最终,我们找同学来说一说,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或者说一说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每个人体会到的可能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说要信守诺言、珍惜友情;有的人说要保护环境,爱护树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还有的人说要无私奉献。能够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我的感受和见解,只要能从课文中找出支撑的理由,不脱离文本的本意,都是能够的。

  (四)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终结点,而是引导学生从这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将学习延伸到课外,构建起大语文学习观。所以,在这一环节,我会带领同学们继续深刻体会文章情感,在班级内找人分主角朗读课文,读出各个主角的语气,能够让同学们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给予奖励,这样能激发学生的进取性,踊跃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同学们将文章体会到必须程度之后,我会让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都在想些什么,同学们能够互相讨论,交流一下自我的想法。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的自主性很大,每个学生体会到的情感不一样,那么他代入的主角也会不一样,从而想法就会不一样,这个环节教师就需要给予同学鼓励,让他们大胆发挥自我的想象,发散思维。

  (五)作业小结

  同学们在进行了本节课的学习之后,还需要课后相应的复习与巩固,才能将所学知识真正的掌握。为此,我针对本节课的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布置了相应的作业。一是让同学们课下练习课后生字词。二是把这个童话故事用自我的话讲给家人听,并且和他们交流自我的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学资料的浓缩。经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摒弃繁琐,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去年的树

  鸟儿:实现诺言

  珍惜友谊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激各位考官聆听!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梅花魂》是一篇文笔优美,情感真挚的好文章。我主要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我们班的学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回忆上节课内容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同时,在这个环节中我运用了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

  (四)深入理解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老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外祖父对这幅墨梅图的喜爱呢?学生会抓住惟独,分外,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并且我会让同学们分析这段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学生分析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当交流的生气的原因是一幅墨梅图时,向同学们提出就是一幅,墨梅图有什么好生气的啊?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由老师范读“临别赠梅”一段,找出在哪几句体现了梅花的品格,梅花的品格又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提出“魂”的含义是什么?

  插入《红梅赞》音乐,帮助学生理解梅花魂的含义。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1.外祖父赞美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寄托着他的情愫,每当想起就不禁怅然泪下。读全文,找到外祖父几次落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共有三处。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3.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呜呜的大哭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让学生补充省略号的内容,想想此时我会想的什么?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想到外祖父老了,已无法达到回国的心愿,但他的心会随我一同回去,回到他魂牵梦绕的祖国。

  (五)课堂练笔,把读写结合落到实处

  (六)指导写法: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

  (七)扩展延伸

  课内阅读《我的中国心》,对课文做有益的补充

  (八)布置作业

  对课堂教学进行巩固。把课内外联系起来。

  四、说板书设梅花魂

  中国心

  计意图:本文由珍爱梅图——赠送梅图——三次落泪的过程讲起,并且在讲解这三个过程时都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这样的板书使学生一看即懂,看到板书就能够明白所讲内容及文章重点。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7

  [说教材]

  我说课的课题是《美丽的彩虹》。《美丽的彩虹》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儿童诗歌。全文图文并茂,插图优美,生动有趣。“彩虹”是小朋友日常生活非常常见但又非常神秘的一种自然现象。这首诗歌很容易引发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激发小朋友的求知欲。

  [说目标]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游戏识字,情感朗读,发挥想象力三个环节,并说出自己所想的内容三个环节,它是地达到了识字、读文、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教学目标。

  [说教法、学法]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朋友在游戏中主动识字,是本节课主要的识字手段。让小朋友在游戏中既巩固了拼音,又认读了本课要求掌握的二类字,并培养了小朋友主动识字的兴趣。

  2、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小朋友充足的时间,选读诗歌中自己想读的小节,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

  3、培养低年级小朋友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在本节课中,如“彩虹还像什么?”“你走过彩虹桥,还希望能看到什么”训练了小朋友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教学过程]

  1、收集资料,激发兴趣。

  新课标指出: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看法,突出生活中既有语文,使小朋友开阔视野。课前,我布置

  小朋友广泛搜集有关彩虹的资料,并相互交流,激发了他们迫切想学习这一课的兴趣。

  2、游戏识字,情感朗读。

  新改版的教材识字多,难度大,单一的去认,去写,既枯燥,又没有效果,所以在教学流程中我始终让小朋友在游戏中充分去青铜自己,能认识哪些字,能读好哪一节诗歌。激发了小朋友主动识字、读文的愿望,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3、插想象翅膀,练口语能力。

  最后,让小朋友在课件中了解到更多的有关彩虹的资料,并教小朋友在课外“人造彩虹”,让学习大胆尝试,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从而更乐意地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8

  ()课时分配:2学时

  ()教材内容

  本次授课内容为《技术与设计2》流程与设计模块中的基础内容(即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本节以时间为核心,从时序、环节两方面,通过学生动手并对生活中的事例进行分析,引入和揭示流程的概念(流程、时序、环节)、意义以及流程的描述方法——流程图。生活与流程部分表达科学合理的流程,能保证生活用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生活用品的效率的思想;生产与流程部分从工业和农业两个方面表达科学合理的流程、保证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等思想。以案例分析让学生加深对时序和环节的理解。

  ()教学的重点、难点、时序

  1、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流程、时序、环节的概念含义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意义,并学会进行简单的生活、生产流程图的阅读和分析绘制。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流程意义及所蕴含的思想放方法,如“流程就是质量”、“流程就是效率”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流程的含义及其对生产生活的意义,并学会阅读和分析绘制简单的流程图。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通过对典型工作的流程、生产工艺流程和农业产流程案例的分析,理解流程中的时序和环节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3、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与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及课本中的案例流程分析、以及学生动手操作,启发学生逐步构建以科学的流程眼光看待生活学习的思维体系。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评委:

  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青蛙和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我对这节课的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景。”关于阅读教学,标准中进一步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些基本理念,我在本课教学时,采取抓关键词理解法、直观感受法、引导归纳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把学生自选学法,自读自悟,教师扶助点拨作为基本的教学模式,以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为教学特色。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小学语文第五册的要求,结合教学重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用观察、归类、比较的方法学习生字,并查字典理解“以防万一、彼此羡慕、浑身颤抖、脸色苍白、习俗”等词。了解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一些联系。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体会“青蛙与蛇”的个性体验。

  过程与方法目标:朗读、体会、质疑、讨论相结合,利用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一定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新课标》关于识字教学策略要求: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本课的识字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

  1、学生自己通过预习学会生字。

  2、交流学习方法并归纳总结。

  第一、初步检查生字的读音、部首和结构,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你发现了什么?”要求学生通过归类、比较来巩固识记字音、字形和结构,哪些是后鼻音和前鼻音,哪些是翘舌和平舌。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有哪些,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蛇、拥、劲、接”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但写的时候大多数字要左窄右宽,而“劲、断”却要左宽右窄。

  第三、给生字找朋友,并把生字词写一写,要求写的规范、美观、整洁。

  3、将生字带入文中熟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CAI课件,观察第一幅活动插图内容,学生看课件讲述青蛙和蛇在一起快乐玩耍的情景导入课文。

  (三)媒体再现,体验感悟。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学习1-3自然段时,要充分信任学生,在理解“羡慕”一词时,让学生找近义词,并用“羡慕”一词说话。通过学生的个性朗读来体会青蛙和蛇在一起的快乐以及他们之间产生的真诚的友谊。

  (四)图文结合,以读促讲,角色演读。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做的才学得会。’学习重点段落4-5自然段时,结合活动插图二、插图三,放手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演一演。

  1、质疑:小青蛙和小蛇

  会成为永远的朋友吗?

  2、观图说图,在文中找出青蛙妈妈的话划上“——”;读文说文,体会青蛙妈妈说话时的心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个性体验。

  3、紧扣关键词“惊呆、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坏人、远离”,并在这些能体现人物心情的词语下加上着重符号,在反复朗读这些关键词的基础上,揣摩青蛙妈妈谈“蛇”色变的紧张、惧怕、担心和为小青蛙捏把汗以及暗自庆幸的复杂心情。

  4、在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再说说小青蛙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妈妈,并结合生活实际来体会母爱的伟大,以及母亲为孩子担心的焦虑心情。

  5、再次提问:小蛇的妈妈又会怎样说呢?

  先由插图导入朗读此段,对蛇妈妈和小蛇的心情整体感知,再仿效前面一段的学法,找出蛇妈妈和小蛇的话,找出体现蛇妈妈和小蛇表情变化的关键词语,体会、感悟、朗读。用换句子意思不变的方法来比较,并理解“习俗”一词,让学生体会蛇吃青蛙是其本性,暗示大自然的生存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此教学环节要在学生认真读文,细心体会,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得出蛇妈妈和青蛙妈妈一样,也不同意小蛇和小青蛙在一起玩的结论,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引发思考,思辩明理。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课文的最后部分,有小青蛙和小蛇想的话:“要是我们能一直在一块玩就好了”,学生诵读时,肯定会体会到小青蛙和小蛇内心发出的真诚的愿望,学生学到这儿,一定有所感,有所悟,同时也会有疑问。那么,在学习6-7自然段的时候,很自然的会引发出一个问题:他们的这个愿望会不会实现?这时,安排学生开一个现场讨论会,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的愿望,让他们明白本课的学习重点:自然界是残酷的,青蛙和蛇是一对天敌,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的朋友。

  总之,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儿童的认知能力,不过多使用其他辅助手段,教学程序力求自然简洁,重在让学生自读、在读中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拓展。

  1、自然界还有哪些动物不能成为朋友,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各种查阅资料的方法来寻找相关资料。

  2、学生叙说青蛙和蛇以后在一起玩发生了什么事情,并表演出来。

  3、全班交流“天敌”的资料,老师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18.青蛙和蛇

  (不能)成为朋友

  青蛙————————————蛇

  自然法则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0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材六年制第11课《将相和》。

  二、教材简析:

  本课是第12册教材第四组“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这一重点训练项目中的课文。《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课文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突出表现了蔺相如临危不惧、足智多谋、顾全大局,廉颇知错就改以及他们两人为了国家利益团结协作的品质。三个小故事叙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紧密相关。文章篇幅较长,语言简练,人物个性鲜明。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课文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特作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一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二是学习掌握“廉颇、璧、侮辱”等7个词语。

  2、操作目标:一是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二是品味“完璧归赵、绝口不提、理亏、示弱、能耐”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三是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四是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五是弄清第一自然段和下面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六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1、抓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特点,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训练学生语感及其它语文能力。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1、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

  2、搞清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各段与整篇文章的关系。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自能阅读”的教学方法。即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借助挂图、投影仪、课本剧等辅助教学。

  三、教学程序:

  (一)、设疑导入,整体感知

  教师出示课题《将相和》,通过预习让学生了解:

  1、课题中的“将”指谁?(相机教学生字“廉颇”)“相”指谁?“和”是什么意思?教师介绍时代背景。让学生围绕课题,提一些问题。这一设计的依据有三条:1、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如何。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训练学生质疑、表达的能力。3、是突出题眼“和”字,使整篇课文的教学有所依傍。如果把课文视作一个圆球,是球就必定有球心,有了“球心”,课文这一“球体”必定会对它保持向心力。课题中的“和”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球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让三个故事最终说明一个道理。

  2、教师提示是“和”就先必有“不和”,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课文中哪个段落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原因。学生可从第16小节中找到答案:“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从课文题目切入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初步了解到课文内含的矛盾冲突。整个学习过程将围绕着“廉颇的话说得是不是有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这个问题展开。

  3、让学生再读课文,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并请学生上台板书小标题,思考课文哪些部分写了造成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而“负荆请罪”则是写了两人如何从“不和”到“和”的过程)再根据小标题,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练说。这一设计的目的是:第二次读书,把书读通,理清课文的思路,将课文的三个故事作为一个事件来对待,树立联系地看问题的观念。

  (二)、读议悟法,举一反三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1、读议悟法。抓住“骗”字教学“完璧归赵”。首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完璧归赵”部分,突出以“骗”对“骗”,再指导学生用“~~~~”和“——”划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接着,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深入剖析人物性格品质。最后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如学生提出:“蔺相如是真的要撞柱子,还是故意吓唬秦王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必须通过认真读书,联系上下文,积极动脑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蔺相如既不是一定要撞柱子,也不是单纯地吓唬秦王,他是见机行事。如果秦王因爱玉而妥协,他就不撞;如果秦王一切都不顾,派人抢玉,他就会真的撞柱而死,让头颅与玉俱碎。这既能看出蔺相如的勇敢,又能反映出他的机智。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诱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让学生谈出自身的不同于他人的阅读体验,点燃那种充满灵气的思维火花,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证。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读文、圈划、领悟、质疑,总结了学法,为以下放手自学作好了铺垫。

  2、半扶半放。抓住“逼”字按照以上学习方法学习“渑池之会”,突出以“逼”制强。讨论:廉颇说得有无道理?蔺相如该不该升官?学习围绕“和”与“不和”展开讨论,始终不脱离这一主线。在自学汇报及师生评议过程中,重点从以下两方面引导学生领悟。(1)、渑池会上,赵王和秦王分出了胜负,还是打成了平局?(2)、这一功劳应归功于谁?指导学生加强朗读,并配以一定的表演以烘托气氛。这一设计让学生把书读懂,前两个故事写蔺相如因有功而升官,本是应该的,却成了两人不和的外部原因,同时也为下文的高潮蓄势。

  3、自学交流。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突出以“避”对“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自学“负荆请罪”部分,并质疑问难。再结合课文插图,四人共同商议,廉颇、蔺相如会各说些什么?请几组学生上台表演两人的对话。既填补了课文的空白,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以上的教学,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在语文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三)、深究课题,突破重点

  三个小故事中,哪个集中写了将相和好?为什么还写另两个故事?通过深究课题使学生明白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是第三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这样设计,旨在进一步夯实重点训练项目。再读课文,让学生把书读好。

  (四)、总结评价,课外延伸

  1、学完全文,四人小组讨论:你对蔺相如、廉颇有什么认识?你最大的收获和体会是什么?

  2、课外作业: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排练课本剧。这一设计的依据是:以课堂为中心,横向拓展,提高学生整体的语文素质。符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正如曹禺所说:“学生演戏里的人,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想象和表演的能力,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

  附:板书设计:

  将——————————相

  廉颇 和 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相关文章: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十篇08-13

有关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08-16

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汇编十篇08-13

小学语文《穷人》优秀说课稿范文11-17

小学语文优秀说课稿《称赞》范文11-17

小学语文《灰雀》说课稿范文11-04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汇总十篇09-17

精选小学语文说课稿一年级范文十篇09-13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锦集十篇08-13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汇总十篇10-08